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线的制作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12
110kV输电线路导地线架设的施工方法及技术要点分析摘要:以某11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为例,分析了110千伏输电线路导线和地线架设的注意事项。
根据工程任务要求,制定跨越高速公路架设接地线的方案,评价接地线施工方法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行性,确定架线技术要点;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导电地线架设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为110千伏输电线路导电地线的施工提供了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110kV输电线路;导地线;施工工艺;技术要点引言导电地线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110千伏输电线路的架设效果,已成为新时期人们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在穿越铁路、高速公路等重要穿越路段,导线架设和导线压接过程中的技术操作复杂,需要根据环境条件和工艺要求合理设置压接参数,调整连接管范围,以保证导线架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到目前为止,我国110千伏输电线路建设项目仍以架空线路为主。
由于对接地导线的建设缺乏重视,缺乏关键环节控制,110千伏输电线路的建设成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这个问题亟待解决和处理。
1案例研究1.1项目概述110kV线路工程采用双回路同塔架设。
新线长2×28.332km。
导线采用1×JL/LB1A-300/40铝绞线,铝包钢芯,接地线为两根24芯OPGW光缆。
全线共新建铁塔83座:双回线张力塔31座,直线双回线塔31座52号线塔。
其中A32~A35为抗拉施工段,A34~A35穿越山昆高速,整个铁塔为典型的南网设计塔,穿越施工段采用双回路架设,导线为1×JL/LB1A-300/40铝包钢芯铝绞线。
接地线是两根24芯OPGW光缆。
1.2任务要求(1)完成跨高速公路的封网施工。
(2)接地导体的安装。
(3)张紧段的紧固和附件的安装。
2110kV输电线路导线地线架设施工方案本文以11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地线施工为核心,分析了110千伏输电线路架设的跨越施工方法和技术要点。
2.1工程量分析根据110千伏线路工程的现场条件,施工架线段为双回线A32~A35,全长1025米,新建线路架设的施工工艺包括闭合交叉网络和架设接地导线两部分,如表1所示。
地线的工作原理引言概述:地线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它在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线的工作原理,包括其作用、结构和工作机制。
一、地线的作用1.1 安全保护作用地线能够将电力系统中的故障电流引入地下,防止电流通过人体造成触电危(wei)险。
当电力系统发生漏电或者短路等故障时,地线能够迅速将电流引入地下,保护人身安全。
1.2 防止设备损坏地线能够将电力系统中的故障电流引导到地下,避免电流通过设备造成损坏。
在电力系统中,地线起到了保护设备的作用,防止设备受到过电流的伤害。
1.3 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地线能够提供电力系统的电气连接,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地线作为电力系统的一部份,能够提供电流的回路,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供电。
二、地线的结构2.1 接地体地线的主要组成部份是接地体,它通常由导电材料制成,如铜杆、铜板等。
接地体通过埋入地下,与地壤形成良好的接触,以实现电流的引导和分散。
2.2 接地线接地线是将接地体与电力设备连接起来的导线,通常采用铜线或者铝线制成。
