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总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5
普通逻辑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普通逻辑研究的对象是(思维的逻辑形式)、(思维的基本规律)和(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
2.任何概念都有两个特征,即(内涵)和(外延)。
3“.凡法律都是有强制性的”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凡S都是P),其中逻辑常项是(凡……都是……),逻辑变项是(法律、有强制性的)。
4.如果三段论的大前提为PEM,结论为SOP,那么小前提应为(SAM)。
5.驳倒对方的(论据)和(论证方式)并不等于驳倒对方的论题。
6.在运用类比推理时,应当注意避免(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
7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常项)和(变项)两部分构成的。
8.给概念下定义最常用的方法叫(属加种差)的方法。
9.任何判断都有两个特征,即(有所断定)和(有真有假)。
10.联言判断是断定若干思维对象情况(并存关系)的判断,当且仅当所有联言支都(真)时,联言判断为真。
11.根据换位规则(O)判断不能换位;SAP判断换位后可得(PIS)判断。
12.违反论证“论题必须同一”的规则,就要犯(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违反论证“论据必须真实可靠”的规则,就要犯(论据虚假)或者(预期理由)的逻辑错误。
1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判明属于何种逻辑形式的唯一根据是(常项)。
14.概念间的关系是指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
15.根据对当关系由“凡社会团体都不是审判机关”真,可推知“有的社会团体是审判机关”为(假)。
16.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其前真后假)时它才是假的。
17.“SEP并且SIP”这一判断是违反(矛盾)律的。
18.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有(求同法)、(求异法)、(求同存异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
二、选择题1.在下列各组概念中,不属于集合和非集合概念排列的是(C)。
A.布匹布B.花卉花C.工人人D.词汇词2.在下列各组概念中,属于不相容关系的有(C)。
A.教育、职业教育B.定义、划分C.律师、女知识分子D. 音乐爱好者、足球爱好者3.“任何逻辑难题都不是不可解决的”这个判断(B)。
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形式逻辑》讲稿主讲:万林第⼀章绪论⼀、”逻辑”正名“逻辑”最早可追溯到希腊词(λσγοε逻各斯),后英译为logos、其复数形式是logic。
原为多义词∶⼀般的规律和原则;说明、解释、论证;理性、推理、抽象理论;尺度、关系、⽐率;价值等等。
古罗马的西塞罗正式使⽤“逻辑”⼀词表⽰包括逻辑学和修辞学的科学。
中国古代学者们将相同的科学称为“名辩之学”。
古印度学者,特别是佛学将其称为“因明学” 。
古希腊时期:亚⾥⼠多德,《⼯具论》,古典或传统的形式逻辑;麦加拉-斯多葛学派奠定了命题逻辑的基础。
欧洲中世纪经院逻辑学家们创⽴了推论的学说。
⽂艺复兴时期的波尔-罗亚尔修道院发表了《逻辑或思维的艺术》⼀书,将古典的演绎逻辑体系化;17世纪开始,由于实验⾃然科学的兴起,归纳⽅法的研究被引⼊逻辑学:培根、惠威尔、穆勒,《新⼯具》、《逻辑体系》,建⽴了古典或传统的归纳逻辑;17世纪末,德莱布尼茨提出了逻辑数学化的思想,《论组合术》建⽴⼀种⽤符号表意的普遍语⾔及思维演算的设想,成为数理逻辑的先驱。
19⾄20世纪初,布尔代数的创⽴将设想变为现实,再经德摩根、弗雷格的努⼒,罗素与怀德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出版标志着现代形式逻辑--数理逻辑成为⼀门独⽴的科学。
19世纪上半叶,德国哲学家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先验逻辑;⿊格尔《逻辑学》,辩证逻辑;马克思《资本论》,关于资本范畴的辩证逻辑体系;列宁,《哲学笔记》,确⽴了辩证逻辑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泽东《论持久战》,提供了辩证逻辑的⼜⼀范例。
20世纪30年代,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塔尔斯基形式语⾔真理论、图灵机及其应⽤理论三个划时代的成果,为现代逻辑学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由此逻辑学发展进⼊黄⾦时代。
