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漳州师范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细则

漳州师范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细则

漳州师范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细则
漳州师范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细则

漳州师范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细则

(修订稿)漳师教[2006]202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具体方案,也是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2006 年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在2002 年以来推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实行课程结构优化调整的基础上,在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开展教育改革与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背景下修订的。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现代科学的教育思想为指导,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 号)文件精神,充分体现我院“以生为本、分流培养、面向社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和目标追求。

二、基本原则

1. 要在终身教育、素质教育的基点上,贯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注重培养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专门人才。

2. 要构建起“一、二年级打基础,三、四年级拓方向,通识教育不断线,实践教学不放松,创新素质不削弱”的新课程体系。

3. 要反映已有的教学改革成果,优化设计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要求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要改变课程内容陈旧、分割过细和简单拼凑的状况,减少课程和内容的重复,提高课程的综合化程度,以有限的课程覆盖日益增长的知识面,做到少而精,精而新。

4. 课程设置要有前瞻性,不能只着眼于当前师资状况,应避免因人设课和因无人不设课的现象。课程设置要服从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素质结构优化的需要。

5. 要贯彻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增强适应性的原则。各专业要明

确本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切实保证这类课程的开课质量。同时,通过搭建公共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课程平台,为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增强适应能力提供良好条件。

6. 制定培养方案要坚持统一要求和发展个性相结合,要有利于各类学生的个性发展。适当减少必修课门数和课时,扩大选修范围,尤其要做好各类专业选修课的模块设计工作,使之系列化、结构化,形成明确的方向性、并采取有力措施保证专

业模块选修课的开设率。

7. 从学校主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出发,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应认真研究在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和社会、经济、科技、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内容、途径和方式,要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社会实践能力出发,对实验、见习、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整体优化设计,明确各实践教学环节在总体培养目标中的作用。要坚持产学研结合的方向,逐步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理工类专业要增加和加强课程设计环节,建立课程设计系列,并加大综合设计力度。要构建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减少验证性实验,有计划的开设设计性、综合性和开放性实验项目。要有计划地组织开设教学模型、电子设计、机械设计等选修课,组织各类设计竞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能力。

8. 要重视第二课堂活动在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有意识地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培养方案当中。

三、培养目标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化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发展需要的素质较高、基础扎实、有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并有发展潜力的专门人才。

教师教育专业的本科生还必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懂得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基本技能,适应未来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四、专业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

(一)培养方案文本的主要内容

1. 培养目标

2. 培养规格(注明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3. 修业年限

4. 授予学位

5. 毕业最低学分

6. 主干学科

7. 主要课程(须注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

8.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9. 主要专业实验

10. 课程设置

闽南师范大学关于表彰2015届本科优秀毕业生的决定

闽南师范大学关于表彰2015届本科优秀毕业生的决定 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创先争优,根据《闽南师范大学关于评选2015届优秀本科毕业生的通知》(闽南师大〔2015〕43号)要求,经各院系评选,学生处审核,公示无异议,校分管领导批准,决定授予沈忱等1014名本科生为我校2015届本科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给予表彰。名单如下: 文学院(74人) 沈忱陈沉沉张方欢王晓煊洪婷婷张瑶凌丽 吴瑶叶余彬田宇飞何丽婷叶娉妃林情缘廖伟杰 王萍萍龚继坪陈满祝林佳宬翁秋娟于伟娜李雅羡 林颖黄婉亚许文艳史硕婷黄起青黄念晗柯霁阳 陈云妹王丹艳游伟凤曾雯王卉吴冬娟吴雅婷 郑燕平曾剑剑郑征李洁刘婷蒋剑霞连梅芳 杨洁陈亭江培琳何静莹林晓晨陈莉张小琴 冯贵霞朱城城郑晓炜郭巧榕牛祥祥张嘉媛王艺洁 陈旭谢龙剑黄晓楠官英陈闽佳柯雪萍罗柳芳 李彤梁艺祖朝霞陈燕玲杨凯伦黄荣浩李雅倩 吴艳黄瑜许齐婷曾佳颖 外国语学院(94人) 姚陈颖黄碧莺叶菲菲吴金玲陈小慧陈泽敏胡梅林 林晓叶刘周李国虹许燕红郑晶晶宋怿琳陈燕 胡丽玲吴彩华朱颖慧陈海艳念洁陈雅雯傅仪嘉 曾蓉蓉黄国宁林晓英章婷张诚陈淑敏谢晨 连雅玲陈飞飞郑吓月陈燕鸿黄银蕊任晔陈晓仙 吴锦容倪婷陈玉芳方明纯陈小云王晓枫许永燕 林昭娣黄津津张悦婷游彩蔡红红郑榕榕陈逸冰 刘艳琴潘佳颖施文兰林须霞辛静雯陈燊剑周萍洁 陈玉妹苏琳谢玮瑛黄菲付倩倩温风光王林林 吕丽梅占妹郑菁祝雅惠杨初橙王丽娟林娜 王燕清戴碧云郑惠星陈凤黄碧琳李清荣唐鸿晨 阮茹群沈倪静洪燕秀汪玉兰廖梦云姚福明李晓 郑晓娟陈小云林芳芳商雨珊吴燕贞钟婉婷左晓明 李琼芬王晗阳郑陈芳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75人) 郭琴陈宝华黄舒心叶枫魏水萍王艺霖谢灵灵 陈惠敏王小红蔡建新陈燕秋陈群方棋梓蔡向阳 林彦含汤丽娟谢若兰李丽红潘春静张晓宾高静静 许晓东陈洁蒋彩芬林惠萍余丽晶李小梅蔡伊婷 罗燕黄宏杰池文倩陈学敏王瑞真胡晓宁陈巧惠 颜碧松林雅兰叶建兰魏佩珊李倩云郭贤娜黄雅惠 陈秀琼赖巧慧丘小燕宋珍珍吴桂兰魏薇刘丹玲

