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76.54 KB
- 文档页数:10
2017-2018学年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湖北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3.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或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何贵乎元而言之?元者,始也,言本正也。
道,王道也。
王者,人之始也。
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
王不正,则上变天,贼气并见。
”材料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君权神授B.格物致知C.心外无物D.天人感应2.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又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
这一“回潮”的历史时期是A.秦汉B.隋唐C.魏晋南北朝D.明清3.唐代坊市制度严格,《唐律疏议》规定,“凡官私斗、秤、度尺,每年八月诣寺校印署,无或差谬,然后听用之。
”这说明唐代A.坊市制度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B.法律仅有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C.坊市管理有利于商业的发展D.实行较为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4.顾炎武说:“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
……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
……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实际上作者意在表达A.理学悖离“五经”原旨B.孔孟之道为理学之根本C.取儒学之本,舍宋明理学D.用思辨方式来对待理学5.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
2016-2017学年湖北省孝感市应城一中高三(上)11月月考数学试卷(理科)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集合A={x|x2﹣2x﹣3≤0},B={x|y=ln(2﹣x)},则A∩B=()A.(1,3)B.(1,3]C.[﹣1,2)D.(﹣1,2)2.已知i是虚数单位,复数的值为()A.1﹣i B.1+i C.i D.2﹣i3.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A.∀x>0,x>lnx B.∃x0∈R,tanx0=2016C.∃x0∈R,sinx0+cosx0=D.∀x∈R,2x>04.设偶函数f(x)的定义域为R,当x∈[0,+∞)时,f(x)是增函数,则f(﹣2),f(π),f(﹣3)的大小关系是()A.f(﹣2)<f(π)<f(﹣3)B.f(π)<f(﹣2)<f(﹣3)C.f(﹣2)<f(﹣3)<f(π)D.f(﹣3)<f(﹣2)<f(π)5.已知等差数列{a n}前9项的和为27,a10=8,则a100=()A.100 B.99 C.98 D.976.已知sin2α=,则cos2(α+)=()A.B.C.D.7.已知P是△ABC所在平面内一点,,现将一粒黄豆随机撒在△ABC内,则黄豆落在△PBC内的概率是()A.B.C.D.8.已知非零向量=,=,且BC⊥OA,C为垂足,若=λ(λ≠0),则实数λ等于()A.B.C.D.9.设点P是双曲线=1(a>0,b>0)上的一点,F1、F2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已知PF1⊥PF2,且|PF1|=2|PF2|,则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是()A.B.C.y=2x D.y=4x10.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A.24πB.12πC.8πD.6π11.《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经典.其中对勾股定理的论述比西方早一千多年,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圆材埋在壁中,不知大小.以锯锯之,深一寸,锯道长一尺.问径几何?”其意为:今有一圆柱形木材,埋在墙壁中,不知其大小,用锯去锯该材料,锯口深一寸,锯道长一尺.问这块圆柱形木料的直径是多少?长为1丈的圆柱形木材部分镶嵌在墙体中,截面图如图所示(阴影部分为镶嵌在墙体内的部分).已知弦AB=1尺,弓形高CD=1寸,估算该木材镶嵌在墙中的体积约为()(注:1丈=10尺=100寸,π≈3.14,sin22.5°≈)A.600立方寸B.610立方寸C.620立方寸D.633立方寸12.函数f(x)=,若f(0)是f(x)的最小值,则a的取值范围为()A.[﹣1,2] B.[﹣1,0] C.[1,2]D.[0,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已知=(1,﹣2),||=2,且∥,则=.14.二项式(1+x)n(n∈N*)的展开式中x4的系数为15,则n=.15.已知x,y满足约束条件,则z=2x﹣3y的最小值为.16.S n为{a n}的前n项和,已知a1=1,S n=n•a n+2n,则数列{}的前n项和T n+1的表达式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2分)如图,在△ABC中,点D在边AB上,CD⊥BC,AC=5,CD=5,BD=2AD.(Ⅰ)求AD的长;(Ⅱ)求△ABC的面积.18.(12分)如图,四棱锥S﹣ABCD中,AB∥CD,BC⊥CD,AB=BC=2,CD=SD=1,侧面SAB为等边三角形.(1)证明:AB⊥SD;(2)求二面角A﹣SB﹣C的正弦值.19.(12分)交通指数是交通拥堵指数的简称,是综合反映道路网畅通或拥堵的概念,记交通指数为T,其范围为[0,10],分为五个级别,T∈[0,2)畅通;T∈[2,4)基本畅通;T∈[4,6)轻度拥堵;T∈[6,8)中度拥堵;T∈[8,10]严重拥堵.早高峰时段(T≥3),从某市交通指挥中心随机选取了三环以内的50个交通路段,依据其交通指数数据绘制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右图.(Ⅰ)这50个路段为中度拥堵的有多少个?(Ⅱ)据此估计,早高峰三环以内的三个路段至少有一个是严重拥堵的概率是多少?(III)某人上班路上所用时间若畅通时为20分钟,基本畅通为30分钟,轻度拥堵为36分钟;中度拥堵为42分钟;严重拥堵为60分钟,求此人所用时间的数学期望.20.(12分)设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点A({2,)在椭圆上,且满足•=0.(Ⅰ)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Ⅱ)动直线l:y=kx+m与椭圆C交于P,Q两点,且OP⊥OQ,是否存在圆x2+y2=r2使得l恰好是该圆的切线,若存在,求出r;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1.(12分)已知函数f(x)=xlnx﹣x2﹣x+a(a∈R))在其定义域内有两个不同的极值点.(Ⅰ)求a的取值范围;(Ⅱ)设两个极值点分别为x1,x2,证明:x1•x2>e2.选做题[选修4-4:极坐标与参数方程]22.(10分)已知在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在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xOy取相同的长度单位,且以原点O为极点,以x轴正半轴为极轴)中,直线l的方程为ρsin(θ+)=2.(Ⅰ)求曲线C在极坐标系中的方程;(Ⅱ)求直线l被曲线C截得的弦长.[选修4-5:不等式选讲]23.已知函数f(x)=|2x+1|﹣|x|﹣2(Ⅰ)解不等式f(x)≥0(Ⅱ)若存在实数x,使得f(x)≤|x|+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2016-2017学年湖北省孝感市应城一中高三(上)11月月考数学试卷(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集合A={x|x2﹣2x﹣3≤0},B={x|y=ln(2﹣x)},则A∩B=()A.(1,3)B.(1,3]C.[﹣1,2)D.(﹣1,2)【考点】交集及其运算.【专题】对应思想;定义法;集合.【分析】化简集合A、B,求出A∩B即可.【解答】解:∵集合A={x|x2﹣2x﹣3≤0}={x|﹣1≤x≤3}=[﹣1,3],B={x|y=ln(2﹣x)}={x|2﹣x>0}={x|x<2}=(﹣∞,2);∴A∩B=[﹣1,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集合的化简与运算问题,是基础题目.2.