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的应用

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的应用

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的应用
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的应用

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的应用

真题回放

1.(2019·全国卷Ⅲ,6)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 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A)

A.250、500、0 B.250、500、250

C.500、250、0 D.750、250、0

[解析]基因型为Bb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B∶b=1∶1,若两亲本的基因型都为Bb,则产生的受精卵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1∶2∶1,则理论上1 000个受精卵发育形成的个体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250、500、250,而在该特定环境中,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故A项正确。

2.(2019·全国卷Ⅲ,32)玉米是一种二倍体异花传粉作物,可作为研究遗传规律的实验材料。玉米子粒的饱满与凹陷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中,杂合子通常表现的性状是_显性性状__。

(2)现有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一些饱满的玉米子粒和一些凹陷的玉米子粒,若要用这两种玉米子粒为材料验证分离定律,写出两种验证思路及预期结果。

_思路及预期结果①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②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③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都表现一种性状,则用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④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表现两种性状,且表现为1∶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__

[解析](1)在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中,杂合子同时具有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基因表达后会掩盖隐性性状或抑制隐性基因的表达,所以杂合子通常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2)由于自然条件下玉米中表现为显性性状的个体存在纯合子和杂合子,所以可以通过杂合子自交或测交的方法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①自交法: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性状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②测交法: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性状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结合本题题干提供的实验材料,进行合理设计即可。

3.(2019·全国卷Ⅰ,32)某实验室保存有野生型和一些突变型果蝇。果蝇的部分隐性突

变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甲用翅外展粗糙眼果蝇与野生型(正常翅正常眼)纯合子果蝇进行杂交,F2中翅外展正常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3/16__。图中所列基因中,不能与翅外展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是_紫眼基因__。

(2)同学乙用焦刚毛白眼雄蝇与野生型(直刚毛红眼)纯合子雌蝇进行杂交(正交),则子代雄蝇中焦刚毛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0__;若进行反交,子代中白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1/2__。

(3)为了验证遗传规律,同学丙让白眼黑檀体雄果蝇与野生型(红眼灰体)纯合子雌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1,F1相互交配得到F2。那么,在所得实验结果中,能够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F1表现型是_红眼灰体__,F2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_红眼灰体∶红眼黑檀体∶白眼灰体∶白眼黑檀体=9∶3∶3∶1__;验证伴性遗传时应分析的相对性状是_红眼/白眼__,能够验证伴性遗传的F2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_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1∶1__。

[解析](1)依题意可知,同学甲所用果蝇的基因型为dpdpruru(翅外展粗糙眼)和DpDpRuRu(野生型正常翅正常眼纯合子),两者杂交产生F1,F1的基因型为DpdpRuru,F1相互交配得到F2,F2中翅外展正常眼(dpdpRuRu或dpdpRuru)个体出现的概率为1/4×3/4=3/16。图中所列基因中,紫眼基因与翅外展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不能进行自由组合。

(2)依题意可知,同学乙所用果蝇的基因型为X sn w Y(焦刚毛白眼雄果蝇)和X SnW X SnW(野生型直刚毛红眼纯合子雌果蝇),两者杂交(正交),子代雄蝇的基因型全是X SnW Y,无焦刚毛个体。若进行反交(X sn w X sn w和X SnW Y),子代中白眼个体出现的概率是1/2。

(3)依题意可知,同学丙所用果蝇的基因型为ee X w Y(白眼黑檀体雄果蝇)和EE X W X W(野生型红眼灰体纯合子雌果蝇),两者杂交产生F1,F1的基因型为Ee X W X w和Ee X W Y,两对基因能够自由组合,故能够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F1的表现型是红眼灰体雌果蝇、红眼灰体雄果蝇。F2的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3灰体∶1黑檀体)(3红眼∶1白眼),即红眼灰体∶红眼黑檀体∶白眼灰体∶白眼黑檀体=9∶3∶3∶1。验证伴性遗传时相应基因在性染色体上,故应分析的相对性状是红眼(X W X W)和白眼(X w Y),能够验证伴性遗传的F2的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2∶1∶1。

4.(2019·江苏卷,32)杜洛克猪毛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毛色有红毛、棕毛和白毛三种,对应的基因组成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毛色红毛棕毛白毛

(1)_4__

(2)已知两头纯合的棕毛猪杂交得到的F1均表现为红毛,F1雌雄交配产生F2。

①该杂交实验的亲本基因型为_AAbb和aaBB__。

②F1测交,后代表现型及对应比例为_红毛∶棕毛∶白毛=1∶2∶1__。

③F2中纯合个体相互交配,能产生棕毛子代的基因型组合有_4__种(不考虑正反交)。

④F2的棕毛个体中纯合体的比例为_1/3__。F2中棕毛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白毛个体的比例为_1/9__。

(3)若另一对染色体上有一对基因I、i,I基因对A和B基因的表达都有抑制作用,i基因不抑制,如I_A_B_表现为白毛。基因型为IiAaBb的个体雌雄交配,子代中红毛个体的比例为_9/64__,白毛个体的比例为_49/64__。

[解析](1)由题表可知,棕毛猪的基因型有4种,即AAbb、Aabb、aaBB和aaBb。

(2)①由两头纯合棕毛猪杂交得到的F1均表现为红毛,可知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

②F1的基因型为AaBb,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因此其表现型及比例为红毛∶棕毛∶白毛=1∶2∶1。

③F2中的纯合体有4种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aaBB和aabb,其相互交配能产生棕毛子代的基因型组合有4种,即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

④由自由组合定律可知,基因型为AaBb的F1雌雄个体交配产生的后代(F2)中,棕色个体中各基因型及所占比例为1/6AAbb、1/6aaBB、1/3Aabb、1/3aaBb,其中纯合子占1/3,F2中棕毛个体相互交配时,只有1/3Aabb×1/3Aabb、1/3aaBb×1/3aaBb、1/3Aabb×1/3aaBb和1/3aaBb×1/3Aabb四种杂交组合会产生白色个体,那么白毛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3×1/3×1/4×4=1/9。

(3)基因型为IiAaBb的雌雄个体交配时,子代中红毛个体的基因型为iiA_B_,由于三对基因独立遗传,其所占的比例为1/4×3/4×3/4=9/64;白毛个体的基因型为I_ _ _ _ _和iiaabb,即3/4+1/4×1/4×1/4=49/64。

5.(2018·全国卷Ⅲ)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D)

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

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

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解析]A错: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以豌豆为材料进行遗传学实验,发现了性状遗传规律。B错: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等用小球藻进行实验,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

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C错: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由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及其同事完成的。D对: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6.(2017·全国Ⅲ)已知某种昆虫的有眼(A)与无眼(a)、正常刚毛(B)与小刚毛(b)、正常翅

(E)与斑翅(e)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①aaBBEE、

②AAbbEE和③AABBee。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变换,回答下列问题:

(1)若A/a、B/b、E/e这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2)假设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答案](1)选择①×②、②×③、①×③三个杂交组合,分别得到F1和F2,若各杂交组合的F2中均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若出现其他结果,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不是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

(2)选择①×②杂交组合进行正反交,观察F1中雄性个体的表现型。若正交得到的F1中雄性个体与反交得到的F1中雄性个体有眼/无眼、正常刚毛/小刚毛这两对相对性状的表现均不同,则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解析](1)实验思路:要确定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根据实验材料,可将其拆分为判定每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如利用①和②杂交,得到F1,再让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观察F2的表现型及比例来判定基因A/a和B/b是否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同理用②和③杂交判定基因E/e和B/b是否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用①和③杂交判定基因E/e和A/a是否位于两对染色体上。

(2)要验证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可通过①aaBBEE、②AAbbEE 两种实验材料,利用正反交实验,观察F1雄性个体中刚毛和眼两对性状,如果正交♀①EEX aB X aB×♂②EEX Ab Y→F1∶♀全部为有眼正常刚毛正常翅,♀全部为无眼正常刚毛正常翅。反交♂①EEX aB Y×♀②EEX Ab X Ab→F1:♀全部为有眼正常刚毛正常翅,♂全部为有眼小刚毛正常翅。则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核心拓展

1.理清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及相关比例(填图)

2.辨明性状分离比出现偏离的原因

(1)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

Aa×Aa→1AA∶2Aa∶1aa

①2∶1?_显性纯合致死__,即AA个体不存活。

②全为显性?_隐性纯合致死__,即aa个体不存活。

③1∶2∶1?_不完全显性__,即AA、Aa、aa的表现型各不相同。

(2)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

①自由组合定律的异常分离比:

F1:AaBb――→

?

F2,正常情况下,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异常情况下:??

?

??9∶3∶4? aa或bb成对存在时表现出同一种性状

9∶6∶1?单显性表现出同一种性状

12∶3∶1?双显性和一种单显性表现出同一种性状

9∶7?单显性和双隐性表现出同一种性状

15∶1?有显性基因就表现出同种性状

②基因完全连锁现象:

题型突破

题型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及遗传基本概念的应用

1.(2018·江苏卷)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C)

A.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

B.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

C .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

D .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

[解析] C 错: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的活力有差异,会使两种类型配子比例偏离1∶1,从而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的性状分离比。

基因分离定律解题策略

(1)分离定律试题的类型

亲代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正推类问题逆推类问题子代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

(2)基因型的确定技巧(相关基因用A 、a 表示)

①隐性突破法:若子代出现隐性性状,则其基因型一定为aa ,其中一个来自父本,另一个来自母本。

②后代分离比推断法

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亲本基因型为Aa 和Aa ,即:Aa ×Aa →3A_∶1aa 。

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Aa ×aa →1Aa ∶1aa 。 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亲本至少有一方是显性纯合子,即:AA ×Aa 或AA ×AA 或AA ×aa 。

(3)四步曲写基因型

判断显隐性→搭架子:显性大写在前,隐性小写在后,不确定就空着

→看后代表现型:有无隐性性状→填空 题型2 生物显隐性判断及亲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的推理 及相关计算

2.(2016·全国卷Ⅲ)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 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 1自交,得到的F 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 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 .F 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

B .F 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

C .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 .F 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

[解析] 由F 2中红花∶白花=272∶212≈9∶7,F 1测交子代中红花∶白花≈1∶3,可以推测出红花与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受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为A 、a 和B 、b),C 项错误;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基因型A_B_表现为红花,其他基因型表现为白花。

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基因型为AaBb,F2中红花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B项错误;F2中白花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A项错误、D项正确。

3.(2019·全国卷Ⅱ,5)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让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

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

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

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B)

A.①或②B.①或④

C.②或③D.③或④

[解析]假设控制羽裂叶和全缘叶的相关基因是A、a。植株甲(全缘叶)自花传粉后,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可说明植株甲是杂合子,①符合题意;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不能判定植株甲是杂合子(如AA×Aa),②不符合题意;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是1∶1,不能判定全缘叶和羽裂叶的显隐性,若羽裂叶为显性性状(Aa),则植株甲是纯合子(aa),③不符合题意;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是3∶1,说明全缘叶是显性性状,植株甲和另一全缘叶植株都是杂合子,即Aa×Aa→1AA∶2Aa∶1aa,④符合题意。

4.(2019·全国卷Ⅱ,32)某种甘蓝的叶色有绿色和紫色。已知叶色受2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其他基因型的个体均表现显性性状。某小组用绿叶甘蓝和紫叶甘蓝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①:让绿叶甘蓝(甲)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都是绿叶

实验②:让甲植株与紫叶甘蓝(乙)植株杂交,子代个体中绿叶∶紫叶=1∶3

回答下列问题。

(1)甘蓝叶色中隐性性状是_绿色__,实验①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_aabb__。

(2)实验②中乙植株的基因型为_AaBb__,子代中有_4__种基因型。

(3)用另一紫叶甘蓝(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若杂交子代中紫叶和绿叶的分离比为1∶1,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Aabb、aaBb__;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AABB、AAbb、aaBB、AaBB、AABb__;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且让该子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叶与绿叶的分离比为15∶1,则丙植株的基因型为_AABB__。

[解析](1)根据实验①②很容易判断甘蓝的绿叶是隐性性状,紫叶是显性性状。由题干可知,两对基因都为隐性的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结合实验①可判断出甲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2)根据实验②子代个体中绿叶∶紫叶=1∶3,可推知乙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

AaBb×aabb子代中有4种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aaBb、aabb。(3)若丙植株与甲植株(aabb)杂交,子代中紫叶和绿叶的分离比为1∶1,可推出紫叶丙植株只能产生两种配子,且有一种配子是ab,进而推出丙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若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子代均为紫叶,说明丙植株产生的配子中只能含一个隐性基因或全是显性基因,可利用分离定律列出丙植株可能的基因型,符合要求的丙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AaBB;若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子代均为紫叶,且该子代自交后代中紫叶与绿叶的分离比为15∶1,这是自由组合定律9∶3∶3∶1性状分离比的变形,推出子代紫叶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由此推出丙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

分离定律的应用“方法”归纳

(1)鉴定纯合子、杂合子——自交(植物)、测交(动物)和花粉鉴定法(植物)。

(2)确认显、隐性

①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a.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b.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②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占3/4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3)提高纯合率——连续自交,如图所示(纯合子比例越来越接近于1)。

题型3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问题

5.(2019·江淮十校联考)研究人员为探究荞麦主茎颜色和瘦果形状的遗传规律,以两种自交可育的普通荞麦纯种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判断不正确的是(D)

亲本F1表现型F2表现型及数量

绿茎尖果×绿茎钝果红茎尖果红茎尖果271红茎钝果90 绿茎尖果211绿茎钝果72

A

B.荞麦的主茎颜色和瘦果形状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C.荞麦的尖果与钝果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D.荞麦的绿色茎与红色茎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

