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的廉政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3
廉洁文化的内容
廉洁文化是一种积极推崇廉洁、清廉、正直、公正、诚信的社会文化,是一种推崇道德与伦理的社会风气。
廉洁文化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推崇廉洁、正直、公正、诚信的价值观:廉洁文化的核心是要推崇正义和公正,强调诚信和道德,鼓励人们遵守法律和规章制度,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塑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2. 建立法制、规章制度:廉洁文化的建立需要依靠法律、规章制度和良好的制度环境。
制定严格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实现廉洁文化的实质化。
3. 培养公民、企业文化:廉洁文化不仅是一种社会文化,更是一种公民、企业文化。
公民和企业应该树立诚信、正义、公正的价值观,弘扬廉洁文化,自觉担负起社会责任。
4. 鼓励教育、宣传、培训:廉洁文化需要通过教育、宣传、培训等多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廉洁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增强人们的廉洁意识和责任感,引导人们自觉投身于廉洁文化建设之中。
5. 建立监督、制约机制:廉洁文化的实施离不开监督、制约机制,
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各级监督和检查力度,保证廉洁文化建设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廉洁文化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不断的实践。
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廉洁文化,才能推动社会的持续进步和发展。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借鉴和启示摘要: 中国古代社会的廉政文化是一个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兼容各派学说、规模宏大、结构庞杂、内容丰富和体系完备的廉政理论体系。
它包括传统社会的廉政观、民本观、德治观、吏治观、法治观、制衡观、教化观和修齐观。
传统廉政文化是传统社会实现政治清廉、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精神支柱,是当代中国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根基。
关键词: 中国; 古代社会; 廉政文化; 借鉴;启示引言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产生的时间很早。
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反映,文明诞生之初的氏族首领已经注意到了在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对自身素质的要求,记载了为政者要勤政、节用、爱民、尚贤等内容。
历经漫长的历史长河,各个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社会大众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实践总结,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体系。
这其中,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批判的加以继承。
1、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特点1)十分注重思想教化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十分重视教化的作用,积极大力倡导廉政,多种途径传播廉政信条,力图使官吏能够自我约束、自我克制。
在教育内容上,主要以儒家思想中的伦理道德为主,强调“修身为本”、“为政以德”“洁身自律”、“淡泊名利”。
儒家伦理道德既是社会整体价值取向,又是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构成了古代传统廉政文化的主体内容。
在教育途径上,包含:一是家庭廉德教育;如宋代司马光为教诫儿子,专门写了篇《训俭示廉》的家训。
二是学校伦理教育;从私塾、乡学到国子监,“平政爱民”、“节用而爱民”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贯穿始终。
三是皇帝圣谕教育;古代皇帝为圣上天子,金口玉言,其一言一行均对官员和社会有很深的影响。
官吏自踏入仕途后,皇帝经常对他们进行”仁、义、廉、耻”的朝廷教育。
2)积极塑造清廉典范历代王朝还都十分注意弘扬宣传清官廉吏,引导官场廉洁奉公的正气。
经过历代文学家、艺术家的艺术加工,各类廉政思想、廉诗、廉文、廉事,使得“一钱太守”刘庞、“三汤道台”汤斌、“古今第一廉吏”于成龙,汉代的杨震,宋朝的包拯,明朝的于谦、海瑞、况钟以及清初的张伯行等等,一大批清官廉吏的故事,在不同时代都能始终保持形式的新颖性和内容的艺术性,构成了我国古代廉政建设过程中独特的清官文化。
廉洁文化勤俭持家
【原创版】
目录
1.廉洁文化的重要性
2.勤俭持家的意义
3.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廉洁文化和勤俭持家
4.廉洁文化和勤俭持家对社会的影响
正文
