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博中的著作权问题

微博中的著作权问题

微博中的著作权问题
微博中的著作权问题

微博中的著作权问题

一微博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

(一)微博是否为作品。

曾经的杜蕾斯案①在社会中引起了极大的热议,有人认为该起诉的网友小题大做,为这短短一百多字太不值得,也有人认为微博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

其实微博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取决于微博是否是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是否在微博上发表文字实际上并不影响这些文字是否能成为作品,微博只是一个为文字发表提供的平台。而微博所记载的信息只要符合著作权法上的独创性②要求,体现了作者的智慧劳动,也当然可以称之为作品,也当然得受著作权法的保护。而其余的单纯转发或独创性过于低的微博内容则无法受到保护。作者可以借助微博创作并发表微小说、微诗歌等。此外应当注意的是对于作品并无字数的要求。哪怕只有寥寥数语,达到了独创性等要求,就可以成为作品③。如德国著作权法理论与实务在判断差异的明显性上从严把握④。而美国法则倾向于从宽把握⑤。因此,微博之内容能否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并不能一概而论,而要进行具体分析。

就目前网络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看,博主可以发表言论,链接或者上传图片、音乐、视频,转发、评论、收藏等。这些主要涉及到文字作品、摄影作品、音乐作品以及影视作品等。目前传统的作品类型已经可以涵盖微博所涉及的内容。微博只是传统作品的数字化形式,是一种新型的载体。明确微博所涉及的作品类型,能够更好地维护微博内容之著作权。

(二)是否有合理使用的情况。

微博以直接的数字化形式在互联网传播,由于其流动性的特征,决定了其被引用的概率非常高,而微博赖以存在的特性之一是“被转发”,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在被转发过程中才会体现微博存在的价值。但是不排除微博在被

①陶丽.微博原创权第一案以200盒避孕套换和解[N/OL]. 每日商报

②张玉敏 . 知识产权法 [M]. 北京 : 法律出版社,2005.83.

③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46页

④“作品必须把带有独一无二天资与能力的个人智慧体现在创作活动中并把它的光辉展现出来。”[德]M-雷柄德:《著作权法》,张恩民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14页。

⑤Feast publications.inc v Rural telephone service Co .inc

转来转去的过程中出现侵犯著作权的情况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了合理使用的十二种方式,当符合这十二种方式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时不构成侵权。这里有个发表的问题,微博在什么情况之下称其为已发表,应根据微博存在的网络特性来判断,网络用户在个人的微博网页上撰写微博文字,并按相对的发表使之通过网络向公众展示作品,这种行为即表明微博已发表,不管其成不成为作品在符合合理使用情形下,均不构成微博著作权侵权。

二微博著作权保护之困境

(一)微博著作权侵权行为。

微博的交互性,广泛性,以及传播快的特点,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无形中也为侵犯他人制作权提供了便利。现实中微博所涉及的著作权侵权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转发

微博为共享信息而设置了转发功能,只需点击转发字样即可在显示原微博内容的同时显示发帖人之昵称,并且与原微博存在明显的区别⑥。笔者认为,这种转发是符合微博之基本规则的,并没有违法著作权法之规定。它属于著作权法中合理使用的部分。

而也有另一种转发,即将他人微博复制黏贴,并以自己的名义发帖。此为较典型的侵犯作者著作权的行为。

2.报纸、杂志、图书等传媒对于微博的引用

随着微博的火爆,许多报刊杂志以书记纷纷以微博集锦的方式进行出版⑦,在这些过程中,很多引用往往不注明原作者的姓名,也没有支付报酬。

3. 在微博上引用传统著作权保护范围内的作品

⑥吴园妹.当著作权遇上微博[J]. 法庭内外,2011,(5):30-31.

⑦牛嘉琦.浅论微博著作权问题[J]. 法制与经济,2011,(8):125-126.

