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e实验16:碱式碳酸铜的制备---设计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70.00 KB
- 文档页数:6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实验报告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实验报告引言:碱式碳酸铜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催化剂、电池材料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反应制备碱式碳酸铜,并研究其形貌和性质。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包括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乙醇、滤纸等。
2. 实验操作:(1) 将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加入容器中,并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2) 搅拌溶液,观察溶液的变化。
(3) 加入适量的乙醇,继续搅拌。
(4) 过滤产物,用滤纸将固体和液体分离。
(5) 将固体产物洗涤干净,用乙醇洗涤数次,然后用滤纸吸干。
3. 实验结果:(1) 观察到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深蓝色,形成了碱式碳酸铜的沉淀。
(2) 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产物呈现出细小的颗粒状,呈现出深蓝色。
4. 实验讨论:(1)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是通过反应溶液中的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生成碱式盐沉淀的过程。
(2) 反应中加入乙醇是为了去除杂质,并使产物更纯净。
(3) 产物的颗粒状形态可能与反应条件、溶液浓度等因素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
5.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操作,成功制备得到了碱式碳酸铜的沉淀。
产物呈现出深蓝色,具有细小的颗粒状形态。
这为进一步研究碱式碳酸铜的性质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结语:本实验以制备碱式碳酸铜为目标,通过化学反应得到了深蓝色的碱式碳酸铜沉淀。
实验结果表明,碱式碳酸铜的制备是可行的,为后续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然而,实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产物形态的变化和纯度的提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改进。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碱式碳酸铜的制备方法,还培养了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为我们今后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碱式碳酸铜的制备摘要:本文根据查阅到的资料1选择制备碱式碳酸铜最佳的反应条件(温度)、最佳物料配比等来制备碱式碳酸铜。
利用CuSO4与NaCO3制备时反应温度控制在50 ℃较好,物料配比CuSO4:NaCO3=1:1.2效果最佳。
本次试验采用固相反应和在溶液中反应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备,所应用的实验原理基本相同:2CuSO4+2Na2CO3+H2O=Cu2(OH)2CO3↓+Na2SO4+CO2↑o1碱式碳酸铜为天然孔雀石的主要成分,呈暗绿色或淡蓝绿色,加热至200 C即分解,在水中的溶解度度很小,新制备的试样在沸水中很易分解1 实验部分1.1实验仪器:研钵两套、250 ml烧杯两个、50 ml量筒一个、玻璃棒、玻璃钉、电子天平、电炉、减压抽滤装置、恒温水浴锅、烘箱、蒸发皿、滴管、钥匙(牛角勺)1.2实验试剂:五水硫酸铜晶体、碳酸钠固体(如果有十水碳酸钠更好)、蒸馏水、无水乙醇1.3 制备方法:1.3.1固相反应法由Na2CO3跟CuSO4・5H2O反应制备称取14.0 gCuSO4・5H2O晶体和5.93 g Na2CO3,分别研细后再混合研磨,混合研磨时可加入10ml水(由于碳酸钠晶体中没有水,如果用十水碳酸钠则不用加水),继续研磨直到成为粘胶状,迅速投入到200ml沸水中,快速搅拌并撤离热源,防止产物分解。
待充分反应后,产生蓝绿色沉淀,抽滤,先用水洗涤沉淀至滤液中不再含有2-SO4为止,然后用无水乙醇洗涤。
尽量抽干,取出沉淀,在100℃的烘箱中烘干。
称量所得产品质量为5.58 g,根据公式算出产率为89.8%。
1.3.2溶液反应法⑴配制溶液称取6.25 g五水硫酸铜晶体和3.18 g碳酸钠分别置于两个250 ml的烧杯中,加50 ml蒸馏水溶解五水硫酸铜,60 ml蒸馏水溶解碳酸钠。
不断搅拌,可微热,加速其溶剂。
⑵制备将两杯溶液同时放入50 ℃恒温水浴锅中加热,五分钟后,取出两个烧杯,将硫酸铜溶液倒入到碳酸钠溶液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静置,沉淀完全后抽滤。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2、熟悉沉淀的生成、过滤、洗涤、干燥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碱式碳酸铜是一种绿色的粉末状物质,化学式为 Cu₂(OH)₂CO₃。
它可以通过硫酸铜(CuSO₄)溶液与碳酸钠(Na₂CO₃)溶液反应制备。
反应方程式为:2CuSO₄+ 2Na₂CO₃+ H₂O = Cu₂(OH)₂CO₃↓ + 2Na₂SO₄+ CO₂↑在反应过程中,铜离子(Cu²⁺)与碳酸根离子(CO₃²⁻)结合生成碱式碳酸铜沉淀,同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三、实验用品1、仪器电子天平烧杯(250 mL 2 个、100 mL 1 个)玻璃棒漏斗滤纸布氏漏斗抽滤瓶蒸发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2、药品硫酸铜晶体(CuSO₄·5H₂O)碳酸钠晶体(Na₂CO₃·10H₂O)蒸馏水四、实验步骤1、称取 70 g 硫酸铜晶体(CuSO₄·5H₂O)于 250 mL 烧杯中,加入 50 mL 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得到硫酸铜溶液。
2、称取 85 g 碳酸钠晶体(Na₂CO₃·10H₂O)于另一个 250 mL 烧杯中,加入 50 mL 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得到碳酸钠溶液。
