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散文阅读基本考点及解题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78.00 KB
- 文档页数:6
散文文体知识 一、散文概念 散文,常用来抒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它通过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手法,表达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感受或发现。叙事、抒情、议论常常自然融合在一起,读起来,像走进作者敞开的心扉,听他倾诉衷肠。
二、散文的特点 1、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真)
形式上(行散):(1)表达方式多样: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2)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3)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托物言志等; (4)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5)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2、意境深邃,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叫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 三、散文分类 1、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中考散文阅读考点分析与解答方法散文的特点一、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从细处落笔,小中见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⑵形式上:⑴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⑷大;⑶,体会作者所要。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形散神不散”综合以上两点:,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二、散文分类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则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这里所要谈的是狭义散文。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是记事写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记叙散文:。
它虽然、鲁迅的《藤野先生》人、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细致地刻画人它们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地、但与小说的区别是明显的。
也是以写人物为主,物,也不讲求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作抒发一定的以表达一定的思想、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感情。
激情和意愿。
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抒情散文: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如何抒发,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白杨礼赞》例如茅盾的战斗在国统区广大革命者的共同感就是当时生活、中炽热的情感,倒又表达了作者对顽固、作品既表达了对坚持抗战的中国军民的热烈拥护和热情赞颂;情。
总有一定退派的强烈憎恨。
抒情散文的“情”不是虚的、空的,而是有所依据的。
即是说,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作为文章抒写的对象,通过对它们的记叙或描写,达到托物言志、寓《白杨礼赞》的思想意义和作者的感情,就是通过对白杨树的描绘与赞美,情于物的目的。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的知识点及解题技巧初中语文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散文是一种以个人抒情为主,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的文学形式。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读者要透过文章的形式抓住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注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欣赏优美的语言。
散文可以分为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记叙散文主要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作者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发的感情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散文构思的线索有以情、理、物、空间、行为和文眼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
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
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结合上下文、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语言风格,才能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
散文的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
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调动想象,结合已有的知识、情感,获得主观体验,达到思想的共鸣与升华。
六、散文的表现手法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___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和修辞等。
1.象征散文常使用象征的手法,即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深远的意义。
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通过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以表达作者的思想。
3.对比烘托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散文中常使用对比烘托的手法。
4.欲扬先抑散文更注重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散文题型的解题技巧归纳前言在中考语文中,阅读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而其中又以散文题型最为常见,因此,掌握散文题型的解题技巧对于中考语文的考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散文题型的解题技巧进行归纳总结。
