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 格式:ppt
- 大小:147.00 KB
- 文档页数:48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综合练习题说明:现在给大家提供的参考答案,做好了填空和选择。
名词解释虽然做好,但是希望大家不要拘于这里的答案,不要死背,尽量做到理解性的记忆。
回答出是什么人在什么书里提出的,内涵是什么,影响有什么等等,如果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就可以不写。
至于问答题,我提供的仅仅是提示,真正答题还要靠大家自己去发挥、联系、拓展、深入。
第一讲先秦一、填空题1、孔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文艺观主要见诸于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记录他言行的著作《论语》。
2、教材指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大体上表现在以“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3、《论语•为政》篇记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这就确立了儒家文艺批评的标准。
4、《论语•阳货》篇记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5、教材指出:孔子关于“文”和“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
6、教材认为: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其"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7.教材指出: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精神品格之美,培养作者高尚的人格和道德品质,然后才可能写出好作品,因此提出了对后世文学批评影响较大的“知言养气”说。
8.孟子在《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9.孟子的“知言养气”说被后人在文论中广泛运用,形成了中国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
10.孟子在《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1.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12.教材指出:《庄子》祟尚自然、反对人为,是其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
1 、庄子的哲学中可以看成是一种审美态度的是()A 、自然朴素 B、得意忘言 C、心斋、坐忘 D、观生、观民2 、“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是()关于辞赋的观点。
A 、司马迁 B、杨雄 C、班固 D、刘安3 、王充关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的观点是()A 、疾虚妄 B、内外表里,自相副称 C 、文有真伪,无有故新 D、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4 、继承孔子的文学思想,提出“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是()A 、《文赋》 B、《文心雕龙》 C、《毛诗序》 D、《诗品序》5 、完全可以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相媲美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A 诗品 B文心雕龙 C原诗 D文赋6 、首创诗歌声律说,把四声应用到诗歌创作的是()A 王充 B陆机 C沈约 D刘勰7 、刘勰《文心雕龙- 知音》中说:“观文者披文以人情”论述的是()A 、文学创作过程 B、文学鉴赏过程 C 、文学活动的全过程 D、观察事物的过程8 、最早明确提出“意境”概念的是()A 、传为王昌龄的《诗格》 B、皎然《诗式》 C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 D、王国维的《人间词话》9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一句”出自司空图的()A 、《与李生论诗书》 B、《与王驾评诗书》 C 、《二十四诗品》 D、《与极甫书》 10、朱熹文学思想的核心是()A 、文与道俱 B、文道合一 C、文以贯道 D、文以明道11、“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论,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是()对“诗贵传神”的一种表述。
A 、欧阳修 B、苏轼 C、韩愈 D、严羽12、金代元好问的诗歌理论观点集中在()A 、《答谢民师书》 B、《论诗绝句三十首》 C、《与李生论诗书》 D、《四溟诗话》 13、明代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是()A 、前后七子 B、公安派 C、唐宋派 D、竟陵派14、提出诗品出于人品这种人格与创作关系观点的是()A 、陆游B 、袁宏道C 、梁启超D 、刘熙载15、小说与史传的实质区别是()与实录的矛盾对立。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纲要第一章:先秦两汉文论第一节尚书、舜典(节录)1、《尚书》是我国上古历史与典章文献的汇编。
“尚”即上,“尚书”即上古之书,故名《尚书》。
《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尚书》是儒家经典,称《书经》。
2、诗言志的观点:答:“诗言志”是我国上古时期人们对诗的本质、特征、作用的认识和概括,也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关于诗的最早的一个定义,它对我国诗歌创作与批评的影响源远流长。
“志”指意志和感情。
诗的本质在于言志抒情,诗的特征是通过语言的媒介来表达感情,抒发志向,诗的作用表现在它的认识意义和教育意义上。
