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溶菌酶检验标准

溶菌酶检验标准

溶菌酶检验标准
溶菌酶检验标准

1术语和定义

溶菌酶酶活性单位:在25℃、pH值为6.2的条件下,于450nm处每分钟引起溶酶小球菌体(Micrococcus Lysodeiktidus)溶液吸光度下降0.001所需要的酶量为一个酶活性单位U。本定义适合“比浊法”。

溶菌酶效价:溶菌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对数计量与抑菌圈直径(面积)呈对数关系,通过检测其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比较标准品与样品产生抑菌圈的大小,计算出样品的效价,单位为u。本定义适合“管碟法”。

2技术要求

2.1外观和性状要求

粉酶为白色或微黄色的结晶或无定形粉末。

2.2技术指标

4.2.1粉酶水分含量:≤12%。

4.2.2粉酶粒度:420μm孔径分析筛筛上物≤4%。

4.2.3粉酶炽灼残渣:≤10.0%。

4.2.4酶活(效价)指标

4.2.5卫生指标

符合GB 13078和NY/T 722的有关规定。

3试验方法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 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所用试液中的标准溶液,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要求按GB/T 601,GB/T 602制备。

3.1外观的测定

取样品少许放入烧杯,下衬白纸进行目测。

3.2粉酶水分的测定

按GB/T 6435 规定进行检测。

3.3粉酶粒度的测定

按GB/T 5917 规定进行检测。

3.4粉酶炽灼残渣的测定

按《中国兽药典》规定进行检测。

3.5卫生指标的测定

按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和NY/T 722规定的方法进行。

3.6溶菌酶酶活性(效价)的测定

溶菌酶微生物测定法系在适宜条件下,通过检测溶菌酶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计算出溶菌酶活性(效价)的方法。依据试验设计原理不同,可分为比浊法和琼脂扩散法(即管碟法)。

3.6.1试剂和溶液

5.6.1.1溶酶小球菌(Micrococcus Lysodeiktidus)

将溶酶小球菌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置37℃培养48小时,用无菌水将菌体洗下,用纱布滤过,滤液离心后,倾去上层清液,用水洗涤菌体数次,然后用少量水悬浮,冰冻干燥,得淡黄色粉末,供测定用,保存一年。

使用时,在营养琼脂斜面上活化,传代培养,工作用菌种不超过5代,斜面菌种从培养好到使用时间,最长不超过2个月。并将培养好的斜面菌种,放置4℃冰箱保存。制备的菌悬液可以使用一周,不用时放置4℃冰箱保存。

5.6.1.2磷酸缓冲液

称取磷酸二氢钠(NaH2PO4.2H2O)11.7g, 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7.86g,加900mL 水溶解,调pH值至6.2,定容至1000mL。

5.6.1.310%氢氧化钠溶液

5.6.1.41%硫酸铜溶液

5.6.1.530%三氯醋酸

5.6.1.6斜面培养基:营养琼脂

5.6.1.7抗生素检定培养基II号

5.6.1.8溶菌酶标准品

3.6.2仪器

5.6.2.1分析天平:精密度0.1m g;

5.6.2.2牛津杯:牛津杯内径6.0±0.1mm,外径7.8±0.1mm,高10.0±0.1mm,每套牛津杯的重量差异不超过±0.05g,内外壁及两端面光滑平坦。管壁厚薄一致;

5.6.2.3陶瓦盖:内径约103mm,外径108mm,平坦,吸水性强。应定期清洗、干燥或干热灭

菌;

5.6.2.4游标卡尺:精度0.02mm;

5.6.2.5双碟:内径约90mm,外径16mm~17mm的硬质玻璃或塑料培养平皿,碟底厚薄均匀,水平透明,无色斑气泡;

5.6.2.6超净工作台:有效工作面局部洁净度100级。用于试验菌的接种传代或菌悬液制备;

5.6.2.7pH酸度计:精确到0.01;

5.6.2.8分光光度计:配10mm比色皿,可在450nm下测定吸光值;

5.6.2.9离心机:转速为4000r/min以上;

5.6.2.10秒表:每小时误差不超过5s;

5.6.2.11恒温培养箱:设置漂移温度为35℃~37℃;

5.6.2.12高压灭菌锅

5.6.2.13烘箱

5.6.2.14其它玻璃器皿:刻度吸管: 1 mL,2mL,5mL,10mL,25mL无菌吸管等;

3.6.3试验方法

5.6.3.1鉴别

固体样品:取本品10mg,溶于1mL水中,加30%三氯醋酸2滴,产生白色沉淀。

取试管一支,加5%溶菌酶水溶液2滴、10%氢氧化钠5滴及1%硫酸铜溶液1滴,混匀后,应显紫玫瑰色。

5.6.3.2方法一:比浊法

特定浓度的溶酶小球菌悬浮液在450nm条件下存在一定吸光度,溶酶菌作用于溶酶小球菌底物会引起吸光度降低,通过计算指定时间内吸光度降低的幅度可以计算出溶菌酶的活力。

①试验步骤:

精确称取样品(液体样品需在离心机上以3500r/min离心10min后取上清液)不少于20mg,用pH6.2的0.1mol/L磷酸缓冲液稀释到酶活单位为100U/ mL ~200U/mL,备用。

将保存好的溶酶小球菌在营养琼脂斜面上活化,传代两次后的菌体37℃培养48小时,再用生理盐水从培养基上洗脱下来,并稀释到一定倍数,使其在25℃时,在450nm波长处测定的吸光度A0为0.65~0.75之间。

精密取底物悬浮液2.5mL,放入比色杯中,在450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作为零时读数,然后取样品溶液0.5mL,加入比色杯中,用秒表开始计时,迅速混合,以磷酸缓冲液做空白,到60秒时记下吸光度A60、。

②试样酶活力的计算:

1000

X D = × (A0-A60) × N × 2 ————————(1)

M

式(1)中:

N —样品总的稀释倍数

5.6.3.3 方法二:管碟法

利用溶菌酶的抗菌性质及其溶液在琼脂培养基内的扩散作用,将未知效价的样品液与已知效价的标准溶液,在同一条件下,在摊布高度敏感性特定试验菌的培养基上进行一定时间的对照培养,溶菌酶溶液在培养基内的扩散到达适当范围内时就产生了抑制试验菌生长的透明抑菌圈,并且在一定的溶菌酶浓度范围内,溶菌酶对数浓度与抑菌圈直径成正比。经比较标准液与样品两者抑菌圈直径或面积大小,采用二剂量法,即可推算出样品的效价。

①菌悬液的制备:

将保存好的溶酶小球菌在营养琼脂斜面上活化,传代两次后的菌体37℃培养48小时,再用10mL生理盐水将一支培养好的溶酶小球菌斜面菌体洗下制成菌悬液,尽量保证每次所加指示菌的浓度一样,供测定用。