[解析]F2植株的两对相对性状未在F1中表现出“母系遗传”的特征,A项正确。主茎颜色和瘦果形状在F2中呈现出不同的分离比,说明两对性状独立遗传,B项正确。尖果与钝果在F2中表现出3∶1的分离比,说明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C项正确。绿色茎与红色茎在F2中未表现出3∶1的分离比(接近于9∶7),说明该性状不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很可能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D项错误。

6.(2018·全国卷Ⅲ)某小组利用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进行两组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四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红果(红)与黄果(黄)、子房二室(二)与多室(多)、圆形果(圆)与长形果(长)、单一花序(单)与复状花序(复)。实验数据如下表。

组别杂交组合F1表现型F2表现型及个体数

红二×黄多红二450红二、160红多、150黄二、50黄多

红多×黄二红二460红二、150红多、160黄二、50黄多

乙圆单×长复圆单660圆单、90圆复、90长单、160长复圆复×长单圆单510圆单、240圆复、240长单、10长复

(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非同源染色体__上,依据是_F2中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符合9∶3∶3∶1__;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一对_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依据是_F2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都符合3∶1,而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不符合9∶3∶3∶1__。

(2)某同学若用“长复”分别与乙组的两个F1进行杂交,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其子代的统计结果不符合_1∶1∶1∶1__的比例。

[解析](1) 由于表中数据显示,甲组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二∶红多∶黄二∶黄多≈9∶3∶3∶1,该比例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性状分离比,所以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乙组F2的表现型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比例都符合3∶1,即圆形果∶长形果=3∶1,单一花序∶复状花序=3∶1。而圆单∶圆复∶长单∶长复不符合9∶3∶3∶1的性状分离比,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所以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2)根据乙组的相对性状表现型分离比可知,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用“长复”(隐性纯合子)分别与乙组的两个F1进行杂交,不会出现测交结果为1∶1∶1∶1的比例。

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1)方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如下两个分离定律:Aa×Aa;Bb×bb。

(2)题型:

①配子类型的问题:

a.具有多对等位基因的个体,在减数分裂时,产生配子种类数是每对基因产生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b.多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某种配子的概率是每对基因产生相应配子概率的乘积。

②基因型、表现型类型的问题:

a.任何两种基因型的亲本相交,产生的子代基因型或表现型的种类数等于亲本各对基因单独相交所产生相应基因型或表现型种类数的乘积。

b.子代某一基因型或表现型的概率是亲本每对基因杂交所产生相应基因型或表现型概率的乘积。

题型4考查特殊遗传分离比的问题

7.(2017·全国卷Ⅱ)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D) 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解析]由F2中52+3+9=64可推知,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8种,即可推出F1的基因型为AaBbCc。A项中AABBDD×aaBBdd→F1:AaBBDd,或AAbbDD×aabbdd→F1:AabbDd,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A项错误。B项中aaBBDD×aabbdd→F1:aaBbDd,或AAbbDD×aaBBDD→F1:AaBbDD,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B项错误。C项中aabbDD×aabbdd→F1:aabbDd,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2种;AAbbDD×aabbdd→F1:AabbDd,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C项错误。D项中AAbbDD×aaBBdd→F1:AaBbDd,或AABBDD×aabbdd→F1:AaBbDd,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8种,D项正确。

8.(2018·山西大同质检)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植物,其顶部开雄花,中部开雌花。已知正常株的基因型为B_T_,基因型为bbT_的植株下部雌花序不能正常发育而变为雄株,基因型为B_tt的植株顶部雄花序转变为雌花序而变为雌株,基因型为bbtt的植株顶部长出的也是雌花序而成为雌株。对下列杂交组合所产生后代的预测,错误的是(D) A.BbTt×BbTt→正常株∶雌株∶雄株=9∶4∶3

B.bbTT×bbtt→全为雄株

C.bbTt×bbtt→雄株∶雌株=1∶1

D.BbTt×bbtt→正常株∶雌株∶雄株=2∶1∶1

[解析] BbTt ×BbTt →B_T_(正常株)∶B_tt(雌株)∶bbT_(雄株)∶bbtt(雌株)=9∶3∶3∶1,即正常株∶雌株∶雄株=9∶4∶3,A 项正确;bbTT ×bbtt →后代的基因型为bbTt ,全为雄株,B 项正确;bbTt ×bbtt →bbTt(雄株)∶bbtt(雌株)=1∶1,C 项正确;BbTt ×bbtt →BbTt(正常株)∶Bbtt(雌株)∶bbTt(雄株)∶bbtt(雌株)=1∶1∶1∶1,因此正常株∶雌株∶雄株=1∶2∶1,D 项错误。

9.某哺乳动物的棒状尾(A)对正常尾(a)为显性;黄色毛(Y)对白色毛(y)为显性,但是雌性个体无论毛色基因型如何,均表现为白色毛。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请回答:

(1)假设一个达到遗传平衡的该哺乳动物种群中有2 000只个体,正常尾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若向该种群中再引入2 000只纯合棒状尾个体,则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引入后A 的基因频率变为_0.9__。

(2)如果一只黄色个体与一只白色个体交配,生出一只白色雄性个体,则母本的基因型是_Yy 或yy__(只写与毛色有关的基因型)。

(3)如果一只黄色棒状尾个体和一只白色棒状尾个体杂交,F 1的表现型为雄性38

黄色棒状、18黄色正常、38白色棒状、18白色正常;雌性34白色棒状、14

白色正常。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AaYy 、♀Aayy (标明亲本的雌、雄)。

(4)现有足够多的白色棒状尾雌、雄个体(纯合、杂合都有),若要选育出纯合的白色棒状尾雌性个体,请简要写出步骤:

第一步:_选择多对白色棒状尾雌、雄个体进行杂交__;

第二步:_从子代中选择白色棒状尾雌性个体与子代中的白色正常尾雄性个体测交__,后代(每对双亲产生的后代足够多)只出现一种表现型的亲代雌性个体即为纯合的白色棒状尾雌性个体。

[解析] (1)在该哺乳动物种群中,因为正常尾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所以有80只,又因正常尾是隐性性状,所以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将4%开方,可得a 的基因频率为20%,此时Aa 基因型个体所占的比例为2x20%×80%=32%,所以Aa 基因型个体有2 000×32%=640只,那么AA 基因型个体有1 280只。若向该种群中再引入2 000只纯合棒状尾个体,

则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引入后A 的基因频率变为(1 280+2 000)×2+6404 000×2

×100%=90%。(2)已知一只黄色个体与一只白色个体交配,生出一只白色雄性个体。因为在雄性中黄色毛(Y)对白色毛(y)为显性,而雌性

个体无论毛色基因型如何,均表现为白色毛,所以该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一定是W ,而亲本中的黄色个体是雄性。由上述分析可知,亲本中的黄色个体和白色个体均能产生含y 的配子,故父本黄色个体的基因型应是Yy ,母本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是Yy 或yy 。(3)一只表

