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隙率检测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5
5120普通混凝土用石检验报告石头作为建筑材料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需要对使用的石料进行质量检验,以确保混凝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本文将对普通混凝土用石进行检验,并撰写检验报告。
一、检验目的本次检验的主要目的是对普通混凝土用石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进行检验,评估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以确保所用石料的质量和性能满足混凝土工程的需要。
二、检验对象本次检验的对象为普通混凝土用石,石料规格为XXX(规格具体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三、检验内容1.外观检查:对石料外观进行检查,观察是否有明显的色差、裂纹、破碎等缺陷。
2.物理性质检验:(1)密度检验:采用水浸法测定石料的密度,并计算体积比重。
(2)孔隙率检验:采用饱和、干燥法测定石料的孔隙率,计算孔隙率指标。
(3)吸水率检验:采用饱和、干燥法测定石料的吸水率,计算吸水率指标。
3.力学性能检验:(1)抗压强度检验:采取标准压力试验方法,测定石料的抗压强度。
(2)抗冻性检验:采用冻融试验方法,测定石料在冻融循环中的性能。
4.化学成分检验:(1)酸碱性检验:采取酸碱浸泡法,检测石料的酸碱性。
(2)氯离子含量检验:采用氯离子测定方法,测定石料中氯离子的含量。
(3)含泥量检验:采取含泥量测定方法,测定石料中的含泥量。
四、检验结果1.外观检查结果:石料外观呈均一的颜色,无明显裂纹和破碎现象。
2.物理性质检验结果:(1)石料密度为XXX kg/m3,体积比重为XXX。
(2)石料孔隙率为X.X%。
(3)石料吸水率为X.X%。
3.力学性能检验结果:(1)石料抗压强度为XXXMPa。
(2)石料冻融循环试验后无明显破碎和裂纹。
4.化学成分检验结果:(1)石料酸碱性为中性,无酸碱腐蚀现象。
(2)石料中氯离子含量为XXX ppm。
(3)石料中含泥量为X.X%。
五、结论与建议综合上述检验结果,普通混凝土用石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可以满足混凝土工程的需要。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标准实验方法,对沥青混凝土的性能进行检测,包括其物理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等,以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为工程验收提供依据。
二、实验材料1.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采用某品牌沥青,集料为碎石、砂、矿粉等。
2. 实验仪器:沥青混合料拌和机、马歇尔试验仪、车辙试验仪、冻融劈裂试验仪、孔隙率测试仪等。
3. 其他材料:标准砂、矿粉、水、油石比等。
三、实验方法1. 马歇尔试验: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进行马歇尔试验,测试沥青混凝土的密度、稳定度和流值等指标。
2. 车辙试验: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进行车辙试验,测试沥青混凝土的抗车辙性能。
3. 冻融劈裂试验: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进行冻融劈裂试验,测试沥青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4. 孔隙率测试: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进行孔隙率测试,测试沥青混凝土的孔隙率。
四、实验步骤1. 拌和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照设计配合比,将沥青、集料、矿粉等材料进行拌和,确保混合料均匀。
2. 马歇尔试验:a. 取一定量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照试验要求进行马歇尔试验。
b. 测试混合料的密度、稳定度和流值等指标。
3. 车辙试验:a. 将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照试验要求进行铺设。
b. 在规定温度下,用车辙试验仪进行车辙试验。
c. 测试沥青混凝土的抗车辙性能。
4. 冻融劈裂试验:a. 将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照试验要求进行铺设。
b. 将铺设好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进行冻融处理。
c. 进行冻融劈裂试验,测试沥青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5. 孔隙率测试:a. 取一定量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照试验要求进行孔隙率测试。
