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性疼痛的护理现状
- 格式:pdf
- 大小:330.39 KB
- 文档页数:3
第十一讲癌症疼痛护理国际疼痛学会将疼痛定义为:“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包括了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性的方面的痛苦体验。
”疼痛既是机体对创伤或疾病的反应机制,也是疾病的症状。
癌痛是指癌症、癌症相关性病变及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
癌痛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据统计,53%癌症患者经历过疼痛,25%新诊断患者有疼痛,59%正在接受治疗的癌症患者发生疼痛,而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可达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33%癌症治愈患者存在与癌症或治疗相关的慢性疼痛。
如果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患者往往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其食欲减退、焦虑、乏力、失眠、情绪消沉甚至患上抑郁症,以及等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自理能力、工作、社会交往和整体生活质量,无论病人还是家属的生活质量都无从保证。
同时,也会使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使肿瘤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2001年第二届亚太地区控制癌痛研讨会提出: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
2002年第10届国际疼痛大会与会专家达成共识: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同时指出:疼痛是等同于脉搏、呼吸、血压、体温的人体第五大生命体征,也就是说,医生要像关心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一样关注病人的疼痛问题。
不要认为只要得了癌症就一定会疼,疼痛是正常现象。
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而不仅仅是癌症的症状,临床医生应予以重视。
因此,止疼是每个癌症病人的基本权利,必须尊重。
对癌痛患者疼痛的护理意识已被越来越多人所重视,对癌症病人癌痛的专业全面的护理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唤起病人生活意志的重要因素。
一、癌痛的原因癌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1.肿瘤相关性疼痛:包括原发肿瘤和继发转移瘤所致,因为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或者肿瘤转移累及骨、软组织等所致。
肿瘤增大、浸润、压迫或侵及神经组织、淋巴管或血管,使有关组织器官缺血、坏死、或牵拉、推移周围有关组织器官均可产生疼痛。
缓解癌症疼痛的综合性护理措施癌症,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词汇,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更在心理和精神上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其中,癌症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最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
有效地缓解癌症疼痛,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治疗信心以及促进康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一系列综合性的护理措施,旨在帮助癌症患者减轻疼痛,提升他们在与病魔抗争过程中的舒适度和幸福感。
一、药物治疗与护理药物治疗是缓解癌症疼痛的重要手段。
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按量为患者给予镇痛药。
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包括疼痛缓解程度、有无不良反应等。
对于轻度疼痛的患者,通常会先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在用药过程中,要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并提醒其在饭后服用以减轻胃肠道刺激。
对于中度至重度疼痛的患者,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羟考酮等则是常用的选择。
使用阿片类药物时,要注意遵循“按时给药”的原则,而不是“按需给药”,以保持稳定的血药浓度,有效控制疼痛。
同时,要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呼吸抑制、便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一旦出现,应及时告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另外,辅助性镇痛药如抗惊厥药、抗抑郁药等,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联合使用。
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解释这些药物的作用和使用目的,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二、心理护理癌症疼痛不仅是身体上的折磨,更是心理上的煎熬。
患者往往会因为疼痛而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反过来又会加重疼痛的感受。
因此,心理护理在缓解癌症疼痛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护理人员要以亲切、和蔼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倾听他们的倾诉,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同情。
