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周血涂片形态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外周血涂片形态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外周血涂片形态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外周血涂片形态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16-06-01T11:56:00.47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3月第3期作者:许文艳1 彭凤玲2 陈丽萍2 [导读] 云南昆钢医院检验科云南昆明 650302)它要求血细胞形态学工作者必须熟悉临床情况,并对各种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形态学诊断。

许文艳1 彭凤玲2 陈丽萍2(云南昆钢医院检验科云南昆明 650302)

【摘要】目的:评价外周血涂片形态学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1 年1 月至2015 年12 月在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的血涂片报告进行回顾总结。结果:红细胞异常223 例,白细胞异常325 例,血小板异常218 例,原始或幼稚细胞52 例,形态正常者121 例。结论:重视外周血涂片检查,制定相应的措施,避免血液病的漏诊和误诊。

【关键词】外周血涂片;形态学;临床诊断【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108-01 血细胞分析仪的发展和应用,提高了血细胞分析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减轻了检验的工作强度,并且还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参数和信息,有助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但在实际工作中,血细胞分析仪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不能详细反映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变化,对有些疾病不能正确及时反映病情。如果完全依赖仪器检测结果,不加以分析和复查直接发出报告,会向临床发出一定数量的错误报告,造成漏检、漏诊和误诊[1]。血液细胞形态学是一门古老而又经久不衰的特殊临床检验技术,它要求血细胞形态学工作者必须熟悉临床情况,并对各种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形态学诊断。

通过对外周血细胞进行血涂片染色后镜检,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血细胞分析仪的漏检和误报,为临床提供及时和必要的建议,避免血液病的漏诊和误诊。笔者通过分析回顾近5 年来的887 例的外周血涂片形态检查结果,旨在表明外周血涂片形态检查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重要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887 例门诊和住院患者,男435 例,女452 例,年龄1 个月至90 岁,患者多为发热、贫血或三系异常者。

1.2 方法采外周血一滴,制作血涂片,血涂片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 进行。报告内容:红细胞形态(大红细胞、小红细胞、异形红细胞、红细胞缗钱状排列);粒细胞形态(核左移、核右移、中毒颗粒、空泡、pelger 异常等);淋巴细胞形态(异淋);血小板形态(大血小板、血小板聚集);异常细胞(原始细胞、幼稚细胞等);寄生虫(疟原虫)。

2 结果见表1表1 887 例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统计

3 讨论近20 年来,随着新理念、新思维、新模式、新技术进入实验医学,特别是血细胞分析仪的自动化,提高了血细胞计数的精确性和准确性,还提供了有价值的检测参数,促进了血液学检验的发展。然而,在普及血细胞分析仪应用的同时,也出现影响检验质量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检验人员缺乏系统的临床知识,不能全面分析检验结果,盲目发出检验结果,使检验结果质量下降。②对仪器的检测原理未充分掌握,不会分析直方图和报警信息,不会判断是否需要镜检复查。③检验人员缺乏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技能,不能及时发现血涂片中的异常细胞。

外周血细胞可以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器官,各器官的病理变化将直接影响到血液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并使其发生改变[3]。通过一张血涂片可以获得大量的病人病情信息,它将为你了解病情,进行合理治疗提供有力的帮助。比如通过红细胞的形态改变可以了解患者是否贫血和贫血的种类和程度,通过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的数量、比例及形态变化可以了解炎症的种类及感染状况。通过血中白血病细胞的出现和形态特征状况,可以及时发现白血病并判断白血病的种类和病情变化。通过血小板的数量和形态改变,可以可以了解患者是否有血液高凝或出血倾向,甚至推测血小板增多的老人有无患恶性肿瘤的可能。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涉及到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其它异常细胞形态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4]。一个训练有素的细胞形态工作者必须通过长期、反复、大量的经验积累,融会贯通才能够掌握其精髓,从而根据临床资料并结合其他检查结果作出准确的判断,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在临床疾病的诊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血细胞分析仪的普遍使用,提高了临床血液学检验的质量和效率,但仪器内在缺陷及细胞形态的多样性、复杂性使仪器在判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假阴性和假阳性[5]。因此血细胞分析仪只是一种过筛检查,细胞形态学对于某些疾病诊断的金标准的地位不是自动分析仪所能替代的。在审核血液细胞分析报告时,常常需要甄别血液分析仪出现的“假阴性”和“假阳性”,纠正仪器分析所造成的误差,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检验人员细胞形态学知识匮乏、不重视等多种原因,使部分异常的检验结果未能通过镜检得到及时发现,导致有些简单的疾病被复杂化,患者未得到正确的诊治,从而延误了病情。

血液形态学检查是检验医学人员的基本功,检验者必须具备较高的形态学水平,全面的临床与血液学相关知识,认真观察,综合分析,才能为临床提供准确和有价值的检验报告。因此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应强化检验人员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理念、加强技术人员系统性检验技能的培训,促进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1] 彭黎明,王鸿利. 我国血细胞自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华检验医学医学杂志,2005.28(8):885-887[2] 尚红,王毓三,申子喻.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 ,第4版.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136-137.[3] 王前,张蒙恩,裘宇容. 血细胞形态学诊断图谱[M],第一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4] 李顺义. 血细胞形态学漏诊分析与对策[J]. 中华检验医学医学杂志,2005.28(2):140-141[5] 周玉平,涂斌,等. 外周血细胞6580 例结果分析[J]. 临床血液学杂志,2012,25(6):379-38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