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肝脏疾病常识】巨细胞病毒肝炎和甲型病毒肝炎2
- 格式:docx
- 大小:18.58 KB
- 文档页数:3
茵陈平胃汤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作用茵陈平胃汤是一种中药组方,由茵陈、泽泻、炒白术、甘草和干姜等药材组成。
传统中医认为,茵陈平胃汤具有健脾开胃、消积化湿的功效。
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发现茵陈平胃汤对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通过口-粪传播。
该病主要表现为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等症状。
传统的西医疗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消炎、解热等。
然而,这些治疗措施并不能根治疾病,且副作用较大。
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茵陈平胃汤作为一种中药组方,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
茵陈具有行气活血、解毒利胆的作用,对肝脏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泽泻能够清热利湿、排毒通便,可以改善消化不良和腹泻等症状。
炒白术有健脾和胃、止呕的功效,可帮助婴儿恢复食欲。
甘草具有养胃、调理肠胃的作用,可以缓解胃痛和食欲不振。
干姜则有温胃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可以缓解婴儿的肝脏疼痛。
一项临床研究表明,茵陈平胃汤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总有效率达到85%。
在该研究中,选择了100例确诊为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接受传统西医治疗,另外50例接受茵陈平胃汤治疗。
结果显示,茵陈平胃汤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茵陈平胃汤组的平均治愈时间也较对照组缩短。
而且,茵陈平胃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副作用较小。
茵陈平胃汤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但有研究发现,茵陈平胃汤能够抑制婴儿巨细胞病毒的复制和感染,从而减轻肝脏炎症。
茵陈平胃汤还可以促进婴儿肝脏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加速病情的康复。
尽管茵陈平胃汤在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疗效,但仍需进行更多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另外,茵陈平胃汤适用于某些特定病例,而不适用于其他病例。
因此,在使用茵陈平胃汤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时,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宜用IFN—α:a、血清胆红素>正常值上限2倍;b、失代偿性肝硬化;c、有自身免疫性疾病;d、有重要器官病变(严重心、肾疾患,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以及神经精神异常等)。
治疗方案(成年):每次3MU—5MU,推荐剂量为每次5MU,每周3次,皮下或肌内注射,疗程4—6个月,根据病情可延长至1年。
亦可采用诱导治疗,即治疗头15天—3个月每天注射一次,后改为每周3次,至疗程结束。
IFN—α的不良反应:a、类流感综合征,通常在注射后2—4h发生,可给予解热镇痛剂等对症处理,不必停药。
b、骨髓抑制,表现为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减少,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恢复。
当白细胞计数<3.0×109/L或中性粒细胞<恩1.5×109/L,或血小板<40×109/L 时,应停药。
血象恢复后可重新恢复治疗,但需密切观察。
c、神经精神症状,如焦虑、抑郁、兴奋、易怒、精神病。
出现抑郁及精神症状应停药。
d、失眠、轻度皮疹、脱发,视情况可不停药。
出现少见的反应如癫痫、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肺炎和心率失常等时,应停药观察。
e、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风湿性关节炎、Ⅰ型糖尿病等,亦应停药。
(三)重症肝炎原则是以支持和对症疗法为基础的综合性治疗,促进肝细胞再生,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
对于难以保守恢复的病例,有条件时可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争取行肝移植。
1、一般支持疗法患者也决定卧床休息,实施重病监护,密切观察病情,防止院内感染。
尽可能减少饮食中的蛋白质,以控制肠氨的来源。
进食不足者,可静脉滴注10%—25%葡萄糖溶液。
每日热量2000kcal左右,液体量1500—2000ml。
补充足量维生素B、C、及K。
输注新鲜血浆、白蛋白或免疫球蛋白以加强支持治疗。
注意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禁用对肝、肾有损害的药物。
2、促进肝细胞再生(1)胰高血糖素—胰岛素(G—I)疗法:胰高血糖素1mg和胰岛素10U加入10%葡萄糖注射治疗500ml(胰岛素/葡萄糖为1/5),缓慢静脉滴注,1次/d,疗程14d。
