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大军渡黄河
- 格式:ppt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13
参观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心得体会景阳冈旅游区王涛为深入开展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7月2日,旅游局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参观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缅怀先烈丰功伟绩,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在纪念馆,讲解员利用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再现历史场景,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事迹,展示了刘伯承、邓小平两位首长非凡的战略胆识和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展示了刘邓大军的指战员们、无数革命先烈不怕牺牲、艰苦创业的英雄业绩,展示了刘邓大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英雄气概。
听了讲解员的介绍,大家对来之不易的革命胜利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对烈士们前仆后继奋勇杀敌、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的英雄事迹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所有的展厅。
看到了显示当年强渡黄河的大型壁画、大量图片、文字资料及实物,生动再现了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动人场景,再现了战争年代老区人民和子弟兵鱼水深情;微暗的光线下,看到了电光呈现模拟的战争场景,使人身临其境;看到了当年刘邓大军简陋的作战指挥部、战士们战争用过的弹壳、穿过的草鞋、渡河的老船等。
刘邓大军在艰难困苦、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凭借不屈的革命精神和艰苦的战斗,战胜了比我军武器装备强大的国民党军。
望着墙上刻着的一位位英雄的名字,大家心生敬仰之情,对来之不易的革命胜利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对烈士们前仆后继奋勇杀敌、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的英雄事迹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深深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黄河滔滔,犹现当年铁军强渡雄风;旌旗猎猎,畅抒后世英才奋发豪情。
参观结束后,在纪念馆前,党员们在党旗下进行庄严的宣誓,重温入党誓词,回顾感受革命前辈解放战争时期打击国民党反动派的艰辛历程和革命烈士的英勇情怀。
在对照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和对党员的基本要求,我发现自己在思想上还有较大差距,我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进行了客观的分析,现就以下几个方面向组织进行思想汇报:存在的主要问题1、自我要求不够,学习有待加强。
课 时 教 案 课题:2《刘邓大军渡黄河》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学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本课的生词,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品读语言,体会其含义,感情刘伯承、邓小平的军事才能及军事家的风范。学习文章表达顺序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刘伯承、邓小平的精心部署。 2.文章在表达顺序上的特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有谁知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历史故事呢?请讲给同学们听听。 2.同学们听后,说说你们的体会吧? 3.提示课题: 我们今天要见识见识刘伯承、邓小平是如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 4.板书课题:刘邓大军渡黄河。 二、了解内容 1.问题设置:文章写了什么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理解词义,了解文章的内容。 3.自学交流汇报。 (1)读准字音,辨别字形。 驻(zhù)捷(jié)侦(zhēn)署(shǔ)伪(wěi) 毯(tǎn)碟(diě)筹(chóu)蹲(dūn)弦(xián) (2)理解词语。
批注 广阔无垠 敏捷 夜以继日 序幕 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 (3)文章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注意文章中的相关住处如:时间、地点、人物、中心事件。 (4)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刘邓的渡船向黄河南岸急驶而去。 第二部分(第7—11自然段)刘邓渡河前的精心部署。 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刘邓大军渡过黄河。 三、质疑、讨论 1.学生自读、思考:同学们在理清文章思路时,发现文章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2.交流自己的发现,畅淡感悟。 文章运用了插叙,更体现了刘邓部署的精心,让我们感悟刘邓的才能。 3.读课文,感悟。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后记)反思:
《刘邓大军渡黄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本课的生词,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品读语言,体会其含义,感情刘伯承、邓小平的军事才能及军事家的风范。
学习文章表达顺序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刘伯承、邓小平的精心部署。
2、文章在表达顺序上的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
2.说说文章在记叙顺序上的特点。
3.刘伯承、邓小平的精心部署在文章的哪些地方体现出来了呢?二、学生品读课文1.学生自读、思考:刘伯承、邓小平的精心部署体现在文章的哪些地方?(1)学生自读,在课文中圈点、批注。
(2)小组合作探究。
(3)班内交流汇报。
1刘邓的轻松、胸有成竹。
a.“敌不怕我们渡河寂寞……渡河完毕了!”b.“不明修栈道,怎么能暗度陈仓呢!”c.渡河之前……准备工作。
2渡河顺利。
a. 船像离弦之箭,向黄河南岸急驶而去。
b. 午夜时份……渡过了黄河天险。
c. 本来……部队根本未进入阵地。
2.激情朗读,感悟刘邓部署的精心。
3.想想历史,看看今朝,我们想说些什么呢?小组交流。
三、课堂小结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学习这篇文章后,自己在知识、能力、思想观念上的收获吧,并与同学们分享。
四、拓展延伸多媒体播放刘伯承、邓小平的简介板书设计:2刘邓大军渡黄河6月30日夜刘邓急驶渡河之前筹划插叙“明修栈道”精心部署午夜时分刘邓大军偷渡强渡渡过。
羊山战役编辑
1947年6 月30日晚,在黄河北岸,随着一声号令,刘邓大军战船齐发,在鲁西南张科镇到临淄集300里地段上,刘伯承、邓小平指挥部队,按中共中央毛泽东的战略构想和部署,精心筹划,出敌不意,势如破竹,一举突破了国民党军自以为可抵40万大军的“黄河防线”,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蒋介石严阵以待,调兵遣将,以第2 兵团王敬久纵队14个旅的兵力,坚守郓城、菏泽、定陶一线,并以各路军马齐头并进,屯兵坚城,伏击侧背的构想和部署,迫使刘邓背水一战,欲置其于死地。
刘邓冷静地分析了敌情,果敢地决定将计就计,背水一战,发起鲁西南战役。
7月4 日夜,刘伯承、邓小平率野战军指挥部在鲁西南寿张镇以南渡过黄河,跟进到鲁西南,在山东郓城以南的郑家庄安营扎寨。
7 月8 日晨,刘邓大军进入郓城,10日,进入曹县、定陶。
《刘邓大军渡黄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南强小学:邝瑾
教学目标:
1.学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本课的生词,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刘伯承、邓小平的精心部署。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有谁知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历史故事呢?请讲给同学们听听。
2.同学们听后,说说你们的体会吧?
3.提示课题:
我们今天要见识见识刘伯承、邓小平是如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
4.板书课题:刘邓大军渡黄河。
二、了解内容
1.问题设置:文章写了什么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理解词义,了解文章的内容。
3.自学交流汇报。
(1)读准字音,辨别字形。
驻(zhù)捷(jié)侦(zhēn)署(shǔ)伪(wěi)毯(tǎn)碟(diě)筹(ch óu)蹲(dūn)弦(xián)
(2)理解词语。
广阔无垠敏捷夜以继日序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3)文章的主要内容。
(4)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刘邓的渡船向黄河南岸急驶而去。
第二部分(第7~11自然段)刘邓渡河前的精心部署。
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午认错刘邓大军渡过黄河。
三、质疑、讨论
1.学生自读、思考:同学们在理清文章思路时,发现文章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2.交流自己的发现,畅淡感悟。
3.读课文,感悟。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70年前的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12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渡黄河,向大别山进军,揭开了全国性大进攻的序幕——解放战争开始进入国统区,中国革命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这支队伍在大别山血战7个月,付出了重大牺牲,人员损失过半,换来了1947年年底历史的彻底转变,后来被人称之为大转折。
这是中国革命史上最为艰难痛苦的历程,幸存的老兵们多年后回忆说:“红军、八路军是苦出来的,可到了大别山,那日子比长征、抗美援朝还要苦……”进入大别山后,刘邓大军所面临的,不仅是残酷的现实和严峻的敌情,更面临着十几万人马的粮食供应问题。
冬天即将来临,1947年的那个冬天,似乎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寒冷……从1946年6月下旬全面内战爆发算起,到1947年6月,战争已经进行了一年,国共双方在战场上拼命厮杀,互有得失,双方都声称自己获得了重大胜利,国民党收复了大量“失地”,共产党则以解放区大部分城镇为代价,文/萧雅文 葛红国 裴志海转折在1947:刘邓大军浴血大别山▲ 刘邓大军渡黄河换取了歼灭敌人大量兵力的胜利。
1947年2 月17 日,蒋介石在一个长篇大论的讲话中谈到军事方面,他踌躇满志地说:“一年余以来,政府要收复什么地方,就收复什么地方。
所以在这种交通和军事情势之下,共产党绝对不能流窜幸存。
现在共产党还想把政府拖倒,这无异是一个幻梦,某报反而替他们宣传,真是可笑之至!”蒋介石对共产党的轻视溢于言表。
