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
- 格式:ppt
- 大小:302.50 KB
- 文档页数:14
10kV配电线路雷击跳闸率的计算分析摘要:电力系统包括发电、输电和配电,以及这5个部分的电源,10kV配电线路是整个配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0kV配电线路进行电力负荷进行合理科学的分配,因此,稳定运行的10kV配电线路,是整个电源系统的关键。
但配电线路存在绝缘性能差的缺点,配电网网架结构也很复杂,这些特点决定了10kV配电线路防雷效果不甚理想。
此外,雷电将在导线上形成一个可达500kV的感应雷电压,该电压等级的电流超过了10kV配电线路额定绝缘水平。
当前,我国使用中的6~35kV电压级别的配网中,由于雷击跳闸事故频繁发生,同时雷击事故,对电源开关装置的正常运行,电网用避雷器装置和变压器装置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
关键词:10kV配电线路;雷击跳闸率;计算1 10kV线路遭受雷击原因1.1绝缘导线线路防雷措施不力我公司地处江苏宿迁宿豫区,通过改造,10kV配电线路导线已换成了架空绝缘导线,绝缘导线线路遭雷击事故大多数发生在比较空旷或地势较高的区域。
由于城区建筑物及树木等的屏蔽作用,线路遭受直击雷和绕击雷的概率较小,仅约占雷害事故的10%,而线路附近发生的雷云对地放电,产生感应过电压引起的线路故障则占90%。
由于绝缘导线线路防雷措施仍和原来的裸导线线路防雷措施一样,致使在一个雷电日中曾有多条馈线的断路器跳闸,并发生了多起雷击绝缘导线断线事故。
1.2 10kV线路避雷器安装不足虽然配电变压器处安装了氧化锌避雷器,但一些较长的10kV架空线路安装线路型氧化锌避雷器的数量却不足。
1.3 线路上绝缘子清洁度不足线路上采用的P-15针式绝缘子爬电距离为28cm,是多年生工业污染或自然盐、粉尘等污染,如在高湿度的天气条件下的雨和雾,粉尘的湿润污秽表面,表面电导的增加,绝缘子泄漏电流的增加,引起的工频和冲击闪络电压下绝缘子的电压(击穿电压)下降明显。
它甚至可以在工作电压下发生闪络。
1.4 线路导线接触不良早期电网建设中习惯使用并沟线夹作为10kV线路的连接器,有的甚至采用缠绕法接线,这些都不是导线的最佳连接方法,致使导线连接点接触不良,经受不住强大雷击电流的冲击而烧断。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和防治2019-06-12摘要:近年来,电⽹由于雷电引起的故障仍占很⼤⽐例,包括雷击闪络后的⼯频续流损坏绝缘⼦及其⾦具,导致线路事故。
雷击架空输电线路引起的线路停电是我国输电线路的主要事故之⼀。
⽂章根据江苏省及徐州公司输电线路被雷击跳闸的情况归纳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特征;原因;防治1 江苏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情况江苏位于我国⼤陆东部沿海中⼼,境内地势平坦,⽆崇⼭峻岭,⽽多湖泊河流,⽔⽹密布,海陆相邻。
除北部边缘、西南边缘为丘陵⼭地,地势较⾼外,其余⾃北向南为黄淮平原、江淮平原、滨海平原和长江三⾓洲所共同组成的坦荡⼤平原。
由于地势平坦,且纬度较⾼,雷电活动程度⼀般,年均雷电⽇为25天左右。
江苏电⽹2001~2006年110kV~500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情况见表1,其中2004年500kV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稍⾼。
表1江苏电⽹2001~2006年110kV~500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统计注:①雷击跳闸率单位:次/百公⾥•年(40雷电⽇);②2006年雷电⽇数据还未统计到,本表中2006年雷电⽇以2001~2005年平均雷电⽇;③110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次数、线路长度和雷击跳闸率未包含⽆锡、泰州、宿迁、淮安、徐州的数据。
2 雷击故障分析以徐州的雷击跳闸线路为例进⾏详细的故障分析。
2.12003~2007年徐州公司雷击线路跳闸故障分析截⾄2007年7⽉徐州供电公司所辖的线路共发⽣了起雷击故障。
2起雷击故障未找到故障点。
详细情况详见表2。
最近发⽣的2起事故未发现准确的故障点。
表2 徐州电⽹2007年220kV~500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情况⼀览表注:近年来我公司所辖的输电线路雷击故障有上升趋势。
每年都有雷击线路故障发⽣。
详细情况见图1。
图1徐州电⽹2003~2007年220kV~500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次数⽰意图2.2 雷击跳闸特征归纳从发⽣雷击的故障点杆塔的情况、天⽓、雷电电位系统的数据综合分析可以总归纳出徐州地区发⽣输电线路雷击故障⼀些特征。
