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药物》答疑
- 格式:docx
- 大小:14.63 KB
- 文档页数:2
24、外源性DNA残留量测定参考答案:外源性DNA残留量测定——基因工程药物原液的检定项目。
采用固相斑点或经国家药品检定机构认可的其他敏感方法测定。
25、降压物质检查法参考答案:本法原理是利用猫对组胺样物质具有较为敏感的作用,通过静脉给予一定剂量的供试品,观察对麻醉猫血压的影响,以判定供试品中降压物质的限度是否符合要求。
26、最小不干扰稀释倍数参考答案:最小不干扰稀释倍数——即对试验不产生干扰的最小的供试品稀释倍数。
27、异常毒性检查参考答案:异常毒性检查——生物制品的非特异性毒性的通用安全试验,通过给动物注射一定剂量的供试品,在规定的期限内观察动物的反应和体重生长情况,检查制品中是否污染外源性毒性物质以及是否存在意外的不安全因素。
28、沉降菌参考答案:沉降菌——用沉降法收集空气中的活微生物粒子,通过专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
29、空态参考答案:空态——洁净室(区)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安装完毕且功能完备的情况下,但是没有生产设备、原材料或人员的状态。
30、药品无菌检查参考答案:药品无菌检查——用于确定要求无菌的药品、医疗器具、原料、辅料及要求无菌的其他用品是否染有活菌的一种方法。
31、生物检定法参考答案:生物检定法——利用药物对生物体(整体动物、离体组织、微生物等)的作用以测定其效价或生物活性的一种方法。
它以药物的药理作用为基础,统计学为工具,选用特定的实验设计,在一定的条件下比较供试品和相当的标准品所产生的特定反应,通过等反应剂量间比例的计算,从而测得供试品中活性成分的效价。
32、可靠性测验又称差异显著性测验。
其测验方法有三种:(只能分析两个样本之间的差异)、、(用于计数资料的比较,计数资料的相关分析)。
参考答案:t测验;F测验;x2测验<\/p>33、2010版中国药典将空气洁净度分为 A、、、四级。
参考答案:B/C/D34、微生物检定法可分为三类:、、。
《生物技术制药》理论课教案第一章:生物技术制药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技术制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掌握生物技术制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3. 了解生物技术制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和前景。
1.2 教学内容1. 生物技术制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生物技术制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包括重组DNA技术、细胞培养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等。
3. 生物技术制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如重组蛋白药物、抗体药物、基因治疗药物等。
4. 生物技术制药的前景和挑战。
1.3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生物技术制药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应用领域和前景等。
2. 互动:提问和回答,讨论生物技术制药的案例和挑战。
1.4 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技术制药相关书籍和教材。
2. 课件:生物技术制药的图片、图表和动画。
3. 案例:生物技术制药的案例和实例。
1.5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作业。
第二章:重组蛋白药物的生产与制备2.1 教学目标1. 了解重组蛋白药物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重组蛋白药物的生产和制备方法。
3. 了解重组蛋白药物的应用和前景。
2.2 教学内容1. 重组蛋白药物的定义和特点。
2. 重组蛋白药物的生产方法,包括基因克隆、表达载体的构建、细胞培养等。
3. 重组蛋白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亲和色谱、凝胶过滤色谱等。
4. 重组蛋白药物的应用和前景。
2.3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重组蛋白药物的定义、特点、生产和制备方法等。
2. 实验演示:展示重组蛋白药物的生产和制备实验。
2.4 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技术制药相关书籍和教材。
2. 课件:重组蛋白药物的图片、图表和动画。
3. 实验材料:重组蛋白药物的生产和制备实验所需材料。
2.5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实验报告: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第三章:抗体药物的研究与开发3.1 教学目标1. 了解抗体药物的定义和分类。
生物技术药物 cde 指导原则
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部署下,药审中心组织制定了《生物标志物在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中应用的技术指导原则》,为合理应用生物标志物指导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发提供可参考的技术规范。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印发药品技术指导原则发布程序的通知》要求,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同意,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可广泛地应用于病人的筛查、诊断、临床研究、指导用药、预后等领域。
此外,CDE还发布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试验设计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试验实施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试验获益-风险评估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提出“以患者为中心”是当前药物研发的核心指导思想,建议在结合患者体验数据,选择当前临床实践中最佳且可及的治疗的基础上,关注其他可用治疗,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治疗需求的动态变化,前瞻性地选择对照组,总体而言,应避免将次优治疗作为对照,影响受试者的治疗选择。
