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尿酸性肾病42例的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82.97 KB
- 文档页数:2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704102);北京市属医院科研培育计划项目(PZ2019013)作者简介:孟元(1981 01—),女,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病临床及基础研究,E mail:michael254@sina com通信作者:高彦彬(1959 09—),男,博士,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慢性肾脏病临床及基础研究,E mail:dfyynfm@163 com临证体会高彦彬教授从络病论治慢性尿酸性肾病经验孟 元1 高彦彬2 王 雨1 赵文景1 王悦芬1 崔方强1 张涛静3(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肾病科,北京,100010;2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北京,100069;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100078)摘要 慢性尿酸性肾病是尿酸钠结晶沉积于肾组织诱导的一种慢性肾脏病。
高彦彬教授指出本病属中医“络病”范畴,病性本虚标实,治疗上辨证论治,扶正祛邪,强调通络治疗及解毒配伍,疗效满意。
关键词 慢性尿酸性肾病;络病;中医药;辨证论治;通络法;解毒;名老中医;临床经验ProfessorGaoYanbin′sExperienceinTreatingChronicUrateNephropathyFromthePerspectiveofCollateralDiseaseMENGYuan1,GAOYanbin2,WANGYu1,ZHAOWenjing1,WANGYuefen1,CUIFangqiang1,ZHANGTaojing3(1DepartmentofNephrology,Beijing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ffiliatedto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100010,China;2Schoo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100069,China;3OrientalHospitalof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Beijing100078,China)Abstract Chronicuratenephropathyisachronickidneydiseaseinducedbythedepositionofuratecrystalsinthemedullaryinter stitium.ProfessorGaoYanbinpointedoutthatthisdiseasebelongstothecategoryof“collateraldisease”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herootisdeficiencyandthemanifestationisexcessive.Hethoughtthesyndromedifferentiationandstrengtheningvitalqitoeliminatepathogenicfactorshouldbeusedinthetreatment.Heemphasizeddredgingcollateralanddetoxicationandobtainedsatisfiedcurativeeffect.Keywords Chronicuratenephropathy;Collateraldisease;Chinesemedicine;Syndromedifferentiationandtreatment;Dredgingcollateral;Detoxication;Famousoldherbalist;Clinicalexperience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0.16.025 慢性尿酸性肾病是由髓质肾间质中尿酸钠结晶沉积诱导的一种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 ease,CKD),临床表现为轻度尿沉渣改变,轻度蛋白尿,肾功能损害等非特异性改变,常见于痛风患者[1]。
慢性高尿酸血症肾病36例临床分析
吴玉琼;李天旺;黄耀宁;陈珠江
【期刊名称】《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8(20)2
【摘要】对1992~1997年住院的36例原发性高尿酸血症肾病总结分析.其占同期原发性痛风的75%,伴有关节损害者占83%.据BUN、Scr值,将患者分为非肾衰组与肾衰组.肾衰组合并高血压者显著高于非肾衰组;两组尿渗透压/血渗透压比值几乎均<1.5;肾衰组血尿酸/血肌酐>2.5仅47%;尿尿酸排泄量肾衰组较非肾衰组显著减少.提示尿酸性肾病多数伴有关节炎,且肾功能损害进展缓慢,早期以肾小管功能损害为主.另肾衰时不能简单地根据血尿酸/血肌酐比值判断有无尿酸性肾病.
