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新人教版选修4第1章 第2节 燃烧热能源 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15
一、2 燃烧热能源【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了解燃烧热概念,并能进行简洁的计算;2.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进展的重要基础,知道节省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3.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燃烧热的教学重点突出其限定条件,先给出概念再通过实例练习巩固;2.能源的教学接受多种现代教学手段给同学供应素材,通过资助探究、争辩沟通、分析评价等多种方法,培育同学的阅读力量、调查争辩力量、沟通与合作的力量、综合分析力量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育同学综合考虑问题的力量;2.结合有关能源的教学,渗透资源、能源和环保的意识,激发同学学习化学的爱好,训练同学关怀能源、环境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以培育同学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教学重点】燃烧热概念及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燃烧热概念及相关计算。
【教学方法】探究式、争辩沟通、分析评价【教学用品】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旧课复习→阅读课本了解概念→争辩分析概念要点→练习巩固→总结计算→多媒体呈现素材→阅读了解能源→思考沟通→总结→教学评价。
(复习)反应热的概念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导入)由于反应状况的不同,反应热可以分为多种,例如燃烧热、中和热、熔解热等,其中燃烧热的实际应用较广。
〖板书〗第一节燃烧热能源(阅读)阅读课本P7了解燃烧热的概念并分析概念要点。
〖板书〗一、燃烧热1.定义:在101 kPa时,l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单位:kJ/mol(1)要点:①争辩条件:101 kPa;②可燃物的量为1mol;③完全燃烧;④生成稳定的氧化物C → CO2(g)、H → H2O(l)、S → SO2(g);⑤△H<0。
(练习1)分析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哪个是表示固态碳和气态氢气燃烧时的燃烧热的?为什么?A. C(s)+O2(g)== CO(g)ΔH= +110.5 kJ/molB. C(s)+O2(g)== CO2(g)ΔH=-393.5 kJ/molC. 2H2(g)+O2(g)== 2H2O(l) ΔH=-571.6 kJ/molD. H2(g)+1/2O2(g)== H2O(g)ΔH=-241.8 kJ/mol(练习2)对于上题B选项中如何叙述其燃烧热?〖板书〗(2)几点留意:①文字叙述燃烧热,如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kJ/mol,或甲烷的燃烧热ΔH=-890.3 kJ/mol;②燃烧热通常由试验测得,可燃物以lmol作为标准进行测量;③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燃烧热时,可燃物的计量数为“1”。
《选修四第一章第二节燃烧热能源》导学案高二班姓名【课标要求】1、理解燃烧热的定义。
2、掌握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有关燃烧热的简单计算。
3、了解能源的种类、特点和我国目前的能源状况及采取的措施;【难点重点】1、燃烧热的概念;2、燃烧热与中和热的比较【新课导学】一.燃烧热1.概念及意义二.能源1.概念能源就是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它包括化石燃料( 、、 )、、、、以及柴草等。
2.地位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它的开发和利用情况可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和。
3.我国目前的能源利用状况(1)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是,它们的蕴藏量有限,而且不能,最终将造成枯竭。
(2)基于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能源的开采、运输、加工的终端利用效率很低,浪费很大,据统计总效率仅为9%。
4.能源危机的解决方法(1)解决能源危机的办法是,即开发新的能源和节约现有能源,提高能源的。
(2)现在探索的新能源主要有、、、、等,它们的特点是、、。
1.对燃烧热的理解燃烧热与中和热的比较3.能源的分类及应用 (1)能源的分类按转换过程分:一次能源、二次能源;按性质分:可再生能源、非再生能源; 按利用历史分:常规能源、新能源 (2)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①要有足够的空气; 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3)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措施①通入空气足量,使燃料充分燃烧。
空气足量但要适当,否则,过量的空气会带走部分热量。
②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通常将大块固体燃料粉碎,液体燃料雾化。
③将煤气化或液化。
煤的气化或液化更易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同时又防止煤炭直接燃烧。
【考查点1】燃烧热与中和热分析比较例1(2009·四川高考)25 ℃,101 kPa 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辛烷的燃烧热为5 518 kJ/mol 。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2H +(aq)+SO 42-(aq)+Ba 2+(aq)+2OH -(aq)===BaSO 4(s)+2H 2O(l) ΔH =-57.3 kJ/molB .KOH(aq)+12H 2SO 4(aq)===12K 2SO 4(aq)+H 2O(l) ΔH =-57.3 kJ/molC .C 8H 18(l)+252O 2(g)===8CO 2(g)+9H 2O(g) ΔH =-5 518 kJ/molD .2C 8H 18(g)+25O 2(g)===16CO 2(g)+18H 2O(l) ΔH =-5 518 kJ/mol 【考查点2】 能源及其开发应用例2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因素。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学习目标】1.掌握燃烧热的概念,掌握相关计算.2.了解资源、能源、环保是社会的重要热点问题;【自学导引】一.燃烧热1.定义:2.怎样理解“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3.掌握燃烧热的概念应特别注意几点:(1)燃烧热其ΔH0(填>、<或=)。