现型为黄色棒状尾的个体A_Y_和一只白色棒状尾个体A_ _ _杂交,F1中棒状尾∶正常尾=3∶1,说明亲本双方关于尾巴的基因型是杂合子;F1的雄性中黄色∶白色=1∶1,说明毛色基因的杂交类似测交,故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Yy、♀Aayy。(4)纯合的白色棒状尾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YY或AAyy,因为亲本都是白色的,故雄性个体一定含基因yy,所以最终选择的是基因型AAyy的雌性个体。因此可以选择多对白色棒状尾雌、雄个体进行杂交,然后让子代中的白色棒状尾雌性个体A_ _y与子代中的白色正常尾雄性个体aayy测交,后代(每对双亲产生的后代足够多)只出现一种表现型的亲代雌性个体即为纯合的白色棒状尾个体AAyy。

有关遗传基本规律中比例异常分析

(1)分离定律异常情况:

①不完全显性:如红花AA、白花aa,杂合子Aa开粉红花,则AA×aa杂交再自交,F2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粉红花∶白花=1∶2∶1。

②显性纯合致死:Aa自交后代比例为显∶隐=2∶1。

③隐性纯合致死:Aa自交后代全部为显性。

(2)性状分离比9∶3∶3∶1的变式题的解题步骤: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尔遗传定律练习题

孟德尔遗传学定律·20161016 孟德尔遗传定律练习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别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2.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需对母本采取的措施是() ①开花前人工去雄 ②开花后人工去雄 ③自花受粉前人工去雄 ④去雄后自然受粉 ⑤去雄后人工受粉 ⑥受粉后套袋隔离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⑤⑥ D.①④⑤ 3.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假说最重要的证据是 A.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 B.亲本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C.杂合子自交产生的性状分离比为3:1 D.杂合子测交后代产生的性状分离比为1:1 4.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得出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A.选择自花传粉、闭花传粉的豌豆是孟德尔杂交试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B.假说中具有不同遗传组成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C.运用统计学方法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 D.进行测交试验是为了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 5.基因型为RrYY的生物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其基因型的比例为 A.3:1 B.1:2:1 C.1:1:1:1 D.9:3:3:1 6.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将纯种的黄色圆粒(YYRR)与纯种的绿色皱粒(yyrr)豌豆杂交,F2种子为480粒,从理论上推测,F2种子中基因型与其个体数基本相符的是 A.yyrr,20粒 B.YyRR,60粒 C.YyRr,240粒 D.yyRr,30粒 7.番茄的红果(A)对黄果(a)是显性,圆果(B)对长果(b)是显性,且自由组合,现用红色长果与黄色圆果(番茄)杂交,从理论上分析,其后代的基因型不可能出现的比例是() A.1:0 B.1:2:1 C.1:1 D.1:1:1:1 8.基因型为ddEeFf和DdEeff的两种豌豆杂交,在3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两个亲本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 A.1/4 B.3/8 C.5/8 D.3/4

孟德尔遗传定律常见题练习

孟德尔遗传定律常见题型练习 1.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AABB和aabb),F1自交产生的F2中,新的性状组合个体数占总数的(B) A、10/16 B、6/16 C、9/16 D、3/16 2.基因型分别为DdEeFF和DdEeff的两种豌豆杂交,在三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两个亲本的个体数占全部子代的( A ). A、7/16 B、3/8 C、5/8 D、9/16 3.将基因型为AaBbCc 和AABbCc 的向日葵杂交,按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比例应为( C ). A、1/8 B、1/16 C、1/32 D、1/64 4.南瓜的扁盘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和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获得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南瓜。据此推断,亲代圆形南瓜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答案:AAbb aaBB 5.已知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杂交后代表现型有种,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答案:4种9/16 6.牵牛花颜色有红色和白色之分,叶有阔叶和窄叶之分,红色(R)和阔叶(B)分别是显性性状,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RrBb和rrB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数分别是、。答案:6种4种 7.下列杂交组合的后代会出现3:1性状比的亲本组合是(D) A、EeF f×EeF f B、EeF f×eeFf C、Eeff×eeFf D、EeF f×EeFF 8.南瓜中白色果(A)对黄色果(a)为显性,扁形果(B)对圆形果(b)为显性。纯合白色圆形果和纯合黄色扁形果杂交的后代再与“某植株”杂交,其后代中白色扁形果、白色圆形果、黄色扁形果、黄色圆形果的比是3:1:3:1,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某植株”的基因型是。答案:aaBb 9.两个亲本杂交,基因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子代的基因型为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那么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 答案:YYRr和YyRr 10.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则这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答案:AABb 11.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褐(b),有(d)/无(D)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Dd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例是。答案:3/16 12.某植株从环境中吸收前体物质经一系列代谢过程合成紫色素,此过程由A、a和B、b 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如图所示)。其中具紫 色素的植株开紫花,不能合成紫色素的植株开白 花。据图所作的推测不正确的是(D) A.只有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该植 株才能表现紫花性状 B.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不能利用前体物 质合成中间物质,所以不能产生紫色素

孟德尔遗传定律教案

孟德尔遗传定律教案 【篇一:孟德尔教案】 1.教材分析 1.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 实验(二)》的第1课时,从本章内容看,《孟德尔的的豌豆杂交 实验(二)》是学生在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的基础上,再一次沿着科学家的探究历程,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地讨论生物遗传基本规律的过程;也是又一次领略科学探 究方法──假说演绎法的过程,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的提高及理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从整个《遗传与进化》模块看,本节内容为《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学习埋写了伏笔,为杂交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基因的自 由组合导致的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最重要来源和生物进化的内在 动力之一。因此,本节课在整个模块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教学中,本节内容需2课时完成:第1课时学习“两对相对性状 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第2课时学习“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 因及其再发现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教材对本节内容的呈现,强调了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 亲历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包括一明一暗两条主线: 一条明线──孟德尔是如何发现并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一条暗线──假说演绎法的探究过程,科学方法的训练。 当然,这也将是进行本节课堂教学的主线。 1.2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要求,可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2.1知识方面:通过分析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阐 明自由组合定律。 1.2.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对孟德尔遗传定律探究过程 的学习,体验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过程;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和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养成理性思维品质。 1.2.3能力方面:通过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结果的分析,尝试演 绎推理方法,提高逻辑推理能力;能运用数学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 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 1.3教学重点、难点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特殊性状分离比规律总结归纳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特殊性 状分离比规律总结归纳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遗传定律的特殊性状分离比 规律1:隐性上位: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其中一对基因的隐性状态对另一对基因起遮盖作用。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9:3:4,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2。 规律2:积加作用: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当两对基因都为显性时表现一种性状,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时表现另一种性状,两对基因均为隐性时表现第三种性状。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6:1,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2:1。 规律3:累加作用:两基因的作用效果相同,但显性基因积累越多,性状表现得越明显。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会有5种情况(分别为4个显性基因、3个显性基因、2个显性基因、1个显性基因、0个显性基因),其比例为1:4:6:4:1,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2:1。 规律4:显性上位: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其中一对基因的显性状态对另一对基因(无论显隐性)有遮盖作用,即当一对基因为显性时表现一种性状,另一对基因为显性而第一对基因为隐性时,表现另一种性状,两对基因都为隐性时表现第三种性状。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2:3:1,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2:1:1。 规律5:抑制作用: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其中一对基因的显性状态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作用,但其本身并不控制任何性状。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3:3,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 规律6:显性互补: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一性状时,当两对基因都为显性时(无论纯合还是杂合),表现为一种性状;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无论纯合还是杂合)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表现为另一种性状。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7,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3。

