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桂枝汤医案精选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8
医案4则桂枝汤类⽅治疗风湿痹病桂枝汤类⽅治疗风湿痹病医案 4 则作者/孟宇航桂枝汤为《伤寒论》中第⼀⽅,医药⽅家誉之为“群⽅之冠”。
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药味进⽽形成桂枝汤类⽅ 19 ⽅,故该⽅也成为《伤寒杂病论》中独⽴的⼀⾸药⽅。
我国著名医学临床⼤师徐灵胎长期研习《伤寒论》,认为每种疾病的治疗都有其基础的治疗⽅法,只要在该基础之上增减药味且适度适量,皆可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此见解为桂枝汤以及类⽅的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对于桂枝汤类⽅的变化,张仲景在《伤寒论》以及《⾦匮要略》中进⾏了全⾯的记录,仲景通过对桂枝汤成分增减药味⽽制成类⽅,从⽽对各种疑难杂症进⾏治疗,这样不但拓宽了桂枝汤的治疗范围,⽽且还为后⼈更加⽅便快速的运⽤桂枝汤类⽅提供⼀定的帮助。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杨卫彬教授认为,桂枝汤⽅为仲景群⽅之魁,⽤于外感可解肌发表,⽤于内伤可通⽓⾎、调营卫、和阴阳、调肝脾。
笔者就杨教授临床应⽤桂枝汤以及类⽅的医案介绍如下,以窥其应⽤桂枝汤类⽅的临床思路。
1 颈椎病宋某,⼥,35 岁,于 2013 年 5 ⽉ 9 ⽇初诊。
患者平时低头伏案⼯作较多,近 1 个⽉连续加班,⾃觉颈部肌⾁酸胀、疼痛不适。
2 天前晨起洗发后打开窗户通风,1h 后觉颈部僵硬,右肩沉重,右上臂抬动困难,汗出,恶风怕冷,⾆淡、苔⽩,脉缓。
X线摄⽚⽰:颈部椎体⽣理曲线变直,第 3、4 椎体⾻质增⽣。
西医诊断:颈椎病。
中医诊断:痹证,辨证为风邪侵及太阳经脉,经⽓不舒。
治以桂枝加葛根汤加减。
处⽅:桂枝、⽩芍、防风各 12g,⼤枣、葛根各 30g,⽣姜、⽢草各 6g。
7 剂,每天 1 剂,⽔煎,早晚分服。
⼆诊:颈部肌⾁松软,右肩疼痛不适消失,余症状解除。
按:桂枝加葛根汤出⾃《伤寒论》第14条:“太阳病,项背强⼏⼏,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该⽅主治的症状为颈部僵硬、疼痛、汗出、恶风、脉缓。
⽅中桂枝、⽣姜之⾟合⽢草、⼤枣之⽢,⾟⽢为阳;芍药⼀味⾟酸为阴;阳阴之味相配,能调营卫、调⽓⾎、调阴阳,⽤于营卫不和诸症。
桂枝加桂汤——四条医案展开全文5奔豚——曹颖甫医案刘右,初诊,九月十六日。
始病中脘痛而吐水,自今年六月每日晨泄,有时气从少腹上冲,似有瘦块。
气还则绝然不觉。
此但肝郁不调,则中气凝滞耳。
治宜吴茱黄汤合理中。
淡吴萸四钱生党参五钱干姜三钱炙草三钱生白术五钱生姜三片红枣十二枚二诊九月十八日。
两服吴茱萸合理中汤,酸味减而冲气亦低,且晨泄已全痊。
惟每值黄昏,吐清水一二口,气从少腹挟痞上冲者,或见或否。
治宜从欲作奔豚例,用桂枝加桂汤,更纳半夏以去水。
川桂技三钱白芍三钱生草钱半桂心钱半制半夏五钱生姜五片红枣七枚,服后痊愈。
《经方实践录》6奔豚——岳美中医案老友娄某的爱人,年七十,患呕吐,腹痛一年余,于1973年4月16日远道来京就诊。
询其病状,云腹痛有发作性,先呕吐,即于小腹虬结成瘕块而作痛,块渐大,痛亦渐剧,同时气从小腹上冲至心下,苦闷欲死。
既而冲气渐降,痛渐减,块亦渐小,终至痛止块消如常人。
此中医之奔豚气,患者因其女暴亡,悲哀过甚,情志经久不舒而得此证,予仲景桂枝加桂汤:桂枝15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4枚。
水煎温服,每日1剂。
共服上方14剂,奔豚气大为减轻,腹中作响,仍有一次呕吐。
依原方加半夏9克,茯苓9克,以和胃蠲饮,嘱服10剂。
药后,时有心下微作冲痛,头亦痛,大便涩,左关脉弦,与理中汤加肉桂、吴萸,数剂而愈。
按语:《金匮要略》云:“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本案其女暴亡,悲哀忧思过甚,致发心脾阳虚,火不下达,下寒上逆。
因下焦寒气有或聚或散之时,所以少腹瘕块有或隐或现之候。
心阳虚损,下寒上逆,则气从少腹上冲心,与桂枝加桂汤温阳降逆,正中病机,果有神效。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论:阳明五十二:师解,凡水寒土湿,阴气凝结,瘕块坚硬,多病溏泄。
