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耳穴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5
针灸结合耳穴治疗失眠作者:何华华来源:《科学导报》2023年第75期针灸根据失眠的证型不同,在常规选穴的基础上,而辨证选用不同穴位,针对半夜容易惊醒的病人考慮,心胆气虚,针灸治疗需镇心安神,加心俞穴、胆俞穴,针对痰火扰心则需要清心化痰,,加劳宫、丰隆穴,针对心脾两虚,则需加心俞、脾俞穴,针对饮食停滞,则需要加中脘、足三里等穴,针对肝火扰心,则需要清泻肝火,如加行间,如果失眠日久,有淤血停滞,则需要加活血化瘀的穴位,如膈俞、血海等。
耳朵在中医学中被视为全身的映射区,就想一个倒置的胎儿,通过针刺或者贴耳朵某特定穴位有安神的作用,常用耳穴如心、神门、耳尖、垂前、枕、皮质下等,针对不同证也可以随症加减。
针灸结合耳穴治疗失眠的效果。
针灸结合耳穴治疗失眠被广泛认可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
许多临床研究表明,针灸结合耳穴治疗在改善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一项发表于《中华中医药杂志》的研究,观察了针灸结合耳穴治疗对失眠患者的疗效。
结果显示,治疗后失眠症状明显减轻,睡眠质量显著改善,同时还伴随着改善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症状。
此外,针灸结合耳穴治疗还可以辅助药物治疗,提高药物的疗效。
许多药物治疗失眠的副作用较大,长期使用容易成瘾。
而针灸结合耳穴治疗则可以减少药物使用量,降低副作用,并且可以调节身体自身的内分泌系统,以达到治疗失眠的效果。
针灸的奥秘与边角料。
针灸作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疗法,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发现,距今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的远古先民就开始使用类似针灸的治疗方法,进而形成了独特的中医学说。
针灸的传统理论包括经络学说、脏腑学说等,这些理论为针灸的实践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除了耳穴外,人体上还有许多与失眠相关的穴位,如足三里、内关等。
按摩这些穴位也能够缓解失眠症状。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的穴位对应着不同的脏腑功能,通过针灸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失眠的病因,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效果。
耳穴埋豆帮你解决失眠困扰现如今,社会的发展十分迅速,一些适应能力比较差的人会产生较大的压力,容易出现失眠疾病,长期的失眠可以看作是一种心理疾病,主要原因是心理负担过大或者身体生理疾病导致,睡眠质量差,入睡困难,易惊醒。
为了有效解决失眠问题,我院我科在临床上引进了耳穴埋豆中医技术,广泛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收到广泛好评。
耳穴埋豆是一种十分常用的治病方法,需要使用胶布将药豆紧贴在耳穴位置上,并通过适当的按压、揉捏是耳穴处发生酸麻胀痛的刺激感应,进而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属于外治疗法。
耳穴埋豆在治疗失眠症状上具有不错的效果,同时可以起到缓解焦虑、抑郁和心烦等症状,调节人体内分泌,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失眠症状发生。
一、耳穴埋豆治疗失眠目前,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推动下,各行各业都发展迅速,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吃饭不及时、睡眠时间不足等,都可能导致患者内分泌失衡,从而引起人们失眠,睡眠质量下降,白天的精神状态很差,并且容易引发其它类型的疾病,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影响。
所以,如何有效地治疗失眠疾病成为了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吃安眠药或者住院打针不仅花费较高,而且是药三分毒,很可能治好了失眠又患上其它疾病,这是任何人都不想看到,也不能接受的。
所以,人们逐渐开始看到耳穴埋豆法的功效,将其应用在失眠疾病的治疗上,不仅操作简单、不费时,而且治疗费用低、效果好。
耳穴埋豆治疗失眠疾病时通常使用的王不留行籽,即麦蓝菜籽,让患者保持坐位或者仰卧位,使用医用酒精棉球对患者的耳廓进行彻底消毒,并使用医用胶布将准备好的王不留行籽固定在选择好的穴位上,主要穴位有皮质下、枕、垂前、神门等。
需要注意的是,胶布的大小一般在0.6cm见方,在埋豆完成以后需要使用手指进行轻轻按压,每天按压3-5次,每次按压时间应该在3分钟左右。