廉洁文化,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在新时代背景下,弘扬廉洁文化,倡导勤俭持家,对于提升国民素质,促进国家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廉洁文化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廉洁文化是一种崇尚廉洁、鄙视腐败的文化,它强调公正、公平、公开,是反腐斗争的重要武器。
在现代社会,廉洁文化建设已成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重要任务。
其次,勤俭持家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家庭美德。
勤俭持家强调节俭、勤劳,是家庭幸福的保障,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勤俭持家更显得意义重大。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廉洁文化和勤俭持家呢?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在工作中,我们要严于律己,廉洁自律,拒绝腐败;在生活中,我们要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珍惜粮食,不浪费资源。
最后,廉洁文化和勤俭持家对社会的影响深远。
廉洁文化建设可以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减少腐败现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勤俭持家可以促进资源节约,保护环境,构建和谐社会。
总的来说,廉洁文化和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
会不可或缺的道德准则。
廉政文化主题内容
廉政文化主题包括以下内容:
1.遵纪守法:强调遵守宪法法律、规章制度和社会公德,拒绝违法犯罪、腐败行为。
2.勇于担当:突出领导干部的使命担当、责任感和能力水平,注重实现公正、公平和公开管理。
3.诚信为本:强调以诚信为基础的人际交往方式,强调企业信用体系构建,推动市场诚信文化建设。
4.反腐倡廉:强调反腐败、倡廉清风,加快构建廉政文化氛围。
5.党风廉政建设:通过加强宣传、培训和考核等方式推动党员、干部纪律要求的落实,并加强党内监督和问责机制。
6.社会治理:通过广大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参与,推动社会治理和群众自治,降低腐败风险。
7.价值观塑造:通过与传统文化、职业道德和公民道德等相关推进行为,构建合法、文明、阳光的社会价值观念。
廉政文化的基本内容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思想、信仰、知识、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评价,从根本上反映着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目的和执政方式,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
下面是我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廉政文化的基本内容1 廉政文化基本范畴廉政文化,有四个基本范畴,一是指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要求,作用于执政者的内心世界,形成廉洁从政的文化动力;二是指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洁从政的文化氛围,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用健康向上、追求清廉的文化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三是指各职业阶层的从业人员恪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奉公守法的职业文化;四是广大人民群众追求公平正义、安定有序、诚信友爱的社会境界在心理上的一种文化反映。
廉政文化,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传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社会主义廉政文化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出发,创立和发展了一系列廉政文化理论,赋予了廉政文化崭新的内涵,形成了社会主义廉政文化。
它是在充分吸收借鉴古今中外一切优秀廉政文化成果,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反腐倡廉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在文化形态上的反映,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的进步和提升,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3 廉政文化建设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文化品格,善于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包括国内外执政党加强廉政建设的成果,坚持不断创新,不断丰富,始终保持自己的先进性。
廉政文化建设,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要求,坚持文化创新的重要成果,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理论和思想在廉政建设领域的运用和发展。