②测定平板的制备:

底层:用灭菌破口移液管(25mL),吸取已融化的培养基20mL注入双碟内,等凝固后更换干燥的陶瓦盖。菌层:取出溶酶小球菌菌悬液,按1%的菌量添加,吸取菌悬液加入已融化冷却至50℃~55℃的培养基内,摇匀作为菌层用。用灭菌10mL破口移液管,吸取菌层培养基5mL,使均匀分布在底层培养基上,置水平台上,用陶瓦盖覆盖,放置40min,待凝固,备用。

③待测酶液的准备:

精确称取样品(液体样品需在离心机上以3500r/min离心10min后取上清液)不少于20mg,用pH6.2的0.1mol/L磷酸缓冲液稀释到酶活单位在5000U/mL左右,备用。

④标准品、样品的滴加:

取8个双碟,,在每个双碟中对称放入4个牛津杯,分别成对角滴加标准品高(SH)、标准品低(SL)及样品高(TH)、样品低(TL)两种浓度的溶液,直至牛津杯口平满。注意滴加溶液间隔不可过长,因溶液的扩散时间对测定结果有影响。(注意:标准品必须现配现用,不能隔夜。从测定平板的制备到进入培养箱培养,整个过程必须在2小时内完成)。

⑤双碟的培养及抑菌圈的测量

将双碟置于37±0.5℃培养箱中,培养16小时~18小时后,取出双碟,测定抑菌圈直径(如有破圈或不完整的抑菌圈,则应舍弃该碟)。样品的高低剂量透明圈直径尽量和标准品的高低剂量透明圈直径接近,整个系统的透明圈直径控制在15mm~19mm之间。

⑥结果判定:

微生物测定结果的正确性和精密度受很多因素影响,为了使测定结果更能真实的反映客观情况,符合设计原理,就必须将测定结果按生物检定统计,进行可靠性测验及效价计算和可信限计算。

统计学分析按药典附录的生物检定统计法进行F 的显著性测验,要求直线回归和剂间要非常显著(P<0.01),偏离平行不应显著(P>0.05);且可信限率不得超过5%。

实验结果在可靠性成立前提下,方可根据设计的计算公式进行样品效价计算。将样品的估计效价控制在实际效价的90%~110%,否则,需要重新估计效价进行测定。

%100log 112212121????????--+--+=-I S T S T S S T T R ———————— (2) P T = R X A T ———————— (3) 式中:

R

: 供试品效价(相当于标示量或估计效价的百分数; S 2

: 标准品高浓度溶液所致抑菌圈直径(或面积)的总和; S 1

: 标准品低浓度溶液所致抑菌圈直径(或面积)的总和; T 2

: 供试品高浓度溶液所致抑菌圈直径(或面积)的总和; T 1

: 供试品低浓度溶液所致抑菌圈直径(或面积)的总和; I

: 高、低剂量之比的对数值,2:1时,I=0.301; 4:1时,I=0.602; A T

: 估计效价; P T T

: 供试品实测效价;

温室工程验收规则 试行

附件2 贵州省设施农业温室验收规则 (试行)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进入《2010年贵州省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目录》的温室工程质量验收内容、程序、一般要求以及竣工验收应提交的文件和竣工后的质量保修与使用管理人员培训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204-2002 混泥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3-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T 19165-2003 日光温室与塑料大棚结构与性能要求 NY/T 1145-2006 温室地基基础设计、施工与验收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 50300-2001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温室工程质量验收的内容与程序 4.1温室工程质量验收包括施工(安装)质量验收和运行验收两

部分。 4.2温室工程施工(安装)质量验收先按分部、分项进行,各分 部、分项工程验收合格后,再组织温室施工(安装)质量整 体竣工验收。分布、分项工程按本标准附录A划分。 4.3温室竣工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方可将温室交付建设单位进 行试运行,试运行期限为一年。 4.4运行性能验收应在温室试运行期间完成。 4.5温室工程的运行性能验收包括采光性能、保温(密闭)性能、 通风降温性能、防水性能等。 5、温室工程施工(安装)质量验收的要求与组织 要求 温室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应满足NY/T 1145-2006的相关规定。 温室钢筋混凝土骨架、柱、梁、屋面板等施工(安装)质量应满足GB 50242-2002的相关规定。 温室电气工程施工(安装)质量应满足 GB 50303-2002的相关规定。 工程竣工验收的内容包括审查各分部质量验收文件、竣工验收文件、现场抽检主要分部工程质量、工程整体感官质量检验、主要设备和传动机构与电气控制的联合试运转等。 组织验收 分项工程验收应由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质量检查员、专业工长参加。

表面处理检验标准2016_01

表面处理检验规程 1、目的 规检验操作,发现、控制不良品,防止批量不良品输入下道工序。同时给检验工作提供引导及接收标准。 2、围 适用于进料、外协制品回厂、成品的检验接收及顾客退货的挑选检验。 喷砂、拉丝等金属表面处理的检验。 3、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变形铝及铝合金以保护和装饰为主要目的,在阳极氧化膜表面涂装有机聚合物膜得到的阳极氧化复合膜。 3.1 A面:指表面处理要求的正面(在使用过程中能直接看到的表面)。 3.2 B 面:指表面处理要求的四侧边(需将表面处理件偏转45~90 °才能看 到的四周边)。 3.3 膜厚:必须符合图纸规定。 4、职责 4.1 品质部负责不合格的发现、记录和标识,组织处理不合格品。 4.2 生产部负责进料中不合格品与供应商的联络。 5.术语和定义 5.1 A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总能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如:面壳的正面和顶面,后壳的顶面,手柄,透镜,按键及键盘正面,探头整个表面等)。 5.2 B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常常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如:面壳的左右侧面,底壳或后壳的左右侧面及背面等)。这些表面允许有轻微不良,但是不致引起挑剔客户不购买产品。 5.3 C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很少被客户注意到的表面部分(如:面壳的底面,底壳或后壳的底面,部零件表面)。此表面的外观缺陷应合理而且不至于给客户觉得该产品质量不佳。 5.4 金属表面:包括电镀、氧化、钝化等表现为金属质感的表面,非喷涂表面。 5.5 基材花斑:电抛光、电镀或氧化前因基体材料腐蚀、或者材料中的杂质、材