技巧一:抓住中心思想在阅读理解散文题型中,题目常常会问及文章的中心思想。
因此,掌握抓住中心思想的技巧是解题的关键。
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平时学过的排比、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
有时,作者会用这些手法突出文章的主题,而跟随主题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
技巧二:排除干扰项在选择题中,干扰项往往会带来误导,甚至让准确的答案被误选。
因此,学生在解题时首先要注意排除干扰项。
在选项中,不少干扰项往往会涉及到文章中提到的内容,但是它们只是与文章相关而已,而并非答案。
因此,在选择题中排除干扰项,才能选择准确的答案。
技巧三:注意细节问题在解题时,注意细节问题同样非常重要。
这包括语言细节和逻辑细节。
语言细节主要涉及到文章的修辞、语言、词汇等问题,而逻辑细节则包括文章的结构、思路、线索等问题。
通过注意细节问题,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文章,还能有助于正确解读题目。
技巧四:总结概括在阅读理解散文题型中,往往会出现“请总结文章大意”这样的题目。
此时,学生需要总结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但要有分寸,不能总结过于简洁或过于复杂。
一般来说,总结概括的内容应该包含几个方面:作者的观点、作者阐述的内容、作者的体现手法和文章的核心思想等。
技巧五:联想应用在阅读理解散文题型中,通过联想应用的方式进行解题也是非常有效的。
比如,通过类比思考、归纳总结、概括内容等,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同时,联想应用也有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的水平。
结语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散文题型是考生需要特别关注的一部分。
通过抓住中心思想、排除干扰项、注意细节问题、总结概括以及联想应用等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答文章题目,顺利通过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散文题型的考试。
中考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中考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976年12月-984年11月)时期。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中考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散文阅读方法一、找“要素”。
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
二、理顺序。
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三、抓线索。
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
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
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
四、品情感。
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
抒情散文常常抒写作者的感情历程,表达心灵之声,因此,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
即使是叙事散文,由于文中所写的人物大多是作者所接触的,有交往的,有的甚至是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因而也常常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五、析哲理。
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
散文的抒情,总是在叙事、咏物的基础上进行,常说的见物思情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
它传达着作者的心声,给人以启迪,仔细品味,都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尤其是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和答题技巧整理 一、要点概括类 1.摘引文中原句作为答案。
2.选取文中重要词语语句组合成答案 3.划分相关内容层次,一般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要点 二、感想启迪类 1. 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义,联系中心作答 2.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 3. 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运用成语。
4. 偷梁换柱法: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体验、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演绎一遍。
三、词句品味类 1. 词语品味: A了解词性感情色彩,揣摩词语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B.分析修辞,体会词语的形象含蓄 2. 句子品味: A.看句子是否富有哲理:如果富有哲理,可以从它带给你的启迪去体会。
B.看句式结构(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疑问句能吸引读者好奇心,能制造悬念;反问句能加强语气;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排比句层层深入,显得气势磅礴;C.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比喻使意思浅显易懂,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的特征;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鲜明印象;反语显得幽默风趣,讽刺意味强烈。
答题方式:我认为……美在……它表现了……. 四、献策举例类 1.问题献策分类A.自然环境问题:大气水体污染、生态平衡问题、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问题等等B.社会环境问题:农村城市差别问题、留守儿童问题、辍学问题、文明问题等等 2.问题献策举例类解题注意事项 A.看清问题,问什么答什么,切忌答非所问。
B.所提出的方法措施必须是可行的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切忌纸上谈兵空想主义。
C.主张创新 五、句子仿写类 一审修辞,二看句式,三析句间关系,四品语体色彩,五考虑要保留的词语和要替换的词语。
修辞、句式、句间关系、语体色彩弄明白了,再仿写也就不难了。
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 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这句子的仿写。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和答题技巧分类(根据对象及内容分为三类):1、记叙性的散文——写人叙事类。