人才培养方案工作计划

人才培养方案工作计划 人才培养方案工作计划 地质学系人才培养基地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力图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综合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和得当的管理手段,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1.教学体系突出素质教育,以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为总原则,在教学体系中,坚持加强基础,放宽专业,强调地球、资源和环境的整体协调发展,体现专业特色,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追踪学科发展动态,立足学科前沿,注重多学科渗透,重视实践课,加大教学实验条件和野外实习基地建设力度,实现现代化教学手段。我们建立了以地质学基本理论为主导、以新技术为手段,积极引导学生接触地质学前沿动态的课程体系。删减了内容陈旧、重复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增加地球科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跨1级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增加富有特色的选修课程。全面改革了实践教学构架,赋予课堂教学实践、课程实践、科研实践、毕业实践新的内涵,构成了全新的、科学完整的地质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新教学计划与原计划相比,加大了选修课的比例,以充分发挥综合大学的优势,给予学生较大的自主空间,有利学生个性的发展。根据学科优势和地域特点开设特色课程,使科研、师资、地域优势得以充分发挥。2.教学实验实习体系实践教学是地质科学人才培养环节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原有实践教学体系突出认识与方法的锻炼,具有明显的单科性和验证性,启发学生自主思维不足。针对地质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目前的教学计划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强新技术、新方法对原有体系的改造,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放在首要的位置,突出实践教学的综合性与创新性,打破课堂教学分门别类、自成体系、单课独进的教学过程,使不同课程内容互相交融。高水平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的转化,奠定了教学的高起点和高标准。激发创新意识,训练创新能力,达到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自我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素质,形成了实践教学从理念到形式全面改革。我系实验实习体系由野外教学实习和课程教学实习两个模块组成。野外地质实习是地质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是技能训练和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按照教学

小学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小学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导读:本文小学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马集乡张一小学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推动我校素质教育蓬勃发展,根据马中字【2013 】052 号《马集乡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人才队伍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以人才能力建设为主题,以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培养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物为引领,为我校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总体目标以打造我校优秀人才队伍为目标,通过多种方式、多种平台,加大教育优秀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健全本土人才梯队培养长效机制,到2017 年,基本建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育优秀人才队伍。 三、培养对象、模式及周期 1. 培养对象 我校在编在岗教师 2. 培养模式