服暖水燥土之剂,阳回泄止,寒消块化,续从大便而出,滑白黏联,状如痰涕,是即固瘕之泮解而后行者也。
本条医案,呕吐腹痛者,胃气逆而不能食也,寒气凝结,木陷不行,贼脾腹痛也。
桂枝汤治疗夏日受凉感冒医案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一个挺有意思的事儿,就是用桂枝汤治疗夏日受凉感冒的一个医案。
这事儿啊,就发生在咱身边,说不定听完你能从中学到点小知识呢。
那是一个骄阳似火的夏天,大家都穿着短袖短裤,恨不得天天泡在空调房里。
有个年轻的小伙子,叫小李,平时身体倍儿棒,吃饭香睡觉甜的。
可这天啊,他贪凉,大晚上的洗完澡后,就对着空调猛吹。
吹着吹着,就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起来,小李就觉得浑身不对劲。
头疼得像被人用锤子敲了一样,鼻子也塞得死死的,呼吸都不顺畅,还不停地打喷嚏、流鼻涕。
他以为就是普通的小感冒,自己去药店买了点感冒药吃,可吃了两天,一点效果都没有,反而越来越难受,整个人都没精打采的。
这可把小李急坏了,没办法,只好去看中医。
我接诊了他,仔细地给他把了脉,又看了看他的舌头。
这脉象啊,有点浮缓,舌头呢,颜色淡红,舌苔薄白。
再结合他的症状,我心里就有数了,这典型的就是夏日受凉感冒啊,而且是营卫不和的那种。
我就跟小李说:“小伙子,你这就是太贪凉啦,空调吹多了,身体的正气可受不了啊。
不过别担心,我给你开个方子,保证能让你好起来。
”然后我就给他开了桂枝汤。
这桂枝汤啊,可是个经典的方子。
里面有桂枝、芍药、生姜、大枣和甘草。
桂枝呢,就像一个勇敢的战士,能帮助身体把邪气往外赶;芍药可以滋养营血,让身体的营养得到补充;生姜能发散风寒,还能和胃止呕;大枣就像个贴心的小保姆,能补中益气,调和脾胃;甘草呢,是个和事佬,能调和诸药,让它们发挥出最好的效果。
小李听了我的解释,半信半疑地拿着药回去了。
按照我的嘱咐,他每天早晚各喝一剂。
喝了第一天,他就给我打电话说:“医生啊,我感觉好像有点精神了,头疼没那么厉害了。
”我就跟他说:“这就对啦,继续喝,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果然,到了第三天,小李再来找我的时候,整个人都精神多了。
头疼、鼻塞的症状基本都消失了,也不打喷嚏、流鼻涕了。
他一个劲儿地跟我道谢,还说:“早知道中医这么神奇,我就不自己瞎吃药啦。
胡希恕柴胡桂枝汤合当归芍药散医案导读:胡希恕不仅学术成果突出,被誉为开创经方医学研究新局面,而其临床疗效也十分突出,那么胡希恕柴胡桂枝汤合当归芍药散医案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组成】柴胡12g,黄芩9g,桂枝9g,白芍9g,川芎6g,苍术9g,茯苓9g,泽泻15g,天花粉18g,当归10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炙甘草6g。
【功用】和解散寒,生津敛阴,活血消散。
【适应证】癫疗、往来寒热,寒重热轻,胸胁满微结,牡疟。
【胡希恕医案与临证心得】胡某,14岁。
初诊日期1965年10月18日。
4年前患急性黄疸型肝炎,经治疗黄疸退,但食纳不佳,肝功能时有波动,时头晕目眩,近1年来约每15天有1次癫痛发作,发作时先觉气上冲咽,旋即四肢抽搐,继则牙关紧闭,后则不省人事,口吐白沫,经常服西药镇静药,但仍每15天发作1次,常感乏力,每发作后尤为明显,因食欲缺乏而现身体瘦弱,舌净无苔,脉弦细稍数。
此证属血虚水盛,治以养血利水,嘱停服西药镇静药,予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柴胡12g,黄芩9g,桂枝9g,白芍9g,当归10g,川芎6g,苍术9g,茯苓9g,泽泻15g,天花粉18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炙甘草6g。
二诊10月25日:纳稍增,近几天咳嗽吐白痰,合用半夏厚朴汤:半夏12g,厚朴9g,紫苏子9g,生姜9g,茯苓9g,柴胡12g,黄芩9g,天花粉18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桂枝9g,当归9g,白芍9g,川芎6g,泽泻12g,苍术12g,炙甘草6g。
三诊10月29日:咳已,小便频,失眠,予以猪苓汤合当归芍药散:猪苓9g,茯苓9g,泽泻12g,滑石15g,白芍9g,川芎6g,酸枣仁15g,阿胶9g。
四诊11月2日:尿频已,头晕、失眠好转,右胁痛,纳稍差,继服10月18日方。
