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67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摘要】目的:就67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2006~2009年收治的67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7例,女30例。
非手术综合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生长抑素、抑制胰酶分秘,并严密监测血脂、血糖和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
手术治疗:分早期手术即1周以内行手术治疗,延期手术是在2周以后进行手术干预。
手术的方式采用常规切除胆囊的方式。
结果:本组资料中疑有胆总管下端梗阻、小结石,或者有胆总管轻度扩张的患者有32例;胆囊多发细小结石的患者有42例;伴或胆道感染5例;发生黄疸9例;死亡1例。
56例轻型急性胰腺炎中,19例非梗阻型患者经过早期非手术治疗,症状体征缓解率100%,血、尿淀粉酶均在3~7d内降至正常范围。
11例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t管引流术+胆总管探查+胆囊开腹切除,10例治愈,1例死亡,其中有3例病人在术后出现胰漏的现象;而37例梗阻型患者采用延期手术治疗,全部治愈。
结论: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手术治疗上就应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不应强求早期或晚期手术,抉择好手术时机以及选择合理的术式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转归的重要环节【关键词】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治疗;胆道感染【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554-01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急腹症,由于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仍然存在着较高的病死率,会引起胰腺组织自身出现一系列的炎症反应,如坏死、出血、水肿、消化。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主要有胆道感染、胆道蛔虫、原发性胆管结石等。
30%~35%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源于暴饮暴食,40%~52%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与胆道疾病有关,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6~2009年收治的67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7例,女30例。
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诊疗体会发表时间:2015-10-16T14:08:38.7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2期供稿 作者: 沈效兰[导读] 大丰市同仁医院 江苏 SAP通常伴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使病人处于高代谢状态,急性营养不良能通过损伤机体免疫功能。
沈效兰 (大丰市同仁医院 江苏 大丰 224100)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PA)的临床特征,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治疗经验,提高诊治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的方法,分析盐城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7月份-9月份住院的28例SPA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胆道疾病者15例(54%),酗酒者6例(21%),高脂血症者5例(18%),其它少见原因2例(7%)。以腹痛为临床表现的占本组患者92.8%,血清淀粉酶和血清脂肪酶水平高于正常上限的总检出率为93%,CT诊断总阳性率为98.9%。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占98.7%,使用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者占100%,使用肠外营养支持的占89%,使用肠内营养的占34%。3例具有胆道梗阻表现的早期进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和鼻胆管引流。治愈28例,并发假性囊肿3例,消化道出血1例。结论:血检、CT检查有助于SAP的早期诊断,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综合治疗,是治疗SAP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2-0183-02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临床过程凶险,患者病死率高达20%-40%[1]。SAP通常伴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使病人处于高代谢状态,急性营养不良能通过损伤机体免疫功能、增加败血症的危险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而增加病死率。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7月份~9月份共收治SAP 2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其中男13例,女15例,年龄23岁~87岁不等,平均49.3岁。其中患胆道疾病者15例(占54%,其中胆囊炎4例,胆囊结石6例,胆总管结石引起梗阻性黄疸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2例),酗酒者6例(21%),高脂血症者5例(18%),其它少见原因2例(7%)。28例中26例有不同程度的腹痛(92.8%),疼痛主要位于上腹部,部分病人向背部放射;2例无明显疼痛,为60岁以上老年人。发热5例(18%),伴恶心呕吐15例(54%)。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血淀粉酶测定,26例(93%)血清淀粉酶值超过正常上限3倍,2例轻度增高。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影像学(腹部B超或CT)检查,B超诊断阳性率为81.2%,CT诊断阳性率为98.9%。所有病例全部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2003年制定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中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2]。 1.2 治疗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案主要分为内科保守治疗、微创治疗及手术治疗。 1.2.1内科保守治疗:23例行非手术治疗,入院后行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胰酶分泌,给予生长抑素或奥曲肽,早期使用了抗生素,主要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奥硝唑,部分患者使用了第四代头孢菌素。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保证循环稳定,维持重要脏器功能。 1.2.2微创治疗:3例具有胆道梗阻表现的早期进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和鼻胆管引流。 1.2.3手术治疗:2例因病情加重手术。 2.结果 治愈28例,其中非手术治疗23例,手术治疗5例,并发胰腺假性囊肿1例,消化道出血1例。 3.讨论 3.1 诊断 正确及时的诊断是治疗SAP的基础。SAP诊断除了对血尿淀粉酶的检查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彩色B超及CT检查,尤以增强CT扫描不仅能诊断SAP,而且能判断胰腺的坏死程度、有无感染的存在,是手术探查最可靠的依据。
