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 外周血涂片检查
- 格式:ppt
- 大小:43.70 MB
- 文档页数:356
外周血涂片复检工作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张颜粉【摘要】目的:外周血涂片复检工作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
方法按照规定制作血涂片,对血液标本进行血液分析,对符合要求的血涂片进行复检工作,在进行复检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进行观察和分析,要注意保证图片的染色效果和完整性。
结果对3798份血细胞标本进行了分析,对630份血液标本进行了血涂片复检,在这630份标本中,检出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症状的有9例,出现缺铁性贫血症状的有27例,出现急性白血病症状的有9例,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状的有12例,出现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症状的有6例,出现巨幼细胞性贫血症状的有21例,出现假性血小板减少的有30例,其余516份血涂片的复检结果和血细胞分析仪的检验结果相吻合。
结论血涂片的复检工作在血常规的检验中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并且正确反映出患者的健康程度。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6(014)019【总页数】2页(P85-85,86)【关键词】外周血涂片;复检工作;血常规检验;重要性【作者】张颜粉【作者单位】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济源4546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1医疗卫生事业在不断地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健康的要求也有所增加,人们意识到了进行体检和化验的重要性[1]。
本研究选择了我院用EDTA-K2抗凝的门诊和住院的患者中符合血涂片复检标准的血液标本有630份。
对这630份血液标本进行复检工作,旨在研究外周血涂片复检工作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中的标本来源选自2014年上半年,我院用EDTA-K2抗凝的门诊和住院的患者,共3798份血液标本,其中符合血涂片复检标准的血液标本有630份。
1.2 仪器和试剂:采用希森美康XT4000i血细胞分析仪和原装的配套试剂,瑞氏-吉姆萨复合染液和双目光学显微镜。
血细胞分析外周血血涂片中血小板形态学观察应用体会摘要:血小板计数是血液常规检验中的重要项目之一,其结果的准确性对临床某些疾病特别是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近年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其具有快速、方便、重复性好、工作效率高等优点,在全国各级医院检验科广泛使用。
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因为采血因素(如采血不畅,标本凝集等)、仪器因素(如小红细胞、破碎红细胞增多、溶血剂残留等)、患者因素(血小板巨大及异常)、试剂质量、抗凝剂以及标本的放置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血小板测定误差,此时如不进行血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就容易引起漏诊、误诊。
因此,重视血涂片血小板的形态学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外周血涂片;血小板;形态观察;应用体会外周血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观察血液病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医院检验人员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术,众多专家认为,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观察血液病的一个极其重要,无法替代、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没有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检查,很多血液系统的疾病难以确诊。
在某种意义上说,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血液病诊断的第一窗口[1]。
另外,观察血涂片还可以了解WBC的数量及主要成分、各类细胞比例及形态是否正常。
有无不成熟白细胞、有核红细胞及异常细胞情况。
成熟红细胞形态(包括个体与群体、大小形态、异形)、色素状态(中心淡染、低色素、高色素、核残余物、多嗜性RBC)及排列等情况。
血小板数、形态、聚集性。
寄生虫:疟原虫,利什曼原虫、弓形体、微丝蚴。
近年来发现一个问题,有相当数量的检验人员仅注意白细胞、红细胞的形态学检查,而忽视对血小板形态学的观察,而血涂片中血小板的形态学及数量的改变对血小板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2]。