耳穴埋豆每次需要维持3-5天,然后更换埋豆,再次重复每日按压操作。
在按压埋豆的时候,力量要慢慢增加,直到按压处发生酸、麻、胀、痛感,如果发现耳廓发红和发热,属于正常现象,说明治疗效果很好。
耳穴压豆治疗失眠护理的教学体会目的探讨耳穴压豆治疗失眠护理的教学方法,为中医护理教学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
方法选取2017年1—6月在该院中医科实习的学生共计22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名,实验组采用案例分析法对耳穴压豆法治疗失眠的护理进行教学,对照组沿用传统教学法对耳穴压豆法治疗失眠的护理进行教学,实习6个月后对两组实习生进行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比较分析。
结果两组学生理论知识成绩结果进行对照比较,实验组学生60分以上10名,占90.90%,对照组学生60分以上9名,占81.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学生基本操作结果进行对照比较,实验组学生合格以上10名,占87.50%,对照组学生合格以上8名,占72.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通过对学生案例分析实践教学实习生对耳穴压豆法治疗失眠的护理产生兴趣,对其护理有了深入认识,并对其所涉及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有效培养了实习生自主分析的能力,有效提升了中医护理实习教学质量,值得临床实习带教推广。
标签:耳穴压豆;失眠;护理;教学体会失眠在中医解释为“不寐”,是由多原因引起的患者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缩短,睡眠较浅,易醒的疾病[1]。
失眠不仅给患者的心理和精神带来很大影响,而且长时间失眠会引起多种疾病,甚至肿瘤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对于失眠的治疗有很多方法,其中中医穴位治疗成为中医科治疗失眠的主要方法。
中医穴位治疗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耳穴压豆法治疗失眠成为治疗失眠的中医最好疗法之一。
如何能够做到学位选取精准,灵活运用,科学技巧的护理非常重要,这就给临床护理教学提出了挑战。
传统的耳穴压豆法治疗失眠的护理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带教老师主动教学为主,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不能够将理论教学知识融汇贯通,理论与实践脱离关系,学生实践能力跟不上,理论知识不能够在实践中应用,很容易遗忘[2]。
该文根据多年从事中医临床护理实习教学的经验,选取2017年1—6月在该院实习的实习生22名为研究对象,总结实习学生耳穴压豆法临床护理实践能力存在的问题,采用案例分析法,在案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做到融会贯通,受到良好效果。
耳朵上的失眠点定位关于《耳朵上的失眠点定位》,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今的人常常由于生活压力、压力等众多问题出現失眠状况,长此以往造成人的身体情况愈来愈不太好,乃至由于经常失眠有些人刚开始应用安定片,进而对安定片造成了依靠。
实际上,在中医学上,有很多治失眠的小方式,比如我们的耳朵里面周边就会有许多穴道能够治失眠。
文中为大伙儿一一详细介绍,看来一下吧。
失眠按耳朵里面哪些穴道失眠按上、下耳窝失眠,中医学称「失眠」,它是由心、脾孱弱导致,可按揉下耳窝中的「心」、以及上边上耳窝中的「脾」两穴道。
可将无名指放进耳朵处,大拇指放进耳的反面捏揉就可以。
失眠的耳穴疗法失眠多因心态刺激性、自然环境改变、药品功效、病症等,导致人的大脑调整混乱引发。
中医学觉得失眠是阳不入阴、神不守舍的病理学主要表现。
耳朵里面上布有穴道,有经络疏通、运作血气、调养五脏六腑的功效。
以不一样方法刺激性这种穴道可造成全身或部分反映,有利于确诊和医治。
中医学运用耳穴疗法有悠久的历史,实施方法多种多样,包含中医针灸、推拿、贴敷疗法、堵塞、吹药、埋针、放血等,是中医综合医治的实际操作技巧之一。
耳穴治失眠的刺激性技巧能够是扎针、贴压、放血。
常见助睡眠的穴道有:心、脾、肾、神门、枕、脑、缘中、内分泌和交感。
能够参照图例。
耳针有助于睡眠在一边耳朵里面上选2-3个穴道。
先消毒,用0.5寸毫针实际操作,迅速刺进0.33cm深的软骨组织,以不透过另一侧皮肤为度,捻转多次後,留针10-20分钟,全过程中可捻转提升针感。
每日或第二天一次,10-20次为一个疗程,治疗过程隔断为一周。
如因工作中关联,无法定时执行接纳医治,可采用埋针固定不动在穴道上,持续5-20天,令病人每日轻按多次,提升刺激性度。
耳穴贴压促眠是最普遍的耳穴刺激法。
在一边耳朵里面上选2-3个穴道,消毒耳轮,在相对医用冷敷贴上磁珠,轻触数十次,使部分血肿发红、发热、疼痛为度。
嘱咐病人常常轻按穴道,非常在餐後及临睡前,每一次轻按3-5分鐘。