生物类似药研发相关问题问与答发布日期:20190731自2015年2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以来,截至目前国内已有多个治疗用生物制品按生物类似药申报,并已有产品获准上市。
随着国内生物类似药研发的不断深入,相关研究单位通过沟通交流咨询的生物类似药相关技术问题也显著增多。
经过系统梳理,现就比较集中和普遍的问题以及我们当前的考虑总结如下:问题一、生物类似药的适用范围?答:适用于结构和功能明确的治疗用重组蛋白质制品。
候选药物的氨基酸序列原则上应与参照药相同。
建议使用与参照药类似的宿主细胞和表达体系,因为不同的细胞类型会影响翻译后修饰的模式,如糖基化等。
如果使用不同于参照药的表达体系,需进行充分的药学比对研究证明所表达的蛋白具有相同的氨基酸序列、相当的高级结构和翻译后修饰以及生物学活性;如果生物类似药候选药与参照药进行药学比较后,发现二者之间翻译后修饰程度和类型上有差异,还须对安全性和有效性潜在的影响进行论证。
如果候选药采用新的表达系统,通常会增加糖基化模式的差异和新的工艺相关杂质,还应考虑对临床免疫原性的影响问题。
问题二、生物类似药的整体研发策略?答:类似药研发的总体思路是以比对试验证明其与参照药的相似性为基础,支持其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
应采用逐步递进的顺序,分阶段开展药学、非临床、临床比对试验。
完成前期药学和非临床比对研究后,建议申办方与中心开展pre-IND沟通交流,明确后续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设计。
建议临床研究阶段应先进行PK比对研究,在完成PK研究后建议与中心进行沟通交流,经初步评估具有PK等效性后,再开展头对头的疗效和安全性比对研究。
问题三、参照药的选择和来源?答:参照药应选择在国内上市销售的原研药,研发过程中各阶段所使用的参照药,应尽可能使用相同产地来源的产品。
对不能通过商业途径在国内获得的,可以考虑其他合适的途径,但应增加不同来源参照药的桥接比对研究或提供不同来源参照药之间可比的证据,同时关注原液的来源。
《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生物技术的发展史1.1 生物技术概述生物技术是指人们利用微生物、动植物体对物质、能量、信息进行操纵的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食品、农业、环境保护、能源、医药等领域。
1.2 生物技术的发展简史生物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传统生物技术阶段:早在公元前22世纪,中国就开始了酿酒、制酱、制醋等传统生物技术应用。
此后,世界各国也逐渐发展了各自的发酵技术。
(2)现代生物技术阶段:20世纪初,科学家们开始研究酶和微生物,发现了遗传物质DNA和RNA,并逐步揭示了生物体的遗传密码。
这一阶段的代表性成果包括抗生素的发现、遗传工程的创立以及生物制品的生产。
(3)生物技术革命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生物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基因克隆、基因编辑、基因组学等技术的突破,为生物技术在医药、农业、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开辟了广阔前景。
二、生物技术药物1.2.1 生物技术药物概述生物技术药物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方法生产的药物,主要包括蛋白质药物、抗体、疫苗、寡核苷酸药物等。
1.2.2 生物技术药物的特性生物技术药物具有以下特点:(1)高特异性:生物技术药物针对性强,能够精确作用于疾病相关分子。
(2)低毒性:生物技术药物通常来源于自然界中的生物体,毒副作用较低。
(3)复杂性:生物技术药物的结构复杂,生产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条件。
(4)生产成本高:生物技术药物的生产设备、工艺和原材料成本较高。
三、生物技术制药1.3.1 生物技术制药概述生物技术制药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方法生产药物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培养、蛋白质工程等技术。
1.3.2 生物技术制药特征生物技术制药具有以下特征:(1)生产过程高度自动化、精确化。
(2)药物作用机制明确,针对性强。
(3)生产周期较长,生产成本较高。
(4)药物质量和安全性要求严格。
1.3.3 生物技术在制药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1)生产生物技术药物,如蛋白质药物、抗体、疫苗等。
第一章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又称生物工程bioengineering,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技术。
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也称遗传工程,是现在生物技术的核心和主导。
主要原理是应用人工方法将生物的遗传物质,通常是DNA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切割、拼接和重组,然后将重组了的DNA导入某种宿主细胞或个体,从而改变它们的遗传品性;有时还使新的遗传信息在新的宿主细胞或个体中大量表达,以获得基因产物(多肽或蛋白质)。
(DNA重组技术,分子杂交技术,基因操作)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 指以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良生物品种和创造新品种,加速繁育动植物个体,或获得某种有用的物质的过程。
发酵工程fermentation engineering是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特殊功能生产有用的物质,或直接将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的一种技术体系。
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是利用酶或细胞所具有的特异催化功能,或对酶进行修饰改造,并借助生物反应器和工艺过程来生产人类所需产品的一项技术。