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影响因素血小板的测定易受较多因素影响,以电阻抗原理设计的血细胞分析仪由于红细胞与血小板检测在同一通道,在计数血小板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时易受到血小板聚集、小红细胞、巨大血小板、红细胞碎片、疟疾、EDT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卫星现象及乳糜颗粒、灰尘等因素的干扰,电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还是存在一定误差的,尤其易致假性减低。
外周血涂片检查对于发热患者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分析发热患者采用外周血涂片检查的临床意义。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接诊的发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将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人员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皆进行外周血涂片检查,对比分析两组对象检查结果。
结果对照组对象镜检结果基本与仪器分析结果一致,而发热患者镜检结果显示异常率高达55.00%(44/80),而仪器分析结果显示异常率则为22.50%(18/80),镜检所得异常率明显高于仪器分析所得,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外周血涂片检查能进一步明确发热患者是否感染及感染类型,结合临床、细菌培养等检查,可以提高临床确诊率,对于发热患者的临床诊治有着很高的意义,值得借鉴。
【关键词】发热外周血涂片检查临床意义【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0-0195-02发热属于临床常见症状,但是对于其具体的病因判断却十分复杂[1],对于如何鉴别感染或非感染,真菌性、病毒性还是寄生虫感染等,单纯依靠临床、生化免疫学及细菌培养等检测,还无法完全准确评定[2],因此需要依靠血细胞计数与细胞形态观察才能更好的鉴别。
近几年,我院针对接诊的发热患者采取外周血涂片检查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6月~2013年13月接诊的发热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对象,同时将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人员80例作为对照组对象,两组对象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
对照组: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龄15~50岁,均值35.3±5.4岁。
研究组: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12~54岁,均值35.9±5.6岁。
两组对象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本次研究两组对象皆进行外周血涂片检查,所用仪器与材料包括显微镜(日本Olympus)、细胞分析仪(迈瑞BC-5500五分类)及其相关的配套试剂,以及瑞氏染液等,相关的操作应严格按照规程与说明书执行。
外周血细胞涂片复检联合血细胞分析仪对于提高检验质量的1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中医医院云南普洱6762002上海市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市金山区200540摘要:近年来,我国医疗行业发展迅猛,医疗设备也不断更新,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便利。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具有精确度高、检测快捷、操作简单等优点,常用于检测血细胞形态与数量。
目前,血细胞分析仪广泛用于血常规检测中,取得显著效果,但若实际工作中仅重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诊断结果,不重视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极易发生误诊、漏诊。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是血液系统疾病的检测方式之一,能提供直观、可靠的信息。
本文将探究外周血细胞涂片复检联合血细胞分析仪对于提高检验质量的研究。
关键词:外周血细胞涂片复检;血细胞分析仪;检验质量;血常规血常规检查就是通过抽取病人的外周血,检查血液中各种血细胞的数量,形态,比例等是否正常的一种检查方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临床常采用的疾病鉴别与判断的指标有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数量、血小板数量、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细胞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数量、寄生虫、细菌等[1]。
医务人员利用检查结果对部分疾病进行判断,包括凝血功能障碍、发热、贫血等,为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研究指出,血常规检验中应用外周血细胞涂片复检联合血细胞分析仪能够提高检验质量,本文将进行探究。
