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春苏教版数学二下第二单元《时、分、秒》word单元教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96.00 KB
- 文档页数:13
(教案)第二单元时、分、秒第2课时(2)-二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掌握“时、分、秒”的基本概念。
2. 能够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操作,掌握“时、分、秒”的表达方法。
3.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正确阅读时间。
教学重点: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操作,掌握“时、分、秒”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正确阅读时间。
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法教学过程:Step1. Warming up1. Good morning class. How are you today?2. Today, we will learn about “time”. Who knows what time is?3. Let’s watch a video about telling time.4. Do you know what time it is now? Can you tell me?Step 2. Introducing time1. Now, let’s talk about the basic units of time. What are they?2. Display a clock and explain the different parts ofit (hour hand, minute hand, second hand, numbers, etc.).3. Ask students to identify the different parts of a clock.4. Explain that the hour hand tells us the hour, the minute hand tells us the minutes, and the second hand tells us the seconds.5. Demonstrate how to read the time on a clock to the nearest minute.Step 3. Practice1. Give students various clocks and ask them to read the time.2. Have students practice telling time in pairs or small groups.3. Play a game where students have to race to write down the correct time after the teacher calls out a time.Step 4. Extension1. Ask students to draw or create their own clocks.2. Have students write down the time on each other's clocks.3. Have students create word problems involving time(e.g. If a student wakes up at 7:30am and it takes them 20 minutes to get dressed, what time do they leave for school?).Step5. Conclusion1. Review the key points of the lesson.2. Ask students to share any new knowledge they learned about telling time.3. Encourage students to continue practicing telling time at home.教学反思:本课时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操作,掌握“时、分、秒”的表达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正确阅读时间,实现了教学目标。
认识整时。
(教材第8~10页)1.让学生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认识整时,会读、写、表示钟面上整时的时刻。
3.在认识时、分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来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
重点:认识钟面,认识1时、1分及时、分的关系。
难点:理解1时=60分。
课件、钟表。
师:以前,我们只是简单地认识了钟表,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关于时间的知识。
只要你认真学习,就一定会更加了解手中的钟表。
【设计意图:借助谈话激起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1.教学例1。
师:仔细观察这个情景图,说说在钟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情景图) 学生可能会说:·钟面上有指针,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
·钟面上还有1~12这样12个数,这12个数把钟面平均分成了12个大格。
……师:看老师手中的钟表,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8,表示现在的时刻是8时,写作8:00。
(边讲解边演示)2.教学“试一试”。
师:你能说出钟面上各是几时吗?再写一写。
(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试一试”)生1: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表示是6时,写作6:00。
生2: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9,表示是9时,写作9:00。
生3: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1,表示是11时,写作11:00。
师:说得非常棒!我们在看钟面上的时刻时,应该先看分针是不是指向12,如果分针指向12,那么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写这个时刻的时候就先写几,再写“:”,最后写两个“0”。
3.教学例2。
师:同学们,再仔细观察钟面,看钟面上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学生可能会说:·钟面被12个数平均分成了12个大格。
·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师:你是怎样数出有60个小格的?生:因为每个大格里面有5个小格,所以可以五个五个地数,5、10、15、20、……60,这样就可以数出一共有60个小格。
教学设计:第二单元时、分、秒第1课时(1)-二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正确读写4位数的时间。
•能够用时分秒的单位表示时间。
能力目标•能够熟练地读写时间,并计算时间的差值。
•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时光的敬畏之心,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正确读写4位数的时间。
•能够用时分秒的单位表示时间。
难点•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0分钟)•手持钟表向学生介绍钟表,告诉学生钟表是用来计算时间的工具,并向学生展示钟表上的时针、分针、秒针。