(2)其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为,则以此为标准配平,其他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既可用表示,也可用表示。
(3)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释放的热量,是特殊条件下的反应热。
4.表示的意义:例如C的燃烧热为393.5kJ/mol,表示在101kPa时,1molC完全燃烧放出393.5kJ的热量,表示为。
二、能源1.能源是指的自然资源。
一般将等称为化石燃料。
在我国,化石燃料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所以必需重视开发新能源。
2.能源的分类方法:一次能源,二次能源; 常规能源,新能源; 可再生能源,非再生能源【典例剖析】例1.在101kPa时,H2与1.00mol O2完全燃烧,生成2.00mol液态水,放出571.6kJ的热量,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___。
解析: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据2H2(g)+O2(g)= 2H2O(1)知燃烧1molH2应放出285.8kJ热量,即:H2(g)+1/2O2(g)= H2O(l);△H=-285.8kJ/mol 针对练习1: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4kJ/mol,当它氧化生成1g水时放出的热量是()A. 26.0 kJB. 51.9 kJC. 155.8 kJD. 467.3 kJ例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代表燃烧热的是( )A.CH4 ( g ) + 3/2O2 ( g ) = 2H2O ( l ) + CO ( g ) △H1B.S ( s ) + 3/2O2 ( g ) = SO3 ( s ) △H2C.C6H12O6 ( s ) + 6O2 ( g ) = 6CO2 (g) + 6H2O ( l ) △H3D.2CO ( g ) + O2 ( g ) = 2CO2 ( g ) △H4解析: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释放的热量,A产物是CO错误,B产物不能是SO3,D中CO的系数不是1,选C.针对练习2:甲醇属于可再生能源,可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燃料。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学习目标:1.通过燃烧热概念的了解和有关燃烧热的计算,了解评价燃料优劣标准。
(重点)2.了解能源结构,了解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一、燃烧热1.定义25 ℃、101 kPa 时,1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2.单位及符号单位为kJ·mol -1,ΔH <0。
3.意义25 ℃、101 kPa 时甲烷的燃烧热ΔH =-890.31 kJ·mol -1,热化学方程式为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31 kJ·mol -1。
说明:1 mol 甲烷完全燃烧生成CO 2(g)和H 2O(l)时放出890.31 kJ 的热量。
注意: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必须是“1”;产物必须是稳定的氧化物。
二、能源1.概念2.化石燃料(1)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2)缺点⎩⎨⎧ ①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②利用率低③污染环境,特别是造成温室效应和酸雨3.新能源 (1)类别:新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氢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
(2)特点: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很少污染。
[基础自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1 mol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即为该可燃物的燃烧热。
()(2)燃烧热随化学方程式前的化学计量数的改变而改变。
()(3)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的热量叫H2的燃烧热。
()(4)12 g碳在O2中燃烧产生稳定的CO气体,放出的总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5)煤、石油、水煤气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属一级能源。
()(6)太阳能是一级能源、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答案】(1)×(2)×(3)×(4)×(5)×(6)√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ΔH的数值表示可燃物燃烧热的是()A.H2(g)+Cl2(g)===2HCl(g)ΔH=-184.6 kJ/molB.CH4(g)+2O2(g)===CO2(g)+2H2O(g) ΔH=-802.3 kJ/molC.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D.CO(g)+12O2(g)===CO2(g)ΔH=-283 kJ/molD[燃烧热是指1 mol燃料充分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其次节燃烧热能源[学习目标]1.理解燃烧热的概念。
2.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省能源、提高能量利用率的实际意义。
[根底学问]一、燃烧热1、燃烧热(1)概念:在101kPa时,mol纯物质燃烧生成的氧化物时所的热量。
(2)要点:①讨论条件:25℃ ,101 kPa②反响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mol。
④讨论内容: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⑤燃烧热通常可利用仪器由试验测得的⑥在未有特殊说明的状况下,外界压强一般指101 kPa。