现代逻辑学已从单⼀学科逐步发展成为理论严密、分⽀众多、应⽤⼴泛的学科群,择其要者有数理逻辑、哲学逻辑、⾃然语⾔逻辑、概率逻辑、⼈⼯智能逻辑、量⼦逻辑、价值逻辑以及逻辑学与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的交叉研究。
完整版逻辑学重点整理逻辑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什么是逻辑学答:逻辑是关于思维过程⾃⾝规律的学说。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及简单的逻辑⽅法的科学。
2、什么是概念答: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的思维形态。
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概念的外延就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
3、什么是命题答:命题是反映思维对象情况的思维形态。
4、什么是推理答:推理是依据已知命题得到新命题的思维形态。
5、什么是定义答:定义是揭⽰概念内涵的逻辑⽅法。
6、什么是划分答:划分是把⼀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个⼩类,从⽽明确这个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法。
划分的三要素:母项、⼦项、划分的根据7、什么是直⾔命题答:直⾔命题是直接地⽆条件地反映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8、什么是直⾔三段论答:直⾔三段论也叫三段论,它是借助于⼀个共同的词项(概念)把两个直⾔命题联结起来,从⽽推出⼀个新的直⾔命题的间接推理。
9、什么是同⼀律答:同⼀律是在同⼀思维过程中,每⼀思想必须保持⾃⾝同⼀。
10、什么是不⽭盾律答:不⽭盾律是在同⼀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即互相⽭盾或者互相反对的思想不能同真,庇必有⼀假。
11、什么是排中律答:排中律是在同⼀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即互相⽭盾或下反对关系的思想不能都假,必有⼀真。
12、什么是充⾜理由律答:充⾜理由律是在思维或论证过程中,任何⼀个被确定为真的思想总有它的充⾜理由。
⼆、⽤图解法表⽰下列概念间的关系。
1 A船B轮船C货船答:这⼏个概念间的关系可⽤图表⽰为:2. A泰⼭B⼭东C中国D联合国答:可⽤图表⽰为:4.A现代化B社会主义现代化C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答:可⽤图表⽰为:5.A⽯拱桥B卢沟桥C拱形桥洞6.A⼩说家B戏剧家C诗⼈D⽂学家答:可以⽤图表⽰为:三、将具有下图所⽰关系的概念分别填⼊图中3. A词B褒义词C贬义词D合成词四、下列语句作为定义是否正确?为什么? 1货币是商品,但不是⼀般商品。
逻辑学题型一、填空题(约10分)二、名词解释(或定义题)(约10分)三、简答题(约10分)四、分析题(约50分)(要根据题目要求从概念、推理、基本规律等角度对某句话或某段话进行分析。
)五、证明题(约10分)六、推理运用题(约10分)逻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概念1、明确概念的定义2明确概念和语词的关系3熟练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4区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仅内招生掌握)5会识别概念之间的关系,能用欧拉图解表示6熟练掌握实质定义的方法和定义的规则7会分析概念表述方面出现错误(1)属种关系概念并列使用(2)交叉关系概念并列使用(3)定义错误(4)划分错误(5)误用集合概念(仅内招生掌握)第三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1、了解判断的定义及其逻辑特征2、掌握推理的定义和分类3、熟练掌握直言判断的对当关系4、熟练掌握直言判断项的周延性(仅内招生掌握)5、掌握换质法的公式(4个)6、熟练掌握换位法的规则和公式(3个)第四章复合判断及其推理1、掌握以下几个概念(1)联言判断和联言推理(2)选言判断和选言推理(3)假言判断和假言推理(4)充分条件(5)必要条件(6)充要条件2、熟练掌握6个真值表3、熟练掌握相容选言推理、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公式和规则(3个公式)4、熟练掌握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公式和规则(4个公式)5、掌握二难推理的特征和破斥方法(仅内招生掌握)第五章语用逻辑初步1、能指出一个话语的预设和话涵能2给出一个问句的回避和回绝3掌握预设的种类(仅内招生掌握)4熟练掌握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5熟练掌握话涵的产生机制掌握话涵的运用第六章基本规律1、熟练掌握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基本内容2会识别和分析违反三条规律的逻辑错误第七章论证1、掌握论证(论辩)的规则2、熟练掌握反证法和归谬法反证法:通过确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命题的虚假来确定原论题的真实性。
