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2
检测案1、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具有()A.普遍性B.个别性C.相对性D.绝对性2、到了寒冷的冬天,杨树落叶,而松柏郁郁葱葱,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A.杨树不适应寒冷的冬天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松柏比杨树更适应寒冷D.杨树对低温更敏感3、雷鸟在冬季到来的时候会换上一身白色的羽毛,如果当年的降雪来的过早或过晚,都会使雷鸟暴露在天敌的视野中,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A.普遍性B.个别性C.相对性D. 绝对性4、下列说法不属于对环境适应的是()A.仙人掌的叶变成刺,茎有储水功能B.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狐,毛是纯白色的C.蚂蚁借机爬在过往的动物身上D.竹节虫的形状像竹节和树枝5、青岛崂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崂山石更是景点的点缀。
而石上的地衣也引起了许多游人的注意。
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又能腐蚀岩石,这说明生物体()A.只能适应环境B.只能影响环境C.都能改造环境D.既能适应又能影响和改变环境板书设计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做生物圈。
三、生物中的生态因素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四、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课后反思本教案力求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以达到新的课程标准要求。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选择题1、从2010年春季以来,云南省连续四年大旱,造成某些地区植物干旱死亡.这一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无关2、近几年,由于我市大力推广植树造林,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前几年近乎销声匿迹的雉鸡、喜鹊等多种鸟类又重返家园.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A、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C、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生物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3、芦山地震导致部分地区山体滑坡,许多动植物被掩埋死亡.这一事例说明()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4、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这种菊花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5、2008年贺州市遭受罕见的冰冻灾害,造成某些植物死亡,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活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6、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熊具有白色的体毛和较厚的皮下脂肪,这说明()A、环境能够适应生物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7、下列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B、枯叶蝶外形和体色象一片枯叶C、荒漠中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D、工业城市中深色的桦尺蠖较浅色的多8、生物的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下列对不同动物的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鱼用鳃呼吸适应水中生活B、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行生活C、昆虫有外骨骼适应陆地干燥环境D、青蛙有肺适应水陆两栖生活9、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
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A、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D、有些树木秋天落叶,有些四季常青10、西藏野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有利于捕食和御敌。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举例说出光、水、温度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情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难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三、教学准备:1、自制课件。
2、学生课前采集鼠妇,在采集过程中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
3、FLASH:(1)环境因素对鼠妇生存的影响;(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4、视频文件:(1)水对动的生活的影响;(2)草原大迁徙;(3)秋海棠适应阴暗的环境;(4)蚯蚓;(5)地星对环境的适应;(6)保护色;(7)螳螂的拟态;(8)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请同学课后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家乡周围小溪流中青蛙的生存状况,谈一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家乡,在夏天恢复“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
六、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理清思路: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又影响环境,而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又影响生物的生活。
所以,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同学们要树立保护大自然与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七、课后反思本教案力求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以达到新的课程标准要求。
八、板书设计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生物因素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九、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_____________。
它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生物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科版五四制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上册生物 1.2.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同步测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初春,迎春花、玉兰花竞相开放B.酷夏,国槐树下好乘凉C.深秋,金黄色的银杏树叶纷纷落D.严冬,青蛙、蛇蝎进入冬眠2 . 大雨过后,蚯蚓会爬到地面上来,主要是因为()A.地面上的水分较多B.地面上的温度较高C.地面上的食物丰富D.地面上的空气充足3 . 生命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环境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各种影响.下列现象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A.枯叶蝶静止时像一片枯叶B.马里亚纳海沟没有绿色植物C.雷鸟的羽毛冬季为白色,夏季为灰色D.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能加速岩石的风化4 . 黄豆芽放置几天后会逐渐变成绿色,造成这一现象的环境因素是()A.空气B.光照C.水分D.温度5 . 在探究“水分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准备1个干燥的馒头置于塑料袋内,放入温暖环境;将另一个湿润的馒头置于塑料袋内,放到温暖环境中,那么前者的作用是()A.研究干燥馒头也能长出霉菌B.起重复实验作用C.起对照作用D.研究霉菌在温暖环境中能否产生6 . 海洋中大量的藻类植物都分布在浅海区域,而在海洋深处却无迹可寻,导致这一分布现象的原因是()A.温度B.阳光C.压力7 . 下列实例中,不能反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A.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B.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C.毒蛇体表色彩斑斓的花纹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8 . 不同的动物遇到敌害时,均会采取不同的逃避方式,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一定的()A.暂时性B.绝对性C.相对性D.普遍性9 .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的原因是()A.鼻黏膜内的嗅细胞受到了损伤B.嗅觉中枢具有适应性C.嗅觉的产生是在大脑皮层,传导神经受到了损伤D.属于人体的过敏反应,应该及时就医10 . 环境会影响生物,生物也会影响环境,下列哪个情境说明了生物影响环境A.螳螂捕蝉B.蚯蚓松土C.风声鹤唳D.山花浪漫11 . 地衣植物能在岩石表面生长,又能使岩石表面不断风化为土壤,这说明()A.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直接联系B.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C.生物改变环境D.生物依赖环境二、填空题12 . 地衣能在岩石表面生长,又能使岩石不断风化。