孟德尔遗传定律综合试题及答案

高一生物月考4 16 试题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牛的黑色对红色是显性,现有一头黑色公牛,若要判断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最好的杂交组合是() A.黑色公牛×黑色母牛B.黑色公牛×红色母牛 C.黑色公牛×杂色母牛D.黑色公牛×白色母牛 2.一匹家系不明的雄性黑马与若干纯种枣红马杂交,生出20匹枣红马和25匹黑马,这说明() A.雄性黑马也是纯合子B.黑色为隐性性状 C.枣红色是隐性性状D.说明不了什么 3.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F2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和性状重组型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A. 4 16 和 6 16 B. 9 16 和 2 16 C. 1 8 和 3 8 D. 2 4 和 3 8 4.一对雌雄蛙,若用人工方法孕育出1000只蝌蚪,从理论上推算,至少需要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的数量分别是() A.280 和1 000 B.1 000 和250 C.1 000 和4 000 D.4 000 和2 000 5.关于减数分裂的描述正确的是() A.第一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不配对 B.第一次分裂,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 C.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 D.第二次分裂,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不配对 6.基因型为Dd的植物体,产生雌配子和雄配子之间的比例应该是() A.l∶1 B.3∶1 C.无一定比例,但雄多于雌D.无一定比例,但雌多于雄 7.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患血友病的男孩,其双亲基因型不可能是()A.XHXH和XhY B.XhXh和XHY C.XhXh和XhY D.XHXh和XhY 8.让杂合子Aa连续自交三代,则第四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A.1/4 B.1/8 C.1/16 D.1/32 9.牵牛花的红花基因(R)对白花基因(r)显性,阔叶基因(B)对窄叶基因(b)显性,它们不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将红花窄叶纯系植株与白花阔叶纯系植株杂交,F1 植株再与“某植株”杂交,它们的后代中:红花阔叶、红花窄叶、白花阔叶、白花窄叶的植株数分别354、112、341、108,“某植株”的基因型为() A.RrBb B.Rrbb C.rrBb D.RRbb 10.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豌豆种子圆滑与子叶黄色B.狗的黄毛与兔的黑毛

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规律相关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定律基础知识归纳 一、基本概念 1.交配类: 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2)自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 3)测交:就是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子相交,来测F1的基因型 4)正交与反交:相对而言的,正交中的父方和母方恰好是反交种的母方和夫方。 5)回交:(两个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再与亲本之一进行杂交)一般在第一次杂交时选具有优良特性的品种作母本,而在以后各次回交时作父本,这亲本在回交时叫轮回亲本。回交的目的是使亲本的优良特性在杂种后代中慢慢加强,而把非轮回亲本的某一优点转移到杂种。 2.性状类: 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4)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5)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基因类 1)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2)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3)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4)非等位基因: 5)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上的等位基因的数目在两个以上。 6)相同基因: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控制同一性状。 4.个体类 1)表现型: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3)纯合子: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例如:AA aa 4)杂合子: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例如:Aa 5)表现型=基因型(内因)+环境条件(外因) 6)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也不一定相同 二、显隐性状的判断 1. 定义法: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可用公式表示为A×B→A,A为显性性状、B为隐性性状。 2. 性状分离法:据“杂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可用公式表示为A×A→A、B,B为隐性性状 3、用以下方法判断出的都为隐性性状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计算

高二生物——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相关计算 一对相对性状的常见组合方式: 例题1: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是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下表是4种不同的杂交组合以及各种杂交组合所产生的子代数。请在表格内填写亲代的基因型。

③黄圆×绿圆21 7 20 6 ④绿圆×绿圆7 0 43 14 ⑤黄皱×绿圆0 16 18 17 例2:下列杂交的组合中,后代会出现两种表现型的是(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例3.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个体X”的基因型为 A.BbCc B.Bbcc C.bbCc D.bbcc 自交和自由交配: 例1: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并分成两组,(1)一组全部让其自交(2)二组让其自由传粉。一、二组的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 A. 1/9 1/6 B. 3/8 1/9 C. 1/6 5/12 D.1/6 1/9 例2:已知果蝇的灰身(AA)和黑身(aa)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纯种灰身果蝇和纯种黑身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F1自由交配产生F2。将F2中的灰身果蝇取出,让其自由交配,后代中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的比例为() A:1:1B:5:1C:3:1D:8:1 关于两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1.正常情况 (1)AaBb自交→双显∶一显一隐∶一隐一显∶双隐=9∶3∶3∶1 (2)测交:AaBb×aabb→双显∶一显一隐∶一隐一显∶双隐=1∶1∶1∶1 2.异常情况 例8、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9:7、9:6:1、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 A.1:3、1:2:1、3:1 B.3:1、4:1、1:3 C.1:2:1、4:1、3:1 D.3:1、3:1、1:4 序号原因自交后代比例测交后代比例 1 存在一种显性基因(A或B)时表现为 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2 A、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一种性状, 否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孟德尔遗传定律综合试题及答案解析

孟德尔遗传定律综合试题 出题人:晁璐 审题人:胡国联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牛的黑色对红色是显性,现有一头黑色公牛,若要判断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最好 的杂交组合是( ) A .黑色公牛×黑色母牛 B .黑色公牛×红色母牛 C .黑色公牛×杂色母牛 D .黑色公牛×白色母牛 2.一匹家系不明的雄性黑马与若干纯种枣红马杂交,生出20匹枣红马和25匹黑马,这 说明( ) A .雄性黑马也是纯合子 B .黑色为隐性性状 C .枣红色是隐性性状 D .说明不了什么 3.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F2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和性状重组型 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 A .164和166 B .169和162 C .81和83 D .42和83 4.一对雌雄蛙,若用人工方法孕育出1000只蝌蚪,从理论上推算,至少需要卵原细胞 和精原细胞的数量分别是( ) A .280 和 1 000 B .1 000 和 250 C .1 000 和 4 000 D .4 000 和 2 000 5.关于减数分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第一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不配对 B .第一次分裂,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 C .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 D .第二次分裂,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不配对 6.基因型为Dd 的植物体,产生雌配子和雄配子之间的比例应该是( ) A .l ∶1 B .3∶1 C .无一定比例,但雄多于雌 D .无一定比例,但雌多于雄 7.血友病是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患血友病的男孩,其双亲基因型不可能是( ) A .XHXH 和XhY B .XhXh 和XHY C .XhXh 和XhY D .XHXh 和XhY 8.让杂合子Aa 连续自交三代,则第四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A .1/4 B .1/8 C .1/16 D .1/32 9.牵牛花的红花基因(R )对白花基因(r )显性,阔叶基因(B )对窄叶基因(b )显 性,它们不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将红花窄叶纯系植株与白花阔叶纯系植株杂交,F1 植 株再与“某植株”杂交,它们的后代中:红花阔叶、红花窄叶、白花阔叶、白花窄叶的植 株数分别354、112、341、108,“某植株”的基因型为 ( ) A .RrBb B . Rrbb C . rrBb D .RRbb 10.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豌豆种子圆滑与子叶黄色 B .狗的黄毛与兔的黑毛