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病因学研究进展(100076北京)北京航天总医院才玉娟综述(430030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黄志华审校婴儿肝炎综合征涵盖了在婴儿期发病、具有肝细胞性黄疸、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升高及病理性肝脏体征(肝大或质地改变)四大特点[t]。
不同病因造成的婴儿肝炎综合征预后大不相同,所以对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明确病因至关重要。
但因多种因素可引起婴儿肝炎综合征,熟悉导致婴肝征表现的可能疾病,有助于及时明确病因,从而正确判断预后,进行有效干预。
现作者就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病因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感染1.TORCH这是一组新生儿常见的先天性感染,任何其中因素均可致肝脏损害。
①弓形体病:先天性弓形体感染虽然以脑和眼损害为多见,但有约1/2出现黄疸和肝脾大,可类似病毒性肝炎表现。
②风疹:孕妇于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时,常可感染其胎儿,约20%的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患儿有肝炎,于出生1~2dOp有黄疸、肝脾大、肝功能异常表现。
③巨细胞病毒:巨细胞病毒通过直接损害宿主细胞和免疫损伤引起肝细胞病变。
CMV-IgM阳性或CMV-IgG从阴性转阳性提示活动性CMV感染,分离培养出巨细胞病毒(通常是从尿里)是确诊方法,临床上也开始使用试剂盒直接检测标本中的巨细胞病毒抗原PP65测定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否活动。
Pellegrin等对30例肾移植受者检测巨细胞病毒的激活情况,发现外周血白细胞中巨细胞PP65抗原阳性细胞的检出和有无临床症状密切相关[2]。
④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导致的新生儿肝衰竭非常典型,肝活组织检查显示有病毒包涵体的坏死区域。
2.梅毒先天性梅毒可导致宫内发育迟缓,黄疸可能在出生24h内出现,或在治疗后仍发展,可能会很严重。
3.水痘在分娩前14d内母亲感染水痘可能导致新生儿发生水痘,在早产儿表现更严重,黄疸是重症的表现。
4.嗜肝病毒通常以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感染多见。
①甲肝病毒:母亲在孕晚期感染甲肝病毒可引起新生儿甲肝。
2021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微生物学》模拟题及答案(卷十)一、A11、疱疹病毒不包括A、HSVB、VZVC、CMVD、HBVE、EBV2、下列病毒中可以引起潜伏感染的是A、麻疹病毒B、疱疹病毒C、风疹病毒D、乙型肝炎病毒E、乙型脑炎病毒3、HSV-1主要潜伏于A、口唇皮肤B、唾液腺C、脊髓后根神经节D、脑神经节E、三叉神经节和颈上神经节4、HSV-2主要潜伏于A、颈上神经节B、唾液腺C、骶神经节D、脑神经节E、三叉神经节5、目前认为与鼻咽癌发病有关的病毒是A、鼻病毒B、HSVC、EBVD、CMVE、脊髓灰质炎病毒6、VZV侵犯的主要细胞是A、上皮细胞B、神经细胞C、白细胞D、巨噬细胞E、B细胞二、A21、某患者,发热39℃,脾肝肿大,颈部淋巴结可触及,血液WBC增多,异型淋巴细胞可检出,印象诊断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引起该病病原体是A、腺病毒B、丙型肝炎病毒C、风疹病毒D、巨细胞病毒E、EB病毒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疱疹病毒科共有100种以上的病毒,均为圆球状、有包膜、直径为150~200nm的线性双链DNA(dsDNA)病毒。
其中对人有重要意义的主要为人类疱疹病毒1型(HHV-1)或称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人类疱疹病毒2型(HHV-2)或称单纯疱疹病2型(HSV-2)、人类疱疹病毒3型(HHV-3)或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人类疱疹病毒4型(HHV-4)或称EB病毒(EBV)以及人类疱疹病毒5型(HHV-5)或称巨细胞病毒(CMV)等。
2、【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疱疹病毒潜伏于神经节内,人体受到非特异性刺激后,潜伏的病毒被激活转化为增殖性感染。
【该题针对“疱疹病毒”知识点进行考核】3、【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HSV-1潜伏于三叉神经节和颈上神经节;HSV-2潜伏于骶神经节。
【该题针对“疱疹病毒”知识点进行考核】4、【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HSV-1潜伏于三叉神经节和颈上神经节;HSV-2潜伏于骶神经节。
γ-谷氨酰转肽酶在巨细胞病毒肝炎中的意义
黄洋;周晓勤
【期刊名称】《华中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4(28)3
【摘要】婴儿期感染巨细胞病毒(CMV),尤其是先天性和围产期感染常累及肝脏,其黄疸型往往以婴儿肝炎综合征就诊。
本文对本院收治的80例CMV,肝炎患儿
进行肝功能测定,并分析其在病程中的临床意义。
【总页数】1页(P160)
【作者】黄洋;周晓勤
【作者单位】430070,武汉,湖北省妇幼保健院;430070,武汉,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126
【相关文献】
1.联合检测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超敏 C反应蛋白在高龄股骨粗隆
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J], 王信颖;虞陆超;金东旭;张长青
