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太极拳全招式图文详细全解

太极拳全招式图文详细全解

太极拳全招式图文详细全解
太极拳全招式图文详细全解

二十四式太极拳图文讲解

作者:向导族族长

来源:百度文库

1、起式

1

2

3

4

5

2、左右野马分鬃

6

7

8

9

10

11

12

13141516

17

18

19

20

3、白鹤亮翅

21

22

23

4、左右搂膝拗步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4

35

36

37

38

33

5、手挥琵琶

39

40

41

6、左右倒卷肱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7、左拦雀尾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8、右拦雀尾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9、单 鞭

83

84

85

86

87

88

10、云 手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十一、单 鞭

104

105

106

107

108

十二、高探马

109

110

13、右蹬脚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4、双峰贯耳

117

118

119

120

15、转身左蹬脚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6、左下势独立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7、右下势独立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8、右左穿梭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9、海底针

151

152

153

20、闪通臂

154

155

156

20、转身搬拦锤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22、如封似闭

166

167

168

169

170

23、十字手

171

172

173

174

175

24、收 势

176

177

178

太极功夫扇分解教学要领

五十二式太极功夫扇分解教学要领 五十二式太极功夫扇分解教学,主讲老师:李德印扇子构造:现在的扇子是用竹子和绸布做成的,扇子的两侧叫扇柄,也叫扇骨,上边叫扇顶,下边叫扇根,把扇子打开以后,平面叫扇面,扇面中间有10 条竹条叫扇颈,也叫小扇骨,是由小的竹片做成的,扇子的上边弧线叫扇沿,扇光滑的一面叫正面,那么由小扇骨突出的一面叫反面,以后会常常遇到这些术语。 分解教学 第一段预备时身体保持自然并步直立,好象练太极拳一样心静体松,精神集中,右手持握扇柄的要命部,扇顶向下,贴于右腿侧, 一,起势(开步抱扇):两手向前捧在体前,高与肩平,扇柄竖直,扇顶向上;步子呢,开步抱扇,左脚向左分开半步,两脚平行,与肩同宽,同时呢,把扇子举抱在胸前。这个动作在表演的时候,也可以并步抱扇敬礼,行一个抱扇礼,然后再分脚开步,分做两步不做。 二,斜飞势(侧弓步举扇):一是两臂绕转,屈蹲提腿,身体面向前方(假设面向南);二是右脚向右侧伸出去,侧开步,向西开步;三是侧弓步举扇亮相,把扇子送到右前方,身体略向右倾斜,眼睛看左前方,这是吴式太极拳的斜飞势的动作,身体斜中遇正,两手即要展开亮相,又不要挺直,不要做成长拳,要求含胸沉肩顶头,步型是侧弓步,东南亮相。 三,白鹤亮翅(虚步亮扇):一转腰摆扇;二穿手转腰;三虚步亮扇,面向正南,成虚步,前脚掌点地,扇子呢,抖挽侧立开扇,扇骨坚直向下,扇面正向前方。这个动作象杨式的白鹤亮翅的动作,当然杨式的白鹤亮翅动作是横抱向左列(扌列)开,扭转的攻防含意。这里呢,是采用了穿臂亮扇的动作。 四,黄蜂入洞(进步刺扇):一合扇、把扇子收于右肩前,二收脚摆扇,左脚提起;三转身上步;四向东弓步刺扇,力点在扇顶,高与肩平,左手举于头侧上方。这个动作取材于32 剑的黄蜂入洞。

王宗岳张三丰太极拳论原文

王宗岳张三丰太极拳论原文 “王宗岳太极拳论”原文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功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平准,活如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治,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辩焉。 注:王宗岳系是明朝中期,中原太极拳家。该论文是当今太极拳界一致公认的太极拳经典论。市面上各种版本都有,内容多有出入,唯有此版为原版。本文引自杨澄甫“太极拳体甩全书”一文附文。 “张三丰太极拳论”原文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

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惹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意,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掤、捋、挤、按、採、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挤、按。即干、坤、坎、离四正方也。採、挒、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合之则为十三势也。(原注云:此系武当山张三丰先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徙作技艺之末也。) 注:张三丰系是明朝初年,道教武当派著名道教人士。也是太极拳家,太极拳创编者。本人史考,至今无从查证。唯留下此一篇拳论,为后世公认。在上世纪后期,此拳论被人为删改、腰斩、张冠李戴,使之论文不完整。至今在许多书籍中还被误编。本文引自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一书附文。经论证后才确定。

42式太极拳图解教程

( 1 )起势 002 003 004 005 (1)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并拢,头颈 端正,下颏内收,胸腹舒松,肩臂松垂, 两手轻贴大腿侧;精神集中,呼吸自然, 目平视前方。 (2)左脚向左轻轻开步,相距与肩同宽,脚尖向前。 (3)两手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手心向下,两臂相距同肩宽,肘微下垂。 (4)上体保持正 直,两腿缓缓屈膝 半蹲;两掌轻轻下 按,落于腹前,掌 与膝相对。 ( 2 )右揽雀尾 007 008 009 010 (1)右脚尖稍外 撇,同时身体微向右转;右臂上抬屈于胸前,手心向下,左手翻转向右划弧至右腹前,手心向 (2)上体微左转,左脚向左前方上一步,脚跟轻轻落地。 42式太极拳 (3)上体继续左转,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时左臂向前掤出,左手高与肩平,手心向内,指尖向左,右手向 (4)上体微左转,右脚收至左脚内侧; 左臂内旋屈于左胸前,左手翻转向下,与胸同高,指尖向右,右臂外旋,右掌向左划弧至左腹前,掌心向上,指尖向左,两掌相对如抱球状;目视左 掌。

