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秸秆为主的农业废弃物厌氧干发酵沼气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640.79 KB
- 文档页数:3
农村环境整治中的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是指农作物生长和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包括秸秆、麦麸、畜禽粪便、果皮等。
这些农业废弃物如果不及时处理,将给农村环境带来巨大的污染和浪费。
因此,农村环境整治中的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废弃物综合利用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助推可持续发展。
接下来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农村环境整治中的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一、问题现状在我国农村地区,农业废弃物处理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大量的秸秆被焚烧、倾倒等处理方式,不仅污染环境,还浪费了农村宝贵的资源。
此外,农业废弃物的存留还易引发火灾等安全隐患,给农村社会稳定带来潜在威胁。
二、综合利用方式针对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可采取多种方式,比如秸秆还田、厌氧沼气发酵等。
通过科学有效的处理方式,可以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实现循环利用。
三、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方式。
将秸秆还入土壤中,既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还可提高土壤保肥保墒能力,保护环境。
四、厌氧沼气发酵将农业废弃物进行厌氧性发酵,可产生沼气作为能源利用。
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在替代传统燃料的同时,还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
五、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除了还田和沼气发酵外,农业废弃物还可以用于生产有机肥料、生物质颗粒燃料等。
这些资源化利用方式,不仅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支持。
六、政策支持为了促进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政府需要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农民参与废弃物处理。
比如对秸秆还田、沼气发酵等给予一定的补贴,激励农民积极参与环保事业。
七、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推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重要手段。
政府和媒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普及废弃物处理知识,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推动综合利用工作的开展。
八、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对于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至关重要。
通过研发新型废弃物处理设备、开展新技术应用,提高综合利用效率和质量,促进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发酵技术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的应用发酵技术是一种将有机物质通过微生物作用转化为有用产物的过程。
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发酵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废弃物的处理和转化,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本文将重点介绍发酵技术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的应用。
农业废弃物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秸秆、农作物残留物、动植物粪便等。
