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文化资本与可持续性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3
文化资本对城市创造力的影响分析文化资本是指一个城市所拥有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活动的总和,它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作品和知识产权等可量化的资源,还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等无形的文化资产。
文化资本对城市的创造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文化资本是城市创造力的重要滋养源。
一个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文化底蕴和创造力水平。
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存在,为城市提供了无限的创新和创造的动力。
例如,一个城市拥有众多的博物馆、画廊、剧院和音乐厅等文化设施,这些场所不仅是文化资本的体现,同时也是创造力的源泉。
让人们能够接触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和表演,激发人们对创意和创意产业的热情,促进城市的创造力大爆发。
其次,文化资本能够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一个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和观光者,还能够吸引更多的创意人才和创业者。
文化资本作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城市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
例如,巴塞罗那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现代的建筑风格而闻名,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创意人才。
这些游客和创意人才的涌入,为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创造力。
再次,文化资本能够培养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一个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能够激发人们对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追求。
文化资本为人们提供了参观展览、观看演出、参与文化交流和创意活动的机会,使人们在艺术领域得到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培养。
通过观察和学习优秀的艺术作品,人们能够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培养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这些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进一步推动城市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水平的提升。
最后,文化资本能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个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能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支持。
文化资本作为城市的软实力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带来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消费的发展,进而推动城市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文化资本”理论“文化资本”近年来在学界引起的关注呈一个上升的趋势。
本文探讨“文化资本”这一理论的起源发展,特别是对这一新兴理论目前在中国的研究现状作一梳理,并对国内研究现状作简要评述。
一、“文化资本”理论的提出“文化资本”是一个复合交叉的概念。
我们首先要在“文化”和“资本”两个概念范畴的交叉点上来理解“文化资本”,即文化中的资本,或者资本中的文化形态。
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定义,古往今来,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一直不断,迄今已经有200多种定义。
人类学奠基者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B。
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关于文化的科学”一章中说“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在这里,泰勒将文化解释为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包括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观念精神。
资本是什么?最早人们往往把资本等同于货币,其后认为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是资本,认为资本就是经济资本这样一种形式。
这是经济主义对人们观念深刻影响的表现。
资本是用来做什么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说:资本是人们保留起来希望取得收入的那部分资财。
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资财都是资本,资本是能够带来利润的积累。
而资本研究的集大成者当属马克思。
他在《资本论》中,总结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发展的实践,对资本作了全面深刻的分析,对资本进行首次科学概括: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最早系统化正式提出“文化资本”这个概念的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