下,与右手相对如抱球状,重心移至右腿,左脚收于右脚内侧;目视右手。下落于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两臂微屈;目视左 前臂。 011 012 013 014 015 (5)上体微右转,右脚向右前方轻轻迈出一步,脚跟着 地。(6)上体继续右 转,重心前移成右 弓步;同时右臂向前掤出,臂微屈,掌心向内,高与肩平,左掌向左、向下落于左胯旁,掌心向下,目视右前 臂。(7)上体微右转, 右掌前伸,掌心翻 转向下;左掌同时 翻转向上,伸至右 腕下方,目视右掌。 (8)重心后移,上 体微左转;双掌向 下后捋至腹前;目 随右掌。 (9)右臂外旋屈 肘横于胸前,右掌 心向内,指尖向 左,左臂内旋,左 掌心转向外,掌指 附于右腕内侧。

析《太极拳论》(上)

析《太极拳论》(上) ——关与《太极拳论》的抄化痕迹及其正误 《太极拳论》在后陈家沟十三式的所有“太极拳”界影响甚大,流俗也较广,被许多人捧为太极拳经典,流习百年之久,至今仍然流播盛行。然而探究其所论错误之处与行文素质之差,实难得以称道。之所以能得以流俗百多年之久者,无非是钻了武术界的一个缺乏理论的空子而已。究其实质,则无非是在低、假的基础上建立的低、假、抄化堆砌的不类之文而已。大多陈家沟的人们至今对之不肖一顾,既是明显的例证。之所以称其为低,是因为后陈家十三式的所有“太极拳”,均为武术的大退化。不论从技术招势的结构上,还是从技术招势的运作方法、运化机势上,或是从套路技术的巧妙程度上讲,都是不能与陈家十三式相提并论的;或者说,退化得几乎不能称其为武术了。就从一篇被许多人推崇毕至的《太极拳论》来说,也是难以经得起推敲究查的。一经推敲究审之后,便会漏洞百出;一经考核旁证相对,更见毫厘千里之别。 所以称之为假,是因为所谓王宗岳的《太极拳论》等文章,根本就不是甚么王宗岳的(见拙著《拳经洞微·王宗岳太极拳论质疑》)。王宗岳充其量也只不过就一小片《阴符枪谱》而已。而武禹襄也恰恰就借了其“序”中:“盖自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而阴阳之义以名”的启示下,便假借王宗岳之名而编造了所谓的王宗岳《太极拳谱》。但由

于其对武术知识的欠缺与无知,故而所编造出来的“太极拳”严格地说,根本就不能称其为“拳”。虽然前扯后拉的硬把张三丰推为祖师,借尸还魂的拉起了王宗岳,但也丝毫掩盖不了其文章的粗劣堆砌痕迹;虽然把陈家沟十三式强拖硬拽进了“太极拳”之厅堂,但其粗劣编制的纸葫芦也是终会被捅破的。 武禹襄虽然巧妙地缝合了与陈家沟十三式的关系,但其所假造的《太极拳释名》等篇章,却也由于无知的原因而暴露了造假的蛛丝马迹。这篇《太极拳论》亦不例外,也只不过是抄改旧有文句地堆砌品而已。而出于武禹襄自己的语句中,不是前不顾后,就是后不记前,要不然就是说法不当。就其抄化改用之文句中,不是改不得当,要不就是衔接欠妥,突兀于起句、唐突于转换,使人难以理解。无怪乎姚馥春、姜容樵等要慨叹:难以理解呢。这里不妨把旧有文句列照其间,以供参考之?《太极拳论》(以下简称《论》):“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 《周子全书》(以下简称《全书》):“无极而太极。”“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论》:“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全书》:“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阳变阴合”。(宋)朱熹解曰(以下简称解或辩曰):“盖一动一静,莫不有以全夫太极之道,而无所亏焉……故圣人中正仁义,动静周流,而其动也必主乎静。”又曰:“推之於前,而不见其始之合;引之於後,而不见其终之离也。故程子曰:‘动静无端,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图解动作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图解动作 (一)第一组 1. 起势 ①开步站立 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 宽,膝关节微微弯曲,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目向前平视(图3-1)。 要领:全身放松,头颈正直;排除杂念,精神集 中,呼吸自然。 ②提气升掌 随吸气重心慢慢升高;两臂慢慢向 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图 3-2)。 ③屈膝按掌 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至腹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目 向前平视(图3-3)。 要领:下蹲时上体要保持正直,不可前俯后仰;手的升降动作与两腿的屈伸、呼吸配合一致;呼吸均匀细长。 2. 左右野马分鬃 (1) 野马分鬃一 ①丁步抱球 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放在右手下,手心向 图3-1 图3-2 图3-3 图3-4

