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策略北京新东方扬州
- 格式:doc
- 大小:171.50 KB
- 文档页数:5
[键入文字]2009 年高考历史复习方法指要2009 年高考历史复习方法指要一、高精度巩固知识点1.精读课文。
要逐字、逐句、逐段地反复阅读,思考词与词间、句与句间、段与段间的前后关系,弄清每一个知识点,做到完整地回忆课本。
如世界现代史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目就要弄清四个知识点:一是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二是经济危机的出现;三是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四是这次经济危机产生的影响。
这四个知识点又是相互联系的,共同构成了关于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完整知识体系。
2.把握内涵。
在弄清知识点的基础上还须向细处分析,进一步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全部内涵。
如上述第一个知识点就包含以下三个要点:①资本家攫取高额利润,广大劳动人民却日益相对贫困,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③人们醉心于股票等投机活动,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二、高准度理解历史概念1.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弄清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作出准确定义的前提。
如1997 年高考试题第7 题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理论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此题如果能正确理解施政纲领的内涵,即变法的具体实施方案,便可轻易选A。
又如第8 题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
这主要是因为该政策:A.得到了列强的认可B.可使美国在华获得的权益居列强之首C.表明美国承认列强的在华特权D.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步骤。
该题主要考查门户开放的外延,即影响,为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步骤。
2.完整归纳概念内容。
例如1997 年高考第14 题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①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消灭封建剥削制度③维护农民利益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1。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1. 复目标与原则1.1 复目标在高三历史二轮复中,我们的目标是:- 巩固已学知识,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其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 培养学生的应试技能,提高其在高考中的历史成绩。
1.2 复原则在复过程中,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 针对性: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复。
针对性: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 系统性:按照历史学科的体系结构进行复,确保知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系统性:按照历史学科的体系结构进行复习,确保知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 实践性:通过大量的练和模拟考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试能力。
实践性: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模拟考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试能力。
- 动态性:根据学生的研究进度和反馈,及时调整复计划和策略。
动态性: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和策略。
2. 复内容与方法2.1 复内容高三历史二轮复的内容主要包括:- 重点知识:对历史学科中的重点知识进行深入复,包括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理论等。
重点知识:对历史学科中的重点知识进行深入复习,包括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理论等。
- 难点知识:针对学生掌握较困难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和复。
难点知识:针对学生掌握较困难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和复习。
- 考点分析:分析历史高考考点,针对性地进行复。
考点分析:分析历史高考考点,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2.2 复方法- 自主研究:鼓励学生自主研究,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整理知识点和思路。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整理知识点和思路。
- 讲授与讨论: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讲授与讨论: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 练与测试:定期进行练和模拟考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试能力。
练习与测试:定期进行练习和模拟考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试能力。
2009高考历史复习策略成都大学师范院冯一下在《把握高考历史试题的走向》(载《招生考试报》2008年第4-5期)一文中,笔者从传统试题的内在变化和新型题型的多方面开拓两个方向,预测了2009年高考历史试题(尤其是“文综”四川卷历史试题)的走向,并建议同学们参考这一分析,制定或调整高考历史复习的策略。
这里,笔者就历史复习策略提出几点建议:一、发挥史观的引领作用综观近年高考历史试题,我们得出了史观是高考历史试题之魂,脱离史观不成题的结论。
因此,历史复习应适当重视理论,注意发挥史观的引领作用。
1、了解几种重要新史观的精髓近年来,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和生态史观明显地影响着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对新史观我们应有初步的了解。