例如引用文学作品、摄影作品、音乐作品等。这种引用若是出于个人学习研究之目的或者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所需,并且指出了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称,则属于合理使用范畴。若不属于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则有可能利用微博这一载体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

(二) 著作权保护的难题。

由上述分析可知,微博所涉及的著作权侵权行为多种多样,再加之微博这一载体的特殊性,微博著作权保护存在一定困难。

1. 作者身份依照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微博并未采用实名注册制,因此作者要证明自己的网络身份与真实身份一致。还要面临被告可能会提出自己先于原告发表微博、被告才是作者的各种抗辩。

2. 侵权主体除报刊杂志、出版社任意转载微博具有确定的侵权主体外,一般的微博侵犯著作权的侵权人身份难以确定。因网络社会适用网络语言与网络身份,各大门户网站的微博用户注册均未采取实名制,博主以网络身份进行信息发布,即使出现侵权行为,由于主体身份不可识别,造成被侵权人诉讼时认定被告困难⑧。即使可以认定被告身份,也有可能陷入微博随时被删除,取证困难的困境。

3. 损害赔偿额的计算在“蜡笔小球”与杜蕾斯案中,蜡笔小球要求杜蕾斯公司赔偿其精神损失费 1元外加100箱避孕套。虽然此案并未进入诉讼程序,但

是我们可以想下,若是原告提出这种诉讼请求,她能否提供提出此诉求的依据,法院又是否会予以支持呢?在司法实践中,著作权人往往无法证明自己的实际损失和侵权人的违法所得。即使是运用法定赔偿,赔偿额的计算也缺乏衡量的尺度。

4. 授权问题微博可以随时随地更新,微博上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作品通过微博发布后,他人若使用作品都需要得到著作权人许可,对于著作权人和使用者来说都极为不便。况且使用者需要使用微博作品时,有可能无法找到作者,更不用谈许可使用了。

⑧杨成梅.对微博著作权侵权问题的几点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1,(8):255-256.

关于微博著作权的相关法律问题

关于微博著作权的相关法律问题 著作权也称版权,是指作者及其他权利人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总称。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不断完善,网络社交的兴起与用户队伍的壮大,有一个问题逐渐引人深思:现在发表的热门的微博有没有著作权?哪怕只有区区140个字?关于微博著作权的相关法律问题很多人还知之甚少。本文整理了相关法律条文与知识,为您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140字也不能随意使用 “听到这个说法,可能很多人会笑,区区140字居然也有著作权?”市版权局有关负责人解释:“别笑,微博也有著作权!”这位负责人举例说,有网友一时兴起在微博上写了一篇送给老婆的微小说,共140字,将过往恋爱的美好瞬间串起,写得情真意切。该网友将小说贴到微博上只是想让老婆看到,没想到第二天就出现在某报的情人节微小说专栏。“拿别人的东西,怎么可以拿得这样心安理得?”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微博,就这样成了人家的“免费范文”,更何况这件事根本没征得作者本人同意,网友真是气不打一处来。有关负责人说,过去博客火爆时,因一般来说篇幅较长,看客若想“落地”引用,也只是小心翼翼抄录一部分内容。但微博很短,像那些专栏若无其事整条登载,把微博作者心血全部“偷”了去的事,也是司空见惯。实际上,这也属于侵权行为。 二、转发也可能构成侵权 这位负责人进一步解释,与普通博客相比,微博的重要特点就是传播速度极快。微博之间的转发只需点击微博帖子下的“转发”字样,即能在显示原始帖子内容同时,显示原始发帖人的昵称,与原创帖有明显区别。基于微博的主要功能在于信息分享,因此这种转发符合微博世界的游戏规则,应当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存在著作权法律隐患的是“直接引用”行为及以原创微博帖子表现出来的转发行为。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著作权人对自己的作品具有发表权、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权利。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他人不得侵犯。只有满足“合理使用”的12种情形,使用人才可以在法律上免责。这12种情形包括公务使用、个人学习、科学研究、课堂教学等,同时还需要满足指明原始作者和作品名称等条件。严格按照著作权法的规定,在微博上直接引用他人作品,如引用部分为他人作品的全部,如微型文学作品,或他人作品的实质部分,则涉嫌侵犯著作权。 三、“流水账”不构成著作权 那是否所有微博都构成著作权呢?这位负责人表示,著作权保护对象是“作品”,而“作品”核心要件在于其独创性。因此,微博是否能够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就得看其是否具有独创性。140字,对普通微博使用者而言,大多是流水账式记录生活和心情:“刚刚吃过饭,很饱。”“晚上饭局,期待10年后同学相聚。”“今天去超市,买了一桶花

