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土地权属调查
- 格式:ppt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59
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调查内容(一)农村土地调查农村土地调查,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调查及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县级为单位实施。
1、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调查农村土地调查范围内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以相关权利人认定的权利界线进行调查。
第一次土地调查时已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且权属无变化,经核实无误的,可继续使用;已发的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经核实无误的,可继续使用,权属发生变化的,重新进行调查,并签署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
土地权属有争议的,须进行调处,达成一致的,签署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达不成协议的,搁置争议,按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并填写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
2、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类调查范围包括县级行政区范围内的所有土地。
其中,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点、其他独立建设用地和特殊用地单独作为图斑处理,具体地类按《土地利用分类》标准细分。
3、调查方法农村土地调查采用内外业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在调绘中,采用实地定性、影像定位相结合的原则,在计算机上,以影像为依据,将实地调查信息进行整理入库。
对于影像没有显示或影像不够清晰的地物,根据地物的多少、难易、大小等情况,可采用直接补测法、间接补测法、仪器补测法等方法,进行地物的位置、形状、范围补测。
(-)基本农田调查将划定和调整的基本农田图件上的基本农田位置、范围等,标绘在土地利用数据库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统计汇总出各级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分布、面积、地类等状况,并登记上证,造册。
(三)城镇土地调查城镇土地调查包括对已完成城镇地籍调查地区的变更地籍调查和对未完成城镇地籍调查地区的地籍调查,并对各类数据进行汇总统计。
具体调查执行《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城镇变更地籍调查实施细则》。
对已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的宗地,经核实无误的,可继续使用。
权属发生变化的,重新进行调查,并签署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
1、调查范围城镇土地调查包括城市建成区、县城所在地建制镇的地籍调查,按城市建城区和建制镇图斑划分原则确定范围界线。
土地权属调查的内容及流程土地权属调查是指对某一块土地的权属进行调查和确认的过程。
在土地开发、交易和使用过程中,确定土地的权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土地的权属涉及到土地的合法性、所有权和使用权等问题,直接关系到土地产权的稳定和合法性。
土地权属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土地的基本信息、土地权属的归属、土地权属的历史变迁等方面。
本文将从土地权属调查的内容和流程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土地权属调查的内容1. 基本信息调查:包括土地的地理位置、面积、地貌、土壤类型、地形地势等基本信息的调查。
这些信息对于确定土地的权属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土地权属归属调查:主要是对土地的所有权归属进行调查。
这包括确定土地的法律主体、土地使用权的归属、土地的权属证明等。
通过查阅相关土地权属证照、权属登记档案等资料来确认土地的所有权归属。
3. 历史变迁调查:通过对土地的历史变迁进行调查,了解土地的过去使用情况、转让情况等。
这有助于判断土地权属的合法性和真实性,避免土地纠纷的发生。
4. 相关法律法规调查:对土地权属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土地权属的相关法律规定和程序要求。
这有助于保障土地权属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二、土地权属调查的流程1. 收集土地基本信息:首先,需要收集土地的基本信息,包括土地的位置、面积、地貌、土壤类型等。
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调查报告、相关资料等途径进行收集。
2. 查阅土地权属证照和权属登记档案:根据土地的地理位置和基本信息,去相关部门查阅土地权属证照和权属登记档案。
这些证照和档案是确认土地权属的重要依据。
3. 调查土地权属归属:通过查阅土地权属证照和权属登记档案,了解土地的所有权归属情况。
同时,可以进行相关人员的访谈,了解土地的历史变迁和权属归属情况。
4. 分析土地的历史变迁:通过查阅历史资料、相关文献和调查人员的访谈,分析土地的历史变迁情况。
这有助于判断土地权属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5. 确认土地权属并出具调查报告:根据收集到的土地权属信息和调查结果,确认土地的权属,并出具权属调查报告。
第 5章 地籍测绘5.1 地籍测绘概述5.2 土地权属调查(本讲内容)5.3 地籍控制测量5.4 界址点测量5.5 地籍图测绘5.6 面积量算、地籍簿册建立5.7 地籍总调查成果的检查验收5.8 日常地籍调查5.9 地籍数据库和地籍信息系统建设5.2 土地权属调查土地权属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土地权属状况和界址、绘制宗地草图、填写地籍调查表、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或填写土地权属争议原由书等。
知识点1 地籍调查区的划分(一)地籍区和地籍子区(1)在县级行政辖区内,以乡(镇)、街道界线为基础结合明显线性地物划分地籍区;(2)在地籍区内,以行政村、居委会或街坊界线为基础结合明显线性地物划分地籍子区;(3)地籍区、地籍子区划定后,其数量和界线应保持稳定,原则上不随所依附界线或线性地物的变化而调整。
(二)地籍调查的基本单元地籍调查的基本单元是宗地。
宗地是被土地权属界址线封闭的地块或空间。
(1)在地籍子区内,划分国有土地使用权宗地和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
在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内,划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宅基地使用权宗地;(2)两个或两个以上农民集体共同所有的地块,且土地所有权界线难以划清的,应设为共有宗;(3)两个或两个以上权利人共同使用的地块,且土地使用权界线难以划清的,应设为共用宗;(4)土地权属有争议的地块可设为一宗地;(5)公用广场、停车场、市政道路、公共绿地、市政设施用地、城市(镇、村)内部公用地、空闲地等可单独设立宗地。
(三)宗地代码宗地代码采用五层19位层次码结构,按层次分别表示县级行政区划、地籍区、地籍子区、土地权属类型、宗地顺序号。