耳穴的功效主治及注意事项耳穴在临床中对治疗失眠、多梦、晕车、耳聋、耳鸣、近视、远视、红眼症、肥胖症、戒断综合征和各种疼痛性疾病等有一定疗效,但是耳穴的功效并不像媒体所报道的那样无所不能,包治百病。
临床上有的患者使用耳穴效果显著,有的患者使用耳穴效果不明显,甚至无效,即使是同样的一个人,使用耳穴治疗时左右两侧耳穴经常出现不一样的感觉,这也反映了中医的辨证论治思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耳穴在耳朵上犹如一个倒置的胎儿,包括从头到脚的穴位,不同的疾病在其相应的部位一般有反应点,这些反应点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
医学被人们冠以严谨和神圣,耳穴的研究和使用在不断的进步,如果说人们对医学苛求一点不为过,其实不仅仅是医学,人们对其他行业也有所苛求。
很多人严以待人,宽以待己,一味的要求对方付出,有没有想过自己做的事情值得让他人付出?现在有部分患者说自己找不到好大夫,人们在寻求好大夫好医生的同时是否思考过自己是否是个好病人好患者?即使在使用耳穴的时候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反应点,如果找不到好大夫那就需要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言行,这也是一种反应。
人体内脏或躯体的部位在发生病变时,往往会在耳穴的相应区域有体,现耳穴的病理反应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变形如隆起、凹陷、结节、皱褶等,变色如点片状红晕、充血、白色、暗红色、中间白周围红晕,血管改变如充盈、鼓胀、扭曲、网状、环状等,皮肤出现脱屑、丘疹等,还有部分穴位处有明显压痛等,不同的反应代表着不同的病理变化。
大多数的实证患者如食积、疖肿、过敏和大便秘结等易出现耳部肿胀,相应的耳穴大多出现增厚红肿,表面皮肤温度增高等反应。
再如颈椎病患者的颈或颈椎耳穴处可出现变形、扭曲、变色、疼痛等帮助诊断,同时在反应点处进行刺激也可以治疗疾病。
除了耳穴上标明有具体准确名称的穴位之外,还有一些阳性反应点称为阿是穴。
不仅仅是耳穴,还有头面部、手部、足部、眼部和脊柱部等处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表现。
耳穴的刺激方法可用毫针、铍针、压籽、电针、埋针、磁疗、温灸、放血(大部分病人针刺到血管有出血,但是也有部分病患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即使刺到血管也无出血)、推拿按摩等,毫针使用针灸针快速和留针治疗,耳穴压籽法出现疗效的主要作用是穴位,古人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发现王不留行最适宜用于耳穴埋豆。
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的应用及症状转归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的应用及症状转归。
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到本科室治疗失眠的患者共70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分配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用艾司唑仑片口服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耳穴贴压治疗模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进行跟踪调查比较。
结果: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实验组高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耳穴贴压治疗模式对患有失眠症的患者治疗效果较为显著,症状转归时间较短,该治疗模式比常规治疗失眠患者的模式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大有益处,能够较大程度上避免患者出现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此治疗模式更值得在实践中推广运用。
关键词:耳穴贴压;睡眠症;症状转归;应用效果;治疗失眠症状是世界范围内最为常见的、多发的病症,发病症状就是患者不能够正常入睡,随眠的时间以及深度不能够达到标准范围,导致患者不能通过睡眠缓解疲惫与压力,导致患者夜不能寐。
伴随着国际经济不断的发展,国民的生活节奏与心理压力激增,患病的概率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年轻化。
随着失眠时间的增长会导致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神经系统紊乱,身心健康受到威胁,导致患者出现记忆力减退、抑郁等状况的出现。
在西医进行治疗的时候,患者会出现依赖药物的状况,产生抗药性。
