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15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的进步和文艺术的辉煌(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66.00 KB
- 文档页数:7
历史必修三:思想史•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发展历程和文学艺术的辉煌■【课标考纲】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3.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5.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6.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7.20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学习提示】本专题的讲解首先为你详解课标和考纲要求,构建知识框架,梳理知识点;然后对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成就、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的成就等内容进行了重点分析,对世界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原因、牛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贡献、对科学技术是“双刃剑”等难点问题做了深刻的阐释,轻松将重难点逐一攻破。
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建议列表进行归纳和整理,包括科学家、涉及领域、科学贡献、地位或影响等。
学习本单元,同学们需要注意以下内容:1.注意运用表格,梳理近代世界科学技术的成就和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的成就, 理解其基本线索。
2.探讨世界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原因。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学习科技文化史,要突出历史学科的特色,即从历史角度看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从科技文学艺术角度看历史;把握时代背景和影响,分析其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3.结合物理学家牛顿、爱因斯坦的科学发现,正确评价科学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学习他们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4.掌握近现代科技的发展历程,把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认识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5.整理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认识世界文学、美术、音乐等领域中主要代表作品及其出现的背景和影响。
理解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还可通过阅读文学艺术作品,从历史的视野赏析文艺作品。
【知识梳理】一、19世纪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成就1.自然科学的重大成就(1)伽利略开创实验科学一一开创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历史近代的科学和文化课堂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掌握近代文化发展的基本特点,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和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近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近代文化发展的基本特点。
2.难点:近代科学技术成就与文化发展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视频3.相关阅读材料四、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一组近代科技发明图片,如蒸汽机、电话、电灯等。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思考这些发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授课(1)近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介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及其影响。
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及其影响。
介绍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
(2)近代文化发展的基本特点分析近代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
介绍近代文化的主要成就,如文学、艺术、哲学等。
分析近代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
3.案例分析(1)以蒸汽机为例,分析其对工业革命的影响。
(2)以电话为例,分析其对通信方式变革的影响。
(3)以电灯为例,分析其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
4.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思考: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有哪些积极影响?(2)引导学生思考:近代文化的发展对现代社会有哪些影响?(2)拓展:探讨未来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趋势。
五、课后作业1.列举近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2.分析近代文化发展的基本特点,谈谈自己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看法。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近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的相关知识?2.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教学方式、课堂互动等?一、近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1.第一次工业革命(1)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2)主要发明:蒸汽机、纺织机等(3)影响: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变了生产方式,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2.第二次工业革命(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2)主要发明:电力、电话、电灯等(3)影响: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加速了工业化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高二历史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教案专题七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近代物理学了解伽利略、牛顿对建立经典力学所作的贡献伽利略:通过实验证实,外力并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他还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研究方法),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牛顿:在伽利略研究基础上,英国科学家牛顿确认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
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创立了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
A内容: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B特征: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
c意义:他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的运动概括在同一个理论之中;这一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后来,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发现了海王星等。
了解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普朗克提出量子论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A狭义相对论(1905年):认为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
B广义相对论(1916年):认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不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情况,也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
普朗克的量子论: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这一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
理解相对论、量子论提出的意义相对论提出的意义: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
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它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量子论提出的意义: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
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相对论和量子论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
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内容标准: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3.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4.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5.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学习要求1.了解伽利略、牛顿对经典力学建立的主要贡献。
2.认识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3.知道爱因斯坦相对论、普朗克量子论的主要内容。
4.认识相对论、量子论的意义。
5.简述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6.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7.通过进化论发展传播过程中出现的论争,认识到科学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科学终将战胜愚昧和迷信。
8.理解进化论的诞生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9.列举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良蒸汽机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技术应用的史实。