3、将碳酸钠溶液缓慢倒入硫酸铜溶液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观察到有浅蓝色沉淀生成,并伴有少量气泡产生。
4、继续搅拌 5 分钟,使反应充分进行。
5、静置,待沉淀完全沉降后,进行过滤。
将滤纸对折两次,放入漏斗中,用蒸馏水润湿滤纸,使其紧贴漏斗内壁。
将反应混合物通过滤纸过滤,用玻璃棒引流,滤液收集于 100 mL 烧杯中。
6、用蒸馏水洗涤沉淀 3 次,每次洗涤时,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均匀,静置沉降后,再进行过滤。
7、将洗涤后的沉淀转移至蒸发皿中,用小火加热,搅拌,使沉淀中的水分蒸发。
当沉淀表面出现干燥的迹象时,停止加热,让其自然冷却。
实验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设计实验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通过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的探求和生成物颜色、状态的分析,研究反应物的 合理配料比并确定制备反应合适的温度条件,2.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2CuSO4 + 2Na2CO3 + H2O === Cu2(OH)2CO3↓+ CO2↑+ 2Na2SO4 碱式碳酸铜为天然孔雀石的主要成分,呈暗绿色或淡蓝绿色,加热至200℃即分解, 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新制备的试样在沸水中很易分解。
三、实验内容1.反应物溶液配制配制0.5mol/L的CuSO4 溶液和0.5mol/L Na2CO3 溶液各100mL。
2.制备反应条件的探求(1)CuSO4 和Na2CO3 溶液的合适配比CuSO4 2.0 2.0 2.0 2.0Na2CO3 1.6 2.0 2.4 2.8 *体积单位: mL以表中体积数取反应液,分别盛在八支试管中,并置于75℃的恒温水浴锅内。
几分 钟后,分别将CuSO4 溶液倒入Na2CO3 溶液中,振荡试管,比较各试管中沉淀的速度、 沉淀的数量及颜色,从中寻找出最佳合适配比。
(2)反应温度的探求三支试管各加入2.0mL CuSO4 溶液, 另外三支试管各加入上述实验中得到的最佳用 量的 Na2CO3 溶液。
三对试管分别置于室温、50℃、100℃恒温水浴锅内,几分钟后将 CuSO4 溶液倒入Na2CO3 溶液,振荡,观察现象,确定制备反应的最佳温度。
3.碱式碳酸铜制备取 60mLCuSO4 溶液,根据上述实验得出的反应物合适比和合适温度,同上述操作 进行反应,沉淀完全后,少量蒸馏水洗涤沉淀几次,直至沉淀不含 SO4 2 为止,滤纸吸 干,100℃下烘干,冷却,称重,计算产率。
四、实验指导1.实验前指导学生查阅有关碱式碳酸铜的资料,什么样的铜盐适合制备碱式碳酸铜? 2.在实验中指导硫酸铜、碳酸钠溶液的配制;3.实验中所给的硫酸铜与碳酸钠的四种配比,有两种配比得到的沉淀颜色、沉淀量差 别不很明显,比较难确定,因此,教师在此注意指点;4.硫酸铜溶液倒入碳酸钠溶液后,指导学生注意振荡;5.在实验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是将硫酸铜溶液倒入碳酸钠溶液中而不是碳酸钠溶 液倒入硫酸铜溶液?如果按后者操作结果如何?在实验中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试 验。
实验项目:碱式碳酸铜的制备令狐采学实验目的:通过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的探求和生成物颜色,状态的阐发,研究反响物的合理配料比并确定制备反响合适的温度条件,以培养自力设计实验的能力。
实验药品及仪器:仪器:台秤、烧杯,玻璃棒、吸滤瓶、布氏漏斗,试管,滴管、吸量管药品:CuSO4·5H2O、Na2CO3实验原理:根据CuSO4与Na2CO3反响的化学方程式:2 CuSO4+ 2Na2CO3+H2O=Cu2(OH)2CO3↓+2 Na2SO4+ CO2↑可制得Cu2(OH)2CO3实验内容:1、反响物溶液配制辨别称取12.5g CuSO4·5H2O, 5.3 g Na2CO3,各配成100ml0.5mol/L的溶液。
2、制备反响条件的探求(1)CuSO4和Na2CO3溶液的合适配比置于四支试管内均加入2.0ml 0.5mol/L CuSO4溶液,再辨别取0.5mol/L Na2CO3溶液1.6ml,2.0ml,2.4ml,2.8ml依次加入另外四支编号的试管中。
将八支试管放在75℃的恒温水浴中。
几分钟后,依次将CuSO4溶液倒入Na2CO3溶液中,振荡,水浴加热。
通过比较反响的速度、沉淀的几多、沉淀的颜色得出最佳物料比。
(2)反响温度的探求辨别在三支试管中加入2.0ml CuSO4溶液,另取三支试管,各加入由上述实验获得的合适用量的Na2CO3溶液,从两列试管中各取一支,辨别置于室温,50℃、100℃的恒温水浴中,数分钟后将CuSO4倒入Na2CO3溶液中,振荡,由实验结果确定制备反响的合适温度。
3、碱式碳酸铜制备取60ml 0.5mol/L CuSO4溶液根据上面实验确定的反响物的合适比例及适宜温度制取Cu2(OH)2CO3。
沉淀完全后,用蒸馏水洗涤沉淀数次,直到沉淀中不含SO42为止,吸干。
将所得产品用水浴烘干,待冷至室温后称量,计算产率。
数据记录及处理2 CuSO4 ~Cu2(OH)2CO3得2×160 2220.6×160÷250×12.5 x 320÷4.8=222÷x , x=3.33g∴理论产量=3.33g实验十九碱式碳酸铜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原理和办法。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设计实验【实验目的】1.通过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的探求和生成物颜色、状态的分析,研究反应物的合理配料比并确定制备反应合适的温度条件;2.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为天然孔雀石的主要成分,呈暗绿色或淡蓝绿色,加热至200℃即分解,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新制备的试样在沸水中很易分解。
【实验用品】仪器:试管、量筒、水浴锅、温度计、胶头滴管药品:0.5mol.L-1Na2CO3溶液、0.5mol.L-1CuSO4溶液、蒸馏水材料:【实验内容】一、反应物溶液配制配制0.5mol.L-1的CuSO4溶液和0.5mol.L-1的Na2CO3溶液各100 ml。
二、制备反应条件的探求1.CuSO4 和Na2CO3溶液的合适配比(1) 置于四支试管内均匀加入2.0 mL0.5mol.L-1CuSO4溶液,再分别取0.5mol.L-1Na2CO3溶液1.6 mL、2.0 mL、2.4 mL及2.8 mL依次加入另外四支编号的试管中。
(2) 将八支试管放在75℃的恒温水浴中。
(3) 几分钟后,依次将CuSO4溶液分别倒入Na2CO3溶液中,振荡试管,比较各试管中沉淀生成的速度、沉淀的数量及颜色,从中得出两种反应物溶液以何种比例相混合最佳。