运用中药进行治疗的时候,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失眠的症状,较好的改善患者的身心状况。
本文将主要研究分析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的应用及症状转归状况,从而较为显著的减轻患者失眠问题促使患者身心健康发展,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到本科室治疗失眠的患者共70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分配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人,其中实验组男性19人,女性16人,年龄在36-71岁之间,均龄(46.55±10.12)岁,体重49-68kg,平均体重(55.12±13.15)kg;对照组男性17人,女性18人,年龄在29-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72±10.03)岁,体重在50-73kg之间,平均体重(63.23±11.05)kg。
耳穴压丸治疗失眠患者的研究进展摘要:失眠是临床中常见症状,当前随着人们生活压力及精神压力增大,失眠患者数量逐渐增多。
在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中发现,在14个国家的2万名人群中有27%患者存在入睡困难及睡眠不足的问题。
而在失眠症治疗中,主要包括西药治疗、中药治疗、物理治疗及行为认识治疗四种方法。
近年来,耳穴疗法在疾病治疗等方面有较大作用,将其运用在失眠治疗中能发挥良好功效。
关键词:耳穴压丸;失眠;研究进展失眠在中医中称为“不寐”、“不得卧”,失眠症状表现为入睡困难、睡而易醒不能再睡、时常惊醒、彻夜不眠等。
在我国睡眠研究中心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存在失眠症患者约占38.2%,对其正常工作与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同时对其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需要为患者及时治疗。
失眠症对患者存在较大危害,会引发患者产生其他一系列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对此,文章主要就耳穴压丸治疗失眠患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分析,综述如下。
1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作用机理耳穴压丸能有效调节患者的经络,在《灵枢·口问篇》中有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同时,《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也提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六条阳经均会分布到耳中与耳周围,且六阴经脉循行不会直接入耳,但是其经别循行在阳经上[1]。
同时耳部与脏腑器官功能也存在密切关联,通过耳穴压丸治疗能有效调节脏腑阴阳,达到气血活血的作用,进而改善患者失眠症状。
同时,耳穴能起到神经功能调节的作用,人体的耳廓周围会存在丰富的血管与神经,交感神经在此处交汇,对耳穴进行刺激能有效调节患者自主神经中枢,并改善患者失眠症状。
迷走神经是副交感神经重要组成部分,耳朵是主要的分支,因此耳穴疗法治疗效果显著。
同时,耳穴压丸具有调节血管功能的作用,在耳朵上对神门穴进行刺激,能加快血流速度,并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且不会对患者带来副作用。
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其临床表现为难于入睡,甚至彻夜不眠;或睡后易醒,醒后难于人眠;或似睡似醒,醒后仍感困乏⋯。
它属中医“不寐”或“少寐”的研究范畴,是临床常见的一个症状。
很多患者选择长期服用镇静安眠药以助睡眠,但长久用药后,患者会对药物产生很强的依赖性,以至于影响身心健康。
我们根据中医理论在临床上采用无副作用的耳穴压豆法于2007年10月—2008年2月治疗失眠患者3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以不易入睡,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寐,时寐时醒,或彻夜不寐为其证候特点,并常伴有日间精神不振,反应迟钝,体倦乏力,甚则心烦懊恼,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及工作、学习和生活。
历代医家认为失眠的病因病机以七情内伤为主要病因,其涉及的脏腑不外心、脾、肝、胆、肾,其病机总属营卫失和,阴阳失调为病之本,或阴虚不能纳阳,或阳盛不得入阴。
正如《灵枢·大惑论》所云:“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