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孟德尔遗传定律及其应用

孟德尔遗传定律及其现实意义 当今,生命科学迅猛发展,在遗传学领域人类已能够在分子水平观察研究地球上的生命、理解其遗传规律。这为人类克服疾病,提高人类遗传素质,确保人类健康长寿,维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要感谢一位功臣——孟德尔。他创立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是遗传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规律,后来发现的许多遗传学规律都是在它们的基础上产生并建立起来的,它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近代遗传学发展的前途。一直到今天分子生物学都是建立在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之上的。 孟德尔是在著名的豌豆实验揭示出两大遗传定律。在实验中,他认为豌豆有稳定的、又容易区分的性状, 开花时不会受到外来花粉的影响。而且容易栽培,生长期较短, 于是他选择了豌豆作为主要的试验材料。这为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对试验结果的整理分析都提供了极其方便的条件。 在他的实验中,他用纯种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作亲本,在它们的不同植株间进行异花传粉。结果发现,无论是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还是以高茎作父本,矮茎作母本,它们杂交得到的第一代植株都表现为高茎。孟德尔让上述F1的高茎豌豆自花授粉,然后把所结出的F2豌豆种子于次年再播种下去,得到杂种F2的豌豆植株,结果出现了两种类型:一种是高茎的豌豆,一种是矮茎的豌豆,即: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高茎和矮茎性状都表现出来了。孟德尔把这种现象称为分离现象。不仅如此,孟德尔还从F2的高、矮茎豌豆的数字统计中发现:在1064株豌豆中,高茎的有787株,矮茎的有277株,两者数目之比,近似于3∶1。孟德尔还分别对其他6对相对性状作了同样的杂交试验,其结果也都是如此。 经过一番创造性思维后,孟德尔提出了遗传因子分离假说:即生物性状的遗传由遗传因子决定,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从母体和父体中各得一个因子,两个遗传因子在细胞里相互结合,但并不相互融合、掺混,各自独立相互分离,而且两个因子中显性因子对隐形因子起决定作用,当遗传因子内既含有显性因子,又含有隐形因子是,在性状上只有表现出显性性状。这种假说使得豌豆实验有了科学圆满的解释。 孟德尔在揭示了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的遗传规律——分离规律之后,又接连进行了两对、三对甚至更多对相对性状杂交的遗传试验,进而又发现了第二条重要的遗传学规律,即自由组合规律。 孟德尔在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时,仍以豌豆为材料。他选取了具有两对相对性状差异的纯合体作为亲本进行杂交,一个亲本是结黄色圆形种子,另一亲本是结绿色皱形种子,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所得到的F1全都是黄色圆形种子。如果把F1的种子播下去,让它们的植株进行自花授粉,则在F2中出现了明显的形状分离和自由组合现象。在共计得到的556粒F2种子中,有四种不同的表现类型。F2的四种表现型的数字比例大约为9∶3∶3∶1。 以上性状分离比的实际情况充分表明,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别是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着,其传递方式依然符合于分离规律。此外,它还表明了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与另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无关,二者在遗传上是彼此独立的。这也表明,控制黄、绿和圆、皱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既能彼此分离,又能自由组合。 孟德尔根据上述杂交试验的结果,提出了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中自由组合的理论。这个假说圆满地解释了他观察到的试验结果。这就是孟德尔发现的第二个遗传定律——自由组合规律。 尽管孟德尔对遗传因子的认识很粗略,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基本定

孟德尔遗传规律相关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定律相关知识总结 一、基本概念 1.交配类: 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2)自交:植物体中自花授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授粉。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 3)测交:就是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子相交,来测F1的基因型 2.性状类: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3)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4)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基因类 1)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2)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3)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4)非等位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不同位置的基因。 4.个体类 1)表现型: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3)表现型=基因型(内因)+环境条件(外因) 4)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组成的个体。例如:AA aa 5)杂合子:由等位基因组成的个体。例如:Aa 1.(2008上海)下列表示纯合体的基因型是 A.AaHH B.AAHh C.AAHH D.aaHh 2.(2015年江苏高考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 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 C.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16种 D.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 3.采用下列哪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B. 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C. 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D. 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5.(2014新课标卷)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状)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育种实践中,若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一般来说,育种目的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2)杂交育种前,为了确定F2代的种植规模,需要正确预测杂交结果,若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3个条件:条件之一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其余两个条件是。(3)为了确定控制上述这两对性状基因是否满足上述3个条件,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检验,请简要写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 二、自由交配与自交的区别 自由交配是各个体间均有交配的机会,又称随机交配;而自交仅限于单个个体间的配子结合。 运算方法:自交可以直接使用分离定律的常见分离比,而自由交配遵循基本运算公式(p+q)2,其中p 和q分别代表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 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

经典高中生物-最经典-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综合比较1

突破点1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综合比较 高考对遗传定律的考查并非单一化;往往呈现综合性,不仅将自由组合定律与分离定律综合,更将孟德尔定律与其细胞学基础,伴性遗传,系谱分析及概率求解等予以综合考查。因此,备考时必须深刻把握两大定律的核心内涵,归纳总结基因传递规律及特点,并能熟练进行基因型、表现型推导及概率计算,同时应具备相当的遗传实验设计能力。 【例证1】(2016·全国课标卷Ⅱ,32)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 (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 解析(1)确认两对性状显隐性的关键源于实验过程。实验1:有毛A与无毛B杂交,子一代均为有毛,说明有毛为显性性状;实验3:白肉A与黄肉C杂交,子一代均为黄肉,据此可判断黄肉为显性性状。(2)依据“实验1中的白肉A 与黄肉B杂交,子一代黄肉与白肉的比例为1∶1”可判断黄肉B为杂合的。进而推知: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DDff、ddFf、ddFF。(3)无毛黄肉B的基因型为ddFf,理论上其自交下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