思考题1.各试管中沉淀的颜色为何会有差别?估计和种颜色产物的碱式碳酸铜含量最高?2.若将碳酸钠溶液倒入硫酸铜溶液,其结果是否会有所不同?2. 反应温度的探求(1)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2.0 mL0.5mol.L-1CuSO4溶液,另取三支试管,各加入由上述实验得到的合适用量的0.5mol.L-1Na2CO3溶液。
(2)从这两列试管中各取一支,将它们分别置于室温、50℃、100℃的恒温水浴中,数分钟后将CuSO4溶液倒入Na2CO3溶液中,振荡并观察现象,由实验结果确定制备反应的合适温度。
思考题1.反应温度对本实验有何影响?2.反映在何种温度下进行会出现褐色产物?这种褐色物质是什么?三.碱式碳酸铜制备1.取60mL0.5mol.L-1CuSO4溶液,根据上面实验确定的反应物合适比例及适宜温度制取碱式碳酸铜。
碱式碳酸铜实验报告碱式碳酸铜实验报告引言:碱式碳酸铜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合成和表征碱式碳酸铜,深入了解其结构和性质,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理论知识。
实验部分:1. 实验材料和仪器本次实验所需材料有:氢氧化铜、碳酸氢铵、蒸馏水等。
仪器有:烧杯、试管、玻璃棒、移液管等。
2.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所需材料准备齐全,清洗干净,以免产生杂质。
(2) 合成碱式碳酸铜:先将适量的氢氧化铜溶解于蒸馏水中,加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再逐滴加入碳酸氢铵溶液,同时继续搅拌。
观察到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浑浊的深蓝色。
停止加入碳酸氢铵后,继续搅拌一段时间,使反应充分进行。
(3) 沉淀分离:将反应液静置,观察到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即为碱式碳酸铜。
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使沉淀均匀分布。
(4) 洗涤沉淀:将沉淀转移到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摇晃试管使沉淀悬浮于水中,然后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使沉淀充分洗涤。
(5) 干燥沉淀:将洗涤后的沉淀倒入烧杯中,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干燥,直至沉淀完全干燥。
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观察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碱式碳酸铜。
在反应过程中,观察到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深蓝色,并出现蓝色沉淀。
这些观察结果与我们的预期相符。
2. 结构和性质分析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为Cu2(OH)2CO3,属于一种碱式盐。
它具有蓝色的颜色,是由于其中的铜离子所致。
其结构中含有两个氢氧化铜离子和一个碳酸根离子,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化合物。
碱式碳酸铜在溶液中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氢氧化铜和二氧化碳。
3. 实验结果验证通过实验结果,我们验证了碱式碳酸铜的合成过程和结构。
实验中,我们首先将氢氧化铜溶解于蒸馏水中,这是因为氢氧化铜在水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
随后,我们逐滴加入碳酸氢铵溶液,这是因为碳酸氢铵可以提供碳酸根离子,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
最后,我们观察到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这是由于碱式碳酸铜的生成。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碱式碳酸铜,并观察到了其特征性蓝色沉淀。
实验项目: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实验目的:通过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的探求和生成物颜色,状态的分析,研究反应物的合理配料比并确定制备反应合适的温度条件,以培养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实验药品及仪器:仪器:台秤、烧杯,玻璃棒、吸滤瓶、布氏漏斗,试管,滴管、吸量管药品:CuSO4·5H2O、Na2CO3实验原理:根据CuSO4与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CuSO4+ 2Na2CO3+H2O=Cu2(OH)2CO3↓+2 Na2SO4+ CO2↑可制得Cu2(OH)2CO3实验内容:1、反应物溶液配制分别称取12.5g CuSO4·5H2O, 5.3 g Na2CO3,各配成100ml0.5mol/L的溶液。
2、制备反应条件的探求(1)CuSO4和Na2CO3溶液的合适配比置于四支试管内均加入2.0ml 0.5mol/L CuSO4溶液,再分别取0.5mol/L Na2CO3溶液1.6ml,2.0ml,2.4ml,2.8ml依次加入另外四支编号的试管中。
将八支试管放在75℃的恒温水浴中。
几分钟后,依次将CuSO4溶液倒入Na2CO3溶液中,振荡,水浴加热。
通过比较反应的速度、沉淀的多少、沉淀的颜色得出最佳物料比。
(2)反应温度的探求分别在三支试管中加入2.0ml CuSO4溶液,另取三支试管,各加入由上述实验得到的合适用量的Na2CO3溶液,从两列试管中各取一支,分别置于室温,50℃、100℃的恒温水浴中,数分钟后将CuSO4倒入Na2CO3溶液中,振荡,由实验结果确定制备反应的合适温度。
3、碱式碳酸铜制备取60ml 0.5mol/L CuSO4溶液根据上面实验确定的反应物的合适比例及适宜温度制取Cu2(OH)2CO3。
沉淀完全后,用蒸馏水洗涤沉淀数次,直到沉淀中不含SO42-为止,吸干。
将所得产品用水浴烘干,待冷至室温后称量,计算产率。
数据记录及处理2 CuSO4 ~Cu2(OH)2CO3得2×160 2220.6×160÷250×12.5 x 320÷4.8=222÷x ,x=3.33g∴理论产量=3.33g实验十九碱式碳酸铜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实验项目: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实验目的:通过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的探求和生成物颜色,状态的分析,研究反应物的合理配料比并确定制备反应合适的温度条件,以培养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实验药品及仪器:仪器:台秤、烧杯,玻璃棒、吸滤瓶、布氏漏斗,试管,滴管、吸量管药品:CuSO4·5H2O、Na2CO3实验原理:根据CuSO4与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CuSO4+ 2Na2CO3 +H2O=Cu2(OH)2CO3↓+2 Na2SO4+ CO2↑可制得Cu2(OH)2CO3实验内容:1、反应物溶液配制分别称取12.5g CuSO4·5H2O, 5.3 g Na2CO3,各配成100ml0.5mol/L的溶液。