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灵枢·邪客篇》指出:“今厥气客于五藏六府,则卫气独行于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
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不瞑。
”可见,阴阳失和是失眠的关键所在。
现就调和阴阳在失眠中的认识浅谈如下。
可见,人的正常睡眠是阴阳之气自然而有规律地转化的结果,如果这种规律一旦被破坏,就可以导致不寐的发生,而这种规律被破坏的原因主要由于外邪如火、热、气、血之壅塞,干扰卫气的正常运行,内伤情志使五脏气机失常、气血不和及阴阳失调而致失眠,病理因素多为气、血、痰、瘀、火、郁、湿、食等,故七情所伤之失眠尤为重要。
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卷十八·不寐》中说:“盖寐本乎阴,巾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
”而这种神当是指心神,即人体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主宰者。
心是人体情志的发生之处和主宰者。
心主神志,肝主情志,脾志为思,若情志不舒,思虑过度,不仅影响肝之疏泄,出现肝郁气滞,化火扰神,而且进一步耗伤心血,损伤脾运,最后发展还会出现耗尽真阴真元,心肾失交神志不宁,致使五脏俱虚,病情虚实胶结,缠绵难愈。
『耳穴疗法』中医耳穴治疗图1、耳中(膈) HX1定位:耳轮角处,即耳轮1区。
应用:血虚、血瘀、血热引起的皮肤疾患,顽固性的皮肤瘙痒、荨麻疹。
2、直肠 HX2定位:耳轮脚棘前上方的耳轮处。
应用:便秘。
3、耳尖 HX6、7定位:耳廓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
应用:头面五官科各种急性炎症,如麦粒肿,目赤肿痛,咽喉肿痛,面神经炎,荨麻疹,湿疹,痤疮,皮肤瘙痒等。
4、风溪 SF1、Zi定位:耳轮结节前方,指与腕之间,耳舟1、2处交界处。
应用:皮肤过敏,皮肤瘙痒;荨麻疹,湿疹;指掌角化症;痤疮。
5、交感 AH6a定位:耳轮下脚的末端与耳轮交界处。
应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诸证,失眠,多汗,颜面潮红等。
6、子宫(内生殖) TF2定位:在三角窝前1/3的凹陷处。
应用: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白带过多,盆腔炎;黄褐斑,痤疮;肥胖。
7、神门 TF4定位: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上方。
应用:失眠,多梦,心烦,疲惫;头痛、面痛、齿痛;荨麻疹,湿疹,瘙痒;戒断综合征。
8、盆腔 TF5定位:在三角窝后3/1的下部。
应用:带下病,盆腔炎、附件炎。
9、肾上腺 TG2P定位: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
应用:低血压,气血不足,面色晄白,头晕眼花。
过敏性皮肤病。
10、皮质下 AT4定位:对耳屏内侧面。
应用:神经衰弱,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神经性头痛;身体虚弱。
11、对屏间 AT1、2、4i定位:对耳屏游离缘的尖端。
应用:皮肤过敏、皮肤瘙痒。
12、口 CO1定位:耳轮脚下方前1/3。
应用:面瘫。
口腔炎,口角炎,口周痤疮。
13、胃 CO4定位:耳轮脚消失处。
应用:消化不良,腹胀;失眠、口臭;痤疮,酒糟鼻;肥胖。
14、大肠 CO7定位:耳轮脚上方的前1/3处。
应用:便秘;肥胖;痤疮。
15、肾 CO10定位:对耳轮下脚下方的后部。
应用:早衰,脱发;神经衰弱;月经不调。
16、肝 CO12定位:耳甲艇的后下部。
应用:月经不调,痛经,经前期紧张症;更年期综合征,癔病;黄褐斑,痤疮。
贴耳穴治疗失眠的方法
文章导读
失眠是平时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表现,出现失眠对人的危害比较大,不但第二天工作生活打不起精神,同时也会给患者造成比较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出现恶性
循环,如果失眠比较严重,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
中医可以通过贴耳穴的方法来治疗,效
果也是比较不错的,具有很好的宁心安神的作用。
贴耳穴治疗失眠方法一
【主穴】神门、心、脑点。
【配穴】心脾两虚配脾、心;肝火上扰配肝、胆;胃腑不和配胃、脾;阴虚火旺配心、肾。
【治疗方法】
1. 用探针或火柴头、棉签等在所选穴区点按探寻耳穴敏感点
2. 常规耳部消毒。
用胶布粘王不留行籽压于耳穴神门、心、脑点。
再辨证配穴1~2个
3. 令患者每天按捏2-3次,每次3-5分钟,睡前加强按捏,隔1-2天换贴1次, 10次
为1个疗程。
治疗最少1次,最长12次。
耳压期间停服一切催眠药物。
耳穴埋豆的临床案例在中医中,耳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治疗部位。