对胜利时间的估计,毛泽东是慎重的,他说:“我们只要熬过明年(1947年)一年,后年就会好转。
”“革命胜利还有相当长的时间,我过去曾说过,少则三年到五年,多则十年到十五年。
”毛泽东很清楚国共军力之间的差距,和蒋介石的“可笑之至”一样,毛泽东的一个“熬”字,把共产党人面临的严峻形势说得清清楚楚。
回过头来打量1947 年,把“南京的自信”和“延安的胜利”这一意义相悖的词组放在一起,实际上并不矛盾。
这一年成为国共双方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年,也是最有戏剧性的一年。
参观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心得体会景阳冈旅游区7月2号下午,我参加了由旅游局党支部组织的去刘邓大军渡河纪念馆参观的活动,缅怀先烈丰功伟绩,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使我受益匪浅。
首先,我们在纪念馆广场重温了入党誓词,接着依次参观了纪念馆的门厅、强渡河战役厅、英烈厅和群众支前双拥厅。
这次活动不仅使我了解了刘邓大军渡黄河的历史知识,接受了一次难得的爱国主义教育洗礼,而且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的内心一次次的受到震撼。
一、学习渡河精神。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展厅,这里陈列着一些珍藏的照片以及当时战场上使用的枪炮弹药,还有一些英烈的介绍和英雄事迹鞭策我要牢记历史,珍惜今天的一切;室内的雕塑栩栩如生,再现了当时阳谷人民支持解放军的情景,使我亲身感受到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刘伯承·邓小平率领野战部队奋勇强渡黄河奋勇杀敌,夺取强渡黄河胜利的英雄事迹和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
还有“孔月仙老人”的一些摄影作品,让我们见到了那些可亲可敬的老人,回味着革命的鱼水情深!让我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这是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也是军民团结的见证!二、激发爱国热情。
在强渡黄河战役中,千千万万将士为了民族解放事业前赴后继、英勇献身,使我更深切的感受到我们今天祖国的强盛崛起。
今天的和平、和谐、和乐的生活环境是来之不易的,是一代又一代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使我更加热爱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更加热爱我们的党。
三、坚定服务信念。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要学习无数革命先烈大义凛然慷慨赴难的英雄气概。
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大无畏的精神,奋不顾身干好一切工作。
作为一名景区工作人员,我要以实际行动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努力工作,不断创新,勤于思考,刻苦学习,以更加昂扬的精神和更加积极的工作态度投入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去。
同时,我对照一个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认真检查了自身存在的问题,现将个人剖析状况汇报如下:一、理论学习系统性不强,深渡广渡把握不够。
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将军飞渡处,后人缅怀情。
”在当年大军渡河旧址,台前县委、县政府2005年底开始筹资建设“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目前已建成开馆。
以下是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的详细介绍。
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展出有珍贵历史图片240余幅,历史文物30余件,通过大量图片、文字资料及实物,生动再现了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动人场景,再现了战争年代老区人民和子弟兵鱼水深情。
在“将军渡”景区,每年都有大批学生和干部群众到此举行纪念活动,缅怀先辈丰功伟绩,寄托对先烈的哀思。
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共分9个展厅。
第一展厅为序厅,中间为强渡黄河大型壁画,两侧是题词。
第二展厅是战略态势,展示刘邓大军强度黄河前的形势。
第三展厅是渡前准备,展示为强渡黄河所作的准备工作。
第四展厅是强渡黄河,展示刘邓大军12万人以孙口为中心,东起东阿西至濮县300余里,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实施宽大正面强渡,一举突破上有飞机轰炸、对岸有重兵把守的黄河天险。
第五展厅为渡河战役,展示刘邓大军渡河后,在广阔的鲁西南平原上,攻郓城,战定陶,围六营,克羊山,连战连捷,歼灭国民党正规部队5.6万余人,继而挺进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
第六展厅为人民支前,展示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经过战火考验的台前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不怕流血牺牲,不畏艰难险阻,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踊跃支前,为支援刘邓大军渡河作战、为全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
第七展厅为革命儿女,展示参加渡河作战的重要将领。
第八展厅为老区新貌,展示台前人民继承革命传统、再创老区辉煌。
第九展厅为治黄成就,展示新中国成立后,台前在治理黄河方面所取得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