1、血常规能够检查哪些疾病(1)贫血贫血是由于机体外周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者低于正常人下限的一种血液系统疾病,诱发疾病的因素有很多。
有因系统性疾病而引起的贫血,也有因铁利用障碍、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贫血综合病症。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指标由多种组成,例如血细胞种类、血细胞含量、血细胞形态差异。
(2)白细胞异常血常规不仅可以检查白细胞计数,还可以对白细胞进行分类,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通过这些分类结果,可以帮助医生鉴别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引起的白细胞异常。
⼗分钟外周⾎涂⽚全了解!听说⼩伙伴们最近在看外周⾎涂⽚?显微镜下⼀⽚⽚的细胞究竟都是些什么?开局抽到SSS李逍遥战⼒⽆敌⼴告
以前学习过的正常的细胞形态都已经忘记了?!不要慌,⼗分钟了解外周⾎图⽚!外周⾎涂⽚镜检的基本知识⾎液,是⼈体的⼀⾯镜⼦,动态反映了机体造⾎、营养、免疫等多⽅⾯的状态。要了解患者的⾎细胞,外周⾎涂⽚镜检⽆疑是最经济、最快速的⼿段。但在今天,即使是⾎液科,亲⾃动⼿镜检的临床医⽣也已少之⼜少。鉴于⾎细胞形态学的专业性,⽅便临床医⽣判读检验结果,促进沟通,在此向读者简要介绍外周⾎涂⽚镜检的基本知识。
适⽤范围对于有发热待查、贫⾎、出⾎、肝脾及外周淋巴结肿⼤等患者,及其他需要在⾎常规机检项⽬外检查⾎细胞数量与形态的患者均适⽤。
样本采集与制⽚展开剩余88%
成年患者常于肘静脉处采⾎,⼉童患者也可以使⽤采集⾃指尖或⾜跟的末梢⾎样本。⾎液应以EDTA-K2抗凝(紫⾊抗凝管)。此外,使⽤肝素锂&肝素钠抗凝的绿管不适⽤,因其常导致镜下⽩细胞聚集,且易出现蓝⾊的背景,⼲扰观察;含枸橼酸钠的⿊管(⾎沉管)和蓝管(⾎凝管)也不常规使⽤。制⽚常采⽤薄⾎膜法,易于制备、细胞形态舒展容易观察,但检查疟原⾍、锥⾍、微丝蚴等⾎液寄⽣⾍时厚⾎膜制⽚更佳。
染⾊⼀般使⽤瑞⽒(Wright)染⾊,其中偏碱性的亚甲蓝能结合于核酸分⼦和酸性蛋⽩质,使这些结构呈蓝⾊;偏酸性的伊红能结合于碱性蛋⽩质,使之呈红⾊;中性蛋⽩质呈浅紫红⾊。瑞⽒染⾊对细胞结构染⾊较好,但有时对染⾊质着⾊不深,此类标本可加⽤吉姆萨(Giemsa)染料,称瑞⽒-吉姆萨染⾊。吉姆萨染⾊对细胞核染⾊效果好,故常⽤于细胞染⾊体检查、厚薄⾎膜镜检查疟原⾍等。
镜下常见⾎细胞形态红细胞在染⾊良好的涂⽚中,⾎红蛋⽩结合伊红,红细胞呈粉红⾄红⾊,中央因双凹圆盘结构⽽呈现空⽩,平均直径7µm。红细胞也常作为镜下评价⾎涂⽚染⾊质量和患者⾎红蛋⽩含量的参照物,如红细胞染⾊整体偏蓝,则常提⽰染液过碱,染液过酸时则红细胞颜⾊明显偏红;如红细胞颜⾊过淡、体积⼤⼩不均⼀,中央淡染区扩⼤,常提⽰缺铁性贫⾎。
外周血涂片报告单模板外周血涂片报告单是临床常规检查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通过观察外周血涂片中各种细胞形态、数量和比例等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疾病情况,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本篇文档将介绍一份标准的外周血涂片报告单模板,供医疗机构参考和使用。
报告单设计外周血涂片报告单应该具备如下要素:患者基本信息、检测日期、检测项目、血细胞计数、形态等级、医生签名等。
在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信息完备报告单应该收集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疾病史、临床表现等在内的完整信息,以便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
2. 标题醒目报告单的标题应该明确、醒目,防止混淆。
3. 签名医生应该对报告单进行签名确认,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样例报告单# 外周血涂片报告单## 患者信息- 姓名:张三- 年龄:25岁- 性别:男- 就诊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检测项目- 血细胞计数- 形态等级## 血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4.0x10^9/L- 红细胞计数:4.5x10^12/L- 血红蛋白:130g/L- 血小板计数:200x10^9/L## 形态等级- 嗜酸性粒细胞:0%- 嗜碱性粒细胞:1%- 中性粒细胞:70%- 淋巴细胞:25%- 嗜酸性单核细胞:2%- 嗜碱性单核细胞:2%## 医生签名- 签名:XXX医生- 时间:xxxx年xx月xx日使用方法以上是一份外周血涂片报告单模板的样例,医疗机构可以根据该模板制作自己的报告单。
制作完成后,应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记录在报告单中。
医生应认真审核患者的报告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外周血涂片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卢兴国
【期刊名称】《浙江检验医学》
【年(卷),期】2012(000)004
【摘要】<正>外周血涂片检查是涂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的形态学检查,主要包括两个检验项目:血细胞的组成(%)和血细胞的形态。
由于它是直视血细胞的构成比例(数量变化)和细胞质的形状(形态变化)的检验,同时在检查时又有临床信息可以参考,对许多病理的评判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被誉为金标准项目,是血液自动分析仪不能比拟的。