证明:p思路:假定p不成立,即¬p¬p q ( q为明显的错误)¬q¬¬p( 即p)根据排中律,¬ p为假,则p不能为假,即p为真归谬法:通过确定被反驳论题的荒谬性来反驳对方。
汉语言文学《逻辑学》在线考试作业复习资料1—3含答案-1-《逻辑学》复习资料(一)一、名词解释1.正概念:是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2.真包含于关系:指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相同的关系。
3.关系判断:是断定对象与对象之间关系的简单判断。
4.复合判断:是自身中包含着其他判断的判断,或者说,它是由简单判断和逻辑联项结合而成的判断。
5.联言推理:是前提或结论为联言判断,并根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而进行的演绎推理。
二、填空题1.“p或者q”中,逻辑常项是p,变项是q。
2.根据逻辑方阵,O真,则A假,E可真可假,I可真可假。
3.“角是由一点引两条射线而成的图形。
”这个定义的被定义项是角,定义项是由一点引两条射线而成的图形,定义联项是是。
4.如果◇P假,则□P假,□¬P真,◇¬P真。
三、推理分析题(判断以下各题推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所有作案者都是到过案发现场的,经查李明没有到过-1-案发现场,所以,李明不是作案者。
正确。
运用的是三段论的第二格。
所有P都是M,所有S都不是M,所以,S不是P。
2.如果地球有翅膀,那么地球会飞,地球没有翅膀,所以地球不会飞。
不正确。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式:((p→q)∧¬p)→¬q,是无效式。
3.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快速发展国民经济,我们坚持了改革开放,所以我们能快速发展国民经济。
不正确。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p←q)∧p)→q,是无效式。
4.共产党员要起模范带头作用,他能起模范带头作用,所以,他是共产党员。
不正确。
违反了三段论推理规则: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
5.有些作品是现实主义作品,所以,有些作品不是非现实主义作品。
正确。
I判断的换质推理。
6.如果不认真复习,就不能考得好成绩,他没有考得好-2-。
(完整版)逻辑学复习知识点逻辑学复习知识点前言:逻辑学: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它是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更直接,更系统)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逻辑学1.“逻辑”的含义:源于古希腊,原意:思想,言辞,理性,规律。
逻辑是一门学科,即逻辑学(思维科学)。
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的研究目的:总结出人们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逻辑规律。
思维: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命题(判断),推理)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包括逻辑常项和变项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具体内容变化而变化,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具体类型的唯一依据。
传统逻辑:自然语言(日常用语)现代逻辑:人工语言(符号语言:表意符号,公式,公式序列)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逻辑规则:仅适用于某种思维形式。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思维形式。