廉政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廉政建设方面集中而又具体的反映。
中国传统美德节俭与廉洁中国人民素以廉洁自律之风为传统美德,而节俭更是根深蒂固的价值观。
这两种美德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中国个人与社会的发展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美德节俭与廉洁的内涵、影响以及如何在当代社会中发挥作用。
一、节俭的内涵及作用节俭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一种美德,它强调了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珍惜。
具体来说,节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质储蓄:节俭意味着减少浪费和过度消费。
通过限制购买不必要的商品和服务,人们能够积累财富并储蓄用于未来。
2. 精神满足:节俭并不仅仅是物质层面上的节约,更是在精神层面上追求满足。
通过避免奢华和享乐主义,人们可以更加专注于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3. 环境保护:节俭也可以被视为对环境的一种关爱和保护。
减少能源消耗、减少废物产生以及保持自然资源的合理使用,都是节俭的表现。
节俭的作用不仅仅限于个人层面,还对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首先,节俭有助于提升个人的经济状况和生活质量。
由于节俭,个人能够积累经济基础、提高安全感,并在紧要关头具备足够的后备力量。
其次,节俭也对社会的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参与到资源的使用中,如果大家都能够树立节俭意识,那么资源的利用效率将会大幅提高。
这不仅有助于降低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还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机会。
再次,节俭也是社会公德的一种表现。
通过节约资源,个人能够为他人的需要腾出更多的机会,体现了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
此外,节俭也是对社会公平的一种体现,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差距,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二、廉洁的内涵及作用廉洁是中国文化中的另一种传统美德,强调政治风清气正以及为官清廉。
廉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正直诚实:廉洁意味着正直诚实的行为准则,不为私利而行动,始终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
2. 公正公平:廉洁强调在处理公共事务时要公正公平,不偏袒任何一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 效率高效:廉洁还体现在高效的公务办理上,在克服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于民众。
清廉文化知识
清廉文化是指,在社会中弘扬、推动清风正气,以廉洁、贞操、公正、诚信等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体系。
以下是一些关于清廉文化的知识:
1. 清廉文化是国家建设的基石之一。
在现代社会里,清廉文化可以提高政府部门和企业的信任度和公信力,让公共资源更公正地分配,从而保证社会平等和稳定。
2. 清廉文化应该包括整个社会的道德行为和价值观。
它涉及到政府、企业、个人和公众等多个领域,需要不断地加强它的推广和实践。
3. 清廉文化强调的是不仅仅是不贪污、不受受贿等职业道德方面,也包括做事情时的公正、诚信、团结协作等方面。
它需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在工作中,各方面都落实这些价值观念。
4. 清廉文化需要大力开展宣传。
政府、相关行业协会和社会团体都需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宣传清廉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分享成功的示范和经验。
5. 清廉文化还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它的落实效果。
这种监督机制可以包括有关部门、公民社会组织、群众监督等,可以让它的实践更加规范、合理。
齐文化的廉政思想齐文化的廉政思想,是指古代齐国在政治、经济、社会诸多方面所秉持的廉政理念和实践。
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强国,其廉政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齐国提倡廉政,重视治理,注重民生,使得齐国在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达到了一定的繁荣。
齐文化的廉政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世政治文明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齐文化的廉政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1、重视政治道德齐文化的廉政思想,注重政治道德的培养和倡导。