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 脚尖点地;目视右手(图3-4)。 要领:抱球手离身体30厘米左右,双肘不要内 夹。 ②转体迈步 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 出,脚跟着地;两手掌微微分开;目视左手(图3-5)。 要领:迈步落脚要轻,重心留在右脚,不要急于前移。 ③弓步分掌 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左腿 前弓,脚掌慢慢踏实,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 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 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目随左手转 视(图3-6)。 要领:分掌和弓步动作同时完成;胸微微内含, 双臂保持自然弧形。 (2) 野马分鬃二 ①重心后坐 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上肢动作保持不变(图3-7)。 要领:重心后坐时,上体保持正直,不要前俯后仰。 ②前移抱球 左脚尖微向外撇(大约45°~60°),身体左转,随后右腿蹬伸,左腿慢慢前弓,脚掌慢慢踏实,身体重心慢慢移至左 图3-5 图3-6 图3-7 图3-8

太极功夫扇李德印—直接打印

太极功夫扇李德印—直接 打印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太 极功夫 扇 李德印 (三) 18.马步推扇(举鼎推山) 19.转身刺扇(神龙回首) 20.叉步反撩扇(挥鞭策马) 21.点步挑扇(立马扬鞭) 22.歇步抱扇(怀中抱月) 23.并步贯扇(迎风撩衣) 24.云手劈扇(翻花舞袖) 25.歇步亮扇(霸王扬旗) 26.开步抱扇(抱扇过门) (四) 27.弓步削扇(野马分鬃) 28.并步亮扇(雏燕凌空) 29.进步刺扇(黄蜂入洞) 30.震脚推扇(猛虎捕食) 31.戳脚撩扇(螳螂捕蝉) 32.盖步按扇(勒马回头) 33.翻身藏扇(鹞子翻身) 34.马步亮扇(坐马观花) (五) (一) 预备式 1. 开步抱扇 (起 势) 2. 侧弓步举扇(斜飞式) 3. 虚步亮扇(白鹤亮翅) 4. 进步刺扇(黄蜂入洞) 5. 转身下刺扇(哪吒探海) 6. 独立撩扇(金鸡独立) 7. 翻身劈扇(力劈华山) 8. 转身抡压扇(灵猫捕蝶) 9. 马步亮扇(坐马观花) (二) 10.弓步削扇(野马分鬃) 11.并步亮扇(雏燕凌空) 12.进步刺扇(黄蜂入洞) 13.震脚推扇(猛虎捕食) 14.戳脚撩扇(螳螂捕蝉) 15.盖步按扇(勒马回头) 16.翻身藏扇(鹞子翻身) 17.马步亮扇(坐马观花) 35.马步顶扇(顺 鸾 肘) 36.马步抖扇(裹 鞭 炮) 37.虚步拨扇(前 招 势) 38.震脚拍扇(双 震 脚) 39.蹬脚推扇(龙虎相交) 40.望月亮扇(玉女穿梭) 41.云扇合抱(天女散花) 42.歇步亮扇(霸王扬旗) 43.托扇行步(行步过门) (六) 44.虚步捧扇(七 星 手) 45.弓步捧扇(揽 扎 衣) 46.后捋前挤扇(捋 挤 式) 47.并步背扇(苏秦背剑) 48.弓步戳扇(搂膝拗步) 49.仆步穿扇(单鞭下势) 50.弓步架扇(挽弓射虎) 51.虚步亮扇(白鹤亮翅) 52.抱扇还原(收 势)

山右王宗岳先生太极拳论解 郝振铎

山右王宗岳先生太极拳论解郝振铎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则分之,静之则合。(未动之先无极也,动分阴阳太极也。我身亦然,动之则分阴阳,静之则浑然合于太极也)。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自己运动必要均匀,不可有过、有不及。与人交手,必要不丢不顶,彼屈则我伸,以粘随之;彼伸则我屈,以捋就之。)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人以拳来击,我以拳御之,两力相等,亦两俱损伤,不敌更无福矣。人刚我柔,使人刚无所施,其力便走失,人刚不可御,以柔走之,故谓之走。人之力有过、不及,力失其中则背。我之势得中,因顺其来势以应之则顺。我顺人背则彼欲走脱而不能,故谓之粘)。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我不自动,随彼之动而动,我之缓急亦随彼之缓急而缓急,不自主张,其理则一也)。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功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初学仅知形式,不知劲之所由生也,非用功之久,不能贯通,所以学贵有恒也)。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虚领顶劲,则精神提得起;气沉丹田,则重心稳固;不偏不倚,则立身中正;忽隐忽现,则虚实无定,变化不测也)。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与人交手相粘,左边重是彼实也,则我左边即变为虚,右重亦然。杳者,虚无之意,盖化彼实力使之落空也)。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彼仰则我随之上,则觉我弥高。彼俯我随之下,则觉我弥深,此言粘随也。彼进则我退,则觉我愈长,而不及。彼退我进,则觉我愈进,而不可逃。此言以虚应实,以实应虚,不丢不顶)。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动中求静的功夫,练至纯熟,则精神常静,不为外诱,不为尘蔽,其感觉自然灵敏,稍触即知。故羽虽轻不能加,蝇虽小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技进至此,是故所向无敌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也。(其他各门拳术,派别甚多,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以力以快胜人,皆先天自然之能事,非学力之功。太极拳则随其力,随其快,以顺应之,自立于不败之地,而能胜人,及由于学力也)。 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用力仅四两,而可拨千斤者。盖力之击发,必全趋于其所向之终点。迎其方向而御之,则千斤之重不差毫厘。避其正面撞击,顺势而斜引之,则其重点随所引而改方向,四两之力应付有裕矣,是显然非力大能胜力小也。人至耄耋之年,经络僵硬,举动自然迟钝,精于斯技击者,一人可以御众人,则快何能为也)。 立如秤准,活似车轮。(立如秤准者,重心得中也。体非限定立,必云之中心,特重重心也。而身偏至左,则重心移至左;身偏至右,则重心移至右。前后亦然。贵维持重心之中心也。譬如权物之衡,其绊维偏于一端,任其重心之移远移近。问物之轻重,必取准于绊维。盖此件即重心之中点也。活似车轮者,以腰为轴,随腰园转如车轮也)。 偏沉则随,双重则滞。(双重有两方面,一、从平时练习而言,体