料微孔等原因所造成的、与周围材质表面不同光泽或粗糙度的斑 块状花纹外观。 5.6 抛光区:对基材上的腐蚀、划伤、焊接区、铆接区等部位进行机械打磨抛光 后表现出的局部高光泽、光亮区域。 5.7 浅划痕:镀(膜/塑/漆)层表面划伤,但未伤及底层(即底层未暴露);对其 它无镀(膜/塑/漆)层表面则为:目测不明显、手指甲触摸无凹凸感、 未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数控冲床加工中机床台面对板材的摩擦产 生的轻微痕迹属于此类划痕。 5.8 深划痕:镀(膜/塑/漆)层表面划伤,且已伤至底层(即底层已暴露出来); 对其它无镀(膜/塑/漆) 层表面则为:目测明显、手指甲触摸有凹凸 感、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5.9 凹坑:由于基体材料缺陷,或在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等原因而在材料表面留 下的小坑状痕迹。 5.10 凹凸痕:因基材受撞击或校形不良等而呈现出的明显变形、凹凸不平的现 象,手摸时有不平感觉。 5.11 烧伤:拉丝、电抛光、电镀处理时因操作不当、造成零件表面过热而留下 的烧蚀痕迹。 5.12 水印:电镀、氧化或电抛光后因清洗水未及时干燥或干燥不彻底所形成的 斑纹、印迹。 5.13 露白:镀锌钝化膜因磨擦而被去除、露出新层,或因缝隙截留溶液导致的 无钝化膜现象,呈现为区别于周围颜色的白色。 5.14 修补:因膜层损伤而用涂料所作的局部遮盖。 5.15 色点:由材料、模具、环境或设备中的灰尘或夹杂物等影响,在表面处理 层中形成不同色的斑点。 5.16 颗粒:因材料夹杂物或外来物(如焊渣)的影响而在表面形成的、颜色与 正常表面一致的凸起现象。 5.17 挂具印:指电镀、电抛光、氧化、喷涂等表面处理生产过程中,因装挂用 辅助工具的遮挡而使其与零件相接触的部位产生局部无表面处理层 的现象。

使用相控阵进行超声检测的常规步骤

使用相控阵 进行超声检测的常规步骤 2006.5.1 制作者:马克.戴维斯 美国无损检测学会超声三级 奥林巴斯无损检测

免责条款 使用这个程序之前仔细阅读下面的内容,你确信可以接受下面所有的条款和条件。 1.这个程序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授权,提供给客户的仅仅是一个最基本的原理,使用此程序的全部风险和后果由消费者和最终用户承担,奥林巴斯无损检测和戴维斯不能做出明确的和含蓄的保证,但是不包括商业上的承诺,要尊重此程序。 2.无论使用这个程序所产生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和附带的损害结果,奥林巴斯无损检测和戴维斯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商业利益的损失、商业中断、商业信息的丢失等等,在这个程序派生出来的其他技术,在这个协议之外或者不能使用这个程序,奥林巴斯已经考虑到这个损害的可能性。

目录 1.0 目的 2.0 范围 3.0 参考书目 4.0 超声相控阵检测设备 5.0 相控阵设备的线性 6.0 相控阵探头可操作确认 7.0 相控阵系统校准 8.0 表面处理 9.0 扫查覆盖和扫查方法 10.0 记录评价标准和波幅判断 11.0 检测后的清理 12.0 文件 附录1 相控阵术语学 附录2 相控阵内不可用晶片的评价指导方针附录3 超声信号的缺陷定性 附录4 相控阵确定缺陷的尺寸

1.0目的 1.1这个程序提供了手动和带编码器的相控阵检测焊缝和母材的 必要条件。 1.2这个程序也对相控阵的以下几个方面很有用 1.2.1 探测 1.2.2 定性 1.2.3 缺陷长度 1.2.4 缺陷位置:距离上表面或者下表面 1.2.5 缺陷尺寸:向内表面或者外表面延伸的连接裂纹 2.0 应用范围 2.1 此程序可以用于一般的相控阵检测,也可以用于炭钢和不锈钢的焊缝和母材的检测 2.2 这个程序可应用在0.5到1英寸的厚度上,为了和程序保持一致,有效的范围要乘以0.5到1.5倍(举个例子:最小的尺寸是0.25英寸,和最小的一样最大的尺寸是1 .5英寸)。 2.3 当需要一个标准的时候,此程序的设计论证了奥林巴斯无损检测相控阵系统Omniscan是符合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的标准。 2.4 使用Omniscan 相控阵系统做一个标准的测试演示实例。 2.5 针对产品外形和材料的特殊要求,设计一个大概的相控阵检测计划。 3.0 参考书目 3.1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锅炉和压力容器标准,第四章第五节,

溶菌酶

溶菌酶 溶菌酶 溶菌酶( Lysozyme,E.C.3.2.17),全称为1,4-p -N -溶菌酶,又称为细胞壁溶解酶,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酶,因其能溶解细菌细胞壁具有溶菌作用而得名。 (一)溶菌酶的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 溶菌酶易溶于水,遇碱易破坏,不溶于丙酮、乙醚,是一种白色、无臭的结晶粉末。相对分子质量为14.7ku,由12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碱性氨基酸残基及芳香族氨基酸如色氨酸残基的比例很高,含有4个二硫键,如图2 -24所示,其等电点为10~11。在37℃条件下溶菌酶的生物学活性可保持6h,当温度较低时保持时间更长,利于溶菌酶在体内发挥作用。禽蛋蛋清是溶菌酶的重要来源,蛋清溶菌酶的物理化学性质如表17 -1所示。溶菌酶由两个区域组成,由一个长的α螺旋所联接,其二级结构大多是α螺旋。N末端的区域( f40~80)由一些螺旋线组成,大多数是反平行的β折叠。第二个区域由fl~39和f89~129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中的这两个区域被一个螺旋体(f87天冬氨酸- 114精氨酸)所分离,分子组成了内部疏水外部亲水的基本结构,对溶菌酶发挥抗菌功能起着巨大的作用。 表17 -1 蛋清溶菌酶的物理化学特性 特性数值 相对分子质量14 400 亚基数 1 氨基酸129 等电点10.7 二硫键数 4 碳水化合物所占比例0 E1%280nm 26.4 93℃时的D热值(每分钟破坏90%的活性)110 酶活力的实验通过浑浊溶壁微球菌的细胞溶解 (二)溶菌酶的来源 溶菌酶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在人和许多哺乳动物的组织和分泌液中,均发现有溶菌酶存在,其物化性质基本相似,溶菌酶的来源如表17 -2所示。溶菌酶主要分布于禽蛋和鸟类蛋清中,尤其是浓厚蛋白的系带膜状层中。禽蛋中异常丰富,占整个蛋清中的 3.5%,鸡蛋蛋清是溶菌酶的主要商业来源。 表17 -2溶菌酶的来源

遮阴网采购合同 - 副本

遮阴网采购合同 甲方(采购人): 乙方(中标人): 合同订立时间:

遮阴网采购合同 甲方(采购人): 乙方(中标人): 甲、乙、双方根据 2019 年5月16日的公开招标采购结果达成本合同 一、合同价款: 1、综合单价:0.4845元/㎡。 合同综合单价包如下内容:完成本合同所需要材料费、材料运输费、材料损耗及其他费用(运杂费、质检费、检验与试验费、缺陷修复费)、管理费、税金等全部费用和要求获得的利润以及应由乙方承担的义务、责任和风险以及为完成本项目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成所发生的一切费用。 2、工程量计量: 二、乙方售出的货物必须附有合法齐全手续以及厂家随商品附带的说明书等 资料及物品,并指定为 2019 年月 1 日以后出厂的产品。 三、商品质量要求及供方对质量保证条件和期限 质量保证:乙方所提供的货物应是全新的和未使用过的,并符合国家有关制造标准和环保要求。乙方按国家及生产厂家提供的质保期和质保内容提供质保,并负责终身维修。质保期内非人为因素而出现的质量问题,由乙方负责包换或者退货,并承担其费用。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甲方要求施工,确保质量,全力配合甲方工设备质保期内免费实行以下服务要求: ⑴全方位技术支持; ⑵每半年定期现场回访; ⑶7*24 小时电话响应;

⑷维修响应时间在 24 小时内赶到故障现场; ⑸ 24 小时内解决故障; ⑹提供相应技术文档; ⑺按厂家承诺实行“三包”。 ⑻中标人承诺的其他售后服务。 培训: 投标人必须负责免费培训使用人员。 五、交货时间 采购人应每次提前7日通知中标人交货,中标人根据甲方要求时间按时提供货物,并提供本批次货物的出厂合格证(含出厂试验报告)、质量证明文件、检测报告。 六、送货地点: 送货上门,并根据甲方的要求供货到位。税金、途中运输、后续服务费用等费用由乙方全部承担,交货地点为:甲方指定地。 七、验收方式 1.每批到货由乙方送到交货地点且甲方确认收货后,由甲乙双方共同对货物的包装、外观、数量、商标、型号、规格及性能等进行验收,签署检验报告。如乙方未按约定到甲方指定地点参加检验的,应视为乙方对甲方单方检验的结果予以确认。验收标准执行合同规定的货物质量标准。 如发现乙方所交的货物有任何不符合合同规定之处,应做好记录,并由双方代表签字,作为甲方向乙方提出维修或退换货的依据。 检验报告仅证明乙方所提供的货物截至出具检验报告之日时可以按合同要求予以接受,但不能视为乙方对货物存在的潜在缺陷所应付的责任的解除。此检验不作为对货物内在质量认定的依据。

温室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 》(试行)

贵州省设施农业温室工程 竣工验收备案表 (试行) 贵州省农机推广总站制

说明 一、本《竣工验收备案表》一式三份,建设单位(受益农户)、施工单位各执一份;农机购置补贴报账用一份; 二、本《竣工验收备案表》由施工单位到贵州省农机推广总站领取或“中国农机推广网”上下载; 三、获得备案表并不免除温室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质量责任; 四、本表必须用钢笔填写清楚; 五、本表竣工验收备案文件清单所列文件如为复印件应加盖报送单位公章,并注明原件存处;

表一简易单栋薄膜大棚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 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开工时间年月日建设地点建设单位(业主)完工时间年月日 大棚结构及类型简易单栋薄膜大棚工程造价建筑面积 提交的技术文件1、□项目合同2、□温室设计说明3、□竣工图纸4、□材料清单表5、□设备和材料说明书6、□温室使用说明书7、质保书 主要验收项目主体结构构件 大棚基本参数 拱间距(m)□0.8m □1m □0.75 m □其它结构连接方式肩高(m)□1.4m □1.5m □1.6m □其它开窗系统总高度(m)□2.8m □2.9m □3m □其它 序号分部工程名称分项工程分项参数质量评定 1 温室主要主体构 件 *薄膜预留样品 (用钢筋混凝土构 件做温室屋面承力 结构时,规格栏填其 它,并注明截面尺寸 和钢筋数) 拱杆规格□Φ25×□Φ32×□其它 □扣件连接□热镀锌材料□其它防锈处理 间距□0.7m □0.8m □1m 顶部拉 杆 规格□Φ25×□Φ32×□其它 □扣件连接□热镀锌材料□其它防锈处理 数量□3道□4道□其它 侧面加 强杆 规格□Φ25×□Φ32×□其它 □扣件连接□热镀锌材料□其它防锈处理 数量□前后各1道□前后各2道□其它 端面立 杆 规格□Φ25×□Φ32×□其它 □扣件连接□热镀锌材料□其它防锈处理 数量□前后共计6道□其它 卡槽 规格□厚度0.6㎜□厚度0.7㎜□其它 □扣件连接□热镀锌材料□其它防锈处理 数量□端头弧形2道、每边3道;侧面共4道□其它 门□双开推拉门1.0×2m 覆盖薄膜□其它□扣件连接□热镀锌材料□其它防锈处理薄膜□0.08丝无滴型□0.1丝无滴型□其它□卡簧压膜□国产□进口