耳穴埋豆是一种非常特别的耳针疗法,通过在耳穴上埋入小豆子进行刺激,可以达到治疗多种疾病的效果。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实际的临床案例,了解耳穴埋豆在治疗中的应用情况。
1. 原发性失眠李女士,45岁,因原发性失眠症状,已经持续了3个月。
她曾经尝试过多种助眠方法,包括中西医疗法,慢慢地她开始产生焦虑和紧张情绪,睡眠质量越来越差。
经过一次全面的体检,她来到中医医院就诊,医生根据她的体质和症状,给出了耳穴埋豆治疗的建议。
医生在李女士的耳饰区域埋了3颗豆子,李女士每天按摩揉捏,持续5天。
经过5天的治疗,她的睡眠质量有了显著的改善,她感到更加轻松和清爽,同时也能够更加集中精力工作。
经过两个疗程,她的失眠完全缓解,同时也消除了她的焦虑和紧张。
2. 便秘王女士,31岁,因便秘症状已经持续了半年以上。
她每天只能排便一次,便便时间很久,泌出粘性便,常常有腹胀胀气等不适症状。
在中医医院就诊后,医生给出了使用耳穴埋豆治疗的方案。
在王女士的耳尖、耳背、肝颞区域埋了一些豆子,同时也给她开了一些中药治疗。
经过一个疗程,王女士的便秘症状明显改善,排便次数加多,大便也逐渐变得干燥而有形,没有了胀气,更加舒适自在。
3. 非胆化性病毒性肝炎张先生,37岁,因非胆化性病毒性肝炎而就医。
他的肝功能异常,体验到了疲乏、全身乏力等症状。
中医治疗采用中药治疗+耳穴埋豆治疗两相结合的方法。
在张先生肝、胆和脾穴位上都埋了豆子,一个疗程持续2周。
经过治疗,张先生的肝功能逐渐恢复,体力和头脑都有了大幅的提升,他感到更加舒适和坚强,也提高了对疾病的免疫力。
以上三个例子虽然病症不同,但都可以通过耳穴埋豆治疗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耳穴埋豆可以治疗各种症状和疾病,不仅疗效显著,而且操作简便,安全性高,使患者的疼痛和不适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耳穴治疗法
耳穴治疗法,也称为耳疗法或耳针疗法,是一种利用刺激耳部特定穴位来调整身体功能的疗法。
它起源于古代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都与耳朵上的特定穴位相对应,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整体内的气血流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耳穴治疗法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反射原理:耳朵上的穴位与全身其他部位有着相对应的关系,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穴位,可以反射到对应器官和组织,起到调节作用。
2. 神经反射原理:耳朵上的穴位与中枢神经系统相连,刺激耳穴可以通过神经传导到大脑,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
3. 血液循环原理:刺激耳朵上的穴位可以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供氧情况,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
耳穴治疗法的具体方法包括按压、揉摩、贴敷等,通常使用针头、按套和贴敷物等工具进行刺激。
耳穴治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一些常见病和慢性疾病的辅助治疗,如头痛、失眠、胃痛、便秘、戒烟等。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耳穴治疗法虽然简单易行,但是应该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浅谈耳穴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与作用睡眠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消除疲劳、巩固记忆、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对于维持机体健康有重要的作用。
而失眠的发生不仅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也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耳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
各脏腑组织在耳廓均有相应的反应区(耳穴)。
刺激耳穴,对相应的脏腑有一定的调治作用。
大量研究结果提示,借助耳穴的作用可以加强局部的气血运行,从而加强调卫健脑,调整睡眠的效果。
文章结合实际和多项研究结果就耳穴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与作用展开论述。
标签:耳穴;失眠;作用失眠属中医学“不寐”“不得眠”“不得卧”范畴。
多见于现代医学中的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等。
失眠病位在心,病因病机复杂,诸如情志内伤、思虑太过、饮食不节、惊恐伤肾而致神不守舍、脏腑失调、阴阳逆乱而发病。