3、诗歌的教育作用的观点:答:从《尚书?舜典》中“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杰,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诗歌、音乐、舞蹈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通过它可以使贵族的子弟正直而温和,宽宏而庄严,刚毅而不苛刻,简易而不傲慢,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这种对于文艺的政治教化作用的认识,成为对中国文艺理论批评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主导性认识。
4、诗、乐、舞三者之间的关系:答:“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和“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的描述,反映了上古时期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关系。
《尚书?舜典》中的描述,也为后代研究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提供了依据。
5、了解《尚书?舜典》中记载的上古时期人们对艺术的一些基本认识:答:①帝命令夔主管音乐,说明在当时已经有了官办的乐队,也可能就是后代“学在官府”的前身。
②“教胄子”说明当时已经把音乐作为政治道德教育的一种手段,也就是后世“诗教”的前身。
③文中指出诗(歌辞)、歌(演唱)、声(音乐)、律(伴奏)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了艺术的整体和谐性,开启了对艺术本身规律研究和探讨的先河。
④文中“击石拊石”和“百兽率舞”描绘,说明当时歌舞可能已经有了统一指挥的形式以及简单的化装。
有可能出现的综合性的大题一、了解《尚书?舜典》中记载的上古时期人们对艺术的一些基本知识:“学在官府”“诗教”“艺术的整体和谐性”“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统一指挥形式及简单化装。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先秦儒家重“政教”,道家重“审美”。
墨家“尚质”“尚用”“非乐”“言有三表”一、《尚书》选录谈到“诗”的公用,即“诗言志”,志的内涵在先秦时期就有所发展变化,在国家政治语境中,“志”一般指政治上的理想抱负,到战国中期以后,“志”可以代表人的情感、思想、意愿等,早期诗、乐、舞相互配合。
二、《论语》选录※考点:强调“诗教”为政治服务。
主要内容有:1、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兴观群怨”说(启发感染、认识社会、交流团结、抒怨预政)2、主张内容与形式统一——“先质后文”“文质彬彬”3、重视“中和”之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4、提出文学批评两个标准(思想、艺术)——“尽善尽美”【译文】孔子谈到《韶》乐时说,“美到极点了,好到极点了”;谈到《武》乐时说,“美到极点了,但还不够好.”【注解】《韶》:传说是舜时乐舞名.尽美:主要指其音调、节拍之形式之完美.尽善:主要指其所涵蕴的思想意义之雅正.《武》:周武王时乐舞名.孔子认为舜以禅让得国,而周武王以征伐得国,故谓谓《韶》,尽美尽善,而《武》尽美而未尽善.【说明】孔子在这则语录里提出了“尽善尽美”说,要求文艺作品能够尽美尽善,这是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5、孔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文艺观主要见诸于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记录他言行的著作《论语》。
6、教材指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大体上表现在以“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7、《论语•为政》篇记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这就确立了儒家文艺批评的标准。
8、《论语•阳货》篇记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9、教材指出:孔子关于“文”和“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
《中國古代文論選讀》復習資料中文本科《中國古代文論選讀》復習資料舉例(一):(莊子的)“虛靜”說[提出]“虛靜”說是中國古代有關創作構思的理論。
“虛靜”,最早是老子在《道德經》裏提出“致虛極,守靜篤”的說法,莊子極大地發展了老子的“虛靜”的學說,認為它是進入道的境界時所必須具備的一種精神狀態,《莊子·大宗師》說:“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
”莊子的“坐忘”就是“虛靜”,是要使人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存在,拋棄一切知識,達到與道合一的境界。
[內涵]莊子認為虛靜必須在“絕學棄智”的基礎上方可達到,然而也只有達到虛靜,才能對客觀世界有最全面最深刻的認識,才能自由地進行審美觀照,藝術創造力才最為旺盛,才能創作出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的作品。
[影響]莊子的“虛靜”說對後世影響極大,後世的文學家和文學理論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莊子的“虛靜”說的影響。
(孔子的)“興觀群怨”說[提出]這是孔子在《論語·陽貨》篇裏提出來的關於文學作品的社會作用的說法。
《陽貨》篇記載說:“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內涵]興,指詩歌具體安排的藝術形象可以激發人的精神之興憤,可以使人從詩歌鑒賞中獲得一種美的享受;觀,是指詩歌真實地反映社會政治和道德風尚狀況,因而能讓人從中觀察出政治的得失和風俗的盛衰;群,則是人為詩歌可以有使人互相交流感情,加強團結的作用;怨;是指文學作品有干預現實、批評社會的作用。
[影響]孔子的“興觀群怨”說是現實主義的文學批評理論的源頭,對後來的現實主義的文學批評理論和現實主義的文學創作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