①写人的散文:描写人的某种精神面貌,通过他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来达到显示性格的目的,进一步对要写的这个人的行为品质进行评价,然后表明作者对某种精神的评价,对人的某种精神的评价,或赞美,或否定。
②叙事的散文:记事的目的是写人,写人的目的是突出人的性格,写人的性格的目的是展示人的精神,表明对这种精神面貌的态度,或赞美,或否定。
2、描写性的散文——写景状物类,即抒情性散文。
①写景类的散文(情景交融的、借景抒情):一般先作情绪上的铺垫,暗示文眼——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特点与人的心情相合,使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回扣主题,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②状物类的散文(托物言志的、以物喻人):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的特点与人的性格的某一方面有相似点,从而使所写对象具有了象征意义,即具备了人才有的精神面貌——进一步评价这种人类才具备的精神内容——突出主题,回扣中心,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各小题的答题技巧:标题的含义和作用1.标题的含义:(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2.标题的作用:(1)运用的修辞手法(2)交代的写作内容(3)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4)交代写作顺序(5)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6)是文章行文的线索《背影》题目作用:(1)“背影”是全文的叙事线索;(2)“背影”是父亲形象特征(表明写作对象);(3)全文的中心事件(4)表达出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以及父亲对作者深沉的爱(透露情感主旨)。
《驿路梨花》题目的作用:(1)“驿路梨花”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联系,和谐一体;同时。
(2)“驿路梨花”语出陆游的诗,这也为文章增添了文化的韵味。
词语、句子、语段的作用1.词语的表达作用答题套路:(1)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方法总结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语文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初中语文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一)、明确概念(二)、理解特点: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三)、散文的分类(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五)、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七)、散文的语言 (1)质朴、自然(2) 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散文的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关于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1.找“要素”。
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
2.理顺序。
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精品文档.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和答题技巧一:标题的含义和作用1.标题的含义:(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 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2)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2)标题的作用方法总结:情节上:点明中心事件(关键人、物);成为全文的线索,文章的情节(主要情节)都围绕此展开;人物上:突出人物的形象或品质;主题上:揭示(暗示)主旨。表达上:运用修辞,形象而又有诗意,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贯穿全文线索、表明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象征或比喻、透露情感主旨。此外还有:引起读者兴趣、制造悬念、烘托、使形象生动等。《复活》题目含义:一指蜥蜴复活;二指我被蜥蜴顽强的生命力打动,最终对生活充满希望。《田野上的白发》题目作用:(1)“白发”是全文的叙事线索;(2)“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表明写作对象);(3)敲盆赶鼠、跪着插秧时的“白发”,突出母亲的辛劳(关联主要情节);(4)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对母亲怀念(透露情感主旨)。二:词语、句子、语段的作用1.词语的表达作用答题套路:生动表现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或性格。例如:(1)结合语境说明文中加点词语“眉飞色舞”一词的妙处。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时痛快淋漓地展现自己,投入感情忘我表演的情态,表现出“我”当时的喜悦和兴奋。(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是抑扬顿挫、神采飞扬的情态)(2)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闪”字形象生动写出了太阳花一见阳光即刻开放、艳丽夺目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的惊叹。2句子语段的作用1.内容上抒情议论句: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主题……写景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推动情节发展、衬托、铺垫……2.结构上:在开头: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作铺垫、点题……(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精品文档. 在文中:总结上文、承上启下(过渡)在结尾:点题、照应、升华主题结尾段、句(内容上)总结全文内容,深化了文章中心,(结构上)呼应了开头,(效果)引发读者的思考,使文章留有余味。3.写法上:欲扬先抑、对比、衬托、象征、设悬念……4.修辞上举例:(1)文章第一段写“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的作用?作用:衬托蒲公英白色小花的淡雅。景物描写的衬托铺垫作用)三:理解句子含义(一)理解文章重要句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充分结合背景和语境,注意整体把握,寻找解题的隐含信息。2.要结合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分析句子的深层含意。3.