10.说明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1.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12.了解网络技术发明和发展的情况。
13.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复习过程:一、基础知识梳理:1.伽利略、牛顿对经典力学建立的主要贡献主要有哪些?经典力学的建立在整个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如何?——见本专题史论共享伽利略:匀速运动定律,自由落体定律——经典力学的重要奠基者牛顿:物体机械运动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经典力学的建立者2.标志着现代物理学开端的理论有哪些?各自有哪些主要内容?这些理论的提出有何意义?——见本专题史论共享3.概括说明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结合课本学习思考题,答案见教参)4.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进化论的诞生对人类社会发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5.进化论是怎样发展传播的?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6.列举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良蒸汽机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技术应用的史实。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教学案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教学案内容标准]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学习要求]1.了解伽利略、牛顿对经典力学建立的主要贡献。
2.认识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3.体会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4.简述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5..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6..通过进化论发展传播过程中出现的论争,认识到科学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科学终将战胜愚昧和迷信。
7.理解进化论的诞生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8.列举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良蒸汽机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技术应用的史实。
9.说明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0.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11.知道爱因斯坦相对论、普朗克量子论的主要内容。
12.认识相对论、量子论的意义。
13.学习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为科学而不断探索的进取精神。
14.了解网络技术发明和发展的情况。
15.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6.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整体感知]随着近代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启蒙运动等重大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发展,长期以来天主教会神学思想对人们的束缚逐渐被打破,自然科学摆脱了神学桎梏大踏步地前进,取得了巨大成就。
本专题重点介绍了近代以来人类在物理学和生物学领域的探索历程及其取得的突出成就。
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本专题以近代以来三次科技革命中的科技创新成果,说明科技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巨大影响,诠释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真理。
城东蜊市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历史新课程必修3教案第七单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通史概要: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开展的原动力,近代以来,科学技术获得了辉煌的成就,物理学领域对自然运动变化规律的探究,生命科学领域对生命起源的探究,这些科学技术的开展带来了人类消费力的宏大进步。
近代科学诞生后,亚里士多德的力学不断受到质疑。
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认真研究伽利略等前代科学家研究成果的根底上,总结出运动三定律,成功地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成为整个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向前开展。
到19世纪,近代科学进入了全面繁荣的时代,各门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纷纷建立起来。
以牛顿力学为根底,统一了声学、光学、电磁学和热学,有效地解释了小到超显微粒子、大到宇宙天体的物理世界。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开展史中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形成全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质观,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对论同量子理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根本理论框架。
关于人的起源问题,各种传说很多。
西方神学认为各种生物是按上帝的旨意和方案创造出来的,创造出来后就永久不变。
在长期的探究中,人们逐渐形成两种认识,一种认为,生命起源于其他星体,后来才被带到地球上来的;另一种认为,生命起源于地球自身的演化过程,后一种意见得到多数科学家的支持。
17、18世纪,对生物的观察和实验研究加强了,初步形成了两条研究道路。
一条研究道路以林耐为代表,着重研究群体,另一条研究道路以哈维为代表,着重研究个体。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为微生物学奠定了根底。
1859年,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出版。
进化论给上帝创造万物说以致命的一击。
近代以来科技日新月异。
18世纪,英国开始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由手工消费向机器大工业过渡。
蒸汽机的创造使历史跨入一个新的时代——蒸汽时代,蒸汽机的创造和应用,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
近代世界科技的发展(1)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发表,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经典力学是近代自然科学理论体系中最先成熟和完善的核心理论体系。
(2)量子论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相对论提出了新的时空观,量子理论提供了新的关于自然界的表述方式和思考方法。
(3)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打破了神学的禁锢,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4)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5)发电机和其他电力技术发明的出现,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6)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缩短”了人类的空间距离,大大加速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一、近现代科学理论1.物理学的长足进步(1)牛顿与经典力学(1)早期生物进化思想1.蒸汽时代(1)发明历程①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②引发了动力革命。
③推动了工场手工业向近代工业的过渡,使经济面貌焕然一新。
2.电气革命(1)成就①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②推动西方主要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也改变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
③主要西方国家出现了垄断和垄断组织。
3.互联网时代(1)历程①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②20世纪50年代,网络技术出现,开始用于军事,后改为民用。
③1963年,美国航空公司订票联网系统投入使用。
④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了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
⑤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国际互联网。
(2)评价①进步性:把人类社会带入了信息时代,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②局限性:网络犯罪、信息垃圾等,也干扰甚至破坏着人们的正常生活。
1.近代科学发展的原因(1)经典力学的创立为相对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2)相对论是对经典力学的继承和发展,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将经典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轮复习专题教案(世界近代史部分)专题一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专题立意本专题内容包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的联邦共和制的建立、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等知识。
基本上是按照近代欧美的资本主义代议制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这一思路进行整合。
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
本专题在新教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高考较为关注的内容。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的一些合理的思想观念,如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等。
知识精讲知识点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权利法案》:①时间:1689年颁布②内容: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③作用:限制了君主的权力,为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在君主立宪制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实行集体统治,英国的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的发展时期。
2、责任内阁制的确立①时间: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