正如《灵柩》所言:“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
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类证治裁·不寐论治》曰:“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
”《景岳全书·不寐》中云:“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陈粮夫医案》:“心火欲其下降,肾水欲其上升,斯寤寐如常矣。
”因此调和阴阳,镇静安神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人的正常睡眠是阴阳之气自然而有规律地转化的结果,如果这种规律一旦被破坏,就可以导致不寐的发生,而这种规律被破坏的原因主要由于外邪如火、热、气、血之壅塞,干扰卫气的正常运行,内伤情志使五脏气机失常、气血不和及阴阳失调而致失眠,病理因素多为气、血、痰、瘀、火、郁、湿、食等,故七情所伤之失眠尤为重要。
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卷十八·不寐》中说:“盖寐本乎阴,巾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
”而这种神当是指心神,即人体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主宰者。
心是人体情志的发生之处和主宰者。
心主神志,肝主情志,脾志为思,若情志不舒,思虑过度,不仅影响肝之疏泄,出现肝郁气滞,化火扰神,而且进一步耗伤心血,损伤脾运,最后发展还会出现耗尽真阴真元,心肾失交神志不宁,致使五脏俱虚,病情虚实胶结,缠绵难愈。
耳穴压豆治疗肿瘤病人失眠
(潍坊市寒亭区人民医院,山东潍坊,261100)
肿瘤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心理压力大,夜间易失眠。
长期服用镇静药易导致依赖性,及便秘等不良反应。
自2010年我们采用耳穴压豆法治疗该类病人的失眠,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治疗方法取耳穴:心、神门、枕、额、肾上腺、皮质下。
配穴:肝、肾、脾。
75%的酒精消毒耳廓,再用探棒寻找敏感点,然后用0.5x0.5 cm正方形胶布,中央放一粒王不留行籽,依次对准穴位反应点贴于耳廓内,用手指按压籽粒,手法由轻到重,以局部麻、胀、热、痛为度,耳廓出现发红、发热效果更加。
每次按压5分钟,每日按压4-5次,睡前加强按压,2-3日更换1次,两耳交替施治,5次为一疗程。
肿瘤病人夜间失眠较多见,多因思虑及刺激过度损伤心脾,气血不足,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火上饶,心神不宁所致。
通过耳穴压豆,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达到镇静催眠,养心安神之目的。
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该方法简单,见效快,无任何不良反应。
有效率达95%。
失眠的耳穴治疗
浅谈耳穴压豆治疗不寐
一、 定义
不寐在《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瞑”。认为就是邪气
客于脏卫阳,不能入阴所得。不寐又称 “失眠” , 就是以经常不能获得
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
轻者——人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 后不能再寐 。
重者——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与健
康。
现代医学中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消化不良、贫
血、动脉粥样硬化症可以不寐为主要症状。
二、 病因病机
l.常见病因:饮食不节 、情志失常、劳逸失调、病后体虚。
2.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有关。基本病机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病理性质有虚实两面,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心神不安为实;心脾两
虚、心胆气虚、心肾不交,心神失养为虚,但久病可表现为虚实兼夹,
或为瘀血所致。
三、 诊断依据
1、主证:轻者人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 后不寐,连续3周以上,重者彻
夜难眠。
2、兼症: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
多梦等症。
失眠的耳穴治疗
3、病史:本病证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病后,体虚
等病史。