中外医疗 CH IN A F OR EI G N ME DI C AL T R EA TM EN T 现 代 护 理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
其病因有胆管疾病、十二指肠液反流、胰管阻塞、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手术与创伤、内分泌与代谢障碍、急性传染病、药物等。
主要表现为急性腹痛、发热、恶心、呕吐,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病死率高达30%[1]。
传统治疗方法是以手术治疗为主,但疗效并不理想。
近年来,由于对SAP病理生理的研究深入和重症监护治疗的进展,治疗对策上有了概念上的更新,趋向于以药物的综合治疗,且药物治疗存活率达95%[2]。
随机选取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急性胰腺炎并经保守治疗好转共77例采取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疗法,治愈率高达96.7%,无1例死亡,效果满意。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80例,其中男54例,女26例,年龄28~56岁,平均43.34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腹腔穿刺液、B超、CT检查结果,病情分级[3]:Ⅰ级49例,Ⅱ级31例;饮酒诱发25例,暴饮暴食诱发43例,胆源性21例,早期休克1例,电解质紊乱33例,糖尿病12例,A R D S2例。
1.2 治疗方法本组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采用禁食、胃肠减压、止痛、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吸氧、心电监护、应用能透过血-胰屏障的抗生素,制酸、保护胃粘膜、抑制胰酶及应用支持疗法。
其中抑制胰腺分泌用善得定0.1mg,皮下或肌肉注射,3次/d×7~14d。
1.3 治疗结果治愈77例,治愈率为96.7%。
2 护理措施2.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1)循环功能的监测:由于循环血容量不足,内外毒素使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及心脏损害,产生休克症状,患者应24h持续心电监护。
(2)呼吸功能的监测:正确评估呼吸频率、节律、幅度的变化,监测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等;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和气促,指脉氧饱和度低或临界水平(SPO2<90%),应予高浓度吸氧,静脉给予地塞米松、氨茶碱及超声雾化吸入,在供氧情况下PaO2仍然<60mmHg 者,可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辅助给氧。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ICU强化治疗治疗体会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ICU强化治疗。
方法分析我院ICU收治的SAP病例资料,对比ICU早期强化治疗组和非ICU早期强化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死亡率的差异。
结果ICU早期强化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早期死亡率(18.3%vs 3.8%,P<0.01),缩短住院时间。
结论ICU早期强化治疗能有效降低SPA早期死亡率,为后续救治创造条件。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强化治疗重症监护病房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实质是胰腺的自身消化引起的一个全身性炎症反应。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属于急性胰腺炎的特殊类型,是一种病情险恶、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的急腹症,其死亡的第一个高峰期常发生在急性反应期,死因多为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因此,入住ICU进行液体复苏及脏器支持等早期强化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中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2010~2014年进入ICU早期强化治疗的SAP病例相关临床资料作一总结,并与2002~2010年未进入ICU早期强化治疗进行对比与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2~2010年SAP 93例,男性60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50.5岁,将其设为A组;2010~2014年SAP 78例,男50例,女28例,平均49.3岁,将其设为B组,均入住ICU早期强化治疗,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3年,上海)重度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1],ICU治疗病例中高脂型胰腺炎35例,酒精性或酒精性加高脂11例,胆源性18例,其他14例,自发病至转入ICU时间为1~3天,平均为1.5天,转入APACHE II 评分8~28分,平均为15.5分,器官功能衰竭情况: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50例,急性肾损伤20例,分布性休克12例,凝血功能异常10例,胰性脑病3例,肝功能衰竭3例,MODS 10例,腹腔筋膜综合征5例。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有效救治方法。
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住院的急性重症胰腺炎的86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
采用保守治疗、穿刺引流、血液净化、早期手术、延期手术等个体化治疗,分析其治疗结果。
结果 86例患者在治疗中,非手术治疗患者67例,治愈48例,有效12例,死亡7例;手术治疗患者19例,治愈10例,有效5例,死亡7例。
死亡主要原因: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肾功能衰竭。
结论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从主要病因、病程出发,适时把握好非手术和手术的治疗时机,提高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是常见的急症之一,本病病势急,病情险恶,死亡率高,致死率目前在10%~15%之间[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饮食较普遍,重症胰腺炎的发病率近年来有增长趋势。