布尔迪厄的国际性学术影响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急速上升的,进入90年代后非但势头未减,而且后劲十足。
布尔迪厄几近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完全无视学科界线,从人类学、社会学和教育学到历史学、语言学、政治科学、哲学、美学和文学研究,他都有所涉猎。
布尔迪厄向当今的学科分类提出了多方位的挑战。
解读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一、背景重现布迪厄出生在法国南部偏远的山区小村,父亲是个乡村邮递员,以后进入法国知识分子的摇篮--- 巴黎高师,求学期间,他在哲学上出类拔萃,同时他的政治意识也明显成长起来。
他反对斯大林主义和保守主义体制;他站在左派知识分子这边抨击法国殖民政策。
布迪厄与那些出身富有。
有文化优越感的精英子弟格格不入,因此他从未认同精英政治论和唯智主义传统。
大学毕业后,在阿尔及利亚服兵役期间,他亲眼目睹了殖民地和殖民战争可怕的现实,这是布迪厄从哲学进入社会学的转折点。
就个人经历而言,阿尔及利亚战争深深地唤起他关怀现实,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批判的政治冲动。
希望用科学研究揭示社会困难的来龙去脉,以自主性的学术批判介入社会。
从知识层面而言,布迪厄的研究工作是在法国战后学术领域展开的。
考察他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建构,必然要与这一特定语境中的知识分子话语联系起来。
布迪厄的学徒时期正值法国知识盛行存在主义学说的50 年代。
在他看来存在主义夸大了主体的主观选择能力,接受了历史理性主义思想,并沉浸在现象学中,此后结构主义理论登上思想舞台,对布迪厄最初的理论积累和研究道路的选择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结构主义为研究社会现象的经验学科--- 社会学提供了走出实体的,本质主义研究的方法。
然而,阿尔及利亚的田野考察使得布迪厄越来越怀疑结构主义人类学方法的可靠性。
结构主义如何揭示实践者的生成性活动?由此布迪厄开始抛弃结构主义的“规则”而选择了潜意识的“策略”概念。
布迪厄曾多次说自己的工作是“哲学的田野工作”,意思是指结合经验调查和理论建构的“参与性社会学”研究。
排斥经验研究的哲学冥想,掩盖和自然化了社会及知识长于的等级区域。
脱离社会实际的流动和丰富的事实;而实证研究则陷入唯方法而方法的琐屑材料中,同样不能透彻地揭露社会世界的隐秘神话。
在他长达40余年的研究中迎接了跨学科,多方位的挑战。
布迪厄几近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完全无视学科界线,从人类学、社会学和教育学到历史学、语言学、政治科学、哲学、美学和文学研究,他都有所涉猎。
“资本”的一种非经济学解读———布迪厄“文化资本”概念朱伟珏 摘 要:“文化资本”是布迪厄从象征支配角度对马克思的资本理论进行非经济学解读之后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学概念。
布迪厄指出“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一样,也可以投资于各种市场并获取相应的回报。
由于“文化资本”的再生产主要是以一种“继承”方式进行的,所以它同样凝结着社会成员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并体现着社会资源的不平等分配。
关键词:布迪厄;文化资本;再生产;象征支配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5833(2005)0620117207作者简介:朱伟珏,同济大学文法学院哲学与社会学系副教授 (上海 200092)布迪厄的“文化资本论”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学理论体系。
与以往任何一种社会学思想不同,布迪厄的文化理论借用了大量经济学术语和概念。
也就是说,他的理论主要是通过利用经济学隐喻来揭示现实社会中各不同阶层之间的不平等关系的。
布迪厄将其理论称为总体性实践经济学。
他认为传统经济学与总体性实践经济学至少存在以下两大区别:第一,传统经济学通常习惯于将能够直接转化为金钱的商品交换视为经济行为,而将其余部分视为非经济行为。
而总体性实践经济学则将象征活动(文化活动、社会活动等)这一非经济行为同样视为一种利益交换行为。
第二,传统经济学企图掩盖象征活动的利益倾向,而实践经济学则认为象征活动也同样属于一种交换形式,只不过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换而已①。
总体性实践经济学正是将那些被传统经济学所忽略的、非经济的实践形式(主要是文化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
这无疑是一种非经济学的解读方式。
用布迪厄自己的话说,总体性实践经济学与经济学正统观念之间的共同之处仅在于一些用词之上②。
尽管如此,总体性实践经济学仍然将把握各种形式的资本、即把握社会物理学的能量作为其首要课题。
“文化资本”是布迪厄将经济学概念成功地运用于文化研究的典型例子。
它是布迪厄对马克思的资本理论进行非经济学解读之后提出的一个社会学概念,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
什么是文化资本?
戴维·思罗斯比
【期刊名称】《新华文摘》
【年(卷),期】2004(000)010
【摘要】@@ 经济学家通常将资本分为三种类型:物质资本(有形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而本文讲述的则是第四种资本--文化资本.文化资本被认为是具有文化价值的财富.本文将考察"文化资本"这个概念是如何应用到其他学科中去的,特别是如何应用到布迪厄之后的社会学中去的,并且还会将文化资本这个概念在社会学中的应用与它在经济学中的用途进行比较.在本文中,我们还将探讨经济意义上的文化资本概念得以建立的基础--即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之间的关系,而且,我们还将探讨文化资本这个概念对经济分析可能具有的意义,包括对经济增长、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投资分析所具有的意义.此外,本文还为将来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提供一些建议.