(孟子的)“知言養氣”說[提出]這是孟子在《孟子·公孫醜上》中提出來的,篇中說:“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內涵]孟子認為必須首先使作者具有內在的精神品格之美,養成“浩然之氣”(具有高尚道德品質而形成的一種崇高的精神氣質蘊涵),才能有美而正的言辭。
一、填空题1.曹魏时著名文论家___________在《典论.___________》中提出了"文以___________为主"的著名论断。
2.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文体的"四科八种"说:"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___________宜理,铭诔尚实,___________欲丽。
"3.曹丕《典论.论文》说:"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___________ ,是以各以所长,___________ 。
"提出了作家的才能和文体的性质特点之间的关系,并批评了文人相轻的缺点。
"4.晋代文论家___________在《文赋》中提出了 "___________ "说,强调了诗歌的抒情作用,打破了诗歌的抒情受传统诗教的束缚。
5.陆机《文赋》把文体分为___________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___________而绮靡","赋___________而浏亮"。
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
6.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篇中"风骨"一词的含义历来众说纷纭,教材认为:"风"当是一种表现得鲜明爽朗的___________;而"骨"则当是一种精要劲健的___________。
7.教材指出:《文心雕龙.体性》篇提出的"体性"的概念,讲的是文学作品的___________风格与作家的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8.教材指出:刘勰认为文的实质是: ___________是其内容, ___________是其表现形式。
9.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诗经》和《楚辞》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而《诗经》的系统又分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两系,探源溯流,评价深刻精到。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考复习资料目录第一章先秦 (2)第二章两汉 (3)第三章魏晋南北朝 (4)第四章唐宋 (6)第五章金元明清 (8)者却“亏夺民衣食之财”,置办乐器设备;并且“废丈夫耕稼之时”,“废妇人纺绩织纸之事”,为他们演奏。
第二、从王公大人、士君子直到农夫、织妇,如果沉溺于音乐享受,都有害无益,或荒废政事,或影响生产。
第三、遇上大国攻小国、大家伐小家“强劫弱,众暴寡,诈欺愚,贵傲贱”之类的严重问题,也不能用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笙等等演奏音乐的办法去解决。
较常考得背墨子的“非乐”主张★试述《非命》篇里的“三表”。
(论述题)《非命》篇里的“三表”,就是他为了判断“文学”、“言谈”是否有利于“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提出的三个标准:第一表“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即要求根据古代圣王的实践经验;第二表“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即要求参酌当时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第三表“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即要求在“刑政”的实践中去检验,看它是否符合国家百姓人民的利益。
“三表法”是墨子提出的“立言”之法。
他所说的“言”指广义的“文学”与“言谈”,与我们所说的狭义的“文学”不同。
但“三表法”对于狭义“文学”的创作和批评,也同样是适用的,直至今天,也还有借鉴意义。
很常考必背庄子(选录)★★试评价《庄子》一书。
(论述题)《庄子》一书,在文学领域里发生影响的情况是很复杂的;它有时成为某些封建知识分子消极避世、自我解脱和自我慰藉的药饵,有时又成为某些知识分子蔑视名教和对抗当时统治者的精神支柱,有时甚至可以成为某些人追求理想的引诱力。
从稀康、阮籍到李白、苏轼,他们的创作以及理论主张,往往强调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和体验,进行艺术创造和艺术鉴赏,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忽视社会作用。
他们之间尽管情况各异,但深受《庄子》影响这一点,是无可讳言的。
汉赋所表达的内容:一是抒下情,通讽谕;一是宣上德,尽忠孝。
第一章先秦文学理论第一节诗言志1、简述先秦文学理论的概况?2、《尚书•舜典》关于诗言志的一段文字主要阐述了那些问题?在文学史上有何意义?◆先秦时期指有史以来至秦王朝建立这一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文学理论的性质特点和先秦时期文学的历史现状是相呼应的。
首先,先秦文学理论还处于萌芽时期,诗歌还没有完全从音乐、舞蹈中脱离出来,人们对文学本身的性质特征还缺乏自觉的认识;其次,先秦早期文学理论可以追溯到《尚书》时代,主要成就则反映于春秋战国之际的诸子著述当中,由于当时的社会性质急剧变化,各阶级都企图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寻找理论依据,于是出现了“诸子横议,百家争鸣”的盛况。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儒道两家。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孔子的文学理论阐述了文学的社会作用,提出了著名的“兴观群怨”说;孟子提出了文学批评的具体方法,主张“知言养气”“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荀子进一步发展了儒家学说,阐述了文学创作的原则,奠定了“明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的封建社会正统文学观。