【总页数】2页(P184-185)
【作者】吴玉琼;李天旺;黄耀宁;陈珠江
【作者单位】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510630;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510630;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510630;广东省番禺市榄核医院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老年人高尿酸血症肾病41例临床分析 [J], 郝文科;钱芸娟
2.老年人原发高尿酸血症肾病56例临床分析 [J], 王健儿
3.高尿酸血症肾病44例临床分析 [J], 黎伟;孙安远;陈战瑞
4.糖尿病肾病患者并发高尿酸血症20例临床分析 [J], 谢忠兰
5.IgA肾病伴高尿酸血症32例临床分析 [J], 安文军;马亚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昆肾喜胶囊联合别嘌醇片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疗效观察尿酸性肾病是一种由尿酸结晶沉积在肾小管和肾间质引起的肾脏疾病。
它通常由高尿酸血症引起,随着尿酸结晶在肾脏中的沉积,慢慢导致肾小球和肾间质的损伤。
尿酸性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降低尿酸水平和保护肾功能。
海昆肾喜胶囊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由多种草药组成,具有清热、利尿、降尿酸等作用。
别嘌醇片是一种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药物,通过抑制尿酸的生成来降低血尿酸水平。
本研究旨在观察海昆肾喜胶囊联合别嘌醇片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疗效。
选取40例尿酸性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观察组接受海昆肾喜胶囊联合别嘌醇片治疗,对照组接受单独的别嘌醇片治疗。
治疗周期为8周。
观察组治疗期间,患者每天口服海昆肾喜胶囊2粒,早晚各1次;别嘌醇片每天口服1片,早餐后服用。
对照组口服别嘌醇片1片,早餐后服用。
两组患者均遵守低尿酸饮食,严格控制摄入高嘌呤食物,禁酒。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尿酸水平、肾功能指标等,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尿酸水平和肾功能指标也有显著改善。
对照组患者的症状和指标改善相对较慢。
具体来说,观察组患者的尿酸水平明显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和血尿素氮浓度在治疗后显著改善。
观察组的临床症状如尿酸沉着、尿酸结石、尿频等明显减轻。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效果相对较差。
通过统计分析,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0%。
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海昆肾喜胶囊联合别嘌醇片治疗尿酸性肾病具有可靠的疗效。
通过降低尿酸水平和改善肾功能,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和延缓病情进展。
本研究样本量较小,研究时间较短,还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长期随访研究来验证这一观察结果。
海昆肾喜胶囊联合别嘌醇片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疗效观察作者:字蕾张莹李娜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0年第01期摘要:目的观察海昆肾喜胶囊联合别嘌醇片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疗效。
方法选择本院肾病科门诊及住院部诊断为慢性尿酸性肾病的患者共84例,将2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别嘌醇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海昆肾喜胶囊口服。
治疗1个疗程后关察2组患者的肾功能,血、尿β2-MG水平、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69.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血、尿β2-MG均明显改善,观察组以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差异(P<0.01)。
结论海昆肾喜胶囊联合别嘌醇片治疗尿酸性肾病较单用别嘌醇片效果更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廣。
关键词:海昆肾喜胶囊;别嘌醇片;尿酸性肾病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20)01-0046-03尿酸性肾病(uric acid nephropathy,UAN)是由于身体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生成过多,或肾脏排泄量降低,而引起体内血尿酸聚集,肾脏尿酸盐结晶并不断沉积而引起的肾脏病变。
由于尿酸长期沉积于肾脏,可引起局部炎症,肾功能受损,诱导肾间质纤维化,加速肾脏衰竭,最后可引起慢性肾脏疾病终末期甚至死亡。
目前,西医治疗本病以抑制尿酸合成、促进尿酸排泄等降血尿酸为主,临床常用药有别嘌醇、非布司他等,但总体治疗缺乏特异性[1]。
对此,本科采用海昆肾喜胶囊联合别嘌醇片治疗尿酸性肾病,临床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保山市人民医院肾内科门诊及住院部诊断为慢性尿酸性肾病的患者共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2组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观察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38-73岁,平均(52.4±6.3)岁,病程1-12 a,平均(4.1±1.8)a;对照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35-75岁,平均(53.3±5.7)岁,病程1-8 a,平均(3.9±1.7)a。
加味健脾益肾方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46例疗效观察
易无庸;杨俊;杨琴;张彩霞;熊国良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
【年(卷),期】2010(019)004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健脾益肾方与别嘌呤醇联用对慢性尿酸性肾病(cuNA)患者蛋白尿、肾功能、血脂影响.方法将9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给予加味健脾益肾方,每日1剂,别嘌呤醇100mg,每日2次;对照组45例仅予别嘌呤醇100mg,每日2次,疗程12周,治疗前后检查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脂.结果加味健脾益肾方与别嘌呤醇联用能显著降低血尿酸、血清肌酐、尿素氮、尿蛋白及血脂水平.结论继脾益肾方与别嘌呤醇联用能有效地治疗CUNA,同时有良好的肾保护作用.