2、制备反应条件的探求(1)CuSO4和Na2CO3溶液的合适配比置于四支试管内均加入2.0ml 0.5mol/L CuSO4溶液,再分别取0.5mol/L Na2CO3溶液1.6ml,2.0ml,2.4ml,2.8ml依次加入另外四支编号的试管中。
将八支试管放在75℃的恒温水浴中。
几分钟后,依次将CuSO4溶液倒入Na2CO3溶液中,振荡,水浴加热。
通过比较反应的速度、沉淀的多少、沉淀的颜色得出最佳物料比。
(2)反应温度的探求分别在三支试管中加入2.0ml CuSO4溶液,另取三支试管,各加入由上述实验得到的合适用量的Na2CO3溶液,从两列试管中各取一支,分别置于室温,50℃、100℃的恒温水浴中,数分钟后将CuSO4倒入Na2CO3溶液中,振荡,由实验结果确定制备反应的合适温度。
3、碱式碳酸铜制备取60ml 0.5mol/L CuSO4溶液根据上面实验确定的反应物的合适比例及适宜温度制取Cu2(OH)2CO3。
沉淀完全后,用蒸馏水洗涤沉淀数次,直到沉淀中不含SO42-为止,吸干。
将所得产品用水浴烘干,待冷至室温后称量,计算产率。
数据记录及处理2 CuSO4 ~Cu2(OH)2CO3得2×160 2220.6×160÷250×12.5 x 320÷4.8=222÷x ,x=3.33g∴理论产量=3.33g实验十九碱式碳酸铜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设计实验(2人一组)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通过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的探求和生成物颜色,状态的分析,研究反应物的合理配料比并确定制备反应合适的温度条件。
2. 培养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的探求,培养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演示法四、教学课时: 4课时六、教学内容:[碱式碳酸铜的性质]:①、天然孔雀石的主要成分,呈暗绿色或淡蓝色,相对密度4.0,②、加热至200℃即分解③、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溶于稀酸、氨水或碱金属的氧化物。
④、新制备的试样在沸水中易分解:Cu 2(OH)2CO 3═CuO↓+H 2O+CO 2↑[实验原理]2 CuSO 4+2 Na 2CO 3+H 2O ═ Cu 2(OH)2CO 3↓+2Na 2SO 4+CO 2↑碱式碳酸铜 Cu2(OH)2CO 3为暗绿色或淡蓝绿色晶体。
将铜盐和碳酸盐混合后,由于Cu(OH)2 和CuCO 3二者溶解度相近,同时达到析出条件,同时析出。
[正交实验]: 科研生产中如何使用正交实验确定反应条件的优化?先固定浓度0.5/0.5, 然后0︒C ,20︒C ,50︒C ,70︒C ,100︒C ,确定最佳温度,然后在最佳温度下,反应物料的配比1:1,1/2,1/3,1/4。
反应物是用CuCl 2/Cu(NO 3)2/CuSO 4?【实验步骤】:一、反应物溶液的配制配制0.5mol.L -1的CuSO 4溶液和0.5mol.L -1的Na 2CO 3各100ml.注意观察CuSO 4和Na 2CO 3有无结晶水。
可以用烧杯粗略配制,不需用容量瓶!二、反应条件的探求:例如:①、合适配比;②、温度;③、反应物种类;④、反应时间1、CuSO 4和Na 2CO 3溶液的合适配比在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0ml ,0.5 mol.L -1CuSO 4溶液,再分别取0.5 mol.L -1Na 2CO 3溶液1.6ml ,2.0ml ,2.4ml ,2.8ml 依次加入另四支配号试管。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为天然孔雀石的主要成分,呈暗红色或淡蓝色(由于所含成分Cu(OH)2和CuCO3的比例不同,而颜色不同),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加热至200℃即分解,新制备的试样在沸水中很易分解。
本实验通过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实,了解最佳反应条件。
一、实验目的1.了解碱式碳酸铜的制备的原理。
2.通过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的探求和生成物颜色、状态的分析,研究反应物的配料比并确定制备反应的温度条件。
3.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由于CO32-的水解作用,碳酸钠的溶液呈碱性,而且铜的碳酸盐溶解度与氢氧化物的溶解度相近,所以当碳酸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所得的产物是碱式铜:2CuSO4+2Na2CO3+H2O═Cu2(OH)2CO3↓+2Na2SO4+CO2↑碱式碳酸铜按CuO:CO2:H2O的比例不同而异,反应中形成2CuCO3?Cu(OH)2时,为孔雀蓝碱式盐;形成CuCO3?Cu(OH)2?x H2O。
工业产品含CuO71.90%,也可在66.16%~78016%的范围之内,为孔雀绿色。
因此,反应物的比例关系对产物的沉降时间也有影响。
反应温度直接影响产物粒子的大小,为了得到大颗粒沉淀,沉淀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但当反应温度过高时,会有黑色氧化铜生辰,使产品不纯,制备失败。
碱式碳酸铜的性质:(1)性质:暗绿色或淡蓝绿色(2)对热的稳定性:加热至200℃时分解。
(3)在水中的溶解度:溶解度很小,新制备的样品在沸水浴中易分解,溶于稀酸和氨水。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研钵、试管、烧杯、酒精灯、洗瓶、药匙、抽滤漏斗、容量瓶(250mL)、恒温水浴锅Na2CO3晶体、CuSO4·5H2O晶体、BaCl2溶液、蒸馏水四、实验步骤(一)反应物溶液的配制:配制0.5mol/L的CuSO4溶液和0.5mol/L的Na2CO3溶液各250ml称取固体药品CuSO4·5H2O31.25g和Na2CO313.25g,分别倒入两个250mL的烧杯中,用100mL蒸馏水溶解,再转入250mL容量瓶中,配成250mL溶液,静置,备用。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一、实验原理为了适于碱式碳酸铜的生成和离取, 根据碱式碳酸铜的性质和铜盐的性质, 选用硫酸铜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其反应方程式如下:水浴加热2CuSO4 + 2NaCO3 + H2O ===Cu2 (OH) 2CO3 + CO2 ↑+ 2NaSO4反应过程中, 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及反应物配比对反应物均有影响。