小径管对接焊接接头的相控阵超声检测

小径管对接焊接接头的相控阵超声检测 发表时间:2019-08-27T11:05:40.0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作者:马寅山刘星张宪辉[导读] 摘要:对小径管对接焊接接头中的裂缝、密集气孔、未焊透等缺陷进行相控阵超声波检测和射线检测,通过将两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对两者的检测效果进行评价。广州声华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摘要:对小径管对接焊接接头中的裂缝、密集气孔、未焊透等缺陷进行相控阵超声波检测和射线检测,通过将两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对两者的检测效果进行评价。本文主要是对相控阵超声波检测手段的优势和其在小管径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旨在推动相控阵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小径管对接焊接;接头;相控阵超声检测引言 相控阵超声检测可以获取实时的检测结果,能够对工件的缺陷进行多种方式的扫描,是一种可以记录的无损检测方式。相控阵超声检测的主要优势就是声束角度和聚焦深度精确可控,声束可达性强,检测精度高,缺陷显示直观,检测速度快,是具有较高可靠性的检测技术,在工业领域有着颇为广泛的应用。笔者对小径管对接焊接接头中的缺陷进行了相控阵超声波检测,并且与射线检测结果进行了一定的比较分析。 一、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 (一)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的原理相控阵超声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换能器阵列中的单个阵元进行分别控制,以特定的时序法则进行激发和接收,进而实现声束在工件中的偏转和聚焦。采用自聚焦传感器能进一步增强聚焦能力和分辨力,有效的改善了小径管中波型畸变和杂波干扰的情况。(二)试样管的焊制 小径管的试样管采用的是与广东省某电厂机组锅炉受热面管同规格同材质的管件,其中对接接头存在着一定的裂纹、未熔合、密集气孔有缺陷等问题,具体的示意图可以如下图1所示,焊接的方法主要是钨极氩弧焊。 图1 焊接接头简图 (三)相控阵检测系统 1、相控阵检测仪器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的仪器是phascan 32/128相控阵检测仪,Cobra16阵元自聚焦传感器,一次性激发16阵元。 2、相控阵检测探头和楔块 对于相控阵超声探头来说,它主要是阵列探头,在进行现场检测的时候要根据小径管的尺寸来对探头和楔块的型号和大小进行选择。一般来说,探头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因为小径管的曲率过大,要将其和探头之间的耦合损失降低,就需要使用能够与小径管进行紧密切合的楔块,选择曲率相近的曲面。(四)声束覆盖范围设置 在对小径管焊缝进行相控阵超声扇形扫查的时候,要对探头前沿到焊缝中心线的距离进行正确的选择,要保证在进行扇形扫查的时候大角度声束能够对焊缝的下面部分进行覆盖,小角度声束可以覆盖到焊缝的上面部分,进而达到对焊接接头的全面检测,避免出现遗漏。在对小径管对接接头进行检测的时候,还可以通过使用专业的软件来对声束覆盖范围进行模拟,然后对的不同角度的波束覆盖情况的进行模拟现实,通过这样的模拟结果可以找到适当的探头前沿距离和波束角度范围等等。(五)相控阵检测校准设置 不同的声束之间是有不同的回波反射率的,因此在进行校准之前,要先进性灵敏度的校准。对于相控阵检测来说,角度的增益补偿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相控阵检测校准设置主要有延时校准、灵敏度校准和距离波幅曲线校准及编码器校准等。一般来说灵敏度校准就是要使统一反射体在不同的聚焦法则下得到相同的波幅;而距离波幅曲线校准就是在灵敏度校准之后按照常规的超声波检测标准进行DAC 曲线校准。 (六)相控阵检测方法 根据相关的标准可以得知,相控阵检测手段与常规的超声检测是具有差异的,在进行相控阵检测的过程中,不需要对探头进行频繁的前后移动,只需要对探头楔块前段与焊趾的距离进行明确,保证探头发射的声束能够覆盖整个被检测面,然后再沿着焊缝的方面进行纵向的移动即可。 二、检测结果比较分析 按照上述的检测手段和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对15个试样管(试管规格为Φ51×5.1)进行相控阵检测和射线检测,选择具有代表性意义的6个试样管检测结构进行了一定的比较和分析,具体可以见下表2和图3、图4、图5、图6、图7、图8。表2 试样管S1~S6检测数据(mm)

检验标准

触摸屏检验标准 1、目的 制定此产品外观及功能检验标准,明确T/P检验内容、方法及品质标准,从

而确保产品满足客户品质要求。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Touch Panel产品检查标准使用。 3、缺点区分及定义 3.1 缺点区分 3.1.1 重缺点:所有功能不良,严重外观不良,包括影响公司内部作业及有可能影响产品性能的缺点。 3.1.2 轻缺点:不影响T/P使用性及可靠性的外观缺陷。 3.2 名词定义 3.2.1 T/P:TOUCH PANEL 触摸屏 3.2.2 密集:在10mm以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缺陷称为密集。 3.3.3 区域划分: 4.0 检验方法及工具 4.0 检验方法及工具 4.1检验方法 4.1.1 在30W±10W灯光下眼睛在距离T/P 25±5cm目视下检验;并且必须戴上手指套,检查时间:10±5秒。 4.1.2 检查时注意T/P触摸区与线路区交界四周防止用力按压;(称之为脆弱区) 4.1.3 T/P检查角度如右图所示: 4.1.4 产品在以黑色衬垫上检查,如图所示: 4.1.5 抽样基准使用一般检查水准二级水平进行AQL:重缺=0.65mm 轻缺=1. 5 4.2 检验工具 4.2..1目视放大镜,游标卡尺、静电带、指套、台灯等等。

5.0 检验项目、基准: 5.1 外形尺寸检查标准 5.1.1 尺寸规格:尺寸及公差以设计部发行且最终承认的图纸为基准。 5.1.2 用可以测定设计时的有效数字以下的测定仪器来测量产品各尺寸。 5.1.3 各量具应进行定期验校正及管理。 5.2检验标准 分类比较项目规格范围判定结 果 崩玻璃1.崩角 2.X≤1.0mm ,0.5≤Y≤1.0mm ,Z≤1/2T 3. 1.0≤X≤2.0mm ,0.25≤Y<0.5mm ,Z≤1/2T 4. 2.0≤X≤3.0mm , Y<0.25mm ,Z≤1T OK 1.崩边 2. X≤1.5mm ,1.0≤Y≤1.5mm ,Z≤1/2T 3. 1.5≤X≤2.0mm ,0.5≤Y<1.0mm ,Z≤1/2T 4. 2.0≤X≤3.0mm , Y<0.5mm ,Z≤1T OK 注:1.崩玻璃不能崩入胶片,且不能伤及线路,影响电性。 2.崩玻璃在一粒玻璃上最多只能有两处,且两处间距需大以10mm。 裂玻璃 (于太阳光台灯下目视半成品玻 璃面发现裂痕大小) A级:不允许 B级:宽度W<0.3mm,长度L≤1.0mm不影响产品功能允 OK

溶菌酶应用简介

1. 溶菌酶简介 溶菌酶,又称细胞壁水解酶,广泛存在于高等动植物组织及分泌物、原生动物、昆虫和各种微生物中。1922年Fleming等发现,在人的唾液、眼泪中存在有能够溶解细胞壁杀死细菌的酶,因而被命名为溶菌酶。它能够水解N一乙酰葡萄糖胺与N一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一1,4糖苷键,因此可以溶解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而具有溶菌作用,溶菌酶本身是一种蛋白质,安全性能高,在食品、医药、生物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溶菌酶的理化性质(可要可不要) 溶菌酶是一种糖苷水解酶,是由12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小分子碱性球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4 300,分子中富含碱性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其多肽链经盘绕折叠形成二级和三级结构,形成一个椭圆形的外形结构, 溶菌酶纯品为白色粉末结晶,无臭、甜味,易溶于水和低浓度的盐溶液,不溶于丙酮、乙醚等有机溶剂。正常条件下溶菌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45--50℃,最适pH为5~7,在低温干燥条件下可长期保存,热稳定性强,耐酸性强,pH为4—7时,100℃下处理45 min仍能保持其酶活性,但在碱性条件下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变性。 3. 溶菌酶的作用 1.抗菌消炎 2.抗病毒:溶菌酶能与带负电荷的病毒蛋白直接作用。与DNA、RNA、脱辅基蛋白形成复盐,使病毒失活。 3.增强免疫力:溶菌酶作为机体非特异免疫因子之一,参与机体多种免疫反应,在机体正常防御功能和非特异免疫中,具有保持机体生理平衡的重要作用。 4.其它方面的药理作用:溶菌酶还具有激活血小板的功能。可以改善组织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分泌脓液,增强局部防卫功能,从而体现其止血、消肿等作用。它还可以作为一种宿主抵抗因子,对组织局部起保护作用。 5.促进双歧乳酸杆菌增殖:溶菌酶在婴儿体内可以直接或间接促进婴儿肠道细菌双歧乳酸杆菌的增殖,促进婴儿消化吸收,可以促进人工喂养婴儿肠道细