已知i是虚数单位,复数的值为()A.1﹣i B.1+i C.i D.2﹣i【考点】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专题】计算题;方程思想;定义法;数系的扩充和复数.【分析】利用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法则求解.【解答】解:∵i是虚数单位,∴====1+i.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复数的运算,是基础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的合理运用.3.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A.∀x>0,x>lnx B.∃x0∈R,tanx0=2016C.∃x0∈R,sinx0+cosx0=D.∀x∈R,2x>0【考点】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专题】探究型;定义法;简易逻辑.【分析】构造函数f(x)=x﹣lnx,可得当x=1时,f(x)取最小值1,进而可判断A;根据tanx∈R可判断B;根据sinx+cosx=sin(x+)=[﹣,],可判断C;根据2x∈(0,+∞),可判断D.【解答】解:令f(x)=x﹣lnx,则f′(x)=1﹣,当x∈(0,1)时,f′(x)<0,函数为减函数,当x∈(1,+∞)时,f′(x)>0,函数为增函数,故当x=1时,f(x)取最小值1,即∀x>0,x>lnx为真命题;tanx∈R,故∃x0∈R,tanx0=2016为真命题;sinx+cosx=sin(x+)=[﹣,],∉[﹣,],故∃x0∈R,sinx0+cosx0=为假命题;2x∈(0,+∞),故∀x∈R,2x>0为真命题;故选:C【点评】本题以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为载体,考查了函数的值域,全称命题,特称命题,难度中档.4.设偶函数f(x)的定义域为R,当x∈[0,+∞)时,f(x)是增函数,则f(﹣2),f(π),f(﹣3)的大小关系是()A.f(﹣2)<f(π)<f(﹣3)B.f(π)<f(﹣2)<f(﹣3)C.f(﹣2)<f(﹣3)<f(π)D.f(﹣3)<f(﹣2)<f(π)【考点】奇偶性与单调性的综合.【专题】综合题;转化思想;综合法;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先利用偶函数的性质,将函数值转化到单调区间[0,+∞)上,然后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大小关系.【解答】解:∵f(x)是定义域为R的偶函数,∴f(﹣3)=f(3),f(﹣2)=f(2).∵函数f(x)在[0,+∞)上是增函数,∴f(π)>f(3)>f(2),即f(π)>f(﹣3)>f(﹣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偶函数的性质,以及函数的单调性的应用,一般将函数值转化到同一单调区间上再比较大小.5.已知等差数列{a n}前9项的和为27,a10=8,则a100=()A.100 B.99 C.98 D.97【考点】等差数列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定义法;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根据已知可得a5=3,进而求出公差,可得答案.【解答】解:∵等差数列{a n}前9项的和为27,∴9a5=27,a5=3,又∵a10=8,∴d=1,∴a100=a5+95d=98,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数列的性质,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6.(2013•新课标Ⅱ)已知sin2α=,则cos2(α+)=()A.B.C.D.【考点】二倍角的余弦;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诱导公式的作用.【专题】三角函数的求值.【分析】所求式子利用二倍角的余弦函数公式化简,再利用诱导公式变形,将已知等式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解答】解:∵sin2α=,∴cos2(α+)=[1+cos(2α+)]=(1﹣sin2α)=×(1﹣)=.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二倍角的余弦函数公式,以及诱导公式的作用,熟练掌握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7.(2016•衡阳二模)已知P是△ABC所在平面内一点,,现将一粒黄豆随机撒在△ABC内,则黄豆落在△PBC内的概率是()A.B.C.D.【考点】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及几何意义;几何概型.【专题】计算题;概率与统计.【分析】根据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结合共线向量充要条件,得点P是△ABC边BC 上的中线AO的中点.再根据几何概型公式,将△PBC的面积与△ABC的面积相除可得本题的答案.【解答】解:以PB、PC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PBDC,则∵,∴,得=﹣2由此可得,P是△ABC边BC上的中线AO的中点,点P到BC的距离等于A到BC的距离的.∴S△PBC =S△ABC.将一粒黄豆随机撒在△ABC内,黄豆落在△PBC内的概率为P==故选C【点评】本题给出点P满足的条件,求P点落在△PBC内的概率,着重考查了平面向量加法法则、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和几何概型等知识,属于基础题.8.(2015•通辽模拟)已知非零向量=,=,且BC⊥OA,C为垂足,若=λ(λ≠0),则实数λ等于()A.B.C.D.【考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专题】平面向量及应用.【分析】由BC⊥OA便得到,从而得到=0,然后把,带入进行数量积运算,从而可解出λ,从而找到正确选项.【解答】解:∵BC⊥OA;∴=;∴;∴.故选A.【点评】考查两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数量积的运算,以及向量减法的几何意义.9.设点P是双曲线=1(a>0,b>0)上的一点,F1、F2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已知PF1⊥PF2,且|PF1|=2|PF2|,则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是()A.B.C.y=2x D.y=4x【考点】双曲线的简单性质.【专题】计算题;函数思想;转化思想;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可知|PF1|﹣|PF2|=2a,进而根据|PF1|=2|PF2|,分别求得|PF2|和|PF1|,进而根据勾股定理建立等式求得a和c的关系,然后求解渐近线方程.【解答】解:由双曲线的定义可得|PF1|﹣|PF2|=2a,又|PF1|=2|PF2|,得|PF2|=2a,|PF1|=4a;在RT△PF1F2中,|F1F2|2=|PF1|2+|PF2|2,∴4c2=16a2+4a2,即c2=5a2,则b2=4a2.即b=2a,双曲线=1一条渐近线方程:y=2x;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双曲线的渐近线的求法.考查了学生对双曲线定义和基本知识的掌握.10.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A.24πB.12πC.8πD.6π【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由三视图求面积、体积.【专题】计算题;数形结合;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立体几何.【分析】由已知中的三视图,可得该几何合格是四棱锥,且有一条侧棱与底面垂直,故其外接球,相当于一个长,宽,高分别为1,1,2的棱柱的外接球,进而得到答案.【解答】解:由已知中的三视图,可得该几何合格是四棱锥,且有一条侧棱与底面垂直,故其外接球,相当于一个长,宽,高分别为1,1,2的棱柱的外接球,故该几何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12+12+22)π=6π,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棱锥的体积和表面积,球的体积和表面积,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难度中档.11.《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经典.其中对勾股定理的论述比西方早一千多年,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圆材埋在壁中,不知大小.以锯锯之,深一寸,锯道长一尺.问径几何?”其意为:今有一圆柱形木材,埋在墙壁中,不知其大小,用锯去锯该材料,锯口深一寸,锯道长一尺.问这块圆柱形木料的直径是多少?长为1丈的圆柱形木材部分镶嵌在墙体中,截面图如图所示(阴影部分为镶嵌在墙体内的部分).