最新第一套太极功夫扇扇谱及讲解教学

第一套太极功夫扇扇谱 第一套太极功夫扇共48个正式动作,加一个起势一个收势和两个过门动作,整套共52个动作,分成6个段落。 分解动作 ————第一段 1 起势:左脚开步抱扇 2 斜飞势:1,分手划弧提脚抱手2,右脚向右开步两手交叉3,重心右移成侧弓步,右手向上举扇,左手向下按掌 3 白鹤亮翅:1,向左转腰摆扇2,向右转腰分掌3,曲步亮扇 4 黄蜂入洞:1,抖腕合扇2,摆扇收扇提脚3,转身上步4,弓步向前平刺 5 哪吒探海:1,后坐收扇2,扣脚转身3,弓步下刺扇 6 金鸡独立:1,收脚绕善2,上步分手绕扇3,独立撩开扇 7 力劈华山:1,落脚合扇2,盖步转身按扇3,转身绕扇4,弓步前劈扇 8 灵猫扑蝶:1,转身摆掌2,上步翻身抡扇3,退步弓步压扇4,翻手反压扇 9 坐马观花:1,虚步合扇2,退步抡扇3,反身刺扇4,马步亮扇 ————第二段 10 野马分鬃:1,转腰合手合扇2,弓步削扇(方向转向正西) 11 雏燕凌空:1,扣脚穿掌2,并步亮扇(扭头转胸转看左侧) 12 黄蜂入洞:1,收扇上步2,弓步直刺 13 猛虎扑食:1,收扇震脚2,弓步推扇 14 螳螂捕蝉:1,转腰绕扇2,分手绕扇3,磋脚撩扇 15 勒马回头:1,合扇转身2,盖步按扇 16 鹞子翻身:1,翻身绕扇2,腕花绕扇3,退步藏扇 17 坐马观花:1,抡臂举扇2,反身穿刺3,马步亮扇 ————第三段 18 举鼎推山:1,转腰收扇收脚2,马步推扇 19 神龙回首:1,转身收扇2,弓步平刺 20 挥鞭策马:1,撇脚收扇2,上步绕扇3,叉步反撩扇 21 立马扬鞭:1,转身挑扇2,点步推掌 22 怀中抱月:转身歇步抱扇 23 迎风撩衣:1,上步合扇分手2,并步贯扇 24 翻花舞袖:1,摆扇穿手2,云扇摆掌3,侧弓步劈扇 25 霸王扬鞭:1,分手摆扇2,歇步亮扇 26 抱扇过门:1,开扇托抱2,合扇举抱 ————第四段 27 野马分鬃:1,转腰合手合扇2,弓步削扇(方向转向正西) 28 雏燕凌空:1,扣脚穿掌2,并步亮扇(扭头转腰转看左侧)

二十四式太极拳高级图解教程(1)

二十四式太极拳图解教解 十四式太极拳示范图解 1 起势 2 野马分鬃 3 白鹤亮翅 4 搂膝拗步 5 手挥琵琶 6 倒卷肱7 左揽雀尾8 右揽雀尾9 单鞭10 云手11 单鞭12 高探马13 右蹬脚14 双峰贯耳15 转身左蹬脚16 左下势独立17 右下势独立18 左右穿梭19 海底针20 闪通臂21 转身搬拦锤22 如封似闭23 十字手24 收势 第一式起势 1.左脚开立 左脚向左分开半步,足距与肩同宽,两脚平行向前,成开立步(图2)。 起势 2.两臂前举 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同宽,双臂自然伸直,肘关节向下微屈;两手心向下,指尖向前(图3)。 3.屈腿按掌 两腿慢慢屈膝半蹲,重心落于两腿之间,成马步;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至腹前,上体舒展正直,两眼平视前方(图4)。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 4.左野马分鬃 (1)抱手收脚:上体稍右转;右臂屈抱于右胸前。手高不过肩, 肘略低于手,手心向下。左臂屈抱于腹前,手心向上,两手上下相对,如在右肋前抱球状;左脚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图5) (2)转体上步: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脚跟轻轻着地,重心仍在右腿上。(图6) (3)弓步分手:上体继续左转;重心前移,左脚踏实,左腿屈膝前弓。右腿自然蹬直,右脚跟外展,成左 弓步;同时两掌前后分开,左手分至体前,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右手按至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朝前;两臂微屈;眼看左掌。(图7)

