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30例的治疗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161.20 KB
- 文档页数:2
外科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体会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法。
方法根据4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来进行探讨。
结果对40例患者进行临床监护,全部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治愈率为90%。
结论临床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病情危急的疾病,患者临床发病比较快,变化也比较快,出现的症状比较多,能够对身体的多个器官造成损害,因此死亡率极高,达到了20%~30%[1]。
目前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有所发展,对该疾病的初期使用内科综合治疗可以获得不错效果,患者能够比较安全的渡过急性期,避免了后期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几率。
临床中要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提供比较好的护理服务,本文就我院的护理研究来进行探讨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我科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月共40例,均为胆源性胰腺炎,男16例,女24例;年龄20~67岁;病程3~38d;治愈36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2例。
2 临床护理体会总结2.1术前支持治疗SAP的护理2.1.1建立有效的循环通道建立有效之静脉通道,并行深静脉穿刺置管。
进行HR、BP、RR、SpO2、CVP监测,快速补充循环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防止急性肾功衰(ARF)、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腹腔室隔综合征(ACS)的发生。
2.1.2 APACHEⅡ评分APACHEⅡ评分指的是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系统。
根据13家医院ICU连续5815例临床资料分析得出,医院死亡率与评分呈线性正相关。
从入院开始评分到每日动态连续评分,以评价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2]。
因此对于护理人员则要求密切监测相应等生理学指标的测定[3],积极配合医生及时准确的对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
2.1.3抑制胰腺分泌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胰腺分泌需要进行抑制,这是该疾病治疗的必要过程。
对患者进行禁食和胃肠减压治疗,为患者进行胃管管理,对引流情况进行关注,每天都要对其进行清洁,将胃管固定好,避免其脱落[4]。
《海南医学》2008年第19卷第9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情凶险且病死率高,经过各级医疗单位多年不懈的研究及临床实践,治疗手段日趋丰富、完善,病死率显著降低,同时手术病例也明显减少。
我院普外科1998年3月至2007年5月共收治急性胰腺炎病人386例,确诊SA P 27例,现就该27例SAP 病人的诊治情况分析、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7例中,男性17例,女性10例,年龄19—69岁,60岁以上7例。
1.2发病因素胆囊炎胆囊结石10例,酒精性9例,暴饮暴食者7例,原因不明者1例。
就诊时间距发病6-52小时,平均为26小时。
1.3诊断采用流行病学上的统一标准[1]。
27例病人均有腹痛、腹胀及腹膜刺激症状;22例病人有血压下降或脉搏增快(舒张压小于60毫米汞柱或脉搏大于100次/分),Grey-Turner 征或Cullen 征阳性者18例;27例病人常规作胰腺CT 及/或增强CT,均有如下典型表现:胰腺弥漫性肿大,胰周模糊,解剖间隙内积液,胰腺实质内见散在斑片状低密度区。
增强后显示胰腺实质低密度区无强化;20例血尿淀粉酶均增高,7例病人仅尿淀粉酶增高。
1.4治疗方法均给予非手术治疗,措施为:①抗休克及液体疗法,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尿量情况,酌情予以镇痛剂。
②抑制胰腺分泌: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和应用生长抑素类药物(醋酸臭曲肽)、甲氰咪胍。
③应用抗生素:头孢噻肟钠/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喹诺酮类+甲硝唑/替硝唑联用。
④中药治疗:经胃管注入复方清胰汤,注入后夹管2小时左右。
⑤复方丹参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改善胰腺微循环。
⑥营养支持治疗,静脉营养包括:20%脂肪乳剂、50%GS+胰岛素(胰:糖=1∶3-5)、复合氨基酸、支链氨基酸、20%人血白蛋白及维生素等,在胃肠道功能逐渐恢复后,改为经口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⑦给予化痰药物,如:盐酸氨溴索葡萄糖注射液、沐舒坦等,常规作超声雾化吸入Bid,积极预防及治疗呼吸系统并发症。
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体会发表时间:2012-02-20T16:01:27.1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4期供稿作者:庄会轩高宏伟[导读] 手术时机及手术指征一般来说,手术最好在第3~4周进行,但应根据轻重缓急区别对待庄会轩高宏伟(吉林省临江市医院吉林临江 134600)【中图分类号】R5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4-0131-02【摘要】本文通过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经验。
得出结论:合理的非手术治疗,并把握好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是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治愈率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非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外科急腹症,由于其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且复杂多变,临床救治难度大,病死率高,因而成为多年来医学界关注的焦点及外科治疗的难点。
我院自1999年3月~2011年10月共治疗63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63例,男38例,女25例;年龄28~68岁,平均48.6岁;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SAP的临床诊断标准[1]。
病因:酒精性29例,胆源性21例,其他13例。
出现休克者18例。
按有无脏器功能障碍分为Ⅰ级和Ⅱ级,SAPⅠ级36例,SAPⅡ级27例,其中暴发性胰腺炎(FAP)5例。
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常规、血、尿淀粉酶、肝功、腹腔穿刺、超声、CT及血生化检查并注重复查。
1.2治疗非手术治疗39例,主要措施:(1)禁食、持续胃肠减压;(2)积极抗休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3)联合应用抗生素;(4)抑制胰腺分泌;(5)营养支持;(6)监测输液,保护器官功能;(7)促进肠道功能恢复;(8)血滤治疗。