(传统逻辑定义)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表现方式: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经典命题逻辑,经典谓词逻辑(表现方式:重言式(重言蕴涵式,重言等值式))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1.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全人类性(没有民族性,阶级性)2.逻辑学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年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逻辑学、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三方面作用:促成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3.第三节逻辑简史逻辑学的历史:两千多年逻辑学的三大源头: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西方逻辑:以古希腊逻辑为先河,在发展的历程中完整地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形态。
(以此为例)传统逻辑的诞生与发展:传统逻辑:由亚里士多德开始直至莱布尼兹之前的整个逻辑类型。
特点:借助自然语言,主要范围是常见日常思维类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著名学者,第一次全面、系统研究逻辑学主要问题,首创逻辑学这门科学。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前言:逻辑学: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它是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更直接.更系统)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逻辑学1.“逻辑”的含义:源于古希腊.原意:思想.言辞.理性.规律。
逻辑是一门学科.即逻辑学(思维科学)。
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的研究目的:总结出人们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逻辑规律。
思维: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命题(判断).推理)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包括逻辑常项和变项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具体容变化而变化.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具体类型的唯一依据。
传统逻辑:自然语言(日常用语)现代逻辑:人工语言(符号语言:表意符号.公式.公式序列)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逻辑规则:仅适用于某种思维形式。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思维形式。
(传统逻辑定义)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表现方式: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经典命题逻辑,经典谓词逻辑(表现方式:重言式(重言蕴涵式.重言等值式))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1.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全人类性(没有民族性.阶级性)2.逻辑学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年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逻辑学、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三方面作用:促成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3.第三节逻辑简史逻辑学的历史:两千多年逻辑学的三大源头: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西方逻辑:以古希腊逻辑为先河.在发展的历程中完整地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形态。
(以此为例)传统逻辑的诞生与发展:传统逻辑:由亚里士多德开始直至莱布尼兹之前的整个逻辑类型。
特点:借助自然语言.主要围是常见日常思维类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著名学者.第一次全面、系统研究逻辑学主要问题.首创逻辑学这门科学。