上海电网近年来输电线路雷电跳闸分析摘要:高压架空输电线路防雷技术对于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地处东海之滨,是雷电活动较为频繁地区。
本文在统计上海雷电活动的基础之上,根据上海地区主电网雷电跳闸数据,总结分析高压架空输电线路防雷技术情况,为提高线路运维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防雷技术0 引言截止到2022年12月,上海电网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409条,线路长度总计达5637.746公里。
其中,在运220kV线路345条,运行长度3877.169公里;5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在运线路59条,运行长度1485.874公里。
根据输电线路跳闸故障统计,雷击成为上海地区除外破和异物导致线路跳闸的第三大原因。
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严重影响了整个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文中在统计上海市雷电活动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2016—2022 年上海电网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及其原因,对现有防雷措施运行进行总结,并对一次典型的雷击跳闸事故进行分析,针对该条线路对应雷击杆塔的耐雷水平,采用基于几何击距法[1]计算其跳闸率。
为下一步架空输电线路防雷措施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
1 2016-2022年上海市雷电活动情况1.1 雷电总体情况图1是上海市雷电定位系统[1]统计的2016年-2022年全市的雷电地闪情况和闪电天数。
上海市闪电天数一共311天,平均每年45天,上海市范围内共发生闪电194506个地闪,平均每年发生27786个。
从7年来的闪电个数和闪电发生天数(一天中有一个及以上的闪电发生算一个闪电日)统计来看,2016年-2022年闪电呈现减少在增多的趋势,其中2016年雷电活动最为强烈,地闪回击数达44021个,该年的闪电日也最多,达51天。
图1 2016年-2022年闪电天数和地闪回击数统计图1.2 各区地闪密度比较根据2016年-2022年的地闪回击数据的经纬度信息,通过空间计算统计得到各区的地闪回击数(表1),同时采用密度分析法,生产1km*1km的点密度(图2)。
山区输电线路杆塔雷击跳闸分析夏开福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文山供电局云南文山 663000 摘要:随着电力事业不断发展中,雷击引起的输电线路故障,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以及电力的安全,因此,深入分析雷击故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键词: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分析0引言大量运行经验表明输电线路杆塔在山区的跳闸率远高于平原地区的跳闸率,雷害是危及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云南地处于北半球,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由于地处云贵高原,是典型的山区。
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和地形地势,天气复杂多变,雷电灾害一年四季均有发生。
由于较为恶劣的地理环境和气象影响,跳闸率居高不下,成为导致电网跳闸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
历年雷击跳闸率占比总跳闸数量的60%-80%。
对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分析研究,掌握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特征,为电网运行提供参考。
本文通过对云南文山地区的输电线路跳闸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山区输电线路跳闸的特征。
1偏坡对避雷线保护范围的影响输电线装装设避雷线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带电导线免受直击雷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避雷线对输电线路直击雷的保护可达到99%,大多数的直击雷可被避雷线拦截,少量的雷无法拦截,绕击击中导线。
目前高压输电线路都为双避雷线设计,下图是双避雷线在地面平地上的保护范围。
双避雷线在平地上保护范围具有对称性。
当输电线路杆塔位于山区坡地时,可以明显发现由于斜坡的存在,输电线路两避雷线距离地面的距离不一样,在上山坡侧,避雷线距离地面的距离短一些,在下山坡侧,避雷线距离地面的距离要大一些。