接地线能够将电流从设备引导到接地体,起到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的作用。
2.3 接地装置接地装置是连接接地体和接地线的设备,通常包括接地夹、接地线夹等。
接地装置能够确保接地体和接地线之间的良好接触,提高地线的导电性能。
三、地线的工作机制3.1 接地原理地线的工作原理基于电流的最短路径原则。
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故障电流会通过最短路径流向地下,而地线提供了这个最短路径,将电流引导到地壤中。
3.2 接地电阻地线的工作机制还与接地电阻有关。
接地电阻是指接地体与地壤之间的电阻,它决定了电流通过地线的能力。
接地电阻越小,地线的导电性能越好,对人身安全和设备保护越有利。
3.3 地网系统地网系统是指由多个接地体组成的网络,它能够提供更好的接地效果。
通过合理布置地网系统,可以降低接地电阻,提高地线的导电性能,进一步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接地线的普及知识接地线就是直接连接地球的线,也可以称为安全回路线,危险时它就把高压直接转嫁给地球,算是一根生命线。
(转自于百度文科)家用电器设备由于绝缘性能不好或使用环境潮湿,会导致其外壳带有一定静电,严重时会发生触电事故。
为了避免出现的事故可在电器的金属外壳上面连接一根电线,将电线的另一端接入大地,一旦电器发生漏电时接地线会把静电带入到大地释放掉。
另外对于电器维修人员在使用电烙铁焊接电路时,有时会因为电烙铁带电而击穿损坏电器中的集成电路,这一点比较重要。
使用电脑的朋友有时也会忽略主机壳接地,其实给电脑主机壳接根地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死机现象的出现。
电器中,接地线就是接在电气设备外壳等部位及时的将因各种原因产生的不安全的电荷或者漏电电流导出的线路。
(1)高压接地线作用:高压接地线是用于线路和变电施工,为防止临近带电体产生静电感应触电或误合闸时保证安全之用。
(2)高压接地线结构:携带型高压接地线由绝缘操作杆、导线夹、短路线、接地线、接地端子、汇流夹、接地夹。
(3)高压接地线制作工艺:制作工艺优良-- 导线夹、接地夹是采用优质铝合金压铸成形;操作棒采用环氧树脂彩色管,绝缘性能好,强度高、重量轻、色彩鲜明、外表光滑;接地软铜线采用多股优质软铜线绞合而成,并外覆柔软、耐高温的透明绝缘护层,可以防止使用中对接地铜线的磨损,铜线达到疲劳度测试需求,确保作业人员在操作中的安全。
(4)接地线规格:按部颁规定,接地线必须是25mm 2 以上裸铜软线制成挂接地线是保护检修人员的一道安全屏障,是电力员工的生命线,可防止突然来电对人体的伤害。
但实际工作中,由于接地线使用频繁且操作看似简单,容易使人产生麻痹思想,其重要性也往往被人忽视,经常出现不正确的使用情况,以致降低甚至有时失去了接地线的安全保护作用,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挂接地线是一项重要的电气安全技术措施,其操作过程应该严肃、认真、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千万不可马虎大意。
电线路导地线架设的施工方法及技术要点分析输摘要:导地线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输电线路架设效果,已经成为新时期人们关注的焦点。
尤其是在重要跨越段,如跨越铁路、高速公路时,导地线架设、导地线压接过程中的技术操作较为复杂,需根据环境情况、工艺要求等合理设置压接参数,调整连接管范围,以保证导地线架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截至目前,我国输电线路施工项目仍主要以架空线为主,由于对导地线施工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关键环节管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输电线路的施工成效,这一问题亟待解决和处理。
1案例分析1.1 项目概述某工程平面图如图1所示。
全线共新建铁塔83基:双回路耐张塔31基,双回路直线塔52基。
其中A32~A35为一个耐张施工段,A34~A35跨越汕昆高速,全线铁塔为南网典型设计塔,跨越施工段为双回路架设,导线为1×JL/LB1A-300/40铝包钢芯铝绞线,地线为两根24芯OPGW光缆。
图1 某线路工程平面图1.2 任务要求(1)完成跨越高速公路封网施工。
(2)架设导地线。