表面喷塑检验标准[1]

一、表面喷塑检验标准 (试行稿) 1、检验条件 1.1照明光线 要求在天然散射光线或光的照度不应低于2×40w光源环境下。 1.2检查距离 被测品与眼睛的距离为500mm,a面检验时在±15°范围内旋转。 2、表面等级的分类、区域划分 2.1表面等级 根据产品可视区域以及使用要求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表面等级:“a”、“b”、“c”、“d”。 2.2区域划分 “a”:正常使用时可直接看到的主要表面,一般指终端产品的正面。 “b”:正常使用时观察不到的表面,一般指终端产品的测面、后面。 “c”:正常使用时观察不到的表面,一般指终端产品的底面。 “d”:正常使用时观察不到的次要面,一般是指终端产品内部面。 3、代码对照表 称数目长度直径深度宽度面积距离 代号nldhwsds 单位个cmmmmmmmmm2mm 说明:下文所提到的不良缺陷数目均指单面上的不良缺陷数目。 4、验收要求 4.1验收总则 4.1.1喷涂件表面应清洁、无污。 4.1.2喷涂层均匀、完整,同批产品的光泽、纹理一致,颜色符合图号要求,且与双方封样色样比较无明显差异。 4.2外观要求 4.2.1“a”面外观检验要求: 序号不良项目验收要求 1点缺陷(含颗粒) 当d≤0.5mm(或s≤0.2mm2)且不连续时(ds≥5mm),不视为缺陷。 当0.5mm(或s≤0.2mm2)

二、喷涂喷漆检验标准 (范本) 1、目的 发现、控制不合格品,采取相应措施处置,以防不合格品误用。 2、范围 适用于进料、外协制品回厂、成品及顾客退货各过程中产生及发现的不合格品。 3、定义(无) 4、职责 4.1 品质部负责不合格的发现,记录标识及隔离,组织处理不合格品。 4.2 制造部参与不合格品的处理。 4.3 供应部负责进料中不合格品与供应商的联络。 4.4 管理者代表负责不合格品处理的批准。 5、工作程序: 1.喷涂种类、颜色与图纸要求及客户、我司、供应商三方确认的色板是否一致。 2.一般情况下,产品喷涂表面外观检查100%进行检验,检验方式依据本标准,特殊产品根据产品规格的具体要求检验。 3.外观检验项目是否有缺陷:如缩孔、针孔、杂质点、漏底、涂层厚度明显不均、流泪、预处理不良有锈、表面有污斑、不光滑、不平整、轻微桔皮、凹坑等。 4.外观和颜色检验环境: 色板采用客户样件或经客户认可的签样。 应在标准光源对色灯箱CAC-600箱内,以目视方法进行。光照度通常在D65(特殊情况下用F/A,其次高标准要求时用CWF/TL84),背景颜色为中灰色。 对于微量杂质点及其它轻微缺陷通常在300MM处目视肉眼不明显为通过,特殊情况时视客户要求而定。 5.1 涂膜附着力检验(基体金属为铁、钢、铝及铝合金): 采用胶带粘贴法测定漆膜附着力,批次以一件或两件检验则可。不合格时可用加严检验. 检验方法:使用锋利刃口的刀片(刃口宽要求0.05MM,刃口达到0.1MM时必须重新磨刃口),沿能确保得到直线切口的导向器,刃口在相对涂面35-45度角,等速划线。划线位置距产品边缘最近距离不应小于5MM,切口要保证切到基体,在涂膜上,切出每个方向是6至11条切口的格子图形,切口以1MM间隔隔开,长度约20MM。对于涂膜厚度大于50μm,小于125μm,切口以2MM的间隔隔开。在将格子区切屑用软刷或软纸清除后,撕下一段,粘附力在2.9N/10MM (300GF/10MM) 以上的胶带,将格子区全部覆盖,用手磨擦胶带,确保已完全粘牢后,拿住胶带的一端,沿着与其原位置尽可能接近180o的方向迅速(不要猛烈)将胶带撕下,然后用放大镜或肉眼观查.如果沿切口的边和方格部分有涂层脱落,损伤的区域为格子的15%~35%,再重复上述方法检验.如果两次结果不同,换不同的检验人员在同样的条件下获得的涂膜上,进行该检验,若仍出现上述结果或更差的情况,有权怀疑该批涂层质量,做出拒收决定。损伤的区域小于格子的区域15%为合格。 5.2 涂膜附着力检验(基体金属为锌合金): 检验涂层厚度μm 切格区的近似面积MM*MM 切痕间的距离MM ≤200 15*15 3 >200 25*25 5 6. 酸雾试验检验: 6.1 装置:A)恒温箱试验温度在40±1℃;B)烧杯:化学分析用的玻璃器具,容量为500ML。 6.2 溶液配制:A)试剂:氯化钠试剂; B)水:蒸馏水; C)溶液浓度:0.43~0.6mol/l,(2.5%~3.5%)