【总页数】4页(P119-122)
【作者】戴维·思罗斯比
【作者单位】澳大利亚麦考里大学经济学教授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05;I611.06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化资本与人力资本——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经济学意义朱伟珏内容提要 本文从文化与人力资本的关系出发,对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及其与经济学的关系进行了考察。
文化资本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同属新资本理论,以关注非物质性资本的社会与经济价值著称。
人力资本论强调学校教育对行动者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投资是基于行动者自由意识与意志的理性行为;而文化资本论则重视早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方面的作用,认为文化资本的积累主要是通过再生产的方式完成的。
本文认为,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对经济学家们重新思考文化的经济价值、进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 布迪厄 文化资本 人力资本 经济学 近年来,环境问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引起包括经济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同时,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如教育和医疗的产业化现象,网络和大众传媒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和文化资源分配的公平性问题,由教育不平等及信息鸿沟等因素造成的贫富差距问题,使得经济学家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文化已成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新要素。
在这一背景下,经济学家们开始尝试将文化纳入到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则为经济学家们建立新的理论范式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一 “文化资本”(cap ital cu ltu re)是布迪厄对马克思的资本概念进行扩展之后提出的一个社会学概念。
布迪厄指出,资本是一种积累的劳动,它需要通过时间的积累,并且需要以具体化及身体化的方式进行积累。
与此同时,资本也是一种以同一或扩大的方式获取生产利润的潜在能力,即一种进行自身再生产的能力。
不过,和经济学家通常只认可单一形式的资本即物质资本(经济资本)不同,布迪厄认为,资本并非仅限于经济资本,若要全面认识和理解社会世界的结构与功能就必须引进资本的一切形式①。
为此,他将资本划分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关系)资本三大形态。
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分析其在社会学、文化研究和教育平等领域的深远影响。
布迪厄作为法国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他的文化资本理论为我们理解社会不平等和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首先将对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进行概述,然后分析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最后探讨该理论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启示。
布迪厄认为,文化资本是一种与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并行的资本形式,它体现在个人的教育程度、文化素养、技能以及审美趣味等方面。
文化资本不仅是个人社会地位和经济成就的重要因素,也是社会不平等的重要来源。
在布迪厄看来,文化资本具有继承性,即它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和社会化过程从一代传递到另一代,从而形成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文化差距。
通过对文化资本理论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不平等现象,揭示出隐藏在文化背后的权力关系和社会结构。
文化资本理论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教育平等和文化传承的新视角,促使我们反思当前的教育制度和文化传承方式,以实现更加公平和包容的社会发展。
本文将分为几个部分对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进行深入探讨。
我们将介绍文化资本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观点;我们将分析文化资本在不同社会领域中的应用,包括教育、文化产业和社会分层等;我们将探讨文化资本理论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启示,以及如何借鉴该理论来促进社会公平和文化发展。
二、文化资本理论概述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文化资本理论是一个多维度、深入人心的社会学分析框架,旨在理解和解释社会不平等和文化差异。
该理论主张,文化资本是一种与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并列的重要资本形式,它在个人和群体的社会轨迹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文化资本可以被理解为一种通过教育、文化实践和社会化过程获得的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是物质的(如书籍、艺术品),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如知识、技能、语言、习惯、态度和价值观)。
这种资本在个人层面上表现为个人的教育程度、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而在社会层面上则体现为一个群体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知识体系。
《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
《文化资本》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哲学家、结构主义大师布迪厄的一部论述当代人类精神危机及其出路和未来走向的经典性作品,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社会科学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学术著作之一。
书中通过“生活实践”与“结构观念”双重批判模式,试图建立关于个体的话语实践与象征行为的关系理论,在当下信息革命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重新审视被工业革命所创造出来的那些物质财富的分配、再生产及整合问题,并指导我们如何应对由此而引发的现存人类社会秩序及伦理道德面临着空前挑战的时刻。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是什么?
一、可持续发展可促进经济发展
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以节约开支,刺激经济增长,并吸引外部资本流入。
同时,它也能建设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如低碳交通系统、污染减少的工业设施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建筑,为未来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二、可持续发展可减少负面影响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的加剧,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也变得日益严重。