道家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和庄子,道家很少直接谈论文学,而是从哲学的高度论述美与道的关系。
总之,儒家的文学理论以政教为中心,注重探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道家的文学理论以审美为中心,注重探讨文学自身的规律。
墨家的墨子主张文学要“尚用”“尚质”提出了“言有三表”的写作原则和标准。
儒道互补,为我国文学理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尚书•舜典》中关于“诗言志”的片段主要阐述了两个问题:1、用“诗言志”概括了诗歌表情达意的基本特征,“诗言志”的初始意义就是说诗歌要表现人的内心思想感情活动,把人藏在心里的志意,意念用语言表达出来,这个论断高度概括了诗歌作为语言艺术的本质特征:诗是表现的、抒情的。
2、提出了诗歌教育作用的要求和理论,阐述了诗歌内容、形式和作用三方面的要求是互相联系的,内容和形式都达到一种统一和谐的美,就能为统治阶级培养具有“中和”之美的理想人才。
◆意义:朱自清先生指出“诗言志”是中国古代诗论“开山的纲领”,说明这一理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
00814-gd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2024 年1 月真题1、【单选题】中国古代文论两大支柱文学理论体系是A: 意境说和教化说B: 典型说和意境说C: 典型说和教化说D: 意境说和摹仿说答案:A2、【单选题】在评点批评中取得重大成就的是A: 刘辰翁B: 李贽C: 叶昼D: 张竹坡答案:D3、【单选题】“”被誉为我国古典诗论开山的纲领的命题是A: 诗言志B: 诗缘情C: 采诗观风D: 歌咏言答案:A4、【单选题】“”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体现了______的文艺自然观。
A: 老子B: 孟子C: 孔子D: 墨子答案:A5、【单选题】《乐论》的作者是A: 庄子B: 孟子C: 孔子D: 荀子答案:D6、【单选题】______是我国文化史上第一个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
A: 先秦B: 两汉C: 唐宋D: 明清答案:A7、【单选题】“”采诗观风说形成于A: 《汉书》B: 《周易》C: 《论语》D: 《尚书》答案:A8、【单选题】“”提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观点的是A: 司马迁B: 扬雄C: 刘安D: 班固答案:D9、【单选题】王充在著作______中阐述了文学的真实性和独创性。
A: 《论衡》B: 《毛诗序》C: 《汉书》D: 《离骚经序》答案:A10、【单选题】扬雄是______著名辞赋家。
A: 先秦时期B: 魏晋时期C: 西汉时期D: 东汉时期答案:C11、【单选题】儒家思想被定为正统思想的时期是A: 先秦时期B: 魏晋时期C: 两汉时期D: 唐宋时期答案:C12、【单选题】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系统的诗歌理论批评专著是A: 《典论》B: 《文赋》C: 《文心雕龙》D: 《诗品》答案:D13、【单选题】“”陆机《文赋》中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指的是A: 创作的艺术技巧B: 文章的灵感C: 文章的构思D: 文章内容与形式答案:D14、【单选题】______“”以味论诗,注重诗境深远。
A: 钟嵘B: 刘勰C: 司空图D: 王昌龄答案:C15、【单选题】“”运用以文运事、因文生事理论观点区分小说与史传文的是A: 金圣叹B: 毛宗岗C: 王夫之D: 李渔答案:A16、【多选题】属于《史记》的观点有A: 发乎情,止乎礼B: 主文而诡透C: 发愤著书D: 考之行事,以稽其成败兴坏之理E: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答案:CD17、【多选题】扬雄的辞赋观主要有A: 雕虫篆刻B: 诗人之赋丽以则C: 辞人之赋丽以淫D: 考之行事,以稽其成败兴坏之理E: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答案:ABC18、【多选题】沈约提出的文学理论有A: 发展了文学风格论B: 概论从远古到刘宋时期文学发展史C: 突出文学的情感因素D: 阐述了声律论E: 讨论文与情的关系答案:BDE19、【多选题】下列关于萧统的介绍正确的有A: 字仲伟B: “”世称昭明太子C: 著作《诗品序》D: 著作《文选》序E: “”世称钟记室答案:BD20、【多选题】《典论》的文论观点有A: 审己度人B: 四科八体C: 诗赋欲丽D: 文以气为主E: 神思答案:ABCD21、【多选题】魏晋南北朝时期从风格论方面探讨文学艺术规律的有A: 《典论》B: 《文心雕龙》C: 《诗品》D: 《文赋》E: 《文选序》答案:ABC22、【多选题】元好问的文学观点主要有A: 求真B: 以高雅为正C: 偏向刚健豪壮的诗歌风格D: 诗穷而后工E: 不平则鸣答案:ABC23、【多选题】“”明清时期主张诗歌以性情为质的流派有A: 神韵派B: 性灵派C: 虞山派D: 格调派E: 肌理派答案:AB24、【多选题】“”明清公安派的文学理论观点有A: 不复以稽古为能事B: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C: 强调文章真情实感的流露D: 提倡平淡朴质的文风E: “”文学创作上追求幽深孤峭答案:ABCD25、【多选题】王夫之的诗学理论贡献包括A: 诗的本质特征是抒情性B: 探讨诗歌创作的情景关系C: “”注重本色,提倡创新D: 探讨诗歌的音律美E: 探讨诗歌的内涵答案:ABC26、【名词解释】雕虫篆刻答案:“”反映扬雄晚年对辞赋的一种态度,认为汉赋形式上靡丽多夸,不具备讽谏作用。
古代文论选读古代文论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文学的研究和评价的理论依据。
通过对古代文论选读的研究和学习,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特点和价值,为今后的文学创作和研究提供借鉴和启发。
下面是一些关于古代文论选读的相关参考内容:一、《论诗》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重要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论的奠基之作。