【总页数】2页(P587-588)
【作者】易无庸;杨俊;杨琴;张彩霞;熊国良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深圳市中医院,深圳,518033;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深圳市中医院,深圳,518033;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深圳市中医院,深圳,518033;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深圳市中医院,深圳,518033;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深圳市中医院,深圳,5180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2
【相关文献】
1.健脾益肾化浊方治疗慢性肾脏病3期临床疗效观察 [J], 古剑
2.健脾益肾清利化瘀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 [J], 强胜;冯春俭;黄敏
3.健脾益肾方合肾病治疗仪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J], 傅博;李顺民
4.益肾泄浊方合海昆肾喜胶囊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 [J], 吴兆东;傅奕;魏林
5.健脾益肾活血方治疗慢性肾炎42例疗效观察 [J], 赖申昌;向少伟;卢玲;吕冬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六味地黄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原发性慢性尿酸性肾病50例临床疗效观察目的:探讨六味地黄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原发性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50例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采用六味地黄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的治疗方法治疗3个月,观察其临床疗效,进行总结与分析。
结果:本组50例中,显效11例。
有效3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2%。
结论:六味地黄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原发性慢性尿酸性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标签:慢性尿酸性肾病;六味地黄汤;防己黄芪汤;临床疗效慢性尿酸性肾病主要见于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中老年男性发病率较高,高尿酸血症是其发病的主要病理学基础。
对于慢性尿酸性肾病,如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病情可恶化并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而需要透析治疗,给病人及其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
本病的严重程度与血尿酸升高程度及持续时间呈正相关,控制血尿酸是防止病情恶化的有效措施,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是服用抑制尿酸合成药,但其临床疗效有限,且长期服用该类药有一定副作用,因而不宜长期使用,如果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达到较好的疗效。
因中药治疗可以避免或减轻长期服用西药所带来的肝肾损害等毒副作用,且其疗效肯定,因而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
笔者所在科室采用中药内服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疗效。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慢性尿酸性肾病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符合全国中医肾病专题研讨会海南会议拟订的原发性慢性尿酸性肾病诊断标准。
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34~67岁,平均(51.5±17.3)岁;门诊病人39例,住院病人1l例。
1.2 治疗方法①一般治疗:禁酒,控制肥甘厚味饮食;大量饮水,保持尿量在2000—3000ml/日;根据病情口服碳酸氢钠片剂;如伴高血压者则采用口服降压药物以控制血压。
②中药治疗:采用六味地黄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
组方如下:山药12g,山萸肉12g,熟地黄12g,丹皮12g,泽泻12g,茯苓12g,黄芪30g,汉防己10g,白术10g,玉米须60g,薏苡仁15g,扁蓄10g,红花10g,丹参10g。
尿酸性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1.中年以上男性患者,常有痛风性关节炎或痛风结节、尿酸性尿路结石。
2.尿和肾功能检查呈慢性间质性肾炎表现。
3.血尿酸>357umol/L,尿尿酸>1.0g/日。
4.急性尿酸性肾病见于恶性肿瘤化疗中,常表现为急性肾衰。
鉴别诊断
1. 各种原因所致的继发高尿酸血症:本病须与其他肾脏病致肾功能减退,尿尿酸排泄减少所继发的高尿酸血症鉴别,原发性高尿酸血症者痛风发作次数频繁,关节炎表现明显,肾功能障碍出现晚;而肾病继发高尿酸血症者痛风发作不明显,肾功能障碍出现在先。
由于肾脏病终末期肾小管严重受损,致使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显著减退,因之尿尿酸排出量可能不减少,故不能以24小时尿尿酸排出量作为原发或继发高尿酸血症诊断依据,当证据不足时不要轻易下尿酸性肾病诊断,应仔细除外其他肾脏病。
2.急性高尿酸肾病:如患者有骨髓瘤、淋巴系统增生性疾病,或有恶性肿瘤放、化疗过程中,血尿酸可在短期内急剧升高,引起急性高尿酸血症,可表现为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此时尿尿酸排出量/尿肌酐>1.0,而由其他病因所致急性肾衰竭,此比值常<1.0。
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高尿酸血症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液中尿酸水平升高。
尿酸是由嘌呤代谢产生的,正常情况下被肾脏排出体外。