(3)耐张段紧线、附件安装。
2输电线路导地线架设施工方案2.1 工程量分析按照某线路工程现场情况,施工架线区段为双回线路A32~A35全长1 025 m,新建线路架设的施工工艺包括跨越处封网、导地线架设两部分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某线路工程量2.2 跨越处封网施工(1)采取对跨越高速公路处搭设索桥封网方式实现跨越施工。
施工时,分别在A34直线铁塔面向高速公路侧下横担3 m、A35耐张铁塔下横担3 m处安装固定临时横担,索桥承力绳通过横担安装后,引下到地面锚线,调整弧垂、封网,完成施工跨越。
(2)临时横担处安装索桥承力绳滑车,作为封网支撑点(临时横担为450 mm×450 mm×18 m铝合金抱杆),在临时横担左右两侧下方分别悬挂两个8 t单滑车,将ф16迪尼玛绳通过该滑车,形成索道,作为承载绳,在承载绳上封网保护被跨线路的安全。
一.独立接地独立接地:是指对需接地的系统分别建立独间的接地网,各接地网之间要有足够的距离,其优点在于各接地系统之间不会产生干扰,这对于通讯系统来说非常重要,特别是电磁环境特别恶劣的情况下。
缺点是儿立的计算机通讯系统,在雷电瞬时电压很高时,各接地系统点的电位可能相差很大,其设备元件容易损坏。
相对于共同接地方式,采用独立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遭遇雷击的几率高行多,同独立接地对设计和施工都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人工接地体制作安装人工接地体分垂直和水平安装两种。
接地极制作安装,应配合土建工程施工,在基础土方开挖的同时,应挖好接地极沟并将接地极埋设好。
(一)垂直接地体制作垂直接地体,截取长度不小于2.5m的L50×50的角钢、DN50钢管或ø20圆钢,圆钢或钢管端部锯成斜口或锻造成锥形,角钢的一端应加工成尖头形状,尖点应保持在角钢的角脊线上并使两斜边对称制成接地体,如下图所示。
垂直接地体制作图接地体制作好后,在接地极沟内,放在沟的中心线上垂直打入地下,顶部距地面不小于0.6m,间距不小于两根接地体长度之和,如下图所示,即一般不应小于5m,当受地方限制时,可适当减少一些距离,但一般不应小于接地体的长度。
垂直接地体做法(a)钢管接地体;(b)角钢接地体1—接地体;2—接地线采用大锤打入接地体时,应一人扶着接地体,一人用大锤敲打接地体顶部。
为了防止将接地钢管或角钢顶端打劈,应按下图,制成保护帽套在接地体的顶部。
使用大锤敲打接地体时,要把握平稳,不可摇摆,锤击接地体保护帽正中,不得打偏,接地体与地面保持垂直,防止接地体与土壤间产生缝隙,增加接触电阻影响散流效果。
敷设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或土壤电阻率大于100Ω·m的潮湿土壤中接地装置,应适当加大截面或热镀锌。
接地体顶端保护帽(a)钢管接地体用;(b)角钢接地体用ø—钢管内径;B—钢管管壁厚度(二)水平接地体水平接地体多用于环绕建筑四周的联合接地,常用-40mm×40mm镀锌扁钢,最小截面不应小于100mm2,厚度不应小于4mm。
110kV输电线路导地线架设的施工方法及技术要点分析发布时间:2021-06-22T03:01:59.410Z 来源:《中国电业》(发电)》2021年第5期作者:赵云[导读] 电力输电线路架线施工技术的选用与践行,不仅直接影响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与性能发挥,同时也对整体输电线路工程质量有着一定影响。
云南建源电力工程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000摘要:导地线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110kV输电线路架设效果,已经成为新时期人们关注的焦点。
尤其是在重要跨越段,如跨越铁路、高速公路时,导地线架设、导地线压接过程中的技术操作较为复杂,需根据环境情况、工艺要求等合理设置压接参数,调整连接管范围,以保证导地线架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截至目前,我国110kV输电线路施工项目仍主要以架空线为主,由于对导地线施工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关键环节管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110kV输电线路的施工成效,这一问题亟待解决和处理。