二、仪器与药品:数显恒温水浴锅;气流烘干机;烘干箱;抽滤装置;烧杯;容量瓶;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钡盐溶液.反应溶液的配置:配置0.5mol·L -1 的CuSO4溶液和0.5mol·L-1Na2CO3溶液各250mL。
静置,以备用称取固体药品硫酸铜31.2110g 和碳酸钠13.2488g , 分别倒入两个250mL 的烧杯中, 用100mL 蒸馏水溶解, 再转入250mL容量瓶中, 配成250mL 溶液。
三、制取碱式碳酸铜的最佳条件反应温度: 50 ℃; 反应物浓度: 0.5mo l/L 的CuSO4 溶液和0.5mo l/LNa2CO3 溶液, 及反应物配料比: CuSO4 溶液: Na2CO3 溶液1 : 1.2。
四、制备过程设计1 取60mL0.5mo l/L 的CuSO4 溶液置于150mL 烧杯中, 再取72mL 0.5mo l /L Na2CO3 溶液于另一个150mL 烧杯中。
将两个贴有标签的烧杯同时放到50 ℃恒温水浴中加热, 几分钟后取出。
2 将两个烧杯取出, 将CuSO4 溶液倒入Na2CO3 溶液中, 用玻璃棒搅拌, 静置, 待沉淀完全。
减压抽滤,收集产品,并用少量冷水洗涤至洗涤液内不含SO42-为止(用Ba2+检验)。
将所得产品烘干,称量,计算产率。
3 用蒸馏水洗涤沉淀数次, 直到沉淀中不含硫酸根离子为止(可取上层清液少许置于小试管中, 滴加几滴BaCl2 溶液, 观察有无白色沉淀) , 抽滤。
4 将产品在烘箱中(100 ℃) 烘干, 待冷至室温后称量, 并计算产率。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碱式碳酸铜Cu2(OH) 2CO3 为天然孔雀石的主要成分,呈暗红色或淡蓝色(由于所含成分Cu(OH) 2和CuCO3的比例不同, 而颜色不同),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加热至200 ℃即分解,新制备的试样在沸水中很易分解。
本实验通过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实,了解最佳反应条件。
一、实验目的通过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的探求和生成物颜色、状态的分析,研究反应物的合理配料比并确定制备反应适合的温度条件,以培养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碱式碳酸铜为天然孔雀石的主要成分,呈暗绿色或淡蓝绿色,加热至200oC即分解,在水中的溶解度度很小,新制备的试样在沸水中很易分解。
二、实验原理2 CuSO4+2 Na2CO3+H2O ═ Cu2(OH)2CO3↓+2Na2SO4+CO2↑碱式碳酸铜的性质:(1)性质:暗绿色或淡蓝绿色(2)对热的稳定性:加热至200℃时分解。
(3)在水中的溶解度:溶解度很小,新制备的样品在沸水浴中易分解,溶于稀酸和氨水。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研钵、试管、烧杯、酒精灯、洗瓶、药匙、抽滤漏斗、容量瓶(250mL) 、恒温水浴锅Na2CO3晶体、CuSO4·5H2O晶体、BaCl2溶液、蒸馏水四、实验步骤一、反应物溶液配制配制0.5mol?L-1的CuSO4溶液和0.5mol?L-1的Na2CO3溶液各100mL。
二、制备反应条件的探求1.CuSO4和Na2CO3溶液的合适配比置于四支试管内均加入2.0 mL 0?5 mol.L-1 CuSO4溶液,再分别取0.5 mol?L-1 Na2CO3溶液1.6 mL、2.0 mL、2.4 mL及2.8 mL依次加入另外四支编号的试管中。
将八支试管放在75oC水浴中。
几分钟后,依次将CuSO4溶液分别倒入中,振荡试管,比较各试管中沉淀生成的速度、沉淀的数量及颜色,从中得出两种反应物溶液以何种比例混合为最佳。
2.反应温度的探求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2.0mL0.5mol?ml-1CuSO4溶液,另取三支试管,各加入由上述实验得到的合适用量的0.5mol?L-1Na2CO3溶液。
碱式碳酸铜Cu2 ( OH) 2 CO3 为天然孔雀石的主要成分, 呈暗红色或淡蓝色( 由于所含成分Cu ( OH) 2 和CuCO3 的比例不同, 而颜色不同) , 加热至200 即分解, 在水中溶解度很小, 新制备的试样在沸水中很易分解。
1 实验原理为了适于碱式碳酸铜的生成和离取, 根据碱式碳酸铜的性质和铜盐的性质, 选用硫酸铜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其反应方程式如下:2CuSO4 + 2NaCO3+ H2O水浴加热Cu2 ( OH) 2 CO3+ CO2 + 2NaSO4反应过程中, 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及反应物配比对反应物均有影响。
2 实验仪器带标号的中式管14 只; 烧杯( 250mL) ; 容量瓶( 250mL) ; 恒温水浴锅( YXS 型, 余姚长江温度仪表厂) 。
3 反应物配比的探究3 1 反应溶液的配置配置0.5mol L 的CuSO4 溶液和0.5mol L Na2 CO3 溶液各250mL。
称取固体药品硫酸铜312110g 和碳酸钠132488g, 分别倒入两个250mL 的烧杯中, 用100mL 蒸馏水溶解, 再转入250mL容量瓶中, 配成250mL 溶液。
静置, 备用。
3 2 反应物合适配比取四只已编号的试管( 见图1) , 均加入20mL 的05mol L 的CuSO4 溶液, 再分别取05mol L Na2CO3 溶液16mL、20mL、24mL 及28mL 依次加入另外四只编号的试管中。
将八只试管放在70 恒温水浴中加热。
几分钟后, 依次将CuSO4 溶液分别酸倒入Na2 CO3 溶液中, 振荡试管, 比较各试管沉淀生成的速度、沉淀的数量及颜色。
实验结果:图1现象:! 反应速度较慢, 沉淀不完全, 沉淀为蓝绿色∀反应速度慢, 沉淀不完全, 沉淀为蓝绿色# 反应速度较快, 沉淀完全, 沉淀为蓝绿色∃反应速度较快, 沉淀较完全, 沉淀为浅蓝色由上述现象推断CuSO4 溶液: Na2CO3 溶液= 20: 24, 即1: 1 2 为反应物最佳配料比。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操作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本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在化学领域,碱式碳酸铜是一种重要的化合物,其制备操作流程对于研究人员和实验室技术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设计实验(2人一组)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通过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的探求和生成物颜色,状态的分析,研究反应物的合理配料比并确定制备反应合适的温度条件。