2.γ-谷氨酰转肽酶在肝脏疾病诊断和预后中的意义 [J], 吴芳;孙凤霞;徐春军
3.尿巨细胞病毒-DNA定量动态监测在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J], 邓慧玲;谢燕;符佳;王军
4.青年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的
预后意义 [J], 康海燕;常中飞;陈文彰;刘凤永;段峰;王志军;王茂强
5.血清总胆汁酸在婴幼儿巨细胞病毒肝炎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J], 刘薇;蒋玉红;王亚秋;李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类非嗜肝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沈宏辉;貌盼勇【摘要】Human non-hepatotropic viral hepatitis is liver inflammation due to a non-hepatotropic viral infection. It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as laboratory test methods improve. Non-hepatotropic viral hepatitis is caused by multiple viruses, with mild or sever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Some patients may progress to death.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the hepatitis caused by different non-hepatotropic viruses.%人类非嗜肝病毒性肝炎是由非嗜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损伤,随着临床检测手段的提高日益得到重视。
非嗜肝病毒性肝炎的病原种类多样,临床表现程度不同,部分患者可导致死亡。
本文按照非嗜肝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对其临床特点进行综述。
【期刊名称】《传染病信息》【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4页(P122-125)【关键词】肝炎,病毒性,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柯萨奇病毒感染;体征和症状【作者】沈宏辉;貌盼勇【作者单位】100039北京,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实验技术研究保障中心;100039北京,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实验技术研究保障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肝炎是我国常见疾病,主要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其中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包括嗜肝病毒和非嗜肝病毒,嗜肝病毒感染是病毒性肝炎的主要原因,包括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等。
doi:10.3969/j.issn.1005-0264.2021.05.011更昔洛韦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及Thl/Th2平衡的影响丁光伟段淑芬高春耕王全智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河南许昌,461000)摘要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惠者的疗效,分析药物联合方案对惠者肝功能及Thl/Th2平衡的影响。
方法:采集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98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40例,采用基础治疗+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患者58例,采用基础治疗+还原型谷胱甘肽+更昔洛韦治疗。
治疗结束后,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E细胞病毒DNA(CMV-DNA);Thl/Th2型细胞因子:干扰素-y(IFN-y)、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IO(IL-IO)、肿瘤坏死因子-a(TNF-a)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自然杀伤细胞(NK)及T细胞亚群(CD//CD/)水平,记录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治疗结束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AST、ALT水平与CMV DNA(CMV DNA)、IFN-Y、TNF-a水平均降低,IL-18JL-10,CD4+/CD S+,NK水平均升高,观察组患者CMV DNA转阴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者在基础治疗条件下,给予更昔洛韦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恢复患者肝功能、促进机体免疫、改善Thl/Th2细胞因子平衡网络系统疗效显著,且联合用药方案并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药安全可靠。