五诊12月17日:胁痛已,未发癫疗,查肝功能正常。
嘱:停药观察。
【解读赏析】胡先生治疗癫疗、梅尼埃综合征属痰饮者,多是宗“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法,同时胡先生治病不是据于一法,而是辨具体方证。
叶氏医案栝楼桂枝汤
近日读《未刻本叶氏医案》,受益良多。
叶氏于仲景之法,颇有发挥,处方选药,颇为精当。
正如程门雪在《校读记》中所说:“天士用方,遍采诸家之长,不偏不倚。
而于仲师圣法,用之尤熟。
案中所载,历历可征。
”
《未刻本叶氏医案》
1.身痛形凛。
瓜萎桂枝汤
2.劳伤挟邪,形凛发热
瓜萎桂枝汤
3.寒热咳嗽。
桂枝汤加花粉
4.寒热咳嗽身痛。
瓜萎桂枝汤去芍,加杏仁
5.温邪怫郁,咳嗽形凛发热。
瓜萎桂枝汤去芍,加杏仁
仲景相关方剂
栝楼桂枝汤
栝楼桂枝汤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痓,栝楼桂枝汤主之。
栝楼根二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
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之。
叶氏医案
&
仲景方剂
发病机理,可概括为:
阴虚+外邪
阴虚
一是治疗失当,损伤津液。
《金匮要略》中言:
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痓;
夫风病,下之则痓,复发汗,必拘急;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痓。
二是素体阴虚,津液虚少。
外邪
外邪侵袭→身痛、形凛、发热、咳嗽→表证
选方之意:
栝楼桂枝汤,一可解足太阳之表证,又可滋养津液。
桂枝汤→足太阳表证。
栝楼→阴虚。
桂枝汤治疗皮肤病桂枝汤应用众方之首桂枝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桂枝汤为《伤寒论》群方之首本为太阳中风证而设。
历代医家发挥经旨不断扩大使用范围将之应用于临床各科。
兹述本人应用桂枝汤治疗皮肤病的体会以供参考。
1、寒冷性荨麻疹李某某女40岁。
2004年5月27日就诊。
周身起风团瘙痒反复发作20余年。
诉近20年来每于受风寒后出现周身皮肤风团、痒。
曾先后在各地大小医院诊断为“寒冷性荨麻疹”遍试中西药不效。
现周身时起大小不等的淡红色风团、痒。
每于外受风寒后发生即使在暑夏遇空调或游泳时也发病以致夏日炎炎也须穿长衫裤遇热则消退面色萎黄纳差时胃脘隐痛大便稀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证属营卫不和卫外不固。
治拟调和营卫固表御风。
药用桂枝10g、赤白芍各10g、炙甘草10g、生姜皮5g、大枣10g生黄芪10g、白术10g、防风10g汉防己10g。
服上方10剂后多年顽疾痊愈。
按荨麻疹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变应性皮肤病。
为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强所引起的局限性一过性水肿反应。
其病因复杂临床上出现许多特殊类型寒冷性荨麻疹就属其中之一其多病程漫长、反复发作、顽固难愈。
中医称之为“风瘾疹”乃因卫气不能固表风寒拂郁肌肤所致。
桂枝汤正合其病机此类患者多兼脾胃气虚可合玉屏风散、四君子汤甚者兼有肾阳虚可加肉桂、附子、仙茅、仙灵脾以温阳散寒。
2、冬季皮肤瘙痒症王某某男60 岁。
2003年11月24日就诊。
冬季皮肤瘙痒五年。
述近5 年来每于入冬之后出现周身皮肤瘙痒立春后则渐消。
口服“息斯敏”外用“无极膏”、“皮炎平”效果不显。
现皮肤干燥上覆少许糠秕状鳞屑痒甚逢暖或汗出时则可减轻。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缓。
证属风寒束表。
治拟散寒祛风和营止痒。
药用麻黄15g、桂枝15g、白芍6g、炙甘草4.5g、干姜6g、大枣3枚荆芥6 、防风6g、羌活4.5g、桔梗6g。
服上方10 剂后诸症消失。
桂枝汤治杂病举例——作者:陈瑞春桂枝汤是《伤寒论》方,主治太阳表虚证。
其实,深究其组方原理,治法功用,并不限于治表虚,而是临床治杂病的常用方。
现举例如下:一、治腹泻一般来说,夏暑酷热,外热里寒。
人与天地相应,肌肤表热,脾胃里寒,加之恣食生冷,常可诱发腹泻。
临床上称之为时行腹泻,习惯用藿香正气散治疗。
然夏日腹泻,用正气散尚嫌其表散太过,用桂枝汤则发中有收,健运脾胃,振奋中焦,不失于拨乱反正,恰到好处。