已知弦AB=1尺,弓形高CD=1寸,估算该木材镶嵌在墙中的体积约为()(注:1丈=10尺=100寸,π≈3.14,sin22.5°≈)A.600立方寸B.610立方寸C.620立方寸D.633立方寸【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专题】计算题;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法;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由题意画出图形,求出圆柱的底面半径,进一步求出弓形面积,代入体积公式得答案.【解答】解:如图,AB=10(寸),则AD=5(寸),CD=1(寸),设圆O的半径为x(寸),则OD=(x﹣1)(寸),在Rt△ADO中,由勾股定理可得:52+(x﹣1)2=x2,解得:x=13(寸).∴sin∠AOD=,即∠AOD≈22.5°,则∠AOB=45°.则弓形的面积S=≈6.33(平方寸).则算该木材镶嵌在墙中的体积约为V=6.33×100=633(立方寸).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棱柱、棱锥、棱台体积的求法,关键是对题意的理解,是中档题.12.函数f(x)=,若f(0)是f(x)的最小值,则a的取值范围为()A.[﹣1,2] B.[﹣1,0] C.[1,2]D.[0,2]【考点】分段函数的应用.【专题】计算题;分类讨论;函数思想;转化思想;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利用分段函数求出函数的最小值,利用基本不等式列出关系式求解即可.【解答】解:函数f(x)=,若f(0)是f(x)的最小值,可得a≥0.可得f(0)=a2+1,∴x2+≥a2+1,即x2+≥a2﹣a+1,x>0时恒成立.x2+=x2+≥3=3,当且仅当x=1时取等号.可得3≥a2﹣a+1,a2﹣a﹣2≤0,解得a∈[﹣1,2].综上a∈[0,2].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分段函数的应用,函数的最值的求法,考查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2016秋•湖北期中)已知=(1,﹣2),||=2,且∥,则=(2,﹣4),或(﹣2,4).【考点】平面向量共线(平行)的坐标表示.【专题】方程思想;转化思想;平面向量及应用.【分析】设=(x,y),由=(1,﹣2),||=2,且∥,可得=2,﹣2x﹣y=0,即可得出.【解答】解:设=(x,y),∵=(1,﹣2),||=2,且∥,∴=2,﹣2x﹣y=0,解得,或.∴=(2,﹣4)或(﹣2,4),故答案为:(2,﹣4),或(﹣2,4).【点评】本题考查了向量共线定理、数量积运算性质,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14.(2016•开封四模)二项式(1+x)n(n∈N*)的展开式中x4的系数为15,则n=6.【考点】二项式定理的应用.【专题】方程思想;分析法;二项式定理.=x r,令r=4,可得=15,结合组合数公式,【分析】求得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公式T r+1解方程可得n=6.=x r,【解答】解:二项式(1+x)n(n∈N*)的通项公式为T r+1由二项式(1+x)n(n∈N*)的展开式中x4的系数为15,可得=15,即=15,可得[n(n﹣3)]•[(n﹣1)(n﹣2)]=360,即为(n2﹣3n)2+2(n2﹣3n)﹣360=0,即有n2﹣3n=﹣20,或n2﹣3n=18,由n为正整数,可得n=6.故答案为:6.【点评】本题考查二项式定理的运用,考查二项式展开式的系数问题的解法,注意运用通项公式,考查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15.已知x,y满足约束条件,则z=2x﹣3y的最小值为﹣4.【考点】简单线性规划.【专题】计算题;数形结合;数形结合法;不等式.【分析】首先画出可行域,关键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求最小值.【解答】解:由约束条件得到可行域如图:z=2x﹣3y变形为y=,当此直线经过图中B(1,2)时,在y轴的截距最大,z最小,所以z的最小值为2×1﹣3×2=﹣4;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线性规划问题;正确画出可行域,利用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求最值是常规方法.16.S n为{a n}的前n项和,已知a1=1,S n=n•a n+1+2n,则数列{}的前n项和T n 的表达式为T n=2﹣.【考点】数列递推式;数列的求和.【专题】方程思想;转化思想;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S n=n•a n+1+2n,n≥2时,a n=S n﹣S n﹣1,可得a n+1﹣a n=﹣2n﹣1,=,再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即可得出.【解答】解:S n=n•a n+1+2n,n≥2时,a n=S n﹣S n﹣1=n•a n+1+2n﹣,∴a n+1﹣a n=﹣2n﹣1,∴=,数列{}的前n项和T n==2﹣,故答案为:T n=2﹣.【点评】本题考查了数列递推关系、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2分)(2016•江苏模拟)如图,在△ABC中,点D在边AB上,CD⊥BC,AC=5,CD=5,BD=2AD.(Ⅰ)求AD的长;(Ⅱ)求△ABC的面积.【考点】解三角形.【专题】数形结合;数形结合法;解三角形.【分析】(1)假设AD=x,分别在△ACD和△ABC中使用余弦定理计算cosA,列方程解出x;(2)根据(1)的结论计算sinA,代入面积公式计算.【解答】解:(1)设AD=x,则BD=2x,∴BC==.在△ACD中,由余弦定理得cosA==,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cosA==.∴=,解得x=5.∴AD=5.(2)由(1)知AB=3AD=15,cosA==,∴sinA=.===.∴S△ABC【点评】本题考查了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属于中档题.18.(12分)(2016•洛阳模拟)如图,四棱锥S﹣ABCD中,AB∥CD,BC⊥CD,AB=BC=2,CD=SD=1,侧面SAB为等边三角形.(1)证明:AB⊥SD;(2)求二面角A﹣SB﹣C的正弦值.【考点】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专题】证明题;转化思想;向量法;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空间角.【分析】(1)取AB的中点E,连结DE,推导出BE⊥DE,AB⊥SE,由此能证明AB⊥SD.(2)分别以DE,DC<DF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能求出二面角A﹣SB﹣C的正弦值.【解答】证明:(1)取AB的中点E,连结DE,则四边形BCDE为矩形,∴BE⊥DE,∵△SAB为等边三角形,∴AB⊥SE,∵SE∩DE=E,∴AB⊥平面SED,SD⊂平面SED,∴AB⊥SD.解:(2)由(1)知DE⊥DC,过D作DF⊥平面ABCD,则DE,DC,DF两两垂直,分别以DE,DC<DF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0,0,0),A(2,﹣1,0),B(2,1,0),C(0,1,0),∵SD=1,DE=2,SE=,∴SD⊥SE,∴SD⊥平面SAB,∴S(),=(),设平面SBC的法向量=(x,y,z),∵=(﹣,1,﹣),=(﹣2,0,0),∴,取z=1,得=(0,,1),设二面角A﹣SB﹣C的平面角为θ,则cosθ===,∴sinθ==.∴二面角A﹣SB﹣C的正弦值为.【点评】本题考查异面直线垂直的证明,考查二面角的正弦值的求法,是中档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向量法的合理运用.19.(12分)交通指数是交通拥堵指数的简称,是综合反映道路网畅通或拥堵的概念,记交通指数为T,其范围为[0,10],分为五个级别,T∈[0,2)畅通;T∈[2,4)基本畅通;T∈[4,6)轻度拥堵;T∈[6,8)中度拥堵;T∈[8,10]严重拥堵.早高峰时段(T≥3),从某市交通指挥中心随机选取了三环以内的50个交通路段,依据其交通指数数据绘制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右图.(Ⅰ)这50个路段为中度拥堵的有多少个?(Ⅱ)据此估计,早高峰三环以内的三个路段至少有一个是严重拥堵的概率是多少?(III)某人上班路上所用时间若畅通时为20分钟,基本畅通为30分钟,轻度拥堵为36分钟;中度拥堵为42分钟;严重拥堵为60分钟,求此人所用时间的数学期望.【考点】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频率分布直方图;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专题】方程思想;转化思想;概率与统计.【分析】(Ⅰ)利用(0.2+0.16)×1×50即可得出这50路段为中度拥堵的个数.