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改制上市中的相关问题20130720
- 格式:ppt
- 大小:504.00 KB
- 文档页数:50
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关注的重点问题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关注的重点问题我(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裁陈鸿桥)在深交所负责市场培育和推广工作,这一段时期以来,我跑了很多省的国有企业,跑过一些被私有企业收购的公司,或者是国有企业已改制的公司。
我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原来处于龙头行业的国有企业,迅速被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取代。
这些国有企业就是改变一下股东,其他并没有太多变化,包括干部、员工。
大股东变化发后,引起公司制度性的变化,包括公司治理、薪酬,进而公司的面貌发生新的变化。
国有企业变为民营企业或者新的所有制结构的企业后,又去收购过去同行业的国有企业,这些例子非常多。
最近全国各地包括国资委系统,都十分重视资本市场带来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像广东省,针对广东省属、广州市属的前二十名企业,国资委要每一个企业在几个月之内制定改制方案,符合条件的尽快按照资本市场的条件和标准来要求,争取达到早日上市的条件。
暂时还不具备条件的,就要通过规范提升竞争力,在一定时期内向上市的条件靠拢。
各地都很重视资本市场机遇。
但整体来说,国有企业相对民营企业而言,对新的工具、新的制度,还是存在反应略微滞后的问题。
比如以前搞股改的时候民营企业跑的很快,中小板块的民营企业都很大方,十股送三股,送给流通股东。
从算帐的角度,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更会算帐,计算自己得到的多还是失去的多。
现在推进企业上市过程中,我看到民营企业群体又跑在前面,中小板170多个上市公司里面。
有80%以上都是民营企业。
是不是国有企业不行呢?从中小企业群体看,国有企业总量还是比较大,大企业集团下面也有很多小企业,关键看反应速度能不能跟上,与资本市场发展的步伐相匹配。
国有企业上市的障碍在哪里?反映在国有企业推进上市的决策相对民营企业来说慢,环节多、程序多,瞻前顾后的东西多。
比如,有的国有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要求51%的股份以保证控股,不愿意给高管人员股份。
这个公司的总经理就想,企业上市对我个人没有好处,上市以后可能还保不住位置,这就耽误了时间。
民营企业改制上市中的财务问题与对策分析【摘要】民营企业改制上市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企业规范发展和提升竞争力。
在改制上市过程中,会面临着诸多财务问题,如财务数据真实性、财务风险管理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财务透明化、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定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等对策。
加强风险防范措施,建立起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在实践中,要注意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规性,避免信息不对称和内部舞弊。
未来发展中,企业应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不断完善制度机制,提高企业治理水平和透明度。
研究启示表明,在民营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财务问题是需要重点关注和加强管理的领域。
【关键词】民营企业改制上市,财务问题,对策分析,风险防范,财务风险管理,概括总结,展望未来发展,研究启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民营企业改制上市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模式。
民营企业通过上市,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和资源整合,还可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随着民营企业改制上市的增多,财务问题也日益凸显。
民营企业在改制上市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财务结构不合理、财务信息不透明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融资能力和投资者的信任度,进而影响了上市后企业的发展和稳定。
部分民营企业在上市后存在着财务风险管理不到位、财务信息披露不规范等问题。
这些问题容易导致投资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疑虑,从而影响企业股价和市场表现。
如何有效解决民营企业改制上市中的财务问题,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财务问题的解决对策、风险防范措施和财务风险管理建议等方面展开探讨,为民营企业改制上市提供有益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民营企业改制上市中的财务问题及对策分析,为民营企业实现改制上市提供参考和指导。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分析民营企业改制上市的意义,探讨改制上市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为企业融资、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
企业改制上市与各阶段应关注的问题企业改制上市是指企业通过一系列重组、整合和改革措施,使其具备符合上市条件并能够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能力。
这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企业来说意义重大,但也面临着众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企业改制、上市的定义开始,分析企业在不同阶段应关注解决的问题。
企业改制是指企业通过股份制改制、资本重组等方式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和经营模式,实现企业从传统的集体所有制或国有独资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的过程。
企业改制通常分为内部改制和外部改制两个阶段。
内部改制主要包括股份制改制、产权制度改革等。
股份制改制是指企业通过发行股份或股权转让,实现企业资产与责任的分离,形成股东拥有企业股权的现代企业制度。
这一阶段的关注点主要是确定企业改制的方向和目标,进行企业重组,实现资产优化配置和业务结构优化,确保企业在上市阶段具备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外部改制主要包括战略合并、兼并收购等。
战略合并是指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合并,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的过程。
兼并收购是指企业通过购买其他企业的股权或资产,实现产业链布局、市场份额扩大等战略目标的过程。
在这一阶段,企业应关注整合与兼并后的资源整合、文化融合、流程优化等问题,确保企业在上市后的运营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企业上市是指企业根据上市条件和程序,向证券交易所递交申请,经审核后,发行股票在证券市场上公开销售,引入公众股东,实现企业所有权的多元化和股份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
企业上市的过程繁琐复杂,需要企业充分准备和关注各项问题。
首先,企业应当关注业绩和财务情况。
上市公司需要满足一定的业绩指标和财务报告的要求,包括连续盈利、资产规模等。
企业应当制定并执行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财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
其次,企业应关注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
上市公司需要建立健全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治理机制,保障股东权益和公司合法权益。