第二章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任务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1.[观察思考] 阅读课本“观察与思考”P14,尝试解决下列问题:[讨论1.2.3.](1)小麦的生长需要、空气、、土壤和肥料中的。
长颈鹿的生活需要水、、和温度、(树叶)。
(2)小麦生活在相对湿润的环境中,仙人掌生活在的荒漠,但是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等生活条件。
牛生活在上,而海豚生活在中,但它们的生活都需要阳光、、水、 (草、小鱼、虾)等条件。
(3)因为农作物的生活需要,干旱使植物不能正常,导致粮食减产。
2.生态因素环境中生物的和的因素叫生态因素,包括因素和因素两方面。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的生物(包括植物、和其他生物)。
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圈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
此外,还有关系关系,等等。
任务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①,②,③,④,⑤,⑥;2.作出假设要根据自己已有的;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方案时,要紧紧围绕和。
合作探究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即)[材料用具]铁盘、、、湿土(湿吸水纸)、鼠妇(10只)、手表、笔;[操作步骤]①在铁盘内铺上湿土(或两层湿吸水纸);②以横轴中线为界,将鼠妇放入盘中,两侧的中央各放只鼠妇;③一侧盖上,另一侧盖上,在盘内形成和两种环境;④先静止2分钟然后每隔1分钟统计一下两侧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并记录。
[预期效果] ;4.实施计划;2.表达和交流:实验结束后,鼠妇如何处理?。
【对照实验】上述实验探究中,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于而引起的,应当使两种环境除以外,、等其他条件都。
也就是说,是这个实验中的。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在探究实验中,还需要排除的影响。
拓展反思1.为什么每组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只用1只做实验行吗?2.为什么要计算全班的平均值?限时作业一、选择题1.我国戈壁大沙漠中植物稀少,起决定作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阳光B.温度C.水分D.空气2.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1.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光、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2.举例说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学习过程:一、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生物,它们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叫因素,又可以分为和。
生物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和等。
【活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请同学们看P9的探究指导)讨论:光、水、温度等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的分布有什么影响?这些因素对其他生物的分布有没有影响?生物生活环境中的生物因素是指的其他生物。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请举例)2、生物的生存也能影响环境(请举例)小结:生物与环境,。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当堂反馈】1. 在干旱地区,农民一般不种水稻,而种玉米。
这说明影响玉米的主要环境因素是()A. 水B. 阳光C. 温度D. 土壤2. 把鼠妇置于避光、湿度不均匀的环境中,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
这主要是研究对鼠妇分布影响的生态因素是()A. 光B. 水C. 温度D. 空气3. 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中,所用鼠妇应该是()A. 采自同一环境,个体大小差不多B. 采自同一环境,个体大小随机C. 采自多个环境,个体大小差不多D. 采自多个环境,个体大小随机4. 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假设与实验结果必须一致B. 在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C. 设计对照组时要控制所有实验变量一致D. 在科学探究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5. 猫头鹰白天休息,夜间捕捉田鼠。
影响这种生活习性的生态因素是()A. 阳光B. 温度C. 水分D. 湿度6. (双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B.环境影响生物,生物也能影响环境C.生物对环境的影响都是有利的D.对于草原上的鹿群来说,草是生态因素,水、阳光、土壤也是生态因素7. 蚯蚓在土壤中钻穴取食,有蚯蚓的土壤疏松、肥沃,有利于植物生长,有利于蚯蚓获取食物。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资料
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相对性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更不是永久性的适应。
例如,毛虫的体表毛茸茸的,色彩鲜艳。
毛虫的这种警戒色可以使许多种食虫鸟望而生畏,但是,并不是对所有的食虫鸟都有效。
一只杜鹃一天就可以吃掉上百条毛虫。
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对生物的适应性也有影响。
比如说,池塘里的生物对于水生生活是适应的,如果由于气候的变化或地势的改变,池塘逐渐干涸了,生活在那里的大部分生物就会死亡。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维持生物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都要从环境中取得。
环境对生物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够生存下去。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
例如,森林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柳杉等植物可以吸收有毒气体,从而能够净化空气;鼠对农作物、森林和草原都有破坏作用;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土壤的通气和吸水能力,它的排泄物还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
由此可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初中部 七 年级 生物 (学科)导学案 授课时间:2011 月 日 学案编号: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老师评价:
执笔: 王威 审核: 审批: 印数: 600
课题: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 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 尝试收集和处理数据的多种方法。
3、 搜集资料寻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重点难点预见〗
重点: 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难点: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知识链接〗
认识生物和生物的特征
〖学习流程〗
一、自主学习
:
1、 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
_______,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2、 资料分析:
A: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量( ),当体温升到46℃
时才会( )。
B:荒漠中的骆驼刺,观察根与茎的不同?
C:生活在寒冷中的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可达( )MM。与环境有何关
系?
3、 地衣(一种植物)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
物质,地衣又能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的作用。这一事实说明
生物能________又能_________
4、 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沙地上的植物防风固沙。你还能
举出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来吗?
二、课中研究展示
1、“地下的耕耘者”是指哪种动物?它对自然界有什么益处?
备注
(此栏为教师复备、学生
补充笔记及师生教学反
思用)
2、.为什么我国西部开发强调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谈谈这样做的道理。
3、动物的体色与环境非常接近,体型与环境极为相似,这是为什么?说
说其中的道理?
三、当堂评测:
1、连线题
鱼的身体左右侧扁,呈梭形,具鳍 捕食的适应
仙人掌的茎厚实多汁,叶变化成叶刺 对干旱的适应
虎豹等猛兽等都具有锐利的牙齿和尖锐的爪 对水中生活的适应
鹿、兔、羚羊等动物奔跑速度很快 躲避敌害的适应
2选择题
(1)下列动物的体色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是( )
A.公鸡的红鸡冠 B.大熊猫黑白相间的体色
C.孔雀漂亮的羽毛 D.北极熊白色的体色
(2)仙人掌叶退化成刺的原因是( )
A.抵御动物的侵袭 B.生长的环境缺水
C.生长的环境太寒冷 D.生长的环境阳光太强
(3)下列成语中,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的是( )
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四、自主反思
生物小百科:对生物圈造成严重危害的,主要是臭氧层被迫害和温室效
应。
臭氧层主要是氟利昂的破坏,温室效应主要是二氧化碳过多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