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上课堂练习31(减数分裂1 11.12)
- 格式:doc
- 大小:425.00 KB
- 文档页数:5
高二生物测试题《遗传与进化》——遗传因子与减数分裂第Ⅰ卷一、选择题1.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逐代自交三次,在F3代中纯合子比例为()A.1/8 B.7/8 C.7/16 D.9/162.桃果实表面光滑对有毛是显性。
现对毛桃的雌蕊授以纯合光桃的花粉,该雌蕊发育成的果实应为()A.光桃B.光桃的概率为1/3 C.毛桃D.毛桃的概率为1/3 3.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不适合原核生物,原因是()A.原核生物没有遗传物质B.原核生物没有核物质C.原核生物没有完善的细胞器D.原核生物主要进行无性生殖4、杂合子之所以表现为显性性状,是因为()A、显性遗传因子的效应掩盖了隐性遗传因子的效应B、显性遗传因子控制隐性遗传因子C、隐性遗传因子得不到表达D、隐性遗传因子没有遗传效应5、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有()①子一代产生的配子比例②子二代性状分离比③子一代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例④亲本杂交后代分离比例⑤子二代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例A、①②B、③⑤C、③④D、①③6、牛的黑毛对棕毛是显性,要判断一头黑牛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选用与它交配的牛最好是()A、纯种黑牛B、杂种黑牛C、棕牛D、以上答案都错7、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每次抓后统计过的小球要重新放回桶内,原因是()A、避免人为误差B、避免小球丢失C、小球可重复利用D、这样做方便8、分离定律的实质是()A、子代中出现不同的性状B、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C、雌雄配子的分离D、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分离9、红色长果番茄与黄色圆果番茄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从理论上计算分析后代基因型可能出现的类型比例为()①1:0②1:2:1③1:1④1:1:1:1⑤3:1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⑤D、②④⑤10、现有子代基因型及比值: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由此可以推断两亲本的基因型是()A、YYRR×YYRrB、YYRr×YyRrC、YyRr×YyRrD、YyRR×YyRr11、下列各基因型中,属于纯合子的是()A、YyRrCCB、AAbbccC、aaBbccD、YyRR12、假定某一个体的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该个体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以后,可能形成和实际生成的精子类型有()A.3种和1种B.6种和3种C.8种和2种D.9种和2种13、基因型为Mm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MM、mm、Mm的分开,分别发生在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④精子细胞形成精子()A.①②③B.③③②C.②②②D.②③④14、若一粒玉米种子中胚乳的基因型为MMmNNn,则该种子中胚的基因型可能是()A.MMnn B.MmNn C.MMmNNn D.MN 15、某生物的体细胞含有5对同源染色体,若每对染色体含有一对杂合基因,且等位基因具有显隐性关系,则该生物产生的精子中,全部为显性基因的概率是()A.1/2 B.1/4 C.1/8 D.1/3216、某种基因型为Aa的高等植物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目是()A.雌配子:雄配子=1:1 B.雌配子:雄配子=1:3C.A雌配子:a雄配子=1:1 D.雄配子很多、雌配子很少17、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理论依据是()A.近亲血型不合B.人类的疾病都是隐性基因控制的C.近亲结婚,后代必患遗传病D.近亲结婚其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增加18、果蝇的体细胞中共有8条染色体,并且为XY型性别,则卵细胞染色体组成是()A.3+X B.3+Y C.6+XY D.6+X19、人的性别决定是在()A.胎儿出生时 B.胎儿发育时C.形成合子时D.受精卵分离时20、下图为某遗传病图谱。
第一极体(个)−丝−点分−裂→ 染色单体分开−会−四分−体→(个)−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单体分开【预习效果检测】1.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B.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C.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一次D.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两次2.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B.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D.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的两条染色体3右图中有同源染色体对,分别是(用图中数字或字母表示);有个四分体,个染色单体,个DNA 分子。
4哺乳动物的1 个精原细胞经过形成1 个初级精母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一次形成2 个,再经过形成4 个精细胞。
哺乳动物的1个卵原细胞经过形成1 个初级卵母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一次形成,再经过形成个卵细胞。
【课中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减数分裂过程的分析下图是动物精巢中减数分裂的过程示意图,结合教材中精子形成过程,探讨以下回答:1. A、C、G 分别表示什么细胞?2. 和有丝分裂相比,甲过程染色体有哪些特殊行为?3. 染色体数目减半和姐妹染色单体的消失分别发生在图中的哪个过程?4. 细胞B、C 中有没有同源染色体,有没有姐妹染色单体?5. 不考虑交叉互换,细胞D、E 的染色体组成是否相同?如果考虑交叉互换呢?例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不出现的是( )A.形成纺锤体B.着丝点一分为二C.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同源染色体分离【探究点二】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以细胞中含两对同源染色体的雄性动物为例,分别画出下列图像有丝分裂前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有丝分裂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例2:处于分裂过程中的某动物细胞,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且排列在赤道板上的染色体的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该细胞可能是( ) A.