然而,当尿酸在体内过多积累或肾脏排泄功能减弱时,就会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形成。
本文将分析一位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病例,以期提供对该疾病的深入了解和有效治疗的依据。
病例描述:患者为一名50岁的男性,既往健康史无特殊。
最近一年来,他开始频繁出现关节肿痛的症状,尤其是在大脚趾的关节处。
除此之外,他没有感到其他不适。
患者前往就医,医生为其进行了一系列检查。
检查结果:1. 血液分析显示尿酸水平为9.5mg/dL,超过男性的正常范围(3.4-7.0 mg/dL)。
2. 关节液分析显示关节内尿酸结晶的存在。
3. 肾功能正常,无尿路结石。
诊断:该患者被诊断为高尿酸血症,并伴有痛风性关节炎。
尿酸结晶在关节中引起了炎症反应,导致关节肿痛的症状。
治疗方案:医生为患者制定了一套个体化的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 利尿剂:利用利尿剂增加尿液排泄,帮助降低尿酸水平。
-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用于缓解关节疼痛和炎症反应。
- 防治急性发作的药物:如科尔寿痛、泮托拉唑、酮洛芬等。
2. 饮食调整:- 减少嘌呤摄入:避免食用富含嘌呤的食物,如肉类、海鲜、酒精等。
- 多饮水:增加尿液产生量,促进尿酸排泄。
- 控制体重:减少过重对尿酸代谢的不利影响。
3. 生活方式改变:- 锻炼:保持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控制体重和促进血液循环。
- 戒烟限酒:减少酒精和烟草对尿酸代谢的干扰。
4. 教育与治疗计划的监测:- 患者接受一系列健康教育,了解病情原因和合理治疗方案的重要性。
- 医生定期复诊,监测尿酸水平并调整治疗方案。
预后:患者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并遵循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尿酸水平逐渐恢复到正常范围。
关节肿痛症状得到显著缓解。
然而,高尿酸血症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需要患者长期积极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避免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肾康颗粒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临床研究姜君英摘要:目的:观察肾康颗粒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肾病科住院的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肾康颗粒治疗。
结果:治疗后,2组SCr、BUN、U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相差较大。
结论:肾康颗粒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疗效显著,能降低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的血尿酸。
关键词:肾康颗粒;肾病;临床研究Clinical study of shenkang granul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uric acid nephropathy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henkang granul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uric acid nephropathy.Methods: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uric acid nephropathy were col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Both groups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f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henkang granules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f western medicine.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SCr, BUN and UA in both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Conclusion: shenkang granule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chronic uric acid nephropathy, and can reduce blood uric acid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uric acid nephropathy.Keywords: shenkang granules;Kidney disease;Clinical research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8年1月—2018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60-80(70.3±11.2)岁;病程2-7(4.2±2.1)年;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61-81(71.0±10.3)岁;病程2—8(4.4±2.3)年。
慢性高尿酸肾病60例规范治疗分析吕少华(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人民医院 肾内科,湖北 孝感 432400)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高尿酸肾病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及预后。
方法 2006年11月-2010年11月收治痛风肾病患者60例,入院后监测尿酸水平并分析临床特点,规范治疗并监测治疗效果。
结果 规范治疗能显著延缓肾功能衰退甚至长期保持肾功能稳定,肾功能损害越轻, 肾功能得到改善后尿酸下降,痛风发作可显著减少,治疗效果越好。
关键词:高尿酸;肾功能不全;痛风;慢性高尿酸肾病 中图分类号:R 692文献标识码:B尿酸性肾病(又称高尿酸血症肾病或痛风肾病)是指因血中尿酸盐浓度过高,在经肾脏排泄时,可沉积于肾脏而引起病变,常表现有肾脏受累的临床症状如高尿酸血症,肾尿酸结石及肾脏外表现如关节病变表现为痛风关节炎及痛风结节痛风石。