[案一]患者,男,32岁,1982年7月9日就诊。
病者于盛夏之时,恣食生冷,次日凌晨顿觉腹痛,身体洒淅作寒,继之肠鸣腹泻,大便稀溏,周身困倦,四肢清冷,肌肤凉润,脉缓而软,舌淡苔润。
处方:桂枝、白芍各10g,炙甘草5g,木香、藿香、神曲各10g,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温服。
嘱其药后啜热粥1小碗。
果尔,1剂后身暖如日浴,泻止大半,再剂其病如失,照常上班。
[按]桂枝汤健运脾胃,有其独特之功。
桂枝配甘草温养脾胃之阳,芍药配甘草和脾缓急止痛,配伍姜、枣调和营卫。
全方内可健运脾胃,外可调和营卫,既温在里之寒,又散在表之寒,其妙者温而不燥,平淡之中有奇功。
如上治腹泻,若腹痛泻剧,可加白术、茯苓;泄泻不甚加神曲、木香;兼呕加陈皮、半夏。
二、治肌肉痛四肢肌肉痛,多责之于风湿痹证。
一般用活血祛风药治疗。
临床上营卫不和,气血不足者,亦可致肌肉疼痛,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佐以通络活络,能够取效。
[案二]患者,女,39岁,干部,1985年3月6日就诊。
患者诉,四肢肌肉疼痛已四五天。
两上肢从肘关节至腕关节处,肌肉抽搐样痛,以手按摩,疼痛始缓,稍停片刻,又发抽掣,肌肉跳动,两手无措。
两膝以下踝关节处肌肉亦疼痛。
局部皮肤无红肿灼热,无风湿病史,起病于浆洗之后。
六脉和缓不疾,舌苔薄白而润。
用桂枝汤加味:桂枝、白芍各10g,桑枝15g,牛膝12g,炙甘草6g,生姜3 片,大枣3枚。
嘱服4剂,以观动静。
服药后,自觉疼痛、四肢肌肉跳动明显减轻,舌苔薄润。
刘渡⾈经⽅医案——桂枝加龙⾻牡蛎汤证桂枝加龙⾻牡蛎汤证
遗精案
刘渡⾈医案:王××,男(20岁。
患有遗精证半年,⼏乎每夜均有发⽣,屡经医治⽆效,形体疲惫不堪。
病初之时,每因有梦⽽遗精,逐渐发展为⽆梦⽽遗。
⾆质淡嫩不洋,脉弦缓⽆⼒。
辨证属
于⼼肾阴阳不交⽽精关弛废失禁。
桂枝10克⽩芍I0克⽣姜10克⼤枣l2枝炙⽢草6克龙⾻15
克牡蛎15克。
连服五剂后,滑精⽌,饮⾷增进,精神渐振,从此调治⽽愈。
【解说】《⾦匮要略?⾎痹虚劳病篇》说:夫失精家,桂枝加龙⾻牡蛎汤主之。
所谓“失精家”,是指有长期遗精、滑精史的⼈,初起时(往往由于欲⽕内动,⽽⼜不能随⼼所愿,以致⼼⽕内燃,下扰肾精,逼迫精液外泄,所以常常表现为有梦⽽遗精:久⽽久之,肾元下亏,失却固摄功能,导致精关弛废不固,最终发展为⽆梦⽽⾛泄,成为“失精家”。
所以,失精家的病机关键在于⼼肾阴阳上下不交,治法以调和阴阳,交通⼼肾为主。
桂枝汤能和营卫,调和脾胃,⽽调和阴阳,
加龙⾻、牡蛎⼀⽅⾯能收敛神⽓,固摄精关,另⼀⽅⾯也起到固护⼼肾精⽓的作⽤。
[国医在线 / ]。
枳实瓜蒌薤白桂枝汤经典案例
枳实瓜蒌薤白桂枝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由五味材料组成,包括有
枳实、瓜蒌、薤白、桂枝和甘草。
这个方剂有很多功效,可以治疗多
种病症,下面我们来看一些经典案例:
一、治疗头痛:
患者因工作压力过大,常常头痛,伴有失眠、心烦,食欲不佳等症状。
经过中医诊断,属于肝气不舒,气滞血瘀所致。
建议服用枳实瓜蒌薤
白桂枝汤,每日一剂,连服一周即可见效。
服用后,患者的头痛症状
明显缓解,精神状态得到改善,食欲也逐渐恢复。
二、治疗气虚体弱:
某患者在病后体质虚弱,精神状态不佳,容易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经中医诊断为气虚。
建议服用枳实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入黄芪、生姜、大枣,每日一剂,连服七天,症状有明显改善。
治疗后,患者感
到精神状态好转,疲劳程度明显减轻。
三、治疗女性痛经:
某患者因痛经困扰了多年,经过多种治疗无效后来到中医门诊。
经过
中医诊断,患者经血瘀滞,气机不畅所致。
建议服用枳实瓜蒌薤白桂
枝汤加入川芎、当归、香附,每日一剂,连服一个月。
治疗后,患者的痛经症状明显减轻,月经量正常,经期不再疼痛不适。
总的来说,枳实瓜蒌薤白桂枝汤是一种非常经典的中药方剂,有多种功效,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患者在治疗前应先到正规医院进行中医诊断,然后根据个人情况调制相应的剂量。
同时也要注意控制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作息习惯,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桂枝汤合玉屏风散案桂枝汤合玉屏风散例如,仇某,女,41岁,1995年5月12日初诊。