4、实验室检查:经各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妨碍睡眠的其它器
质性病变。
四、 辨证要点
辨证当辨虚实。如急躁易怒而不寐,多为肝火内扰;脘闷苔腻而不
寐,多为胃腑宿食,痰热内盛;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而不寐,多为阴虚火旺,
心肾不交;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不寐,多属脾虚不运,心神失养;心烦
不寐,触事易惊,多属心胆气虚。
五、治疗原则
治疗当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安神定志为原则。实证泻其有余,
如疏肝泻火,清化痰热,消导与中;虚证补其不足,如益气养血,健脾补肝
益肾。在泻实补虚的基础上安神定志,如养血安神,镇惊安神,清心安
神,配合精神治疗。
五、 鉴别诊断
特点 程度
不寐 单纯失眠 持续、严重
一时性失眠 受情志、环境、生理因素等影响 暂时
生理性少寐
她病引发
六、 证型
(1)热扰神明
失眠的耳穴治疗
[证候] 面红目赤,夜难入寐,心烦意乱,身热口渴,胸闷胀满,头昏头痛,口燥唇焦,大
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燥,脉沉数。
[治法] 清热通腑,清脑安神。
[耳穴选择] 皮质下、神门、心、垂前、枕、额、肝、胃
(2)肝郁化火
[证候] 不寐,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
红,苔黄,脉弦而数。
[治法] 疏肝泻火,清脑安神。
[穴位选择] 皮质下、神门、心、交感、肝、枕、耳窝上、三焦
(3)痰热内扰
[证候] 不寐头重,痰多胸闷,恶食嗳气,吞酸恶心,心烦口苦,目眩,苔腻而黄,脉滑
数。
[治法] 化痰醒脑,清热安神。
[穴位选择] 皮质下、神门、心、交感、胃、胆、肺、脾
(4)胃气失与
[证候] 胸闷嗳气,脘腹不适而不寐,恶心呕吐,大便不爽,腹痛,舌苔黄腻或黄燥,脉象
弦滑或滑数。
[治法] 与胃健脾,化滞安神。
[穴位选择] 皮质下、神门、心、交感、脾、胃、大肠
(5)瘀血内阻
[证候] 烦扰不安,头痛如刺,心慌心跳,夜不成寐;或合目而梦,且易惊醒,甚则数日毫
无睡意,神情紧张,痛苦不堪,舌多暗紫,脉多弦细而涩。
[治法] 理气化瘀,通窍安神。
失眠的耳穴治疗
[穴位选择] 皮质下、神门、心、交感、肝、胰、胆
(6)心脾两虚
[证候] 患者不易入睡,或睡中梦多,易醒再难入睡,兼见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
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穴位选择] 皮质下、神门、心、交感、脾、胃、小肠
(7)阴虚火旺
[证候] 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手足心发热,盗汗,口渴,咽干,或
口舌糜烂、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滋阴清心,养脑安神。
[穴位选择] 皮质下、神门、心、交感、肾
(8)心胆气虚
[证候] 不寐多梦,易于惊醒,胆怯心悸,遇事善惊,气短倦怠,小便清长,舌淡,脉弦
细。
[治法] 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穴位选择] 皮质下、神门、心、交感、胆、肾
(9)心肾不交
[证候] 心烦不寐,头晕耳鸣,烦热盗汗,咽干,精神委靡,健忘,腰膝酸软;男子滑精阳
痿,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交通心肾,补脑安神。
[穴位选择] 皮质下、神门、心、交感、肾、内分泌
(10)肝郁血虚
失眠的耳穴治疗
[证候] 难以入睡,即使入睡,梦多易醒,或胸胁胀满,善叹息,易怒急躁,舌红苔黄,脉
弦数。
[治法] 疏肝养心,安神镇惊。
[穴位选择] 皮质下、神门、心、交感、脾
七、 操作方法:
压丸法(主要介绍):就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
捏、压,使其产生疫、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1、操作方法
消毒后,医者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用镊子夹取耳穴压丸贴片贴压耳穴,并轻
轻揉按1~2分钟。每天4~6次,可留置3~6天。
2、手法介绍:
(1)直泻压法:食指、拇指指尖垂直按压,侯至有沉重胀痛感时,持续按压20秒钟,
停歇10秒钟,再按20秒钟。重复压主穴6~10回,配穴4~6回。适用于实证、
痛证。
(2)旋转压法:指腹顺时针方向旋转轻轻揉压,候至稍有胀痛或刺痛后,每穴按压
1~2分钟。适用于虚证或年老体弱者。
(3)点平压法:指腹(或指尖)按压丸药,候至有轻度胀痛时,每穴以0、5秒钟的速度
间歇地按压1~2分钟。适用于一般体质或虚实不显者。如失眠、头昏。
3、注意事项
耳廓皮肤有炎性病变、冻疮不宜用;湿热天气,耳穴压丸宜2~3天;留置期间应防
止胶布脱落或污染;对普通胶布过敏者改用脱敏胶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