注意句中的言外之意等。4.注意句中重点词语,明确这些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及一词多义等。5.要注意结合文题。此外,还要注意结合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来体会其含义。(二)解答句子含义题的思路:找准两个方向,分三步走。两个方向是要回答句子的本义和深层意,要准确答出这两层意思,需要分三步思考。第一步从句子本身出发,找出和解释关键字词,进而答出句子的本义,即表层含义。这里需要注意两点:一是遇到名词或者代词,要明确的回答出实际指代的内容,答题要明确;二是对于一些处于特殊位置的句子,比如开头的总领句,结尾的总结句,以及中间的过渡句,要将总领、总结以及承上启下的具体内容概括答出,要求答题完整。第二步要联系上下文,仔细阅读文章,分析句子与所在自然段,以及所在段落的关系,解答句子的深层含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分析要结合具体事件或者具体的人物细节描写分析得出。第三步要联系文章的主旨,这是解答和分析句子深层含义的一部分。就句子而言,出现在文章开头、结尾、中间过渡的句子,以及文章中的抒情句和议论句,多需要联系主旨回答深层含义。就题型而言,要求理解句子含义,或者就某句话谈体会等题型,多需要联系文章主旨作答。在此特别强调,分析句子含义不能断章取义或者想当然,一定要细读文章,联系上下文,并多总结答题模式与答题语言,就能熟练掌握此类题型。四.整体感知,筛选要点解答技巧:审清题目意思;确定答题区域;筛选关联信息;分析归纳整合(注意赋分);概括要点全面;语言表达规范。1.文章写了父亲哪三件事?请简要概括。(6分)(1)父亲为公共走廊换灯泡;(2)父亲打扫公共楼梯,并主动与陌生人点头微笑;(3)父亲劝我不要催促朋友还钱。(每点1分,意对即可)2.通读全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古藤的特点。(3分)外在特点:外形弯曲、枯老,是一棵独立的藤(1分,答对其中两点给满分)。内在特点:坚毅,不屈,顽强(答对三点任意一点1分)倔强,孤独(答对两点任意一点1分)。3.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在漓江边,“我”被一只鹦鹉吸引,结识了一位残疾的摇船人,被他身残志坚、自食其力的故事所感动。(意思对即可。) 精品文档.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一位父亲在医院里为生病的儿子按摩的情景,让我深受感动,引发了我对亲情的理解与思考。评分标准:(2分)简洁流畅、概括情节1分,揭示主旨、符合文意1分。五:巧答语句赏析题(一)答题思路:;先判断这个句子的特点,可以从修辞、描写、有特点的词语入手;在这类句子的作用中选择,用术语解说句子的作用很重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这个句子在这里表达的意思,结合段中心句和文章中心分析表达作用或效果。答题格式:角度(如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内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或突出了……)表现了(或表达了)……特征(或情感)(二)赏析角度:(1)从修辞角度入手。掌握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①比喻、拟人,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②夸张,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③对偶,句式整齐,表意凝练;④排比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⑤反复,富有音乐美,突出强调某一感情。答题模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2)从用词的角度入手。答题模式:“……”一词(等词),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3)从散文的语言特色入手。常用的词语有:简洁准确、生动传神、优美感人、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内涵丰富、富有文采、风趣幽默、感染力强、典雅、活泼、凝练、朴素,等等。(2)然后结合具体段落或句子进行分析。(4)从句式入手。常见的几种句式的表达效果为:①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②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③反问句,加强语气;④感叹句,抒情强烈。答题模式:这是个……句,(作用)……表达了……(5)从表达方式入手。散文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①议论,点明事件的意义或文章的主旨,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②抒情,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③描写,可使人、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④记叙,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答题模式:运用了……的表达方式,点明了(写出、抒发或交代)……指出散文的语言风格。答题模式:本文的语言具有……的特点,如“……”(段或句)中……(简要分析)。(三)常用修辞方法术语:比喻——形象生动拟人——形象生动夸张——突出或强调排比——增强气势引用——增强说服力反问——强调(四)常用写作手法:1)对比;2)衬托;写景衬托:烘托心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主次衬托:突出主角。3)象征(托物言志)、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正面(侧面)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题目:“手上满是裂痕,西风起了,裂痕张开红红的小嘴”一句视角独特,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此句进行评析。
1
散文阅读的基本考点和解题方法
高博教育石岐中学部 杨雪琴
教 材 说 明 九年级专题复习
课 题 散文阅读的基本考点及解题方法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散文阅读的基本考点;
2.学习并掌握散文阅读的解题方法;
过程与方法 讲练结合,以范文为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并掌握散文阅读
的基本考点及解题技巧。
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散文阅读的能力,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自学习惯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重点 明确散文阅读的基本知识及考查形式
难点 掌握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教学理念与方法 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讲练结合,以练悟法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导入: 上次,我们学习了散文阅读的基本知识,也做了两篇阅读,那么,你还记得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吗? 散文的线索都有哪些种类? 中考针对散文阅读都会考写什么?我们又该怎么答题呢?这次课我们就来学习学习散文阅读的基本考点及解题方法。 新授课: 生:形散而神聚 生:“情”“理”“事”“物”“地”“时” “人”