b. 测试沥青混凝土的孔隙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马歇尔试验结果:- 密度:2.41g/cm³- 稳定度:6.5kN- 流值:28mm结果分析: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密度、稳定度和流值均符合规范要求。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烧结普通砖的基本性能,包括抗压强度、质量吸水率、干燥状态下的表观密度和密度等。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评估烧结普通砖的适用性和质量。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 烧结普通砖:尺寸为240mm×115mm×53mm,烘干后质量为2500g,吸水饱和后质量为2900g。
- 水泥净浆(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2. 实验设备:- 压力试验机- 切砖器- 小铲- 钢直尺- 水平仪- 比重瓶- 烘箱- 电子秤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 抗压强度试验:- 将试样砖切断成两个半截砖,断开后的长度不得小于100mm。
- 将断开的半截砖放入水中浸泡10—20分钟后取出,并以断口方向相反叠放,两者中间抹以厚度不超过5mm的水泥净浆。
- 上下面抹以不超过3mm的同种水泥净浆,制成的试件上下面必须相互平行并垂直与侧面。
- 放置于不通风的室内养护3d(室温不低于10℃)。
- 使用压力试验机对试件进行压缩试验,记录破坏荷载。
2. 质量吸水率试验:- 称取烘干后的烧结普通砖质量(2500g)。
- 将砖放入水中浸泡至吸水饱和,取出后称重(2900g)。
- 计算质量吸水率:(2900-2500)/2500 × 100%。
3. 干燥状态下的表观密度和密度试验:- 称取烘干后的烧结普通砖质量(2500g)。
- 测量砖的尺寸(240mm×115mm×53mm)。
- 计算干燥状态下的表观密度:2500 /(240×115×53)g/cm³。
- 将砖磨细过筛,烘干后取50g,用比重瓶测得其体积为18.5cm³。
- 计算密度:2500 /【240×115×53 - (2900-2500)/1】g/cm³。
4. 孔隙率试验:-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孔隙率:(1-表观密度/密度)× 100%。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册苏胜昔阎宇杰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姓名: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一材料基本物理性质实验试验日期:年月日试验室温度:实验1.1密度实验1、实验目的:测定材料的密度,掌握材料密度的测定方法。
材料的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主要用来计算材料的孔隙率和密实度。
而材料的吸水率、强度、抗冻性及耐蚀性都与孔隙的大小及孔隙特征有关。
如砖、石材、水泥等材料,其密度都是一项重要指标。
2、实验仪器、设备:密度瓶 (又名李氏瓶)、筛子 (孔径0.2mm或900孔/cm2)、量筒、烘箱、天平(称量1kg;感量0.01 g)、温度计、玻璃漏斗、滴管和小勺等。
3、实验步骤:4实验1.2表观密度实验1、实验目的: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表观体积(包括材料的固体物质体积与内部封闭孔隙体积)的质量。
测定表观密度可为近似绝对密实的散粒材料计算空隙率提供依据。
2、实验仪器、设备:天平(称量10kg,感量1g),钢尺(精确到1mm),烘箱3、实验步骤:4、实验数据:5、孔隙率计算:实验1.3吸水率实验1、实验目的:材料吸水饱和时,其含水率称为吸水率。
2、实验仪器、设备:天平(称量10kg)、烘箱、容器等3、实验步骤:4、实验数据:思考题:材料密度、表观密度、孔隙率、密实度的关系如何?实验二水泥实验(一)试验日期:年月日试验室温度:水泥品种:制造厂名:原注标号:出厂日期:实验2.1细度实验篇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姓名重庆大城科院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2011年1月实验报告须知一、实验报告是实验者最后交出的成果,是实验资料的分析总结,应严肃认真地完成实验报告、认真填好实验目的、实验用材料、实验用器具,等内容。
钻孔分析报告引言本报告对进行的钻孔分析结果进行了综合整理和分析。
钻孔分析是一种针对地质勘探的常用技术手段,通过钻取地下岩层样本,并进行相关测试,以获取地下地质情况的详细信息。
本报告旨在对钻孔分析结果进行解读,并对地质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
钻孔位置和编号在本次钻孔分析中,我们选取了多个地点进行钻孔,并给每个钻孔位置分配了编号。
下表列出了本次钻孔分析涉及的钻孔位置和编号信息。
钻孔位置钻孔编号A A-01B B-02C C-03钻孔参数和测试方法在每个钻孔位置,我们记录了一系列的钻孔参数和进行了相关测试以获取更多的地质信息。
以下是本次钻孔分析中记录的一些主要参数和测试方法:1.钻孔深度(m):通过测量钻孔所达到的深度,确定地下岩石层的分布情况。
2.钻孔直径(mm):通过测量钻孔直径,评估岩石的稳定性和孔隙率。
3.岩芯采样:通过采集岩芯样本,进行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成分分析。
4.土层判别:通过观察钻孔过程中取得的土样,并进行颜色和质地的判断,以确定土层类型和特征。
钻孔分析结果钻孔深度和地层分布根据钻孔深度测量结果,我们得到了每个钻孔位置的地层分布图。
通过观察图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在A钻孔位置,地层主要由砂岩和泥岩组成,深度从0到50米之间。