(Ⅱ)设事件A“一个路段严重拥堵”,则P(A)=0.1,事件B 至少一个路段严重拥堵”,则P=(1﹣P(A))3.P(B)=1﹣P()=0.271,可得三个路段至少有一个是严重拥堵的概率.(III)利用频率分布直方图即可得出分布列,进而得出数学期望.【解答】解:(Ⅰ)(0.2+0.16)×1×50=18,这50路段为中度拥堵的有18个.(Ⅱ)设事件A“一个路段严重拥堵”,则P(A)=0.1,事件B 至少一个路段严重拥堵”,则P=(1﹣P(A))3=0.729.P(B)=1﹣P()=0.271,所以三个路段至少有一个是严重拥堵的概率是0.271..此人经过该路段所用时间的数学期望是39.96分钟.【点评】本题考查了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应用、互斥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数学期望,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20.(12分)设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点A({2,)在椭圆上,且满足•=0.(Ⅰ)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Ⅱ)动直线l:y=kx+m与椭圆C交于P,Q两点,且OP⊥OQ,是否存在圆x2+y2=r2使得l恰好是该圆的切线,若存在,求出r;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考点】椭圆的简单性质.【专题】转化思想;综合法;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1)由题意可知c=2,将A代入椭圆,列方程组,即可求得a和b的值,求得椭圆方程;(2)将直线l的方程代入椭圆方程,△>0,根据韦达定理定理求得x1+x2及x1•x2,代入直线l方程求得y1•y2,由OP⊥OQ,根据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求得x1x2+y1y2=0,求得m的取值范围,l与圆x2+y2=r2相切,代入即可求得r的值.【解答】解:(1)∵,∴AF2⊥F1F2,∵A在椭圆上,∴,解得.…(1分)∴,解得a2=8,b2=4,.…(3分)∴椭圆.…(4分)(2)设P(x1,y1),Q(x2,y2),将l:y=kx+m代入,整理得:(1+2k2)x2+4kmx+2m2﹣8=0,…∵△>0,∴8k2﹣m2+4>0,…(6分)且,,∴,…(7分)∵OP⊥OQ,∴x1x2+y1y2=0,即,∴,…(8分)由和8k2﹣m+4>0,得即可.…(9分)∵l与圆x2+y2=r2相切,∴,…(11分)存在圆符合题意.…(12分)【点评】本题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韦达定理,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考查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21.(12分)已知函数f(x)=xlnx﹣x2﹣x+a(a∈R))在其定义域内有两个不同的极值点.(Ⅰ)求a的取值范围;(Ⅱ)设两个极值点分别为x1,x2,证明:x1•x2>e2.【考点】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专题】函数思想;综合法;导数的综合应用.【分析】(Ⅰ)由导数与极值的关系知可转化为方程f′(x)=lnx﹣ax=0在(0,+∞)有两个不同根;再转化为函数y=lnx与函数y=ax的图象在(0,+∞)上有两个不同交点,或转化为函数g(x)=与函数y=a的图象在(0,+∞)上有两个不同交点;或转化为g(x)=lnx﹣ax有两个不同零点,从而讨论求解;(Ⅱ)问题等价于ln>,令,则t>1,,设,根据函数的单调性证出结论即可.【解答】解:(Ⅰ)由题意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0,+∞),方程f′(x)=0在(0,+∞)有两个不同根;即方程lnx﹣ax=0在(0,+∞)有两个不同根;(解法一)转化为函数y=lnx与函数y=ax的图象在(0,+∞)上有两个不同交点,如右图.可见,若令过原点且切于函数y=lnx图象的直线斜率为k,只须0<a<k.令切点A(x0,lnx0),故k=y′|x=x0=,又k=,故=,解得,x0=e,故k=,故0<a<.(解法二)转化为函数g(x)=与函数y=a的图象在(0,+∞)上有两个不同交点.又g′(x)=,即0<x<e时,g′(x)>0,x>e时,g′(x)<0,故g(x)在(0,e)上单调增,在(e,+∞)上单调减.=g(e)=;故g(x)极大又g(x)有且只有一个零点是1,且在x→0时,g(x)→﹣∞,在在x→+∞时,g(x)→0,故g(x)的草图如右图,可见,要想函数g(x)=与函数y=a的图象在(0,+∞)上有两个不同交点,只须0<a<.(解法三)令g(x)=lnx﹣ax,从而转化为函数g(x)有两个不同零点,而g′(x)=﹣ax=(x>0),若a≤0,可见g′(x)>0在(0,+∞)上恒成立,所以g(x)在(0,+∞)单调增,此时g(x)不可能有两个不同零点.若a>0,在0<x<时,g′(x)>0,在x>时,g′(x)<0,所以g(x)在(0,)上单调增,在(,+∞)上单调减,从而g(x)极大=g()=ln﹣1,又因为在x→0时,g(x)→﹣∞,在在x→+∞时,g(x)→﹣∞,于是只须:g(x)>0,即ln﹣1>0,所以0<a<.极大综上所述,0<a<.(Ⅱ)由(Ⅰ)可知x1,x2分别是方程lnx﹣ax=0的两个根,即lnx1=ax1,lnx2=ax2,设x1>x2,作差得ln=a(x1﹣x2),即a=原不等式等价于ln>,令,则t>1,,设,,∴函数g(t)在(1,+∞)上单调递增,∴g(t)>g(1)=0,即不等式成立,故所证不等式成立.【点评】本题考查了导数的综合应用及分类讨论,转化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应用,属于综合题.选做题[选修4-4:极坐标与参数方程]22.(10分)(2013•郑州一模)已知在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在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xOy取相同的长度单位,且以原点O为极点,以x轴正半轴为极轴)中,直线l的方程为ρsin(θ+)=2.(Ⅰ)求曲线C在极坐标系中的方程;(Ⅱ)求直线l被曲线C截得的弦长.【考点】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专题】直线与圆.【分析】(1)把曲线C的参数方程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消去参数θ,化为普通方程,再根据x=ρcosθ,y=ρsinθ,化为极坐标方程.(2)把直线和圆的直角坐标方程联立方程组,求得交点的坐标,再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得弦长.【解答】解:(1)把曲线C的参数方程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消去参数θ,化为普通方程为(x﹣2)2+y2=4,再化为极坐标方程是ρ=4cosθ.﹣﹣﹣﹣(2)∵直线l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y﹣4=0,由求得,或,可得直线l与曲线C的交点坐标为(2,2)(4,0),所以弦长为=2.﹣﹣﹣﹣(10分)【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把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的方法,求直线和圆的交点坐标,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选修4-5:不等式选讲]23.(2016•信阳一模)已知函数f(x)=|2x+1|﹣|x|﹣2(Ⅰ)解不等式f(x)≥0(Ⅱ)若存在实数x,使得f(x)≤|x|+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考点】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专题】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分析】(Ⅰ)化简函数的解析式,分类讨论,求得不等式的解集.(Ⅱ)不等式即|x+|﹣|x|≤+1①,由题意可得,不等式①有解.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可得|x+|﹣|x|∈[﹣,],故有+1≥﹣,由此求得a的范围.【解答】解:(Ⅰ)函数f(x)=|2x+1|﹣|x|﹣2=,当x<﹣时,由﹣x﹣3≥0,可得x≤﹣3.当﹣≤x<0时,由3x﹣1≥0,求得x∈∅.当x≥0时,由x﹣1≥0,求得x≥1.综上可得,不等式的解集为{x|x≤﹣3 或x≥1}.(Ⅱ)f(x)≤|x|+a,即|x+|﹣|x|≤+1①,由题意可得,不等式①有解.由于|x+|﹣|x|表示数轴上的x对应点到﹣对应点的距离减去它到原点的距离,故|x+ |﹣|x|∈[﹣,],故有+1≥﹣,求得a≥﹣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绝对值的意义,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函数的能成立问题,体现了转化、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属于基础题.。