根据单根避雷线的保护范围确定每根避雷线的保护范围。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a地形和在b地形,保护范围是有变化的,阴影部分的G 区,是b地形时比a地形情况下保护范围减少的区域。
山地偏坡的存在使地线距离地面较远,避雷线对偏坡外侧导线的暴露角增大,屏蔽效果削弱。
2雷击跳闸与地形地貌的相关性分析根据其他文献资料的研究表明,雷击跳闸线路故障与地形地貌具有相关性。
降低闽北 35kV 输电线路的跳闸率摘要:如何有效的防止高压输电线线路遭受雷击的影响,是摆在供电公司运维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难题。
文章对当下高压输电线路雷击以及跳闸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自身实践经验,就如何提高高压输电线路的防雷效果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35kv;防雷;降阻;避雷1.引言延平电网主要以35kV线路为主,连绵不断地分布在旷野上,绝大多数35kV线路为3—4片绝缘子,除两端外无架空地线,本身的绝缘水平较低。
当雷击架空线路时,不论是感应雷过电压还是直击雷过电压都极易引起绝缘子闪络。
通过降低线路杆塔接地电阻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线路耐雷水平和降低绝缘子闪络概率,但要保证绝缘子不发生闪络是不大可能的。
因此降低35kV线路雷击跳闸率的关键是使线路因雷击引起单相接地时的工频续流尽早熄弧,避免单相接地发展成相间短路而导致线路跳闸。
2.提高35kV线路防雷水平的措施1.降低线路接地电阻。
对老旧线路接地网进行改造。
除采取重新敷设镀铜圆杆、接地网除锈补焊、使用降阻剂等常用方法外,还采取以下综合措施降低接地电阻。
35kv线路横担接地点通常在横担抱箍处,通过穿心螺栓与接地引下线连接后与地网相连。
实际因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和长期锈蚀,穿心螺栓与接地引下线接触面脱开或接触面积小,造成未接地的情况,这在运行中发现多次。
整改措施是改变原点对面接地措施,在上下层导线横担面上与接地引下线联接(面对面接地),通过接地引下线与地网相连。
在地势多变地区,土壤电阻率变化较大,同一基电杆,不同方向测得的土壤电阻率相差很大。
测试不同方向接地线的电阻值相差达70,故向其低的方向延长埋设地网。
在带架空地线的铁塔的四个角腿处,用钻井机分别深钻直径80 mm,深 6 m的四个深孔;然后插入中16圆钢,在圆钢和深孔的周围添加新型HTJ-03型物理降阻剂,降低接地极的耐腐蚀和导电性。
2.提高线路绝缘水平。
35kV线路雷击跳闸率高的一个原因是其绝缘水平较低。
山区330千伏双回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高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山区330千伏双回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高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摘要:通过对该单位运行330千伏双回输电线路铁塔雷击跳闸率高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架空地线保护角较大杆塔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山区双回共塔雷击分析治理中图分类号: TM726 文献标识码:A一、330kV柞南I、II线和柞金I、Ⅱ线路雷击跳闸统计加强对330kV柞南I、II线和柞金I、Ⅱ线双回线路共塔部分雷击跳闸的分析和防治非常必要。
2008年至2012年期间四条线路商洛境内共发生雷击跳闸8次,雷击跳闸率高达1.6次/百公里.年,与《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 620-1997)规定的0.6次/百公里.年(参数祥见表二)高177%。
其中发生在双回线路共塔跳闸5次,占线路总跳闸次数的62.5%。
2008年-2012年柞南I、II线和柞金I、II线路雷击跳闸统计序号线路名称跳闸时间闪络杆号闪络相序备注1、柞金I线 2008.07.06 239# B相(左下相)双回共塔2、柞南Ⅰ线 2009.07.01 199# B相(小号侧)耐张塔3、柞金I线 2010.04.03 199# A相(左下相)双回共塔4、柞金II线 2010.04.3 163# A相(中相)5、柞金II线 2010.08.2 235# B相 (下相) 双回共塔6、柞金II线 2011.8.29 192# C相 (上相)7、柞金II线 2011.8.29 237# B相 (下相) 双回共塔8、柞金II线 2012.8.9 243# C相(上相) 双回共塔规程规定110kV~330kV架空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输电线路电压等级 330 kV 220 kV 110 kV代表性塔型水平型铁塔双避雷线水平型水泥杆双避雷线上字型水泥杆单避雷线绝缘子配置19×XP1-100 13×XP-70 7×XP-70典型档距长度(m) 400 400 300杆塔接地电阻(Ω) 7~15 7~15 7~15杆塔耐雷水平(kA) 155~105 110~76 63~41平原线路雷击跳闸率(次/100km·年) 0.12 0.25 0.83山区线路雷击跳闸率(次/100km·年) 0.27~0.60 0.43~0.95 1.18~2.01备注平原线路的雷击跳闸率对应7Ω的杆塔接地电阻;山区线路的雷击跳闸率分别对应7Ω和15Ω的杆塔接地电阻。