通过耐心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担忧,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可以采用心理疏导的方法,如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感受、分享自己的经历,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疼痛。
同时,为患者提供一些放松的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等,帮助他们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
癌症疼痛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病情及疼痛程度。
2、评估患者对癌痛的认知及合作程度。
二、护理措施1、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疼痛评估量表,准确评估癌症患者的疼痛程度。
2、遵医嘱选用合适的药物(1)用药原则:三阶梯给药,首选口服给药,按时给药,个体化给药,并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2)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及护理:①便秘:开始用阿片类镇痛药时,即制定一个规律的通便方案,包括缓泻药和大便松软剂,同时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
②呼吸抑制:若呼吸浅慢,应考虑呼吸抑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③镇静:如病情允许,可通过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分次给药剂量和增加用药次数来减轻阿片类药物所引起的镇静作用。
④恶心、呕吐:同时选用镇吐药预防。
3、观察镇痛药物疗效,非肠道给药应在用药后15-30分钟开始评估疼痛,口服给药法应在服药后1小时开始评估疼痛,出现爆发痛时及时通知医生。
三、健康指导要点1、指导患者学会使用疼痛评估量表,自我评估疼痛程度。
2、指导患者家属积极主动地参与疼痛治疗。
四、注意事项1、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及时给予镇痛治疗。
2、严格遵循三阶梯给药的基本原则,即正确恰当的药物,合适的剂量,适当的间隔时间,最佳的用药途径。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监测指标至少包含生命体征、瞳孔、意识、仪器参数;出入量应包含每个入出途径的详细记录;用药执行写明药物名称、剂量。
恶性肿瘤疼痛病人的护理目前,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现在医疗手段尚难攻克癌症,患者死亡率占很大比例,每死亡3-4人中就有一人死于癌症[1]。
疼痛是癌痛患者尤其是中晚期癌症患者的主要且重要的症状之一,疼痛对机体的躯体方面、精神方面、社会人际关系方面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全面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2]。
做好癌痛患者的护理能够满足病人身心两方面的要求,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 癌痛的概述1.1癌痛的概念国际疼痛协会(IASP)所下的定义可作为研究癌痛的依据,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有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
1.2癌痛发生的原因(1)源自肿瘤本身的疼痛:肿瘤侵犯骨组织,神经组织导致的疼痛。
(2)肿瘤治疗引起的疼痛:如与手术损伤有关的慢性疼痛,放疗引起的局部组织炎症等导致的疼痛,各种化疗药物引起的全身部位的疼痛。
(3)非肿瘤性疾病引起的疼痛:其他慢性疼痛性疾病如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骨质增生等可使肿瘤患者出现疼痛。
1.3常用疼痛的评价方法口头叙述法、数字评估法、视觉比量表,其中最常见的是口头叙述法(VRS),VRS0级即无痛,VRS1级即轻度疼痛,有痛感但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VRS2级即中度疼痛,不能忍受疼痛,要求用止痛剂,睡眠受干扰;VRS3级即重度疼痛,疼痛剧烈,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被动休息,睡眠严重受到干扰,须用镇痛剂。
1.4疼痛对全身的影响在我国,2000年新发展的癌症患者180万,癌痛发生率约为40-65%,早期患者为15-30%,中期患者为40-55%,晚期患者为50-75%。
由此可见,控制癌痛是极其重要的。
另一方面,疼痛将对机体的各个系统产生广泛的影响,最终形成疼痛的恶性循环,急性疼痛常伴有代谢、内分泌甚至免疫改变而可能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慢性疼痛则常伴有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改变,需要及早治疗。
因此,癌痛对患者的躯体、心里、社会人际关系及总体感觉等各方面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而全面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癌症患者的疼痛护理方法一般癌症进入晚期都会出现疼痛,让患者生不如死,那么有什么好的护理方法,才能让患者生活的轻松一点,开心一点。
下面为您提供一些癌症疼痛的护理方法。
心理暗示疗法:此法主要是增强患者自身战胜疾病的信心。
可结合各种癌症的治疗方法,暗示病员如何进行自身调节,告诉他们如何配合治疗就一定能战胜疾病,使他增强生活勇气,认真完成一日三餐和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以充分调动自身最大消灭癌细胞的能力,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放松止痛法:全身松驰可以轻快感,肌肉松弛可阻断疼痛反应。
可以让病人闭上双目,作叹气、打呵气等动作,随后屈麒屈膝平卧、放松腹肌、背肌、缓慢作腹式呼吸。
或者叫病人在幽静环境里闭目进行深而慢的吸气与呼气,使清新空气进入肺部,达到止痛目的。
物理止痛法:可通过刺激疼痛周围皮肤或相对应的健侧达到止痛目的。
刺激方法可采用按摩、涂清凉止痛药等,也可采用各种温度的刺激,或用65C热水袋放在湿毛巾上作局部热敷,每次20分钟,可取得一定的止痛效果。