左右野马分鬃 5.右野马分鬃 (1)转体撇脚:重心稍向后移,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稍左转;两手准备翻转“抱球”;眼仍看左手(图8)。 (2)抱手收脚:上体继续左转左手翻转成手心向下,在左胁前屈抱。右手翻转前摆,手心向上,在腹前屈抱,两手上下相对,如在左肋前抱球;重心移至左腿,左脚踏实,右脚收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图9)。 (3)转体上步:上体稍右转;右脚向右前方迈出一步,脚跟轻轻着地。(图10) (4)弓步分手:上体继续右转;重心前移,右脚踏实,右腿屈膝前弓。同时左腿自然蹬直,左脚跟外展成右弓步;两手前后分开,右手分至体前,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下。左手按至左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两臂微屈;眼看右手。(图11)

王宗岳《太极拳论》《十三势》《十三势行功歌诀》《打手歌》

王宗岳《太极拳论》《十三势》《十三势行功歌诀》《打手歌》 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黏即是走,走即是黏;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十三势》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 十三势者,掤、履、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履、挤、按、即干、坤、坎、离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合之则为十三势也

王宗岳《十三势行功歌诀》 十三总势莫轻识,命意源头在腰隙;变转虚实须留意,气偏身躯不稍痴。静中触勋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工夫。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入门引路须口授,功用无息法自休。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疑;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工夫贻叹息。 王宗岳《打手歌》 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黏随不丢顶。

24式太极拳图解及讲解(基础教育)

二十四式太极拳 图解 第一式:起势 ①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 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 平看前方. 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 胸或收腹。精神要集中(起势由立正姿势开始, 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②两臂慢慢向前平 举,两手高与肩平, 与肩同宽,手心向 下。 ③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 掌轻轻下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 看前方。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 手指自然微去。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 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两臂下落和身体 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 ①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 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 经体前向右下划弧至右手下,手心向上, 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 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②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 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 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 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③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 (大约45°--60°),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 转,身体中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 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 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④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 工部;同时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 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 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 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与③解同,只是左右相反。与④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要点:上体不可前俯后仰,胸部必须宽松舒展。两臂分开时要保持弧形。身体转动时要以腰为轴。弓步动作与分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做弓步时,迈出的脚先是脚跟着地,然后脚掌慢慢踏实,脚尖向前,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腿自然伸直;前后脚夹角约成45°--60°(需要时后脚脚跟可以后蹬调整)。野马分鬃式的弓步,前后脚的脚跟要分在中轴线两侧,它们之间的横向距离(即以动作进行的中线为纵轴,其两侧的垂直距离为横向)应该保持在10-30厘米。 第三式:白鹤亮翅

太极拳经典书籍

太极拳经典书籍 [杨式太极拳及医疗保健].何明.扫描版.pdf 《陈氏世传太极拳术》-陈子明编着.pdf 《孙式太极拳十三式》孙剑云[1].pdf 《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吴孟侠吴兆峰着(1).pdf 《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吴孟侠吴兆峰着.pdf 《太极拳要义》-乐亶.pdf 《武当真传太极拳全书》-于化行.pdf 《武式太极大杆》·翟维传.pdf 《武式太极刀》·翟维传.pdf 《武式太极拳37式》·翟维传.pdf 《杨家太极拳老拳谱》吴家藏本.pdf 八式太极拳.八式太极剑(徐伟军).pdf 陈济生静功缠丝太极拳.pdf 陈氏世传太极拳术(陈子明).pdf 陈氏太极拳4册合集.pdf 陈氏太极拳(沉家桢顾留馨).pdf 陈氏太极拳陈照奎(手抄本).pdf 陈氏太极拳汇宗——陈绩甫(民国).pdf 陈氏太极拳-内功教程.pdf 陈氏太极拳拳理阐微.pdf 陈氏太极拳实用拳法-洪钧生.pdf 陈氏太极拳术-陈正雷.pdf 陈氏太极拳图说简体版(陈鑫着).pdf 陈氏小架太极拳-范春雷.pdf 陈式太极功夫系列之一老架一路(马国相).pdf 陈式太极拳意气势练法.pdf 陈式太极拳技击法--马虹.pdf 陈式太极拳精选.pdf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练习与技击运用-黄康辉王建华编着.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王西安.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王西安1.pdf 陈式太极拳拳法拳理--马虹.pdf 陈式太极拳拳法与经脉运行吴自立着.pdf 陈式太极拳入门(修订本).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洪均生).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陈发科传授技击精萃(1).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陈发科传授技击精萃.pdf 陈式太极拳体用全书.pdf 陈式太极拳体用图解.pdf 陈式太极拳图说.pdf 陈式心意溷元太极拳教程(冯志强).pdf 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pdf 陈照奎《陈式太极拳》复写纸誊写本.pdf 陈照丕太极拳心得十三篇(1).pdf 陈照丕太极拳心得十三篇.pdf 陈正雷大师着《陈氏太极十三杆、三杆、八杆、梢杆》.pdf 传统杨氏太极拳名家实战用法汇粹(.pdf 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程-崔仲三.pdf 嫡传杨式太极拳教练法-傅钟文.pdf 东方修道文库·太极道诀.pdf 杜元化《太极拳正宗》.pdf 杜元化《太极拳正宗》考析.pdf 法》沈顺林(少林与太极1994年第3期)[1].pdf.pdf 方梦憔太极拳学笔记.doc 古传《太极拳九要论》.pdf