这部著作对诗歌的定义、审美标准以及创作技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其中,陶渊明提出了“兴贤示教,治安弭乱”的创作宗旨,认为诗歌应该以表达高尚情感、美化社会风气为目的。
此外,陶渊明还对诗歌的形式、内容、修辞手法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价,为后世文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二、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师说》是古代文论中的经典之作。
他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敬重和尊重,并提出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观点。
韩愈认为,师德的高尚与不高尚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他提倡教育者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同时强调师生之间的信任和互动。
三、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论述了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论述了文学对于心灵的滋养和人格的陶冶的重要性。
欧阳修认为,文学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具有教育和启迪人心的作用。
同时,他还强调了文学应该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的原则和价值,提出了“文学要学习民间的语言、情感和生活经验”的主张。
四、明代文学家杨慎的《杂纂》是一部重要的文论著作。
他在这部著作中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并对它们进行了批评和评价。
杨慎通过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出了一些关于文学创作和研究的规律和原则。
他认为,文学创作应该注重内容的真实性和情感的真挚性,同时注意形式的美感和趣味性。
此外,他还强调了文学创作需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深厚的人文素养,以及对于传统文化和人民生活的敏感和关注。
综上所述,古代文论选读是理解和掌握古代文学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古代文论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从中获取创作和研究的启发和借鉴。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1.“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这句话出自哪本书?(考查教材宋元明部分)A. A. 《艺概》B. B. 《沧浪诗话》C. C. 《岁寒堂诗话》D. D. 《石洲诗话》正确答案:B2.“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的景象符合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哪一品()(教材隋唐五代文论,视频课件第十五至十八讲)A. A. 冲淡B. B. 典雅C. C. 纤秾D. D. 绮丽正确答案:C3.刘勰《文心雕龙》中,能够体现作者对于个人性情和文章体式之间关系的理解的是()(教材南北朝部分,视频课件第七、八、九讲)A. A. 情采篇B. B. 体性篇C. C. 原道篇D. D. 丽辞篇正确答案:B4.“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是以下哪位文论家的观点()(教材明代部分,视频课件二十二到二十四讲)A. A. 李贽B. B. 袁宏道C. C. 周敦颐D. D. 曹雪芹正确答案: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与元九书》的作者是()。
正确答案:白居易6.中国古代文论史上,提出“发愤著书”的是()。
正确答案:司马迁7.大音希声,()。
正确答案:大象无形8.梁启超对小说的看法体现在他的论文()中。
正确答案: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9.“童心说”的提出者是()。
正确答案:李贽10.“性灵说”的提出者是()。
正确答案:袁枚11.“诗穷而后工”的提出者是()。
正确答案:欧阳修12.张炎在《词源》中,认为词创作的最高标准是()。
正确答案:清空13.盖文章,(),不朽之盛事。
(曹丕《典论?论文》)正确答案:经国之大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请解释“知人论世”。
(教材先秦部分,课件孟子部分)正确答案:要充分论证孟子说这句话的语境,以及这句话产生的历史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请阐释钟嵘“物感说”这一概念。
..页脚....1.孔子文艺思想对中国现实主义传统有哪些积极的影响?答: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大体表现在以“诗教”为核心的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审述了文艺与道德的关系,重视诗的教化作用。
二、涉略了文艺与政治、外交活动的关系。
三、确立文学批评的标准,提倡一种“中和之美”。
四、从“诗教”的角度出发对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给了很高的评价,提出了“兴观群怨”说。
五、主张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
六、反对郑声,提倡雅乐。
这六个方面对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其“兴观群怨”说论及文学的社会作用更是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特征。
“兴观群怨”的核心是“怨”,指出文学作品的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
中国后世的现实主义作品都体现出这一作用,后世的现实主义作家也大都怀着这样的观点去创作的。