微博著作权及其侵权的认定

2012年2月学术交流Feb.,2012总第215期第2期Academic Exchange Serial No.215No.2 [收稿日期] 2011-12-09[作者简介]孟庆吉(1976-),男,吉林农安人,博士研究生,从事民商法研究。 微博著作权及其侵权的认定 孟庆吉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哈尔滨150080) [摘要]随着微博的推广,相关的新型文学样式随之产生,微博所具有的强大媒体融合功能、 碎片化表达等,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著作权法律保护提出了新课题,微博著作权侵权 问题正日益成为热点问题。微博言论只要具有独创性就应该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不应局限于作品的刊载媒介,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合理使用在微博著作权中需要重新进行界定,而微博中最为常 见的转发若处理不当也有侵权之虞。同时, 微博平台在提供微博运营环境的同时,对于微博著作权侵权也要依据 《侵权责任法》和相关规则承担不同的法律责任。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客观情况也要求著作权法用来调整利益关系的平衡方式必须改变,完善著作权法律成为需要公众共同参与 来解决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微博;著作权侵权;微博客 [中图分类号]D92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8284(2012)02-0068-04微博,即微博客(Micro Blog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1年7月19日发布的 《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迅速增长到1.95亿,半年新增微博用户1.32亿人,增长率高达208.9%,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手机微博 的应用也成为亮点,手机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也从2010年底的15.5%上升至34.0%。 ”[1]“国内50余家微博客网站, 每天更新帖文达2亿多条。”[2] 微博行业正呈井喷态势,微博已成为网民表达的首选工具。但由于立法的滞后及监管的缺位和各种利益的巨大驱动,微博所具有的碎片化表达方式和自媒体的独立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微博世界的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出现。 2010年2月,微博@囍游记17条的微博内容在博主未授权的情况下被某出版社出版;2010年3 月,微博@黄健翔的一条微博被指抄袭;2011年6月,作家六六谴责《读者》杂志未经许可擅自引用其微 博言论……其于此,本文就微博著作权及侵权问题作一探讨。一、如何认定微博著作权 进入微博世界,嬉笑怒骂抑或微言大义等等文字充满其中,这些文字是否享有著作权是能否得到法 律保护的首要问题。原因再简单不过———因为著作权法的保护对象是“作品”,除此之外的任何文字都 无法纳入法律保护的范畴。 《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条对“作品”定义为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 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第4条解释了著作权法中各类“作品”的含义。判断属于作品与否的核心在于“独创性”。独创性有两个含义:一是作品为独立创作完成,不是剽窃之作;二是作品必须能够体现作者 的个性特征, 其属于作者智力劳动创作的结果,也就是具有创作性。独创性存在于作品的表达之中,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并不要求必须具有独创性。由此,笔者认为微博是否能够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的根本问题或核心在于微博言论是否符合著作权法对独创性的诠释。 实务或理论上之所以面对微博的发言无以界定,不过是为“囿于140字的限制”所误导 。“在微博

微博中的著作权问题

目录 一微博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 (1) (一)微博是否为作品。 (1) (二)是否有合理使用的情况。 (1) 二微博著作权保护之困境 (2) (一)微博著作权侵权行为。 (2) (二) 著作权保护的难题。 (3) 三规范微博著作权侵权行为的立法思考 (4) (一)加强规制微博著作权侵权的网络立法。 (4) (二)确定微博著作权侵权的损害赔偿标准。 (4) 四保护著作权 (5) (一)共同保护微博著作权。 (5) (二)侵权责任的承担。 (5) (三)微博本身的价值。 (6) 五小结 (6) 参考文献 (7)

微博中的著作权问题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微博作为新型网络信息沟通平台之一,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必然对传统的著作权保护模式提出了新了挑战,而在微博平台上的著作权侵权行为也随之而来,本文就微博短短这一百四十字内容的著作权保护以及其侵权行为进行评析,提出关于微博著作权方面的思考。 关键词:微博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合理使用 在如今社会,微博凭借其便利、即使、传播方便等优势成为势不可挡的一股热潮①,迅速走进了大众的生活中②。而人们也逐渐开始热衷于将自己之所见所闻化作文字记录与微博当中,而社会公知更是将微博作为其宣传自身的又一平台,甚至政府机构,公司企业也开始使用微博以便和民众进行沟通。在这样一个全民微博的环境下,微博也开始出现了其著作权的问题,并受到了不少的关注。 ①依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较上一年 底增长了296.0%网民使用率为48.7% ②根据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的数据,2010年我国72起影响力较大的舆情热点事件 ,《现中,由微博首先曝光的就有8起(谢耘耕、徐颖:《微博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代传播2011年第4期);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t w i t t e r上第一条关于地震的消息比彭博通讯社 快了2秒(喻国明、欧亚、张佰明、王斌:《微博:从嵌套性机制到盈利模式———兼谈Twiter最受欢迎的十大应用》,《青年记者2010年7月号。