分类别:教师培养序列为骨干教师T学科带头人T名师T本土教育家;班主任培养序列为优秀班主任T模范班主任。 分层次:各类人才称号分为乡级、县级、市级等层次。 3. 培养周期 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培养周期为1 年;模范班主任、学科带头人培养周期为2 年;名师培养周期为3 年;本土教育家培养周期为4 年。 四、培养方案 1. 教师队伍 (1)群星计划-- 争创明星教师与星级化管理 按照胜任本职工作,专业素养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进步的标准,建立健全教师星级评比和管理模式,力求触动每位教师专业成长的神经,让每位教师都有梦想,每位教师都能成长,形成“人人想专业成长,人人能专业成长”的良好氛围。 措施:学校为教师成长提供平台,并为每位教师建立成长档案,每年举行一次明星教师评比活动。(如爱岗敬业之星、教学质量之星、校本研修之星、管理之星、师德之星、读书之星、爱心之星等明星称号。)各学校要根据德能勤绩的综合业务成绩每三年进行一次星级考核,星级分一至五星(一星为初级,五星为最高),各星级人数按照1:2:3:3:1 的比例评定。每个教师的星级考核将作为其评优评先、晋职晋级、绩效考核和岗位设置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推荐参加县、市等各级各类优秀人才评选的重要依据。 (2)砺耕计划-- 培养一批骨干教师按照能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实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河南科技学院 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总体计划和实施方案,是学校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等文件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体现我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职教师资,特对2009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提出以下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突出专业特色。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实行学分制,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成才的能力。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学科渗透、文理渗透和实践教学环节。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强化应用、突出能力、激励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在保证国家规定的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体现通识教育课程的统一性与学科专业特色的多样性,突出专业特点和特色。 2.优化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准确把握知识结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整体优化课程体系,杜绝“因人设课”现象。处理好通识教育、学科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主干学科和相邻学科、课内与课外、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重新审视课程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重点改革课程内容陈旧、分割过细和简单拼凑的现象,避免课程内容的脱节和重复。适当压缩理论学时,增加实践学时,压缩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建立核心课程体系,发挥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福建高校(大学)分布

福建高校(大学)分布 学校名称主管部门所在地层次网址 1厦门大学教育部厦门、漳州本科https://www.doczj.com/doc/a511867149.html,/ 2福州大学福建省福州市本科https://www.doczj.com/doc/a511867149.html,/ 目前在校全日制学生近30000名,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近5000名,此外各类专业学位研究生2000多名 3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福州市本科https://www.doczj.com/doc/a511867149.html,/ 涵盖8大学科门类,在校本科生2.1万多人、研究生近3000人 4福建医科大学福建省福州、莆田本科https://www.doczj.com/doc/a511867149.html,/ 各类在校生近23000人,其中本科生12000多人,博士、硕士生2200多人 5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福州、福清本科https://www.doczj.com/doc/a511867149.html,/ 学校本部现有本科专业62个,全日制本专科生23000多人,各类研究生5000多人。 6集美大学福建省厦门市本科https://www.doczj.com/doc/a511867149.html,/ 7华侨大学国务院侨办泉州市本科https://www.doczj.com/doc/a511867149.html,/ 8厦门理工学院福建省厦门市本科https://www.doczj.com/doc/a511867149.html,/ 9泉州师范学院福建省泉州市本科https://www.doczj.com/doc/a511867149.html,/ 10漳州师范学院福建省漳州市本科https://www.doczj.com/doc/a511867149.html,/ 11福建工程学院福建省福州市本科https://www.doczj.com/doc/a511867149.html,/ 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3649人,其中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9418人。本科专业39个,工学类专业23个,占59%,工学类专业本科生占72.56% 12莆田学院福建省莆田市本科http://202.101.111.193/ 13福建中医学院福建省福州市本科https://www.doczj.com/doc/a511867149.html,/ 14仰恩大学省教育厅泉州市本科https://www.doczj.com/doc/a511867149.html, 15闽江学院福建省福州市本科https://www.doczj.com/doc/a511867149.html,/ 全日制在校生19870人,各类藏书180多万册。

闽南师范大学2016届本科优秀毕业生名单.

闽南师范大学2016届本科优秀毕业生公示 名单 文学院(79人) 周九龙曾彬彬陈婷婷范梦妍陈素芳汪芏嘉卓美丹 王惠娜邬亚丹吴妙丹徐桂枝黄娜虹余洪琴陈巧燕 康炜丹蒋磊郭雅彬郑丽榕姚紫妍吴钰诗周爽 吴敏丽陈意英杨芸榕卢彬彬陈琼骆清梅金莹 周燕钦沈斌芳何丽丽杨媛媛吴琳娜刘敏郭一平 纪燕评王秋丽林晓燕王舒陈怡张慧詹建蓉 王玉娜雷欢陆春容王丹利陈靓黄荣李丹 林巧香路梦佳茹砚紫张敏蔡益娴朱梦帆林建萍 刘亚琴廖琳欣李秀玲陈惠敏蔡玉媚陈春霞陈静 薛玲云王振华韩楚楚徐志忠陈超阳王少苇李晓婕 吴培煌林燕玲庄莹盛丽娜吴志玲陆味王潇晓 汤玮陈丽玲 新闻传播学院(65人) 张佳琴陈小东郑怡欣翁辉倪萍喻璞轩颜霞 汤晓敏闫思楠刘艺何晨颖陈凤榕田晓敏雷雪琳 陈惠玲沈秋芳魏晓风林赐红刘颖平刘文莉刘燕 户晓莉刘晨林冰冰苏晓真李莹林伊婷丁毓婷