•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习的时间概念,如一年有几个月、一个月有几天、一天有多少小时等。
并问学生: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用来计算时间的单位?•引入本节课的新学习内容:学习如何以时、分、秒的单位来表示时间,并讲解本课的学习目标。
2. 讲授新课(30分钟)•通过多种形式展示时间,如写在黑板上、学生手表、教师手表等,向学生介绍4位数时间的表示方法。
并让学生自己做几道例题,加深对时间表示方法的理解。
•向学生介绍时、分、秒的概念,并教授如何将4位数的时间转化为时、分、秒的表示方式,并以多种实际操作为例子进行讲解。
•通过实际的练习让学生掌握时间之间的差值计算,如:相差几小时,几分钟等。
3. 练习与检测(15分钟)•让学生自主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加深学生对时间的理解与掌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练习,如口算、画图、计算器等。
•让学生自己检查答案,并展示一些考试题目。
4.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问学生:时间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四、教学反思本课程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抽象的时间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应用场景,引入了多种实例,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学生对时间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实际操作需要用到计算器,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避免产生错误结果。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时、分、秒》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时间的概念:时、分、秒的认识。
2.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1时=60分,1分=60秒。
3. 时、分、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时、分、秒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时间单位换算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钟表模型、电子表等。
2. 学具:学生自备钟表或电子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讲解、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
2. 新课内容:讲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了解1时=60分,1分=60秒。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时间单位的应用,让学生感受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4.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时、分、秒》2.(1)时间的概念:时、分、秒的认识。
(2)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1时=60分,1分=60秒。
(3)时、分、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时间单位换算。
2. 提高题:分析生活中的时间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3. 拓展题:研究时间单位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2. 学生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查漏补缺,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3. 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概念及换算关系,培养了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教案)第二单元时、分、秒第2课时(2)-二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认识秒、分、时之间的关系。
b. 认识时、分、秒的读数方法。
c. 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读表,并完成相关的计算题。
2. 过程与方法:a. 小组合作,互相协助,共同完成练习。
b. 通过实际操作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a. 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
b.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时间,扣好时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1. 学生掌握时、分、秒的读数方法。
2. 学生能够进行时间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自我发现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2. 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逐渐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
四、教学内容1. 学习秒、分、时的概念。
2. 怎样读表。
3. 时间的计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翻翻课本看看里面有没有钟表或小时计,提问学生:大家知道秒、分、时是什么吗?有的同学可能会回答说:白天有日夜之分,晚上就黑,白天就亮,所以有了时;一节课长度为45 分钟,时间的小单位就分为分钟和秒。
让他们从这些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时间概念入手,理解时间的概念。
2. 讲授(20分钟)带着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时间入手,例如:我早上起床时你们身边的计时设备上显示了什么时间?我讲到:上学需要等多少秒?做毕业论文需要多长时间?不断地引出时间的计算。
同时,我们对钟表进行了再认识:先看时针,再看分针,再看秒针。
3. 训练(30分钟)为了让学生真正的体验时间的流逝,老师为同学分配任务,他们要到定点观察几个时间点,不同小组要观察到的是同一时间点,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表读出时间,并相互核对确认。
此外,还有教师站在黑板前,不开讲解,只操作指针,看哪个学生最先看懂了时间。
除了钟表上的操作训练,还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学生可以通过最快速度点中正确的答案,来锻炼自己阅读时间的能力。
4. 总结(10分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孩子们终于领悟了时间的重要性,同时也体会到了读表的技巧;在实践中,学生们尝试自己计算距离、时间,学会了确定事件发生时间,开始形成自我掌控时间的观念。