所谓完全燃烧也是完全氧化,它是指物质中的以下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稳定的氧化物。
如: C→、S→、H→、P(s)→P2O5(s)。
【思索1】:2C8H18(l)+25O2(g)=16CO2(g)+18H2O(l) △H=-11036kJ/mol①C8H18的燃烧热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②1mol C8H18燃烧时放出了多少热? _______________2、燃烧热与中和热的区分与联系例A .1 mol 物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B .常温下,可燃物燃烧放出的热量C .在25℃×105 Pa 时,1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D .燃烧热随化学方程式前的化学计量数的转变而转变例2.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能表示有关物质燃烧时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A .C(s)+12O 2(g)===CO(g) ΔH =+110.5 kJ·mol -1B .C(s)+O 2(g)===CO 2(g) ΔH =-393.5 kJ·mol -1 C .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 -1 D .H 2(g)+12O 2(g)===H 2O(g) ΔH =-241.8 kJ·mol -1二、能源1.能源是能供应能量的资源,它包括化石燃料 (煤、石油、自然?气)、阳光、风力、流水 、潮汐 以及柴草等。
洛阳师院附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化学选修4导学案编号:04 使用时间:2013.09.121.2 燃烧热能源编制:贾继红【学法指导】祝你们成功!1.同学们,这一份导学案我们周四上午上课时用,请同学们在周四上课前完成预习。
2.结合预习自学案认真阅读教材P7-9页的相关内容,依据合作探究案积极独立探索本节知识的要点,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注,准备在课堂上小组合作、积极讨论、全力解决。
【学习目标】有的放矢、事半功倍!1.认识燃烧热的概念,并能运用进行相关计算。
2.体会能源的重要性,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3.强化小组合作意识,勇于表达自己观点。
【学习重点、难点】燃烧热概念及相关计算预习自学案【教材助读】认真阅读是你迈向成功的第一步!1、什么是燃烧热?2、能源就是能,包括等。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的开发和利用情况,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和。
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是。
解决能源的办法是,即开发和节约,提高能源的。
现在探索开发的新能源有等,新能源的主要优势是。
合作探究案『探究点一』燃烧热1、分析下面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哪个是表示气态氢气燃烧时的燃烧热?为什么?A.H2(g)+1/2O2(g)=H2O(l) ΔH=-285.8 kJ/mol;B.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2、分析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哪个是表示固态碳和气态氢气燃烧时的燃烧热的?为什么?第- 1 - 页共2 页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第 - 2 - 页 共 2 页 共同营造有生命的课堂 A.C (s )+O 2(g )=CO(g) ΔH=-110.5 kJ/mol ; B.C (s )+O 2(g )=CO 2(g) ΔH=-393.5 kJ/molC.2H 2(g)+O 2(g)=2H2O(l) ΔH=-571.6 kJ/mol ;D.H 2(g)+1/2O 2(g)=H 2O(l) ΔH=-285.8 kJ/mol3、请归纳总结出在理解燃烧热的定义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探究点二』燃烧热与中和热的区别与联系燃烧热 中和热 相同点 ∆H 0 , 反应不同点 ①限定 ; ②指 ,不同的反应物 。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1.理解燃烧热的概念,掌握有关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相关计算。
2.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3.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燃烧热1.概念:101 kPa 时,1_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2.单位:燃烧热属于反应热的一种,单位为kJ/mol 。
3.意义:25 ℃、101 kPa 时,甲烷的燃烧热为 890.31 kJ/mol ,热化学方程式为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31 kJ/mol ,表示25_℃、101_kPa 时,1_mol 甲烷完全燃烧生成CO 2(g)和H 2O(l)时放出890.31_kJ 的热量。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阐释错因或列举反例。
语句描述正误 阐释错因或列举反例(1)1 mol H 2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的热量为H 2的燃烧热(2)由H 2(g)+Cl 2(g)===2HCl(g)ΔH =-184.6 kJ/mol 可知,H 2的燃烧热为 184.6 kJ/mol(3)12 g 碳在O 2中燃烧产生稳定的CO 气体,放出的总热量为碳的燃烧热2(2)× 不符合燃烧热的定义(3)× 碳在O 2中燃烧生成的稳定氧化物应为CO 2气体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ΔH 能正确表示物质的燃烧热的是________。
①CO(g)+12O 2(g)===CO 2(g)ΔH =-283.0 kJ·mol -1②C(s)+12O 2(g)===CO(g) ΔH =-110.5 kJ·mol -1③H 2(g)+12O 2(g)===H 2O(g)ΔH=-241.8 kJ·mol-1④C2H6(g)+3.5O2(g)===2CO2(g)+3H2O(l)ΔH=-1 559.8 kJ·mol-1解析:燃烧热是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的物质的量为1 mol,产物为稳定氧化物。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学习目标定位] 1.正确认识燃烧热的概念,学会利用燃烧热进行相关的计算。
