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认识区域
- 格式:ppt
- 大小:6.33 MB
- 文档页数:34
认识区域单元创新学法表解一、区域及其类型(判断正误)(1)区域就是地球表面一定的空间范围。
通过区域认知,人们实现对地球表面复杂多样性的认识、理解,并找出规律。
(√)(2)区域的基本特性有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和动态性。
(√)(3)根据不同标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4)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单元是文化区域。
(×)二、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1.区域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提示: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2.区域发展的差异性(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构成等。
(2)区域划分: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或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3)人文发展指数:即以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地区生产总值三项指标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3.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1)区域发展现状:对于一个区域来说,无论自然地理环境,还是人文地理环境,都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2)区域发展对策:因地制宜、扬长补短,推行适宜本区域的发展战略。
三、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1.区域联系(1)含义:地球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区域与区域之间必然具有物质、能量、信息等形式的联系。
(2)把区域环境要素及联系正确连线。
2.区域协调发展(1)现状与意义: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国家或地区内部普遍存在。
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对于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我国东、西部区域协调发展。
[知识体系·建构于胸]命题视角(一)区域与区域特征分析演绎法学习1.区域的特征表现为A内部、B内部各自的地理要素组成一个统一整体表现为A、B内部分别具有相对一致性,但A、B之间有差异性表现为A、B之间的联系性,能提供彼此所需3.厘清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应主要从区位入手,整体上把握,其思路和程序如下图所示:命题点全训(2020·全国卷Ⅱ)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
《认识区域》讲义一、区域的概念区域,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具有特定特征和范围的地理空间。
它可以是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大洲,也可以小到一个城市、一个街区甚至一个房间。
区域的划分可以基于多种因素,比如自然地理条件(山脉、河流、气候等)、人文因素(语言、宗教、民族等)、经济活动(农业区、工业区、商业区等)或者行政管辖范围。
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被划分为无数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性质。
例如,热带雨林区域通常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沙漠区域则是干旱少雨,植被稀少。
这些区域的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二、区域的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限区域的界限可以是明确的,比如国界、省界;也可以是模糊的,比如气候区、文化区的界限。
明确的界限通常是由人为划定的,而模糊的界限则更多地基于自然和文化的渐变。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在一个区域内,地理要素、人文现象等往往具有相似的特征。
比如,在同一个农业区域,种植的作物种类、耕作方式等可能较为相似;在同一个民族聚居区,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也会有很多共同点。
3、区域之间则存在着差异性不同的区域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文化传统等方面往往存在显著的差异。
比如,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在气候、交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就有很大的不同。
4、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资源、产业或文化特色,从而形成了各自的优势和功能。
例如,某些地区因为矿产资源丰富而成为重要的工业基地;某些地区因为自然风光优美而发展成为旅游胜地。
三、区域的类型1、按照自然特征划分可以分为山地区域、平原区域、河流流域、气候区域等。
这些区域主要依据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来划分。
2、按照人文特征划分包括语言区域、宗教区域、民族区域、经济区域等。
这种划分方式更多地考虑了人类活动和社会文化因素。
3、综合自然和人文因素划分常见的有行政区、综合经济区等。
这种区域划分方式综合考虑了自然和人文的多种因素,旨在实现更有效的管理和发展规划。
第一节认识区域一、区域的含义1.含义: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具有一定的界线、地域范围、形状和面积,有明确的区域特征,各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3.划分区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对区域开发利用。
1.“区域”和“地域”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地理空间。
但是“区域”是泛指,其范围有大有小;而“地域”一般范围较大,且更强调地方性、景观性,如农业地域、工业地域。
2.区域界线往往有过渡性特征,如干湿区的界线;有的界线明确,如行政区的界线。
二、区域的类型1.划分依据:以某种指标为依据划分的。
2.不同类型区域的划分区域内部特征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但并不是说内部特征的完全一致性,即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
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中也存在旱地。
这说明区域内部特征只是求大同存小异。
一般而言,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的差异越小。
一、判断题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具有明确而清晰的边界。
()2.区域空间尺度的大小不会影响区域特征的描述。
()3.我国三大自然区是按单一指标划分的。
()4.区域内部各环境要素的相互联系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而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则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
()5.山西苹果基地建设体现了区域特征的差异性,而经济全球化则体现了区域特征的开放性。
()答案:1.× 2.× 3.× 4.√ 5.√二、选择题(2020·盐城期中)根据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程度和发展潜力,“十一五”规划将我国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
据此完成6~7题。
6.划分这四类区域的依据是()A.单一指标B.自然指标C.综合指标D.人文指标7.这种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A.整体性B.差异性C.开放性D.阶段性解析:第6题,读材料可知,划分这四类区域的依据是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程度和发展潜力,故为综合指标,选C。
《认识区域》讲义一、什么是区域当我们谈论“区域”这个词时,大家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各种各样的画面。
或许是一个国家、一个省份,也可能是一个城市的某个街区。
那到底什么是区域呢?简单来说,区域是地球表面上具有一定空间范围、具有特定的地理特征和人类活动的地域。
它可以是按照自然地理特征划分的,比如山脉、河流、气候等;也可以是根据人文因素划分的,像是语言、宗教、经济发展水平等。
区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比如,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会受到周边地区资源、市场和政策的影响;而环境问题也可能跨越区域的边界,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二、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区域内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比如,在一个生态区域中,植物、动物、土壤、气候等要素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如果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区域的生态状况。
2、差异性不同的区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以表现在自然条件、人文景观、经济发展水平等多个方面。
比如,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多水田和丘陵;而北方地区气候相对干燥,多旱地和平原。
3、开放性区域不是封闭的,而是与外界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一个地区的发展往往需要从外部引进资源、技术和人才,同时也向外部输出产品和服务。
4、层次性区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
从大到小,可以有全球、国家、省、市、县等不同尺度的区域。
不同层次的区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三、区域的类型1、自然区域这类区域主要是依据自然地理要素划分的,比如山脉、河流、湖泊、森林等。
像青藏高原就是一个典型的自然区域,它具有独特的地形、气候和生态系统。
2、经济区域经济区域是按照经济活动的特点和发展水平划分的,如工业区、农业区、商业区等。
比如我国的长三角经济区,以其发达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全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3、行政区域行政区域是根据国家的行政管理需要划分的,比如省、市、县、乡等。
行政区域的划分有助于国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