6.试述《庄子》崇尚自然的文艺美学思想在文学史上产生哪些积极的影响?答:(1)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审美标准和创作原则的建立。
(2)对外在的形、象、言的否定,对内在的情、道、意的重视,导致:a.“意在言外”的创作规范。
b.为意境的产生奠定基础。
3.试从诗歌创作与诗学理论两方面简述孔子“诗可以怨”所形成的悠久传统? 答:孔子从“诗教”的观点出发,对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给了很高的估价,提出“兴、观、群、怨”说。
其核心在于“诗可以怨”,“怨”是就文学作品的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而言的,主要是指对现实不良政治的批判,这一思想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与诗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形成了悠久传统。
就诗歌创作而言,后世的许多文学作品特别是现实主义的诗歌几乎无不本着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宗旨去创作的。
在诗学理论上孔子的“诗可以怨”的观点对后世的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批评奠定了基础,对文学干预现实、干预社会提供了理论依据。
2.试分析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 答:孔子在论及文学批评的标准时提出“思无邪”说,从艺术方面看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从音乐上说,中和是一种中正平和的乐曲,也即儒家传统雅乐的主要美学特征。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选择题第一章:先秦1、教材认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艺观,大体上表述于以( A )A、“兴观群怨”为核心的批评观B、“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C、“尽善尽美”为核心的美学观D、“思无邪”为核心的批评观2、孔子的“诗可以兴”中的“兴”,朱熹解释为( A )A、“感发志意”和“托物兴辞”B、“引譬连类”C、“考见得失”D、“和而不流”3、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韶》乐是( A )A、“尽美矣,又尽善也”B、“尽美矣,未尽善也”C、“未尽美也,亦未尽善也”D、“尽善矣,未尽美也”4、教材认为,孟子“以意逆志”的“意”,从他的思想体系及他说诗的状况来看,乃是指( C )A、作者之意B、作品之意C、读者之意D、古人之意5、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这里的“其人”是指( D )A、圣人B、今人C、读者D、作者6、教材指出,孟子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正是在其“仁政”与“民本”思想的前提下形成的。
其哲学基础是孟子的( A )A、“仁政”理论B、人性无善恶理论C、人性恶理论D、人性善理论7、孟子“知言养气”说中的“养气”应该是指作家应该( B )A、静心修养,达到“虚静”的精神状态B、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C、通过修炼,达到阴阳二气和谐一致D、通过修炼,培养自己的阳刚之气8、《庄子》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教材认为是( C )A、“仁政”和人性论B、“虚静”和“物化”C、崇尚自然,反对人为D、“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9、《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 C )A、文学作品只要思想正确,不必追求语言美B、读者懂得作品主题思想即可,不必欣赏语言C、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意在言外D、文学作品意思与语言并重,不能偏废10、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偏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这是受到( B )A、《孟子》“知言养气”说的影响B、《庄子》较深的影响C、孔子关于“诗可兴”、“可以怨”的影响D、孔子“思无邪”说的影响第二章:两汉1、司马迁认为: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理想和正确的政治主张,而遭到统治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的产物,并因而总结出了( B )A、“直谏”说B、“发愤著书”说C、文应“实录”说D、“疾虚妄”说2、《毛诗大序》的作者据《汉书》的《儒林传》、《艺文志》应该是( A )A、卫宏B、刘安C、孔子D、毛公3、《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而在揭露和批评黑暗方面,又必须( C )A、“劝百而讽一”B、“怨而怒”C、“主文而谲谏”D、“风以动之,教以化之”4、“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第一讲先秦一、填空题1、孔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文艺观主要见诸于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记录他言行的著作《论语》。
2、教材指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大体上表现在以“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3、《论语•为政》篇记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这就确立了儒家文艺批评的标准。
4、《论语•阳货》篇记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5、教材指出:孔子关于“文”和“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