教案第二单元时、分、秒第2课时(2)二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时间、计算时间、安排时间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时间单位时、分、秒的认识。
2. 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3. 时、分、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时、分、秒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时、分、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时钟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时钟、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时、分、秒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4. 练习:让学生进行时、分、秒的换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二单元时、分、秒第2课时(2)2. 板书内容:时、分、秒的概念、换算关系、应用及练习。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观察家里的时钟,记录下不同时间点的时、分、秒数值。
2. 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完成某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并进行合理安排。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时、分、秒概念的理解程度,及时进行针对性辅导。
2.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在本教案中,教学过程的设计需要详细且具有针对性,以确保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理解时、分、秒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1. 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例如:“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1小时等于多少分钟?”,“1分钟等于多少秒?”。
教案第二单元时、分、秒第1课时(2)二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时、分、秒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时间知识的兴趣,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时间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1分钟等于60秒,1小时等于60分钟。
2. 时、分、秒的换算:让学生掌握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小时等于60分钟,1分钟等于60秒等。
3. 时、分、秒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时、分、秒的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时、分、秒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时、分、秒的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钟表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2. 学具:学生自备钟表模型、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时间的概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时、分、秒。
3. 案例讲解:通过实例讲解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操作钟表模型,加深对时、分、秒的认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时、分、秒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二单元时、分、秒第1课时(2)2. 板书内容:时、分、秒的概念、换算关系、应用实例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时、分、秒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提高题:结合实际生活,设计一道关于时、分、秒的应用题。
3. 拓展题:让学生回家观察家里的钟表,记录下不同时间点的时间,并进行分析。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二时、分、秒认识几时几分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认读几时几分,并能正确书写时间。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增强时间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认识钟面: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行规律,以及钟面的刻度。
2. 认读时间:通过观察钟面,学会认读几时几分,并能正确书写时间。
3. 时间单位换算:了解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时间单位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读几时几分,正确书写时间。
2. 教学难点:时间单位换算,时针与分针的相对位置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钟、电子钟、课件等。
2. 学具:钟表模型、练习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谜语、故事等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引导学生观察钟面,认识时针、分针、秒针,学会认读几时几分。
3. 操练:学生分组进行时间认读、书写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应用: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钟面的认识:时针、分针、秒针2. 认读时间:几时几分3. 时间单位换算:时、分、秒之间的进率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认读时间、书写时间的能力。
2. 拓展练习:设计趣味性强的时间相关题目,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实践作业: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时间现象,记录并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 加强课后辅导,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4. 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时、分、秒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时间单位时、分、秒,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时间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时间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时间的含义,明确时间单位时、分、秒。