太极拳十二式太极拳图解

太极拳十二式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实验教材的内容,是在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基础上,简化编成的。全套共分十二动,简单、易学,适合初学者和课时较少时学习,也可以作为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之前的基础练习。 (-)动作名称及动作说明 1.起势; 身体放松自然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眼向前平视,呼吸自然(图7 —3- 1—1 —1?2)。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掌高与肩平(图7-3-1-1-3)。

上体保持正直,两腿缓慢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落至腹前(图7-3-1-1-4)。2.野马分鬃; 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左掌经体前向下划弧放在右掌下,两掌心上下相对成抱球状(图7-3-1-2-1)。上体左转,左脚向 前方迈出成左弓步,左右掌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图7—3—1 —2—2?3 )。

攻防含义:我方一手化解对方攻击的手臂, 手攻击对方。 3.白鹤亮翅; 上体微向左转,左掌翻掌向下,右掌向左划弧,掌心转向上,与左掌成抱球状。同时右脚向前跟半步(图7-3-1-3-1)。上体后坐,稍向右转,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上体再稍向左转,两掌随转体向右上左下分开(图7-3-1-3-2)。 4.搂膝拗步;上体稍向左转,左手掌心向上,向左斜上方弧形摆起,右臂内旋掌心向下向左落至左胸前。两手不停,随之身体右转,右手向下向右斜上方摆起,掌心斜向上,左臂内旋,随转体落至 右胸前,掌心朝下,左脚同时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目视右手方向(图7 —3- 1-4—1?2)。上体左转,左脚向前迈出成左弓步;同时右掌屈回由耳侧向前推出,高与鼻平;左掌向下由左膝前接

太极功夫扇口令词

太极功夫扇口令词 第一段: 1、开步抱扇(起势)----(过门) 2、侧功举扇(斜飞势)----(卧似一张弓) 3、虚步亮扇(白鹤亮翅)----(站似一棵松) 4、进步刺扇(黄蜂入洞)----(不动不摇坐如鈡) 5、转身下刺(哪吒探海)----(走路一阵风) 6、独立撩扇(金鸡独立)----(南拳和北腿) 7、翻身劈扇(力劈华山)----(少年武当功) 8、转身抡压(灵猫扑蝶)----(太极八卦连环掌) 9、马步亮扇(坐马观花)----(中华有神功) 第二段: 10、弓步削扇(野马分鬃)----(卧似一张弓) 11、并步亮扇(雏燕凌空)----(站似一棵松) 12、进步刺扇(黄蜂入洞)----(不动不摇坐如鈡) 13、震脚推扇(猛虎扑食)----(走路一阵风) 14、戳脚撩扇(螳螂捕蝉)----(南拳和北腿) 15、盖步按扇(勒马回头)----(少年武当功) 16、翻身藏扇(鹞子翻身)----(太极八卦连环掌) 17、马步亮扇(坐马观花)----(中华有神功) 第三段: 18、马步推扇(举鼎推山)----(棍扫一大片) 19、转身刺扇(神龙回首)----(枪挑一条线) 20、插步反撩(挥鞭策马)----(身轻好似云中燕) 21、点步撩扇(立马扬鞭)----(豪气冲云天) 22、歇步抱扇(怀中抱月)----(外练筋骨皮) 23、并步贯扇(迎风撩衣)----(内练一口气) 24、云手劈扇(翻花舞袖)----(刚柔并济不低头) 25、歇步亮扇(霸王扬鞭)----(我们心中有天地) 26、开步抱扇(抱扇过门)----(过门)。

第四段: 27、弓步削扇(野马分鬃)----(卧似一张弓) 28、并步亮扇(雏燕凌空)----(站似一棵松) 29、进步刺扇(黄蜂入洞)----(不动不摇坐如鈡) 30、震脚推扇(猛虎扑食)----(走路一阵风) 31、戳脚撩扇(螳螂捕蝉)----(南拳和北腿) 32、盖步按扇(勒马回头)----(少年武当功) 33、翻身藏扇(鹞子翻身)----(太极八卦连环掌) 34、马步亮扇(坐马观花)----(中华有神功) 第五段: 35、马步顶肘(顺鸾肘)----(清风剑在手) 36、马步翻砸(裹鞭炮)----(双刀就看走) 37、虚步拔扇(前招式)----(行家工夫一出手) 38、震脚拍扇(双震脚)----(就知有没有) 39、蹬脚推扇(龙虎相交)----(手是两扇门) 40、望月亮扇(玉女穿梭)----(脚下是一条根) 41、云扇合抱(天女散花)----(四方水土养育了) 42、歇步亮扇(霸王扬旗)----(我们中华武术魂) 43、开步抱扇(行步过门)----(过门) 第六段: 44、虚步绷扇(七星手)----(东方一条龙) 45、弓步绷扇(揽扎衣)----(儿女似英雄) 46、后捋前挤(捋挤势)----(天高地远八面风) 47、并步背扇(苏秦背剑)----(中华有神功) 48、弓步戳扇(搂膝拗步)----(东方一条龙) 49、仆步穿扇(单鞭下势)----(儿女似英雄) 50、弓步架扇(弯弓射虎)----(天高地远八面风) 51、虚步亮扇(白鹤亮翅)----(中华有神功) 52、抱扇还原(收势)---(中华有神功) 注:第一、六段唱(慢板) 第二、四段唱(快板) 第三、五段念板