逻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逻辑学的含义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第二章词项逻辑1、词项的定义及特征2、词项外延间的关系3、明确词项的逻辑方法4、直言命题主、谓项的周延性5、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推理6、直言命题的变形推理(换质法4个,换位法3个)7、三段论的规则及其应用第三章命题逻辑1、命题的定义及其逻辑特征2、命题与推理的类型3、联言命题及其推理4、选言命题及其推理(3个公式)5、假言命题及其推理(4个公式)6、负命题及其推理第四章模态逻辑1、模态命题的符号化2、基本模态命题的对当关系第六章归纳逻辑1、简单枚举归纳推理2、类比归纳推理3、穆勒“五法”第八章语用逻辑1、语境2、合作原则与准则3、隐涵与语用推理第十章论辩逻辑1、论辩的方法与作用2、论证的种类3、论辩的规则(论题、论据、论证方式)第十一章基本规律1、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基本内容2、同一律的逻辑要求和违反它的逻辑错误逻辑学题型分析一、填空题1逻辑学是研究抽象思维的结构方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2.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三条基本规律都共同要求保持思维的确定性。
二、选择题1、“钳子”和“作案工具”这两个概念之间具有_______。
A.矛盾关系B.交叉关系C.属种关系D.反对关系2、“公安厅”和“公安局”这两个概念之间具有______。
A.真包含关系B.真包含于关系C.同一关系D.全异关系三、什么是思维的逻辑形式?试举例说明。
SEP:E是常项,S、P是变项。
以“不努力学习的人是不能取得好成绩的”为前提,推出结论“有些不能取得好成绩的是不努力学习的人”,此推理的逻辑形式为SAP→PIS。
四、简答题(下列推理错在哪里)1有的工人不是青年,所以有的青年不是工人。
不正确。
由SOP换位成POS,S(“工人”)在原命题中不周延,换位后却周延了,违反了换位法的规则。
2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我是中国人,所以我是勤劳勇敢的。
不正确。
这是一个三段论,中项“中国人”在大前提中表达的是集合概念,而在小前提中表达的是非集合概念,这样中项就分成了两个概念,加上大项和小项,该三段论就有四个概念。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一逻辑释义二逻辑学以思维为研究对象,关于思维及其形式规律的科学形式逻辑——古典形式自然语言分支辩证逻辑——现在形式符号语言三研究对象:抽象思维形式,规律,简单的逻辑方法1.思维: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借助人脑的作用有目的的对认识对象进行概括。
形象思维可感觉分类灵感思维借助于外物偶然概括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理论思维判断推理特点①概括性②间接性2.思维形式内容不同的命题与推理具有相同结构逻辑变项①概念变项②命题变项即可用自然语言,又可用符号语言(SAP)3.思维形式(思维准则)确定基本规律(同一、矛盾、排除)一致一般规律明确4.一般(简单)逻辑方法第二节逻辑性质作用一性质工具性二逻辑与语言,修辞的关系三作用➢有助于人们进行正确思维,避免逻辑错误,克服思维混乱➢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准确地表达,严密的论证思想➢揭露谬论,批驳诡辩第二章命题逻辑(上)第一节命题与推理概述一命题语句判断1.命题含义:反映事物情况的思想特点:①必须有判定②有真假2.命题与语句的关系➢语句是命题的载体➢语句和命题不一一对应比较:①属于不同科学领域②并非所用的语句表达命题③同一个命题可用不同的语句表达④同一语词可以表达不同命题(语境不同)3.命题与判断判断是被判断者断定了的命题二命题的分类性质命题(A、B)简单命题关系命题非模态命题联言命题复合命题选言命题条件命题模态命题负面题三推论及分类➢推理定义:以一个或几个已知命题推出新命题的思维模式前提➢结构结构推理形式➢推理的逻辑性是否正确推理形式是否正确符合推理规则4.推理种类演绎推理第一种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必然性推理第二种或然性推理第二节复合命题及推理一直言命题(性质命题)➢主项:被判断的事物 S➢谓项:被判断事物的性质 P➢量项:全称特称单称➢连项:肯定(是)否定(否)二联言命题及推论(一)联言命题(判断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问题)1.客观根据2.定义:判断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问题 3.逻辑形式并列性①自然语言表达:P 并且Q 转折性 虽然…但是 递进性 不仅…而且②符号语言:P ∧Q (合取)判断几种事物同时存在(p 、q 为联言命题) 4.逻辑特征(真值表)(二)联言命题的推理1.定义:前提或结论是联言命题的推理 2.形式:①分解式 (P ∧Q)├ P(Q) 三 选言命题及推理 (一)选言命题 1.客观依据 2.定义及构成定义:断定事物的几种可能中,至少一种存在情况的命题 构成:选言支:一般用P,Q,R,S 等来表示 相容性质(至少一种) 选言连结词不相容性质(有且仅有一种) 3.选言相容命题⑴.