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备课(全册)
- 格式:docx
- 大小:32.25 KB
- 文档页数:11
第一单元认识钟表教案教学内容: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能正确辨认“大约几时”。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时间教学的起始课,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结合实际初步学会看表,体会钟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打下基础。
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但学生已具有这方面的一些生活经验。
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下雨了”这一学生熟悉的情境素材,通过老师分别给4个小朋友打电话,询问他们到家的时间为话题,激起学生认识钟表的欲望,从而体会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
然后通过自主练习,认识钟面,学会读“整时”、“几时半”、“大约几时”。
同时在教学中渗透了浓浓的师生亲情,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教学目的:1.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
2.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
教学难点: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认“大约几时”。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
预习指导:1.回家观察钟面,说说都有什么。
2.认读钟面,能正确辨认“整时”“半时”“大约几时”。
课前谈话:师: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认真听谜语:小小马儿跑不停,日日夜夜不休息,嘀哒嘀哒响不停,提醒人们争时间。
猜一猜是什么?生:钟表。
师:下面我们一起去钟表王国参观各式各样的钟表。
(出示课件:钟表王国。
)你们喜欢这些钟表吗?生:喜欢。
师: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信息?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生1:小力是什么时间回家的?生2:小云是什么时间回家的?生3:小青和小林是什么时间回家的?………师:要想知道他们是什么时间到家的,我们就要学会看钟表。
二、你说我讲1.认识钟面。
师:观察你自己的钟表学具,看看你能发现哪些小秘密?( 2人小组内讨论交流后汇报)生1:钟面上有12个数,他们首尾相连,有12个大格,毎个大格中间有5个小格。
青岛新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材简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4.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
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
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措施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一年级下册数学计划及全册教案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整数的概念,能够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3)掌握时间和日历的基本知识。
(4)学会使用货币进行简单的交易。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和解答问题。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3)培养学生遵守规则、耐心细致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整数的认识与运算1. 学习100以内的整数,理解整数的概念。
2. 学习加减法运算,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 学习进位和退位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进位和退位运算。
第二单元:几何图形的认识1. 学习简单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2. 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能够辨别和命名几何图形。
3. 学习几何图形的拼组和变换。
第三单元:时间和日历1. 学习时间的认识,能够读写钟表上的时间。
2. 学习日历的使用,能够理解日期和星期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守时意识和生活习惯。
第四单元:货币的认识和使用1. 学习货币的基本知识,如人民币的单位、面值等。
2. 学习简单的交易,能够进行找零和计算总价。
3. 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和数学应用能力。
第五单元: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 学习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购物、计算长度等。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数学概念。
2. 运用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分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数学。
他们分别是1分、2分、5分、5角、1角、1元、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50元、100元、100元。
(2)准备人民币学具,做换钱游戏。
一张1元可以换张5角。
一张10元可以换张1元。
(2)冬冬也到商店买东西,她买的是什么?(飞机)你知道她花了多少钱吗?学生看图读题填空,全班交流。
3、自主练习3
(1)你知道信封上的邮资在哪里吗?(在右上角)
(2)看邮资填空。
(2)你能说出哪两种物品的价钱相同吗?(小组讨论回答)
强调4元5角与4.5元相同,等。
7、扩展练习连线
3元8角 7元6角 23元 6元9角
(1)冬冬也来请大家帮忙了,你能看明白冬冬遇到的
同学们,大家已经调查过了各种商品的价钱,谁愿意说说你调查的价钱。
(学生回答价钱时教师写价钱卡并贴在商品上。
)及时评价学生调查的态度和完成情况。