2.知道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知道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和新能源的开发。
一 燃烧热1.反应热是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常用符号ΔH 表示。
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其反应热为负值。
已知4 g 硫粉完全燃烧放出37 kJ 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S(s)+O2(g)===SO2(g) ΔH =-296 kJ ·mol -1。
2.1.00 L 1.00 mol ·L -1 H2SO4溶液与2.00 L 1.00 mol ·L -1 NaOH 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 kJ 热量,该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 ·mol -1,表示其中和热的化学方程式是12H2SO4(aq)+NaOH(aq)===12Na2SO4(aq)+H2O(l) ΔH =-57.3 kJ ·mol -1。
3.已知2H2(g)+O2(g)===2H2O(l) ΔH =-571.6 kJ ·mol -1,该反应中ΔH 表示的意义是燃烧2 mol H2生成液态H2O ,放出571.6 kJ 的热量。
若燃烧1 mol 氢气生成液态水时的反应热为ΔH1, 生成气态水时的反应热为ΔH2,则ΔH1和ΔH2的大小关系是ΔH1<ΔH2;ΔH1=-285.8 kJ·mol-1,表示的意义是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
4.燃烧热的概念及其计算(1)燃烧热的概念是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是kJ·mol-1。
(2)燃烧热的意义: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1 kJ·mol-1,或ΔH=-890.31 kJ·mol-1,它表示25 ℃、101 kPa时,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时放出890.31 kJ的热量。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第一课时练习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代表物质的量B .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时,ΔH 表示标准状况下的数据C .同一化学反应,化学计量数不同,ΔH 不同,化学计量数相同而状态不同,ΔH 也不相同D .化学反应过程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2、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汽化 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③浓硫酸稀释 ④氯酸钾分解 ⑤生石灰跟水反应 ( )A .② ④B .① ④C .② ③D .① ④ ⑤3、已知: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 则2H 2O(l) =2H 2(g)+O 2(g) ;ΔH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ΔH 大于0B .ΔH= -571.6 KJ/molC .该反应可表示36g 液态水分解的热效应D .该反应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个数4、在25 ℃、101 kPa 下,1 g 甲醇燃烧生成CO 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 CH 3OH (l )+23O 2(g) CO 2(g)+2H 2O(l) ;ΔH =+725.8 kJ ·mol-1B . 2CH 3OH (l )+3O 2(g) 2CO 2(g)+4H 2O(l) ;ΔH =-1 452 kJ ·mol -1C . 2CH 3OH(l)+3O 2(g) 2CO 2(g)+4H 2O(l) ;ΔH =-725.8 kJ ·mol -1D . 2CH 3OH (l )+3O 2(g)2CO 2(g)+4H 2O(l) ; ΔH =+1 452 kJ ·mol -15、 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Q ,它所生成的CO 2用过量的饱和石灰水完全吸收可得100gCaCO 3沉淀,则完全燃烧1mol 无水乙醇时放出的热量是 ( ) A .0.5Q B . Q C . 2Q D .5Q思考题:1、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的联系和区别?2、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能否利用仪器由实验测得?一、燃烧热、中和热[思考与交流] 阅读课本,回答以下问题。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源第二节燃烧热能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燃烧热、热中和热相关概念和计算2.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3.了解能源的相关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反应的实质的回顾,逐步探究引起反应热效应内在原因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燃烧热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难点:燃烧热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过程:复习引入第二节燃烧热能源一、燃烧热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KJ/mol。
(一)、反应热1、概念: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
反应热用符号△H表示,单位一般采用kJ/mol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比较。
(二)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表示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例如:;△H=-241.8kJ/mol表示1mol气态H2与(1/2)mol气态O2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出241.8kJ的热量。
