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著作权侵权行为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浅析微博的著作权保护问题作者简介:罗茵(1989-),女,广东湛江人,中山大学法学院2012级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民商法。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使得微博逐渐成为网络信息传播和社区人际交流的主要方式。
这种新型的网络信息沟通平台在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娱乐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我国现有著作权的法律保护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在对微博著作权认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析微博著作权侵权行为的种类和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微博作品著作权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微博;著作权;侵权行为;权利保护微博是一个基于微博用户关系而展开的信息获取、分享和传播的平台。
用户可以通过门户网站或手机客户端进行用户注册,根据个人喜好选择特定人群进行关注,并以140以内的字数编写内容且实现即时分享。
截止到2012年2月,我国微博注册用户已超过3亿。
据新浪微博官方统计,2013蛇年新春第一秒新浪微博共有34977条发出,创下历史新高;而上个历史记录则是2012年大年初一凌晨第一秒产生的32312条微博。
伴随着微博用户的不断增多,微博内容的抄袭现象也开始出现。
微博内容是否可以认定为作品、微博著作权侵权行为应该如何界定、微博应该如何得到著作权的保护等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和学界的关注。
笔者将在下文中对微博著作权的侵权问题及法律保护展开论述。
一、微博著作权的认定微博作为互联网新兴的交流工具,具有互动性、简短性、及时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微博的相关特性决定了人们能很快地获取相关信息,这种信息可以用图片、影音和微型文章等各种形式表达出来。
然而在这样一个微博时代,是不是所有的微博都能受到著作权的保护?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关系到讨论微博著作权保护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立法宗旨和相关规定,著作权是作者或者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对文学、艺术或科学作品所享有的各项专有权利的总称,其保护的对象是“作品”。
在《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中对“作品”的定义是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浅论微博著作权问题[摘要]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传播媒体和交流方式,在促进信息传播和共享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著作权法律问题。
如何处理微博分享、传播的特性与著作权个人属性的冲突,将是微博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
[关键词]微博;著作权;权利保护一、微博的含义和特征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互联网web2.0时代交互式产品的典型代表,是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1]随着Twitter的日益流行,国内许多门户网站如新浪、腾讯等纷纷开始了微博运营服务。
微博也迅速成为了互联网上最为热门的话题,这个互联网新贵在2010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2010年被称为是“中国微博元年”。
[2]截止至2011年第一季度,新浪以及腾讯的微博注册人数均已突破1亿。
微博最主要的特征为便捷性、碎片化、分享性以及基于用户信任关系的极快的传播速度。
其发布既可以基于互联网平台,也可以通过移动通信平台,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自由、开放、共享”是微博的重要理念。
二、微博的著作权困扰微博继网络论坛、博客、跟帖之后,成为最为强大的网络信息媒体,[3]这种互联网快餐式文化正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但与此同时,一些问题随之出现。
当前关于微博著作权的争议和纠纷日益增多。
(一)微博是否应受到著作权保护2010年3月,新浪微博著名博友张发财发了一条微博。
著名解说员黄健翔原文引用了这条微博,但并没有注明出处。
随后张发财在微博上指责黄健翔剽窃自己的作品,由此引发了一场骂战,许多文化名人纷纷卷入其中。
这场关于微博著作权的争论虽然以黄健翔暂时关闭自己的微博而告一段落,却引发了大家对于微博著作权这个问题的关注。