第一单元逛公园一: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下册2—12页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每一部分的后面都安排有针对已学内容的练习题,练习题力求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紧密配合学生的计算水平和生活实际,使数学应用与计算有机联系,既增加计算和加减含义的巩固机会,又体现应用意识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1.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
2.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1.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和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
2.能根据已知条件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教学措施: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五: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情境图等。
课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信息窗1逛公园——十几减9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激发兴趣。
孩子们,去过公园吗?还想去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游乐园去玩一玩。
学生开火车口答、抢答,复习9加几的内容。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认识人民币。
教学目标:结合现实情境,在整理人民币的过程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及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出示部分人民币样品,问:你们看这是什么?生:这是1元的钱,……。
师:对,这些是钱,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关于人民币你都认识哪些,知道哪些?生:……。
师:今天你们带来了自己的存钱罐,看到自己的存钱罐你想知道什么?生:想知道存钱罐里存了多少钱。
师:画面上的小同学和你们一样,也想知道他的存钱罐里存了多少钱,(课件出示情境图,解读情境图。
)师:怎样才能知道存钱罐里存了多少钱呢?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认识并整理人民币。
生:数一数存钱罐里的钱就知道了。
师:这么多这么乱的钱怎样数呢?生:我们可以分类数,元和元数,角和角数,分和分数。
师:这是个好办法,下面就开始整理吧!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将你们的整理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重点说说对于元、角、分你是怎样辨认出来的。
生:我们是将1元的放在一起,1角的放在一起,……、如:这是1元的,正面有……,反面有……、、教师根据学生对人民币认识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识别不同面值人民币。
2、回答存钱罐里存了多少钱师:现在你能知道存钱罐存了多少钱?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全班展示各组的方法。
教师小结:出示教材中的统计表,体会统计表的优越性,解决图中的小朋友存了多少钱。
3、开展人民币的兑换活动,掌握元、角、分间的进率关系。
师:(出示1元)将1元钱换成1角的,能换几角?学生操作并回答1元=10角师:(出示1角)1角钱能换几分?通过交流得出1角=10分………、三、巩固拓展,应用问题。
1、自主练习第1题。
以活动化的形式进行人民币的兑换练习。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第一章:认识数字4和51.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数字4和5的含义,能够正确书写数字4和5。
1.2 教学内容:介绍数字4和5的含义,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感知数字4和5的数量。
1.3 教学步骤:步骤1:教师向学生展示4个苹果和5个苹果,让学生数一数苹果的数量。
步骤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数字4和5的形状,讲解数字4和5的写法。
步骤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书写数字4和5,教师纠正学生的书写错误。
步骤4:教师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练习书写数字4和5。
1.4 作业布置:请学生在家中练习书写数字4和5,并数一数家中的物品,如玩具、书籍等,用数字4和5进行标记。
第二章:认识数字6和72.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数字6和7的含义,能够正确书写数字6和7。
2.2 教学内容:介绍数字6和7的含义,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感知数字6和7的数量。
2.3 教学步骤:步骤1:教师向学生展示6个苹果和7个苹果,让学生数一数苹果的数量。
步骤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数字6和7的形状,讲解数字6和7的写法。
步骤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书写数字6和7,教师纠正学生的书写错误。
步骤4:教师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练习书写数字6和7。
2.4 作业布置:请学生在家中练习书写数字6和7,并数一数家中的物品,如玩具、书籍等,用数字6和7进行标记。
第三章:认识数字8和93.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数字8和9的含义,能够正确书写数字8和9。
3.2 教学内容:介绍数字8和9的含义,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感知数字8和9的数量。
3.3 教学步骤:步骤1:教师向学生展示8个苹果和9个苹果,让学生数一数苹果的数量。
步骤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数字8和9的形状,讲解数字8和9的写法。
步骤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书写数字8和9,教师纠正学生的书写错误。
步骤4:教师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练习书写数字8和9。
3.4 作业布置:请学生在家中练习书写数字8和9,并数一数家中的物品,如玩具、书籍等,用数字8和9进行标记。
9—1 儿童乐园——总复习【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总复习。