微博中的著作权问题

目录 一微博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 (2) (一)微博是否为作品。 (2) (二)是否有合理使用的情况。 (2) 二微博著作权保护之困境 (3) (一)微博著作权侵权行为。 (3) (二) 著作权保护的难题。 (4) 三规范微博著作权侵权行为的立法思考 (5) (一)加强规制微博著作权侵权的网络立法。 (5) (二)确定微博著作权侵权的损害赔偿标准。 (5) 四保护著作权 (6) (一)共同保护微博著作权。 (6) (二)侵权责任的承担。 (6) (三)微博本身的价值。 (7) 五小结 (7) 参考文献 (8)

微博中的著作权问题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微博作为新型网络信息沟通平台之一,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必然对传统的著作权保护模式提出了新了挑战,而在微博平台上的著作权侵权行为也随之而来,本文就微博短短这一百四十字内容的著作权保护以及其侵权行为进行评析,提出关于微博著作权方面的思考。 关键词:微博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合理使用 在如今社会,微博凭借其便利、即使、传播方便等优势成为势不可挡的一股热潮①,迅速走进了大众的生活中②。而人们也逐渐开始热衷于将自己之所见所闻化作文字记录与微博当中,而社会公知更是将微博作为其宣传自身的又一平台,甚至政府机构,公司企业也开始使用微博以便和民众进行沟通。在这样一个全民微博的环境下,微博也开始出现了其著作权的问题,并受到了不少的关注。 ①依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截至 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较上 一年底增长了296.0%网民使用率为 48.7% ②根据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的数据,2010年我国 72起影响力较大的舆情热点事件 ,《现中,由微博首先曝光的就有8起(谢耘耕、徐颖:《微博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代传播2011年第 4期);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t w i t t e r上第一条关于地震的消息比彭博通讯社快了2秒(喻国明、欧亚、张佰明、王斌:《微博:从嵌套性机制到盈利模式———兼谈Twiter最受欢迎的十大应用》,《青年记者2010年7月号。

微博著作权保护

论微博著作权保护 “今天你微博了吗?”成为了当下时尚人群的流行问候语,微博一时也风靡整个网络信息时代。人们热衷于从微博这个新型交流平台中分享和获取信息,吃饭前发微博上传佳肴的照片,或者看到有趣的图片顺手分享给好友,早已司空见惯,微博成了大家生活不可离开的一部分。随着各种侵权案件的发生,微博著作权进入人们的视野,开始备受关注。 1 微博著作权概论 1.1微博的定义 微博,顾名思义就是微型博客。由博客发展而来,是博客的一个简化版本。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图片上传,达到实现即时分享信息[1]。微博是twitter 延续和发展,目前主要有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搜狐微博、网易微博等等社交网络平台。 微博虽然由twitter引变而来,但是却不同于twitter。微博客更能表达出每时每刻的思想和最新动态,而博客则更偏重于梳理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所见、所闻、所感。 1.2微博的特点 发布的及时性:微博平台即时通讯功能非常强大,通过QQ和网站直接书写,在没有网络的地方,只要有手机也可即时更新自己的内容。微博丰富了信息的发布方式,微博用户可以根据互联网网页、手机短

彩信、即时通讯工具等多种开放平台进行微博的应用而不在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实现微博的随时随地更新。央视主持人张羽2011年11月22日在他的微博中曾评论:“在微博世界,每个人都是信息源,每个人都是发布者,信息以滚雪球的方式迅速传播,电视新闻信息在速度和广度上彻底OUT 了”[2]。 内容的丰富化:一百四十字的微博信息呈现碎片化,内容丰富多彩,可以是对新闻事实的记录,也可以是社会事件的评论,可以是对个人生活的展现,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的分享,还可以是情感发泄等等各种各样的微博内容。 内容的简短性:微博的信息都是短小精悍的,不会对一件事情长篇大论,更多的只是用户对事件的主观看法。微博限制最多不能超过140字,包括标点符号在内。 微博语录公开性:微博呈广播式状态,即微博都是公开的信息,任何人都可以随时浏览、关注的,而不会只针对某一个人。 1.3微博著作权取得条件 著作权所保护的对象是“作品”,而能成为作品的核心就是独创性。因此微博要受到著作权的保护首先必须要成为一个“作品”。微博要成为作品必须具有以下特征: 独创性:“独创性”也称“原创性”,来源于英语originality,可以分解为“独”和“创”两个方面。“独”就是独立创作、来源于本人,“创”主要是智力创造。只有具有独创性的外在表达才能成为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而不能依据字数的多少来判断。