湖北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
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胭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该材料说明()A.春秋时期周王对地方具有绝对控制权B.春秋时七霸仍不敢称王C.秦朝以前的历史记载是不可信的D.战国时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被破坏2.司马光《资治通鉴》:“初,(晋)智宣子将以瑶为后(继承人),智果曰:‘不如宵(人名)也。
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迭(及)者一也。
美髯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弗听。
”材料表明()A.战国争霸冲击宗法制B.智果受到儒家思想影响C.智宣子主张立君以仁D.统治者极力维护分封制3.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
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A.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B.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C.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D.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4.“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而无喉舌。
”而“去塞求通”的好办法是办报刊,基于这一认识,知识分子创办的是()A.《时务报》B.《民报》C.《新青年》D.《新华日报》5.日本《选择》月刊发表文章声称:“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引发了世界经济危机,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火车头,对中国的需求,对中国资金的依存使日、美、欧的反共论调失声。
对中国来说,通过政府投资来加快经济增长,是由于经济目的之上的政治目的的需要。
”对这一观点最准确的解读是()A.确认了中国在当前经济危机中的领导地位B.日、美、欧等国在当前经济危机面前束手无策C.文章延续了二战后的“冷战”思维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对中国的敌视6.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写道:“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
湖北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 (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出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建域制度2.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本质上反映了()A.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B.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C.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D.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3.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A.《多样性的政治文明》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4.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说:“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从法律为最高职责。
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而不问命令从何而来,命令是否正当。
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力究竟基于什么。
”这说明智者学派所起到的社会作用是()A.推动雅典城邦民主制度的发展B.推动了古希腊人的怀疑精神C.使雅典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D.推动了个人私欲的膨胀5.日本学者宫崎市定说:“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的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
对此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A.宋代集权政治加强是政治文明的突出成果B.宋代商品经济推动社会生活的世俗化C.宋代文化教育下移,平民化趋势鲜明D.宋代科技成就发展,体现文化繁荣6.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依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
湖北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C.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2.读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B.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C.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度D.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3.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
”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4.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
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
”该材料A.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C.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5.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
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
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
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C.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6.“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
湖北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图是西周时期的制度。
据此可知,A.分封制与宗法制同时形成B.天子和诸侯是主要适用对象C.贵族争夺权位的斗争激烈D.在宗法制度下等级制度森严2.西汉初期,地方富豪大贾“交通王侯,力过吏势”,甚至“封君皆低首仰给”。
对此,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 年), “徙郡国豪桀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云陵”。
”汉武帝这一措施A.强化一了君主专制统治B.消除了郡国并行制度C.增强了郡国诸侯势力D.加强了中央集权体制3.西汉钱币使用非常普遍,除黄金、铜钱外基本没有其他物品用作交换媒介。
到东汉,原来用钱币支付的赏赐、犯罪赎金、人头税等渐次改用布帛。
这表明东汉A.商品经济发展走向凋敝B.重农抑商政策趋向加强C.商品交换范围不断扩大D.自然经济地位继续上升4.唐制规定,“永业田皆传子孙,口分田于本人死后归还政府另行授受”。
均田制推行后,很多农民受田实际上达不到应受额,而贵族官僚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途径多占土地。