本病在我国以前较少见、症状多样、易误诊。
欧洲透析移植协会报道由痛风所致终末期肾衰占0.6%-1.0%,据ZOLINGER 统计,尿酸性肾病在23300例尸解中占0.2%,而痛风病人尸解几乎都有肾脏损害[1]。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肥胖人群的增多,临床上慢性高尿酸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越来越多,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规范治疗能显著延缓这类患者的肾功能减退甚至长期保持肾功能稳定,现将我院最近5年收治的60例慢性高尿酸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60例中,男55例,女5例;年龄30-76岁。
1.2选取标准 ①有间断发作痛风症病史2年以上,关节疼痛部位典型,局部红肿发热;②24h 尿蛋白定量<500mg;③血清SCR:132-445μmol/L;④治疗观察2年以上⑤血UA>390μmol/L,尿UA>4.17μmol/D。
1.3排除标准 ①肾输尿管B 超有一侧肾脏轻中度积水(不包括肾盂局限性积水)或和输尿管扩张;②别嘌醇过敏,白细胞或血小板明显减少,肝功能明显受损。
海昆肾喜胶囊联合别嘌醇片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疗效观察尿酸性肾病是由于尿酸排泄异常,尿酸沉积在肾小管和间质引起的一种慢性肾脏疾病。
目前,尿酸性肾病的治疗方法较为有限,针对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特点,海昆肾喜胶囊和别嘌醇片被用于联合治疗尿酸性肾病。
本文旨在观察海昆肾喜胶囊和别嘌醇片联合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疗效情况。
本次观察的对象为尿酸性肾病患者4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为40-65岁。
患者均符合尿酸性肾病诊断标准,并且排除了其他肾脏病变情况。
观察期为6个月,治疗组选用海昆肾喜胶囊加别嘌醇片治疗,对照组选用单独使用别嘌醇片治疗。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没有显著差异。
观察指标包括尿酸水平、肾功能指标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观察期间,每月复查一次,记录患者的尿酸水平、血肌酐、尿蛋白等指标,并根据患者的自述判断疗效。
结果显示,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组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
治疗组的血肌酐和尿蛋白指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
治疗组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包括尿频、尿急、腰痛等症状减轻。
治疗期间,观察到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主要为轻度消化不良和腹泻等症状,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多,包括肝功能损害和消化道出血等。
综合观察结果可知,海昆肾喜胶囊联合别嘌醇片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疗效较为明显。
该治疗方案可以显著降低尿酸水平,改善肾功能,减轻临床症状。
而且,该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较少,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本次观察结果的可靠性还需要进一步验证,还需要进行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来证实这一观点。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尿酸性肾病是一种由于尿酸代谢异常引起的肾脏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在临床上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中医认为尿酸性肾病与肾脏虚损、湿热内蕴有关,所以治疗时要调理肾气、疏通经络、清除湿热。
1. 清热类中药:如黄芩、鲜板蓝根、竹叶、雄黄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草药,可以清除体内的湿热,促进尿酸排泄,达到治疗尿酸性肾病的效果。
2. 利尿类中药:如车前子、木通、豆腐渣等具有利尿作用的草药,可以增加尿液的排泄量,帮助清除体内的尿酸,缓解尿酸性肾病的症状。
3. 肾阳虚类中药:如鹿茸、枸杞子、淫羊藿等具有补肾阳、温肾阳的作用,可以增强肾脏的功能,促进尿酸代谢,治疗尿酸性肾病。
4. 祛风湿类中药:如桑枝、羌活、藁本等具有祛风湿、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尿酸性肾病患者的症状,缓解关节疼痛。
近年来,研究者还通过提取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的治疗尿酸性肾病的活性成分:1. 黄酮类化合物:如栀子、雷公藤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抑制尿酸生成酶的活性,减少尿酸的产生。
2. 黑蝉蜕素:具有降低尿酸血症的作用。
3. 牛膝、天麻中的皂苷类成分:可以减少尿酸的生成和排泄,达到治疗尿酸性肾病的效果。
一些中药复方的应用也得到了一些研究支持,如感冒灵颗粒、消食利尿胶囊等,这些复方药物由多种中草药组合而成,可以综合调理尿酸代谢,提高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疗效。
尽管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是研究还不够详尽,临床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疗效需要长期观察,疗效评价的标准还不够明确,临床应用的规范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在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尿酸性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医嘱,结合中西医的治疗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