这些废弃物的处理和转化一直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传统的处理方法包括焚烧、填埋和堆肥,但这些方法存在农药和重金属的残留问题,同时也未能将废弃物有效地转化为有益的资源。
发酵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发酵技术通过引入适宜的微生物,将有机废弃物进行降解和转化,产生有机肥料、生物质燃料和生物化学品等有用产物。
首先,发酵技术可以高效地降解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质。
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能够分解废弃物中的复杂有机物质,转化为简单的有机物质,同时产生热量和气体等副产物。
这样不仅减少了有机废弃物的体积,也实现了其有机物质的释放和利用。
其次,发酵技术可以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
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机物质具有较高的肥料价值,富含氮、磷、钾等植物所需的养分,能够为植物提供丰富的养分供给。
通过发酵技术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不仅可以减少对化肥的依赖,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和产量。
此外,发酵技术还可以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燃料。
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可以被收集和利用,例如沼气和生物乙醇等,用作燃料和能源的替代品。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解决能源短缺问题,还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环境更加友好。
另外,发酵技术还可以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生物化学品。
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可以合成多种有机化合物,例如酶、抗生素、酸类和蛋白质等。
这些生物化学品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等行业,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通过发酵技术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生物化学品,既能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还能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创新方式有哪些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废弃农膜等。
这些废弃物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和利用,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浪费宝贵的资源。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创新方式被应用于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实现了变废为宝,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中最常见的废弃物之一。
传统的处理方式往往是焚烧或随意丢弃,不仅浪费资源,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如今,通过创新技术和方法,农作物秸秆有了更多的利用途径。
1、秸秆能源化利用(1)秸秆发电:将秸秆进行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利用秸秆资源,还能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2)秸秆气化:通过热解气化技术,将秸秆转化为可燃气体,用于居民生活用气或工业生产。
(3)秸秆成型燃料:把秸秆压缩成固体成型燃料,用于取暖、做饭等,具有燃烧效率高、污染小的优点。
2、秸秆饲料化利用经过青贮、氨化、微贮等处理技术,将秸秆转化为优质饲料,用于喂养牛羊等家畜。
这样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还提高了秸秆的利用率。
3、秸秆基料化利用利用秸秆作为食用菌的栽培基料,生产蘑菇、木耳等食用菌。
食用菌采摘后的菌渣还可以作为有机肥料还田,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4、秸秆原料化利用(1)秸秆造纸:将秸秆进行化学处理和加工,用于生产纸张。
(2)秸秆制板:以秸秆为原料,制作人造板材,用于建筑、家具等行业。