复习导入
2
一、首先,把学生分成两组,请大家先默读P130“散文阅读基本考点及解题方法”,其中第一组负责方法1-4,第二组负责方法5-8。 二、下面我们就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 基本考点有哪些?分别用什么方法来解答呢? 师点拨整体感知方法:要明确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可以先判断文章是写人的、写事的、还是写景的,再看写人的写的什么人,写了她(他)的哪些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和态度;写事的,写了哪些事,贯穿他们的线索是什么,这些事按什么顺序安排,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或说明什么道理、观点;写景的都写了哪几处景,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师点评:第一组的同学理解得不错。下面再看看第二组同学的学习成果。 师补充: 生默读P130“散文阅读基本考点及解题方法” 第一组:(方法略) 考点1:整体感知 考点2:辨析句子所用的修辞及其作用(略) 考点3:理解句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考点4: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第二组: 考点5: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1)线索
对于讲解清
楚具体的知
识点、考点、
解题方法等,
可知道学生
自学,并以战
士的形式引
导和了解,同
时培养孩子
的合作意识
和自学习惯。
对于教材欠
缺的地方做
适当补充拓
展
3
寻找线索的方法:文章标题、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议论抒情的语句;也可以寻找材料的共同点。 点评过渡: 大家都讲得不错,看来,都对散文阅读的基本考点及解题方法看得很细致,理解得也很到位。下面,我们,就进行实际操作。 三、阅读训练《雨夜的灯光》 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内容: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如果把文章按照①—③/④—⑥/⑦—○15/○16的形式划分,请概括各部分的大意。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文后第1题。 2、文章第②段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注意什么表达方式?哪种类型?在文中产生的作用是什么?) 3、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⑦段划 (2)顺序 考点6:品味语言 (1)字词含义 (2)词语妙用 (3)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考点7:表达方式的作用 (1) 描写的作用 (2) 议论、抒情的作用 考点8:谈感受(热门) 生默读《雨夜的灯光》 生:“我”跟父亲去赶集卖黄豆,回来的路上遇雨受阻。雨停后,我跟父亲摸黑回家,打马灯男人护送我们一直走出山林。 生:(略) 生:(内容)环境描写,交代天气,预示大雨将至;(作用)烘托了“我”焦急的心情;(对人物)为下文走路艰难做铺垫。(对故事情节) 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在掌握方法
的基础上带
学生以例题
的形式完成
典型训练,用
方法指导训
练,以训练理
解方法
4
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选文第○12段属于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5、选文第○15段为什么要细致描写“”打马灯男人的脸?(提示:多少年过去了,还能记得,为什么?) 6、选文多次写“马灯的光亮”有什么作用?(马灯的光亮在那样的暗夜里给人以什么样的感觉——温暖、希望、安慰;在泥泞的黑夜中给素不相识的路人照明说明打马灯男人的心灵是怎样的?——美好的) 四、请大家自己默读《春天是个改革家》并完成文后题目。 老师随机点拨。 老师重点点拨: 第2题:文章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的春天?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全文的主要描写对象是北方的春天,为什么这一段要写江南的春天?这两地的春天特点一样不?结合第①②④段。 再看看后文的内容,都是在写并俄方的春天在幕后默默工作,功成身退等) 第4题:联系上细纹,简要分析黑夜里马灯的明亮,以及给我们带来的希望与温暖。 生:插叙。交代了打马灯男人雨夜的不幸遭遇,揭示了他雨夜护送路人的原因。 生:突出了打马灯男人给“我”留下的印象之深,表达了“我”对他的同情和感激之情。 生:线索。象征了打马灯男人美好的心灵;突出灯光带给“我”的温暖、希望与安慰。 学生默读文章《春天是个改革家》并完成练习。 生:通过对比,突出北方春天与江南春天不同的特点:不易察觉; 生:为后文揭示其默默工作,功成身退的可贵品质做铺垫。 生在此基础上形成答案
精心设计问
题,引导学生
思考问题,掌
握解题的思
路与方法
对于一些遗
漏的题型另
找题目进行
指导补充。
5
第⑧段划线句子的中加点词“一寸高”“一米厚”的表达效果。 师提示:这两个词语是什么词?一寸高的小草、一米厚的白雪分别写出了各自的什么特点? 一寸高的小草代表春天要去与一米厚的白雪较量,可见斗争的酷烈,而春天并没有因此而害怕、退缩,表现了它作为一个改革家什么样的精神? 五、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散文阅读的基本考点和解题方法,又通过两个阅读题进行了训练。回家后请大家反复阅读进一步了解散文阅读的基本考点,掌握解题方法,并完成阅读作业《春光美》。 生默读,思考 生:数量词 生:强调小草矮小,白雪的厚实,形成一种对比,表现了而这力量的悬殊。 生:不畏阻力,力行改革的精神。 生整理答案(略)
总结教学内
容,布置巩固
作业
6
板
书
设
计
散文阅读的基本考点和解题方法
考点1:整体感知 : 写什么、为什么、怎么写
考点2:辨析句子所用的修辞及其作用(略)
考点3:理解句段在文章中的作用:①内容上,从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
②结构上,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
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全文等角度分析。
考点4: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①中心句、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
②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
考点5: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线索——文章标题、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议论抒
情的语句;也可以寻找材料的共同点。
考点6:品味语言:(1)字词含义 (2)词语妙用 (3)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考点7:表达方式的作用: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人物描写)
考点8:谈感受(热门):①读懂原文;
②明确观点;
③语言要流畅,没语病,要有层次性。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