2.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让学生掌握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时=60分,1分=60秒。
3. 时间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看时间、计算时间,并能将时间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时间单位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时、分、秒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时钟模型、多媒体课件、时间计算题卡。
2. 学具:学生自带的小时钟、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谜语等形式引入时间概念,激发学生对时间知识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概念,让学生观察时钟模型,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活动与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时间计算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与讲解: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5. 课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时间计算题卡,检验学习效果。
6. 课后作业:布置与时间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时、分、秒2. 板书内容:(1)时间单位:时、分、秒(2)换算关系:1时=60分,1分=60秒(3)时间计算:例题及解题步骤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时间计算题卡2. 提高题:设计一个与时间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解答3. 拓展题:让学生调查家里的作息时间,制作一个时间表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时间单位时、分、秒的理解程度,时间计算能力的提高。
(教案)第二单元时、分、秒第1课时(1)-二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道时、分、秒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关系。
2. 能够正确读和写时、分、秒。
3. 能够用时钟和秒表读取时间。
4. 能够通过观察时间的变化计算时间间隔。
教学重难点:1. 时、分、秒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关系。
2. 用时钟和秒表读取时间。
3. 通过观察时间的变化计算时间间隔。
教学准备:1. 时钟和秒表。
2. 练习册。
3. 示范。
4. 课件。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回忆知识点“时间”——昨天、今天、明天,让学生自由发言介绍自己在这三个时间点做了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昨天、今天、明天”是以什么为标准来划分的?划分时间的单位是什么?引导学生告诉他们“昨天、今天、明天”的标准和单位是“一天”。
让学生发现一天是由“24小时”组成的。
2. 教学新知识(1)让学生把一天按照小时划分,引导学生了解小时是划分时间的单位之一。
在黑板上画出12小时的时钟,让学生通过观察时钟的指针来了解时钟的读取方法。
(2)通过比较小时和分,引导学生理解分是小时的一部分,分钟是划分时间的又一个单位。
让学生看秒表,通过观察秒表的变化来了解时间的流逝。
(3)通过介绍秒,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时间的变化。
引导学生看秒表并数秒,进一步把时间的变化转化为数字的变化。
(4)引导学生了解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让学生通过练习计算时、分、秒之间的数量关系。
3. 合作探究让学生自己用时钟、秒表计算时间,并互相评估正确性。
4. 示范教师演示如何用时钟、秒表计算时间,并让学生模仿。
5. 练习(1)让学生在课本上完成练习,检查掌握情况。
(2)让学生在练习册里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时、分、秒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关系,并让学生自己总结方法。
教学反思:教学重点是时、分、秒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关系。
学生们在最初的认知中有了一些新的思维变化。
这是要加以注意的内容。
同时,教学过程中,多加重视学生的实践和练习环节,让学生通过实践和练习来掌握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 1 课时 课题 认识时、分 授课类型 新 授 课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2.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初步培养爱惜时间、按时作息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钟面上的整时。
认识钟面上的大约几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操作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2、那你知道少儿频道的动画片是几点钟播放的吗? 3、你是怎么知道的?(看钟知道的) 4、你真能干!学会看钟了。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钟表,他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学会了看钟表,就能更准确地掌握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5、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 板书:认识时、分 二、合作探究 1、初步认识钟面 说明:我们经常看钟面了解时间,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钟面,把你知道的有关钟面上的知识在小组里跟同学说一说。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指名说说关与钟面上的知识。 有12个数,让学生从1顺次读到12。 有两根针,一根长一根短,指出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让学生把分针和时针指给同桌看。 2、初步认识整时 (1)出示7时的钟面,让学生猜猜是几时?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再出示5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引导观察钟面上的分针有什么共同点?时针呢? (2)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教学试一试 出示三只整时的钟面图,提问这三只表上又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在钟面上拨一个时间让同桌说说是几时。 3.认识大格。(挂图出示:钟面 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钟表。) 