为了探究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有效治疗手段,笔者选取了我院8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收集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sap患者86例,男51例,女35例。
年龄24~85岁,平均45岁。
均符合中华医学会重症胰腺炎诊断标准本[2]。
在入院后24 h内均经动态增强造影ct确诊。
1.2 治疗方法依据临床体征的不同,采用非手术治疗67例和手术治疗19例,观察治疗效果。
1.2.1 非手术治疗①禁食、胃肠减压。
②补液、改善微循环。
③选用地西泮、哌替啶镇静镇痛。
④选用生长抑素减少胰液的分泌及胰酶的产生,奥美拉唑降低胃酸保护胃黏膜,预防应激性溃疡。
⑤选用乌司他丁(uti),抑制酶的活性、抑制溶酶体酶、炎症介质的释放、氧自由基的产生和释放,改善胰腺血液循环。
⑥早期、定量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选择高效广谱能透过血胰屏障的抗生素,如喹诺酮类、泰能、三代头孢菌素及甲硝唑,针对革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
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对患有急性胰腺炎的患者,选择好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适应症,将保守适应症的患者经过系统治疗,以减少由急性胰腺炎产生的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选择13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109例为保守治疗组。
30例为手术组,手术组患者采取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腹腔引流等相应手术方式。
结果手术治疗30人,死亡0人。
保守治疗痊愈有109人,死亡1人。
结论选择好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然后再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治疗[1],就可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急性胰腺炎;治疗
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是指多种原因造成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伴或不伴有全身并发症的一种急症[1]。
为更好了解急性胰腺炎以探讨该病有效诊治方案,收集了我院临床收治的13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现做相关的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5~2016年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有139例,其中男75例,女64例。
这些患者年龄全部都在11~89岁,平均52岁,对这些患者全部都实施“个性化治疗”方案。
1.2 治疗方法
给予保守治疗的有109例,给这些患者给予给予吸氧、禁食、胃肠减压并且给患者补充血容量,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使用抑制胰腺外分泌药物给予患者的全胃肠外营养支持与维生素等的内科治疗方法。
经过手术治疗的30例。
保守治疗:(1)吸氧、禁食、胃肠减压[2];(2)早期体液复苏:补充液体、抗休克、纠正水电平衡,补充电解质,纠正酸中毒、预防治疗低血压、维持循环稳定;(3)使用抑酸、抑制胰腺分泌药物(奥美拉唑和生长抑素等);(4)针对胆源性胰腺炎在早期選择性地使用抗生素:一般选取广谱抗生素,这种抗生素能通过血胰屏障;(5)肠外营养供给:防止患者体内电解质紊乱、减小患者机体的消耗、改善患者的负氮平衡,从而使患者体内黏膜抗损伤和修复的能力提高。
手术治疗:该组患者合并有急性胆管炎的AP患者应在入院24~72 h内行ERCP治疗,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道梗阻,发病1~2周行相应手术治疗,通过
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腹腔引流等相应手术方式;其中20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6例行ERCP,4例行PTCD,4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6例行腹腔置管引流术。
2 结果
接受手术治疗的有30痊愈,0人死亡。
接受保守治疗的有108人痊愈,1人死亡。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非常复杂,是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英文名称简称:SIRS。
AP由多种炎性介质参与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AP时,大量的炎性介质和各种细胞因子能够在损伤因子的作用下被大量地释放出来,当大量的炎性介质和各种细胞因子进入血液循环时,不仅能够对自身进行激活,也能促使其他因子释放出来,这就能够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组织的损伤,进而引起患者全身性炎性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AP病理生理变化:一般就是早期的血管活性物质中毒,而且血管活性物质一旦中毒就能够导致患者出现一些并发症比如:血流下降、出现休克以及后期的感染等。
在早期的时候,由于患者胰腺局部出现微循环障碍,这种微循环障碍在病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如果对微循环进行治疗,那么就能减少患者胰腺坏死组织的发生,最终能够降低死亡率。
4 体会
急性胰腺炎的特征就是胰腺弥漫性出血和组织坏死,急性胰腺炎病情凶险,而胰腺炎本身并不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由急性胰腺炎产生的并发症与患者全身多器官和系统的功能不全。
针对胆源性胰腺炎、CT或者“B”超提示患者胰腺坏死积液、脓肿形成的患者,如果在早期的时候就进行ERCP、PTCD或腹腔引流就会好一点,其目的就是为了消除患者腹腔内毒性渗出液和坏死组织,解除胆道梗阻,然后再对患者体内有害的酶性液体进行稀释和排出处理,而且为了防止病情的进一步蔓延还要对患者胰体内外坏死和感染病灶来进行清除,这样就能够减少由急性胰腺炎产生的并发症的发生,保守疗法也在进步,这也使得进一步手术的适应症明显变窄。
综上所述,当患者出现急性胰腺炎时就应该及早的进行治疗,并且应该随时关注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并不用着急的进行手术治疗,这需要看患者的具体病情情况来确定相应的治疗方式,尽量采取合理全面的非手术治疗发。
按照不同的患者、不同病因、不同病期等来选取更加合适的治疗方案,来降低由急性胰腺炎的病发率以及由急性胰腺炎产生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为患者减轻治疗带来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李静.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科学,2011,(05):
78.
[2] 廖桂芳,刘合春,黄晓虹,胡星.急性胰腺炎的综合治疗护理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05):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