陈晓丽刘莹莹康冰冰苏洁张震严玉梅李亚菊刘静郑丽琳姚婷凤王丽娜魏曦李颖陈云燕郑玮雲杨真红蒋丽虹刘韬李翠珠胡佳竞刘小倩李丹阳刘晓静陈素贤黄明婷洪菲菲蒋小琴朱琼林婷婷赵澜憬陈丽萍李春华赖鸣泉林成勇庄雅芬张嘉根陈秀妹 外国语学院(80人) 姜悦纪舒虹郑雅婷尤雅惠林晨曦崔泽磊邓渡群卢梦竹陈清江淮刘星娟薛小华欧阳燕云吴娜娜曾美玲尹明珠段鑫康璐廖桂英黄舒婷何舒编何雅玲郭宇玲林剑莹吴倩刘晓薇张珍妮柴文斌林茗茗张梦媛陈莉张祺帆吴羽梅邵彩燕陈霞鄢丹灵王真娜余燕群郑凌寒刘媛林晓婷林晓晴王敏黄婷婷吴晓丽陈艳芳黄艳婷何杉杉王晓玮雷芳吴云颜玉娴刘琳林惠春黄慈德卢欢欢苏青青陈雅英郭艳莹沈婷婷谢雅静何佳颖陈璐黄晓娜郑玉琴王雨停邱倩怡陈佳敏陈镌娟宁宸刘若斓包瑶万春波谢洁舲刘梦思郑小芳高小青张园园吴丽丽黄汝芬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66人) 齐圆圆林沛文陈晓蓉马利群翁小婷黄雅菊谢黎明陈秀芳吴鑫乐晓梅唐莉郭流燕林彬刘剑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导读:范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深入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精神,全面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实现技工教育的创新发展,现就全省技工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促进就业为目的,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技工教育教学质量,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围绕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依据职业标准,对接产业发展,开展职业分析,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评价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提升学生

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运用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课程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 以育人为根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加强实践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基本术语 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所制定的实施人才培养活动的具体方案,是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培养目标与规格、内容与方法、条件与保障等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描述和设计。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和课程教学的基本规范,是详细阐述课程性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漳州师范学院课程考核管理工作条例精编版

漳州师范学院课程考核 管理工作条例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漳州师范学院课程考核管理工作条例 漳师院[2007]160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课程考核是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考风建设是学校的基本建设之一。健全课程考核管理制度,是保证课程考核工作客观、公正、准确地检验教学质量,从而促进教风建设、学风建设的基本工作,对于严格教学管理秩序,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条学生应参加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各种教育教学环节的考核,考核合格方可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考核成绩输入教务管理系统,并归入本人档案。学生毕业后由各系输出盖章并交教务处审核后送学院档案室永久保存。 第二章组织领导 第三条课程考核工作在分管教学副院长的领导下,由教务处依据本条例规定组织实施,设立校级主考、副主考、教学督导员、巡视员和系级主考、副主考、巡视员。 一、校级主考、副主考、教学督导员、巡视员 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任主考,教务处长任副主考,教学督导员、巡视员由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科负责抽调人员组成。 校级主考负责学校全面考务工作,副主考协助主考工作。教学督导员和巡视员负责巡视全校各考区,并监督、检查各系的考务组织实施工作。 二、系级主考、副主考、巡视员 由各系主任担任主考,分管教学副主任担任副主考,教学秘书和教研室主任担任巡视员。 系主考负责本系的全面考务工作,系副主考协助系主考工作,要及时发现和解决考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系巡视员应按时到指定的考区巡视至考试结束,并认真填写巡视记录单,考试结束后送系办公室,由系办及时将巡视记录单交教学质量管理科。 第三章监考教师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文件(新)

关于制定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 (讨论稿)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文件,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为进一步推动各系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保证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特色,真正实现按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现就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提出如下竟见。 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指见》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通过与领袖型企业的深入校企合作,明确培养目标,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兼顾本专业生源情况、学生的学习志愿和学习能力等因素,课程体系的设计应遵循教学基本规律,重点进行核心课程整合,充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及要求 1、校企合作 专业瞄准对应领域的国内前五、省内前三的知名企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与其中1-2 家优秀企业深度开展合作,明确培养目标,与企业共同研讨、制订课程体系。 2、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定位要准确,不要高也不要低。就业岗位2-3 个,针对岗位阐述人才培养规格,包含知识、能力、职业素质、工作规范、行业标准等要