提问:仔细观察钟面,看看你能有哪些新的发现。 提问: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呢?学生数好后板书:12个 4.认识小格。 讲述:钟面上除了大格,还有小格,相邻的两个小点之间是1小格。(板书:小格) 提问:那么,1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学生交流。(板书:5个) 提问:钟面上一共有几个小格?我们一起5个5个数一数。 小结:通过小朋友们的努力探索,我们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5.认识时。 讲述:时针从12走到1是多少时间?(1小时)从1走到2呢?(也是1小时)也就是说时针走1大格都是几小时? 讲述:这个绿色部分就表示时针走了1大格,也就是1小时。 (板书: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 提问:时针走2大格是几小时?时针从12走到4,走了几小时?走到7呢? 那么,时针走一大圈又是几小时? 学生动手操作。(要求:时针从12出发,分别拨出2时和5时) 小结:要知道钟面走了几小时,我们只要看时针,时针走了几大格就是几小时。 6、认识分。 讲述:分针走1小格是1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分针是怎 样走1小格的。 这个绿色部分表示分针走了1小格,也就是1分。 提问:走这样的2小格是几分?走3小格呢?7小格呢? 讲述: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分。 教师用实物钟演示并提问: 分针从12走到1,走了多少分? 分针从12走到4,走了多少分? 分针从12走到7,走了多少分?再走3小格呢,一共走了多少分? 学生动手操作。(要求:分针从12出发,分别拨出10分,25分) 小结:要知道走了几分钟,要看分针,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几小格就是几分。 7、认识时、分的进率。 在钟面上分针走了一圈,经过了几个小格?(60个小格。)因此,分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几分钟? 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几个大格?经过了多长时间?你发现了什么?板书:1时=60分 做“想想做做”第5题,了解有多少同学能在1分钟内完成。 指名背古诗,看1分钟内能背几首古诗。 追问:你觉得1分钟还能做些什么?学生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总结:1分钟虽然不长,但我们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所以我们要抓紧每1分钟,珍惜时间,在1分钟里做更多的事情。 7、感受1小时。 过渡:1分钟大概有多长我们已经初步感受过了,那么1小时又有多长呢? 做“想想做做”第7题。一节课时几分钟?课间休息几分钟?再加上几分钟就是1小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说说钟面上各是几时,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每天的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2)指出:小朋友要养成珍惜时间、按时学习和休息的好习惯。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3时,要求学生互相看一看 拨的对不对。再分别拨出9时、12时,同桌互相检查。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仔细观察钟面上画了什么针,还缺少什么针,再根据钟面下标出的时刻在钟面上补画出分针或时针。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应该比分针短些,画分针应该比时针长些。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 5、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作业布置 第10页想想做做第4题。
板书设计
认识时、分
8时写作8:00 1时=60分
教后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 2 课时 课题 认识几时几分 授课类型 新 授 课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学会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2.在认识几时几分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态度,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几时几分。
认识接近整时的时刻。
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范例教学法,练习法,观察法等
教学手段 多媒体、小棒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时、分和整时,今天,我们一起认识几时几分,真正学会看时间,这样,他就不会再迟到了。你们欢迎不欢迎他?(出示课题) 二、探索交流。 1.认识7时15分。 课件出示情境图第二幅。 学生观察,先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表达钟面上的时刻。 教师告诉学生:7时15分可以写作7时15分,还可以写作7::15。 2.继续让学生认识7时30分、7时45分。 师:时针都在7和8之间,都是7时多。 分针从12起走过30小格,是7时30分。 小结:观察钟面认识几时几分,要先看时针,时针走过几时,就是几时多,至于多几分,再看分针。 2.教学7时55分。 (1)这个钟面上的时间是多少呢? (2)指出:因为时针还没有到8时,那我们说快到几时了? 是8时少几分? (3)因为时针还没有到8时,这个时刻是几时多?多几分?(分针指着11,表示走了55分。)是几时几分?怎样简写?怎么读?齐读一下。 (4)你能学着钟面上的样子动手拨一拨7时55分吗?拨拨看。 (5)7时 55分接下来马上就是几时了,怎样拨到8时呢? 学生动手拨一拨并进行反馈。(分针再走5分钟才到8时。) (6)还想拨吗?和老师一起继续拨,分针走呀走,走到数字10,现在钟面上的时间是多少呢? 9时对吗?为什么?(分针还没到12。)怎样才到9时呢?(结合回答,老师再一遍演示。) 3.认识8时零5分。 (1)(出示8时零5分的钟面)观察一下,这个钟面和8时的钟面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分针不再指着12,时针超过8。) (2)说说看,这时大约几时? (3)指出:看时间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看时针,因为时针刚过8时,所以是8时;是8时过几分呢?我们再看什么针?(分针)分针从12起走到1,走了几分,因为没有满10分,中间要用0表示。(在“8时”的后面出示“零5分”) 简写怎么写?一起来读一读。 4.练习。 (1)(出示5时零5分、12时30分的钟面)这两个钟面上的时间是多少呢? (2)集体交流。 (3)说说你是怎么看钟面上的时刻?(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三、练习巩固。 1.想想做做第1题 认读第二个钟面上的时刻,问:时针有没有走到4?说明这时是几时多?是几时几分? 认读第三个钟面上的时刻,问:时针有没有到8时?是几时多?多几分? 写6:05时应注意什么?(强调不要忘了中间的零。) 2.想想做做第2题。 (1)请小朋友看第2题,读读题目的要求。 先把时间读一读,再去连连线,生独立完成。 (2)出示题目,进行反馈。 (3)一起把这四个时间读一读,在这四个不同的时间里,小朋友都在做些什么事情呢?你能选一个时间来说一说吗?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在钟面上拨出下面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