二、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畜禽粪便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土壤、水源和空气造成严重污染。
但通过创新利用方式,畜禽粪便可以成为有价值的资源。
1、沼气发酵将畜禽粪便进行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用于照明、取暖和做饭。
同时,发酵后的沼渣沼液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可以用于农田施肥。
2、堆肥处理通过好氧堆肥技术,将畜禽粪便与秸秆、枯枝落叶等混合,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腐熟,制成有机肥料。
这种肥料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秸秆粪便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特性【摘要】为考察玉米秸秆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特性,以10L的厌氧发酵装置,并用单一玉米秸秆发酵和单一猪粪发酵作为对照,对以玉米秸秆和猪粪混合发酵进行研究。
发现玉米秸秆猪粪混合发酵可以加快玉米秸秆产气并可大幅度提高玉米秸秆产气量,试验组最高日产沼气量分别比单一玉米秸秆组、猪粪组提高47.36%和32.22%;实验组的甲烷含量与单一猪粪组相似,高于单一玉米秸秆组;各组的pH均在8.20左右。
相关性分析表明,原料中含混合发酵组的pH与日产沼气量间呈极显著性负相关(P<0.01)。
【关键词】玉米秸秆;猪粪;混合厌氧发酵;pH;沼气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都产生多达7.2亿吨秸秆,许多被丢弃、直接焚烧;畜禽粪便年产生量也达20.1亿吨[1],许多未经处理排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利用厌氧发酵技术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沼气,对于获取新型能源和控制农村面源污染都有积极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畜禽养殖已由过去的农户分散养殖过渡为集中养殖,可能造成部分户用发酵原料短缺;而秸秆存在一定季节性、降解率低、易出现漂浮分层结壳等问题,使纯秸秆发酵较难被接受[2]。
故沼气发酵原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将粪便秸秆混合发酵可以有效地弥补单一原料发酵的弊端,同时还可解决沼气原料短缺的问题。
刘战广等[3]研究了猪粪与稻秆的混合发酵,发现调节粪草比可以从原料转化速率方面提高发酵效率。
Xie等[4]研究了不同猪粪青贮饲料的配比厌氧发酵,结果表明当猪粪与青储饲料的挥发性总固体的比例为1:1时产气量最大。
有关秸秆粪便混合厌氧发酵与产气效果、发酵中pH关系的研究广受关注。
本研究采用10L厌氧发酵装置,以玉米秸秆和猪粪进行混合发酵,并以单一玉米秸秆发酵和单一猪粪发酵作为对照,研究玉米秸秆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特性,为混合原料产沼气及实际工程运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试验装置玉米秸秆总固体含量(Total Solids,TS):90.8%,挥发性固体含量(V olatile Solids,VS):79.6%。
不同作物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试验研究本文通过对我国不同作物秸秆厌氧发酵进行试验分析,并且得出一些结论,期望能对沼气试验的效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标签:作物秸秆;厌氧发酵;沼氣;试验引言:遗留田间的农业废弃物秸秆必须进行处理和利用,才不至于影响下一季春播,由于秸秆的产量很大,大量的秸秆若不能及时处理,只好在播种前采取就地焚烧的应急措施集中处置,会产生大量浓烟,使尘埃量积聚,雾霾天越来越多,严重污染周边卫生和破坏生存环境,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目前,处理秸秆的方法有许多种,加工成碳棒作燃料、生产秸秆乙醇、发电以及发酵气化作为生物质能源等。
本文主要研究将秸秆生物气化为沼气的规模化生产试验研究,以解决农村清洁能源短缺的难题。
一、厌氧消化技术概述厌氧发酵是对作物秸秆采取有效利用、实现废弃物秸秆无害化的有效方法。
消化的过程可以采取人员进行控制,加速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使得有机物无害化。
还可以通过将有机物降解脱除产生沼气,实现资源的可利用化。
废弃物秸秆厌氧发酵技术就是在没有溶解氧和硝酸盐氮的环境之下,在通过微生物将有机物进行降解生成沼气的主要成分,并且结合成新物质的化学过程。