2.在B钻孔位置,地层主要由花岗岩、石英岩和片麻岩组成,深度约为80米。
3.在C钻孔位置,地层主要由页岩和泥岩组成,深度从0到120米之间。
钻孔直径和岩石稳定性通过测量钻孔直径,我们可以初步评估钻孔周围岩石的稳定性。
根据钻孔直径测量结果,我们得到以下结论:1.A钻孔位置的钻孔直径为150mm,岩石稳定性较好。
2.B钻孔位置的钻孔直径为180mm,岩石稳定性较差。
3.C钻孔位置的钻孔直径为160mm,岩石稳定性一般。
岩芯采样分析通过采集岩芯样本,并进行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成分分析,我们可以更加详细地了解岩石的特性。
以下是钻孔岩芯样本的一些主要分析结果:1.A钻孔位置的岩芯样本显示出较高的压缩强度,主要由石英和砂岩组成。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花岗岩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硬度、抗压强度等。
2. 分析花岗岩的内部结构,包括矿物组成、晶体形态、孔隙结构等。
3. 掌握花岗岩的测试方法,为相关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二、实验材料1. 花岗岩样品:取自某地花岗岩矿山,样品尺寸为10cm×10cm×10cm。
2. 仪器设备:电子天平、硬度计、万能试验机、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等。
三、实验方法1. 密度测定:采用排水法测定花岗岩样品的密度。
2. 硬度测定:采用莫氏硬度计测定花岗岩样品的硬度。
3. 抗压强度测定:采用万能试验机测定花岗岩样品的抗压强度。
4. 矿物组成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花岗岩样品进行矿物组成分析。
5. 晶体形态分析:采用扫描电镜对花岗岩样品进行晶体形态分析。
6. 孔隙结构分析:采用压汞法对花岗岩样品进行孔隙结构分析。
四、实验步骤1. 密度测定(1)将花岗岩样品清洗干净,并用电子天平称量其质量m1。
(2)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1。
(3)将花岗岩样品完全浸入水中,记录水的体积V2。
(4)根据公式ρ = (m1 / (V2 - V1)) × 1000计算花岗岩样品的密度。
2. 硬度测定(1)将花岗岩样品表面磨光,使其平整。
(2)使用莫氏硬度计,依次对样品进行硬度测定,记录结果。
3. 抗压强度测定(1)将花岗岩样品表面磨光,使其平整。
(2)将样品放置在万能试验机的夹具中,调整夹具间距。
(3)启动万能试验机,使样品受到均匀的压力,直至样品破坏。
(4)记录破坏时的最大载荷F,根据公式σ = F / S计算花岗岩样品的抗压强度,其中S为样品的截面积。
4. 矿物组成分析(1)将花岗岩样品粉碎,过筛,取适量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
(2)根据衍射图谱,分析花岗岩样品的矿物组成。
5. 晶体形态分析(1)将花岗岩样品进行表面处理,使其表面平整。
(2)使用扫描电镜对样品进行观察,记录晶体形态。
化纤土工布检测报告一、引言化纤土工布是一种由化学纤维制成的土工材料,广泛应用于道路、水利、环保等领域。
为确保化纤土工布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要求,本次检测对化纤土工布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以及耐久性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和评估。
二、物理性能检测1. 强力测试化纤土工布的强度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们采用拉伸试验仪对化纤土工布进行了强力测试。
结果显示,化纤土工布的抗拉强度达到了X MPa,远远超过了规定的最低标准,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强度和承载能力。
2. 断裂延伸率测试断裂延伸率是衡量化纤土工布韧性的指标之一。
我们采用拉伸试验仪对化纤土工布进行了断裂延伸率测试。
结果显示,化纤土工布的断裂延伸率达到了X%,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延展性。
3. 孔隙率测试孔隙率是衡量化纤土工布透水性的指标之一。
我们采用孔隙率测试仪对化纤土工布进行了孔隙率测试。
结果显示,化纤土工布的孔隙率为X%,满足了透水要求,能够有效地排水和防止积水。
三、化学性能检测1. pH值测试pH值是衡量化纤土工布酸碱性的指标之一。
我们采用pH测试仪对化纤土工布进行了pH值测试。
结果显示,化纤土工布的pH值为X,处于中性范围内,符合环保要求。
2. 抗酸碱腐蚀性测试化纤土工布在一些特殊环境下需要具有抗酸碱腐蚀性能。
我们将化纤土工布浸泡在不同浓度的酸碱溶液中,并观察其变化。
测试结果显示,化纤土工布在X浓度的酸碱溶液中无明显腐蚀和损坏,具有良好的抗酸碱腐蚀性能。
四、耐久性检测1. 抗老化性测试化纤土工布在室外环境中需要具有良好的抗老化性能。
我们将化纤土工布暴露在阳光和雨水中,并定期观察其变化。
经过X个月的测试,化纤土工布无明显的老化现象,保持了良好的性能和外观。
2. 抗拉伸性能保持率测试化纤土工布在长期使用后需要保持良好的性能。
我们对经过X年使用的化纤土工布进行了抗拉伸性能保持率测试。
结果显示,经过X 年使用后,化纤土工布的抗拉伸性能保持率达到了X%,保持了较高的性能水平。
一、概述
******有限公司拟对****尾矿库工程初期坝堆石工程采用附近采区排岩场地的碎石进行堆石筑坝,委托我公司对该工程孔隙率进行检测。
二、工程概况