溶菌酶

内容 1:溶菌酶简介 1.1 溶菌酶 溶菌酶(N-乙酰胞壁质聚糖水解酶,EC3.2.1.17)又称为胞壁质酶,是一种专门作用于微生物细胞壁的水解酶。溶菌酶是由129个氨基酸构成的单纯碱性球蛋白,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溶菌酶存在 在自然界中,溶菌酶普遍存在于鸟类、家禽的蛋清和哺乳动物的眼泪、唾液、血液、鼻涕、尿液、乳汁和组织细胞中(如肝、肾、淋巴组织、肠道等)。 从木瓜、芜青、大麦、无花果和卷心菜、萝卜等植物中也能分离出溶菌酶,其中以蛋清含量最高。 溶菌酶生理作用 在生物体内溶菌酶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的生理功能,还可激活血小板,改善组织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分泌脓液,增强局部防卫功能,具有止血、消肿等作用。它还可以作为一种宿主抵抗因子,对组织局部起保护作用 2:溶菌酶的种类 溶菌酶的研究最早是从尼科尔(Nicoile)1907年发表枯草杆菌溶解因子的报告开始的。两年后,Laschtschenko指出:鸡卵白强烈抑菌作用是酶作用的结果。1922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Fleming)发现人的唾液、眼泪中存在这种能溶解细菌细胞壁的酶,因其具有溶菌作用,故命名为溶菌酶。 1937年由Abraham与Robinson从卵蛋白中最先分离出晶体溶菌酶,此后人们在人和动物的多种组织、分泌液及某些植物、微生物中也发现了溶菌酶的存在。 根据来源不同,将溶菌酶分为三类 (1)动物源溶菌酶 ?动物源溶菌酶包括鸡蛋清溶菌酶及人和哺乳动物溶菌酶。 ?鸡蛋清溶菌酶是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多的,在鸡蛋清中约含有3.5%左右的酶,分子 量为14000,其等电点在pH10.8左右,最适效应温度在50℃,化学性质稳定,pH 在1.2~11.3之间改变时对酶结构影响很小,pH在4~7范围内100℃处理1min仍 有近100%的活力,在210℃条件下加热1.5h仍具有活性。 鸡蛋清溶菌酶在碱性环境条件下稳定性较差,分解G+细菌,但对G-细菌不起作用。研究表明其它鸟类蛋清溶菌酶也是由12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但其排列顺序和鸡蛋清溶菌酶不同,并且活性部位也不相同。 人溶菌酶分子量为14600,对人的溶菌酶研究发现它是由13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也有4个S-S键,其一级结构氨基酸顺序及组成与鸡蛋清溶菌酶相比有极大的差异,但三级结构有相似性,其溶菌活性比鸡蛋清溶菌酶高2倍。对于哺乳动物溶菌酶,目前仅从牛、马、羊等动物的乳汁中分离出溶菌酶,其化学性质与人溶菌酶相似,但结构尚不清楚,其溶菌活性远低于人溶菌酶。 (2)植物源溶菌酶 目前发现含溶菌酶的植物有近170种,在木瓜、无花果、大麦等植物中均已分离出溶菌酶。植物源溶菌酶分子量较大,约为24000~29000单位,其对溶壁小球菌的溶菌活性不超过鸡蛋清溶菌酶的1/3,但其对胶体状甲壳质的分解活性则是鸡蛋清溶菌酶的10倍。 (3)微生物源溶菌酶 上世纪60年代从微生物中分离出溶菌酶,根据其作用对象分为细菌细胞壁溶菌酶和真菌细胞壁溶菌酶。

大棚施工方案3

1、范围 温室工程质量验收内容、程序、一般要求以及竣工验收为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204-2002混泥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T 19165-2003日光温室与塑料大棚结构与性能要求 NY/T 1145-2006温室地基基础设计、施工与验收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 50300-2001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温室工程质量验收的内容与程序 4.1温室工程质量验收包括施工(安装)质量验收和运行验收两部分。 4.2温室工程施工(安装)质量验收先按分部、分项进行,各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合格后,再组织温室施工(安装)质量整体竣工验收。分布、分项工程按本标准附录A划分。 4.3温室竣工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方可将温室交付建设单位进行试运行,试运行期限为一年。 4.4运行性能验收应在温室试运行期间完成。

4.5温室工程的运行性能验收包括采光性能、保温(密闭)性能、通风降温性能、防水性能等。 5、温室工程施工(安装)质量验收的要求与组织 5.1要求 5.1.1温室工程施工(安装)质量验收应遵从GB50300-2001中3.0.1~3.0.3的规定。 5.1.2温室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应满足NY/T 1145-2006的相关规定。 5.1.3温室钢筋混凝土骨架、柱、梁、屋面板等施工(安装)质量应满足GB 50242-2002的相关规定。 5.1.4温室电气工程施工(安装)质量应满足GB 50303-2002的相关规定。 5.1.5 5.1.1~5.1.4项以外的温室工程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安装)质量,应满足工程设计文件和有关合同约定的要求,采用专家评议、现场考察评价的方法验收。 5.1.6工程竣工验收的内容包括审查各分部质量验收文件、竣工验收文件、现场抽检主要分部工程质量、工程整体感官质量检验、主要设备和传动机构与电气控制的联合试运转等。 5.2组织验收 5.2.1分项工程验收应由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质量检查员、专业工长参加。 5.2.2分部工程验收应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质量负责人等参加;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分部工程的勘察、设计单位工程项目专业负责人和施工单位技术、质量负责人也应参加相关分部工程验收。 5.2.3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安装)完成后,施工单位应自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评定,并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竣工验收申请报告。

孔隙率的测定

孔隙率的测定 镀层的孔隙是指镀层表面直至基体金属的细小孔道。镀层孔隙率反映了镀层表面的致密程度,孔隙率大小直接影响防护镀层的防护能力(主要是阴极性镀层)。作为特殊性能要求的镀层(如防渗碳、氮化等),孔隙率测量也极为重要,它是衡量镀层质量的重要指标。国家标准GB 5935规定了测定镀层孔隙的方法有贴滤纸法、涂膏法、浸渍法、阳极电介测镀层孔隙率法、气相试验法等。电镀专业最新国家标准中,孔隙率试验的标准为:GB/T l7721—1999 金属覆盖层孔隙率试验:铁试剂试验,GB/T l8179--2000 金属覆盖层孔隙率试验:潮湿硫(硫化)试验。 一、贴滤纸法 将浸有测试溶液的润湿滤纸贴于经预处理的被测试样表面,滤纸上的相应试液渗入镀层孔隙中与中间镀层或基体金属作用,生成具有特征颜色的斑点在滤纸上显示。然后以滤纸上有色斑点的多少来评定镀层孔隙率。 本法适用于测定钢和铜合金基体上的铜、镍、铬、镍/铬、铜/镍、铜/镍/铬、锡等单层或多层镀层的孔隙率。 1.试液成分试液由腐蚀剂和指示剂组成。腐蚀剂要求只与基体金属或中间镀层作用而不腐蚀表面镀 层,一般采用氯化物等;指示剂则要求与被腐蚀的金属离子产生特征显色作用,常用铁氰化钾等。试液的选择应按被测试样基体金属(或中间镀层)种类及镀层性质而定,如表l0—1—16 所列。配制时所用试剂均为化学纯,溶剂为蒸馏水。 表10—1—16 贴滤纸法各类试液成分 2.检验方法 (1)试样表面用有机溶剂或氧化镁膏仔细除净油污,经蒸馏水清洗后用滤纸吸干。如试 样在镀后立即检验,可不必除油。 (2)将浸润相应试液的滤纸紧贴在被测试样表面上,滤纸与试样间不得有气泡残留。至 规定时间后,揭下滤纸,用蒸馏水小心冲洗,置于洁净的玻璃板上晾干。 (3)为显示直至铜或黄铜基体上的孔隙,可在带有孔隙斑点的滤纸上滴加 4%的亚铁氰 化钾溶液,这时滤纸上原已显示试液与镍层作用的黄色斑点消失,剩下至钢铁基体的蓝色斑