如:检出众多
【总页数】6页(P45-50)
【作者】卢兴国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13
【相关文献】
1.如何做好外周血涂片细胞学的检查 [J], 薛慧芳
2.外周血涂片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J], 卢兴国;郑亚婷;
3.外周血涂片检查对于发热患者的临床意义 [J], 吴红玲
4.骨髓病理学、外周血涂片、骨髓细胞学联合检查在Hypo-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J], 赵生敏;高弘;振宇
5.子宫颈癌筛查中人类乳头状病毒检查及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J], 赵俏猷;郑艺娟;黎金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外周血涂片分析报告尊敬的用户,非常抱歉,我是一名AI语言模型,无法为您提供个人化的报告。
关于外周血涂片分析报告的话题,以下是一份示范性的报告,仅供参考:外周血涂片分析报告简介:外周血涂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可用于评估患者的血液状况及相关疾病的诊断。
本报告旨在通过分析一份外周血涂片,对患者的血液细胞类型和数量进行评估。
样本信息:样本编号:XXXXX患者姓名:XXXXX性别:XX年龄:XX岁送检日期:XXXX年XX月XX日分析结果:1. 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Hb)浓度:XX g/dL (参考范围:男性XX-XX g/dL;女性XX-XX g/dL)结果分析:血红蛋白浓度正常,表明患者红细胞含量正常。
2. 红细胞计数和指标:红细胞计数(RBC):XX * 10^12/L (参考范围:男性XX-XX * 10^12/L;女性XX-XX * 10^12/L)红细胞比积(HCT):XX% (参考范围:男性XX-XX%;女性XX-XX%)平均红细胞体积(MCV):XX fL (参考范围:XX-XX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XX pg (参考范围:XX-XX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XX g/L (参考范围:XX-XX g/L)结果分析:红细胞计数和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表明患者红细胞的数量和质量正常。
3.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白细胞计数(WBC):XX * 10^9/L (参考范围:XX-XX *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XX * 10^9/L (参考范围:XX-XX * 10^9/L)淋巴细胞计数:XX * 10^9/L (参考范围:XX-XX * 10^9/L)单核细胞计数:XX * 10^9/L (参考范围:XX-XX * 10^9/L)嗜酸性粒细胞计数:XX * 10^9/L (参考范围:XX-XX * 10^9/L)嗜碱性粒细胞计数:XX * 10^9/L (参考范围:XX-XX * 10^9/L)结果分析: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在正常范围内,表明患者免疫系统功能正常。
血液涂片操作方法
血液涂片是一种常见的血液检查方法,以下是血液涂片的操作方法:
1. 准备工作:准备一块清洁的玻片、一支无菌的注射器、一瓶生理盐水或无菌注射用水、一个安全的容器用于废弃材料。
同时,确保工作区域干净整洁并消毒。
2. 抽取血液:用一支无菌的注射器从患者的静脉或指尖抽取适量的血液,并将其缓慢注入到无菌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中。
注意不要接触到玻片或其他污染物。
3. 涂片:将一枚干燥、清洁的玻片水平放置在工作台上。
取一滴已稀释的血液,将其从玻片边缘的一个角度滴在玻片上,然后用另一枚玻片轻轻地向前移动,使血液均匀地分布在玻片上。
4. 固定:立即将涂片浸入75%的乙醇中,固定红细胞和白细胞。
浸泡时间约为1-2分钟。
5. 染色:从乙醇中取出涂片,并用染色剂(如格拉姆蓝染液)浸泡数秒钟。
染液的浸泡时间会根据具体的染色剂而有所不同,需根据说明进行操作。
6. 除色:将浸有染色剂的涂片轻轻冲洗于自来水下,直至水变清澈为止。
7. 风干:将除色后的涂片自然风干,通常需要数分钟至数小时。
8. 镜检:完成风干后,涂片可以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
使用显微镜进行适当的调节,检查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细胞的数量、形状和结构。
注意事项:
- 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个人防护,如佩戴手套、实验室外套和面罩等。
- 操作过程应尽量避免气泡的产生,以免干扰观察结果。
- 涂片的制作需要尽快进行,以避免血细胞的凝聚或变形。
什么事血涂片检验?发表时间:2019-08-13T14:15:55.4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7期作者:陈饶[导读] 到医院里体检或就诊,一般都会做很多检查来辅助诊断疾病,在多种多样的辅助检查中血细胞分析是最常见的检查。
陈饶资阳市雁江区南津中心卫生院四川资阳 641309 到医院里体检或就诊,一般都会做很多检查来辅助诊断疾病,在多种多样的辅助检查中血细胞分析是最常见的检查。
所以说去医院看病就得抽点儿血。