可持续发展可通过各种措施,如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采用可再生能源,降低能源和水的浪费,以及采用环保技术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三、可持续发展可促进社会公正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经济、环境和社会之间平衡,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模式下,社会需求的满足必须同时考虑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性。
这种平衡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社会公正。
四、可持续发展可促进教育和文化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强调文化多样性和教育的重要性。
这种模式下,是通过促进文化的多样性、知识的共享和地方性知识传承来实现教育和文化的平衡和发展,从而提高人们对环境和资源的认识和保护和谐发展。
总而言之,可持续发展对争取更好的未来,保护地球家园的健康和繁荣有着重要的作用。
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倡导可持续发展,才有可能创造一个更充实、更平等、更有希望的未来。
文化资本对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意识到文化资本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文化资本是指城市中的艺术、文化、历史、创意产业等资源,而这些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带动城市的经济繁荣和社会活力。
本文将探讨文化资本对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几个具体案例。
首先,文化资本为城市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到艺术、文化和历史等方面。
许多城市以其独特的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比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以其丰富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品闻名于世,成为了意大利重要的旅游城市,每年吸引了数百万游客。
这些游客在佛罗伦萨消费,推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提高了就业率,带动了整个城市经济的增长。
其次,文化资本为城市社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活力。
艺术、文化和创意产业往往是一座城市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在柏林,这座充满艺术氛围的城市,大量的艺术家、音乐家和创作者聚集在这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圈子。
这些创意人才在城市中开展各种活动,推动了艺术和文化的蓬勃发展。
这不仅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也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创业的平台。
此外,城市的文化活动还能够促进社会交流和融合,增强社会凝聚力。
文化资本对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城市的文化资本不仅仅是一个外在的优势,更是内化在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中。
因此,文化资本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城市的身份认同和形象。
比如,在巴塞罗那,安东尼·高迪设计的建筑物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标志性景点,也代表了该城市的独特文化。
人们对这些建筑的喜爱和认同使得巴塞罗那成为了一个备受推崇的文化之都,进一步提升了这座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虽然文化资本对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是积极的,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一些城市缺乏对文化资本的投资和保护。
如果没有足够的投资,文化资本无法得到适当的开发和利用,可能会流失或者衰退。
其次,文化资本的商业化也可能带来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经济学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有人认为,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环境问题,也是经济和社会问题。
因此,许多国家都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此趋势下,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经济学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领域。
什么是文化经济学?文化经济学是指对文化产业、文化产品和文化市场等方面进行研究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文化经济学强调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探讨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模式和规律,以及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经济行为的特点、规律和制度设计。
在现代社会中,文化产业既是经济产业,也是文化产业。
因此,文化经济学探讨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文化经济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学科。
文化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文化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在文化经济学中,可持续发展强调在保护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传统的前提下推动经济的发展。
文化产业不仅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还可以形成文化自我保护和自我推广的机制,促进社会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因此,通过文化经济学的研究,可以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中。
文化经济学如何促进可持续发展?首先,文化经济学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生态僵局。
在保护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的前提下,通过文化产业促进经济的发展。
文化经济学研究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模式,可以促进文化产业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其次,文化经济学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创新。
在文化产业中,创新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文化经济学通过探讨文化产业的创新模式、机制和规律,可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向高端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最后,文化经济学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国际化。
文化是一种跨文化的、具有普遍价值的人类创造物。
文化经济学通过研究文化产业的国际化、文化创新和文化交流,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推动人类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结语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经济学是一个有发展潜力的领域。
文化资本与文化产业在当今社会,文化资本与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人们的热点话题。