相控阵超声检测系统特性评价的一般要求

第34卷第5期2010年10月无损探伤 N D T V ol.34N o.5 Octo ber.2010 标准化 相控阵超声检测系统特性 评价的一般要求 李 衍 (无锡市锅炉压力容器学会无损检测专委会,江苏无锡 214026)摘 要:超声相控阵检测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相控阵仪器和系统的有效性。本文介绍ASM E BPVC (美国锅炉压力容器法规)最新版(2009增补)有关相控阵超声检测仪器和系统特性评价的一般要求,包括系统组成和特性概要、特性评价注意点和特性评价项目,以及重要术语等,企望为国内承压设备相控阵超声检测的有效应用和标准化,提供法定依据和有用借鉴。 关键词:超声检测;相控阵;系统;特性评价;一般要求 中图分类号:TG115.28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1-4423(2010)05-28-05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Evaluating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Phased-Array Ultrasonic Examination Instruments and Systems A bstract:The validity of phased-ar ray ultrasonic ex aminatio n is first depending o n the validity of phased-array instruments and sy stem s.This article described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ev aluating per-fo rm ance characteristics of phased-array ultraso nic examination instrum ents and system s regulated in the latest editio n of ASM E BPVC(2009b),including the system composition and performance summ ary,the key points of evaluating functio n,and the seven key item s need to be ev aluated.The intention is to pro vide an autho rized basis and a source of reference fo r effective application and standardizatio n of phased-array ultrasonic ex aminatio n fo r pressure equipm ent in our country. Keywords:U ltrasonic ex amination;Phased-array;Instrum ents and Sy stem s;Perform ance evaluation; Gene ral requirements 近几年来,超声TOFD和超声相控阵之类计算机成像技术(Co mputerized Imaging Technolo-g y,简称CITs)已在国内积极推广应用。计算机成像技术用于缺陷表征和评价时的最大属性是其有效性。但CITs也可用于进行基本扫查动作,首先具有检出缺陷的功能。计算机处理数据分析和显示技术,可与自动或半自动扫查机械联用,获得两维或三维缺陷图像,从而强化对重要部件和重要结构的检测能力。计算机处理可用于对超声检测或其他无损检测方法发现的缺陷类型、大小、形状、位置和方向等,进行定量分析和客观评价。 国内有关承压设备TOFD检测的法规和标准均已发布,但相控阵检测标准迟迟未见动静。ASM E最新版(2009增补)已推出了有关相控阵超声探伤仪和系统特性的评价标准SE-2491。这为采用超声相控阵对承压设备焊接接头进行在制和在用检验提供了有一定权威性的法定依据,值得国内业界"借水行舟"。以下简要介绍该标准提出的一般要求。

漂浮育苗技术操作规程

张家界市烟草公司 漂浮育苗技术操作规程 烤烟漂浮育苗是一项规范、细致的育苗技术,为确保大面积持续高质量地推广应用,特制定本规程指导操作。 1、育苗场地的选择和塑料棚室的建造 1.1育苗场地的选择 选择育苗场地最好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地形开阔,东、西、南三面无高大树木、建筑物和山岗遮阳:二是避开风口、风道,免受风灾。最好北面有天然屏障挡风,南面离大棚5m 以上距离也有自然屏障;三是最好要有电源、洁;争水源和周围无有害气体,无大量飞扬的尘土;四是靠近公路附近,方便运送烟苗。 1.2塑料大、小棚的方位 要求塑料棚南北向延长,座西向东。因场地限制或建永久性大棚,也可座北向南,东西向延长。无论采取何种方位,两个棚之间应保持2—3m间距,保证每天9:00~1 7:00前排棚不对后排棚遮光。 1.3塑料棚的建造 塑料棚制造成长30m左右,宽6~8m,高2.7m左右的钢架。安装棚架,要用科学方法放线,确保大棚四个角为90。。 小拱棚的建造长度可以依地形决定,在一定范围内棚越长

相对成本越低。每个小拱棚的长度不低于1 Om,不超过20m。每个小拱棚内的营养池可以隔成多个。宽度以横放4~5个育苗盘为妥。地面离棚顶的高度80~90cm,小棚两端的棚杆中央要立站柱桩,两端棚杆固定在站柱桩。距离站柱桩1.1~1.3m 的地面上分别钉有40cm的地桩,棚膜和遮阳网斜拉到地面固定在地桩上。塑料膜选择0.1mm厚的无滴长寿膜,盖膜时要注意把有防滴涂层的一面向下才能起到无滴作用。 1.4配备安全设施 小拱棚两侧放风或拱顶放风均可,不采用两端放风。放风口有40网目的尼龙网封盖,防止传毒昆虫飞入棚内。小拱棚的顶部和大棚的内部要有铺开、收卷方便的遮阳网,遮阳网的遮光率不低于80%,确保烈日暴晒下小苗的安全。 1.5营养池的建造 提倡用筑土埂的方法建造,也可以选用空心轻型砖或建筑用青砖筑埂。大棚内建筑永久性营养池可用工程砖加灰浆筑埂。营养池规格长宽比例应是育苗盘宽度的整倍数多3cm,以便放盘取盘。200子L的聚苯乙烯塑料泡沫格盘规格为68厘米×34厘米×6厘米。 筑营养池埂前,先铲平棚内场地,筑埂后用细塑料管简易水平测量法找水平,使每个池的地面任意点之间、池埂任意点之间的水平高低不超过2cm,方便导轨移动式电加热消毒剪苗

相控阵检测工艺规程

超声相控阵检测工艺规程 1 范围 1.1本部分适用于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用原材料或零部件和焊接接头的相控阵超声检测,以及金属材料制在用承压设备的相控阵超声检测。对于聚乙烯管道电熔接头,可参照附录C进行相控阵超声检测。 1.2 与承压设备有关的支撑件和结构件的相控阵超声检测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604.1 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 GB/T 29460 含缺陷聚乙烯管道电熔接头安全评定 GB 15558.1 燃气用埋地聚乙烯(PE)管道系统第1部分:管材 GB 15558.2 燃气用埋地聚乙烯(PE)管道系统第2部分:管件 JB/T 8428 无损检测超声试块通用规范 JB/T 11731 无损检测超声相控阵探头通用技术条件 JB/T 11779 无损检测相控阵超声检测仪技术条件 JB/T 10062 超声探伤用探头性能测试方法 NB/T 47013.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 NB/T 47013.3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 NB/T 47013.10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0部分: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604.1、GB/T 29460、NB/T 47013.3和NB/T 47013.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坐标定义coordinate definition 规定检测起始参考点O点以及X、Y和Z坐标的含义,如图1所示。 O:设定的检测起始参考点;X:沿焊缝长度方向的坐标; Y:沿焊缝宽度方向的坐标;Z:沿焊缝厚度方向的坐标 图1 坐标定义 3.2 相控阵超声检测phased array ultrasonic testing 根据设定的延迟法则激发相控阵阵列探头各独立压电晶片(阵元),合成声束并实现声束的移动、偏转和聚焦等功能,再按一定的延迟法则接收超声信号并以图像的方式显示被检对象内部状态的超声检测技术。 3.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