微博著作权侵权的认定与立法建议

●法学论坛 第27卷第1期 2012年1月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 LawVol. 27, No.1Jan., 2012微博著作权侵权的认定与立法建议 邹欢艳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 511365)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不断更新,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信息沟通平台,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 同时,必然对传统著作权保护的内容提出挑战,新的著作权侵权方式随之而来。在微博享受著作权保护 的前提下,分析微博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具体表现,旨在提出规范微博著作权侵权的立法思考。 关键词:微博;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 中图分类号:DF5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502(2012)01-019-04 微博作为网络沟通的新宠儿,正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微博之所以称之为“微”“博”,是因为其较之于一般的博客来说,字数要求在140字以内,其特点是内容少、发布快、传播广。微博作为一种门槛与技术含量低的网络传播工具,其涉及到的利益群体非常广泛,在彰显微博客个性的同时,极有可能为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提供可乘之机,这无疑对传统著作权法的调整对象与范围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每天数以亿计的微博信息正在更新,涉嫌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不断浮出水面。 一、微博享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条件 (一)微博能否成为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作品能否享受著作权法保护,应根据该作品是否符合著作权法规定的实质性要求,符合实质性要求的作品必须具有“独创性”,因此,判断微博能否成为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应看该微博是否具有独创性而成为作品。微博作为信息沟通工具,大多时候是微博客对私人的生活、工作、趣事等的记录,包括一些日常的语句、自己拍摄的照片以及视频,原则上这些微博均属于作者个人独立创作的,但能否称得上具有独创性,还要根据该具体微博的内容而定。如果该微博只是对一些平常生活情感的梳理与表达,没有体现作者的个性与思想,没有突出原创的智力劳动结晶,那么这类微博没有独创性因而不能称其为“作品”,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因此,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微博作品,必须达到一定的创作高度,140字的语句极有可能达到这样的要求。 (二)引用微博符合“合理使用”的情形 微博以直接的数字化形式在互联网上传播,由于其流动性的特征,决定了其被引用的概率非常高,而微博赖以存在的特性之一是“被转发”,从某种意义上只有在被转发过程中才会体现微博存在的价值。但是不排除微博在被转来转去的过程中出现侵犯著作权的情况,由于《著作权法》对作品著─────── 作者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收稿日期:2011-12-23

微博中的著作权问题

微博中的著作权问题

一微博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 (一)微博是否为作品。 曾经的杜蕾斯案①在社会中引起了极大的热议,有人认为该起诉的网友小题大做,为这短短一百多字太不值得,也有人认为微博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 其实微博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取决于微博是否是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是否在微博上发表文字实际上并不影响这些文字是否能成为作品,微博只是一个为文字发表提供的平台。而微博所记载的信息只要符合著作权法上的独创性②要求,体现了作者的智慧劳动,也当然可以称之为作品,也当然得受著作权法的保护。而其余的单纯转发或独创性过于低的微博内容则无法受到保护。作者可以借助微博创作并发表微小说、微诗歌等。此外应当注意的是对于作品并无字数的要求。哪怕只有寥寥数语,达到了独创性等要求,就可以成为作品③。如德国著作权法理论与实务在判断差异的明显性上从严把握④。而美国法则倾向于从宽把握⑤。因此,微博之内容能否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并不能一概而论,而要进行具体分析。 就目前网络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看,博主可以发表言论,链接或者上传图片、音乐、视频,转发、评论、收藏等。这些主要涉及到文字作品、摄影作品、音乐作品以及影视作品等。目前传统的作品类型已经可以涵盖微博所涉及的内容。微博只是传统作品的数字化形式,是一种新型的载体。明确微博所涉及的作品类型,能够更好地维护微博内容之著作权。 (二)是否有合理使用的情况。 微博以直接的数字化形式在互联网传播,由于其流动性的特征,决定了其被引用的概率非常高,而微博赖以存在的特性之一是“被转发”,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在被转发过程中才会体现微博存在的价值。但是不排除微博在被 ①陶丽.微博原创权第一案以200盒避孕套换和解[N/OL]. 每日商报 ②张玉敏 . 知识产权法 [M]. 北京 : 法律出版社,2005.83. ③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46页 ④“作品必须把带有独一无二天资与能力的个人智慧体现在创作活动中并把它的光辉展现出来。”[德]M-雷柄德:《著作权法》,张恩民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14页。 ⑤Feast publications.inc v Rural telephone service Co .inc

