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4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原文和翻译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原文和翻译)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原文和翻译的全部内容。
先秦诸子选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原文及译文1、【原文】仪封人(1)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2).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sàng)(3)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duó)(4)。
”【注释】(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
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
(2)从者见之:随行的人见了他。
(3)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4)木铎:木舌的铜铃。
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译文】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
"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
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2、【原文】长沮、桀溺(1)耦而耕(2)。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3)焉。
长沮曰:“夫执舆(4)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同“欤”)?"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5)?且而与其从辟(6)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7)而不辍.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8)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2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5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二、当仁,不让于师1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论语·子张》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原文及翻译《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原文及翻译先秦诸子选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1、【原文】仪封人(1)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2)。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sàng)(3)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duó)(4)。
”【注释】(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
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
(2)从者见之:随行的人见了他。
(3)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4)木铎:木舌的铜铃。
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译文】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
”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
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2、【原文】长沮、桀溺(1)耦而耕(2)。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3)焉。
长沮曰:“夫执舆(4)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同“欤”)?”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5)?且而与其从辟(6)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7)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8)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注释】(1)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
(2)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
(3)问津:津,渡口。
寻问渡口。
(4)执舆:即执辔。
(5)之:与。
(6)辟:同“避”。
(7)耰:用土覆盖种子。
(8)怃然:怅然,失意。
【译文】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
长沮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
”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讲义“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句话出自《论语·微子》,它所展现的是孔子坚定的入世精神和对社会的担当。
孔子生活在一个礼崩乐坏、诸侯纷争、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有识之士选择了归隐避世,独善其身。
然而,孔子却反其道而行之,积极投身于社会变革之中,试图恢复周礼,重建社会的秩序与道德。
当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让子路去问路时,长沮、桀溺对孔子的行为表示不理解。
他们认为,像孔子这样四处奔走,试图改变这个混乱的世界,是徒劳无功的。
但孔子却坚定地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意思是,人不能和鸟兽同群,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和你们一起来从事改变现实的工作了。
孔子的这种选择,并非出于一时的冲动或者盲目的理想主义。
他深知社会的问题所在,也明白变革的艰难。
但他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影响一些人,改变一些事。
他希望通过教育,培养出一批有道德、有担当的君子,从而逐渐改变社会的风气。
在孔子看来,“天下有道”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
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人遵循礼仪规范,君臣父子各安其位,社会秩序井然,人民安居乐业。
然而,现实却是“天下无道”,礼崩乐坏,道德沦丧。
面对这样的现实,孔子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敢地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
孔子的这种担当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
有些人选择抱怨,有些人选择逃避,而有些人则选择像孔子一样,勇敢地面对,努力去改变。
比如,在教育领域,当我们看到一些教育不公平的现象时,是选择视而不见,还是努力去推动教育改革,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在环境保护方面,当我们看到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时,是选择继续破坏环境,还是积极采取行动,倡导绿色生活,保护我们的家园?“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社会责任感。
我们不能只关注自己的小天地,而应该关心社会的发展,关心他人的命运。
《先秦诸子选读》译文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第一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原文】1.仪这个地方镇守边界的官员请求把自己引见(给孔子),说:“到这个地方的君子,我不曾有不得见面的。