当然大家都知道这个抽出来的血是拿去做检查了,但是大家却不知道医院拿这些抽出来的血怎么去做检查了,这其中有一部分血液就做成了血涂片,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1.什么是血涂片?血涂片的制作都是依靠检验人员的手工进行操作,采完血以后,相关工作人员取一滴血,滴在载玻片的一端。
然后工作人员左手拿着载玻片,右手拿着另外一张边缘光滑的推片,将载玻片上的血滴均匀的推散开。
然后载玻片和推片之间保持30~45的夹角,平稳的向前移动,最终在载玻片上留下一层薄薄的血膜。
然后再将载玻片平稳的放在染色架上,加入染液,或脱色,或复染,或清洗,血涂片就完成了,之后就可以把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获得各种数据,但是由于血涂片的制作对人工操作要求比较高,所以时常会有失败的情况出现。
从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血涂片就是血液的涂片。
所以很明显血涂片检验就是对血液中的成分进行检验,主要是对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进行观察。
2.血涂片检验的目的?血涂片检验主要检测外周血细胞的数量和形态。
这其中主要包括白细胞的形态,红细胞的形态,还有血小板的形态。
除了这些血液中的主要组成细胞以外,还可以检测血液中是否含有细菌,寄生虫等一些病原微生物,也可以用来筛查血液中是否含有异常形态的血细胞。
2.1白细胞是一种无色、球形、有核的血液细胞。
但是白细胞不是一个单纯的细胞群,而是主要有三种细胞组合起来的一种细胞群。
这三种细胞分别是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诊断技巧主讲:卫生部北京医院郑天林录制:卫星卫生科技教育网监制:卫生部科教司一.概述(一)血细胞形态学基本概念(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方法(三)血液学及血细胞形态学临床应用(四)临床/形态学诊断与血液学检验及专业人员素质问题二.形态学及血液检查与自身特性(一)血常规检查(二)白细胞分类(三)骨髓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及分类(四)血细胞涂片特性三.血细胞染色法(一)细胞染色机理(二)瑞氏染色(三)姬姆萨染色(四)瑞氏-姬姆萨染色液鉴定(五)瑞氏-姬姆萨混合染色四.血细胞形态学采样、制片与检查程序(一)采样、制片、染色工序至关重要(二)涂片染色五.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技巧(一)WBC形态学(二)红细胞形态学(三)出现有核(内/巨幼)红/幼粒细胞意义(四)血小板巨核细胞六.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步骤、注意事项及检查报告书写内容(一)注意事项(二)外周血涂片检查步骤(三)外周血涂片报告内容一、概述(一)血细胞形学基本概念血细胞形态学是血液病基础诊断与血液学检验的重要项目●正常人的血液及造血器官中,各种血细胞的数量有一定的正常范围,不同血细胞及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有一定形态结构特点。
●观察血细胞形态和数量及其比例的变化来研究造血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是血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诊断造血系统疾病最基本、被临床普遍应用的最简便实用的检查方法。
●在造血系统疾病发生造血功能紊乱,引起血细胞形态学的量和质的改变。
在临床各科某些原发性疾病患者出现继发性血液学形态学的病理改变,籍以了解患者机体状况如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药物)等反应。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应备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基础检查初步诊断的病历摘要,才能进行形态学检查。
必要时还要做骨髓活检(切片、活检材料滚片、活检穿刺针残液图片)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学表型等检查的必备程序。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应包括外周血和骨髓两部分组成,必须平行进行检查。
外周血细胞改变往往反映骨髓病变的重要信息,有利于诊断。
技术应用Womens Health Research2021年5月第10期文章编号:WHR202006317外周血涂片镜检与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比较研究李雪娟任玲芬云南省澄江市妇幼保健院,云南澄江652599【摘要】目的:对外周血涂片镜检与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比较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到本院就诊的共120例患者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样本,分别应用外周血涂片镜检与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分类计数进行比较,对照结果数据。
结果:血细胞分析仪及血涂片镜检对白细胞分类计数中存在显著差异的类目为单核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组间对照呈现显著统计学差异。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相关性明显P V0.05)。