微博是不是著作权保护的对象?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讨论微博著作权法律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笔者认为,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待。
微博侵权行为的法律规制[摘要]如果21世纪如尼葛洛庞帝所言那样“生活已经数字化”,那么,对于今天大多数网民而言,生活可能已经“微博化”。
在微博社会下,如何防范和规制微博侵权行为目前已引起法律界的关注。
文章主要阐述微博环境下著作权侵权行为及其表现形式、侵权责任承担,并提出立法建议。
[关键字]微博;著作权侵权;法律规制一、微博环境下著作权侵权行为概述(一)微博环境下作品的特点首先,应是符合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即具有独创性。
即作品必须源于作者己身,由自己独立创作;且须达到一定水准的智力创造高度,能够体现出作者自己独特的思想与意识。
其次,微博作品的简短性。
因产品定位缘故,运营商对每条微博予以140字数的限制,而简短性则对微博是否构成法律保护的作品的判定带来一定难度,因为一些过于短小的微博很难符合独创性要求。
因而只有那些体现个人独特思想的内容,字数又非过于简短,才能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
最后,微博作品发表的便捷性。
脱离了传统出版的等待,无需以往网络文章的长篇累牍,加以参与方式的多样便捷,使得用户能够随时随地将自己的文字与摄影作品发表,因而微博环境下作品数量极其庞大,且仍在迅速增加。
(二)微博环境下著作权侵权行为的特点首先,侵权行为更为多发。
虽然以往互联网中的著作权侵权绝非少数,但因微博互动性、流转性极强,使得著作权侵权行为在微博环境中更为频繁。
微博用对于微博中精彩内容与图片,往往会“转发”、“评论”或“收藏”,借此与其他用户分享,然而现今却有另外一种“分享”日益增多,即以“复制+粘贴”的方式将他人微博当做自己原创予以发表。
其次,侵权后果更为严重。
因微博流动性极强,因而若是一条含有侵权作品内容或链接的微博由最初侵权者上传至微博,便会在极短时间内蔓延开来,且发布者粉丝数量越多,危害后果也越严重。
且互动交流的平台特性使得以往互联网之中侵权作品只是处于被寻找的地位发生改变,在微博环境下,含有侵权内容的微博会主动的呈现在不特定用户面前,这自然是扩大了侵权行为发生的覆盖面,因而其后果也就更加严重。
著作权侵权之微博侵权初探王辉河南鼎德律师事务所一、今天你微博了吗?(一)微博是自媒体之一自媒体是指个体(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访问网络,通过现代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的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一种途径和即时传播方式。
简言之,即用以发布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件的载体,如博客、微博、论坛、BBS、网络社区等。
当前,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已成为网络传播最活跃的主体和新兴舆论场。
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互联网web2.0 时代交互式产品的典型代表,是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 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 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最早的微博应当是美国的Twitter 。
Twitter 是2006 年3月由blogger 的创始人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推出的,英文原意为小鸟的叽叽喳喳声,用户能用如发手机短信的数百种工具更新信息,可以输入最多140字的文字更新。
Twitter 被Alexa网页流量统计评定为最受欢迎的50个网络应用之一。
在我国比较流行的微博种类包括: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网易微博等,各大网络媒体先后推出了多种多样的微博平台。
(二)微博突破了现有的信息传播模式微博的出现突破了现有的信息传播模式,微博原创的及时性,高速传播性、不可撤回性等特性,对目前传统的媒体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原有的新闻及信息审查制度对于微博的出现已经显得苍白无力,一条具有吸引力的微博发出后,包括发出者自己都很难控制其传播的速度和范围,所以微博的出现不仅对信息社会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对于微博的使用者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微博是现实社会在网络上的延伸微博存在于虚拟的网络空间,但所有的信息全部来源于真实的现实社会,微博与传统的媒体相比只是载体不同,但承载的著作权意义上的权利义务与传统媒体没有不同,适用同样的法律和规则。
自媒体网络版权侵权问题及对策和建议随着网络的普及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自媒体应运而生。
近年来,我国的自媒体发展速度迅猛,成为大众不可或缺的交流、娱乐、表达工具。
自媒体人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知乎等网络平台创作作品、发布新闻、分享看法等,也在知识生产和分享的同时获得流量、关注、打赏等[1 ]。
但是,自媒体人利用自媒体工具传播、分享他人或者自己创作的作品时,不仅容易侵犯他人的版权,而且容易被他人盗用、抄袭自己的原创作品,从而成为被侵权人。