(三)燃烧热1、概念:在101kPa时,1mol物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的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燃烧热的单位一般用kJ/mol表示。
2、注意:必须以1mol可燃物燃烧为标准;可燃物必须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
例如:1mol碳燃烧生成CO时放出的热不是燃烧热,CO不稳定,可继续燃烧生成CO2。
C的燃烧热为393.5kJ/mol而不是110.5kJ/mol。
3、表示的意义:例如C的燃烧热为393.5kJ/mol,表示在101kPa时,1molC完全燃烧放出393.5kJ的热量。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1.掌握燃烧热的概念,掌握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2.了解资源、能源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热点问题。
3.了解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
知识点一 燃烧热阅读教材P 7,思考并填空。
1.定义:101 kPa 时,1_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单位:kJ/mol(或kJ·mol -1)。
2.意义:H 2的燃烧热ΔH =-285.8 kJ·mol -1所表示的含义:25_℃、101_kPa 时,1_mol_H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所放出的热量为285.8_kJ 。
1.判断正误(1)1 mol 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即为该可燃物的燃烧热。
( )(2)1 mol H 2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的热量叫H 2的燃烧热。
( )(3)12 g 碳在O 2中燃烧产生稳定的CO 气体,放出的总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 ) 答案:(1)× (2)× (3)×2.下列关于燃烧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1 mol 物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B .常温下,可燃物燃烧时放出的热量C .在1.01×105 Pa 时,1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D .与化学方程式中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有关解析:选C 。
依据燃烧热定义,C项正确。
燃烧热与中和热的比较对燃烧热的正确认识(1)不是任何燃烧反应的反应热都称之为燃烧热,燃烧热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1 mol”“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
(2)稳定的氧化物是指不能再燃烧的、在常温常压状态下的氧化物。
例如:C→CO2(g),H2→H2O(l),S→SO2(g)。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ΔH的数值表示可燃物燃烧热的是() A.H2(g)+Cl2(g)===2HCl(g)ΔH=-184.6 kJ/molB.CH4(g)+2O2(g)===CO2(g)+2H2O(g)ΔH=-802.3 kJ/molC.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D.CO(g)+1/2O2(g)===CO2(g)ΔH=-283 kJ/mol[解析]燃烧热是指1 mol燃料充分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A中HCl 不是氧化物,B中H2O为气态,C中H2为2 mol。
故只有D正确。
[答案] D根据例1C项能否得出H2的燃烧热?若能,则H2的燃烧热是多少?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能,H2的燃烧热是285.8 kJ/mol。
书写或判断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要做到“三看”:“一看”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是否为1。
“二看”元素完全燃烧生成的物质是否为稳定氧化物。
“三看”ΔH是否为“-”及单位是否正确。
有关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判断1.25 ℃、101 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ΔH=-393.5 kJ/mol、ΔH=-285.8 kJ/mol、ΔH=-890.31 kJ/mol、ΔH=-2 800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C(s)+12O 2(g)===CO(g) ΔH =-393.5 kJ/molB .2H 2(g)+O 2(g)===2H 2O(g) ΔH =-571.6 kJ/molC .CH 4(g)+2O 2(g)===CO 2(g)+2H 2O(g) ΔH =-890.31 kJ/molD .12C 6H 12O 6(s)+3O 2(g)===3CO 2(g)+3H 2O (l)ΔH =-1 400 kJ/mol解析:选D 。
根据燃烧热概念中生成稳定氧化物的含义可知,CO 2(g)是C 的稳定氧化物,生成的H 2O 应该是液态的。
选项A 、B 、C 均不正确。
2.已知常温下燃烧1 g 甲烷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55.625 kJ 。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 .CH 4(g)+2O 2(g)===CO 2(g)+2H 2O(l)ΔH =-890 kJ·mol -1B .CO 2(g)+2H 2O(l)===CH 4(g)+2O 2(g)ΔH =+890 kJ·mol -1C.12CH 4(g)+O 2(g)===12CO 2(g)+H 2O(l) ΔH =-445 kJ·mol -1D .CH 4(g)+2O 2(g)===CO 2(g)+2H 2O(l)ΔH =-55.625 kJ·mol -1解析:选D 。
先把质量转化成物质的量作为该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再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与ΔH 成正比。