单核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其相关性不明显,无对照价值P>0.05)。
结论:白细胞分类计数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确定整体价值较高,但在具体的细胞形态及结构鉴定方面存在缺点,通过外周血涂片镜检进行细胞形态学检查确定白细胞的其他参数,对于血液分析评价的准确性具有补充性的关键意义。
【关键词】外周血涂片镜检;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计数【中图分类号】R446.11【文献标识码】B白细胞分类是在进行血液显微镜检查时,将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一种医学检测法。
血液中的白细胞共有5种,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白细胞分类是血常规检查的重点项目之一,常规的血常规检查方法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这种方法检测准确率相对较高,且操作便捷、高效,有突出的优势。
外周血细胞涂片镜检是血常规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血细胞分析仪的主要内容为全血细胞计数及分类,是一种新型过筛手段。
随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外周血涂片镜检逐渐变少,但细胞形态学检查操作成本较高、难度较大,对于检查者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且其细胞形态及结构方面的显像存在提升空间。
外周血涂片86西匮垫杂志201l1月第4o卷第1期上半月ShanxiMedJ,January2011,V o1.40,No.1theFirst程应及时迅速.标本如果不能及时检测应当合理储存.原则,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如因各种原因不能立即送检,最好暂放冰箱保存.有的血清标本可以冰冻保存,但严禁反复融冻.不同的检验项目对标本的保存要求不一样,应严格按照要求保存.5努力做好分析前试剂的准备与仪器的校准工作,保持仪器良好的工作状态每天操作前应当将试剂提前从冰箱取出以使其恢复至室温.定期对仪器进行保养维护及功能测试,掌握仪器每天工作状态,所有进行过的维护及检测结果均应记录.按国家计量法规定要求在计量检定机构检测的仪器,如酶标仪,天平等必须定期接受本机构的校验,并保留检验证书,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分析前质量保证工作不仅是检测工作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医疗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领导,临床医生,护士,患者,护工的参与和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标本的正确采集和运送,有利于检验结果正确解释和应用,有利于对检验项目临床意义的理解和再评价,有利于听取临床医师的反馈意见并改进检验科的工作.因此必须步步谨慎,认真对待分析前质量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标本,高质量的检验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一致性.(收稿日期:2010-08—08)作者简介:张新平,女,1970年9月生,主管检验师,晋中市晋华医院,030600外周血涂片骨髓细胞形态骨髓活检三者联合检查在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应用河北钢铁集团唐山钢铁公司医院(063000)陈小君孟淑娟王东阳马笑松杜阳阳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是以骨髓一系或多系髓系细然后用骨髓活组织穿刺针实行骨髓穿刺术,吸取骨髓液进胞持续增殖为特征的一组克隆性干细胞紊乱性疾病.广义行骨髓涂片,再把活检针退至皮下,旁开骨髓穿刺部位0.5的讲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纤维化(MF),cm后进针,进行骨髓活检术,取出组织放人备有苦味酸一甲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慢性醛固定液的玻璃瓶中固定.粒细胞白血病(CML).2O世纪80年代,国内外多通过1.2.2外周血涂片取材:吸取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一步法获取涂片与切片2种标本,进行骨髓二重检查诊断全血数滴,制作外周血涂片2~3张.血液病.诊断率并不高.为了有效提高骨髓增殖性疾病的1.2.3@NN#bN血涂片检测方法:骨髓穿刺细胞学涂片诊断率,减少误诊,我院从2008年以来对73例患者行骨髓和外周血涂片行瑞氏一吉姆萨染色,骨髓细胞内外铁检查.活检切片,骨髓细胞形态学,外周血涂片三片同步检查诊断骨髓活检标本进行塑料包埋切片,制片,H—G-E染色,Go一血液病(主要是我院MPD患者),确诊率得到明显提高.mori网硬蛋白纤维染色,三者同步进行分析诊断.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3统计学处理1资料与方法采用检验,以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1一般资料2结果选取2008年4月至2010年3月收治MPD患者73骨髓活检切片,涂片和外周血涂片三者联合检查诊断例,男性44例,女性29例,年龄30~8O岁,.