转移止痛法:可让病人坐在舒适的椅子上,闭上双眼,回想自己童年有趣的乐事,或者想自己愿意想的任何事,每次15分钟,一般在进食后2小时进行,事后要闭目静坐2分钟;也可根据病人的爱好,选放一些快声调的音乐,让病人边欣赏边随节奏作拍打、拍手等动作;还可让病人看一些笑话、幽默小说,说一段相声乐取。
这些都可以达到转移止痛的目的。
止痛方案:1、1级止痛:适于一般性疼痛,用非麻醉止痛剂辅佐剂(非类固醇类)。
即:阿斯匹林300〜600mg,每4小时1次饭后(肠溶或加抗酸剂)用。
2、H级止痛:适于持续疼痛或加重,用弱麻醉剂非麻醉剂辅佐剂。
即:可待因30mg阿斯匹林600mg(约等于可待因30mg),每4小时1次。
3、山级止痛:适于强烈持续疼痛,用强麻醉剂非麻醉剂辅佐剂。
即:吗啡0.(Hg阿斯匹林,每4小时1次。
吗啡给药途径:口服、舌下或肛门栓剂。
实施原则:止痛标准要求达到夜间无痛唾眠,白天生活活动不痛。
胰腺癌相关疼痛的诊疗现状疼痛是胰腺癌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2019年发布的一项历时2.5年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93%的胰腺癌患者发生了胰腺癌相关疼痛,其中83%出现中至重度疼痛[1]。
有研究表明,肿瘤位于胰体尾、确诊前即出现腹痛的胰腺癌患者受疼痛的困扰更多[2]。
除疼痛外,胰腺癌的其他伴发症状,如疲劳、消瘦等,发病率高[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限制患者积极治疗的意愿,却未得到充分重视。
超过50%的患者镇痛治疗不足,尤其是高龄及确诊30 d以内的新发患者[4]。
有效的疼痛管理可延长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期,但由于胰腺癌相关疼痛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胰腺癌相关疼痛管理多凭借医师经验。
本文就胰腺癌相关疼痛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胰腺癌临床镇痛实践提供参考。
1胰腺癌相关疼痛的病理生理机制胰腺癌相关疼痛复杂多样,可能来源于不同机制。
临床医师尤其是疼痛专科医师在诊治时需仔细进行问诊、查体、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病理生理机制不同,可将胰腺癌相关疼痛分为内脏源性疼痛、躯体源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
内脏源性疼痛多表现为腹部胀痛或钝痛,并可能向腰背部放射,其病因可能来源于肿瘤导致的胰胆管阻塞,从而使导管内和间质压力升高以及胰腺分泌酶缺乏,进而引发疼痛,还可能与血管受累、腹水、肠梗阻及内脏(如肝、肺等)转移相关。
躯体源性疼痛多表现为浅表组织、肌肉骨骼的伤害性疼痛及炎性疼痛,其来源包括手术治疗及放化疗相关组织损伤、躯体转移(如腹膜、周围骨骼、肌肉软组织等)、牵涉痛、肌筋膜疼痛等。
其中,肌筋膜疼痛以骨骼肌中存在活跃的触发点为特征,在癌症患者中发病率可达20%,可能由患者长期强迫性体位导致的肌肉劳损、手术等机械损伤、代谢紊乱、情绪压力等引起。
牵涉痛的定义与临床诊断尚存争议,有学者认为其是由“潜在”而非“活跃”的触发点引起。
需要强调的是,胰腺癌细胞具有神经侵袭性,肿瘤细胞的神经周围浸润、炎性刺激、神经转移均可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常累及胰腺内外神经丛,尤以腹腔神经丛最为常见。
癌痛的护理措施引言癌痛是癌症患者面临的常见问题之一,也是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效的癌痛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癌痛护理措施,以帮助护理人员和患者理解和应对癌痛的挑战。
护理措施1. 定期评估疼痛程度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是有效管理癌痛的关键。
护理人员应使用规范的疼痛评估工具,例如视觉模拟评分(VAS)或数字评分量表(NRS),以便准确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
定期评估还应包括了解疼痛的性质、位置和持续时间,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疼痛状况。
2. 多学科团队合作癌痛护理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医生、护士、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
多学科团队可以提供全面的护理,帮助患者管理疼痛和应对身心困扰。
定期会诊和交流对于更好地协调护理计划非常重要。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管理癌痛的主要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类型,医生通常会选择几种不同类型的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镇痛药物、非处方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
4. 心理支持癌痛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痛苦,也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严重影响。
护理人员应积极提供心理支持,包括主动倾听患者的痛苦和情绪,提供专业咨询和建议,以及引导患者寻求心理治疗。
心理支持可以帮助患者应对疼痛,减轻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5.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管理癌痛的另一种重要手段。
物理疗法包括按摩、理疗、针灸等。
这些疗法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压力和提高身体舒适度来减轻疼痛。
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物理疗法评估,根据患者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适当的物理疗法计划。
6. 教育和指导癌痛护理还包括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教育和指导。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解释疼痛的机制和管理原则,指导患者合理使用药物,并给予疼痛自我管理的技巧。
家属也需要了解如何有效地支持患者,并应对疼痛的发作做好准备和应对。
结论有效的癌痛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