定义:断定事物的几种情况中,至少有一种情况的命题⑵.逻辑形式:P Q 或P,或Q P 或Q ∨(折取) P ∨Q 也许…也许 可能…可能 或许…或许 ⑶.逻辑特征4.⑴.定义:断定事物的几种情况中可能情况中仅有一种情况存在的问题 ⑵.逻辑形式:要么P 要么Q 不是P 就是Q ∀不相容析取 宁可P 也不Q 与其Q 不如Q ⑶.逻辑特征(如上) ㈡相容推理支命题组合与联言命题相符合时真,否则为假1.相容选言推理⑴.定义⑵.规则: A肯定一个选言支,不能断定其它选言支B否定一个选言支,就要肯定其它选言支⑶.推理形式否定肯定式(P∨Q)∧⌝P)├Q(P∨Q)∧⌝Q)├P2.不相容选言命题(1).定义:以不相容选言命题为前提,以不相容选言命题推理为准则(2).规则:A肯定一个选言支,就要否定其它所有选言支B否定其它选言支,就要肯定这个选言支(3).形式:①肯定否定式 ((P∀Q)∧P)├⌝Q②否定肯定式 ((P∀Q)∧⌝P)├P(三).注意的问题⑴.选言支要相对独立(不相容,不交叉)⑵.否定肯定式((P∧Q∧R)∧⌝P)├(Q∧R)三.假言命题及其推理㈠.假言命题1.客观根据2.定义及结构①定义:断定某一事物情况存在是另外一事物存在的条件关系的命题②结构:支命题+逻辑连接词条件→前件P 结果→后件Q3.充分条件假言命题①定义”断定某一事物情况是另外一种事物情况存在的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有之必然,无之未必然)②逻辑形式如果P,那么Q P→Q“一旦,就”“假如,就”“有…,就有…”“要有…就…”“若…就会…”“不P,不Q”“没有P,没有Q”③逻辑特征4.必然而不充分条件①定义: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可也②逻辑形式:只有P才Q P←Q除非P否则Q 仅当P才Q必然P才Q 不P不Q5.充分条件假言命题⑴定义: 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⑵形式: 当且仅当P才Q只需而且必须P才Q⑶逻辑特征⑷作用认识作用推理作用㈡假言命题推理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推理①定义②规则➢如果命题为真:肯定前件必肯定后件为真,肯定后件不肯定前件为真➢如果命题为真: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否定后件则前件否定③推理形式➢肯定前件式((P→Q)∧P)├Q➢否定后件式((P→Q)∧⌝P)├⌝P2.必然条件推理形式①定义②规则:肯定后件则能肯定前件否定前件则能否定后件③推理式 A 肯定前件式((P←Q)∧Q)├PB 否定前件式((P←Q)∧⌝Q)├⌝P四.负命题1.客观依据2.定义:对一个命题的否定,否定一个命题的复合命题3.逻辑形式:非P ⌝P 无、不、没等连接词4.真值表5.种类①⌝(P∧Q)↔(⌝P∨⌝Q) ②⌝(P∨Q)↔(⌝P∧⌝Q)③⌝(P∀Q)↔(P∧Q)∨(⌝P∧⌝Q)④⌝(P→Q)↔(P∧⌝Q) ⑤⌝(P←Q)↔(⌝P∧Q)五.其他复合命题推理㈠纯假言命题推理1.定义: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假言命题为前提,根据假言命题的特征进行推理过程2.特征:①前提和结论都是假言命题②前提间具有逻辑关系(后一个假言命题是前一个假言命题的后接3.充分条件纯假言推理➢肯定式((P→Q)∧(Q→R)├(P→R)➢否定式((P→Q)∧(Q→R)├(⌝R→⌝P)4.必要条件纯假言推理➢肯定式((P←Q)∧(Q←R)├(P←R)➢否定式((P←Q)∧(Q←R)├(⌝R←⌝P)㈡.二难推理(P41)1.定义:以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和一个具有两个选言支的选言命题为前提并根据假言命题推理逻辑特征进行推理的前提2.特征:前提上: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一个选言支结论上:简单命题或选言命题3.形式①简单构成式:[﹙P→R﹚∧(Q→R﹚∧﹙P∨Q﹚]├ R特例:[﹙P→R﹚∧(⌝P→R﹚∧﹙P∨﹚⌝P]├ R②简单破环式: [﹙P→R﹚∧(P→S﹚∧﹙⌝R∨⌝S﹚]├⌝P③复杂构成式:[﹙P→R﹚∧(Q→S﹚∧﹙P∨Q﹚]├ (R∨S)④复杂破坏式:[﹙P→R﹚∧(Q→S﹚∧(⌝R∨⌝S]├(⌝P∨⌝Q)4.怎么样反驳错误的二难推理⑴.指出前提虚假➢假言前提虚假➢选言前提虚假⑵.指出二难推理的形式不正确⑶.再构二难推理反驳错误二难推理六.多重复合命题1.联言型2.选言型3.假言型第三章词项逻辑第一节:词项一.词项的定义及特征1.定义:在主谓式的语句中充当主谓项的语词主项:对象谓项:要判断的性质、特征2.词项、语词、概念词项更注重逻辑意味3.词项或概念的逻辑特征词项与概念具有抽象性词项与概念具有概括性内涵:描述概念反应质的特征外延:4.概念(词项)与语词的区别内容与形式内容概念语气形式一个语词表达不同概念同一个概念可以由不同语词表达二. 词项的种类1. 根据外延的数量(P72) 单独词项、普遍词项2. 集合词项,非集合词项(P73) 3. 正词项,负词项三.词项间的外延关系(P74-P75) 全同关系 真包含于关系 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 不相容关系:P75-P76 1. 矛盾关系 2. 反对关系四. 词项的限制与概括 ㈠.逻辑依据和逻辑前提 1.前提 同一属种序列2.依据 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 ㈡.限制 P76(属词项 种词项) (属词项+内涵) 种词项 作用:㈢.词项的概括种词项 内涵 属词项 ㈣.注意问题1. 限制和概括必须在同一属种关系序列内 2. 限制都是有一定极限的3. 在多级限制和多级概括中要注意被限制和被概括前后的属种序列,使其成为一个重要关系。