在古代齐国,政治家们都非常重视政治道德,以道德规范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齐国名相管仲在治理国家时,曾经提出“民乃国本,本固则枝荣”的政治主张,强调国家的根本在于民众的安康,而国家的繁荣富强则来源于人民的幸福。
他以身作则,廉洁奉公,深受民众尊敬和爱戴。
而在孟尝君的统治下,齐国实行了一系列便民惠民的政策,努力改善民生,使得齐国社会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2、反对腐败现象齐文化的廉政思想,反对腐败现象,主张廉洁治国。
在古代齐国,政治家们都非常重视反腐倡廉,认为腐败是国家发展的大忌。
齐国的宰相管仲曾经提出“原赏不如勉赏,原罚不如必罚”的观点,指出奖赏和惩罚应当严格执行,不容有辞。
他还曾提倡“五度交功”,即对一定事项上交的功劳,有几分就奖几分,不容有私人冒领之弊。
齐国还有著名的廉政官吏——苏湛,他在任职期间,整肃了许多官员的贪污行为,推行廉洁政治,深得民心。
3、注重廉政教育齐文化的廉政思想,注重廉政教育,培养廉政人才。
在古代齐国,政治家们非常重视廉政教育,注重对官员和民众的道德修养和廉政观念的培养。
管仲曾经提出“三令五申,不可不务”,要求政府官员要不断向下属灌输廉政观念,不停地教育民众要自觉践行廉政。
齐文化推崇的“礼治”政策,也是将廉政教育视为当务之急。
苏湛在担任官职时,曾经提倡“官以道德为本,行以正直为务”,要求官员严格要求自己的道德修养,并且带头实践正直廉洁的品格。
清廉文化宣传内容
1. 弘扬清廉文化,建设廉洁社会。
清廉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我们要弘扬清廉文化,倡导廉洁自律,建设廉洁社会。
2. 倡导清廉风气,促进社会和谐。
清廉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只有清廉的社会才能实现公平正义。
我们要倡导清廉风气,反对腐败行为,促进社会和谐。
3. 坚持廉洁从政,服务人民群众。
政府官员要坚持廉洁从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只有廉洁的政府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4. 加强清廉教育,培养廉洁意识。
清廉教育是培养公民廉洁意识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加强清廉教育,从小培养公民的廉洁意识,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5. 推动清廉文化创新,增强清廉文化活力。
清廉文化需要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我们要推动清廉文化创新,增强清廉文化活力,让清廉文化在新时代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清廉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廉洁社会的基础。
我们要弘扬清廉文化,倡导廉洁自律,加强清廉教育,推动清廉文化创新,为建设廉洁社会贡献力量。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及其现代启示作者:杨娟来源:《生活文摘》2017年第06期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廉洁文化传统。
战国时期,诗人屈原的《楚辞·招魂》里就有“廉洁”一词的出现:“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 。
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廉洁”时认为:“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就是说不接受他人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
在廉洁文化的发展史上,一些有作为的君主如秦始皇、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明太祖、康熙、乾隆等,在廉政思想、法规、制度、措施等方面都做出过积极贡献。
历朝历代也有许多清官廉吏、贤人君子把廉洁的品格作为自己的价值理想和政治实践追求,如汉朝的贾谊、董仲舒,魏晋时期的诸葛亮、陶渊明,唐朝的魏征、狄仁杰,宋元时期的范仲淹、包拯、司马光、王安石,明清时期的张居正、海瑞、顾炎武、于成龙等,他们的对于廉洁的思想主张和政治实践,都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廉洁文化的思想内涵,是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对当前我国践行依法治国、依规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然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广大民众用口碑传唱等方式,颂扬他们心目中的明君清官,唾弃贪腐佞臣,在孕育和发展廉洁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内涵我国传统廉洁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大体包括廉政制度文化建设、廉政思想文化建设和廉政社会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不是相互孤立的,它们彼此相互推动,相互影响,构成了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丰富内涵。
第一、廉政制度文化建设。