因此,本文在对自媒体网络版权侵权现状进行考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自媒体网络版权保护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一、自媒体网络版权侵权的表现形式自媒体的准入门槛低,且具有及时公开性、超越地理限制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
自媒体工具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为自媒体人及时发布和传递信息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也给自媒体的著作权保护带来挑战。
例如,自媒体人在未获得授权的情况下,将别人的原创数字音乐进行转载或剪辑,以获得关注和流量,侵犯了原创作者作品的传播权。
还有些自媒体人通过替换文字、抄情节、抄人设、抄梗等手法,将原创作品改头换面,这样的抄袭手段著作权法往往难以规制[2 ]。
止的卜,随着移动通信设备的发展,移动通信终端的影像摄录功能越来越强大。
这方便了自媒体人随时随地摄录一些商业歌舞表演、个人演唱会、体育赛事等顺,并通过网络平台、APP等将录制的视频传播出去,侵犯了活动组织者和表演者的权利[3 ]。
除去以上自媒体人主动的侵权行为外,还有一些自媒体人在创作过程中由于获取授权困难而被动侵权。
比如其在创作过程中需要用到非公有领域的版权作品时,由于联系不上版权所有人未取得授权而侵权,或者不知道要取得授权才能使用而侵权,或者分不清素材是否属于公有领域而侵权[4]0这些侵权行为损害了原创作者的利益,也打击了其创作的积极性。
二、自媒体网络版权侵权的现状及原因分析(一)自媒体网络版权侵权现状分析1 .网络"免费”使自媒体网络版权易受侵害就目前而言,我国民众尚未形成较好的版权付费思维,仍有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那些“免费”的作品并非可以任意使甩例如,有些图片虽然注明了不得商业使用,但有些使用者很容易忽略注明而导致侵权[5 ]。
实名制条件下微博著作权保护问题探析摘要:微博已成为新兴的网络传播媒体和交流方式,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必然引发了诸多著作权法律问题。
本文在微博实名制的大背景下,从微博的概念、特征入手,分析微博著作权保护中所存在的问题的特殊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保护微博著作权的对策。
关键词:微博实名制著作权保护一、微博实名制的实行北京市已于2011年12月推出《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
实名制后,微博用户在注册时必须使用真实身份信息,但用户昵称可自愿选择,未进行实名认证的微博用户将只能浏览,而不能发送微博和转发微博。
二、微博著作权保护问题的提出伴随着全民微博热的同时,关于微博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2011 年9 月8 日,孙钥洋就各大媒体擅自引用其微博内容发表声明称:”关于’四大名爹’的提法,任何正规媒体(包括报纸、电视、网络等)不经本人授权,无权使用!孙钥洋保留对非法使用者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1]短短4个字对一个概念的阐述的原创微博是否应该享有版权微博内容究竟应不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三、微博著作权侵权问题的特殊性(一)、微博概念及其特征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互联网web2.0 时代交互式产品的典型代表,是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 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 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2]。
微博与其他交流工具、媒体相比较,微博具有以下特征:简单性、便捷性、开放性、互动性、原创性。
(二)、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微博的条件1、微博能否成为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大多时候微博是对私人生活、工作等的记录,原则上这些微博均属于作者个人独立创作的,但能否称得上具有独创性,还要根据该具体微博的内容而定。
如果只是对日常生活柴米油盐的简单描述,因为达不到到著作权法中独创性的要求,自然不能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而对于构思精巧的表达,能体现作者的个性与思想,这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微博著作权侵权行为研究
摘要:微博作为新的网络信息交流方式,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传统的著作权侵权认定提出了挑战。
对微博著作权侵权行为进行研究,旨在完善微博著作权的保护。
关键字:微博著作权;侵权;保护
一、微博的特征——微博的“碎”与“聚”
只要申请注册,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微博发布的主体,这使得微博的发布权散落在个体手中,而不同于以往只有没提才能成为信息发布者的状况,微博的主体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