逻辑练习
一、填空题
1.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是(内涵)和(外延)
2.在性质判断A、E、I、O中,主项周延谓项周延的是 E 判断,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的是 O 判断。
3.从周延性的角度看,性质判断SAP中,主项是(周延)的,谓项是(不周延)的。
4.三段论的第二格中,中项M在大前提中处于(谓)项的位置,在小前提中处于(谓)项的位置。
5.三段论的第(四)格中,中项M在大前提中做谓项,在小前提中做主项。
6.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划分是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7.在一个性质判断中,逻辑常项是(量项)和(联项)。
8、运用假言易位换质推理,由“如果p 那么q”可以推出(q——>p—),由“只有p,才q”可以推出( p—<— q—)。
9、在下列三段论形式中填入恰当的符号,使之成为一个有效的三段论形式:
P(A )M (M ) O (P )
S O M M A S
∴ S(O ) P。
∴ S O P
二、单项选择题
1.“如果p,那么q”与“只有p才q”这两个判断形式,它们含有(C )。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逻辑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逻辑变项
2.“中国是亚洲国家”作为定义,则(A )。
A.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B.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C.犯了“以比喻代定义”的逻辑错误
D.没犯逻辑错误
3.下列对概念的限制中,正确的是(A )。
A.把“金属”限制为“铁”
B.把“文学”限制为“自然科学”
C.把“中国”限制为“河北省”
D.把“工人”限制为“劳动者”
4.“没有一种风不是空气流动现象”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为( A )
A.SAP B.SEPC. SIP D.SOP
5.下列各句属于逻辑划分的是(C )。
A.关系判断分为关系项、关系者项、联项和量项
B.推理分为前提、结论和推理联项。
C.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D.论证分为论题、论据、论证方式
6.“这个班有的同学是北方人”和“这个班有的同学不是北方人”两个判断之间具有(B )。
A.反对关系 B.下反对关系
C.矛盾关系 D.差等关系
7.运用假言直接推理,从“只有努力,才能成功”可以推出(C )。
A.如果努力,就能成功 B.只有不努力,才能不成功
C.如果成功,就努力 D.如果不成功,就没努力
8、“并非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这一负判断的等值判断是( D )。
A.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 B.所有的金属都不是固体
C.有的金属是固体 D.有的金属不是固体
9.与“并非如果贫困,就会犯盗窃罪”具有等值关系的判断是( B )。
A.贫困,并且犯盗窃罪 B.贫困,但是没犯盗窃罪
C.不贫困,但是犯盗窃罪 D.不贫困,也没犯盗窃罪
10、下列推理中,前提与结论有必然联系的是( B )
A:类比推理 B:三段论推理
C: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D:科学归纳推理
11、同一素材的性质判断SAP和SIP之间具有(C )
A:反对关系 B:下反对关系 C:差等关系 D:矛盾关系
12、既断定SAP假,又断定SEP假,则(D )
A:违反同一律 B:违反矛盾律
C:违反排中律 D:不违反逻辑基本规律
13、既断定必然P真,又断定禁止P真,则(B )
A:违反同一律 B:违反矛盾律
C:违反排中律 D:不违反逻辑基本规律
14.下列各组判断中,具有下反对关系的是( C )
A:必然P与可能P B:必然非P与可能P
C:可能P与可能非P D:必然P与可能非P
15.下列各组判断中,具有矛盾关系的是( B )
A:必须P与允许P B:禁止P与允许P
C:允许P与允许非P D:必须非P与允许非P
三、多项选择题
1.若“这个村所有人家不是专业户”为假,则主项与谓项在外延上可以是(ABC )。
A.全同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真包含关系 D.全异关系