求。 3、课程体系 (1)教学模式 根据培养目标和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等特点,专业可采取1422 、三循环、理论-实习-理论等不同的教学模式。 (2)公共课两课、体育、公共选修课等公共课由学院公共教学部统一制定。英语课方面,要以专业为核心,调研本专业就业岗位对英语素养的要求,以专业为主体,在专业课中渗透英语素养的培养。公共教学部负责全院休闲英语、考试英语、IT 英语、能力英语等教学。 (3)专业课 针对培养目标,专业课包括实训应控制在15 门以内,每学期开设的专业课门数2 门为宜,最多不能超过3 门。专业课的学时要充分,建议每门课程的周学时数达到6 学时以上。 对就业岗位起重要支撑作用、与职业资格证书关联紧密的理论学期的专业课和实训要进行整合,整合后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实训)应在3-4 门左右,建议核心课程的周学时数达到8 学时以上。除第一学期之外的其它学期均要有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应被列为考试课的重点,采取教考分离。 (4)实习各专业实习由专业与学院实习就业处共同制定。 (5)学时与学分 三年制各专业总学时一般应控制在2800 学时左右,总学分约为160 学分;两年制各专业总学时一般应控制在2200 -2400 学时左右,总学分约为130 学分。

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医院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旨在选拔一批优秀青年医务人员,通过重点资助扶持,促进青年学术骨干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在本领域有一定影响的优秀青年人才,并为国家、省等各类人才计划储备力量。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科建设为平台,加速培养一批医德高尚、具有宽广的学术视野、杰出的学术能力、临床、教学和科研业绩显著的优秀青年人才,从而加快提升我院学科建设水平和医疗质量,增强医务人员队伍科研整体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坚持德才兼备的方针和人才选拔的高标准、重业绩的原则,既考虑过去对学科建设的贡献,又注重未来学科建设的发展需要。 坚持近期需要和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选拔时既注重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又兼顾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学科和基础相对薄弱学科的发展需要,与我院学科建设的发展规划相协调。 坚持突出重点和分层次培养原则,把培养学科带头人、市级、区级、院级重点学科带头人作为重点,同时注重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等其他层次人才的培养。 坚持择优选拔的原则,把竞争机制引入人才的遴选、培养、管理等环节。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建立和完善人才选拔培养的公平竞争、科学考评、动态管理等运行机制。注重人才潜能的发挥,

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培养目标 (一)总体目标 至2020年,培养一支10名左右由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组成的、能够跟踪国内外科技发展前沿、在国家、省医药卫生领域中起骨干作用的高层次拔尖人才。其中1-2人成为省青年学科带头人或进入省“121人才工程”序列,1-2人成为院重点学科带头人,2-3人成为院学科建设中重点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3-5人成为院重点学科带头人。 (二)各层次人才培养目标 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目标:使其成为我院重点学科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医德高尚、业务精湛、在本学科领域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学术造诣、能准确把握学科发展方向的学术攻坚人才,对学科团队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在我院今后的临床、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中发挥带头作用,部分优秀者能够入选省“121人才工程”序列。 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目标:使其成为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科研能力,对本学科的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且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取得较丰富研究成果,在本学科研究领域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能带动所在学科临床、教学与科研的发展。 三、选拔条件 选拔者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热爱医药卫生事业,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治学态度,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和攀登科学高峰的高尚品格及学术发展潜质,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年龄

2018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交通设备信息工程(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交通运输设备现代化、智能交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具备交通设备、信息及控制工程方面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能从事高速公路交通设备研发、设计、制造、智能交通系统集成、维护、运行管理的应用或者城市道路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管理、控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应该具有较好的科学和人文素养,掌握控制原理、电子信息、交通信号采集处理、网络通信与传输、信息处理与控制等方面的交通机电工程基础知识,具有根据工程项目需要进行高速公路或者城市道路信息化交通控制系统规划与集成、设备设计与制造、交通设备的使用、维护与运行管理的基本能力。 二、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应掌握交通工程、交通运输、交通机电设备、电工理论、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技术、交通检测技术、智能交通技术等,具备高速公路或者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系统设计与管理、控制与维护等方面的系统知识与技能。专业面广,适应性强,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2.掌握交通工程、交通运输、交通机电设备方面的基本原理、方法,了解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设备工程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背景和发展方向,具有全面的交通设备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 3. 掌握电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方面的基本原理、方法,了解信息与控制工程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背景和发展方向,具有全面的交通信息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方面的专业知识; 4.具有能从事高速公路交通控制设备研发、设计、制造、智能交通系统集成、维护、运行、管理方向或者城市道路信息化系统规划与集成、交通设备的使用、维护与运行管理方向的基本能力; 5.具有合作精神、口头及书面交流能力,良好的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 三、主干学科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设备工程、信息与控制工程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学制为4(或5)年,最长修业年限为8(或者9)年。根据《XX大学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在修业年限内,学生修完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全部课程,满足规定的学分要求,并且符合其他毕业条件的,经审核准予毕业。