体细胞B.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C.卵细胞D.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探究点三】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下图是某种动物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部分图像,请据图分析:1.一定属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图有哪些?细胞的名称分别是什么?2.一定属于精子形成过程的图有哪些?细胞的名称分别是什么?3.A 图中发生的现象叫什么?C 中有无同源染色体?4.F 的细胞名称是什么?5. 胚胎发育早期分裂活动旺盛,却不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化钝市安居阳光实验学校第十一讲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1. (南京模拟)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的生理作用是( )A. 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B.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C. 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D. 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2. (无锡模拟)正常情况下,在次级精母细胞中出现的染色体行为是( )A. 联会B. 交叉互换C. 着丝点分裂D. 同源染色体分离3. (徐州模拟)下图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器官中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图1 图2 图3A. 由图3可知,该哺乳动物为雄性B. 图1和图3细胞进行减数分裂C. 图1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D. 图3细胞含有8条染色单体4. (盐城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下列变化不可能发生的是( )A. 同源染色体分离B.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C.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 次级精母细胞直接变形为精子5. (扬州模拟)下图甲、乙、丙是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图甲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是极体和卵细胞B. 图甲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C. 图乙细胞中染色单体数为0D. 图丙细胞的名称是初级卵母细胞6. (泰州中学模拟)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同源染色体是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形成B. 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C. 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D. 减数第二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7.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①染色体复制②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③同源染色体分离④着丝点分裂A. ①→③→②→④B. ②→③→①→④C. ①→②→③→④D. ②→①→③→④8.如图所示①、②、③分别表示进行有性生殖的动物的三个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B. ②过程主要以无丝分裂方式增殖C. ③过程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D. ①和②过程保证了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9.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 )A. 纺锤体的形成B. 着丝点的分裂C. 染色体的复制D. 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10.如某精原细胞有三对同源染色体A和a,B和b,C和c,下列四个精子是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是( )A. aBc、AbC、aBc、AbCB. AbC、aBC、abc、abcC. AbC、Abc、abc、ABCD. abC、abc、aBc、ABC11.图(O)表示某精子及其染色体组成,下列不属于该精子形成过程的细胞图是( )(O) A B C D12.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的比例是( )A. 1∶1∶2∶4B. 1∶1∶1∶2C. 1∶1∶4∶4D. 1∶1∶1∶113.(南通模拟)下图1是基因型为AaBb的马(2n=64)体内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只显示了部分染色体),图2表示马体内不同分裂时期(Ⅰ、Ⅱ、Ⅲ)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的数量。
高二生物上课堂练习31(减数分裂1 11.12) 姓名1.正在进行分裂的蛙胚胎细胞,不会发生的现象是 ( )A .有氧呼吸加强B .中心粒向细胞两极移动C .同源染色体分开D .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2.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B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C .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的两条染色体D .有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3.下列对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对同源染色体含4条染色单体B .一个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C .一个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单体D .一个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4.牛的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期间 ( )A .