②内阁的组成: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由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递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制内阁。
③内阁的职能: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或首相负责。
内阁的权力主要表现在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控制下院本党议员控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选等。
④首相的职能:首相的权力主要表现为拥有各部大臣和主教的提名权、高级文官的任免权、内阁会议主持权、各项重大政策的决策权等。
1、君主立宪制确立作用:(1)对英国:有利于缓解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促使英国进入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
(2)对欧洲和其他地区:君主立宪制顺应了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社会的历史潮流,对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文明的进程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英国政治民主化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和人民掀起了议会改革的运动。
经过1832年和19世纪后期两次议会改革,英国政治民主化进一步发展。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辉煌教学设计2三、人类文明的引擎课标要求: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FI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特点;了解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关系。
掌握两次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
能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辨证关系的原理分析工业革命的条件和影响。
能运用历史资料,提高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会收集、整理、运用与相关的历史学习资料,进行相关的判断分析。
能运用联系的观点观察问题,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可以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继续探究试验,了解发明的原理和结构。
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技术进步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树立科技是生产力的观念。
通过学习,了解发明家发明的过程,形成勇于探索,勤于实践科学的精神;了解发明的艰辛,增强面对挫折的能力。
增强毅力,树立勇往直前、持之以恒的精。
通过了解发明的结果树立成功的信念。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时代被称为“电气时代”的原因。
教学建议:1、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世界科学历程中的“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蒸汽机是工业革命肘期最伟大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电的发明及广泛使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革。
由于这两个时期科技成就的文字和资料比较丰富,建议在教学时适当补充,增加学生对这两个时期科技成就的感性了解,为深入认识科学技术进步的意义奠定基础。
2、第一目“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主要介绍第一次工业革命过程中棉纺织业的技术变革,本目不是教学重点,建议首先采用谈话法,了解学生对“工业革命” 这个概念掌握的程度。
专题15 近、现代中外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框图概览·线索归纳]————————————【认读导引】两大主题:近、现代世界科技与文化发展历程;现代中国文化与科技的发展。
五个方面:近、现代科技发展历程;近、现代世界文学;近、现代世界美术;近代以来的影视音乐艺术;现代中国文化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曲折发展;现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科学革命——物理学与生物学的发展[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1.经典力学——认识史上的飞跃(1)创立标志: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主要内容①牛顿的运动三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②万有引力定律,是人类认识史上的飞跃。
(3)意义: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2.量子论——驱走乌云的太阳(1)创立: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概念,同年,发表《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标志着量子理论的诞生。
(2)应用①1905年,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②1923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理论。
③奥地利、德国物理学家建立了量子力学。
(3)意义:使人们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物理学中的传统观念,使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3.相对论——爱因斯坦的“时空”(1)创立: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标志着狭义相对论的诞生。
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2)发展:1916年,爱因斯坦建立广义相对论,认为物质存在的现实空间不是平坦的,而是弯曲的,空间、时间不是独立的实在,而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3)意义①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中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②相对论同量子理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1.考查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2.考查相对论和量子论对物理学的革命性的意义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3.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及其历史地位。
4.蒸汽机、电力的广泛应用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5.互联网的诞生标志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6.考查的核心内容:近代世界以来的科学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专题主要讲述了近现代科技成就及文学艺术、影视艺术的发展演变历程。
牛顿力学体系、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论、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及近现代文学美术流派、成就等是本专题的主要知识点。
一、经典力学、相对论和量子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1、经典力学的建立:(1)经典力学的奠基人——伽利略(确立将科学实验与数学相结合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发现落体定律;确定匀速运动和匀加速运动两个新概念;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并取得大量成果,证实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的发现以及化开始的科学研究方法,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经典力学的建立——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提出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3)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地位:经典力学体系建立,标志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2、相对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9世纪,经典力学无法解释高速运动微观和宏观物理现象,面临困境。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认为时间、空间和物体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变化而变化,打破了经典力学绝对的时空观。
1916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广义相对论,进一步揭示了时空结构,指出了物质间所存在的万有引力,是由于物质的存在和分布使时间和空间的性质不均匀而引起的。
牛顿力学只是相对论的一种特例(物体低速运动状态),被包括在相对论体系中。
相对论揭示了空间——时间的辩证关系,成为物理学思想的革命。
意义:(1)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
这一理论被后人誉为20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2)发展了牛顿力学,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极大地扩展了物理学应用的领域。
(3)相对论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为人们提供了辨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
3、量子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宣告量子论诞生;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建立,研究微观世界粒子运动规律。
意义:(1)量子理论是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2)量子力学对化学、生物学、医学、考古学、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等科学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带来了许多划时代的技术创新。
(3)量子理论和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他们不仅对物理学本身,对自然科学,而且对对整个人类的思维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二、达尔文的进化论1.达尔文进化论诞生的条件和原因:①思想文化基础:经过艺术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洗礼,基督教神学遭受重创,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思想文化更加进步。