自战国秦汉以来,廉政建设由原先的道德追求向制度层面的转化,使得国家围绕如何在政权体制中反腐倡廉做出了许多精密的设计,并在法律法规,监察、监督,行政管理上得以体现,由此,廉政设计和建设也成为古代政治家的政治理念之一,这种理念既是廉政制度文化推动廉政制度建设的反映,反过来也丰富并发展了廉政制度文化的内容。
廉洁文化内容
廉洁文化是指强调廉洁、诚信、勤政、务实的一种文化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其内容包括:
1.廉政意识。
强调公正、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摒弃特权思想和以权谋私行为。
2.诚信精神。
培育个人和组织间的诚信意识,注重信守承诺,推动社会诚信建设。
3.勤政精神。
强调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坚持实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4.干净行为。
反对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浪费等违反职业道德和工作纪律的行为。
5.廉洁风气。
倡导政府官员和公众从自身做起,推动形成廉洁、清明的社会风尚。
这些内容构成了廉洁文化的核心,是推动社会和谐、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保障。
廉政文化简介
廉政文化简介
廉政文化是指一种具有廉洁、公正、诚信等价值观念的文化,是一种
反腐倡廉的文化。
它是一种社会道德文化,是一种对公共事务的诚信
和公正的要求,是一种对个人行为的规范和约束。
廉政文化的核心是廉洁,廉洁是指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不受任何非法
利益的干扰,不以权谋私,不接受贿赂,不搞权钱交易,不违反法律
法规,不滥用职权,不徇私舞弊,不侵犯公共利益和群众利益。
廉政文化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强对公共事务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制度和规章制度,加强对公务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公务员的廉洁意识和法律意识。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加强对公共事务的监督和监督,发挥
舆论监督的作用,推动廉政文化的建设。
廉政文化的建设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
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促进
社会的和谐稳定,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总之,廉政文化是一种反腐倡廉的文化,是一种社会道德文化,是一
种对公共事务的诚信和公正的要求,是一种对个人行为的规范和约束。
它的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
要的意义。
关于廉洁是中华民族深沉的文化基因的研讨材料
廉洁是中华民族深沉的文化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关于廉洁是中华民族深沉的文化基因的研讨材料:
1. 廉洁文化的历史渊源:廉洁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先秦时期。
在《周易》中,“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强调了谦虚、廉洁的品德。
在《论语》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表达了以义为先、以利为后的思想,体现了廉洁的精神内涵。
2. 廉洁文化的思想内涵:廉洁文化蕴含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重要性。
廉洁文化倡导清正廉明、诚信守法、勤俭节约等价值观念,反对贪污腐败、奢侈浪费等不良行为。
3. 廉洁文化的实践意义:廉洁文化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对于个人而言,廉洁文化有助于培养高尚的品德和道德情操,提高个人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对于社会而言,廉洁文化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4. 廉洁文化的现代价值:在现代社会中,廉洁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
通过弘扬廉洁文化,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和廉洁意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综上所述,廉洁是中华民族深沉的文化基因,它具有丰富的历史渊源、思想内涵和实践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继续弘扬廉洁文化,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廉政楼梯文化
廉政楼梯文化是指一种倡导廉洁政治、反腐倡廉的文化现象。
它强调廉洁自律、反对贪污腐败的行为准则,并通过楼梯作为象征的方式,传递廉洁的理念。
廉政楼梯文化最早源于中国,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学校等公共场所的楼梯上,会贴上廉政宣传海报或标语,强调廉洁从楼梯开始,从步步高升的楼梯中凝聚廉洁的力量,倡导全民反腐倡廉。
廉政楼梯文化的核心是传达廉洁政治的价值观念。