手术治疗24例。
非手术治疗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下列情形者选择手术治疗:(1)胆源性SAP胆道梗阻未解除者;(2)有胰周感染及脓肿或腹腔大量积液、腹胀明显、腹内压明显增高者;(3)暴发性胰腺炎;(4)后期并发症的处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30例疗效观察标签: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笔者运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3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观察病例共60例均为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5~61岁,平均40岁。
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0~65岁,平均43岁。
病因:胆原性2l例,暴饮暴食31例,无明显诱因8例;病程最短lh,最长48h,平均为24h。
体温为37.5℃~39.5℃,伴黄疸21例,血白细胞升高22例。
所有病例血清淀粉酶大于200u,尿淀粉酶大于1200u。
2组病例均行B超和CT检查,提示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影像。
2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2.1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酌情使用抗生素(氧氟沙星或头孢哌酮加甲硝唑),抑制胃肠道分泌(法莫替丁或洛塞克;5—氟尿嘧啶或抑肽酶),解痉止痛(654—2,维生素K3),改善微循环(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复方丹参注射液),配合相应的支持疗法,胃肠减压、禁食、补液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血钾、血钙、血糖变化。
2.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清胰汤,处方:生大黄(后下)15g,芒硝20g,枳实10g,厚朴12g,柴胡10g,黄芩12g,木香10g,杭芍15g,丹参30g。
体温高者加金银花、连翘各15g,生石膏30g;有黄疽者加茵陈、栀子各10g。
每天1剂,水煎,分2~3次口服或胃管注入,7天为1疗程。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血常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完全恢复正常,B超、CT基本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血常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基本恢复正常,B超、CT有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和血常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及B超、CT均无改善或加重。
3.2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23例,显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
38例急性胰腺炎的诊治体会摘要:目的:总结急性胰腺炎诊治临床经验。
方法:对38例急性胰腺炎病例的诊断及治疗过程、效果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急性胰腺炎临床确诊很重要,治疗方法采用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本组治愈好转率达94.74%。
结论:对于急性胰腺炎要迅速作出诊断,根据急性胰腺炎分型、分期和病因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水肿性急性胰腺炎病情轻,治疗效果好;出血坏死性急性胰腺炎病情病险恶,死亡率高。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148-01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
按病理分类可分为水肿性和出血坏死性。
为总结探讨急性胰腺炎诊治临床经验,我们对2008-2012年2月在本院收治的38例急性胰腺炎临床病例作回顾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38例,男性16例,女性22例。
年龄27~65岁,平均49.8岁。
所有病例符合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均有上腹部突然剧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术前诊断性腹腔穿刺均获血性腹水,实验室、腹部b超、ct检查进一步确诊。
1.2 治疗方法: 一般急性胰腺炎全身反应期、水肿性及尚无感染的出血坏死性急性胰腺炎采用非手术治疗,即禁食、胃肠减压,补液、防止休克,镇痛解痉,抗生素应用,营养支持和中药治疗等。
以下情况作手术治疗:①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尚不明确,又不能排除其他需要手术治疗的急腹症者。
②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经非手术治疗后临床上未见明显好转或继发胰腺和胰周感染者。
③胆源性胰腺炎,如蛔虫钻入胰管或胆总管结石所引起的胰腺炎患者。
手术方式主要是坏死组织清除加引流术,全部病例均采用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常规行胰腺被膜切开,坏死组织清除,小网膜腔蝶形开放,置双套管于胰腺上、下缘各一枚持续冲洗,合并胆道疾病者加做胆囊切除及胆总管切开引流。
2 结果38例患者中,20例患者作非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18例患者作手术治疗,治愈14例,死亡2例,死亡率5.26%。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疗体会急性重症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危险。
在临床工作中,我曾经遇到过多位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通过诊疗过程的积累和总结,我有了一些体会和经验,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
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需要及时、全面、准确。
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持续的上腹疼痛、呕吐、发热等症状,而且这些症状往往十分严重,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痛苦。
在诊断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详细的了解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生活习惯等,并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生化指标、胰腺酶等。
还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CT、MRI等,以确定诊断。
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需要积极、迅速、综合。
一旦确诊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需要立即进行治疗。
首先是对症治疗,如镇痛、止吐、补液、抗生素等,以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