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分裂为二B .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也不分裂C .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分裂为二D .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不分裂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 ( )A .复制→同源染色体分离→联会→染色单体分离B .联会→复制→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单体分离C .联会→复制→染色单体分离→同源染色体分离D .复制→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单体分离6.处于减数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当中心体开始向两极移动时, 图中的a 、b 、c 、d 依次代表的是 ( ) A .着丝点、四分体、染色体、DNA B .四分体、着丝点、染色单体、DNAC .四分体、DNA 、染色单体、染色体D .染色体、染色单体、着丝点、DNA7.与一般的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 ( )A .染色体进行复制B .有纺缍体的形成C .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D .有着丝点的分裂8.右图示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当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时,不可能存在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是 ( )A .1与4B .2与4C .2与3D .1与29.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时,发现一个细胞中有8条形态、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该细胞处于 ( )A .有丝分裂中期B .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C .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中期D .有丝分裂后期10.右图为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示意图。
⑴ 此细胞分裂方式及时期是 。
⑵ 此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有 条染色单体;有 对同源染色体;有 个四分体。
⑶ 在此细胞分裂后的1个子细胞中,含有染色体 条,有同源染色体 对。
⑷ 根据右图的细胞中的标号,此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能为 。
一个细胞内DNA 含量 甲 乙 ⑴ ⑵ ⑶ ⑷ 10.精原细胞增殖的方式是 ( )A .无丝分裂B .有丝分裂C .减数分裂D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11.蜂王体细胞为32条16对染色体,蜂王的卵细胞可直接发育成下一代雄峰,则雄峰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 )A .32条16对B .16条8对C .8条4对D .16条不成对12.复制后的DNA 分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什么时候分离开来 ( )A .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时B .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时C .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时D .四分体平分为二时13.下面甲图示洋葱根尖生长点连续分裂的细胞在各个时期细胞核内DNA 含量的测定结果,乙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丙图是某同学在乙 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
欲将丙图视野中处于甲图a 时期( ) A .⑴×⑶;左上方 B .⑴×⑶;右下方 C .⑵×⑶;右上方 D .⑵×⑶;左上方14.已知A 与a 、B 与b 、C 与c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 、AabbCc 的两 个体进行杂交。
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 )A .表现型有8种,AaBbCc 个体的比例为1/16B .表现型有4种,aaBbcc 个体的比例为1/16C .表现型有8种,Aabbcc 个体的比例为1/8D .表现型有8种,aaBbCc 个体的比例为1/1615.材料1:1642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进行了一项著名的柳树实验。
他在一个花盆里栽种了一棵2.3 kg 的柳树。
栽种前,花盆里的泥土经过高温烘烤干燥后称重为90.8 kg 。
以后的5年中,海尔蒙特除了只给柳树浇水外,没有在花盆里添加任何物质,每年秋天柳树的落叶也没有称重和计算。
5年后,他将柳树和泥土分开称重,发现柳树的重量变成了76.7 kg ,泥土烘干后的重量为90.7 kg ,比原来只减少0.1 kg 。
于是他得出结论:柳树获得的74.4kg 物质只是来源于水。
材料2:科学家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不同波长的光下照射,然后测量该植物对不同光质的吸光率,结果列于右表:⑴ 根据你所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判断海尔蒙特的结论是否确切?为什么?⑵ 花盆内的泥土减少了0.1 kg ,其原因是 。
⑶ 请用上表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⑷ CO 2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规律如右图。
当外界CO 2浓度处于A 时,植物叶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CO 2量与相等;为提高封闭大棚内作物产量,棚内人工释放CO 2应控制在 (填图中字母)浓度为宜。