【教材简析】总复习这一单元,是对整册教材内容的全面回顾和整理。
本单元的复习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其加减法;认识钟表;简单的方位与平面图形;人民币的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简单的统计。
总复习主要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以游览儿童乐园为主题的综合情境图。
该图把本册教材所涉及的主要学习内容,通过玩电瓶车、坐龙船、跳蹦蹦床、坐飞天轮等有趣的活动展现在学生面前。
第二部分是对全册知识的“回顾与整理”。
第三部分是对应整理与复习的设计思路,提供了涵盖各单元知识点的“综合练习”。
整个复习过程通过儿童乐园这一丰富的情境,把复习内容以五大板块方式呈现。
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和有关时间、长度、方位与图形、人民币、统计等知识。
2.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儿童乐园吗?你们喜欢玩什么?学生可能回答:我喜欢玩荡船,就像飞起来一样。
我喜欢玩蹦蹦床,跳下去能弹起来很高,真有趣。
我喜欢摩天轮,从上面往下看,一切都变小了……老师出示挂图。
【设计意图:儿童乐园是每个孩子的天堂,在这里,用谈话的方式,将这个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情境,能够快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地引入“儿童乐园”这一情境。
《信息窗1》四省一查表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电子备课信息窗1电子备课课题:信息窗1——校园护绿(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教学内容:教材第42-45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
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100根小棒、计数器、课件预习提纲:见下发预习提纲教学过程:一、预习展示提出问题。
大家都知道1月1日是元旦,六月一日是“儿童节”,谁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植树节)。
在植树节快要到来的时候,我们在校园里开展一次绿色行动,好不好?(板书课题:“绿色行动”齐读课题。
)在绿色行动中,我们应该为校园的美丽做些什么呢?(交流:植树、浇树、浇花、栽花……)除了小朋友想的这些,我们还可以参考一下其他学校小朋友的做法,来帮助我们确定绿色行动的活动方案。
(教师简要介绍情境图的背景)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1.去年的植树节,红星小学的一年级的小朋友都做了些什么呢?瞧,这些小伙伴们干得多带劲儿!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他们都在干什么?2.请大家快读一读,从里面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学生交流,指生回答,教师总结)。
亮亮:浇了23棵。
东东:浇了3棵。
芳芳:浇了30棵。
3.小朋友们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真了不起!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提问,教师进行总结)(1)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2)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问题。
)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1.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些问题,哪些问题可以用加法来解决?(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问题上做记号)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研究百以内数的加法。
第七单元《信息窗1:同数连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信息窗1一变花——同数连加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知道是求几个几相加。
2.经历用连加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3.在数与算活动中感受用加法计算有时是繁琐的。
教学重点: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知道是求几个几相加。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一、激趣导入学生看图讲数学故事。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魔术表演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一场精彩的魔术表演,好吗?你能看图讲一个故事吗?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小组讨论,提出各种问题。
教师板书。
变出了多少朵花?变出了多少条鱼?一共有多少个灯笼?一共有多少盏灯?二、探究新知变出了多少朵花?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 2+2+2=6(朵)学生观察:这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有什么特点?是几? 你知道2+2+2=6是几个2相加吗?教师小结:3个2相加得6,变出六朵花。
师:刚才我们提出的其他问题你会解决吗?自己试试看。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请学生上台板书。
4+4+4+4=16(条)3+3+3+3+3+3=15(个)6+6+6+6=24(盏)说一说每个算式是几个几相加。
把4个鱼缸里的鱼加起来就是4+4+4+4=16 (4)个(4)相加得(16)把4个探照灯的小灯泡加起来就是6+6+6+6=24 (4)个(6)相加得(24)问:要计算这样的20串灯笼的个数,怎样列算式呢?(学生说教师板书)让学生感受连加太麻烦了.小练习:学生拿出学具摆一摆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也摆3个圆片。
(提醒学生注意:在摆的时候要注意上下一一对应)请同学们横着看,每行摆几个?怎样列算式?教师板书请同学们竖着看,每行摆几个?怎样列算式?教师板书。
教师总结:从不同的角度看一幅图,列出的加法算式是不同的,得数相同.三、自主练习1.自主练习第1题。
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在下棋?2. 自主练习第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