二、材料与方法(一)实验材料接种物采用厌氧活性污泥,取自附近的污水处理厂,经离心处理得到浓缩污泥,TS为12.98%、VS为35.78%(基于TS)。
实验底物为风干玉米秸秆,TS为81.70%、VS为88.40%(基于TS),经切碎备用。
(二)实验方法1.湿式发酵。
湿式完全混合厌氧消化工艺是最早利用的。
这种工艺的固体浓度要保证在一定的浓度之下,其液化、酸化和产气不同阶段都是在一个反应器内进行的,其施工工艺简单、易于操作、管理方便的有点。
湿式发酵按照接种物与底物比例(VS 比例)为1:2混合加入250ml厌氧发酵瓶中,采用厌氧发酵的基础培养。
配制底物秸秆的TS浓度为4%,工作体积为100ml,利用碱液调节发酵混合物的pH 值至7.5。
采用CO2(20%)和N2(80%)混合气曝气5min,然后用橡胶塞和铝制封口压盖密封,将厌氧发酵瓶放于水浴振荡培养箱中培养,设置温度37℃、转速150r·min。
沼气工程工艺流程沼气工程是一种利用有机废弃物进行发酵产生沼气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农村和农田。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沼气工程的基本工艺流程。
沼气工程的工艺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步骤:有机废弃物的处理,发酵产气,气体收集,气体净化以及利用。
首先,有机废弃物的处理是沼气工程的前提,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有机废弃物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厨余垃圾等。
首先需要将这些废弃物收集起来,进行打碎、搅拌等处理,以提高废弃物的发酵效率。
接下来是发酵产气的过程。
处理好的有机废弃物会进入发酵池,与水混合形成废弃物污水。
在发酵池中会加入一定的发酵菌,通过好氧发酵和厌氧发酵的过程,废弃物中的有机物会被菌类分解生成沼气。
第三个步骤是气体收集。
沼气产生后会上升到发酵池的顶部,然后通过管道或管道系统将沼气收集起来。
为了提高沼气的产量和收集效率,通常需要设置一个具有一定高度的沼气井,或者在发酵池顶部设置一个沼气帽。
然后是气体净化的过程。
沼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杂质和有害物质,如硫化氢、二氧化碳等。
为了确保沼气的质量和使用安全,需要对沼气进行净化处理。
常用的净化方法包括干燥法、氧化法、吸收法等,通过去除杂质和有害物质,使沼气达到使用标准。
最后是沼气的利用。
净化后的沼气可以用于生活烹饪、发电、取暖和燃料等多个方面。
生活烹饪中,可以直接使用沼气灶炉进行烹饪。
发电方面,沼气可以通过内燃机或燃气轮机发电。
此外,沼气还可以用于燃料电池和热水供应等领域。
总之,沼气工程的工艺流程涵盖了有机废弃物的处理、发酵产气、气体收集、气体净化和利用等多个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和操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废弃物的价值,减少环境污染,并为农村提供清洁能源和资源回收的解决方案。
秸秆干发酵工艺秸秆干发酵是一种将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利用为生物质燃料的重要工艺。
秸秆干发酵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原料预处理、发酵堆建造、发酵管理等环节。
以下为秸秆干发酵工艺的详细介绍。
一、原料预处理秸秆的收集通常在秋季完成,而实际上,秸秆的贮存和运输是影响干发酵的品质和产量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因此,夏季到秋季期间,应选择干燥、无霉变的秸秆进行干发酵。
同时,要避免雨水或润湿对秸秆的污染。
将收集到的秸秆进行初步的碎料处理后,应该对其进行掺合,以提供最优的碳氮比以支撑微生物的生长。
一般可以将秸秆与绿色植物残渣、禽畜粪便等有机废弃物混合使用,以满足150~350的碳氮比的要求。
此外,确保松散的压实和保持整体的通风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发酵堆建造干发酵堆的堆筑方式和垛建相似,一般将秸秆掺合物质降温依次压实,形成一个规则的大堆。
堆的高度一般在2-3m之间,底部垫上细碎的秸秆,从而构建出一个透气性良好的生物反应器。
酝酿10 ~15天的初始发酵后,将表面土壤覆盖在发酵堆的表面,以促进保温和防止氨气挥发。
通常情况下,在30 ~ 40天的发酵后,发酵堆的温度可以升至50~70℃,并在此温度下保持10~15天,以满足成熟的要求。
三、发酵管理在干发酵的初期,需要保持上述建堆方式中所提到的通风和通气等要素,需要保持水分充足,目的是尽快调整碳氮比。
表面土壤的覆盖可以避免水分流失以提供良好的隔绝氧气的条件,以帮助干发酵过程的进行。
在发酵过程中,需要随时测量发酵堆的温度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发酵的时间。
四、发酵堆的收割干发酵堆的收割通常是在发酵过程结束后进行。
在中期到后期的生物发酵过程中,发酵堆中大量的微生物进行着复杂的生物代谢反应,不但将秸秆等深层的膜和菌丝分解出来,还能够生产出由微生物产生的大量的肥料和相关物质。