为ddFF∶ddFf∶ddff=1∶2∶1,所以表现型及比例为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4)综上分析可推知:实验3中的子代的基因型均为DdFf,理论上其自交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毛黄肉(D_F_)∶有毛白肉(D_ff)∶无毛黄肉(ddF_)∶无毛白肉(ddff)=9∶3∶3∶1。(5)实验2中的无毛黄肉B(ddFf)和无毛黄肉C(ddFF)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ddFf和ddFF两种,均表现为无毛黄肉。 答案(1)有毛黄肉(2)DDff、ddFf、ddFF(3)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4)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5)ddFF、ddFf 【例证2】(2011·全国新课标,32)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A、a;B、b;C、c……)。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有甲、乙、丙、丁4个纯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间进行杂交,杂交组合、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根据杂交结果回答问题。 (1)这种植物花色的遗传符合哪些遗传定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实验中,植物的花色受几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德尔遗传规律

孟德尔遗传规律 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在1858~1865年的8年间做了大量豌豆杂交实验。他把子叶为黄色和绿色的豌豆杂交,第1年收获的豌豆的子叶都是黄色的;第2年,当他把第1年收获的子叶为黄色的豌豆再种下时,收获的豌豆的子叶颜色既有黄色也有绿色。同样地,他把圆粒和皱粒豌豆杂交,第1年收获的都是圆粒豌豆;第2年,当他把这种杂交圆粒豌豆再种下时,收获的却是既有圆粒豌豆又有皱粒豌豆。实验的具体数据如下: 为什么表面完全相同的豌豆会长出这样不同的后代呢?而且每次试验第2年收获的结果比例都接近3:1,非常稳定。孟德尔认为其中一定有某种遗传规律,经过长期的、坚持不懈的研究,终于找到了规律,并提出了一种遗传机理的概率模型。这一发现为近代遗传学奠定了基础,孟德尔本人也成了遗传学的奠基人。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内是成对存在的,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且是随机组合的。用DD表示子叶为纯黄色的豌豆的一对遗传因子,用dd表示子叶为纯绿色豌豆的一对遗传因子。当这两种豌豆杂交时,子一代(第一年收获的豌豆)的遗传因子全部为Dd。当把子一代杂交豌豆再种下时,子二代(第二年收获的豌豆)同样是从父本和母本各随机地继承一个遗传因子,所以子二代的遗传因子有三种类型:DD,Dd,dd。 对豌豆的颜色来说,D是显性因子,d是隐性因子。当显性因子与隐性因子结合时,表现显性因子的现状,即DD、Dd都表现为黄色;当两个隐性因子集合时,才表现隐性因子的性状。即dd 表现为绿色。

由于子代的遗传因子是父本和母本的遗传因子等可能随机组合,因此在子二代中,DD,dd 出现的概率都是0.25,Dd出现的概率是0.5,所以子二代中子叶为黄色的豌豆(Dd,DD)与子叶为绿色的豌豆(dd)的比例大约是3:1。 在孟德尔豌豆实验中,设A等于“子二代豌豆中随机选择一粒子叶是绿色的豌豆”,则A是一个随机事件。孟德尔的实验试验(次数为8203)表明,事件A发生的频率约为0.2494。请问: (1)孟德尔是依据什么猜想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0.25,从而构造遗传机理概率模型的? (2)如果对某个随机现象,我们先提出一个理论概率模型,如何对模型的正确性进行验证呢?

孟德尔遗传定律发现中的“假说—演绎法”

孟德尔遗传定律发现中的“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是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通过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可以较好地体验“假说—演绎法”的应用。 一、科学实验发现事实 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一对及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基本程序是:以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P)杂交得F1→让F1自交得F2→对F2的性状表现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性状分离比为3:1(一对)或9:3:3:1(两对)。 二、推理想像提出假说 如何解释“F1表现一种性状,F2性状分离且呈现一定分离比”呢?孟德尔通过推理想像,提出如下假说: 1.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纯合体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杂合体的组成不同。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每个配子中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对F1而言,一对相对性状时,形成2种等量且不同的配子;两对时,形成4种等量且不同的配子。 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一对相对性状时,F2有4种组合、2种表现型、比例为3:1;两对时,F2有16种组合、4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三、演绎推理得出推论 上述假说是否符合实际,其核心在于“F1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根据假说,隐性亲本只产生一种配子,不影响后代的表现型,如果让F1与隐性亲本杂交(即测交),所得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只与F1产生的配子有关,即一对相对性状时,后代表现型应为2种、比例为1:1;两对时,F2表现型为4种、比例为1:1:1:1。 四、实验检测揭示规律 根据上述推论,孟德尔进行了一对及两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所得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与预期相符,证明了假说的正确性,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B.F1产生基因型为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以自由组合 D.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答案: D 2.用纯种的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豌豆种子杂交得F1,将F1自交得F2的种子3 200粒。这些种子中应该有绿色皱粒() A.1 600粒B.400粒 C.200粒D.1 200粒 答案: C 3.假定三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AaBBDD×AaBbdd产生的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两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A.1/2 B.1/4 C.1/8 D.3/4 解析:AaBBDD和AaBbdd杂交,子代的基因中一定有Dd,因此只要求出前两对基因杂交后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即可,(1/2)×(1/2)=1/4,故B正确。 答案: B 4.在豚鼠中,黑色(C)和白色(c)是显性,毛皮粗糙(R)对毛皮光滑(r)是显性。下列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最佳杂交组合是() A.黑光×白光→18黑光∶16白光 B.黑光×白粗→25黑粗 C.黑粗×白粗→15黑粗∶7黑光∶16白粗∶3白光 D.黑粗∶白光→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 解析: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就是验证杂种F1产生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是否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是否自由组合,从而产生4种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配子,因此最佳方案为测交。D项符合测交的概念和结果:黑粗(相当于F1的双显)×白光(双隐性纯合子)→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四种表现型比例接近1∶1∶1∶1)。

孟德尔遗传定律教学设计

《孟德尔遗传定律》教学设计 【课程纲要依据】 本课的设计遵循新课程理念,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多在观察,分析,实践的过程中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关键词:“遗传因子”,“性状”,“显、隐性性状” 2.了解孟德尔实验具体过程,及抽象过程 3.了解分离定律 【教学重点】 1.分离现象及分离比 2.分离规律的验证 【教学难点】 1.新名词理解 2.实验的分析理解 【教学方法与策略】 采用探究式学习模式,假说——演绎法,跟随孟德尔的脚

步: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 【教学资源】(教学环境与手段) 多媒体网络教室,Flash播放器 《基因分离定律》课件脚本 一.课件说明 教学模式:探究式学习模式 应用环境:网络多媒体教室 使用对象:教师学生 二.课件结构 片头 目录(贯穿始终) 正文页: 1.提出问题, 2.做出假设, 3.推理验证, 4.得出结论, 5.课后练习 结尾 (总过程舍弃了下一页上一页按钮,取而代之的是一直都浮在屏幕上面的目录,可随意切换到任何模块,但各模块部还是用上一页下一页按钮翻页的)