第一层次为县级行政区划,代码为6位,按gb/t2260-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确定;第二层次为地籍区,代码为3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第三层次为地籍子区,代码为3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第四层次为土地权属类型,代码为2位。
其中,第一位表示土地所有权类型,用g、j、z表示,“g”表示国家土地所有权,“j”表示集体土地所有权,“z”表示土地所有权争议; 第二位表示宗地特征码,用a、b、s、x、c、w、y表示,“a”表示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b”、“s”、“x”分别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地表、地上、地下),“c”表示宅基地使用权宗地,“w”表示使用权未确定或有争议的土地,“y”表示其他土地使用权宗地,用于宗地特征扩展;第五层次为宗地顺序号,代码为5位,用00001~99999表示。
1.土地利用的含义
土地是自然资源,又是资产,土地可以作为生产资料,也可以作为消费资料。
人类为社会和经济的目的,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对土地进行长期或周期性的生物、技术活动的经营管理和改造活动,称为土地利用。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目的
查清各用地类型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为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保护与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查清各类土地权属状况等,为土地登记、土地统计服务。
了解目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及存在问题,为国家和区域制定土地资源管理对策提供依据。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
查清村和农、林、牧、渔场以及居民点意外的机关、部队、团体、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辖区范围界线。
查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并量算出各地类面积。
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汇总出土地总面积和各地类面积。
编制分幅界线图和县、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
土地权属调查的内容及流程土地权属调查是指对某一块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承包经营权等相关权益进行调查和确认的过程。
该调查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土地的权属归属,保障土地权益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土地权属调查通常由相关部门或专业机构进行,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操作。
一、调查内容土地权属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土地的位置、面积、地貌、土质、地类等基本情况的调查,以了解土地的自然特征。
2.土地权属调查:包括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承包经营权等权益的调查,以确定土地的权属归属。
3.土地利用调查:包括土地利用方式、用途、规划等情况的调查,以了解土地的利用现状和规划要求。
4.土地产权调查:包括土地的产权来源、变更、登记等情况的调查,以确定土地的产权归属和变更情况。
5.土地纠纷调查:包括土地纠纷的发生原因、纠纷当事人、争议点等情况的调查,以解决土地纠纷问题。
二、调查流程土地权属调查一般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确定调查范围:根据调查需求和目的,确定调查的具体范围和区域。
2.采集基础数据:收集土地基础数据,包括土地证书、土地登记簿册、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调查表等相关资料。
3.实地勘察:对调查范围内的土地进行实地勘察,记录土地的地理位置、地貌、土质等基本情况。
4.权属调查:核实土地的权属情况,包括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承包经营权等权益的归属和变更情况。
5.利用调查:了解土地的利用方式、用途、规划要求等情况,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要求的调查。
6.产权调查:调查土地的产权来源、变更情况和登记状况,确定土地的产权归属和变更情况。
7.纠纷调查:调查土地纠纷的发生原因、纠纷当事人和争议点,解决土地纠纷问题。
8.整理汇总:对采集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汇总,形成土地权属调查报告。
9.报告审核:对土地权属调查报告进行审核,确保准确性和合法性。
10.报告发布:将土地权属调查报告发布给相关部门或当事人,供参考和使用。
土地权属调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对土地的权属、利用和产权等情况进行调查,可以保障土地权益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合肥市市辖区城镇地籍更新调查与测量技术方案第一部分国有土地权属调查(二期工程)技术方案合肥市国土资源局目录1、权属更新调查1.1作业流程1.2准备工作1.2.1宣传与动员由市地籍更新调查与测量领导小组行文发送到市辖区各单位,并在调查区内张贴地籍更新调查与测量通告,同时通过广播、有线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地籍更新调查与测量的目的和重要性,争取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全体市民的理解和积极配合。
同时,在开展地籍调查的区域,以街道为主体,分片召开动员会,参加人员为各社区有关负责人,为地籍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1.2.2学习与培训所有参加作业人员进行地籍调查工作的法律、法规、技术规程、设计书的学习培训,使作业人员充分掌握变更调查方法、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确保调查成果的质量达到规定的要求。
1.2.3工作底图1、市国土局1:1000、1:2000地籍图;2、市测绘院1:500地形图;3、2004年度1:1000航片。
1.2.4调阅地籍档案资料1、按街坊调阅全部地籍档案资料,了解街坊内情况,复印权属调查表及发证附图,有界址点坐标的一并复制,在复印图上标注界线的内、中、外;2、记录指界人信息;3、已发证的宗地用红色签字笔,将批准用地附图统一转绘到工作底图上,并注记地号和单位名称,按规定进行外业核查;4、有用地批文、未领取土地证的宗地用兰色签字笔,将批准用地附图统一转绘到工作底图上,并注记地号和单位名称,按规定进行外业核查;5、已申报、已调查、未发证的宗地重新设宗调查;6、未申报的宗地,动员土地使用者按照规定申报登记,并设宗调查。
1.2.5印制表格印制土地权属更新调查与地籍测量公告、土地权属更新调查与地籍测量通知书、指界通知书、指界委托书、权属调查表、宗地草图。
1.2.6购置权属调查工具和用品购置笔、纸、尺、仪器以及野外作业所需的劳动防护用品。
1.3行政区、街道(乡、镇)和街坊的划分及编码1.3.1行政区的编码行政区采用一位字母码编排,使用现行的四个行政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瑶海区)第一个汉字的第一个汉语拼音大写字母为字母码,庐阳区代码为“L”、蜀山区代码为“S”、包河区代码为“B”、瑶海区代码为“Y”,建库时将其与国家行政区划代码表规定的6位数字码相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