关键词:110kV输电线路;导地线;施工工艺;技术要点电力输电线路架线施工技术的选用与践行,不仅直接影响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与性能发挥,同时也对整体输电线路工程质量有着一定影响。
因此研究电力输电线路架线施工技术及其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给予一定理论参考,并为深入落实电力输电线路导地线施工作业提供必要的实践指导与帮助。
以某110kV线路工程为例,分析了110kV输电线路导地线架设中的注意事项。
按照项目任务要求,设置跨越高速公路架设导地线的方案,评估导地线施工方法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可行性,确定架线的技术要点;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导地线架设施工工艺的应用效果,为110kV输电线路导地线架设提供了相应的参考依据。
1、案例分析新建线路全长2×28.332km。
导线采用1×JL/LB1A-300/40铝包钢芯铝绞线,地线为两根24芯OPGW光缆。
全线共新建铁塔83基:双回路耐张塔31基,双回路直线塔52基。
110kV输电线路导地线架设的施工方法及技术要点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工程的发展也在加快。
导地线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110kV输电线路架设效果,已经成为新时期人们关注的焦点。
尤其是在重要跨越段,如跨越铁路、高速公路时,导地线架设、导地线压接过程中的技术操作较为复杂,需根据环境情况、工艺要求等合理设置压接参数,调整连接管范围,以保证导地线架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截至目前,我国110kV 输电线路施工项目仍主要以架空线为主,由于对导地线施工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关键环节管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110kV输电线路的施工成效,这一问题亟待解决和处理。
关键词:110kV;输电线路;导地线架设;施工方法;技术要点引言近年来,输电线路的建设规模不断增大,对架空输电线路架设的施工做好质量控制,对确保高电压等级输电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至关重要。
因此,对架空输电线路导、地线的架设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张力架线技术能够使高电压等级输电线路法施工质量有效提高,本文就输电线路的张力架线施工技术展开研究。
1110kV高压输电线路导地线架设施工方法概述首先,在110kV高压输电线路导地线架设过程中,必须要对线段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结果选择并确定相应架设设备。
架设设备选用原则,不仅仅要满足安全性与有效性要求,还应该尽可能的便捷、成本低、能耗小。
其次,在实际高压输电线路导地线架设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对于旧线改造工程,更应核算好架线时的张力,与被跨越物保持足够的净空距离,确保架线施工的安全性。
最终,确定高压输电线路导地线架设的施工方法,在满足施工以及架设要求的前提下,进行架设方法的优选,保证选用方法的施工效率及安全。
对于高压输电线路架线施工中最常用的架线方法是张力架线,在目前架线施工中这种方式被广泛运用。
同样,在施工之前需要对施工地区进行检查,通过检查了解施工地区的实际情况,根据实地情况确立施工方案。
同时要对架线可能引起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问题进行解决,保证顺利架线实施。
技术交底文件编号:交底内容一、施工技术要求:1、垂直接地极单体长度为2500伽,下料斜口长度为120伽,施工误差在0~5mm。
2、接地接所需的材料均采用无齿锯下料,切割面外观无熔瘤。
3、扁钢与接地极三面焊接,焊接牢固。
4、两接地极单体间距5米,用扁钢进行连接,施工误差在0~0.1米间。
5、接地极位置及电阻要求参照设计要求,当架空地线接地极与避雷器接地极重合时,按照避雷器接地极要求埋设。