这说明均田制的推行A.允许自由买卖土地B.放弃了平均主义分配C.具有不稳定性特征D.解决一了土地兼并问题5.据北宋毕仲衍《中书备对》所记,神宗熙宁年间杭州、明州和广州三市舶司所收乳香354 449斤,其中明州所收4739斤,杭州637 斤,而广州则有348 673 斤。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北宋时期A.海外贸易管理较为松懈B.海外贸易区域差异明显C.商业市镇促进海外贸易D.区域贸易贩运规模巨大6.下图源自张帆撰写《中国古代简史》目录体例。
此体例的形成是因为中国古代A.重农抑商政策连续执行B.农业经济发展持续稳定C.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D.农业经济发展领先世界7.明代福建德化县及江西景德镇生产的白瓷,冰莹如玉,白度胜过象牙等自然物品,欧洲人将德化白瓷誉为“象牙白”“中国白”。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明代瓷器曾垄断世界市场B.明代的制瓷技术享誉世界C.制瓷业出现多项重大发明D.民营制瓷技术已超过官营8.乾隆时期,军机处扩大到“内而六部卿寺,暨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之敬事房,外而十五省、东北奉天、吉林、黑龙江将军所属,西南至伊犁、叶尔羌将军、办事大臣所属,迄至四裔诸属国,有事无不综汇”。
湖北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鼎在商周时期是地位和权势的象征,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但考古人员在春秋时期的诸候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这说明当时A.诸候争霸,胜者为王B.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C.尊王攘夷,号令诸候D.大国诸候问鼎中原2.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职权,任用亲信近臣,在内廷处理国政,形成所谓的“中朝”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D.元朝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3.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B.考试成绩—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D.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4.《明太祖实录》载:“夫元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因此,朱元璋在明朝建国之初A.沿袭元制,实行一省制B.严格控制中书省和丞相权力C.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D.设立殿阁大学士以协理章奏5.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
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
”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主要是指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6.历史学家陈旭麓说:“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
”属于后一种“爱国主义”的典型是A.戊戌变法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7.下列不平等条约的相关条款,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②“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③“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④“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A.②③④①B.④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③②①④8.据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城市中尽管政府严令剪辫,不少士绅仍“视无发者如同仇敌”。
应城一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2016年12月17日上午10:10-11:30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考号、姓名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卷纸、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需保持答题卡整洁。
第I卷(选择题60分)得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光中兴”;1898年力主变法的光绪帝被囚,百日维新流产;1911年“皇族内阁”的诞生导致清廷汉官离心,空前孤立。
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曲折 B.统治者对西学的认识逐步加深C.权力结构变动影响近代化进程 D.地主阶级阻碍近代化进程2.王充在《论衡·效力篇》中认为:“六国之时,贤才为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
”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A.士对统治者的依附性增强 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C.士的崛起和影响力的提高 D.诸侯争霸不断加剧3.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路历程简图,由此图可见近现代思路历程()A.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 B.是一个东学西渐的过程C.是一个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 D.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4. “中国道统相传,陈陈相关,积习太深,以至于形成染缸,民族衰弱至此亦是自然之事;这道统主要是儒、道、佛,其害无穷!”近代对传统文化持这种态度的人最有可能是( )A.林则徐 B.康有为 C.严复 D.陈独秀5.下列有关京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京剧是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戏剧形式B.京剧的形成体现了我国戏剧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C.京剧是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因此称京剧D.京剧的形成、发展与满族统治者的喜好、支持密不可分6.东汉末年,名教虚伪,玄学兴起。
应城一中2017届高三11月月考高三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48分)和第Ⅱ卷(材料解析题,52分)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48分)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
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请将答案填在答题表内。
)1. 《春秋》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记“天王狩于河阳”。
但其实周天子根本不是去狩猎,而是去参加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召集的诸侯会盟。
这反映出A. 作者对礼崩乐坏局面的不满B. 当时天子出巡曰“狩”C. 作者承认晋文公的霸主地位D. 河阳成为当时的政治中心2.唐代除开国之君李渊外有19位皇帝,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只有2人,由大臣拥立的5人,由宦官拥立的9人,特殊事变继位的3人。
这种情况说明唐代A.统治阶级贪婪腐朽B.君相政争异常激烈C.阶级矛盾错综复杂D.宗法制度受到冲击3.汉武帝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
“左官律”规定,凡在诸侯王国任官者,地位低于中央任命的官吏,并不得进入中央任职。
“附益法”严禁封国的官吏与诸侯王串通一气,结党营私。
这主要出于A.限制诸侯王权力范围 B.限制诸侯王势力膨胀C.使诸侯王国越来越小 D.防止中央官吏与诸侯王勾结4. 11.隋唐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据毛汉光统计,当时以科举出身者而言,69%为士族,13%为小姓,寒门占18%。
