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 格式:ppt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24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知识点一:张骞通西域1. 西域:两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即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相关链接:“西域”一名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系汉代及其后对于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
其含义有两种:狭义专指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与喀喇昆仑山)以东而言,主要是指今新疆地区;广义则凡由此向西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中亚、南亚、西亚、北非及欧洲都在内。
课本所讲的西域,指的是广义的西域。
2. 汉初西域形势:小国林立,天山以北的一些小国受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相关链接:西域诸国概况:汉武帝即位前后,在广阔的西域有多个民族建立了大小数十个国家。
大约在葱岭以东有三十六个国家,后分成十余国,散布于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谷、葱岭山谷、天山山谷等地。
国家大小依河流灌注绿洲的面积大小而定,大国二三万人,小国数千人,最大的龟兹有八万人,最小国依耐只有六七百人。
有从事农业的城郭国家,有的则逐水草而游牧,居于定处。
西域民族众多,人种复杂。
3. 张骞出使西域(1)第一次①时间:公元前138年。
②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③经过:张骞带领百余随从从长安出发向西,途中被匈奴捉住,单于把张骞拘留了十几年,强迫他娶匈奴妻子,生儿育女。
他不忘使命,设法逃脱,辗转到达大月氏,而大月氏西迁已久,无意与匈奴作战。
④成果:了解西域各国的情况及西域各国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2)第二次①时间:公元前119年。
②目的:访问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③经过:张骞率使团,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
④成果:汉朝与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3)意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奠定了管理西域的基础。
相关链接:张骞是中国历史上出使西域的第一人,是我国历史上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沟通西域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中西交往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
4. 西域都护的设置(1)背景: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各国逐渐纷纷归附汉朝。
七年级历史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课程标准:讲述X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X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X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识读“X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收集从西域传来的食物和生活用品,了解西域与中原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X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经济文化交流的事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X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教学、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教师指导点评。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刚才同学们欣赏的这首乐曲来自什么地方的?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几种美食:核桃、石榴和葡萄。
提问: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能不能听到来自某某地区的音乐?又能不能吃到这些美食?(学生回答:不能)由此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一、X骞通西域:[教师提问]:西域——顾名思义就是西面的地域,那么西域到底在哪呢?我们一起看图来确定一下它的地理位置。
(投影:神秘的西域地图)[学生回答]:今某某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某某地区和更远的地区,在两汉时被称为西域。
[教师设问]:提到玉门关、阳关,同学们能不能说出一些相关的诗句?[学生回答]:“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投影)[教师引导]:联系诗句说说西域的情况。
[学生回答]:让人感受到那是个遥远的、陌生的、荒凉的地方。
汉朝时,对于中原人来说,就是这么一个概念。
西汉初年,那里小国林立,人口最多的有几十万,最少的不到200人。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运用已有知识和时代条件分析问题的方法、联系生活理解历史知识的方法、敢于立论和善于论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回答张骞通西域会遇到哪些困难和丝绸之路上商人们的苦和乐,培养结合历史背景进行合理的历史想像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教具]课本教材、地图册、相关多媒体图文资料、考古发现图板书设计: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张骞出使西域:1、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二、丝绸之路:1、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2、汉武帝以后,从广东出发,至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这条路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三、班超经营西域: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首次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
[授课过程]教学内容教法、学法导入新课:新授课:一、张骞出使西域:提问:为什么汉初西域与内地处于隔绝状态?汉武帝“大一统”时代除了有国内的治理措施外,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在边疆和外交上开创了新局面,你知道是什么吗?这一课,我们就学习这两个内容。
1、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