浅论微博著作权问题

浅论微博著作权问题 [摘要]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传播媒体和交流方式,在促进信息传播和共享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著作权法律问题。如何处理微博分享、传播的特性与著作权个人属性的冲突,将是微博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 [关键词]微博;著作权;权利保护 一、微博的含义和特征 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互联网web2.0时代交互式产品的典型代表,是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1] 随着Twitter的日益流行,国内许多门户网站如新浪、腾讯等纷纷开始了微博运营服务。微博也迅速成为了互联网上最为热门的话题,这个互联网新贵在2010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2010年被称为是“中国微博元年”。[2]截止至2011年第一季度,新浪以及腾讯的微博注册人数均已突破1亿。 微博最主要的特征为便捷性、碎片化、分享性以及基于用户信任关系的极快的传播速度。其发布既可以基于互联网平台,也可以通过移动通信平台,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自由、开放、共享”是微博的重要理念。 二、微博的著作权困扰 微博继网络论坛、博客、跟帖之后,成为最为强大的网络信息媒体,[3]这种互联网快餐式文化正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但与此同时,一些问题随之出现。当前关于微博著作权的争议和纠纷日益增多。 (一)微博是否应受到著作权保护 2010年3月,新浪微博著名博友张发财发了一条微博。著名解说员黄健翔原文引用了这条微博,但并没有注明出处。随后张发财在微博上指责黄健翔剽窃自己的作品,由此引发了一场骂战,许多文化名人纷纷卷入其中。这场关于微博著作权的争论虽然以黄健翔暂时关闭自己的微博而告一段落,却引发了大家对于微博著作权这个问题的关注。 微博是不是著作权保护的对象?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讨论微博著作权法律问题的前提和基础。笔者认为,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待。对于那些仅仅通过简单的一两句话来抒发一下感慨或者对客观事实的简单描述的微博,显然达不到

微博著作权法保护问题

知识产权法论文 题目:微博著作权法保护问题 学生姓名 专业 年级 2012 学号

微博著作权法保护问题 摘要:网络微博创作具有即时、迅捷、参与度高这三大特点。本文将针对微博作品是否符合《著作权法》所规定形式,是否受著作权法的保护,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实施有效的保护这几各方面具体加以论述。 关键词:网络著作权,微博,法律保护,侵权 正文: 在现在的社会,微博作为网络文化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微博平台的开设为人们提供了形式灵活的交流平台。人们逐渐开始热衷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化作文字记录于微博当中,而社会公知更是将微博作为其宣传自身的又一平台,甚至政府机构,公司企业都在使用微博以便和民众进行沟通。在这样一个全民微博的环境下,著作权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面对有别于传统媒体的新型著作权纠纷,如何判断微博是否享有著作权、行为是否侵犯微博著作权以及侵权责任如何承担,如何有效的保障微博的著作权等,都是审判实践中值得探讨的法律问题。 1 目前常见的微博侵权纠纷 微博是交互性、传播的迅速性、广泛性和载体环境的特殊性使其的著作权无法在认定上还是救济上都较传统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更为复杂,因此也极易引发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发生。主要有下列2种情形: (1)不注明原微博作者的前提下进行的复制转发。 微博为共享信息而设置了转发功能,只需点击转发字样即可在显示原微博内容的同时显示发帖人之昵称,并且与原微博存在明显的区别[1],我认为这符合微博的基本规则,并没有违法著作权法的规定,它属于著作权法中合理使用的部分。但是另一种典型的侵权行为与之不同,该行为主要表现为网友将原微博作者具有独创性的微博内容直接进行复制,不注明原微博作者的网名,并发布到自己的微博上。比如在2010年3月曾经成为热点的一件事件,著名体育评论员黄健翔所发的一天微博被张发财指为抄袭其前一天所发的微博,引发论战。该事件就是这种侵权行为的一种体现。 (2)传统媒体对微博的不当转载。 在当下社会中,许多传统媒体如报刊杂志,出版社书籍对于微博中相关作品的引用,这是目前微博侵权纠纷并引起民事诉讼比较常见的情形。随着微博的日益火爆,其传播信息的迅速,许多传统报纸会引用微博的信息进行报道,且许多情形下,杂志也是随意引用并且不注明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