三.课件容 (一)片头部分 【场景描述】 背景为豌豆图片与孟德尔图片 文字“基因分离定律” 交互:鼠标点击按钮,转换到下一画面 (二)目录部分

目录容: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推理验证,得出结论,课后练习 背景图片: 目录用按钮制作,一直浮在屏幕最上面既是目录又是标题,点击即可进入。 (三)正文页 1.提出问题: 第一页:引出孟德尔的实验:把一种开紫花的豌豆种和一种开白花的 豌豆种结合在一起,第一次结出来的豌豆开紫花,第二次紫白相间,且比例为3:1此过程用flash动画演示。 在本页旁边提出小问题“为什么选择用豌豆做此实验?”问号用按钮做,点击出答案 第二页:孟德尔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性状分离,为什么比例为3:1”此过程插入孟德尔的肖像,做出他说话的动作

孟德尔定律及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教师收集有关孟德尔生平的资料素材,并制作本节课的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询、收集有关孟德尔进行遗传学研究的资料; 3.学生按以下预习提纲自主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为课上的分析和讨论做好准备。 (1)孟德尔是如何验证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 (2)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3)思考“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中的5个问题。 (4)什么是基因型、表现型?两者有什么关系?什么是等位基因? 二.情境创设 师:孟德尔用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其F1代只有一种性状表现,F2代出现了四种性状表现,其比例是9﹕3﹕3﹕1,孟德尔是如何解释这种现象的? 生: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进行了自由组合。 师:孟德尔解释的关键是什么? 生:F1产生了四种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师:要确定这种解释是否正确,可用什么方法? 生:测交法。 师:非常正确。 三.师生互动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实验验证) 师:什么是测交? 生:用F1与双隐性类型杂交,即用F1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 师:测交的目的是什么? 生:目的是测定F1的遗传因子组成。 师:按照孟德尔提出的假说,F1能产生YR、Yr、yR、yr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而隐性纯合子只能产生yr一种配子,请大家推测一下后代有几种遗传因子组成及性状表现?其比例是多少?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仿照分离定律的测交验证模式,写出测交及其实验结果的遗传图解: 杂种子一代(F1)隐性纯合子 测交 YyRr × yyrr 配子 YR Yr yR yr yr

测交后代 YyRr Yyrr yyRr yyrr 黄圆黄皱绿圆绿皱 比例 1 ﹕ 1 ﹕ 1 ﹕ 1 师:上述遗传图解是根据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从理论上推导出来的结果,其后代有四种性状表现,且比例为1﹕1﹕1﹕1。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相符,则说明理论是正确的;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不相符,则说明这种理论推导是错误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课件显示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结果,请同学仔细分析,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无论正交还是反交,实验结果完全符合他的设想,说明他的理论推导是正确的,即F1在形成配子时,产生了四种配子,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是自由组合的。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归纳出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主要内容。 4.自由组合定律(得出结论) 生: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这一遗传规律又称为孟德尔第二定律。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那么这两条定律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呢? 教师用课件显示下列表格,组织学生讨论回答:

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尔遗传定律练习题

孟德尔遗传定律练习题 第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 ~④ 中的遗传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别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 F1 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2.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需对母本采取的措施是() ①开花前人工去雄 ②开花后人工去雄 ③自花受粉前人工去雄 ④去雄后自然受粉 ⑤去雄后人工受粉 ⑥受粉后套袋隔离 A.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⑤⑥ D .①④⑤ 3.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假说最重要的证据是 A.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 B.亲本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杂合子自交产生的性状分离比为3: 1 D.杂合子测交后代产生的性状分离比为1:1 4.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得出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A.选择自花传粉、闭花传粉的豌豆是孟德尔杂交试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B.假说中具有不同遗传组成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C.运用统计学方法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 D.进行测交试验是为了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 5.基因型为 RrYY 的生物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其基因型的比例为 A. 3:1 B . 1:2:1 C .1:1:1:1 D .9:3:3:1 6.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将纯种的黄色圆粒(YYRR)与纯种的绿色皱粒( yyrr ) F2 豌豆杂交, 种子为 480 粒,从理论上推测, F2种子中基因型与其个体数基本相符的是 A. yyrr ,20粒 B .YyRR,60 粒 C. YyRr,240粒 D . yyRr , 30 粒 7.番茄的红果( A)对黄果( a)是显性,圆果( B)对长果( b)是显性,且自由组合,现用红色长果与黄色圆果(番茄)杂交,从理论上分析,其后代的基因型不可能出现的比例是() A.1:0 B .1:2:1 C .1:1 D .1:1:1: 1 8.基因型为 ddEeFf 和 DdEeff 的两种豌豆杂交,在 3 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两个亲本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 A. 1/4 B .3/8 C . 5/8 D .3/4

孟德尔遗传定律练习题(含答案)

高二阶段性测试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兔的白毛与猪的黑毛 B.狗的长毛与卷毛 C.鸡的光腿与毛腿 D.果蝇的红眼与果蝇的棒眼 2.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的原因是()A.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B.豌豆先开花后授粉 C.豌豆是闭花自花授粉的植物 D.豌豆是异花传粉的植物 3.豌豆中高茎(T)对矮茎(t)是显性,黄粒(G)对绿粒(g)是显性,则Ttgg和TtGg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依次是()A.5、3 B.6、4 C.8、6 D.9、4 4.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如果一对正常夫妇生下了一个有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这个 儿子如果与患有白化病的女人结婚,婚后生育出患有白化病女孩的几率为()A.1/2 B.1/4 C.1/6 D.1/12 5.豚鼠的黑毛对白毛是显性,如果一对杂合的黑色豚鼠交配,产生的后代4仔,它们的表现型是()A.全部黑色 B.三黑一白 C.一黑三白 D.ABC三种都有可能 6.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A.A与b B.Y与y C.E与E D.f与f 7.现有高茎(T)无芒(B)小麦与矮茎无芒小麦杂交,其后代中高茎无芒:高茎有芒:矮茎无芒:矮茎有芒为3:1:3: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A.TtBb和ttBb B.TtBb和Ttbb C.TtBB和ttBb D.TtBb和ttBB 8.下列哪项表示的是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的配子?()A.Aa B.Aabb C.Ab D.AaBb 9.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10.基因型为 RrYY 的生物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其基因型的比例为()A.3:1 B.1:2:1 C.1:1:1:1D.9:3:3:1 11.若基因型为AaBbCCDDee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CcDDEe的个体交配(各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子 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A.1/14 B.1/8 C.1/16 D.1/32 12. 关于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A.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B.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D.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3.在下列各杂交组合中,后代只出现一种表现型的亲本组合是() A. EeFf×EeFf B. EeFF×eeff C. EeFF×EEFf D. EEFf×eeFf 14.有甲、乙、两、丁、戊5只猫。其中甲、乙、丙都是短毛猫,丁和戊都是长毛猫,甲、乙为雌猫,其余为雄猫。甲和戊的后代全是短尾猫,乙和丁的后代有长毛也有短毛。欲测定丙猫的基因型,最好选择()A.甲猫B.乙猫C.丁猫D.戊猫 15.现有一株杂合高茎豌豆,若让它连续自交多代,其后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变化趋势为下图的曲线() A.a B.b C.c D.d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