2. 培养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的探求,培养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演示法四、教学课时: 4课时六、教学内容:[碱式碳酸铜的性质]:①、天然孔雀石的主要成分,呈暗绿色或淡蓝色,相对密度4.0,②、加热至200℃即分解③、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溶于稀酸、氨水或碱金属的氧化物。
④、新制备的试样在沸水中易分解:Cu2(OH)2CO3═CuO↓+H2O+CO2↑[实验原理]2 CuSO4+2 Na2CO3+H2O ═ Cu2(OH)2CO3↓+2Na2SO4+CO2↑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为暗绿色或淡蓝绿色晶体。
将铜盐和碳酸盐混合后,由于Cu(OH)2 和CuCO3二者溶解度相近,同时达到析出条件,同时析出。
[正交实验]: 科研生产中如何使用正交实验确定反应条件的优化?先固定浓度0.5/0.5, 然后0C,20C,50C,70C,100C,确定最佳温度,然后在最佳温度下,反应物料的配比1:1,1/2,1/3,1/4。
反应物是用CuCl2/Cu(NO3)2/CuSO4?【实验步骤】:一、反应物溶液的配制配制0.5 mol.L-1的CuSO4溶液和0.5 mol.L-1的Na2CO3各100ml.注意观察CuSO4和Na2CO3有无结晶水。
可以用烧杯粗略配制,不需用容量瓶!二、反应条件的探求:例如:①、合适配比;②、温度;③、反应物种类;④、反应时间1、CuSO4和Na2CO3溶液的合适配比在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2.0ml,0.5 mol.L-1CuSO4溶液,再分别取0.5 mol.L-1Na2CO3溶液1.6ml,2.0ml,2.4ml,2.8ml依次加入另四支配号试管。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实验,掌握固体与液体反应的方法,了解碳酸盐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碱式碳酸铜是一种碱性盐,由碳酸根离子和铜离子组成。
在实验中,我们将氢氧化铜溶液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沉淀。
实验仪器和试剂,氢氧化铜溶液、二氧化碳气体、试管、玻璃棒、滤纸、烧杯、酒精灯等。
实验步骤:1. 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铜溶液倒入烧杯中。
2. 用玻璃棒搅拌氢氧化铜溶液,使其悬浮均匀。
3. 用滴管滴入二氧化碳气体,持续通入至溶液中出现沉淀为止。
4. 将生成的碱式碳酸铜沉淀过滤并洗净。
5. 将洗净后的碱式碳酸铜沉淀放在滤纸上晾干。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成功制备出了碱式碳酸铜沉淀。
该沉淀呈现出深蓝色,颗粒细小且均匀。
实验分析,碱式碳酸铜的生成是由氢氧化铜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的,反应方程式为Cu(OH)2 + CO2 → CuCO3 + H2O。
在实验中,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氢氧化铜溶液,与其中的铜离子结合形成碱式碳酸铜沉淀。
该实验充分展现了碳酸盐的生成反应,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碳酸铜的性质及其在实验室中的制备方法。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成功制备了碱式碳酸铜沉淀,还加深了对碳酸盐反应的理解。
实验操作中,我们需要注意控制二氧化碳气体的通入速度,以免过快产生气泡溢出。
同时,在过滤和洗涤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细致,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应用,碱式碳酸铜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用于制备其它铜化合物或作为催化剂。
同时,碱式碳酸铜也常用于实验室中的化学教学和科研实验中。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碱式碳酸铜的制备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加深了对碳酸盐反应的认识。
希望通过这次实验,能够让大家对化学实验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为天然孔雀石的主要成分,呈暗红色或淡蓝色由于所含成分CuOH2和CuCO3的比例不同, 而颜色不同,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加热至200 ℃即分解,新制备的试样在沸水中很易分解;本实验通过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实,了解最佳反应条件;一、实验目的1. 了解碱式碳酸铜的制备的原理;2.通过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的探求和生成物颜色、状态的分析,研究反应物的配料比并确定制备反应的温度条件;3. 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二、实验原理由于CO32-的水解作用,碳酸钠的溶液呈碱性,而且铜的碳酸盐溶解度与氢氧化物的溶解度相近,所以当碳酸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所得的产物是碱式铜:2 CuSO4+2 Na2CO3+H2O ═ Cu2OH2CO3↓+2Na2SO4+CO2↑碱式碳酸铜按CuO:CO2:H2O的比例不同而异,反应中形成2CuCO3CuOH2时,为孔雀蓝碱式盐;形成CuCO3CuOH2x H2O;工业产品含%,也可在%~78016%的范围之内,为孔雀绿色;因此,反应物的比例关系对产物的沉降时间也有影响;反应温度直接影响产物粒子的大小,为了得到大颗粒沉淀,沉淀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但当反应温度过高时,会有黑色氧化铜生辰,使产品不纯,制备失败;碱式碳酸铜的性质:1性质:暗绿色或淡蓝绿色2对热的稳定性:加热至200℃时分解;3在水中的溶解度:溶解度很小,新制备的样品在沸水浴中易分解,溶于稀酸和氨水;三、实验仪器与试剂研钵、试管、烧杯、酒精灯、洗瓶、药匙、抽滤漏斗、容量瓶250mL 、恒温水浴锅Na2CO3晶体、CuSO4·5H2O晶体、BaCl2溶液、蒸馏水四、实验步骤一反应物溶液的配制:配制L的CuSO4溶液和L的Na2CO3溶液各250ml称取固体药品CuSO4·5H2O 和Na2CO3, 分别倒入两个250mL 的烧杯中, 用100mL 蒸馏水溶解, 再转入250mL容量瓶中, 配成250mL 溶液,静置, 备用;二制备反应条件的探求:1、CuSO4和Na2CO3溶液的最佳配料比取四支各盛 L CuSO4溶液的试管和四支分别盛、、、 L Na2CO3的试管置于75℃的水浴锅中加热,将CuSO4倒入每一支盛Na2CO3溶液的试管中,振荡,观察生成沉淀的速度、沉淀的数量、颜色;2、反应温度的探求:三支各盛溶液的试管,另取三支试管加入合适比用量的LNa2CO3溶液,从两列溶液中各取一支试管,将它们分别置于室温50℃、100℃的恒温水浴中,数分钟后将CuSO4溶液制入Na2CO3溶液中,振荡并观察现象;注意与75℃产物比较(三)碱式碳酸铜的制备L的CuSO4溶液和 L的Na2CO3溶液75℃制取碱式碳酸铜,用蒸馏水洗涤数次至不含SO42- 用BaCl2溶液检验,抽滤,吸干,在烘箱中烘干,待冷却至室温,称量,计算产率;五、数据记录与结果的处理CuSO4和Na2CO3溶液的最佳配料比结论:两种反应物的最佳配料比:1:1制备反应合适温度的探求结论:制备的反应合适温度是 50℃。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设计实验(2人一组)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通过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的探求和生成物颜色,状态的分析,研究反应物的合理配料比并确定制备反应合适的温度条件。