临床表现为符合率明显高于骨髓涂片,尤其对原发性MF,MDs,ET,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发热及肝,脾,淋巴结肿大,血常规CMI有重要意义.单纯骨髓涂片诊断符合率84,三者检查均有异常改变.MPD分类与检出率见表1.联合检查符合率9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6?39,表1MPD分类与检出率P<O?05),见表2.1.2方法1.2.1骨髓穿刺:选用上海埃斯埃医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B65一O1型骨髓活检针.一般首选右髂后上棘,肥胖者有时选用髂前上棘.以2%利多卡因2ml局部麻醉,表2骨髓涂片与三者联合对MPD检出率比较3讨论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均能反映骨髓造血情况,与骨髓活检相比,涂片具有操作简单,出结果快,细胞形态清淅,能较好地发现病态造血状况等优点.但是骨髓涂片不能完全反映骨髓造血全貌,无法展示骨髓网络内造血细胞及其原始细胞的异位现象;而骨髓活检可以弥补不足,不仅可以观山西医药杂志2011年1月第4O卷第1期上半71ShanxiMedJ,January2011,V o1.40,No.1theFirst察重要的骨髓组织变化,如骨小梁的变化,骨髓坏死,纤维化,淀粉样变,胶样变;MDS幼稚细胞的前体定位,单圆巨核现象;CMI急变前的片状原始细胞增生现象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现象,而在血涂片上往往显示出嗜碱性粒细胞增多;PV的骨小梁虫蚀性,巨核细胞的单圆巨核核多分叶巨核成堆或增多现象;ET的巨核细胞的巨大胞体,多分叶核现象,骨髓纤维化的纤维细胞增生情况等,还能明确骨髓干抽原因,判断血液疾病预后方面有重要价值,并有利于指导治疗’.本组有5例骨髓纤维化患者多次骨髓涂片均未确诊,最后经三者联合检查确诊.19例MDS患者中有8例高度怀疑MDS,通过骨髓活检提示可见较多幼稚细胞前体定位现象,单圆巨核明显增多,在这点上骨髓活检优于骨髓涂片,并且研究还发现骨髓活检可反映骨髓增生程度比骨髓涂片更有优势,因为涂片可能受窦血稀释,涂片未涉及骨髓小粒等因素影响,故怀疑骨髓纤维化的患者做骨髓活检更有意义.外周血涂片检查更简单方便,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MDS,骨髓纤维化提供重要依据.l}缶床上对任何已做骨髓活检的患者,仍不可忽视外周血,骨髓涂片同步观87?察,只有三者密切配合,外加其他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更为正确的结论;].参考文献[1]朱蕾,卢兴国,赵小英,等.骨髓涂片和切片中的巨核细胞多形性改变在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诊断意义.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Olo,33(2):143144.[2]邓家栋,杨崇礼,杨天楹.邓家栋临床血液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06—220.E37陈文杰,陈辉树.造血系统疾病I临床病理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147-154.E4]陈辉树.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病理学观察.中华血液学杂志,1994,15(6):319.[5]熊川,李兰馨,段乃俊.骨髓涂片联合骨髓活检在多系造血细胞减少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川北医学院,2006,4(2):127129.(收稿日期:2O100617)作者简介:陈小君,男,1976年1O月生,主管检验师,河北钢铁集团唐山钢铁公司医院,063000病例报告?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引起嗅觉障碍一例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中医医院(430070)李旺彦患者女,51岁,因”咳嗽,咯白色黏痰3d,伴发热,咽1个疗程).定期随访:患者1年后嗅觉完全恢复.痛”于2008年1O月l2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既往无鼻炎病讨论阿奇霉素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具有史,无药物过敏史.体温38.4℃,脉搏88次/min,呼吸频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的特性,组织浓度高,特别在扁桃体,率2o次/rain,血压1lo/7ommHg(1mmHg一0.133肺,痰中药物浓度高,疗程短,疗效理想.故在临床上广泛kPa).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2×10/I,中性粒细胞0.86,用于呼吸系统感染.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淋巴细胞0.32,CPIgM:阳性.入院后给予阿奇霉素(哈药应,神经系统反应(头痛,头晕,耳鸣,视物旋转),过敏反集团)0.25g×2支+5葡萄糖注射液500mI,1次/d×3应,肝毒性等.但在神经系统反应中未见嗅觉障碍的不良d,50滴/rnin,静脉滴注.注射后第4天患者体温36.4℃,反应报道,其致病机制尚不清楚.本例报道主要提示用药自觉症状明显缓解,但自述闻不到所有的气味,请耳鼻喉科时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尤其对于老年人及儿童,要认真询会诊,会诊结果:鼻腔无阻塞性病变,嗅觉障碍因嗅觉神经问患者的感觉和用药反应,发现异常情况后应及时停药和受损所致.综合患者的症状,实验室检查和会诊结果考虑:对症处置,以免给患者造成损伤和痛苦.嗅觉障碍为阿奇霉素所致.即停用阿奇霉素,并采取措施:(收稿日期:2010-08—19)治疗方案:①肌肉注射甲钴胺注射液0.5mg,隔131次×作者简介:李旺彦,女,1965年1月生,主管护师,湖北省武3O次;②口服维生素B,维生素片剂;③鼻腔冲洗:生理汉市洪山区中医医院,430070盐水250mI+硫酸庆大霉素8万u,1次/d×7次(或重复。