6、接地极埋设好以后用摇表对接地极电阻进行测试,对不能满足电阻要求的接地极,加降阻剂或增加垂直接地极数量。
7、接地极防腐措施要求二级热浸镀锌防腐。
8接触网支柱的接地线平直、无明显弯曲,防锈漆无脱落和漏涂现象,埋入地下部分不小于100mm,镀锌地线镀层应完好。
9、制作接地极过程中,各零部件的连接处,均需采用电焊焊接,并在焊接口处进行相应的防腐措施。
二•施工工艺1.接地极制作 接地引线安装 I 填写隐蔽工程记录 (1) 接地极材料采用扁钢(40*4)、角钢(50*5 )、接地引线(© 12 圆钢)为原材料。
(2) 各金属件均采用无齿锯下料,切割面外观无熔瘤。
⑶接地极单体长度为2500伽,下料斜口长度为120伽。
⑷扁钢管箍采用镀锌扁钢煨制,安装于接地极顶部下端 20伽(5)扁钢与接地极焊接,焊接牢固。
的植入施工(2)接地极垂直砸入地下,扁钢顶端距离地面距离为800mm,任何情 况下,接地极埋入地下部分深度不小于 600mm 。
(6)两接地极单体间间距5米,用扁钢进行连接。
A 向 接地极加工示意图 弹_面2.开挖接地沟 r ... .... . .. ....... .... .. .. .. “ 接地极开挖时应注意地下设施,开挖前应对地下埋设物进行探测,接' 接地极距通信电缆不小于地棒应离开地下电缆; 避雷器 小于1m ; 接地引线与通I 交叉角度为90 既有管线。
3m,最 无法避免交叉时,交叉距离不得小于 °。
铜编织带接地线标准1. 引言铜编织带接地线是指通过使用铜编织带作为导体,将设备或系统与地面之间的电流进行有效的接地连接。
本标准旨在规范铜编织带接地线的设计、制作和安装,以确保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2. 术语和定义2.1. 铜编织带:由纯铜丝编织而成的带状导体。
2.2. 接地线:用于将设备或系统与地面之间的电流进行接地连接的导线。
2.3. 环状接地电路:通过将铜编织带形成环状的接地电路,将设备或系统与地面进行有效接地。
2.4. 端接地电路:将铜编织带连接到设备或系统的接地点,将电流从设备或系统导入地面。
3. 设计要求3.1. 铜编织带应具有足够的导电性能,能够有效传导接地电流。
3.2. 铜编织带的尺寸和截面积应根据具体应用场景来确定,以确保其能够承载预期的电流负荷。
3.3. 铜编织带的连接点应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确保连接牢固可靠,电阻最小化。
3.4. 铜编织带的安装应考虑其对设备或系统的影响,避免干扰设备正常运行或引起其他安全问题。
3.5. 铜编织带应具备耐腐蚀性能,以确保其长期使用效果。
4. 制作要求4.1. 铜编织带的制作材料应选用高质量的纯铜丝。
4.2. 铜编织带应具备良好的柔韧性和可塑性,便于安装和弯曲。
4.3. 铜编织带的制作工艺应符合相关行业标准,确保制作的铜编织带质量可靠。
4.4. 铜编织带的制作长度应根据接地线的具体要求进行定制,保证其能够有效接地。
4.5. 铜编织带应进行适当的表面处理,以提高其耐腐蚀性能和导电性能。
5. 安装要求5.1. 铜编织带的安装应按照相关安装规范来进行,确保其与设备或系统的连接可靠。
5.2. 铜编织带的安装位置应尽量靠近设备或系统的接地点,减小导线长度,降低电阻。
5.3. 铜编织带的安装应考虑局部的环境因素,如湿度、温度等,以确保接地线的长期稳定性。
5.4. 铜编织带的安装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损坏导线表面涂层,避免产生电流集中现象。
6. 检测和维护6.1. 铜编织带的接地线在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必要的测试和检测,以验证其接地效果。
地线的制作方法 一、 接地电阻的要求: 1、 电阻要小于1Ω。 接地电阻的大小可以定义接地电流的大小,接地电阻值越小,接地装置的接地电压值也就越小。这就是说接地电阻值的大小,标志着设备接地性能的好与坏。
2、 电阻的测量 接地电阻一般可用电流表—电压表、电桥法、接地电阻测量仪等来测量,目前都采用接地电阻测量仪来进行测量,此方法即简单又方便。 常用的接地电阻测量仪有ZC-8型和ZC-29型两种。在接地电阻测试前要先拧开接地线的引下线。
二、 接地装置的安装 一般来讲,接地线埋入地下深度不应小于2m。在特殊场所安装接地极时,如果深度达不到2m时应在接地极周围放置食盐8kg、木碳约30kg并加入水,用以降低接地电阻。如果用2根及2根以上的接地极时,各极之间的嗬氩挥π∮?.5m,以减少大地的流散电阻。在有强烈腐蚀性的土壤中,应使用镀铜或镀锌的接地极。同时接地极不得埋设在垃圾层及灰渣层区,敷设在地中的接地极不应涂漆,以免接地电阻过大.