”随行的弟子把他引见给了孔子。
这位官员出来,说:“诸位何必为孔子丧失(官位)担忧呢?天下没有德政已经很久了,上天将借夫子来宣扬大道。
”2.【原文】2.长沮、桀溺(两个在水洼地里劳动的高大魁梧的人)并力一起耕种,孔子从那儿经过,叫子路去打听渡口。
长沮说:“那个手拉缰绳驾御车马的人是谁啊?”子路道:“是孔丘。
”(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道:“是的。
”(长沮)说:“这人吗,早就知道渡口在哪儿啦!”(子路又)问桀溺。
桀溺说:“你是谁啊?”(子路)道:“是仲由。
”(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弟子吗?”(子路)回答说:“是。
”(桀溺)说:“天下到处都是像洪水(一样混乱的情形),你与谁改变它?况且你与其追随(孔子这样的)避人之士,怎么比得上追随(我们这些)避世之士呢?”(桀溺)用耰松土,没停下(手中的活儿)。
子路走去把(事情)告诉(老师)。
夫子怅然若失地说:“人不可以跟鸟兽同群,我不跟世间众生(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如果)天下政治清明,(我)孔丘(就)不会参与到变革中了。
”3.【原文】3.楚国狂人接舆唱着歌走过孔子(的车子),说:“凤啊凤啊!你的德行怎么这么衰微呀?过去的不能挽回,将来的还可以赶得上。
(劝你)算了吧,算了吧!现在参与政治事务的人危险啊!”孔子下(车),想要跟他说点什么。
(接舆)快步走着躲避孔子,(孔子)没法同他说活。
4.【原文】4.子路跟随(孔子)而落在后面,遇到一位老年男子,用拐杖背着除草的农具。
子路问道:“您见到我老师了吗?”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老师?”把他的拐杖插在田头,开始锄草。
子路两手在胸前相合(恭敬地)站着。
(老人)留子路住下来,杀了鸡做了黍米饭来给他吃,把他的两个儿子引见给子路。
《选修·先秦诸子散文》--《论语》文言整理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孔子生活在天下大乱、礼崩乐坏的春秋晚期,具有志道据德、传承文明、振兴华夏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他曾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责任论的言谈,主要涉及家庭责任论、社会责任论和国家责任论三个方面。
两千多年来,孔子的责任感与责任论激励、鼓舞、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中华儿女,为民族的繁衍和国家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所体现的积极向上的责任意识和精神原则带有普世性和永恒性,当今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仍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孔子的责任感与责任论及其当代意义》【记音】①木铎.( ) ②桀.溺( ) ③长沮.( ) ④执舆.( )⑤荷.蓧( ) ⑥黍. ( ) ⑦怃.然( ) ⑧殆. ( )⑨八佾.( ) ⑩见.其二子( ) ⑪耦.而耕( ) ⑫耰.而不辍.( )【解释实词】①二三子何患于丧.乎:②使子路问津.焉:③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④往者不可谏.:⑤今之从政者殆.而:⑥不仕.无义:【通假举要】①长沮、桀溺耦而耕:②是鲁孔丘与:③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④植其杖而芸:【一词多义】(一)实词——见悠然见南山项伯即入见沛公吾未尝不得见也于是见公输盘汝真女子之见也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见其二子焉才美不外见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二)虚词——而①蟹六跪而二螯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植其杖而芸④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吾恂恂而起⑦表恶其能而不用也⑧缦立远视,而望幸焉⑨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⑩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词类活用】①耰而不辍:②子路从而后:③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④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古今异义】①遇丈人古义:今义:②子见夫子乎古义:今义:【文言句式判断及翻译】①隐者也②而谁以易之?③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④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名言名句】①,来者犹可追。
②,,孰为夫子?二、当仁,不让与师1、为下列加线字注音。
第1单元第1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一、夯实双基
1.下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封人请见.(xiàn)从者见.(jiàn)之
见.(xiàn)其二子子路反见.(jiàn)
B.木铎.(duó) 问津.(jīng)
执舆.(yú) 怃.(wǔ)然
C.长沮.(jù) 桀溺.(nì)
殆.(dài)而耰.(yōu)而不辍
D.荷.(hé)蓧芸.(yún)草
食.(sì)之奚.(xī)自
2.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请.见(请求) 从.者(跟随)
孔丘之徒.(弟子) 耰而不辍.(停止)
B.孔子过.(拜访)之为.(是)孔丘
知津.(渡口) 对曰:“然.”(是的)
C.何.(怎么)德之衰不可谏.(匡正,挽回)
殆.(危险)而拱.而立(弯腰鞠躬)
D.不仕无义
..(不讲义气) 犹可追.(追赶)
何患.(忧虑、担心) 子为.(是)谁
3.下列句子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②长沮、桀溺耦而耕。
③是鲁孔丘之徒与④而谁以易之⑤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⑥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⑦植其杖而芸⑧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⑥
C.④⑤⑦⑧D.③④⑤⑦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
..焉。
B.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
C.明日
..,子路行以告。
D.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者与!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之至于斯.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B.仪封人请.见
璧有瑕,请.指示王
C.对曰:“然.”
夫子怃然.曰
D.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曾不若.孀妻弱子
6.下列句子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而.谁与易之
B.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C.趋而.辟之,不得与言
D.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见”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仪封人请见
B.使子路反见之
C.见其二子焉
D.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B.子路从而后.
C.杀鸡为黍而食.之
D.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9~12题。
见课本2(长沮、桀溺耦而耕)
9.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长沮、桀溺耦.而耕耦:两人并耕
B.夫执舆.者为谁舆:车
C.夫子怃然
..曰怃然:怅然若失的样子
D.吾非斯.人之徒与斯:那么
10.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而谁以.易之B.子路行以.告
C.天将以.夫子为木铎D.以.杖荷蓧
11.下列句子中的“易”字,与例句中的“易”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A.以乱易.整,不武。
B.移风易.俗
C.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D.岂得之难而失之易.钦?