大学体育必修课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图片教程

大学必修课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图片教程 二十四式太极拳 :|太极拳第一集|太极拳第二集|太极拳第三集|太极拳视频演练|四十二式太极拳:|一|二|三|四十二式太极拳-四|五|六|七|八| 一、起式 12 3 45 二、左右野马分鬃 6 78910 11 1213141516 三、白鹤亮翅

17 18 19 20 21 22 23 四、左右搂膝拗步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五、手挥琵琶 39 40 41 六、左右倒卷肱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第一集 | 第二集 | 第三集 | 视频演练 传统武式太极拳练习五阶段 24式太极拳视频教程 1、起式 1 2 3 4 5 2、左右野马分鬃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白鹤亮翅 21 22 23 4、左右搂膝拗步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5、手挥琵琶 39 40 41 6、左右倒卷肱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7、左拦雀尾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8、右拦雀尾 68 69 70

摘录太极拳论及注解

摘录太极拳论及注解 太极拳论 王宗岳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秤准,活如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而。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注解: 《太极拳论》以太极两仪立说;解释"十三势"以八卦、五行立说;《阴符枪谱》以阴符立说。阴指暗,符指合,故阴符意为"静处为阴动则符",正如阴符枪法的原则"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王宗岳少年时读过经史,也读过《内经》、《道德经》及兵法等书,兼通击刺之术(击剑、刺枪),枪法最精。 《太极拳论》实际上是概括性很强的总结推手经验的论文,它所依据的理论是我国古代哲学朴素的阴阳学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以此作为太极拳的基本理论,就使太极拳在广泛流传中不致练成刚拳、硬拳,也不致练成柔拳、软拳,而是大家公认的有柔有刚、刚柔相济。这应该说是《太极拳论》的主要贡献。 (一)、"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 所谓太极,古人"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太初、太一也"(《易 系辞》)。这是我国古代的天体演化论,把太极形容为阴阳两气,混沌未分。也有人解释"太极"是屋中最高处正梁的中心,意为最高、最中心的东西。 (太极图)呈圆形,内含阴和阳两个半弧形的类似鱼形的图案。太极拳采用这个名称,象徵著太极拳是圆转的、弧形的?刚柔相济的拳术。 "无极而生",周敦颐(1017 —1073)所著《太极图说》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王宗岳说:"太极者,无极而生",是根据 《太极图说》而立论的。 "阴阳之母也"意指阴阳两气包含在"太极"之中,所以说"太极"是"阴阳之母 II 。 (二)、"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古人认为太极是一个混圆体,包含阴阳两气。动时这个混圆体就起变化,分阴分阳,所以说太极生两仪,亦即"动之则分"。静时仍然是一个混圆体,阴阳变化虽然相对静止,但阴阳的道理完全具备,所以叫做"静之则合"

最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图解

最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图解|古典书城 分享至: 2015-06-29 预备势 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并拢,两手垂于大腿外侧;头项正直,口闭齿扣,胸腹放松;眼平视前方。 1起势 1.左脚开立:左脚向左分开,两脚平行同肩宽。 2.两臂前举:两臂慢慢向前举,自然伸直,两手心向下。 3.屈腿按掌:两腿慢慢屈膝半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至腹前。 学练要点:起脚时先提脚跟,高不过足踝,落脚时前脚掌先着地,要做到点起点落、轻起轻落。上举两臂时,不可耸肩,不要出现指尖朝下的“折腕”。屈膝时松腰敛臀,上体保持正直,

两掌下按时沉肩垂肘。 2左右野马分鬃 (一)左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上体稍右转,右臂屈抱于右胸前,左臂屈抱于腹前,成右抱球;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 2.弓步分手: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同时两掌前后分开,左手心斜向上,右手按至右胯旁,两臂微屈。 (二)右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重心稍向后移,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稍左转,左手翻转在左胸前屈抱,右手翻转前摆,在腹前屈抱,成左抱球;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收至左脚内侧成丁步。 2.弓步分手:同前弓步分手,惟左右相反。 (三)左野马分鬃:同前左野马分鬃。