这五种史观的要义,可概述如下: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近现代的历史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即现代化的历史。
现代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
经济现代代主要是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政治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民主化和法治化。
整体史观(全球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进入整体发展阶段。
19世纪中后期,世界初步成为一个整体。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当代世界整体化全球化趋势加强。
人类的交往加强了世界的横向联系,促进了整体化的发展。
文明史观认为,从本质上说,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创造、积累文明成果以及人的自身文明化的过程。
人类文明史可分解为物质文明史、政治文明史、精神文明史、社会文明史。
各国各地区的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不同的文明需要交流。
社会史观认为,和历史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问题一样,社会问题也是史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生态史观认为,历史流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有哪些策略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有哪些策略高考历史的基础知识已经在一轮复习都过了一遍了,二轮复习主要是将重难点知识拿下,那么二轮复习有策略吗?店铺为您准备了一些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策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策略一、全面归纳历史阶段特征,贯通基础知识。
为了贯通基础知识,学生们应全面归纳总结某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以及下属相关知识点。
基本维度大致包括该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政治制度沿革、思想文化变迁、科学技术创新、世界形势变幻以及选修相关内容等。
二、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化拓展,攻破重难点知识。
高考复习当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很多常考知识,恰恰是们的不足之处,而这类知识课本也没有相关的正面的系统表述,这样的知识应该说既属于重点知识,更属于难点知识。
要攻破这类重难点知识,学生们应在贯通基础知识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化拓展。
三、有重点地进行限时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现行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是"知识抽样,能力覆盖".只有大量知识而缺乏解题能力无法取得高考最终胜利,因此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要有重点地进行限时训练以提高解题能力。
应重点训练在给定时间范围内、在较为紧张的状态下、较为快速准确地将题目答完;应重点训练正确解读、充分利用给定材料尤其是文言文材料以及欧化语言材料的能力;应重点训练分析能力;应重点训练概述能力;应重点训练比较能力;应重点训练评述能力;要在答题角度上下功夫;要在关键词上下功夫;要在训练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答题方法。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要把握的点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会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来,这些阶段性呈现给我们一个一个重要的历史横断面,这些横断面既是我们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相应的也就会成为考查我们历史知识和对历史现象认识的重要切入点。
与考查历史发展的线索相比,考查一个历史横断面在命题上自由度更大,也就是说命题者在这种命题思路下有更多的思考和选择的余地,同时,多数这类题目的难度也要高于依据历史线索形成的题目。
2009届高考历史复习备考策略一、2008年高考试卷分析1、试卷结构:①题型分数比例:与2007年相同,选择题第12题至23题共12道题,48分,占48﹪;非选择题第37题和第39题第(3)、(4)小题,52分,占52﹪。
②内容比例:中国古代史部分:选择题第12题,非选择题第37题(1)及(2)、(4)小题中的部分内容,第39题(3)、(4)小题,40分,占40﹪。
中国近代现代史:选择题第13题至18题,24分,占24﹪。
世界近代现代史:选择题第19题至23题,非选择题第37题(3)及(2)、(4)小题中的部分内容,36分,占36﹪。
从分值分布来看,突出了对中国古代史内容的考查,而学生学习费时较多的中国近代现代史所占分值偏少。
③题量:与2007年相同,共14道,即12道选择题和两道非选择题。
2、试题特点(1)重视历史基础知识和能力,注重能力考查。
与去年相比,今年历史试题与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贴得更近,但在贴近的同时,又凸显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如中国史的科举制度、土尔扈特回归、洋务运动、新中国的成立等;世界史的“一战”与科技、工业革命、明治维新、德国的分裂与统一等。
试题从三个方面将历史的基础知识与能力相结合进行了考查:一是考查了基本概念,同时又考查比较分析能力。
如第14题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的兴办模式的理解,既可从官督商办的概念入手,又可从军事工业、民族工业、外资企业的概念来比较排除其他三项。
如第16题考查学生对“三三制”概念的把握。
第20题考查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全盘西化”等概念的理解和区别。
第37题,既要弄清唐朝科举制这个大概念,还要理解“进士科”“明经科”这些小概念,这样才能进行不同类别和程度的有效比较。
二是考查基本史实,同时又拓展考查与其他学科的综合能力。
如选择题的第12、22、23题。
如第12题对“山之北,水之南谓之阴”这种文史知识进行考查,“阴阳”既是文史知识,又是地理学科中常用的专业术语,因此该题的命制体现了历史与语文,历史与地理学科之间的渗透。
2009年高考历史复习重点、难点及策略南靖四中高丽芬一、复习重点、难点:(一)、中国史部分: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现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儒家的以德治国主张;“存百姓”思想和轻徭薄赋、提倡节俭等措施;法家的“以法治国”主张;历代相关经济活动的法律和规范经济秩序的行为;新中国的法制建设成就。