这些已经经过发酵的生物质料被还原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其种类与数量也因此得以增加。
总之,秸秆干发酵是一种能够将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燃料、生物肥料等资源利用方式,具有节能环保、减轻负担,减少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等优点。
最全干式厌氧发酵技术工艺干式厌氧发酵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的一项新技术,在畜禽粪便处理、秸杆制气、餐厨垃圾处理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具有原料预处理要求低、沼液产量少、能源少、管理方便等优点。
一、干式厌氧发酵专门针对含固率大于15%成分比较复杂的有机废弃物的厌氧消化处理技术。
二、工艺类型连续式工艺主要用于含固率15%~25%之间,比较粘稠的有机废弃物的处理;间歇式工艺主要用于含固率在25%以上,且物料粒径分布范围较大,通透性较好的有机废弃物的处理。
三、国内外干式厌氧发酵工艺有机废弃物干式厌氧发酵技术最早起源于欧洲,目前比较成熟的工艺有比利时的Dranco,法国的Valorga,瑞士的Kompogas和德国的LARAN,而国内关于干式厌氧发酵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绝大部分工艺还处在实验研究阶段。
1.欧洲干式发酵工艺概况从20实际40年代起,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就开始尝试研究和使用干式厌氧消化技术,到20世纪80年代,干式厌氧消化技术在德国、荷兰、瑞士和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市场化应用。
1)间歇式干式发酵处理工艺与连续干发酵工艺相比,间歇式干发酵工艺发展相对稍晚一些,从90年代初开始商业化应用。
主要有德国的Bioferm、BEKON及Wehrlewerk公司的Bioferm,BEKON以及Biopercolat干发酵工艺等。
Bioferm工艺主要应用于含水率低于75%的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属于单级车库式中温厌氧消化工艺。
该工艺的主要特点是原料投加到反应器内再不需要搅拌或翻掀,也不需要增加额外的补充水,且原料在进入反应器内后不需要做任何预处理。
BEKON工艺BEKON工艺与Bioferm工艺基本上完全相同,也是车库式间歇干式发酵工艺。
唯一不同的是BEKON工艺具有高温和中温两种,而Bioferm只有中温。
GICON工艺GICON工艺属于间歇式处理工艺,与上述BEKON与Bioferm间歇式厌氧干发酵工艺相比,主要不同点是GICON工艺是根据微生物的分解步骤将厌氧消化过程分成两个阶段来实现——水解阶段(干式发酵)和产甲烷阶段(湿式发酵)。
以秸秆为主的农业废弃物厌氧干发酵沼气工艺
我国是世界上可再生能源原料产出量最大的国家,每年产出的农业固体废弃物、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蔬菜废弃物、乡镇生活垃圾和人类粪便既是宝贵资源,又是严重污染源。
在当前煤、电、液化气等不断向农村普及的情况下,加快发展秸秆沼气,对于减轻农村地区对煤、电、液化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和依赖,缓解我国的能源消费压力。
通过沼发酵获取生物能源是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是一条非常有潜力的途径,沼气作为可再生能源,具有可再生性、成本低廉、对环境污染小、热值高等优点。
目前户用沼气管理不规范,产气率和处理效率低,并且存在低温条件下难运行,冬季不能正常产气等缺点,目前规模化秸秆沼气存在技术设备不足,尤其是干发酵技术,由于干发酵原料的物质浓度高而导致的进出料难、传热传质不均匀、产气率低且产气不稳定等问题,这是干发酵的技术难点。
本文主要介绍以秸秆为主并兼顾其他农村有机废弃物的新型干法发酵技术,采用工程化装备实现原料预处理、进出料的机械化和秸秆沼气干发酵产物的高值利用技术,这对提高我国包括秸秆在内的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一、厌氧干发酵特点
生物质发酵类型根据原料发酵过程中氧气状况,生物质发酵可分为好氧发酵技术和厌氧发酵技术两类,好氧发酵技术在发酵的过程中排放大量NH3,既污染了环境,又损失了肥力,此项技术多用在生物质厌氧干发酵技术的原料预处理方面。
根据发酵底物状态的不同,生物质厌氧发酵技术又可分为厌氧湿发酵技术和厌氧干发酵技术。
厌氧湿发酵反应体系中的总固体含量一般在10%以内,厌氧湿发酵具有启动快、反应器建造管理技术成熟等优点,适合处理浓度较低的废水、废液,是当前处理有机污染物生产沼气的主流技术,但是该技术也有明显的缺点,如发酵所需的反应器容积较大,沼液和沼渣分离难,需要建较大的沼液池存贮沼液,占地面积大,并且需要大量的水,冬季耗能大,处理效率低,运行和后处理成本高等。