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更昔洛韦;还原型谷胱甘肽;肝功能;免疫功能中图分类号R575.1文献标志码AEffects of ganciclovir combined with reduced glutathione on liver function and Thl/ Th2balance in patients with cytomegalovirus hepatitisDING Guang-wei,DUAN Shu-fen,GAO Chun-geng,et al.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Xuchang Central Hospital cf Henan Province (Xuchang,Henan,461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benefits of ganciclovir combined with reduced glutathion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ytomegalovirus hepatitis,mainly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drug combination regimen on liver function and Thl/Th2balance of patients,in order to guide the future of this type of treatment of diseases.Methods:Retrospective analysis,collected clinical data of98cases of cytomegalovirus hepatiti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2018to April2020,and divided them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plan.The control group(40 cases,basic treatment+reduced glutathione)Peptide,observation group(58cases,basic treatment+reduced glutathione+ganciclovir), after treatment,recorded and compared the liver function of the two groups(total bilirubin(TBIL),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and cytomegalovirus(CMV-DNA),Thl/Th2type cytokines(InterferoN-*y(IFN-7),interleukiN-18(IL-18), interleukiN-10(IL-10),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a))and immune functioN-related indicators(natural killer cells(NK)and T cell subsets(CD4+/CD g+))levels,record the patients*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reatment Incidence rate.Results:After treatment,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levels of AST,ALT and CMV-DNA,IFN-7,TNF-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reduced,IL-18,IL-10, CD4+/CD8+,and the NK'level was elevated,the negative time of observation group CMV-DNA is shorter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adverse re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during treatment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In patients with cytomegalovirus hepatitis,ganciclovir combined with reduced glutathione therapy under basic treatment conditions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improving liver function,promoting body immunity,and improving Thl/Th2cytokine balance network system.The combined medication program does not increas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and the medication is safe and reliable.Key Words:cytomegalovirus hepatitis;ganciclovir;reduced glutathione;liver function;helper T lymphocytes;immune function巨细胞病毒在人群中感染率高,大多呈隐形感染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病毒可以入侵多个系统及器官,尤其会导致肝损伤,引起巨细胞病毒性肝炎。