****医院实验室外周血涂片(瑞氏染色)操作规程一、目的:外周血细胞检查二、试验原理正常人周围血中的血细胞主要是指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其中白细胞至少有五种,分属于三个系统。
通常根据其来源,形态和对染色的反应,把它们分为淋巴细胞,大单核细胞和三种粒细胞——即嗜中性,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
三、染色液配置瑞氏染色液配法:美蓝伊红染料1克,加少量甲醇或甘油在研钵中研磨均匀后倒入1000毫升量筒中,用甲醇冲洗研钵,一并倒入量筒中,最后加甲醇至600毫升,混匀后密闭保存备用。
工作量大的单位最好一次大量配制。
保存时间越长,染色效果越好。
缓冲液:现磷酸氢二钠20毫升;1%磷酸二氢钾30毫升,两液混合后加水至1000毫升。
此缓冲液PH为6.4-6.8。
四、操作方法1、取血1小滴,加于玻片一端,再用一端边缘整齐光滑的推片推成一厚度适中的血膜。
血膜的厚度可由血滴大小,推片的速度和推片与玻片之间的角度大小来调节。
血滴小,推进速度慢,推片角度小,涂片薄;反之,则厚。
涂片制成后,用铅笔在血膜一端记上姓名或编号,以免相互搞错。
2、血膜干后,滴加瑞氏染液于血膜上盖满。
约一分钟后,滴加相当于染液1.5倍量的缓冲液,将两液吹匀,染10T5分钟。
用清水洗玻片,待干。
3、用浸油镜检查血膜上分布不均,大细胞多分布于片之两边和尾部;小细胞则多在中间,故采用曲线式移片方法,以减少误差。
4、分类方法:用浸油镜分别计数100个白细胞中各种白细胞所占的百分率。
如发现异常红细胞和白细胞亦应报告。
同时观察血小板的数量、存在状态及大小。
五、参考值细胞成人中性粒细胞:杆状核分叶核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0.01-0.05(1%-5%)0.50〜0.70(50%〜70%) 0.005-0.05(0.5%〜5%) 0〜0.01(0%〜1%)0.20〜0.40(20%〜40%) 0.03-0.08(3%〜8%)六、临床意义:1、增多(1)中性粒细胞:急性化脓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后、尿毒症、酸中毒、急性汞中毒、急性铅中毒等。
外周血涂片检查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分析外周血涂片检查对临床常见疾病如感染、贫血,及临床疑难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异常疾病诊疗的意义。
方法收集近5年来363名感染、贫血疾病患者和128名血小板异常、初诊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涂片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其临床价值。
结果通过外周血涂片检查可以有效地协助临床医师诊断疾病,并对临床较少见的血液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的提示价值。
结论尽快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已普通应用,但不能取代外周血涂片检查。
【关键词】外周血血涂片检验诊断【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3-0076-02近年来,检验科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在血细胞检查方面,全自动血细胞仪已经非常普及,不少检验科工作人员特别是年前工作者已对这一技术手段非常陌生。
我国学者王少玉报道,4年来近12万左右的病例,近7%进行了血涂片检查,且绝大部分是由实验室技师发现血细胞异常主动提出进行涂片检查的[1]。
其实,血细胞分析仪也有其内在缺陷,并非十全十美。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一些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出血、恶液质、不易控制症状的疾病,常需要进行末梢血涂片或骨髓细胞形态学观察,可以较快速提出对临床有诊断价值的检验结果。
为此,我们汇总总结了我中心近5年来血涂片检查的资料,先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分析1.1 感染感染引起的白细胞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严重感染可出现核左移,甚至可引起类白血病反应。
患者252例,以发热为主要症状,进行血涂片检查,发现白细胞数量异常(主要以升高为主)、形态异常有209例,占82.94%。
其中形态异常主要有:①核左移,即杆状细胞增多;②胞浆内出现中毒颗粒,即胞浆内内出现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蓝黑色颗粒;③空泡变形: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空泡,常见于较严重感染,与细胞发生脂肪变形有关。
④核变形:出现核固缩、核溶解、核碎裂。
根据血涂片检查,可初步诊断为细菌感染的有121例,占48.02%(121/252);考虑为病毒感染的有88例,占34.92%(88/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