2. 培养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的探求,培养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演示法四、教学课时: 4课时六、教学内容:[碱式碳酸铜的性质]:①、天然孔雀石的主要成分,呈暗绿色或淡蓝色,相对密度4.0,②、加热至200℃即分解③、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溶于稀酸、氨水或碱金属的氧化物。
④、新制备的试样在沸水中易分解:Cu2(OH)2CO3═CuO↓+H2O+CO2↑[实验原理]2 CuSO4+2 Na2CO3+H2O ═ Cu2(OH)2CO3↓+2Na2SO4+CO2↑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为暗绿色或淡蓝绿色晶体。
将铜盐和碳酸盐混合后,由于Cu(OH)2和CuCO3二者溶解度相近,同时达到析出条件,同时析出。
[正交实验]: 科研生产中如何使用正交实验确定反应条件的优化?先固定浓度0.5/0.5, 然后0︒C,20︒C,50︒C,70︒C,100︒C,确定最佳温度,然后在最佳温度下,反应物料的配比1:1,1/2,1/3,1/4。
反应物是用CuCl2/Cu(NO3)2/CuSO4?【实验步骤】:一、反应物溶液的配制配制0.5 mol.L-1的CuSO4溶液和0.5 mol.L-1的Na2CO3各100ml.注意观察CuSO4和Na2CO3有无结晶水。
可以用烧杯粗略配制,不需用容量瓶!二、反应条件的探求:例如:①、合适配比;②、温度;③、反应物种类;④、反应时间1、CuSO4和Na2CO3溶液的合适配比在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0ml,0.5 mol.L-1CuSO4溶液,再分别取0.5 mol.L-1Na2CO3溶液1.6ml,2.0ml,2.4ml,2.8ml依次加入另四支配号试管。
将8支试管放于75︒C恒温水浴中。
几分钟后,将CuSO4分别倒入Na2CO3溶液中,振荡试管,比较各试管中沉淀生成的速度,沉淀的数量及颜色,从中得出何种比例为佳。
注意:(1)、试管需要编号;(2)、恒温水浴锅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因为仪器本身指示温度不准确。
(3)、CuSO4分别倒入Na2CO3溶液中,混合后,振荡试管后,仍需要放置到水浴锅中加热反应一段时间才能观察到有效沉淀(降),否则胶状不容易观察。
2、反应温度的探求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2.0ml,0.5 mol.L-1 CuSO4溶液,另取三支试管,各加入由上述实验得到的合适用量的0.5 mol.L-1Na2CO3溶液。
将这两列试管中各取一支,将它们分别置于50︒C,100︒C的恒温水浴中,数分钟后将CuSO4倒入Na2CO3中振荡并观察现象。
(1)、100︒C的样品直接由75︒C加热而成。
节约能源!(2)、75︒C的不需要再做了,上面在探讨合适的配比时已经做过了。
(3)、严格来讲,还需做其它的温度和其它的配比?本次选择65︒C作为最佳温度。
(4)、沉淀完全的标志:上面一层达到澄清。
温度太低,反应速率很慢;温度很高,不利于结晶和颗粒度的形成,同时有可能会分解产生CuO的黑色沉淀。
因此温度T小于100︒C。
三、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取60ml,0.5 mol.L-1CuSO4溶液,根据反应物合适比例及适宜温度制取碱式碳酸铜。
待沉淀完全后,用蒸馏水洗涤沉淀数次,直到沉淀中不含SO42-为止,吸干,100︒C烘干。
计算产率。
在水中分解温度很低,但在干态100︒C还不会分解,所以产品可以用烘箱100︒C烘干!【产品介绍】:若得到的产品是蓝色是Cu(OH)2, 只有绿色/蓝绿色的才是产物。
[自己所做的一些探讨]:一、关于反应比例以下实验,均取2.0ml 0.5mol/LCuSO4溶液。
将CuSO4倒入Na2CO3 溶液中。
均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剧烈。
(1)、NaCO3取1.0ml。
第一次:淡绿色晶体,↓很细小,产量也少。
与其余相比较量最少。
第二次:不生成凝胶,为淡绿色晶体(略带盛),上层清液为蓝色,量最少,与第一次相比较,↓颜色基本相同,溶液是淡蓝,但↓比第一次多。
(2)、Na2CO3取1.6ml。
第1次:淡蓝白色↓,产量较大。
径放置24h,由原来的淡蓝白色较为蓝绿色细小↓,在(1)到(4)中产量最多。
(1)与(2)的清液都显淡蓝色,(1)更蓝一点。
第2 次:淡蓝白色↓,未振荡时局部有一黑色斑点,振荡后消失,↓产量较大,径放置,↓降到底点为淡蓝色细小↓。
放置24h 再看,仍为淡蓝色↓,产量很大(最),清液略显蓝色,与第1 次比较,此次主显淡蓝色,看不到绿色。
但第一次做的主要显绿色,产量也没第二次多。
(3)、Na2CO3取2.0ml。
第一次:刚开始时生成↓的颜色与(2)中第一次相近,经放置一会,由蓝色转为绿色细小↓,产量较大。
第二次:刚加入就生成蓝白↓,下部有黑色↓量较多(未振荡前),振荡后为灰蓝色↓,经放置转为细小的绿色↓,产量较多。
放置24h,没变化。
三次相比较,↓颜色及溶液颜色分不出区别,但第2 次的产量大于其他。
第三次:不同上面的是,一经加入即振荡没有生成黑色↓,↓为淡蓝白色。
放置一会也不变色。
放入水浴中加热煮沸,很快由淡蓝转为绿色↓。
放置24h,无多大变化。
(4)、Na2CO3溶液取2.6ml第一次:刚加入CuSO4时即刻生成蓝绿色胶体,中间夹有褐色点,径振荡放置,褐色点消失,↓为绿色与(3)中第一次相同。
但产量比(3)少。
第二次:即生成凝胶,下部为黑色上部为蓝色,经振荡为灰蓝色,产量较大,放置1h左右,逐渐转为绿色,但带有灰色。
放置24h 显绿色,与(3)第一次相比较,略带蓝色,产量比(3)一大,几乎与(2)一差不多。
第三次:来不及振荡即上部蓝下部黑↓,振荡后为灰蓝色,产量大。
经水浴加热煮沸,变为灰黑色并沉降。
放置24h,主要显灰土色,但带有一点绿色。
三次相比较,第一次产量少,色较第二次沉淀绿,第二次↓量大,但绿中显蓝;第三次量大,但显灰土色。
(5)、Na2CO3溶液取3.8ml刚加入CuSO4时即生成凝胶,上部显蓝色,下部主要为黑色,经放置振荡,凝胶转为↓且全为黑色。
二、关于温度的影响0.5mol/L (2mlCuSO4 +2.1mlNa2CO3)1、将(5)中产生的↓洗涤3 次:(1)黑↓+ 2mol.L 1HCl→溶液显淡蓝色渍液,有较多的小气泡溢出。