2、与建设和谐社会有关的内容:孔子的“仁”与“和”的思想,墨子的“兼爱”思想,道家的“道法自然”的思想等。
3、与中华民族民族精神有关的内容:自强不息,以天下为己任,兼收并蓄等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斗争:台湾的几次回归和两岸统一;台湾属于中国领土的相关国际条约、国际法;中共对台政策;国民党一个中国的立场(九二共识);5、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用人得失与政权兴衰的几个重要事例;新中国以来的教育体制改革及成就。
6、唐宋以来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结构的新变化;近代时期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中国古代的城市及其特点的变化;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新中国城市人口的几次变化及当今城市化战略及存在的问题。
7、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所产生的重大影响;近代以来对民族资本主义和民营经济的政策。
、8、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七十年代初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政策的内容、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中美关系缓和、对外开放等);我国外交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法关系;睦邻关系(中韩、中印关系);和平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中国致力于和平发展的史实。
9、中国抗日战争、国共两党联合抗战及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10、二十世纪以来的重大理论成果及伟大历史人物。
(二)、世界史:1、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比较;三次科技革命中产生的新兴行业;三次科技革命引起的经济结构、人口分布、人们生活、世界经济关系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2009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标考纲扫描】1.梭伦改革(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2.商鞅变法(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3.北魏孝文帝改革(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4.王安石变法(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5.欧洲的宗教改革(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
(2)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8.明治维新(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9.戊戌变法(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专题考点分析】从2007---2008新课标区高考考点分布可以看出,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和梭伦改革作为古代改革的典型代表在高考中备受重视, 中国的戊戌变法、日本的明治维新和埃及的阿里改革作为落后国家追赶工业化国家的改革,在高考中受到了高度重视。
200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全攻略提示:这一阶段,仍然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要讲练结合,通过热点进一步整合教材知识和时政知识,提高应试能力,但要注意切莫重复二轮复习方式。
同时,也不能单纯以练代练,演变成机械的模拟练习阶段。
一、复习备考依据这一阶段,仍然需要紧紧抓住教材、考纲和考试说明,与这一年的时政热点和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相结合,要以高考热点为载体,通过热点,把教材知识、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
二、复习备考方法这一阶段,仍然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要讲练结合,通过热点进一步整合教材知识和时政知识,提高应试能力,但要注意切莫重复二轮复习方式。
同时,也不能单纯以练代练,演变成机械的模拟练习阶段。
三、复习重点1.热点部分(1)关注长效热点。
如:“三农”问题、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关注民生和扩大内需问题等。
(2)关注时效热点。
如:建国六十周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爱国主义问题等。
(3)关注山东省的社会热点问题。
如:省委省政府实施的扩大内需政策、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实现经济文化强省的战略决策等。
2.教材部分经济生活:关注有关消费、就业、企业经营者、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和国家宏观调控、经济全球化等知识;政治生活:关注公民的政治参与、政府、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尤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政党制度)、国际关系、我国外交政策的作用、我国的国际影响力等知识;文化生活:文化的作用、文化创新、民族精神尤其是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知识;哲学知识:关注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两个方面知识的运用。
四、时政关键词复习中时刻注意掌握时政中的一些关键词,如: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国家粮食安全、农民民主权利、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业生产体系、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发展社会公共事业(教育文化卫生交通)、满足公共需求、提高国家文化软国力、弘扬中华文化(爱国主义)、文化关系到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综合国力竞争、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