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认识区域
- 格式:ppt
- 大小:4.74 MB
- 文档页数:39
认识区域单元创新学法表解一、区域及其类型(判断正误)(1)区域就是地球表面一定的空间范围。
通过区域认知,人们实现对地球表面复杂多样性的认识、理解,并找出规律。
(√)(2)区域的基本特性有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和动态性。
(√)(3)根据不同标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4)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单元是文化区域。
(×)二、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1.区域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提示: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2.区域发展的差异性(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构成等。
(2)区域划分: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或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3)人文发展指数:即以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地区生产总值三项指标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3.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1)区域发展现状:对于一个区域来说,无论自然地理环境,还是人文地理环境,都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2)区域发展对策:因地制宜、扬长补短,推行适宜本区域的发展战略。
三、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1.区域联系(1)含义:地球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区域与区域之间必然具有物质、能量、信息等形式的联系。
(2)把区域环境要素及联系正确连线。
2.区域协调发展(1)现状与意义: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国家或地区内部普遍存在。
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对于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我国东、西部区域协调发展。
[知识体系·建构于胸]命题视角(一)区域与区域特征分析演绎法学习1.区域的特征表现为A内部、B内部各自的地理要素组成一个统一整体表现为A、B内部分别具有相对一致性,但A、B之间有差异性表现为A、B之间的联系性,能提供彼此所需3.厘清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应主要从区位入手,整体上把握,其思路和程序如下图所示:命题点全训(2020·全国卷Ⅱ)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
《认识区域》讲义一、什么是区域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广袤世界里,区域是一个常见而又重要的概念。
简单来说,区域就是具有一定相似性和内在联系的一片地理空间。
它可以是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大洲,也可以小到一个城市、一个社区。
比如,我们常说的“长三角区域”,它涵盖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的部分地区。
这些地方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交通网络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似之处,从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区域。
区域的划分可以基于多种因素,地理条件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像山区、平原、沿海等不同的地理环境,往往会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
气候条件也会对区域产生影响,比如热带地区和寒带地区在农业、生活方式等方面就有很大的差异。
此外,人文因素也是划分区域的关键。
语言、宗教、民族、风俗习惯等的相似性,会让一定范围内的人们形成相对统一的文化区域。
二、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区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部的各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比如,一个经济区域内,产业的发展会带动就业,就业的增加会促进消费,消费的提升又会推动产业进一步升级,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相互促进的系统。
2、差异性不同的区域在自然、人文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比如,我国南方和北方在气候、农作物、饮食文化等方面就大不相同。
南方气候湿润,多种植水稻,饮食以米饭为主;北方气候较为干燥,主要种植小麦,饮食中面食占比较大。
3、开放性区域不是封闭的,而是与外界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
一个区域的发展往往会受到周边区域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周边区域产生作用。
例如,沿海地区通过港口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往来,吸收外来的技术和资金,同时将本地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4、层次性区域具有不同的层次。
从大的范围来看,有全球区域、大洲区域;再到国家区域、省级区域;小到市级区域、县级区域等。
不同层次的区域之间存在着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三、认识区域的方法1、综合分析法要全面地认识一个区域,需要综合考虑自然、人文、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节认识区域一、区域的含义1.含义: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具有一定的界线、地域范围、形状和面积,有明确的区域特征,各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3.划分区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对区域开发利用。
1.“区域”和“地域”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地理空间。
但是“区域”是泛指,其范围有大有小;而“地域”一般范围较大,且更强调地方性、景观性,如农业地域、工业地域。
2.区域界线往往有过渡性特征,如干湿区的界线;有的界线明确,如行政区的界线。
二、区域的类型1.划分依据:以某种指标为依据划分的。
2.不同类型区域的划分区域内部特征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但并不是说内部特征的完全一致性,即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
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中也存在旱地。
这说明区域内部特征只是求大同存小异。
一般而言,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的差异越小。
一、判断题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具有明确而清晰的边界。
()2.区域空间尺度的大小不会影响区域特征的描述。
()3.我国三大自然区是按单一指标划分的。
()4.区域内部各环境要素的相互联系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而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则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
()5.山西苹果基地建设体现了区域特征的差异性,而经济全球化则体现了区域特征的开放性。
()答案:1.× 2.× 3.× 4.√ 5.√二、选择题(2020·盐城期中)根据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程度和发展潜力,“十一五”规划将我国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
据此完成6~7题。
6.划分这四类区域的依据是()A.单一指标B.自然指标C.综合指标D.人文指标7.这种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A.整体性B.差异性C.开放性D.阶段性解析:第6题,读材料可知,划分这四类区域的依据是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程度和发展潜力,故为综合指标,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