婴儿肝炎综合征肝脏巨细胞病毒低基质磷酸化蛋白的检测意义龙梅;朱莉;刘文莉;饶燕;庞勤辉;全小丽;张萧【摘要】目的:观察人巨细胞病毒(HCMV)低基质磷酸化蛋白(pp65)在婴儿肝炎综合征肝脏组织中的表达,为诊断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3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在B超介导下进行肝组织活检,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HCMV pp65抗原,观察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特异性病理改变,同时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HCMV IgM水平,计算并比较两指标的阳性率.结果:3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肝组织HCMVpp65抗原阳性18例,血清IgM阳性6例,阳性率分别为60%、20%.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婴儿肝组织中HCMV pp65抗原表达,可用于诊断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期刊名称】《贵阳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9)001【总页数】3页(P64-66)【关键词】巨细胞病毒;基质磷酸化蛋白;婴儿;肝炎综合征;肝;活组织检查【作者】龙梅;朱莉;刘文莉;饶燕;庞勤辉;全小丽;张萧【作者单位】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消化科,贵州贵阳550001;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消化科,贵州贵阳550001;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消化科,贵州贵阳550001;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消化科,贵州贵阳550001;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消化科,贵州贵阳550001;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消化科,贵州贵阳55000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9;R725.75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在我国广泛流行,是疱疹病毒科B属的一种DNA病毒,易引起胎儿、新生儿和婴幼儿急慢性感染,具有潜伏-活化的生物学特征,绝大多数免疫正常人群为病毒携带者,但无相应的临床表现。
由于婴儿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HCMV易活化,而引起巨细胞病毒性肝炎。
分析肝活检患者病原病理和临床转归发表时间:2013-05-15T08:39:36.2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0期供稿作者:周晓倩[导读] 肝活检病理检查是明确各类肝病、特别是对未明或疑难性肝病进行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
周晓倩 (内蒙古大兴安岭农管局中心医院 22456)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0227-01 【摘要】目的分析肝活检患者病原病理和临床转归。
方法运用回顾性分析与病理学和血清学实验室再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00例行肝活检的肝病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实验室分析研究,并对其中的2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转归情况。
结果 100例肝活检患者中,经临床与病理确诊的各种肝病疾病谱有多种,其中主要肝病病种为慢性病毒性肝炎;对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病理类型分析显示,最多的为乙型肝炎患者。
结论肝活检病理检查是明确各类肝病、特别是对未明或疑难性肝病进行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在血清学检查指标方面,几种主要肝病具有一定的特点;造成肝病慢性化和重型化的主要原因是肝炎病毒的重叠感染。
【关键词】肝活检患者病原病理临床转归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00例行肝活检的肝病患者,其中有70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0~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岁。
对其中的2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转归情况。
系统采集临床、病理、实验室检测、临床流行病等相关资料。
1.2 临床病理及实验室检测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PCR法、核酸原位杂交法进行病理实验室检查,统一再检测上述所有患者的肝活检组织标本的病原学,包括HAV(甲型肝炎病毒)、HBV(乙型肝炎病毒)、HCV(丙型肝炎病毒)、HDV(丁型肝炎病毒)、HEV(戊型肝炎病毒)嗜肝病毒和CMV(巨细胞病毒)、EBV(Epstein-Barr病毒)、HSV-1,2(1,2型疱疹病毒)、ADV(腺病毒)非嗜肝病毒及HIV等病毒的核酸或抗原;运用ELISA法或化学发光法试剂盒统一再检测患者的血清学,包括HBsAg(HBV表面抗原)、抗HBs(抗HBsAg抗体)、HBcAg(抗HBV 核心抗原)、抗HBc(抗体)、HBeAg(HBVe抗原)、抗HBe(抗HbeAg抗体)、抗HCV抗体检测;运用实时荧光PCR法对HBV DNA和HCV RNA进行检测。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新生儿肝炎综合征(neonatal hepatitis syndrome)是指发病于新生儿期并延续至婴儿期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阻塞性黄疸、肝脏及肝内胆管系统病损、肝脾肿大和肝功能异常为特征。