(2)黑↓+ 2mol.L 1H2SO4→↓立即溶解,淡蓝色透明液,有大量小气泡放出。
(3)将黑↓烘干,外焰加热一会,再加2MHCl↓溶解为淡色液,但没有看到有气泡溢出。
2、2ml 0.5mol/L CuSO4 +3 mol 2MNaOH 沸水浴立即生成褐黑色凝胶,颜色比上述颜色深得多。
(1)褐黑胶状↓+2MHCl→↓溶解,为淡蓝色透明液,无小气泡放出。
(2)褐黑胶状↓+2M H2SO4→现象同上,淡蓝色。
[结论]:黑色↓应是CuO. Cu(OH) 2 和CuCO3 对热不稳定,易受热分解。
三、反应时间从学生实验过程来看,将反应比及时间固定下来后制备碱式碳酸铜,几乎全部学生得到的是蓝色胶状↓,混合后也不再搅拌而是等待一会后抽滤,产品为深蓝色不再转变。
我让部分学生保持加热条件下搅拌,大多得到淡绿色细小↓。
最特别的是:一个学生产品为暗蓝色,我使之垫石棉网Δ,不到10mm,转变为深绿色↓并沉降至烧杯底部。
总之,混合后必须加热一段时间。
【思考题】:1.反应温度,配比对实验的影响?答:反应温度的高低,反应配比的大小会影响反应的速度以及生成沉淀的多少,并且在100℃以上时,新生成的沉淀容易分解。
2.Na2CO3溶液倒入CuSO4溶液时,结果会有何不同?答:两者可能发生的反应:a: 2Na2CO3+CuSO4+2H2O═Cu(OH)2↓+Na2SO4+NaHCO3b: 2Na2CO3+CuSO4+3H2O═CuCO3·Na2CO3·3H2O↓+ Na2SO4c: 2Na2CO3+2CuSO4+H2O═Cu2(OH)2CO3↓+2Na2SO4+CO2↑d: 12Na2CO3+7CuSO4+10H2O═2CuCO3·5Cu(OH)2↓+7Na2SO4+10 NaHCO33. 反应温度在什么时候会出现褐色产物?这种物质是什么?答:褐色物质是新制的碱式碳酸铜分解出来的氧化铜,在溶液沸腾的时候会出现。
4.应物的种类、反应进行的时间等因素是否会对产物的质量会有影响?答:有影响,因为反应进行的程度与反应时间直接有关,反应的种类直接影响生成物的组成。
5.自行设计实验,测定产物铜及碳酸根的含量,从而分析所制得碱式碳酸铜的质量。
答:首先通过碱式碳酸铜的分解反应Cu2(OH)2CO3 ═ CuO+H2O+CO2可以知道生成的碱式碳酸铜的物质的量,其次通过测定氧化铜的还原反应可以知道生成铜的物质的量CuO+ H2═Cu+H2O,通过这两个实验可以求出铜和碳酸根的含量。
【补充资料——若干方法制备碱式碳酸铜】1、由Na2CO3·10H2O跟CuSO4·5H2O 反应制备①、根据CuSO4跟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称取14g CuSO4·5H2O,16gNa2CO3·10H2O(或6g无水Na2CO3);②、用研钵分别研细后再混合研磨,此时即发生反应,有产生气泡的声音,而且混合物吸湿很厉害,很快成为“粘胶状”;③、将混合物迅速投入200 mL沸水中,快速搅拌并撤离热源,有蓝绿色沉淀产生;④、抽滤,用水洗涤沉淀,至滤液中不含SO42-为止,取出沉淀,风干,得到蓝绿色晶体。
该方法制得的晶体,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因反应产物与温度、溶液的酸碱性等有关,因而同时可能有蓝色的2CuCO3·Cu(OH)2、2CuCO3·3Cu(OH)2和2CuCO3·5Cu(OH)2等生成,使晶体带有蓝色。
如果把两种反应物分别研细后再混合(不研磨),采用同样的操作方法,也可得到蓝绿色晶体。
2 CuSO4+2 Na2CO3+H2O ═ Cu2(OH)2CO3↓+2Na2SO4+CO2↑250(含结晶水)286(含结晶水)222 14 16 12.4g2、由Na2CO3·10H2O跟CuSO4·5H2O反应制备根据CuSO4跟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uSO4+2Na2CO3+H2O==Cu2(OH)2CO3↓+2Na2SO4+CO2↑进行计算,称取14gCuSO4·5H2O,16gNa2CO3·10H2O,用研钵分别研细后再混合研磨,此时即发生反应,有“磁磁”产生气泡的声音,而且混合物吸湿很厉害,很快成为“粘胶状”.将混合物迅速投入200mL沸水中,快速搅拌并撤离热源,有蓝绿色沉淀产生.抽滤,用水洗涤沉淀,至滤液中不含SO42-为止,取出沉淀,风干,得到蓝绿色晶体.该方法制得的晶体,它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因反应产物与温度、溶液的酸碱性等有关,因而同时可能有蓝色的2CuCO3·Cu(OH)2、2CuCO3·3Cu(OH)2和2CuCO3·5Cu(OH)2等生成,使晶体带有蓝色.如果把两种反应物分别研细后再混合(不研磨),采用同样的操作方法,也可得到蓝绿色晶体.3、由Na2CO3溶液跟CuSO4溶液反应制备分别称取12.5gCuSO4·5H2O,14.3gNa2CO3·10H2O,各配成200mL溶液(溶液浓度为0.25mol·L-1).在室温下,把Na2CO3溶液滴加到CuSO4溶液中,并搅拌,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至变蓝为止,得到蓝色沉淀.抽滤,用水洗沉淀,至滤液中不含SO42-为止,取出沉淀,风干,得到蓝色晶体.该晶体的主要成分为5CuO·2CO2.如果使沉淀与Na2CO3的饱和溶液接触数日,沉淀将转变为Cu(OH)2.如果先加热Na2CO3溶液至沸腾,滴加CuSO4溶液时会立即产生黑色沉淀.如果加热CuSO4溶液至沸腾时滴加Na2CO3溶液,产生蓝绿色沉淀,并一直滴加Na2CO3溶液直至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变蓝为止,但条件若控制不好的话,沉淀颜色会逐渐加深,最后变成黑色.如果先不加热溶液,向CuSO4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并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至变蓝为止,然后加热,沉淀颜色也易逐渐加深,最后变成黑色.出现黑色沉淀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产物分解成CuO的缘故.因此,当加热含有沉淀的溶液时,一定要控制好加热时间.4、由NaHCO3跟CuSO4·5H2O反应制备称取4.2gNaHCO3,6.2gCuSO4·5H2O,将固体混合(不研磨)后,投入100mL沸水中,搅拌,并撤离热源,有草绿色沉淀生成.抽滤、洗涤、风干,得到草绿色晶体.该晶体的主要成分为CuCO3·Cu(OH)2·H2O.5、由Cu(NO3)2跟Na2CO3反应制备将冷的Cu(NO3)2饱和溶液倒入Na2CO3的冰冷溶液(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中,即有碱式碳酸铜生成,经抽滤、洗涤、风干后,得到蓝色晶体,其成分为2CuCO3·Cu(OH)2.由上述几种方法制得的晶体颜色各不相同.这是因为产物的组成与反应物组成、溶液酸碱度、温度等有关,从而使晶体颜色发生变化.从加热分解碱式碳酸铜实验的结果看,由第一种方法制得的晶体分解最完全,产生的气体量最大.6、2CuSO4+4NaHCO3=CuCO3·Cu(OH)2+2Na2SO4+3CO2+H2O将125gCuSO4·5H2O 与95g NaHCO3混合研细,将混合物分次少量地加入到1L 沸水中并不断搅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