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的变化规律(精选13篇)

  • 格式:docx
  • 大小:54.70 KB
  • 文档页数:4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的变化规律(精选13篇)

积的变化规律篇1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58页例4,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教程

一、唤起学生得探求新知的欲望

1.口算。

6×2=80×4=

6×20=40×4=

6×200=20×4=

2.请仔细观察上面每组算式,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着再往下写2个算式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写出。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自己写得算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谁来介绍这组算式你接下去怎样写的?学生说出自己写的第一组算式,你们也是这么写的吗?你们写得这么正确,你一定发现了这组算式的规律,谁再来说一说我们发现的这组算式的特点?

如果让你接着再往下写,你还能再写出来吗?

3.猜一猜,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5倍,积会有怎样的变化?请同学们写出一组这样的算式验证一下。学生写出后汇报。如果扩大30倍呢?如果扩大100倍呢?你能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吗?让我们一起把刚才的发现记录下来:一个因

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要乘几。

4.同学们都这么爱动脑思考,你一定也发现了第二组算式的特点?谁来说一说?

根据我们发现的规律,同学们来查一查你写的算式,对吗?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这组算式,我们已经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2倍,积也缩小相同的倍数。你能不能大胆的猜想,猜想一下这里会得出一个什么样的规律?

板书: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要除以几。

谁来出一组算式,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5.同学们,你能把我们发现的规律用一句话来概括吗?

板书: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乘(或除以)几。

6.板书课题:积的变化规律

7.小结:我们是怎样探索发现积的变化规律的?研究问题,归纳规律,验证规律。

三、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第59页3、1、2、4、

四、送一首小诗

同学们,你们用自己的智慧发现了数学上的规律,真了不起。只要大家肯动脑筋,数学中还有许多规律等待我们去发现。大家有信心吗?送大家一首小诗。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中并不缺少数学,

缺少的是发现数学的眼睛。

让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发现生活中的美,

更要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创造生活中的美。

教后反思

《辞海》将“规律”解释为: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和趋势。至于“探索”,则是当代学习理论所倡导的,强调独立思考和发现。

因此,探索规律是一个发现关系、发展思维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夯实基础,鼓励创新,更能够体现数学思考,凸显过程与方法,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思考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

1.探索规律,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目标,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多种学习方式并存,我们应该处理好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绝不是简单划一或者替代。因为“学什么与怎样学是分不开的”,离开了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本身也无本身的优劣。而作为探索规律的教学,应该依托内容来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合作学习,主动探究。

探索规律的内容更需要自主思考。在出示两给算式之后,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自己写得算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写算式的理由,也就是解释自己发现的规律。

从元认知的发展来说,学生要思考的不仅是结果是什么?而且还要思考过程是怎样的—“我们是怎样发现这个规律的”。学生反思探索规律的过程,陈述有观察,有猜想,有验证。探索规律过程中蕴藏着更多的问题,就更需学生自主思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总结了探索规律的一般过程,并让大家应用这一过程发现“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当然这一环节的教学展示得不够充分,没有很好地体现出课标精神。

探索规律中有一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教学,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合作是来自老师的指令,而并非是学生自觉性的合作,理想的合作,应该是在学生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因学习需要而自主寻求合作。学生自主验证规律,如果只出示一个或两个算式验证,这一验证过程是不规范的。虽然验证规律这一环节从组织形式分析,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我们可以想见,与学生独立学习相比,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从知识形成的角度来说:这样的规律是更具数学的普遍性,因为例证不是

来自于一个个体,而是一个群体。

探索规律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活动。探究性学习不仅天然地成为其普遍的学习方式,反过来,探索规律这一内容也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与一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过程相比,探索规律的教学具有更大的思维强度,具有更大的挑战性和思维的驱动性。

2.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数学学习体验

教育俗语“跳一跳,摘果子”,是寓意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才会乐于参与,才会产生学习的成功感。从教育学“成就动机理论”也同样可以发现:当问题的成功可能性p=50%时,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度最大,最愿意参与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随随便便的成功,学生很难有深刻的体验”。由此,与一般的教学内容相比,探索规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就具有吸引学生参与学习、参与挑战的一种潜质,探索规律的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让学生在学习的活动中,经历一个探究的过程,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不易,真切地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积的变化规律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能将这一规律恰当地运用于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初步了解变化规律(两个因数都变)。

2、过程与方法: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3、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情境)水果超市里的杨梅进行活动大促销,促销价是每千克6元,爸爸买了2千克杨梅,需付多少钱?(指名口头列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