还需要积极处理并发症,如休克、感染、腹腔积液等,避免病情恶化。
在局部治疗方面,可以采取胰腺外引流、内镜下胰管引流、肠外营养等措施,以缓解胰腺的压力,促进炎症的吸收。
对于严重的胰腺坏死和感染,还需要进行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如经皮腔内引流、腹腔镜下腹腔灌洗引流、胰腺切除等,以清除坏死组织和感染灶,挽救患者的生命。
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康复需要细致、周到、持久。
在急性期治疗结束后,患者往往需要进行长期的恢复期治疗,包括营养支持、康复训练、心理护理等。
在饮食方面,需忌烟酒、忌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以促进胰腺的功能恢复。
在康复训练方面,可以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在心理护理方面,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情绪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面对疾病,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
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疗,需要全面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时的进行治疗,周到的进行康复,以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也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增强自我保健能力,减少因急性重症胰腺炎所导致的痛苦和危险。
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发布时间:2021-05-27T06:44:54.701Z 来源:《航空军医》2021年4期作者:王蕾邢书慧通讯作者[导读]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对其实施消化内科治疗,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的有效率较高,为93.33%。
且治疗后患者的A-PACHE-II、血液淀粉酶、C反应蛋白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
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消化内科对症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临床可以考虑加以推广应用。
王蕾邢书慧通讯作者(北戴河康复疗养中心河北秦皇岛 0660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对其实施消化内科治疗,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的有效率较高,为93.33%。
且治疗后患者的A-PACHE-II、血液淀粉酶、C反应蛋白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
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消化内科对症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临床可以考虑加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急性胰腺炎在临床上十分常见,该疾病病情凶险,变化快,患病后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急性腹痛等症状。
严重时甚至会诱发腹膜炎和休克,导致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该疾病近些年的发生率逐渐升高,目前我国因为该疾病死亡的人数逐年增加。
疾病的引发因素较多,需要尽早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1]。
本文的研究内容即为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这项研究中,选取30例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男女比例为4:6,平均年龄为(55.9±6.4)岁。
全部患者的疾病均确诊。
本次研究在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后方正式展开。
1.2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定的患者已获悉此项研究,并将自愿合作完成所有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没有其他严重的组织或器官器质性疾病,并且具有正常意识;排除其他严重的组织或器官器质性疾病,抵触参加这项研究,并且对研究人员提出的与研究相关的问题难以清晰和自主回答,该患者家庭强烈拒绝这项研究,无法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在研究中期(例如转移或死亡)退出。
重症急性胰腺炎综合治疗体会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严重且复杂的疾病,它需要综合治疗来控制炎症反应、缓解疼痛、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最终恢复胰腺功能。
以下是我对治疗的一些体会:1. 早期干预非常重要:早期识别和治疗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非常关键,早期干预可以减少炎症反应的程度、缓解疼痛、保护并促进胰腺功能的恢复。
2. 个体化治疗方案: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治疗计划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治疗方案通常包括禁食、营养支持、静脉输液、止痛药物等,并且要结合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
3. 控制炎症反应:胰腺炎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是炎症反应,控制炎症反应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非常重要。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抗炎药物、保胃药等来控制炎症反应。
4. 疼痛管理:胰腺炎是一种非常疼痛的疾病,及时有效地缓解疼痛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非常重要。
疼痛管理可以通过使用镇痛药来达到,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过度使用防止药物依赖。
5.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重症急性胰腺炎容易发生并发症,如胰腺坏死、腹腔感染等。
预防并发症可以通过积极的液体管理、适当的抗生素使用以及外科干预等手段实现。
6. 积极的康复和营养支持:在病情稳定后,患者需要积极进行康复和营养支持,包括逐步增加饮食摄入量、补充营养物质,帮助胰腺恢复功能并促进患者体力恢复。
总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综合治疗需要整体的医疗团队的努力和合作,包括内科医生、外科医生、疼痛科医生、营养师等。
同时,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和理解也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需要时间和耐心,但通过全面的治疗,患者有望得到良好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