2.以“不可能P”为前提,可以必然推出(BCD )。
A. 必然P
B.不必然P
C. 必然非P
D.可能非P
3.下列推理中,前提和结论有或然联系的有( BCD )。
A.演绎推理
B.科学归纳法
C.类比推理
D.不完全归纳推理
4.一个有效的三段论,若其大前提是MEP,则其小前提可以是(ABD )。
A.SAM
B.MAS
C.MES
D.MIS
5、已知SOP真,则S与P的外延关系为(BD )。
A.全同关系 B.真包含关系 C.真包含于关系 D.全异关系
6、已知联言判断“p并且q”为假,则肢判断的真值为(BCD )
A:p真、q真 B:p真、q假 C:p假、q真 D:p假、q假
7、下列各组概念中具有交叉关系的是( AC )
A.“出口商品”和“自行车”
B.“青年”和“共青团员”
C.“超过18岁的人”和“不超过50岁的人”
D.“非知识分子”和“文盲”
8、 下列性质判断中,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的是(BC ) A .凡犯罪都不是不危害社会的 B .塑料是不导电的 C .没有一种金属不是导电体 D .这个大学生不是共青团员
四、图示题
1.请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 (1)A.钢铁厂 B.工厂 C.车间 D 。
工人
(2)A. 联合国维和部队 B.美国 C.美洲国家 D 联合国
(
3)
A 北京市
B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C 海淀区
2
.根据所给的关系,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
(
1)“A 与B
全异,A 真包含于C ,B 真包含于C ,C 与D 全异”
(2)有的A 不是B ,有的A 是B
(3)A 真包含B ,C 和A 交叉,C 与B 交叉
五、简答题
1.“有的金属不是固体,所以,有的固体不是金属。
” 这一个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性质判断变形推理;推理错误;违反规则: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2.“所有全称判断的主项是周延的,所以,并非所有全称判断的主项不是周延的” 这一个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性质判断对当关系推理;推理正确;因为SAP 和SEP 是上反对关系,SAP 真,则SEP 假 3、“绝大多数教师都学过教育学,她是教师,所以,她学过教育学。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三段论推理;推理错误;违反规则:中项在前提必须至少一次周延,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4.“甲某或犯了故意杀人罪,或犯了抢劫罪,既然已经证实甲某犯了故意杀人罪,所以,某甲犯抢劫罪的情况可以排除。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相容选言推理;推理错误;违反规则:肯定一部分选言肢,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犯了“由肯定推否定”的逻辑错误。
5.“只有坚持认真听课,才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小李在这次考试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所以,他没坚持认真听课。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推理错误;违反规则:非q 否定后件,非P 不能否定前件
6.“如果领导不重视群众的利益,就不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小王的群众威信很低,所以,小王不重视群众的利益。
” 这一个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充分假言三段论推理;推理错误;违反规则:肯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六、真值表
1、请填写出联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表
2、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判断是否是等值判断。
A :并非如果精通外语,就能出国
B :精通外语而没能出国 解:1.设精通外语为p ,能出国为q 2.列A :p →q —
,B :p ∧q —
A,B 等值
3、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判断是否是等值判断。
A :并非小王既懂英语,又懂法语 B :小王既懂英语,又懂法语
解:1.设小王懂英语为p ,小王懂法语为q
2.列A :p ∧q —
B :p ∧q A,B 不等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