②物质基础:工业革命的进行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③理论基础:19世纪前期,德意志人施莱登和施旺相继提出和确定了细胞和细胞学说,为进化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在此期间,有些生物学家,如法国的拉马克确立了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这为进化论的确立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2.达尔文进化论诞生的标志和内容:①标志: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出版,标志着生物进化论的诞生。
1871年,其另一部著作《人类的起源》发表,进一步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②内容:达尔文认为,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他提出.生物不是不变的,而是会发生变异,生物界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生物为了生存和繁育后代,必须适应或对付周边环境的挑战,还必须与其他种类的生物相互竞争,同时,生物个体之问还存在着本种类内部的竞争。
在这个过程中,凡是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和发生变异的个体,将获得较多生存和繁殖的机会,而那些发生了有害变异的个体则将遭到淘汰。
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那些被自然选择了的微小的有利变异。
通过世世代代的传递,逐步积累为显著的变异,从而形成生物新种。
这就是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
3.达尔文进化论的意义:①欧洲思想界: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是对封建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直刺神学的要害;它把发展变化的思想引入生命世界,使人们不再把动物和植物之间、动物和人之间的区别看作是绝对和神圣的。
②欧洲科学界和宗教界:它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和激烈争论。
③中国思想界:引起中国思想界的巨大震动,晚清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进行积极地宣传和介绍,他们著书翻译,宣传进化论,唤醒国人,以免亡国灭种之灾。
【特别提醒】达尔文进化论在欧洲和世界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它在思想、宗教、科学、社会政治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从中体会到科学创新、思想创新对科学发展、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
第一,它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结束了上帝造人说,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大事,是时代进步的综合产物,在欧洲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二,它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第三,它的提出直接冲击了宗教界占统治地位的“神创论”,使人们从愚昧无知的神创说的迷惑中逐渐走出来。
第四,它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震动,中国的爱国知识分子正是把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当作改造社会的利器,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三、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 产生: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1969美国出现第一个互联网。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信息技术的核心: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传播技术。
功能:收发电子邮件、资料检索、浏览新闻、休闲游戏、网上购物、网上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上谈心等。
特点:互联网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文化载体,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处理和传播,被人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体,具有界面直观、声像兼备、链接灵活和高速传输的特点。
2. 影响:建立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现代信息技术把人们带进了信息时代,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它有“一高三低”的特点,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高增长的特点。
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就是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计划,给美国生产力带来巨大推动。
美国软件业和互联网公司的飞跃发展就证明这一点。
知识经济已经成为欧美发达国家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部门。
积极影响: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使世界更紧密地连成一体;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为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不仅使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加完善,而且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
消极影响: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全球各国之间围绕互联网的竞争也日益加剧,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有些人尤其是青少年沉溺于虚拟世界不能自拔,还有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和有害信息会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
【特别提醒】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以最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为基础的经济形态,是一种不断创新的知识密集型、智慧型的经济形态,它增长的动力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具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高增长的特点。
考点一近现代科学技术例1.(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5)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
17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A.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B.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C.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D.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答案】A【变式探究】(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22)自1962年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研制成功至今。
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三代。
即操纵型机器人、自动型机器人和智能型机器人。
机器人的使用A.缓解了人口压力B.促进了经济持续繁荣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D.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答案】D【解析】机器人的使用并没有得到普及,故A项错误;机器人的使用尚未形成强大的生产力,故B项错误;机器人的使用和经济全球化进程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机器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其使用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
【变式探究】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选择移居美国,放弃愿意为他提供避难所的欧洲国家。
悉知该消息时,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评价道:“这是一个重大事件,其重要程度就如同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
”在此,朗之万( ) A.谴责纳粹德国迫害犹太科学家B.担心欧洲大陆的战争威胁日益临近C.意识到世界科学中心即将转移D.觉察到科学家全球流动为大势所趋【解析】材料主旨用“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来形容“科学家爱因斯坦选择移居美国”,说明郎之万意识到爱因斯坦的移民将导致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故C项正确。
郎之万的评价没有涉及纳粹德国的谴责和战争威胁,故A、B项错误;郎之万评价的是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并不是“科学家全球流动”。
故D项错误。
【答案】C考点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例2.(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34)31.图5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图5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答案】C【变式探究】(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34)图5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图5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 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 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美术的辉煌。
图片一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杰出画家,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达维特的《荷拉斯兄弟的誓言》。
新古典主义美术强调理性,往往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
图片二是现实主义美术作品,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图片三是印象画派,强调感觉和自己的眼睛。
图片四是现代主义美术,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和反理性。
图片体现的分别是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印象画派和现代主义绘画,这反映了近代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故选D,排除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