学练要点:弓步时,不可将重心过早前移,造成脚掌沉猛落地,后脚应有蹬碾动作。分手与弓步要协调同步。转体撇脚时,先屈后腿,腰后坐,同时两臂自旋。 3白鹤亮翅 (一)跟步抱球:上体稍左转,右脚向前跟步,落于左脚后;同时两手在胸前屈臂抱球。 (二)虚步分手:上体后坐并向右转体,左脚稍向前移动,成左脚虚步;同时右手分至右额前,掌心向内,左手按至左腿旁,上体转正;眼平视前方。 学练要点:抱球与跟步要同时,转身时身体侧转不超过45度,左脚前移与分手同时完成。4左右搂膝拗步 (一)左搂膝拗 1.收脚托掌:上体右转,右手至头前下落,经右胯侧向后方上举,与头同高,手心向上,左手上摆,向右划弧落至右肩前;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眼视右手。 2.弓步搂推: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左手经膝前上方搂过,停于左腿外侧,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右手经肩上,向前推出,右臂自然伸直。

夕阳美太极功夫扇的动作名称

夕阳美太极功夫扇的动作名称 (第二套56式) 第一组 1.起式(白猿献果) 2.虚步撩扇(金刚撩衣) 3.震脚斗扇(海底翻花) 4.云手拨扇(插步云手) 5.弓步推扇(搂膝拗步) 6.架扇蹬脚(挑帘推窗) 7.独立劈扇(哪吒探海) 8.回身崩扇(大蟒翻身) 9.举扇冲拳(弯弓身虎) 第二组 10.歇步带扇(古树盘根)11.点步亮扇(雏燕凌空)12.歇步云抱(天女散花)13.弓步下截(燕子抄水)14.抱扇弹踢(怀中抱月)15.弓步推扇(顺水推舟)16.劈扇探掌(白蛇吐信)17.舞花击扇(武松脱烤)第三组 18转身云扫(力扫千军)19.弓步扎扇(白虎搅尾)20.叉步后崩(青龙回首)21背扇推掌(推窗望月) 22.马步跨肘(二郎推山) 23.马步推山扇(坐马提缰) 24.插步反撩(狮子滚球)25.望月亮扇(常娥舒袖)26.转身抱扇(怀抱乾坤)27.转身捧扇(白猿献果)第四组 28.歇步带扇(古树盘根)29.点步亮扇(雏燕凌空)30.歇步云抱(天女散花)31.弓步下截(燕子抄水)

32.抱扇弹踢(怀中抱月)33.弓步推扇(顺水推舟)34.劈扇探掌(白蛇吐信)35.舞花击扇(武松脱烤)第五组 36.云扇前点(蜻蜓点水)37.弓步劈扇(风卷残云)38.掩手推扇(掩手肱捶)39.马步撑扇(金鸡抖翎)40.崩掌蹬脚(蹬一跟)41.跳步劈扇(披身伏虎)42.背手后撩(鹞子束身)43.点步上刺(燕子入云)44.弓步崩扇(披身伏虎)45.歇步亮扇(霸王扬旗)46.开立抱扇(怀抱乾坤) 第六组 47.共步分靠(野马分鬃)48.虚步抱扇(手挥琵琶)49共步平推(如封似闭)50.仆步分扇(分掌下势)51.举腿挑扇(独立跨虎)52.摆腿拍脚(转身摆莲)53.撞拳撩扇(当头炮)54.虚步亮扇(白鹤亮翅)55.并步抱扇(白猿献果)56.收势(垂手还原)

太极拳论集

太极拳论15/10/2012/9:50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府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秤准,活如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而。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棚捋挤按采洌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棚捋挤按。即乾坤坎离四正方也。采洌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合之则为十三势也。 五字诀 15/10/2012/10:00 一曰心静。心不静则不专一。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起初举动,未能由已,要悉心体认。随人所动,随屈就伸,不丢不顶,勿自伸缩。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要刻刻留心。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须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从此做去,一年半截,便能施于身。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劲。久之则人为我制,我不为人制矣。 二曰身灵。身滞则进退不能自如,故要身灵。举手不可有呆像,彼之力方碍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里。两手支撑,一气贯穿。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重则右虚;而左已去。气如车轮,周身俱要相随。有不相随处,身便散乱,便不得力,其病于腰腿求之。先以心使身,从人不从已,后身能从心,由已仍从人。由已则滞,从人则活。能从人,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劲之大小,分厘不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前进后退,处处恰合。工弥久而技弥精。 三曰气敛。气势散漫,便无含蓄,身易散乱。务使气敛入骨,呼吸通灵,周身罔间。吸为蓄,呼为发,盖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呼则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运气,非以力运气也。 四曰劲整。一身之劲,练成一家。分清虚实,发劲要有根源。劲起于脚根,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发于脊背。又要提起全副精神,于彼劲将出未发之际,我劲已接入彼劲,恰好不后不先。如皮燃火,如泉涌出,前进后退,无丝毫散乱。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方能随手奏效,此谓借力打人,四两拨千斤也。 五曰神聚。上四者俱备,总归神聚。神聚则一气鼓铸,练气归神,气势腾挪,精神贯注,开合有数,虚实清楚,左虚则右实,右虚则左实。虚非全然无力。气势要有腾挪;实非全然占煞,精神要贵贯注。力从人借,气由脊发。何能气由脊发?气向下沉,由两肩收入脊骨,注入腰间,此气之由上而下也,谓之合。由腰形于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此气之由下而上也,谓之开。合便是收,开便是放。能懂得开合,便知阴阳。到此地位,工用一日,技精一日,渐至从心所欲,罔不如意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