电脑、移动通讯设备或者其他嵌入式终端,都可以成为发布微博的工具,微博发布方式的便捷,使得人们可以随手拍下身边的场景,记录内心的感悟,微博的发布方式呈现碎片化的特征。
微博内容可以是一个图片,一句心情,一段感悟,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不需要高深的见解,微博的发布内容呈现出脆片画的特征。
微博的聚合主要通过话题、标签和微群来体现。
以新浪微博为例,其右侧有“热门话题”一栏,将每天最受关注,最有价值的话题列出来,供网民们一起讨论。
同时发布者也可以在自己的话题前后加“#”号,点击进去就可以进去找到队此类话题感兴趣的人。
个性标签是自定义描述自己职业、性格特点和爱好的关键词,通过标签搜索可以发现与自己同行同好,同性格或共同经验的人。
“总有一群人和你一样”的微群是大微博里的小圈子,提供小圈子里的交流和沟通。
二、微博著作权侵权行为研究
(一)微博侵权的特殊性
(1)侵害者身份的不确定。
传统的侵权行为是侵权行为人在物理空间上通过身体或言语对他人造成的具有接触性的伤害,这种侵害行为的侵权方和受害方一般是听过面与面的接触,能够直接感受到对方。
而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尤其是微博用户往往是非实名注册,这使得本来就虚拟的网络侵权责任主体更加难以确定。
(2)侵害方式的迅捷。
数字化技术使作品能准确无误的再现原貌,节省了排版、印刷、录制等费用和时间,使信息的检索和传播变得简捷,侵权的机会大大增加。
在微博平台中,信息发布权掌握在个体手中,只要轻轻敲击鼠标,信息便可发布出去,其便捷是传统媒介所无法比拟的。
(3)侵权后果的严重性。
传统侵权行为的后果发生在相对确定的时空范围内,损害后果具有一定的可控制性。
微博作品一发布就在极大范围内快速的传输,使得著作权人很难控制作品的使用,很难知道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以何方式被使用使用自己的作品,这间接增加了博客作品被侵权的可能性。
(二)微博著作权侵权行为表现
(1)微博用户的侵权违法行为。
微博用户主要通过转发和转载来实现信息的分享和传播。
微博具有天然的共享性和传播性,转发本是微博使用的应有之义,而且,微博转发注重信息的来源与合法性,因此不构成对著作权的侵犯。
微博转载是指微博个人用户或网
络出版商刻意隐去文章的来源与出处,而对他人的微博内容直接抄袭发布或者出版。
虽然微博的主要功能是信息的分享,但转载行为却不能体现原创作者的姓名。
(2)平面媒体的侵权违法行为。
近年来很多出版商、报刊在没有经过微博著作权人许可的情况下,直接转载他人原创的微博,没有注明出处的同时不支付任何报酬,严重侵犯著作权人的著作财产权。
很多平面媒体像报刊、杂志或者一些网络媒体看到微博平台上一些经典的段子后,无偿地拿来供自己出版或刊载,以便获取经济利益。
(3)微博信息服务提供商的侵权违法行为。
微博的信息服务商一般不会对直接对用户发布信息进行控制,而只是提供一个就交流平台,方便用户即时分享信息。
与其他网络运营商相比,微博运营商所面临的往往是海量的信息,这就决定了微博运营商不会主动审查微博用户所发布的内容,只是在出现反动、暴力等敏感性词汇时进行自动过滤。
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6条的规定,微博运营商仅就微博侵权扩大部分承担连带责任。
三、微博著作权保护建议
(一)推行微博实名制
因为微博主体身份的隐蔽性,才使得很多微博用户随意抄袭他人的原创微博内容。
为了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个人用户更愿意接受一个真实的交流平台。
2011年12月,《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提出“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政策,即微博用户在注
册时必须提供真实的个人信息,但用户的昵称可以自愿选择。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网络个人信息状态模糊的时代正在中介,微博实名制为净化网络环境,追究侵权人的责任提供了便利。
(二)实行微博版权印
微博版权印是为了防止他人非法使用自己的原创微博内容而事先加入到有关信息中的数据,微博著作权人可以在看到电子水印后知道自己的微博内容是否被转载。
微博版权印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可以方便著作权人追踪侵权作品,方便证据的保全。
(三)建立微博服务提供商的间接侵权责任
我国一直运用共同侵权规则来处理网络著作权的侵权问题,被侵权人需首先找到直接侵权用户证明侵权事实,然后再将未采取及时措施造成侵权事态扩大的服务商一同告上法庭,但这无法解决微博非实名注册用户侵权的现实困境。
间接侵权责任建立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侵权人无法追究直接侵权人的责任而蒙受损失,被侵权人可以选择让微博服务商承担单独的间接侵权责任,也可以按照上述途径要求其承担共同侵权连带责任。
(四)完善证据保全制度
微博中涉及的证据主要是电子证据,电子证据具有的无形性、易破坏性、易被算改性等特征给微博侵权取证带来了诸多困难。
建议在发生微博著作权侵权时,被侵权人应切图保全证据,并及时进行诉前证据保全公证。
参考文献:
[1] 杨成梅. 对微博著作权侵权问题的几点思考. 法制与社会. 2011.8.
[2] 邹欢艳. 微博著作权侵权的认定与立法建议.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 2012.1.
[3] 赖汉穗. “博客”侵权行为探析与立法思考. 法制与社会.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