12.下列对文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沮在确认“执舆者”是孔丘之后,没有直接回答子路的问话,而是说“是知津矣”,这种“答非所问”的话,其实是一种嘲讽,是对孔子选择的人生道路表示不满。
B.经过一轮的问答之后桀溺同样没有回答子路的问话,却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意思是,天下混乱,你跟谁去改变它呢?你与其跟随孔子这样的“避人之士”,哪如跟随我们这样的“避世之士”呢,出世而隐居呢!
C.所谓“避人之士”,就是躲避世人的人,是说孔子不愿接触一般世俗之人,自视清高。
D.孔子在听了子路报告的长沮、桀溺的话以后,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意思是,天下如果有德政,我就不会投身到变革天下的活动中去了。
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比长沮、桀溺等人境界更高。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夫人传
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
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
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
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
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
由是得幸,生一男,是为昌邑哀王。
李夫人少而蚤卒,上怜闵焉,图画其形于甘泉宫。
及卫思后废后四年,武帝崩,大将军霍光缘上雅意,以李夫人配食,追上尊号曰孝武皇后。
初,李夫人病笃,上自临候之,夫人蒙被谢曰:“妾久寝病,形貌毁坏,不可以见帝。
愿以王及兄弟为托。
”上曰:“夫人病甚,殆将不起,一见我属讬王及兄弟,岂不快哉?”夫人曰:“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
妾不敢以燕媠见帝。
上曰:“夫人弟一见我,将加赐千金,而予兄弟尊官。
”夫人曰:“尊官在帝,不在一见。
”上复言欲必见之,夫人遂转向觑欷而不复言。
于是上不说而起。
夫人姊妹让之曰:“贵人独不可一见上属讬兄弟邪?何为恨上如此?”夫人曰:“所以不欲见帝者,乃欲以深讬兄弟也。
我以容貌之好,得从微贱爱幸于上。
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
上所以挛挛顾念我者,乃以平生容貌也。
今见我毁坏,颜色非故,必畏恶吐弃我,意尚肯复追思闵录其兄弟哉!”及夫人卒,上以后礼葬焉。
其后,上以夫人兄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封海西侯,延年为协律都尉。
1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孝武李夫人,本以倡.
进 倡:同“娼”,妓女。
B .一顾.
倾人城 顾:回头看。
C .李夫人少而蚤.
卒 蚤:同“早”。
D .初,李夫人病笃.
笃:病重。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
上所以挛挛顾念我者,乃以.平生容貌也。
B.⎩⎪⎨⎪⎧ 及.夫人卒,上以后礼葬焉。
愿以王及.
兄弟为托。
C.⎩⎪⎨⎪⎧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王侯将相宁.
有种乎? D.⎩⎪⎨⎪⎧
上乃.召见之。
所以不欲见帝者,乃.欲以深讬兄弟也。
15.下列句子全都表现汉武帝幸爱李夫人的一项是( )
①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②由是得幸,生一男,是为昌邑哀王 ③图画其形于甘泉宫 ④我以容貌之好,得从微贱爱幸于上 ⑤夫人弟一见我,将加赐千金,而予兄弟尊官。
⑥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②④⑥
D .①③⑤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夫人本是歌女,因其兄弟延年在武帝前暗示,平阳主推荐,得为武帝召见,因此得幸。
B .李夫人年纪轻轻就得了重病,汉武帝前去探望,李夫人却因为自己相貌丑陋而拒绝见武帝,武帝不高兴地走了。
C .李夫人之所以不见武帝,缘于她对武帝幸爱的本质的深刻认识:“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
”武帝喜爱的是那个“妙丽”的李夫人,如今她以病容见帝,反而破坏了她在武帝心中的美好形象。
D .李夫人死后,汉武帝很思念她,就叫人画了她的像挂在甘泉宫,并对她的两个兄长都有封赏。
四、高考热点
17.应用文要求符合文体特征,简明得体。
指出下列各句的不得体之处并修改。
A.征稿启事:恳切希望老师和同学们为办好《科学小报》尽绵薄之力。
B.寻物启事:昨天我在教室丢失了一本《名言词典》,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C.婚宴请柬:王刚先生、叶风小姐伉俪喜结良缘,婚宴于五月三日晚六时举行。
A处错误: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B处错误: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C处错误: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18.请将下面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委婉得体符合语境的假设句。
(可适当增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曾有家长问,为什么语文一直排在第一位?为什么还要背诵古典诗词?一个受过教育的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我感到不理解,只好说:学不好数理化是会落后的,学不好母语而缺少人文素养是愚蠢的。
如果在愚蠢和落后中间选择一个,你选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在下文的空白处,写上恰当的话,使文段内容更完整。
当狂风在你耳边呼啸时,你只当它微风拂面;(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决不能在逆境面前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