6、教材认为: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其"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7.教材指出: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精神品格之美,培养作者高尚的人格和道德品质,然后才可能写出好作品,因此提出了对后世文学批评影响较大的“知言养气”说。
8.孟子在《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9.孟子的“知言养气”说被后人在文论中广泛运用,形成了中国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
10.孟子在《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1.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12.教材指出:《庄子》祟尚自然、反对人为,是其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
13.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的境界,《庄子》认为创作主体必须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
14.《庄子•外物》篇中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望筌。
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提出了“得意而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此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
15.《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题库及答案一一、填空题1.《论语·阳货》记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可以观,可以群,可以”。
2.《庄子·外物》篇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而·”这一言论揭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
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一文里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了“”说,这一文学影响了唐代韩愈的“”说。
4.汉代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提出了它的诗歌讽刺观。
5,教材认为,曹丕在《典论·论文》里首先提出的重要问题是作家的与的性质特点之关系,认为“文非一体,鲜能备善”,不应“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6.陆机在《文赋,中论文体风格特征时,提出了“诗而绮靡,赋而浏亮”的说法,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最重要的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
7.“文章合而著,歌诗合而作”的著名论断是出自白居易的《与元九书》。
8.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里提出了诗“”说;李清照在《论词》里提出了词“”说。
9.明代诗论家谢榛主张情与景应该互相融合,二者的融合取决寸:“情景;而清代诗论家王夫之认为情景结合的方式有三:其一是“”,结合得天衣无缝,其:是“景中情”,在写景中蕴涵有情,其三是“情中景”,在抒情过程中能让人见到形象。
10.当沈德潜的“”说的诗歌理论盛行之时,袁枚则提出了“”说与之相抗。
第一章先秦两汉文论1、《周易》观物取象2、孔子兴观群怨3、孟子以意逆志知人论世4、庄子心斋坐忘5、汉代文论1、孔子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1)兴观群怨,来自孔子对诗社会作用的高度概括,是对诗的美学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的深刻认识,开创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源头。
出自《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说明了诗歌欣赏的心理特征与诗歌艺术的社会作用。
‚兴‛:孔安国注:‚兴,引譬连类。
‛朱熹注:‚感发意志。
‛就是说诗是用比兴的方法抒发感情,使读者感情激动,从而影响读者的意志;‚观‛:郑玄注:‚观风俗之盛衰。
‛朱熹注:‚考见得失‛,就是说诗歌是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因此通过诗歌可以帮助读者认识风俗的盛衰的政治的得失;‚群‛:孔安国注:‚群居相切磋。
‛朱熹注:‚和而不流。
‛就是说诗可以帮助人沟通感情,互相切磋砥砺,提高修养;‚怨‛:孔安国注:‚怨刺上政。
‛变是说诗可以批评指责执政者为政之失,抒发对苛政的怨情。
(3)总的看来,孔子把诗的作用区分为‚兴‛、‚观‛、‚群‛、‚怨‛,是一种素朴的说法,带有很大的相对性,暂不必一一地去确定四者的界限,重要的是从总体上去把握它,抓住孔子美学思想的特征;重视艺术的情感特征。
这可说是孔子所开创的中国美学的一贯传统。
孔子注重通过情感去感染、陶冶个体,使强制的社会伦理规范成为个体自觉的心理欲求,从而达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2、孟子孟子的文论思想。
(1)、‚与民同乐‛的文艺思想孟子在自己‚仁政‛思想基础上提出‚与民同乐‛的文艺思想。
以百姓之乐为乐,以百姓之忧为忧,把它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也是评价文艺作品的标准,无论是诗、乐、舞还是别的文艺,都能否要看到‚与民同乐‛。
(2)、‚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文学批评观孟子对儒家文学思想的一个重大发展,就是提出了著名的‚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