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编号1703 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系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数字影视技术、游戏动画技术、网络传播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适合到新闻媒体机构、文化传播机构、影视制作公司、游戏软件公司、动漫设计与制作公司、广告公司、政府机构、教育与培训机构、大型企事业等相关行业,从事动画制作设计与开发、游戏软件设计与开发、影视制作、广告设计、网络媒体设计与开发等相关工作。 基本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团结与协作精神及一定的审美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良好的信息素养、扎实的专业功底及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进行沟通与交流。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1.系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前沿和发展动态。 2.掌握动画设计的基本理论,具有能运用相关软件制作动画、漫画、插画的能力,具备创作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的能力。 3.掌握游戏软件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具备开展游戏软件开发能力。 4.掌握数字影视技术、数字影视制作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能熟练运用拍摄、编辑、特效制作等技巧创作数字影视作品。 5.掌握网络传播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具备开展网站设计与开发、网络多媒体设计与开发的能力。 6.掌握数字媒体产品开发项目的策划与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则,具备组织、控制、管理、推广项目的能力。 二、主要课程 美术基础、高等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线性代数、数字媒体技术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编导基础、视觉传达设计、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与算法、数字视音频技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动画原理与技术、游戏理论与技术、项目策划与管理。 三、学制: 四年 四、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闽南师范大学封面个人简历模板

……………………….…………………………………………………………………………………姓名:杜宗飞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院:数理信息学院学历:本科……………………….…………………………………………………………………………………手机:×××E – mail:×××地址:闽南师范大学

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今天我怀着对人生事业的追求,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您毛遂自荐,希望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片刻的关注。 我是闽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2014届毕业生。闽南师范大学大学四年的熏陶,让我形成了严谨求学的态度、稳重踏实的作风;同时激烈的竞争让我敢于不断挑战自己,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 在闽南师范大学四年里,我积极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并获得过多次奖项。在各占学科竞赛中我养成了求真务实、努力拼搏的精神,并在实践中,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在闽南师范大学就读期间,刻苦进取,兢兢业业,每个学期成绩能名列前茅。特别是在专业必修课都力求达到90分以上。在平时,自学一些关于本专业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工作上,我担任闽南师范大学计算机01班班级班长、学习委员、协会部长等职务,从中锻炼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 我的座右铭是“我相信执着不一定能感动上苍,但坚持一定能创出奇迹”!求学的艰辛磨砺出我坚韧的品质,不断的努力造就我扎实的知识,传统的熏陶塑造我朴实的作风,青春的朝气赋予我满怀的激情。手捧菲薄求职之书,心怀自信诚挚之念,期待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倍加珍惜。 下页是我的个人履历表,期待面谈。希望贵单位能够接纳我,让我有机会成为你们大家庭当中的一员,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为贵单位发挥应有的水平与才能。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2014年11月12日 唯图设计因为专业,所 以精美。为您的求职锦上添花,Word 版欢迎 下载。

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实施方案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实施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围绕一定人才培养目标而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教学、学习、训练等活动进行设计和实施的规划;是学校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培养适应社会实际需要人才的重要依据;是学校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文件。为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81号),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各个环节,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凸显办学特色,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现就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安排如下: 一、主要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强化实践教学,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一)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与办学方向,改革教学模式,增强专业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整合教学资源,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 (三)进一步规范人才培养方案内容,使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表述更加具体、明确、实用和切实可行,各教学环节更加完善,尤其是加强实训教学体系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同时,要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需要。 (二)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要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和服务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青年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1.培养内容与管理 1.1青年人才培养工程着力于提升培养对象的综合能力,计划从理想信念、基本素质、专业能力、创新思维与理论研究能力、执行力以及汇报展示能力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进行培养。 1.2培训计划 计划在两年内开展的培训内容包括:理想信念培训、基本素质培训、能力拓展培训及轮岗。 1.2.1理想信念培训 1.2.1.1内部讲师培训: 将邀请公司党委领导,就青年人才的成长、成才做专题讲座,并由人力资源部组织参训学员围绕讲座内容进行学习。 1.2.1.2外部讲师培训: 人力资源部将积极联系外部资源,组织关于时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1.2.2基本素质培训: 1.2.2.1通过对入选的人才进行问卷调研,并结合人才培养工程的目标,梳理出人才普遍存在的短板,并引进外部优质