高二生物上课堂练习31(减数分裂1 11.12) 姓名1.正在进行分裂的蛙胚胎细胞,不会发生的现象是 ( C )A .有氧呼吸加强B .中心粒向细胞两极移动C .同源染色体分开D .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2.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A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B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C .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的两条染色体D .有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3.下列对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 .一对同源染色体含4条染色单体B .一个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C .一个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单体D .一个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4.牛的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期间 ( D )A .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分裂为二B .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也不分裂C .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分裂为二D .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不分裂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 ( D )A .复制→同源染色体分离→联会→染色单体分离B .联会→复制→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单体分离C .联会→复制→染色单体分离→同源染色体分离D .复制→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单体分离6.处于减数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当中心体开始向两极移动时, 图中的a 、b 、c 、d 依次代表的是 ( B ) A .着丝点、四分体、染色体、DNA B .四分体、着丝点、染色单体、DNAC .四分体、DNA 、染色单体、染色体D .染色体、染色单体、着丝点、DNA7.与一般的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 ( C )A .染色体进行复制B .有纺缍体的形成C .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D .有着丝点的分裂8.右图示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当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时,不可能存在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是 ( B )A .1与4B .2与4C .2与3D .1与29.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时,发现一个细胞中有8条形态、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该细胞处于 ( C )A .有丝分裂中期B .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C .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中期D .有丝分裂后期10.右图为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示意图。
⑴ 此细胞分裂方式及时期是 。
⑵ 此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有 条染色单体;有 对同源染色体;有 个四分体。
⑶ 在此细胞分裂后的1个子细胞中,含有染色体 条,有同源染色体 对。
⑷ 根据右图的细胞中的标号,此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能为 。
一个细胞内DNA 含量 甲 乙 ⑴ ⑵ ⑶ ⑷ 10.精原细胞增殖的方式是 ( B )A .无丝分裂B .有丝分裂C .减数分裂D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11.蜂王体细胞为32条16对染色体,蜂王的卵细胞可直接发育成下一代雄峰,则雄峰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 D )A .32条16对B .16条8对C .8条4对D .16条不成对12.复制后的DNA 分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什么时候分离开来 ( B )A .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时B .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时C .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时D .四分体平分为二时13.下面甲图示洋葱根尖生长点连续分裂的细胞在各个时期细胞核内DNA 含量的测定结果,乙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丙图是某同学在乙 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
欲将丙图视野中处于甲图a 时期( C ) A .⑴×⑶;左上方 B .⑴×⑶;右下方 C .⑵×⑶;右上方 D .⑵×⑶;左上方14.已知A 与a 、B 与b 、C 与c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 、AabbCc 的两 个体进行杂交。
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 D )A .表现型有8种,AaBbCc 个体的比例为1/16B .表现型有4种,aaBbcc 个体的比例为1/16C .表现型有8种,Aabbcc 个体的比例为1/8D .表现型有8种,aaBbCc 个体的比例为1/1615.材料1:1642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进行了一项著名的柳树实验。
他在一个花盆里栽种了一棵2.3 kg 的柳树。
栽种前,花盆里的泥土经过高温烘烤干燥后称重为90.8 kg 。
以后的5年中,海尔蒙特除了只给柳树浇水外,没有在花盆里添加任何物质,每年秋天柳树的落叶也没有称重和计算。
5年后,他将柳树和泥土分开称重,发现柳树的重量变成了76.7 kg ,泥土烘干后的重量为90.7 kg ,比原来只减少0.1 kg 。
于是他得出结论:柳树获得的74.4kg 物质只是来源于水。
材料2:科学家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不同波长的光下照射,然后测量该植物对不同光质的吸光率,结果列于右表:⑵ 根据你所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判断海尔蒙特的结论是否确切?为什么?⑵ 花盆内的泥土减少了0.1 kg ,其原因是 。
⑶ 请用上表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⑷ CO 2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规律如右图。
当外界CO 2浓度处于A 时,植物叶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CO 2量与相等;为提高封闭大棚内作物产量,棚内人工释放CO 2应控制在 (填图中字母)浓度为宜。
15.⑴不确切。
柳树干重的增加来自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⑵土壤中的矿质离子被柳树吸收⑶光合作用时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⑷呼吸释放二氧化碳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