文化资本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它通过积累和传承,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而文化产业则是一种将文化价值转化为商业价值的方式,它为文化资本的积累和传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文化资本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它包括文化知识、技能、经验、信仰等方面。
文化资本的积累和传承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和不断的学习。
在现代社会中,文化资本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生产力,它能够为个人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财富和价值。
同时,文化资本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它为文化产业提供了独特的内容和创意。
文化产业是指通过商业手段将文化价值转化为商业价值的一系列产业活动。
文化产业包括影视制作、出版发行、艺术表演、文化遗产、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
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趋势,它为各国经济的增长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繁荣,还可以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提高国民素质和生活品质。
文化资本与文化产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
文化资本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它为文化产业提供了独特的内容和创意。
而文化产业则是文化资本积累和传承的重要途径,它通过商业手段将文化价值转化为商业价值,为文化资本的增值和传承提供了平台。
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文化资本与文化产业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形成了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
实现文化资本向文化产业转化的关键在于如何将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有机结合。
一方面,需要加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升文化资本的品质和内涵;另一方面,需要完善文化产业的市场机制,提高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此外,还需要加强政策扶持和人才培养,为文化资本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总之,文化资本与文化产业之间存在着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
文化资本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而文化产业则是文化资本积累和传承的重要途径。
为了实现文化资本向文化产业的顺利转化,我们需要加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完善文化产业的市场机制,以及加强政策扶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
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道具、工具及机械等物质性文化财富。
显然,这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文化资本,是可以直接传递的。
不过,客观形态的文化资本并不是一种与身体化过程毫不相关的完全“物化”资本。
人们通常以为只要有足够的金钱就可以立刻得到它们。
但事实上,任何事物要想作为一种文化资本发挥固有作用的话,那么它必然或多或少地具备一些身体化形态文化资本的特征。
以古董收藏为例,我们知道一名真正的古董收藏家除了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之外,还必须同时具备丰富的收藏知识和较高的文化素养。
通过文化资本所能获得的利润“是与他(行动者)所掌握的客观形态资本以及身体形态资本的多少成正比的”。
文化资本的第三大形态是制度形态。
制度形态文化资本就是将行动者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以考试等方式予以承认并通过授予合格者文凭和资格认定证书等方式将其制度化。
这是一种将个人层面的身体形态文化资本转换成集体层面客观形态文化资本的方式。
从这一意义上讲,制度形态文化资本是一种介于身体形态文化资本与客观形态文化资本之间的中间状态。
文凭是制度形态文化资本的典型形式。
文化资本的积累通常是以一种再生产的方式进行的。
文化资本的再生产主要通过早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来实现。
家庭无疑是文化资本最初也最主要的再生产场所,在充分反映父母文化素养和兴趣爱好的家庭环境中,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将成为孩子们竭力仿效的对象。
孩子们正是通过这种无意识的模仿行为继承父母的文化资本并将其身体化的。
此外,文化资本的传承也经常发生于各种公共场域内。
其中最典型的方式是教育市场的学历再生产。
布迪厄指出,学校是除家庭以外最重要的生产文化资本的场所。
通常情况下,家庭主要是培养“教养”和“规矩”等广义的品位及感性的地方。
而学校则是一个传授系统性专业化知识与技能的场所。
孩子们从学校获得的主要是系统性知识及社会技能等文化资本。
这些知识与技能往往通过考试的形式正式获得社会的承认并通过颁发文凭的方式被固定与制度化。
幻灯片1
第三章 文化资本与可持续性
幻灯片2
幻灯片3
什么是资产?
什么是资本?
幻灯片4
什么是“文化资本”
资本的分类
自然资本:由自然提供的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如土地、水等。
物质资本:物质意义上的商品,可以作为进一步生产商品的要素,如工厂、机器等。
人力资本:个体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技能和经验,如舞蹈、歌唱。
社会资本:表示人脉、网络、信任等关系的资产,如亲朋好友。
文化资本:体现、贮存和提供文化价值的资产,如建筑物、昆曲等。
幻灯片5
幻灯片6
什么是“文化资本”
文化资本的外延
文化资本的存量:指在一个给定时点上存在的文化资本的数量,用实物量或者总价值来
衡量。
文化资本的流量:指存量随着时间推移引起的服务流量,可用于消费,或用于进一步。
文化资本背景下的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
有形文化资本与部分可以转化为知识产权形式的无形文化资本,其文化价值可以产生经济
价值。
幻灯片7
什么是“文化资本”
文化资本的其他含义
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一个结构性概念
内含化文化资本:表现为个人精神和身体的持久性情。最为看重,与经济学中的人力
资本概念相近。
具体化文化资本:表现为诸如图片、书籍、字典、工具等文化商品。
制度化文化资本:表现为诸如学术资格等社会认同。
贝克斯 & 福尔克的“文化资本”:一个功能性概念
文化资本是指人类应对与改造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解释了如何将自然资本用于创造
物质资本。
更接近于“适应性资本”的意思。
幻灯片8
什么是“文化资本”
文化资本与自然资本相似之处
可持续性: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平衡性
多样性
幻灯片9
可持续性与文化资本
文化资本可持续发展的六个原则:
物质福利与非物质福利
物质福利:经济价值 & 文化价值
非物质福利:借由文化作用提升的公共利益
代际公平与动态效率
代际公平:指福利、效用和资源在代与代之间分配的公平性。
新古典经济学中将代际公平问题转换为跨期分配效率问题,要求使资源产生的利益的
净现值最大化。
在文化资本领域,在进行资源跨期分配决策时,需要采取经济价值评价方法和文化价
值评价方法,同时考虑经济收益与文化收益。
贴现率(discount rate):未来收益折算成现值的利率。
幻灯片10
可持续性与文化资本
代内公平
当代所有人都有权利公平地获取文化资源和源自文化资本的收益流。譬如,少数派和弱
势群体。
维持多样性
多样性是文化资本的重要属性,具有促进新的文化资本形成的能力。
譬如,创意作品的启发。
谨慎性原则
指对于那些可能导致不可逆转变化的决策,由于其后果难以预计,所以应该从严格风险
规避的角度极为谨慎地对待。
维持文化系统与承认相互依赖性
文化“生态系统”支撑着实体经济的运转,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与决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