题目中给出的数据是燃烧1 g 的甲烷放出55.625 kJ 的热量,应该换算成燃烧1 mol 甲烷放出的热量,热量为890 kJ 。
热化学方程式为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 kJ·mol -1;A 、C 两项,化学计量数与热量相对应的方程式均正确;B 项,其逆反应为吸热反应,ΔH 为“+”,正确;D 项,ΔH 的数值错误。
有关燃烧热的判断与计算3.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5 ℃,101 kPa): (1)C 4H 10(g)+132O 2(g)===4CO 2(g)+5H 2O(l)ΔH =-2 878 kJ/mol(2)C 4H 10(g)+132O 2(g)===4CO 2(g)+5H 2O(g)ΔH =-2 658 kJ/mol(3)C 4H 10(g)+92O 2(g)===4CO(g)+5H 2O(l)ΔH =-1 746 kJ/mol(4)C 4H 10(g)+92O 2(g)===4CO(g)+5H 2O(g)ΔH =-1 526 kJ/mol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是( ) A .2 878 kJ/mol B .2 658 kJ/mol C .1 746 kJ/molD .1 526 kJ/mol解析:选A 。
燃烧热的概念:在101 kPa 时,1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在该题中稳定的氧化物指的是生成的CO 2(g) 和 H 2O(l),由此可知A 项正确。
4.氢气(H 2)、一氧化碳(CO)、辛烷(C 8H 18)、甲烷(CH 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如下: H 2(g)+12O 2(g)===H 2O(l) ΔH =-285.8 kJ/mol ;CO(g)+12O 2(g)===CO 2(g) ΔH =-283.0 kJ/mol ;C 8H 18(l)+252O 2(g)===8CO 2(g)+9H 2O(l)ΔH =-5 518 kJ/mol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3 kJ/mol 。
相同质量的H 2、CO 、C 8H 18、CH 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 A .H 2(g) B .CO(g) C .C 8H 18(l) D .CH 4(g)解析:选B 。
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相同质量的H 2、CO 、C 8H 18、CH 4放出的热量分别为H 2为m2×285.8 kJ =142.9m kJ ,CO 为m28×283.0≈10.1m kJ ,C 8H 18为m114×5 518 kJ ≈48.4m kJ ,CH 4为m16×890.3 kJ ≈55.6m kJ ,其中m 为各物质的质量,比较可知选B 。
知识点二 能 源阅读教材P 8~P 9,思考并填空。
1.能源(1)定义:能提供能量的资源。
(2)分类①常规能源,即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②新能源:包括太阳能、氢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
2.我国能源的现状与解决途径(1)现状: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能源的利用率低。
(2)解决途径:开源节流,即开发新的能源和节约现有的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3.新能源的优势新能源资源丰富,一般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很少污染。
1.判断正误(1)液化石油气、天然气为清洁能源,因此它们属于新能源。
( ) (2)科学地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可以节约能源。
( ) (3)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石油、煤和天然气,它们蕴藏无限,可以再生。
( ) 答案:(1)× (2)√ (3)×2.下列选项能说明乙醇作燃料的优点的是(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 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③乙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④③ D .②③④ 答案:D能源的分类(1)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它们为不可再生能源。
(2)①煤直接燃烧时产生的CO、SO2等有毒气体及烟尘,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②煤作为固体燃料,燃烧反应速率小,热利用率低且运输不方便。
③可以通过清洁煤技术,如煤的液化和气化以及烟气净化脱硫等,大大减轻燃煤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
煤的气化是实施节能环保的一项重要措施。
通常在高温下将煤转化为水煤气,再将水煤气作为气体燃料。
有关热化学方程式如下:①C(s)+H2O(g)===CO(g)+H2(g)ΔH1=+131.3 kJ/mol②2CO(g)+O2(g)===2CO2(g)ΔH2=-566.0 kJ/mol③2H2(g)+O2(g)===2H2O(g) ΔH3=-483.6 kJ/mol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水煤气只能用作燃料B.水煤气是一种二次能源,比煤直接燃烧污染小C.等质量的CO和H2完全燃烧时,前者放热多D.由③反应可以确定H2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解析]水煤气在工业上还可用作还原性气体,故A项错;水煤气属于二次能源,其燃烧产物为CO2和H2O,比煤直接燃烧污染小,故B正确;通过②③反应可以计算得出,等质量的H2比CO完全燃烧放热多,故C错误;H2燃烧生成的稳定的氧化物应为液态水,故D错误。
[答案] B(1)水煤气是一种二次能源,你能再列举两种二次能源吗?(2)例2反应①、②中的能量是如何转化的?答案:(1)电能、沼气、汽油、焦炭、蒸汽、工业余热等。
(2)反应①:热能转化为化学能;反应②: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新能源的特点(1)太阳能能量巨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清洁无污染,不需要开采和运输。
缺点是能量密度小,受地域和季节的影响大。
(2)氢能有三大优点:①单位质量的燃烧热值高;②资源丰富;③无毒、无污染。
缺点是储存、运输困难。
(3)风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转换形式,风能能量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