而沼气干法发酵能够在干物质浓度较高的情况下仍能正常发酵(干物质浓度≥20%),能生产清洁能源和优质有机肥,基本上达到零排放,满足现代农业对友好环境、清洁能源和优质肥料的需求。
并且厌氧干发酵能够保证全年
正常生产,具有用水量少、冬季耗能低、占地省、产气率高、管理方便、后处理成本低等优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大规模地处理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以及生活垃圾等农业固体废弃物,生产沼气和绿色有机肥,净化环境,创造经济效益,已经成为我国厌氧发酵技术的研究热点。
二、我国沼气干发酵技术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户用沼气干发酵研究,研发出了自动排料沼气干发酵装置和相应的半连续干发酵工艺、分离储气恒压干发酵池和小型高效稳压式自动漫渗滤干发酵沼气池。
我国开展大中型沼气干发酵技术研究室于21世纪初开始的,现在仍处于中试研究阶段,设计了卧式螺带式搅拌发酵罐来进行厌氧干发酵、覆膜槽生物反应器,改进和优化集成现有沼气技术,开发出新型规模化干法沼气发酵技术和成套设备。
三、沼气干发酵装置类型及特点
1、钢结构秸秆厌氧发酵装置
钢结构秸秆厌氧发酵装置多采用钢板焊接或搪瓷拼装而成,分为立式发酵罐体和卧式发酵罐体两种,适合于低浓度(秸秆TS在10%以下)的湿发酵,原料输送用泵送方式,产气效率较高,但其存在进出料较难、投资成本较高,秸秆需要粉碎得较细(粒径在1cm左右)、运行能耗高等问题。
2、弹性覆膜覆盖厌氧干发酵装置
发酵池顶部采用弹性膜覆盖,弹性膜与发酵池上端面四周采用水密封或冲气圈密封,可分地上发酵池体和地下式发酵池体,其优点是使用弹性膜覆盖能一次性将池内余气排尽,保温性较好,但其出料较难,存在安全隐患、且不适用于底下水位较高的地区。
农业部规划设计院研究的敞口式覆膜槽生物反应器,其特点是进出料方便,槽内多余气体能排尽,但其存在弹性膜密封面积过大,密封性很难保障,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另外这种覆膜槽深度浅,容量也不大。
3、新型柔性顶膜车库式干发酵装置
农业部南京农机化所研究开发的沼气厌氧干式发酵装置,可用装载机或铲车从设于发酵槽体侧壁的门内进出料(也可从顶部加料并压实),在工程意义上解决了沼气干法发酵进出料难的问题。
进出料门采用钢骨玻璃钢结构,其四周采用充气密封圈密封,避免了大面积采用充气密封圈密封造成密封不安全、不可靠的问题;在发酵槽体上覆盖弹性膜,可直观判断反应器气囊中的沼气存量以及能将发酵槽体内的沼气排出干净,从而避免沼气安全事故的发生。
弹性膜的密封采用水密封的结构,该水密封结构密封安全、可靠。
四、国内外沼气干发酵原料预处理
对发酵底物进行一定的预处理,不仅可以促进有机物的分解,而且还可以为微生物生长繁殖创造适宜的环境,增大微生物与发酵底物的接触面积。
主要预处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发。
物理预处理是指去除畜禽粪便中的不易降解或不能降解的杂质(如塑料、石块等),对秸秆是进行切碎、研磨等处理。
化学预处理是指酸碱浸泡和热处理,研究人员发现,采用不同温度处理对稻草结果是预处理的温度越高,甲烷生成量越多。
生物预处理主要指发酵原料的好氧堆沤,使易于分解产酸的有机物在好氧条件下大部分分解掉,防止干发酵过程中易出现的酸化问题,研究表明,堆沤5d的畜禽粪便经接种后其PH值达到7,发酵就不会出现酸化现象。
五、秸秆沼气干发酵前景
以秸秆为原料生产沼气的技术可以为农村地区田间地头和房前屋后堆积的大量秸秆找到新的有效利用途径,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秸秆沼气发酵后不仅可以为农户提供清洁能源,而且厌氧消化后的沼渣还是优质的有机肥料,能有效地提高土地肥力和增强作物的抗逆能力。
若能解决我国当前沼气发酵中存在的产气率低、产气不稳定、进出料难、传质传热效果差、增温保温功能低等关键问题,可促进我国沼气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大规模沼气生产,减少污染,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农业资源,应用和产业化前景非常广阔。
当前虽然国内外均有大量的沼气干发酵工艺及设备的研究与应用,但针对我国沼气干发酵生产技术特点与应用水平,现有的沼气干发酵技术设备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开发研究,对提升我国沼气干发酵技术水平具有较大推动作用。
六、结语
我国正面临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要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和规模庞大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沼气发酵获取生物能源是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秸秆用于发酵产沼气可大大减少SO2、CO2、NO等排放,可有效实现节能减排、增收增效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