浅谈山区110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及防雷措施应用策略【摘要】据统计,110kV输电线路的平均雷击跳闸率要高于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本文从输电线路雷电反击过电压闪络和绕击过电压闪络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山区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偏高的原因,对防雷措施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110kV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应用的策略。
【关键词】输电线路;雷击过电压;防雷措施0.前言雷击跳闸是输电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雷击跳闸次数占了线路跳闸总次数的60%~70%以上。
尤其是在山区的输电线路中,落雷密度大,造成110kV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较高,所有防止线路的雷击跳闸成为减少线路跳闸行之有效的措施。
根据运行数据统计分析,110kV雷击跳闸中,由于反击过电压和绕击过电压造成的比例相当。
因此,对于110kV线路而言,防止线路反击和绕击同样重要。
1.反击过电压闪络的特征与影响因素当雷击杆塔的雷电流幅值超过线路的反击耐雷水平时,线路就可能发生反击过电压闪络。
一般反击过电压闪络的现场特征为单基杆塔多相闪络或多基多相闪络。
反击过电压闪络也就是线路的反击耐雷水平与雷电参数、杆塔型式、高度、导地线高度、避雷线耦合系数及分流系数、线路所处的地形、绝缘配置和接地装置电阻值有关。
a)雷电流参数主要是指雷电流的雷电流幅值、波形、陡度和波头长度等。
b)杆塔型式与高度。
c)线路所处地形。
d)绝缘配置。
e)接地装置电阻值。
2.绕击过电压闪络的特征与影响因素雷绕击于导线时线路的耐雷水平较低,雷电一旦绕击于导线,雷电流超过线路的绕击耐雷水平时,则绝缘子串将发生闪络。
一般绕击闪络的现场征象为单基杆塔单边相或相邻杆塔单边相闪络。
按照DL/T620-1997推荐的绕击率计算公式,山区线路的绕击率约为平原线路的3倍,或相当与保护角增大8o的情况。
线路运行经验、现场实测和模拟试验均证明,绕击发生的概率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a)避雷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
如何降低雷击跳闸率?
雷击跳闸率是指在雷电天气下,电力设备因遭受雷击而发生跳闸
的概率。
这不仅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还容易引起设
备损坏和安全事故。
怎么才能降低雷击跳闸率呢?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1. 做好雷电监测
首先,要做好雷电监测。
及时掌握雷电的变化情况,能够更好地
做好防护工作。
比如,可以安装雷电监测仪,通过雷电监测仪的数据,可以及时了解雷电的强度和位置信息,从而预判雷电的来袭。
2. 安装避雷装置
其次,要安装避雷装置。
避雷装置是一种专门用于防止雷击的设备,包括接闪器、避雷带、避雷网等。
安装避雷装置可以有效地消除
雷击的危险,减轻雷击对设备的冲击,降低雷击引起的跳闸率。
3. 加强设备维护
设备的维护也是降低雷击跳闸率的关键。
要保持设备的清洁和干燥,避免设备因为潮湿等原因易受雷击。
此外,要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设备的各个部件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4. 建立应急预案
最后,要建立应急预案。
在雷电天气来临时,要有应急预案,能够迅速响应,并做好相关的安全措施。
包括暂停机器运转、避开高处开放场地、尽量不要使用电器等。
这样能够降低设备受到雷击的可能性,保护设备的安全和顺利进行生产。
综上所述,降低雷击跳闸率需要做好雷电监测,安装避雷装置,加强设备维护和建立应急预案等多方面的努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保障生产和生活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