这说明A.隋唐政治仍有贵族政治特点 B.隋唐选举不再看重出身门第C.隋唐科举实现了社会的平等 D.隋唐教育得到大范围的普及5、下面是根据邓洪波所著《中国书院史》中的有关内容制作的表格。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宋至清影响我国书院演变的主要因素是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统计表(单位:%)A.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 B.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C.程朱理学发展的需要 D.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6、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说:“行省是一个极不合理的制度……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无权,权只在中央。
湖北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公元前634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鲁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能对得起先祖?于是,齐君下令退兵。
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是A.盟约对春秋各诸侯的政治约束B.荣辱与共、利益一体的宗族观念C.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系D.文化认同、天下共主的心理渊源2.古罗马法关于所有权是所有人“对物的最完全的支配权”的定义以及关于占有、使用、受益、处分各种权能的理论,直接被归纳到拿破仑法典的第544条中,备受当代各国民法学界的推崇,陆续被各国民法所采用。
这表明A.罗马法具有适用性被有效继承B.近现代法律重视维护私有制度C.罗马法拥有普遍合理性的特质D.法律制定具有一定的发展性特征3.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过去,我们常常强调西方侵略者对我们不平等,但同时又把中国封建主义以夏傲夷的不平等置于视野之外。
……西方资本主义的不平等与中国封建主义的不平等之间有着时代的差距,所以,带来了不平等条约的西方人却又向中国要求平等。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一种历史的鞭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不平等的实质上是相同的B.两种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经济形态C.二者都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D.要客观全面的看待西方的侵略4.某学者在比较东西方古代专制制度过程中指出:“专制主义不是无限王权,而是有限王权,它大致都受到法律、习俗、官僚机构和各种社会力量的限制。
历史上只有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统治者一人取得绝对的权力,不受约束,不受限制,可以为所欲为的情况……君主制、共和制、城邦制,甚至民主制、民主集中制下,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古代专制实际上是开明专制B.个人独裁和当时的政体没有太大关系C.有限王权是民主的源头之一D.专制主义统治在古代有其存在的必然性5.宋太祖时编订的《宋刑统·户婚律》规定,祖父母、父母在世,子孙不许“别籍异财”,否则徒三年,开宝二年,甚至对川峡地区的“别籍异财”诏以死罪的重刑。
应城一中2017届高三11月月考高三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48分)和第Ⅱ卷(材料解析题,52分)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48分)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
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请将答案填在答题表内。
)1. 《春秋》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记“天王狩于河阳”。
但其实周天子根本不是去狩猎,而是去参加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召集的诸侯会盟。
这反映出A. 作者对礼崩乐坏局面的不满B. 当时天子出巡曰“狩”C. 作者承认晋文公的霸主地位D. 河阳成为当时的政治中心2.唐代除开国之君李渊外有19位皇帝,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只有2人,由大臣拥立的5人,由宦官拥立的9人,特殊事变继位的3人。
这种情况说明唐代A.统治阶级贪婪腐朽B.君相政争异常激烈C.阶级矛盾错综复杂D.宗法制度受到冲击3.汉武帝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
“左官律”规定,凡在诸侯王国任官者,地位低于中央任命的官吏,并不得进入中央任职。
“附益法”严禁封国的官吏与诸侯王串通一气,结党营私。
这主要出于A.限制诸侯王权力范围B.限制诸侯王势力膨胀C.使诸侯王国越来越小D.防止中央官吏与诸侯王勾结4.11.隋唐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据毛汉光统计,当时以科举出身者而言,69%为士族,13%为小姓,寒门占18%。
这说明A.隋唐政治仍有贵族政治特点 B.隋唐选举不再看重出身门第C.隋唐科举实现了社会的平等 D.隋唐教育得到大范围的普及5、下面是根据邓洪波所著《中国书院史》中的有关内容制作的表格。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宋至清影响我国书院演变的主要因素是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统计表(单位:%)C.程朱理学发展的需要D.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6、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说:“行省是一个极不合理的制度……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无权,权只在中央。
……这种行省设施,实际上并不是为了行政方便,而是为了军事控制。
”在这段材料中,钱穆先生认为A. 行省制合理划分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B. 行省的职能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C. 元代立国后放松了对国家的军事建设D. 行省设立的初衷加强对地方军事控制7、古希腊一个城市及郊区就是一个国家,城邦太小,无力建造神秘的王宫;人口太少,彼此相熟,都是凡夫俗子,说君权神佑,贵族就不相信。
这造成的影响是A. 阻碍了君主专制的发展B. 形成人神同形同性的宗教观念C. 萌发了人文主义的精神D. 王权不断强化势必导致君主专制8、. 关于罗马法的记载中提道:在修剪人从树上扔下树枝杀死了你的过路的奴隶的情况下,如果这发生在公路附近或农家附近,也未高声喊叫避免事故,被告有过失。
如果他已高声叫喊,而他人不在意,并未作出防备,修剪人无过失。
这表明A.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B.罗马法内容翔实严谨,可操作性强C.罗马法竭力维护贵族的利益D.罗马人对自然法条文的进一步完善9、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英国以后,议会多次呈交权利请愿书进行抵制,宣称:“议会的自由、选举权、特权和司法权,是英国人自古就有而无可置疑的天生权利……。
”可见,议会革命的目的是A. 保证资产阶级革命成果B. 反对斯图亚特王朝统治C. 要求民主政治D. 捍卫议会主权10.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帝国议会议员,就其议员职位而论,不得领取任何薪俸和报酬。
”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A.议员素质较低,议会无实权的事实B.民主政治制度得以建立的社会特征C.经济发展水平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D.军国主义、专制主义的传统仍然浓厚11、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
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