培训资源制定相应培训计划。 1.2.2.2将组织学员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各类管理培训,促使学员既能学习到外部前沿的能力课程,也能学习到内部先进的管理思路。 1.2.3能力拓展培训: 组织参训学员参加1至2次户外拓展训练,并在拓展训练过程中安排学员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竞赛任务,使之为同一个目标团结协作。 1.4课题计划 1.4.1课题的设置 入选的人才针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创新的思维提出优化意见,并就此开展创新课题的研究。 1.4.2节点设置 1人才培养工程的第一年年底前,启动创新课题开题工作,学员通过填写《创新课题研究申报表》1确定课题研究内容及课题导师。。 青年人才培养工程的第二年中旬,学员根据创新课题研究成果撰写创新课题研究论文,课题导师针对学员的创新课题给予必要的指导与支持,人力资源部参照职称评审相关流程组织学员进行创新课题研究论文答辩工作。 1.5轮岗培训计划 对于部分培养对象可以视情况安排轮岗实习,轮岗实习是指培养对象按照未来工作需要进行跨部门实岗锻炼。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

江西**学院教务处 教通字〔2014〕89号 江西**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法规性文件,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学校办学思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组织、管理教学过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首要环节。为加强和完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管理,进一步规范我校的教学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其制订、修订、执行和调整修改,必须按严格的规范和程序进行。 第三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经确定,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各教学单位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在人才培养的一个培养周期(即一届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内,一般不得变更;确因特殊原因需要调整或修改的,要按照严格的程序和要求办理。 第二章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修订 第四条申报新专业前,应制定出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原则上应在人才培养的一个培养周期后,根据需要作一次全面修订;学校也可以根据国家或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提出全面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 第五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或修订,应在主管校长领导下,由教务处组织进行,各专业所在分院具体负责,其中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或修订由教务处协调专业所在分院统一进行。 第六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修订,应广泛征询教师和学生意见,充分开展调查研究。 第七条制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教务处提出制订、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经学校审议批准后,以文件形式发至各分院。各分院根据文件要求,由各专业负责人在充分

听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按专业培养目标拟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各分院组织相关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业界人士对本部门拟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议、论证、修改,由经分院专业建设委员会审定后报教务处; (三)教务处对各分院递交的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审核后,提交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或其委托的专家组进行审议;各分院根据审议意见修改定稿后报教务处; (四)教务处汇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报主管校长审阅后提交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通过,并经校务会批准后,录入综合教务系统,并印发各分院执行。 第八条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培养目标; (二)培养规格(在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的基本要求); (三)培养方式(包括主干课程、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课外学习与素质拓展等); (四)毕业学分要求; (五)学制与修业年限; (六)授予学位的名称; (七)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学程分配表。 第三章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 第九条各分院必须严格执行学校批准的人才培养方案,任何分院(部)、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都不得拒绝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任务,也不得截留不属于自己的教学任务。教务处负责协调、监督各分院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 第十条各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由相关分院归口承担,并负责组织教师制定各门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 第十一条每学期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每学期前8周,教务处组织各分院核对、确认下一学期各专业教学执行计划; (二)第8——10周,教务处组织各分院落实具体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 (三)教务处于第17周期末考试前完成排课、选课等工作,形成课程表,印发各分院,并由各分院及时通知有关教师和学生。 (四)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在正式上课前编制好本课程的教案和教学进度,经主管院长批准后报教务处备案。

全国二本师范大学前100名

全国二本师范大学排名前100 1 北京师范大学 2 华东师范大学 3 华中师范大学 4 东北师范大学 5 华南师范大学 6 南京师范大学 7 陕西师范大学 8 湖南师范大学 9 首都师范大学10 山东师范大学11 福建师范大学12 西北师范大学13西南师范大学14天津师范大学15安徽师范大学16上海师范大学17 曲阜师范大学18 辽宁师范大学19 河北师范大学20河南师范大学21 广西师范大学22浙江师范大学23 云南师范大学24 江西师范大学25徐州师范大学26 沈阳师范大学27四川师范大学28 吉林师范大学29淮北煤炭师范学院30烟台师范学院31 哈尔滨师范大学32山西师范大学33西华师范大学34 温州师范学院35南通师范学院36洛阳师范学院37内蒙古师范大学38湛江师范学院39重庆师范大学10淮阴师范学院41 绍兴文理学院42杭州师范学院43信阳师范学院44 天水师范学院45 盐城师范学院46安阳师范学院47上饶师范学院48漳州师范学院49内江师范学院50海南师范学院51 南阳师范学院52商丘师范学院53泉州师范学院54广东技术师范学院55青海师范大学56湖北师范学院57河北科技师范学院58楚雄师范学院59 临沂师范学院60贵州师范大学61江苏技术师范学院62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63湖州师范学院64安庆师范学院65衡阳师范学院66太原师范学院67唐山师范学院68廊坊师范学院69玉溪师范学院70忻州师范学院71黄冈师范学院72曲靖师范学院73雁北师范学院74 通化师范学院75井冈山师范学院76