通过楼梯的形象,把廉洁的理念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让人们在每台阶的移动中都时刻提醒自己要坚守廉洁原则。
同时,廉政楼梯文化也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强调廉洁自律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始终保持廉洁、清廉的品格。
廉政楼梯文化的普及,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对廉洁政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树立起良好的廉洁风气。
它使政府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民更加明白廉洁的重要性,自觉遵守廉洁的行为准则,坚决维护廉洁从政的原则。
总而言之,廉政楼梯文化是一种通过楼梯作为符号,强调廉洁自律和反腐倡廉的文化现象。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它使人们始终保持廉洁为政、清廉为官的品质,推动社会良好的廉洁风气的形成。
时间:
地点:
授课人:
内容:中国传统的廉政文化
第一,廉政作为一种政治规则,孔子在《论语》中说:“政者,正也”,说明政治的本性就是公正、清正。
《礼记》进一步发挥道:“政者,正也。
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
”指出若要老百姓服从政治,就需要统治者公正、清正。
这种观念,在中国一代代延续。
结果,一切好官都很自然地把政治上的廉贪与民心向背联系起来,构成了一个不错的民本主义政治标准。
例如宋代包拯在《乞不用赃吏》中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明代于谦在《入京诗》中表白了做一个清官就不能留下把柄让民众议论:“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
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廉政作为一个政治原则,是官员必须承担的特殊责任,其要求,远远高过普通君子。
对普通君子来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可以了;但对官员来说,“爱财”是一个污点。
对于这个问题,清代吴汝纶有过简明的解释,他说:“作官之钱皆取之百姓,非好钱也。
故好官必不爱钱。
”也就是说,“爱财”可以是君子,却一定不是好官。
原因是,官员要“爱”的,只能是百姓之钱,百姓之财。
这种“爱”,必须斩断。
第二,廉政作为一种人格规则。
如果说,政治规则是一种被动的遵守,那么,人格规则就是一种主动的追求。
政治规则的最高惩罚是刑,而人格规则的最高惩罚是耻。
《左传?襄公十五年》有记,宋人向子罕献玉,说这是宝。
子罕说,玉是你的宝,“我以不贪为宝”,你给了我,我们两人的宝都丢失了。
这个记载说明,对子罕而言,他的拒绝不是不得已,而
是一直在固守着一种人格珍宝。
他用“不贪”二字概括了这种人格珍宝的内涵,既简单又深刻。
不贪为廉,不廉为耻,廉而知耻,即为官中君子。
欧阳修在《廉耻说》中概括此意,曰“廉耻,士君子之大节”。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人格底线”。
为了固守这条“人格底线”,中国学人制定了一系列摆脱诱惑的禁忌。
最典型的是晋代陆机《勐虎行》中的两句话:“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虽然我已经很渴了,但有的水还是不能喝;虽然我已经很热了,也不能在任何一个树阴下歇脚。
这种忍着大渴大热却绝不向“盗泉”、“恶木”求助的行者,就表现出了高尚的人格形象。
第三,廉政作为一种文化规则。
文化规则是人格规则的集体化成果,因为文化是一种“集体人格”。
在中国古代,廉政作为一种集体意识是广泛深入人心的。
中国民众评价官员的标准很多,例如是忠是奸、是贤是愚、是敏是拙、是温是烈,但第一标准和最后标准却长久不变:是贪是清。
贪官、清官,是中国民众对官场的阴阳两分。
而且,贪官这个概念一旦建立,在中国民众心中立即会产生一种“无限度毁灭效应”。
不管贪污数字大小,也不管是否改朝换代,都不能救拔。
这便是文化的力量,甚至超越了法律的具体量刑。
在廉政上升为文化,一个重要标志是语文习惯的建立。
在中国语文中,一个“清”字获得了超乎寻常的正面意义。
例如清廉、清正、清雅、清朗等等,即便是与负面词汇组合在一起,也立即反负为正,例如清贫、清寒、清瘦、清苦等等。
唐代诗人杜荀鹤在给一个官员写的诗里说:“字人无异术,至论不如清”,意思是要爱护一个人,没有特殊办法,最好的馈赠不如让他为官清廉。
说到唐代诗人,我又不禁想到,连李白、杜甫这样的世界级诗人也常常把清廉写入诗中,这在其他国家的诗人中是很难见到的。
例如,李白在《赠崔秋浦》中写道:“见客但倾酒,为官不爱钱”。
杜甫在《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古州》中写道:“烈士恶苟得,俊杰思自致。
”
你看,他们在送别朋友的时候,都喜欢毫不客气地劝廉诫贪。
唐代是一个富裕的朝代,因此李白、杜甫对官员的劝廉诫贪,主要不是着眼于社会财富分配,而是在申述着一种精神意义,一种文化共识。
中国古代的廉政文化为历代官场划出了一条醒目的红线。
尽管踩踏红线的大小贪官很多,但这条红线却一种存在着,为弹劾、查缉、惩治贪官提供了坚实的理由。
这也使中华文明虽然一次次衰弱却没有因行政系统的整体腐败而毁灭。
但是,中国古代的廉政文化也遇到了致命的障碍,那就是专制皇权。
不管是政治规则、法律规则、人格规则还是文化规则,都构不成对皇室、皇族和庞大亲信系统的制约,结果使廉政文化失去了最高依据而留下了巨大的空洞,在实现过程中遇到一系列禁区而不得不处处规避,形成了严重的不公平。
因此,中国古代的廉政文化又总是伴随着大量悲剧性的唿吁、控诉和企盼,而历代清官又总是坎坷重重,泪涟斑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