其时气温已高达27 ,患者仍身穿棉袄,毛衣两件,戴棉帽,裹围巾,尚蜷缩恶寒,诉恶风寒以左侧为甚,曾更医多人,有用附子汤者,有用通脉四逆者,有用附桂八味者,皆乏效,年用用桂枝汤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
诊见其舌质淡嫩,苔薄白,脉浮缓而弱。
脉证合参诊为虚人外感,遂以桂枝汤合玉屏风散治之。
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生姜3片,大枣3枚,生黄芪15g,炒白术10g,防风10g,炙甘草5g,川芎6g,秦艽10g。
服3剂则帽除,5剂后脱棉袄,7剂后已不甚恶风寒。
二诊时去秦艽再进7剂,恶风寒进一步改善,守方共进30余剂,一如常人。
患者,女,45岁,因子宫肌瘤月经量多致轻度贫血,故在我院行全子宫切除术。
术后出现感冒,反复发作。
反复感冒6个月,稍感风寒则感冒,每月感冒2~3次,每次感冒5~10天。
诊见:无发热,恶风寒,自汗出,全身乏力,头痛,喷嚏,流清涕,咽干,舌质淡黯,苔薄白,脉浮弱。
查体:咽部微红,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
中医诊断:感冒,表虚卫阳不固,营卫不合。
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生姜6g,大枣15g,炙甘草6g,黄芪30g,防风12g,白术12g,细辛3g,白芷12g,辛夷12g,苍耳子12g,藁本12g,连服7剂。
二诊:患者诉明显好转,唯自汗多,不能久吹风。
处方:黄芪15g,白术15g,防风3g,10剂,后2个月各服10剂玉屏风散,嘱加强体育锻炼,随访3个月无复发。
陈某,女,58岁,2012年7月26日初诊。
主诉:“畏风怕冷、自汗3个月加重10余天”。
患者半年前因结肠癌行结肠切除术,之后间断化疗。
3个月前出现手指胀、麻木,渐至浑身刺痛,自觉加衣保暖后症状减轻。
故于炎热天气仍穿厚衣、棉鞋,继而汗出不已,衣服浸湿,但畏风寒症日增,浑身疼痛,尤其手足发凉、疼痛、麻木,开冰箱取东西尚需带厚手套,伴有乏力,自言痛不欲生。
田 氏 健 康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用药的依据,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有部分内容来源网络。
我们分享的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
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 邮箱: tzm630@) ,立即处理。
谢谢!医案医话系列之十七【经方大师胡希恕医案】例 1 :熊某,女, 56 岁 。
1964 年 8 月 20 日初诊: 3 个月来,每日下午 3 ~ 5点发热,两臂肘窝发紧,肩背拘急,热后汗出,舌苔薄白润,脉缓。
发热、两臂肘窝发紧、肩背拘急,为太阳表证。
脉缓、发热、汗出,为营卫不和津虚于表。
发热、汗出,尤其午后定时发热,为太阳中风桂枝汤方证。
桂枝 9 克,白芍 9 克,生姜 9 克,大枣 4 枚,炙甘草 6 克。
结果:服二剂而解。
按:需要说明的是,本案未记录煎服法,胡老师对讲解桂枝汤方证有独特见解,可参见有关论述。
这里要特别注意胡老师对《伤寒论》笫 54条的论述:“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
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长期定时发热的桂枝汤证,服桂枝汤当是 “先期时发汗”,本案应是下午 3点钟前服药。
对此,胡老师特别指出,这是中医治未病的精神。
例 2 :贺某,男, 8 岁 。
1965 年 10 月 23 日初诊 : 外感发热 1 周不退,每日上午 11 : 30出现发热 ( 体温 38 ℃左右 ) ,汗出,发热 12 : 00后热自已,饮食精神均好,大便隔日一行,他无不适,舌苔白润,脉虚数。
脉虚数,为津虚有热。
见于定时发热,汗出,主在荣卫失调,为太阳中风桂枝汤方证。
桂枝 9 克,白芍 9 克,生姜 9 克,大枣 4 枚,炙甘草 6 克。
结果:上药服两剂,上午已无发热,下午 1 : 00 后尚有低热 (37.2 ~ 37.5 ℃ ) ,舌苔薄黄,脉尚稍数。
1.外盛风塞郭××,女,48岁。
三个月前,因劳动淋雨而致感冒,来诊前经多次用发汗解表治疗无效。