赣南师范学院77茂名学院78阜阳师范学院79长春师范学院80鞍山师范学院81新疆师范大学82宝鸡文理学院83喀什师范学院84 广西师范学院85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86咸阳师范学院87淮南师范学院88伊犁师范学院89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90乐山师范学院91 涪陵师范学院92 渭南师范学院93牡丹江师范学院94 遵义师范学院95黔南民族师范学院96韩山师范学院97玉林师范学院98 周口师范学院99 陇东学院100呼伦贝尔学院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第一条目的 为认真贯彻集团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加快人才培养、使用。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公司战略后备人才队伍。建立公司的人才梯队,满足公司乃至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人才的需求,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资本支持。 第二条原则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养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第三条人才培养目标 公司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公司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专业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第四条人才培养组织体系 公司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及项目组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人力资源部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

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第五条主要内容 本方案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人才的甄选、人才培养模式、人才的培养方法、人才的淘汰与晋升。 (一)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 公司人才培养体系由“启航工程计划”、“育英工程计划”、“菁英工程计划”、“卓越工程计划”四个部分组成。由这四个部分共同构成公司战略人才库。 1.启航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对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极进取的新入职大学生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 2.育英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现有的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优秀班组长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各车间或职能部门及生产单位负责人。 3.菁英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核心技术人员及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公司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为公司后备岗位储备人才。 4.卓越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现有的后备干部和技术带头人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全面的人才,为公司今后的战略扩张作好准备。 通过上述四个计划,逐步将培养对象培养成为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公司后备人才。关键岗位主要指公司根据当前或根据未来发展需要的一些重要中级和高级岗位。后备人才主要是指公司因应

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广博的英汉文化知识、良好的道德、心理和身体素质、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思辨能力、初步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特色及实现途径 专业特色: 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理念,以提升综合素质为核心,以“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为模式,培养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优、创新意识好、思想境界高的应用型人才。 实现途径: 、理论课程:突出语言、文学和文化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重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实践课程:形成专业实习、口语实习、志愿者服务、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五大模块有机统一的课程体系,建立自评和师评相结合的实践教案评价机制。 、教育方法:利用网络、计算机等辅助工具,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丰富多样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成长管理:重视成长过程管理,引导学生课程成绩、竞赛成绩、创新创业成绩和社会参与成绩四个方面均衡发展,追踪学生的成长历程。 三、培养要求及保障措施 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了解中国国情,包括中国的政治制度、政策方针、传统文化等。 ()了解英美国家人文地理简况、发展历史、政治体制、宗教文化及教育制度等;了解当代英美政治、经济和文化。 ()具备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哲学、伦理学、历史学、文学、艺术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翻译等知识。 ()掌握语言的特征和功能,了解语言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掌握语言使用在各种文体中表现出的规律。 ()熟悉英美文学史上主要文学思潮和流派、重要作家和作品及其影响。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附件3 (项目单位名称)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单位:(公章) 所属省份: 主管部门:(公章) 法人代表: 联系方式:办公电话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制 二○一二年三月

填写要求 一、《实施方案》要按照本通知相关要求,如实填写。 二、《实施方案》须制定项目建设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要有可量化的考核指标。各项目进度须明确年度目标、可监测指标和经费预算。 三、填写内容文字要准确简练,内容要重点突出,数字要精准无误。 四、填写内容的字体为仿宋_GB2312,字号为五号,行距为固定值16磅。 五、《实施方案》请使用A4纸,双面印,左侧装订后一式四份连同电子文档一并上报。

内容提要 一、项目概述................................................... 表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信息................................. 表1-2项目背景............................................. 表1-3工作基础............................................. 二、项目实施工作思路与工作目标.................................. 表2-1项目实施工作思路...................................... 表2-2项目实施工作目标...................................... 三、项目实施工作重点及内容...................................... 表3-1-1 专业(职业)建设目标与预算安排................. 表3-1-2 专业(职业)建设内容与进度..................... 表3-n-1 专业(职业)建设目标与预算安排................. 表3-n-2 专业(职业)建设内容与进度..................... 四、主要保障措施............................................... 表4-1保障机制............................................. 表4-2投入预算汇总......................................... 五、审核结果................................................. 表5省级专家审核意见和行政部门审核意见..................... 附件:1.×××(项目单位名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2.×××(项目单位名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经 费管理实施细则 注:页码可根据《实施方案》填写的实际页数编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