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步步高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六 第2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 格式:ppt
- 大小:3.47 MB
- 文档页数:5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回扣10生物与环境一、种群和群落1.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特征有哪些?种群的最基本特征是什么?决定种群的大小和密度的特征有哪些?提示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决定种群的大小和密度的特征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2)可以用哪些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分别适用对象是什么?提示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强的动物;血球计数板记数法:微生物;用取样器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土壤中的小动物。
2.种群的数量变化(1)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的条件是什么?写出J型增长的关系式。
提示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N t=N0λt。
(2)解释种群数量“S”型增长曲线形成的原因。
提示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该物种的天敌增加,这就会导致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
(3)什么是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会发生改变吗?(必修3P67)提示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环境容纳量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如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K值就会变小。
(4)在自然界中,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哪些?(必修3P67)提示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5)渔业捕捞在何时进行能有效地保护渔业资源?提示K/2。
3.群落的结构特征(1)生物群落的概念和结构特征分别是什么?(必修3P71)提示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结构特征: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等方面。
第2讲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及生态工程(Ⅰ) 江苏,29思考连接处 (1)采集的卵母细胞可直接与获能的精子受精吗?提示 用非激素处理法采集的卵母细胞需要在体外人工培养到减Ⅱ中期才能与获能的精子受精。
(2)胚胎移植是一种生殖方式吗?提示 胚胎移植仅属于一种技术,可用于有性和无性生殖产生的胚胎移植。
(3)试管婴儿用到了哪些生物工程技术?提示 体外受精、动物细胞培养、胚胎移植等。
考点1 胚胎工程1. 早期胚胎的发育过程2. 胚胎工程的操作流程图【思维辨析】(1)卵裂球细胞的体积随分裂次数增加而不断增大 (2012·浙江,2B)( × ) 提示 受精卵卵裂时产生的细胞团称为卵裂球,随卵裂球细胞数目的增加,细胞逐渐变小,总体积基本不变。
(2)囊胚的滋养层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 (2012·浙江,2C)( × )提示滋养层细胞是已经具有定向分化趋向的细胞,分化方向一旦确定即稳定而不可逆转,失去了发育的全能性。
(3)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培养能增殖但不能被诱导分化(2012·天津,1B)( × )提示胚胎干细胞是全能干细胞,理论上可以分化为所有类型的体细胞,在培养基中满足适宜的条件可以将其定向诱导分化成多种组织和器官。
(4)在胚胎移植时,对供体和受体母牛都要进行相同激素处理(2012·江苏,9A)( × )提示在胚胎移植时,需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进行超数排卵处理,而对受体母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时通常不用促性腺激素,而是用孕激素或前列腺素。
(5)胚胎分割时需将原肠胚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2009·江苏,8B)( × )提示选材为囊胚,分割时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6)胚胎干细胞具有细胞核大、核仁小和蛋白质合成旺盛等特点(2009·江苏,8C)( × )提示核仁也大。
【归纳提炼】胚胎工程中的误区分析(1)胚胎发育的四个误区①误区一:受精卵进行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桑椹胚。
回访真题领悟高考统计考题细观其变[理解能力题组]1.(2014·江苏卷)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和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在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创造出更多空间,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生物种类减少,降低了生物多样性;无经济价值的物种可能具有间接价值或潜在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对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清除农田中的杂草是为了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农作物。
2.(2014·江苏卷)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意在考查理解与分析判断能力。
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现象,未涉及沿食物链进行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也可能是化学能,如硝化细菌等;能量流动是单向递减的,每个营养级有10%~20%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而不是有10%~20%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根的吸收等进入生物群落被生物利用。
3.(2014·海南卷)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答案:D解析:大部分土壤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B正确;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如二氧化碳,可被农作物再利用,C正确;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需氧型生物,因而属于生产者,D错。
重访好题名师力推做了不后悔的名校名题1.(2014·海南卷)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D解析: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都生活在水的上层,具有竞争关系;根据“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可推出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存在捕食关系,A正确;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食物结构有变化,所处的营养级也可能有变化,B正确;同一地方由于食物等原因而出现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C正确;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是一个物种,在水中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仅仅是该物种的分布范围,D错误。
2.(2014·甘肃金昌一中考前诊断)低碳生活已成为许多人的共同选择,下面甲图是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乙图为碳循环示意图。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图中过程③主要在细胞的线粒体中B.甲图中沼气池中的微生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C.甲图是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多途径利用农作物,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提高了该系统的能量利用率D.要减少温室效应,应调整图中的过程①⑤答案:C解析:能量不能循环利用,故C错误。
3.(2014·江苏押题卷Ⅰ)A、B两个湖泊原来生态系统基本相似,但其中一个湖泊因附近农田过度使用化肥而被污染。
下图表示目前两个湖的光合作用速率随着水深的变化。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B湖光合作用速率远低于A湖,所以受到污染的湖是B湖B.A湖和B湖中的生物因光照而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C.A湖固定的太阳能更多,所以A湖中的能量传递效率更高D.A湖10 m以下和B湖80 m以下的生物主要是消费者和分解者答案:D解析:A湖10 m以下和B湖80 m以下的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主要是消费者和分解者,故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