面色苍白而虚浮,肢倦懒言,大汗淋漓而恶风,项背强紧如负重物。
证为风邪客于肌表,营卫不和,经气不利,津液不能敷布,经脉失养。
治宜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乃投桂枝加葛根汤,嘱服姜汤一碗,以助药力。
服后全身发痒,继则全身微汗,安静入睡,次日已不恶风,项背强板亦去大半。
又进一剂痊愈。
(全国伤寒师资进修班编:《伤寒论讲义》,第8页,1975)2.痢疾张××,女,1岁。
发热1日,腹泻10多次,粪便带红白粘液,诊断为“菌痢”。
入院后经用氯影素加服清热解毒止痢中药,腹泻仍不止……,住院10日后,中医诊之,患儿卧床,正在输液,面红身热,体温40.5℃,衰弱无神,唇口干燥,眼瞪凹陷,气息低弱,不思乳食,自汗出,稍动则易惊怖,大便10余次,每次量不多,红白粘液混杂,小便短少,指纹赤而浮,舌苔粉白。
证属内伤饮食,复感表邪,表证不解,邪气又陷入阳明,遂成太阳阳明合病下痢之证。
当以解表兼以升提陷入阳明经邪之法治之。
拟桂葛汤一剂:桂枝10克葛根10克杭芍6克生姜2小片大枣3枚甘草3克上方连服三剂,一切情况良好,体温已平,精神转佳,乳食如常,遂调理数日,痊愈出院。
(《吴佩衡医案》26页)3.头病马××,女,28岁。
半年前因感冒而致头痛,遇风冷则痛剧,每早八时始痛,下午四时痛减,倦怠无力,终日昏昏欲睡。
舌淡苔白,脉沉细而弦。
证系风寒之邪,上犯巅顶,阻遏经脉。
用桂枝加葛根汤,加白芷、芥穗,以祛风止痛,一剂痛减,二剂诸症悉除,无复发。
(全国伤寒师资进修班编《伤寒论讲义》第8页)4.落枕刘××,男,成年。
患落枕,头不能转侧,项背板痛。
经针刺落枕、后溪、肩井、阿是等穴,稍有效果,但仍痛苦难忍,经服桂枝加葛根汤两剂痊愈。
(出处同上)5.臂痛马××,男,47岁。
应用桂枝汤医案精选 (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中医院)张雷 桂枝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又名“小阳旦汤”。由桂枝(去皮)三两(15g) 芍药 三两(15g) 生姜(15g)三两 大枣(切)十二枚(5枚) 甘草二两,炙(10g)五味药组成,为主治太阳病中风之方剂。柯琴在《伤寒论附翼》曰:“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凡头痛发热,恶风恶寒,其脉浮而弱,汗自出者,不拘何经,不论中风、伤寒、杂病,咸得用此发汗。若妄汗、妄下而表不解者,仍当用此解肌。如所云:头痛发热、恶寒恶风、鼻鸣干呕等病,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惟以脉弱自汗为主耳。”方中桂枝性味辛温,有温通卫阳、解肌祛风的作用;芍药性苦酸,微寒,能益阴和营;生姜性辛温,和桂枝共同辛甘化阳;枣味甘,益脾和胃,助芍药益阴以和营;甘草味甘性温,补益中气,调和诸药之功;(与桂枝、姜化阳,与芍药、枣化阴)。共奏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气血、阴阳和脾胃之功能。
一.桂枝汤原方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医案:
金某某,女,46岁。初诊日期 :2011 年3月24日。 主诉:阵发性发热、汗出失眠3个月。
现病史:患者睡眠欠佳多年,时轻时重,可自行调理好转。3月
前感冒后引发失眠加重,伴阵发性发热、汗出,在锦州某某三甲医院,各种检查未见异常,诊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疑似更年期综合症”,西医服谷维素等药无效,中医按阴虚发热治疗,服药2月无效,经介绍求诊于我。刻诊:失眠,自汗出,阵发性发热,以凌晨3-5点最明显,(腋下体温多在37.8-39.2℃之间),
微恶风,饮食、二便尚可,月经正常,舌淡苔薄白,脉缓软无力。
辩证:营卫不和,阴阳失调之证。 治法:调营卫、和阴阳。 处方:桂枝15g、白芍15g、甘草10g,(自备生姜15g、大枣5枚为
引。)水煎3付,并告知用药杂煎汤,临卧前泡脚。用药1剂后, 当夜汗出多,但睡眠好转,隔日低烧退,服完3付,低烧、失眠、汗出、恶风,诸症悉除。
按语:本案患者发热,恶风,自汗出,正具备桂枝汤证的辩证
特点。而患者阵发性发热,发热凌晨3-5点明显,正为平旦之时,故用小阳旦汤(即桂枝汤)最合适不过。发热汗出见舌不红而淡,苔不少而白,脉不细而缓,则非阴虚发热之证,故滋阴降火药无效,此乃营卫不和也。营卫,即人体之阴阳,宜相将而不宜相离。营卫谐和,则阴阳协调,卫为之固,营为之守。若营卫不和,阴阳相悖,营阴不济卫阳而发热,卫阳不固营阴则汗出。故用桂枝汤“先其时发汗则愈”。