另外: 方案一:打地桩 1、在机房附近把4根或更多2.5m的角钢(45mm*45mm)沿直线打入地下离地面80cm处、每根角钢相距2m。 2、用扁钢(30mm*3mm)将4根角钢串联焊接在一起。 3、用镀锌扁钢(30mm*3mm)焊接有角钢的任意角作为地线引线引上墙面2m处。 4、电阻测试仪测量地网阻值小于等于4欧姆,否则,加桩或用田字格加以解决。 5、用25mm平方的铜芯线与地网引线通过铜线鼻接牢引入室内。 6、接入信号避雷器地线和静电地线。 方案二:埋紫铜板 1、机房附近挖250cm*150cm*300cm的深坑,坑底洒一些氯化钠,埋入紫铜板(1500mm*600mm*3mm)。坑深以见水为准,但至少大于200cm。 2、把扁钢(30mm*3mm)和紫铜板用铜焊锡焊接在一起,引出地面作引线。 3、把镀锌扁钢和扁钢引线焊接在一起,引出墙面2m处。 4、测试仪测量地网阻值小于等于4欧姆。 5、用25mm平方的铜芯线与地网引线通过铜线鼻接牢引入室内。 6、接入信号避雷器地线和静电地线 煤矿井下保护接地装置的安装、检查、测定工作细则
煤矿井下保护接地网的组成和作用 井下巷道狭窄,人身接触电气设备外壳的机会较多。如果电气设备的绝缘一旦损坏,发生一相碰壳事故,其金属外壳与该相导体便具有相同的电位,此时人身触及因发生漏电而带电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时,将发生触电危险。如果把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经导电体与大地连接起来,在满足一定的接地电阻的条件下,该设备外壳的电位可降低到安全范围之内,因此流过人身的触电电流也在安全值之内,足以防止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这种为防止人身触电,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的方法,称为保护接地。 虽然保护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越小越好,但要实现每台电气设备各自的接地电阻均小于规定值,还是非常困难的。此外,保护装置的接地电阻越小,通过它流入大地中的漏电电流就越大,引起瓦斯、煤尘爆炸或电气雷管引爆的危险就越大。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是将井下的各种接地装置通过接地导线连接起来,组成保护接地网。井下保护接地网是利用供电的高、低压铠装电缆的金属外皮和橡套电缆的接地芯线,把分布在井下中央变电所、井底车场、运输大巷、采区变电所以及工作面配电点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在电气上连接起来,并与安设于井下中央变电所附近主、副水仓中的主接地极、各配电点或电缆连接器的局部接地极、接地母线、辅助接地母线、连接导线和接地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当井下构成保护接地网后,其总接地电阻就很小(2Ω以下),人身触及因一相漏电带电的设备金属外壳时,其漏电电流便从总接地网流入地中,流过人身的电流就很小了,因此对人身便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工作面无局部接地极的移动电气设备,经电缆的接地芯线与总接地网连接后,从工作面流入地中的漏电电流很小,从而大大降低了瓦斯、煤尘爆炸或电气雷管引爆的危险性。 因此,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凡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者,必须接地。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电气设备绝缘损坏时,在设备金属外壳上和电缆钢带(或钢丝)上会产生危险电压,人若接触上,就会发生触电事故。保护接地就是为了避免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 第2条 36V以上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铠装电缆的钢带(或钢丝)、铅皮和橡套(塑料)电缆的接地芯线或屏蔽护套等均必须接地。 在矿井中禁止使用无接地芯线(或无其它可供接地的护套,如铅皮、铜皮套等)的橡套电缆或塑料电缆。 第3条 所有必须接地的设备和局部接地装置,都要和总接地网连接。 第4条 主接地极应浸入水仓中;副水仓必须各设一块。矿井有几个水平时,每个水平的总接地网都要与主、副水仓中的主接地极连接。 第5条 在下列地点应闭市局部接地极: 1、每个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 2、每个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 3、每个低压配电点或装有3台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 4、无低压配电点的采煤工作面的机巷、回风巷、集中运输巷(胶带运输巷)以及由变电所单独供电的掘进工作面。