”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A.《黄埔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12.据史载,戊戌变法后慈禧欲以光绪病重为由将其废黜,各国公使便推荐一法国名医进宫诊治,认为并无大碍,慈禧只得暂时作罢。
这反映出当时A.西方列强全力支持戊戌变法B.清廷决策受到列强态度影响C.列强的侵华方式发生了变化 D.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13、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参议院决定采用沪军都督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以共进会的十八黄星旗为陆军旗,以孙中山战友陆皓东设计的青天白日三色旗为海军旗。
这说明A.民主团结意识增强B.革命阵营达成协议C.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民主平等成为共识14.“□□舰舰长萨师俊在长江上游□□与日机互击阵亡。
今日党政军长官均到其家吊唁。
”1938年11月1日,《申报》刊发题为《华军舰长萨师俊阵亡》的短讯,出于战时保密的考量,对军舰及与日军交战地作了模糊处理。
该军舰当时应是参与A、淞沪会战B、徐州会战C、武汉会战D、广州会战15.1937年,美国总统特使埃文思·卡尔逊在观战(淞沪会战)一个月后,致信罗斯福总统说:“我简直难以相信,中国人民在这样危急的时刻是那样齐心协力。
就我在中国将近十年的观察,我从未见过中国人像今天这样团结,为共同的事业奋斗。
”这说明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B.在民族利益面前国共两党的党内合作有助于抗战C.中国人民的积极抗战有利于争取国际理解和支援D.美国的参战有力地支援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16、封建阶级的“清官”,他们的“清”,就“清”在政治上忠于皇帝,忠于朝廷,忠于封建的法律制度,在思想上遵守封建的纲常道德,在经济上于合法剥削之外不贪或少贪非分之财,如此而已。
作为封建阶级专政工具的官吏,他们在阶级斗争的实践中是属于剥削者、压迫者的阵营,而同被剥削、被压迫的农民是相对立的。
这是一条不容混淆的基本的阶级界限。
下列对这种观点看法最正确的是A.封建专制制度下的清官有其进步性B.清官的清根源是封建的小农经济C.运用了阶级分析法,过分强调价值判断的阶级性D.清官的清在于受儒家思想的控制17.清初,江西、江苏、福建等省,“佃田者不输租”已经“积以成习”,地主在出租土地时,往往要求佃农缴纳押金,租约期满再行返还。
这从侧面说明A.人身依附关系减弱B.佃农风险意识增强C.江南小农经济衰退D.清初土地兼并严重18.下表是民国初年统计的国内若干个地区的农村消费情况统计数据,该数据反映出的主要结论是A.北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低 B.中东部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C.经济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影响 D.自然经济解体存在不平衡性19. 下图为清朝顺治九年(1652年)至光绪十四年(1888年)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表(据申学锋《清史研究·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编制)。
由此可以推知清朝在此期间A.外交政策调整使商业税收持续增长B.农民起义促使清政府放弃传统的财税模式C.税收结构的变化是经济结构与社会变动的结果D.税收结构的变化是洋务运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20、吕思勉指出,当是时,外有五口通商和咸丰戊午、庚申之役,内则有太平天国和捻、回的反抗,几于不可收拾了。
其所以能奠定海宇,号称中兴,全是一班汉人,即所谓中兴诸将。
中兴诸将创办的企业有A.广东继昌隆缥丝厂B、上海轮船招商局C.南洋兄弟烟草公司D.江苏大生纱厂21、17、下表是民国时期各种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
对此表分析正确的是表A .民国时期外资长期在中国占主体地位B . 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逐步发展C . 抗战之前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最终形成D .世界局势决定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22、土地改革以后,少数农户上升为富裕中农,个别的已成为新富农,土地集中和雇工现象开始出现,党内不少同志产生忧虑,担心农民自发走向资本主义。
同时在城市,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时伏时起,对国家经济生活有很大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党和政府A.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B.出台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C.提出调整的“八字方针” D.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23、.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24.下表反映了1950年到1980年,美、日、德出口贸易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由此可.以推知A.美日德经济维持“三足鼎立”的局面 B.美国经济总量持续下降C.日德双边贸易不断扩大 D.国际贸易格局发生改变第Ⅱ卷(非选择题 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道小题,第25题16分,第26题9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5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力压迫下为富民强国采取的是倾斜的转型模式,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大量农村人口和劳动力不能随工业化的发展而就业,导致就业结构的转换落后于产业结构的转换, 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集聚。
正如张培刚先生所指出的“工业化的成败与否取决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能否妥善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吸纳问题”。
——摘编自魏悦、魏忠《近代以来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思想的历史演进》材料二“圈地运动”深刻影响了英国乡村的社会经济条件,带来了土地关系和农业经营方式的变革。
自然经济基础逐渐消解,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廉价劳动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发展,农场成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主要就业场所。
除了受雇于农场之外,海外移民是农民的又一种选择。
殖民地的拓展吸引大部分人移居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继续从事农业生产。
总体来看,在这一阶段发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表现为农村内部和农业内部的转移,有的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有的则亦工亦农,只有少量农民进入城市。
——摘编自王爱华《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劳动力在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子其原因。
(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圈地运动”中劳动力转移情况。
(3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以来中英两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对本国经济发展所起的影响。
(8分)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
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
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
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