《灵枢·营卫生会》言:“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 而《灵枢·营卫生会》云“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人的寤寐与营卫运行正常与否有关,卫气昼行于阳二十五度,夜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则寤,行于阴则寐。营卫出于中焦,中虚则营卫俱不足,营不足则卫气失于所附而悍疾;卫气虚则营失推动而运行失畅,故造成营卫运行失谐,卫气入夜不能正常入于阴,即造成“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尔”和“卫强营弱”的病理状态。故患者失眠首选调和营卫、燮理阴阳之桂枝汤,最为合拍。
此外,本方煎水临卧前半小时泡脚,有安神之功。虽作用于身体下部,但取“上病下治”之法,使心火不亢,心神潜静,契合病机,故不寐证愈。 二.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味治疗寒激性荨麻
疹医案:
玉屏风散为中药名方,由我国元代医家危亦林创制,可敛汗固表,也是体质虚弱者预防外感疾病的良方。现代研究证明,玉屏风散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之功效,有“中药丙种球蛋白”之美誉。
寒激性荨麻疹医案(1) 杨某某,男,45岁,初诊日期 :2011 年1月4日。 主诉:遇寒头面手足外露之处皮肤肿痒3年。
现病史:每遇天寒地冻,头面手足外露之处,皮肤肿胀发痒,遇暖其病自行缓解,西
医诊断:“寒激性荨麻疹”。平素汗出恶风,乏力,
舌质淡苔薄白,脉浮而缓。 辩证:卫阳不固,风寒外袭,营卫不和之荨麻疹。
处方:当归15g、黄芪30g、白术15g、防风15g、桂枝15g、白芍15g、甘草10g、附子10g(先煎)、僵蚕10g、蝉蜕10g、刺蒺藜15g、乌梢蛇20g、生姜6g、大枣5枚为引。服药3付后,遇寒头面手足外露之处皮肤肿消失,但入夜皮肤仍有微痒,上方加乌梅15g、五味子15g,3付而愈。
寒激性荨麻疹医案(2) 陈某,女,26岁,初诊日期 :2010 年11月24日。 主诉:冬天皮肤起风疹块2年。 现病史:每遇冬天皮肤发痒,起丘疹或风团块,西医诊断:“寒激性荨麻疹”,多种西药治疗无效,经介绍求诊于我。刻诊:每遇冬天皮肤起红色丘疹,搔痒,严重时风块突起,平素汗出恶风,易过敏,嗜食辛辣,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辩证:卫外不固,风伤血热,营卫不和之荨麻疹。 处方:防风10g、黄芪30g、白术15g、桂枝10g、白、赤芍各
15g、甘草10g、乌梅15g、五味子15g、丹皮10g、徐长卿20g、乌蛇20g、僵蚕10g、蝉蜕10g、白蒺藜30g。服药1付后,风块瘾疹消失。效不更方3付而愈。
按语:机体卫外不固,遇寒则发风隐疹。皮肤痒者,阳也,风为
阳邪,侵于肌肤,稽留不去而作痒疹。同时,风中令营卫不和,则汗出恶风,脉浮而缓,诸症迭现。故用玉屏风散补脾实卫,益气御风合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两方合用共奏调和营卫气血,益气固表御风之功。再加上搜散风邪以止瘙痒、调畅气机以开腠理的僵蚕、蝉蜕,使之邪去痒止。此为学生治疗寒激性荨麻疹之验方固表御风汤,组成为黄芪30g、白术15g、防风15g、桂枝15g、白芍15g、甘草15g、僵蚕10g、蝉蜕10g、姜枣为引。适用于风疹块常反复发作,瘙痒难忍,缠绵不断,每遇天寒地冻,头面手足外露之处加剧,遇暖其病自愈,汗出恶风,面色恍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若肢冷畏寒者加附子10g;久病不愈者加乌梅15g、五味子15g;皮肤痒甚者加刺蒺藜30g、乌梢蛇15g。
二.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治疗项背强痛医案:
桂枝加葛根汤出于《伤寒论》,原文云:“寒病,骨痛,阴痹,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引痛,脉沉而迟,此寒邪干肾也,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太阳病,项背强儿儿,及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由葛根(四两)桂枝(二两)芍药(二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 切 大枣(十二枚)擘而组成。桂枝加葛根汤证是外感风寒,太阳经气不舒,津液不能敷布,经脉失于濡养,所以项背强几几。但有汗出来风,是表虚。所以用桂枝汤减少桂、芍用量,加葛根,取奇解肌发表,生津舒筋之功。全方共奏解肌发表,升津舒经之功。适用于风寒客于太阳经输,营卫不和证。桂枝汤证兼项背强而不舒者。
颈椎病医案(1)
赵某某,女,53岁,初诊日期 :2010 年12月30日。 主诉:颈强、肩背酸痛3年。
现病史:颈部僵直、肩背酸痛,余无不适,西医诊断:“颈椎病”。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 辩证:风寒外袭,经络痹阻之颈椎病。 处方:葛根30g、桂枝15g、赤、白芍各15g、甘草10g、川芎15g、补血45g、羌活20g、姜黄25g、威灵仙20g、延胡索20g、乳没各10g、香附10g。服药3付后,颈部僵直消失,肩背酸痛减
轻,上方去葛根,加海桐皮20g,水煎服 3付。
按语: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导致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本方学生治疗颈椎病的经验方,葛根30g,
桂枝15g,赤、白芍各15g,炙甘草10g,川芎15g,羌活20g,姜黄25g,威灵仙20g,生姜4片,大枣10枚。方中葛根在实验中证明其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血流量的作用,配合白芍改善微循环,缓解肌痉挛;配合赤芍、川芎、当归、姜黄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桂枝祛风解肌,舒筋活络,羌活祛风散寒,活络止痛,威灵仙活血通络,补益肝肾,以防止颈椎退行性病变。
落枕医案(2)
赵某,女,41岁。初诊日期 :2008 年11月25日。 主诉:落枕反复2年余。
现病史:患美容院工作以低头为主,项背强紧,每年必落枕5-7次,
近日发作频繁,须按摩好转。我建议她改变工作环境并配合服中药断其根,患者同意治之。刻诊:项背强紧,自汗出、恶风,偶感风寒易发作,发作时顾盼俯仰不能自如,项强及背拘急疼痛,饮食、二便尚可,月经正常,舌淡苔白润,脉浮迟。
辩证:感受风寒,颈背部气血凝滞,筋络痹阻之落枕。 处方:葛根30g、桂枝15g、赤、白芍各15g、
炙甘草10g、当归15g,黄芪30g,麻黄10g、防己10g、秦艽20g、生姜5片、大枣10枚。连服2周,病告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按语:落枕是一种常见病,好发于青壮年,以冬春季多见,是一
种以颈部疼痛,颈项僵硬,转侧不便为主要表现的颈部软组织急性扭伤或炎症。本案发则见项背强几几,汗出,恶风,脉浮迟,桂枝加葛根汤证备,是用之即效。
四.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治疗误下胸满医案: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源于《伤寒论》,原文:“太阳病,误用下法后,脉促胸满,微恶寒者。”由桂枝9克(去皮) 甘草6克(炙) 大枣12枚(擘) 生姜6克(切) 附子5克(炮) 组成。
王某某,男,43岁。初诊日期 :2008 年11月27日。 主诉:胸中憋闷3年,近日误服泻药加剧。
现病史:患者心肌供血不足多年,今年胸闷而痛住院诊断“轻微冠
心病”,胸中憋闷难忍,气短不足以息,有时需要吸氧气才能缓解,我之老患者,因不愿意服中药,发病时我多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而缓解,近日误服泻药,胸中憋闷难忍,气短不足以息加剧,伴有四肢不温,时恶风寒,大便溏,腹胀。舌质淡苔白,脉弦而缓。
辩证:胸阳不振,阴气内阻胸痹证。
处方:桂枝10g,生姜10g,大枣10枚,附子6g,炙甘草6g。服药3剂后证状减轻,服3剂,胸满、腹胀、气短诸症皆愈。
按语:胸闷或胸痛,是胸痹之主症,其病机主要是上焦心胸阳气虚弱而阴寒之气内盛,《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云:“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