至少要分别装设一个局部接地极。 5连接动力铠装电缆的每个接线盒以及高压电缆连接装置。 第6条 局部接地极最好设于巷道水沟内,无水沟时应埋设在潮湿的地方。 第7条 矿井内所有需要接地的设备,均通过接地用的连接导线直接与接地母线(或辅助接地母线)或铠装电缆的钢带(钢丝)、铅皮套或橡套(塑料)电缆的接地芯线(或接地护套)相连接。而接地母线(或辅助接地母线)与连接在一起的所有电缆的接地部分,又均通过各接地导线同各局部接地极相连接,最后都直接汇接到主接地极上,从而构成一个全矿井内完整的不间断的总接地网。 第8条 矿井内分区从井上独立供电者(包括钻孔供电),可以单独在井下或井上设置分区的主接地极,但其总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满足第15条的要求。 第9条 严禁井下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严禁由地面上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或发电机向井下供电。但专供井下架线电机车变流设备用的专用变压器不在此限。 第10条 每台设备均必须用独立的连接导线与接地网(接地母线、辅助接地母线)直接相连;禁止将几台设备串联接地,也禁止将几个接地部分串联。 第11条 接地母线及变电所的辅助接地母线,应采用断面不小于50mm²的裸铜线、断面不小于100 mm²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断面不小于100mm²的镀锌扁钢。采区配电点及其它机电硐室的辅助接地母线,应采用断面不小于25mm²的裸铜线、断面不小于25mm²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断面不小于50mm²的镀锌扁钢。 第12条 连接导线、接地导线应采用断面不小于25mm²的裸铜线、断面不小于50mm²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断面不小于50mm²的镀锌扁钢。额定电压低于或等于127V的电气设备的接地导线、连接导线,可采用断面不小于6 mm²的裸铜线。 第13条 严禁采用铝导体作为接地极、接地母线、辅助接地母线、连接导线和接地导线。 第14条 未镀锌的铠装电缆的钢带(或钢丝)要定期进行防腐处理,1~2年应涂刷一次。 第15条 从任意一个局部接地装置处所测得的总接地网的接地电阻,不得超过2Ω。 每一移动式和手持式电气设备同接地网之间的保护接地用的电缆芯线(或其它相当于接地导线)的电阻值,都不得超过1Ω 第16条 本细则仅适用于煤矿井下的保护接地系统。
第二章 井下接地装置的安装 第一节 保护接地的接地极 一、主接地极 第17条 主、副水仓的主接地极和分区的主接地极,均应面积不小于0.75 m²、厚度不小于5mm的钢板。如矿井水呈酸性时,应视其腐蚀性情况适当加大其厚度或镀上耐酸金属,或采用其他耐腐蚀钢板。 第18条 安装主接地极时,应保证接地母线和主接地极连接处不承受较大拉力,并应设有便于取出主接地极进行检查的牵引装置。 二、局部接地极 第19条 埋设在巷道水沟或潮湿地方的局部接地极,可采用面积不小于0.6 m²、厚度不小于3mm的钢板。如矿井水呈酸性时,也应采取第17条的措施。 第20条 埋设在其它地点的局部接地极,可采用镀锌铁管。铁管直径不得小于35mm,长度不得小于1.5m。管子上至少要钻2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眼,铁管垂直于地面(偏差不大于15°),并必须埋设于潮湿的地方。如果埋设有困难时,可用两根长度不得小于0.75m、直径不得小于22mm的镀锌铁管。每根管子上至少要钻10个直径不小于5mm透眼,两根铁管均垂直于地面(偏差不大于15°),并必须埋设于潮湿的地方,两管之间相距5m以上,且在与接地网连接前,必须实测由两根铁管经连接导线和接地导线连接后组成的局部接地极的接地电阻,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80Ω。如系干燥的接地坑,铁管周围应用砂子、木炭和食盐混合物或长效降阻剂填满;砂子和食盐的比例,按体积比约6:1。 第二节 固定电气设备的接地方法 第21条 变压器的接地,应将高、低压侧的铠装电缆的钢带、铅皮用连接导线分别接到变压器外壳上的专供接地的螺钉上;如用橡套电缆时,将电缆的接地芯线接到进出线装置的内接地端子上,然后将变压器外壳的接地用连接导线接到接地母线(或辅助接地母线)上。 第22条 电动机的接地,可直接将其外壳的接地接到接地母线(或辅助接地母线)上。橡套电缆应将专用接地芯线与接线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