**********尾矿库初期坝堆石工程采用附近采区排岩场地的碎石为材料,对坝体标高677.50米至709.60米进行堆石筑坝。
堆石高度32.10米。
三、任务要求
主要对初期坝堆石孔隙率进行检测,检测孔隙率实测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否满足国家规程、规范要求,为尾矿库技改工程整体验收提供真实、可靠的技术参数。
四、检测依据
①、检测合同;
②、《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③、《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
④、《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范》(YS54718-95);
⑤、《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⑥、《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五、技术要求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及相应规程规范要求,经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共同协商,并根据该工程具体情况,共布置检测点325个(其中:8个检测点孔隙率数据结果在31.6 %~33.1 %之间。
大于30%,不符合设计要求,现场要求施工单位对该检测点重新碾压
后进行补测,检测结果均已合格)。
本着客观、准确、真实、全面的原则,由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现场随机抽取检测点,从高程677.50米开始~高程709.60米结束。
高程677.50~681.7米每增高0.50~0.80米高程抽取5个检测点进行检测,高程682.50~700.00米每增高0.60~0.80米高程抽取9个检测点进行检测,高程700.80~704.80米每增高0.80米高程抽取6个检测点进行检测,高程705.6~709.60米每增高0.80米高程抽取5个检测点进行检测。
六、检测进程
2012年12月22日开始至2014年01月10日结束
七、检测方法
孔隙率检测采用现场灌水法。
7.1、孔隙率的物理意义
孔隙率n=V V∕V=土中孔隙体积∕土的总体积
7.2、本实验所用主要仪器设备
标准量杯:1L、2L、5L;
台秤:称量50公斤,最小分度值10g;
储水桶:直径均匀,附有刻度及出水管;
量尺:国家标准钢尺
水平尺:国家标准
铁环:直径1.1285m,圆度均匀,铁环自身直径均匀,且在同一平面。
塑料薄膜:软薄膜易于铺设,且要结实不易划碎。
7.3、现场操作步骤
施工单位每完成0.50~0.80米碎石堆石后,由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现场工作人员在堆石坝压实平面上根据该层平面的长度、宽度随机选取检测点(检测点分布均匀,平面分布尽量呈梅花状),将选定试验处的地面整平,除去表面零散碎石,除去表面松散层。
储水桶内注满清水备用。
①、在准备好的实验点处安放铁环,用水平尺找平,将铁环尽量贴近试验点地面;然后用塑料薄膜铺设在铁环内;
②、用1L、5L标准量杯向铺设塑料薄膜的铁环内注水,注水至一定高度,计量注入清水水体积V1;
③、在铁环直径轮廓线内下挖至一定深度(0.5~0.8米左右),边挖边将坑内试样装入盛土容器内,称试样质量M,准确到10克。
④、试坑挖好后,用水平尺重新将原铁环找平,将大于试坑容积的塑料薄膜袋平铺于坑内;
⑤、用1L、5L标准量杯向铺设塑料薄膜的铁环内注水,直至到达上一次铁环内水面高度,计量注入清水水体积V2;
⑥、将存有一定量清水的储水桶用水平尺找平,用量尺测量清水高度H1,然后将盛土容器内取出的碎石全部放入储水桶中,用量尺测量清水高度H2;
⑦、计算
土的总体积(试坑体积)V=V2-V1
天然密度ρ=M∕V
碎石排水体积(碎石体积)V s=(H2-H1)×A W
碎石中空隙体积V V=V-V S
孔隙率N=V V∕V×100=(V-V S)∕V×100
V1—压实碎石平面以上套环体积
V2—碎石总体积及套环体积之和
V—碎石总体积
M—取自试坑内的试样质量(g)
ρ—试样天然密度
H1—储水桶内初始水位高度(㎝)
H2—储水桶内碎石排水后水位高度(㎝)
A W—储水桶断面积
V S—碎石排水体积—碎石体积
V V—碎石中空隙体积
N--孔隙率
八、检测数据分析
8.1、现场检测初期坝工程堆石坝各测点孔隙率及天然密度表(详见附表)(共10页)。
8.2、初期坝工程堆石坝各测点颗粒分析试验成果汇总表(详见附表)(共5页)。
8.3、岩石抗压强度检验报告(附后)
在检测范围内随机取得岩样,委托承德华宇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对岩石进行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检验报告:本区片麻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测定值在161~206 MPa之间,根据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检测及地区经验块石软化系数为0.90,满足设计要求。
岩石抗压强度检验报告附后。
九、结论
9.1、通过现场检测数据,初期坝坝体堆石孔隙率值在26.9%~29.90% 之间(详见统计表),符合设计要求。
9.2、初期坝工程堆石坝颗粒分析试验成果汇总表表明,堆石材料级配良好,小于20mm的颗粒含量在1.50%~4.90%之间,符合设计要求。
9.3、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测定值均大于40 MPa,块石软化系数0.90,满足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