【疾病概念的变迁】由于对本病研究探讨及关注的角度的不同,本病曾有多种不同的病名,其定义至今未能得到完全统一。
历史上,曾有不同的学者将在新生儿期发病并延续至婴儿期、原因不明的梗阻性黄疸、肝细胞和毛细胆管损害、肝功能异常等综合病症称为特发性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婴儿肝炎综合征等。
本病发病后往往首先就诊于小儿内科,由于病名、诊断方法、治疗方案不统一,尤其是与胆道闭锁鉴别较为困难,在内科反复进行鉴别诊断和激素保守治疗的过程中,往往丧失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期。
随着影像技术的成熟和进步以及对本病了解的深入,原本诊断困难的病例有望在相对早期得到诊断;而传统观念认为不宜手术的病例,可能通过手术得到更好的缓解,因而有必要对本病的概念进行再探讨。
在我国20世纪60年代曾将此类黄疸迁延不退、直接胆红素增高的病例称婴儿迁延性阻塞性黄疸(infantile pro-longed obstructive jaundice),70年代陆续称为新生儿肝炎综合征(neonatal hepatitis syndrome)。
80年代初,国内有作者提出把1岁以内的婴儿(包括新生儿)因感染(包括肝脏原发的病毒、细菌、弓形体等感染和全身性感染引起的中毒性肝炎),先天性代谢性异常,以及肝内或肝外胆道阻塞或畸形(包括胆道闭锁和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等原因引起的黄疸、肝脾肿大和肝功能异常的临床征候群称为婴儿肝炎综合征(infantilehepatitis syndrome),并认为这类疾病在明确病因之前统称为婴儿肝炎综合征,一旦明确病因,即按原发病因诊断。
日本厚生省新生儿梗阻性黄疸研究班曾定义新生儿肝炎为:(1)新生儿期发生、多数生后2个月内发现肝内胆汁淤积、显性黄疸持续一个月以上,伴灰白便或淡黄便以及浓茶色尿;(2)组织学上可呈巨细胞肝炎;(3)除外同时伴有泌尿系感染、败血症、梅毒、等全身感染或全身代谢性疾病者。
甲肝的鉴别诊断
与急性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病毒性肝炎的鉴别,除参考流行病学资料、输血和输血制品史及临床特点外,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特异血清学诊断综合分析判断。
要注意发病季切、年龄及当地甲型肝炎流行情况,病前有无与甲型肝炎中层得密切接触史及个人、集体饮食卫生状况。
一般急性黄疸型肝炎诊断不难,但在黄疸前期易误为“感冒”、“急性胃肠炎”,应注意尿色加深呈深黄色是考虑本病的重要线索。
无黄疸型与亚临床型不易早期发现,常依靠肝功能及特异血清学检查作出诊断。
慢性肝炎一般不考虑甲型肝炎的诊断。
重型肝炎由甲型肝炎所致者很少见。
有以下任何一项可确诊为HAV近期感染:
I.血清抗-HAVIgM阳性。
II.病程中抗-HAVIgG有四倍以上增长。
III.粪便经免疫电镜找到HAV颗粒或用ELISA法检出HAV抗原。
IV.血清或粪便中检出HAV的RNA
急性甲肝的诊断
甲型肝炎在过去20年中发病率已显著降低,仍是最常见的急性肝炎。
绝大多数感染的个例是无症状的,如出现症状,绝大多数病例的经过是自限的。
临床表现:潜伏期15-50天。
前驱期中粪便排毒来自短暂的病毒血症。
黄疸发生前ALT出现高峰,伴有重度厌食、恶心、呕吐。
黄疸期一般仅10余天。
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可以有多种非典型的临床类型,有两点尤为瞩目:
①无黄疸病例很常见,亚临床和临床感染的比例可达(10—20):
(1)中国人群lgG抗HAV检出率可达70%-80%,而广大感染者并无黄疸史,不能忆及曾有肝炎发作。
(2)另一方面,有些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则可有显著而迁延的肝内胆汁淤滞。
没有特征性的生化改变,在进行系列检测时,ALT在甲型比乙型肝炎上升和恢复都较快。
甲型肝炎是自限性疾病,大多数病人在2个月内恢复。
随访上海80年代大流行中的1212例甲型肝炎病人,2个月内临床和肝功能恢复正常者为63.4%,20.40%的病人需3个月,8.6%需4个月,4.8%需5个月,1.5%需6个月,超过6个月才恢复的仅1.3%。
未发现进行性慢性肝病,但可有复发(复发性甲型肝炎),甚至多次发作,同时粪便再次排毒,一般都发生在6个月内。
病原诊断:HAV感染的诊断依据是以EIA检出HAV的抗体。
血清IgG抗HAV表示过去感染和对HAV的免疫,但如滴度继续上升则是近期感染。
HAV感染2-3周后,IgM抗HAV常出现在临床症状之前,保持30-420天,大多数在120天内阴转。
这一试验灵敏、特异,单—血清即可获得可信的诊断。
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检查指标
相关整本阅读:/ebook/be02f758a45177232f60a25e.html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引起的传染性肝炎。
儿童和青少年人群多发。
起病急骤,前驱期1-5天,发热,全身不适,类似感冒症状;继而出现明显乏力,厌油食,恶心,呕吐等,常被误诊为"胃炎"。
故有人总结为:感冒加胃炎,警惕是肝炎。
随后眼黄,尿黄如浓茶。
确诊甲型肝炎首先应检查病毒学指标:(1)抗-havigm:发病后1周左右即可在血清中测出。
其出现与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异常的时间一致,第2周达高峰。
一般持续8周,少数患者可达6个月以上。
但个别病人病初阴性,2-3周后方检出阳性。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