同时,企业还需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企业运营管理,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企业改制上市中的法律问题引言企业改制上市是指一家企业通过重组、股份制改革等方式,使自身股权变为上市公司的股权,并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这是一种常见的企业开展模式,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资金、资源和市场时机。
然而,在企业改制上市的过程中,法律问题不可防止地会涉及到各个方面,包括公司法、证券法、劳动法等等。
本文将探讨企业改制上市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公司法问题股份制改革在企业改制上市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是股份制改革。
公司的股份制改革涉及到股权结构、股东权益、股东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企业需要依法成立股份公司,并进行注册登记;其次,进行股份发行、股权转让等相关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公司法规定,明确股东的权益和义务,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
公司治理另一个公司法问题是企业的公司治理。
企业改制上市后,股东的权益需要得到保障,促进公司的内部决策和管理的公平和透明。
为了确保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职责、加强对执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等。
此外,企业还应制定相关的内部规章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企业运营的标准性和稳定性。
证券法问题发行上市审批企业改制上市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证券法?的规定进行发行上市审批。
在此过程中,企业需要提交相关的申请文件,并接受监管部门的审查和审批。
审批过程中,需要详细说明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法律风险等,并确保提供的材料真实可靠。
此外,还需要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及时向投资者披露公司的重大事项和对公司运营的影响。
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在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是一个常见的法律问题。
内幕交易是指利用未公开信息进行交易,操纵市场是指成心干扰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
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为此,企业应加强内控管理,建立健全的内幕信息管理制度,并对内部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
第一部分:改制重组一、拟发行上市公司改制重组的总体要求(一) 改制重组的基本原则1.直接面向市场,自主经营,独立承担责任和风险;2.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促进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的规运作;3.有效避免同业竞争,减少和规关联交易;4.突出公司主营业务,形成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 资产完整和独立性拟发行上市公司的发起人应符合《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且发起人或股东投入或变更进入拟发行上市公司的业务和资产应独立完整,人员、机构、财务等方面应与原企业分开。
在保证拟发行上市公司业务和资产独立完整的前提下,对不相关联的经营性或非经营性资产进行剥离,应遵循人员、业务,资产、负债、收入、成本费用等因素配比的原则。
由持续经营企业变更形成拟发行上市公司的,应采取整体重组的方式,不得进行任何资产和业务的剥离。
发起人或股东以非货币性资产出资,应将业务所必需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以及其他资产完整投入拟发行上市公司。
未经特别批准,拟发行上市公司不应是主要以股权或债权出资组建的投资公司或控股公司。
投资公司或控股公司申请发行上市,还应符合《公司法》及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
发起人或股东以其持有的股权出资设立拟发行上市公司的,股权应不存在争议及潜在纠纷,发起人或股东能够控制且作为出资的股权所对应企业的业务应与所组建拟发行上市公司的业务基本一致。
(三) 业务完整和主营突出拟发行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应突出,应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形成业务核心竞争力。
两个以上的发起人以经营性的业务和资产出资组建拟发行上市公司,业务和资产应完整投入拟发行上市公司。
并且,所投入的业务应相同,或者存在生产经营的上下游纵向联系或横向联系。
(四) 无形资产的处理发起人以经营性业务有关的资产出资,应同时投入与该经营性业务密切关联的商标、特许经营权、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不得单独以除土地使用权以外的商标权、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出资折股。
The so-called genius is a lie, and hard work is real.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国有企业改制上市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一)对改制企业进行的资产评估不规范,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二)企业改制过程中产权交易不规范,缺乏公开透明度。
(三)企业改制工作缺乏制约机制,逃、漏、废债现象依然严重。
(四)由于国企改制政策性较强,改制依据的主要是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近年来,国有企业改制一直是政府和人民关注的焦点,国有企业改制牵涉到的法律体系也是十分繁多,这要是一直以来国有企业改制推进缓慢的原因,大部分老百姓对于国有企业改制只是关心,但是并不了解这其中涉及到的法律知识。
下面就为大家普及一下国有企业改制上市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
一、国有企业改制上市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一)对改制企业进行的资产评估不规范,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有些企业聘请的资产评估机构没有资质;或虽有资质但迁就被评估企业,进行高值低估;或只注重对房产、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评估,而对企业的商标、专利、商号、名称等无形资产没有进行评估或评估不足。
意图从事改制企业经营的人往往从个人私利出发,将企业多年积累的无形资产,试图从企业的资产总额中除去,以达到降低购买股权成本的目的,从而侵占国有资产,将国有资产据为己有。
有的从事改制企业经营的人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往往投机钻营,虚增债务或虚减资产,并通过拉关系、托人情等方式,尽量降低所评估的资产价值,最终导致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二)企业改制过程中产权交易不规范,缺乏公开透明度国企改制必然导致国有产权的交易,产权交易是实现国企改制的有效途径。
但是,由于产权交易方面存在着产权转让主体模糊、产权交易的流程和规范不够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化程度不高、缺乏流动性、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产权交易的价格形成没有市场化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导致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企业的产权交易往往不进行公开招标和拍卖,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多是采用行政手段,与意欲从事改制企业的经营者采取协商转让、零转让的方式,实现企业的改制;对于国有资产的出售法律虽有明文规定,必须经具有审批权的部门审批同意后方能出卖,但现实中有很多改制企业国有资产出售是未经批准擅自出售,这种程序严重违法、暗箱操作的行为,直接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最终极大地损害了国家、集体和广大职工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