抗体工程antibody engineering是利用细胞生物学或分子生物学手段在体外进行遗传学操作,改变抗体的遗传特性和生物学特性,以获得具有适合人们需要的、有特定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的新抗体,或建立能稳定获得高质量和产量抗体的技术。
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也称生物催化biocatalysis是利用酶或有机体(细胞、细胞器)作为催化剂实现化学转化的过程,是生物体系的酶制剂对外源性底物进行结构性修饰所发生的化学反应。
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nological drug 是指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他生物技术生产的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药物,主要是重组蛋白或核酸类药物。
第二章生物药物概论一、生物药物生产原料选择的主要原则、生物药物的特性及种类。
主要原则:有效成分含量高,原料新鲜;来源丰富,易得;原料产地较近;杂质含量少;原料本钱低;易提取。
特性:〔1〕药理学特性:治疗的针对性强;药理学活性高;毒副作用小,营养价值高;生理副作用常有发生。
〔2〕生产、制备中的特殊性:原料中的有效物质含量低;稳定性差;易腐败;注射用药有特殊要求。
〔3〕检验上的特殊性:要有理化检验指标,和生物活性检验指标。
分类:按药物化学本质和化学特性分类:〔1〕氨基酸及基衍生物类〔2〕多肽和蛋白质类〔3〕酶和辅酶类〔4〕核酸及其降解物和衍生物类〔5〕糖类〔6〕脂类〔7〕细胞生长因子类〔8〕生物制品类〔9〕小动物制剂〔10〕动物器官或组织制剂。
按原料来源分类:〔1〕人体组织〔2〕动物组织〔3〕植物组织〔4〕微生物〔5〕海洋生物来源的药物。
按生理功能和用途分类:〔1〕治疗药物〔2〕预防药物〔3〕诊断药物〔4〕其他。
二、生物药物提取别离制备方法的工艺过程。
在对生物药物进展提取操作时,选择提取试剂需注意的问题。
工艺流程:1、生物药物原料的选择、预处理与保存〔保存方法: 冷冻法,-40℃;②有机溶剂脱水法;③防腐剂保鲜,多用于液体〕。
2、生物药物的提取:〔1〕生物组织与细胞破碎:磨切法,压力法,反复冻融法,超声波震荡破碎法,自溶法,酶溶法〔2〕选择适宜的溶剂进展提取〔考虑提取剂的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注意温度、变性剂等因素〕。
3、生物药物的别离纯化:〔1〕蛋白质类药物的别离纯化:沉淀法,亲和层析法,疏水层析法〔2〕核酸类药物的别离纯化:提取法,发酵法〔3〕糖类:沉淀法,离子交换层析法〔4〕脂类:沉淀法,吸附层析法,离子交换层析法〔5〕氨基酸类:沉淀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
试剂的选择:1、对所需要提取的活性成分溶出度较高,对杂质较低。
2、不破坏活性成分。
3、利于后续预处理。
4、对环境影响较小,有利于回收和处理。
第十八章生物技术药物制剂1分第一节概述一、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1.生物技术又称生物工程:是应用生物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或其组成部分(包括器官、组织、细胞或细胞器等)发展各种生物新产品或新工艺的一种技术体系。
生物技术一般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
2.现代生物技术:以基因工程为核心以及具备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内涵的发酵工程和酶工程。
3.生物技术药物: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借助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药品。
运用DNA 重组技术和克隆技术生产的蛋白质、多肽、酶、激素、疫苗、单克隆抗体和细胞生长因子等药物。
二、生物技术药物特点:大多数是生物大分子内源性物质,即蛋白质或多肽类药物1.临床使用剂量小,药理活性高,副作用少,很少有过敏反应;2.药物稳定性差,在酸碱环境或体内酶存在下极易失活;3.分子量大,时常以多聚体形式存在,很难透过胃肠道粘膜的上皮细胞层,故吸收很少;4.不能口服给药,一般只注射给药;5.体内生物半衰期较短,从血中消除较快。
关于生物技术药物特点的错误表述是()A.生物技术药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或多肽类药物B.临床使用剂量小、药理活性高C.在酸碱环境或体内酶存在下极易失活D.易透过胃肠道黏膜吸收,多为口服给药E.体内生物半衰期较短,从血中消除较快[答疑编号0021180101]【正确答案】D关于生物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为()A.生物技术也叫生物工程B.是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组成部分发展各种生物新产品新工艺的一种技术体系C.生物技术一般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D.以基因工程为核心以及具备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内涵的发酵工程和酶工程才被称为现代生物技术E.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生物技术无区别[答疑编号0021180102]【正确答案】E下面对生物技术药物的叙述正确的为()A.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借助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药品B.生物技术药物绝大多数是生物大分子内源性物质,即蛋白质或多肽类物质C.这类药物稳定性好,在酸碱环境或体内酶存在下也不失活D.这类药物分子量大,口服吸收少,半衰期短,消除较快,一般多为注射给药E.运用DNA重组技术和单克隆抗体技术产生的蛋白质、多肽、酶、激素、疫苗、单克隆抗体和细胞生长因子等药物,不属于生物技术药物[答疑编号0021180103]【正确答案】ABD三、生物技术药物的结构特点与理化性质1.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
《生物技术制药》笔记第一章:生物技术制药概述1.1生物技术的定义与发展1.2生物制药的历史背景1.3生物药物的分类1.4生物技术制药的现状与趋势第二章:生物药物的研发过程2.1药物发现与筛选2.2临床前研究2.3临床试验的设计与实施2.4药物上市后的监测第三章:生物制药的生产技术3.1重组DNA技术3.2细胞培养与发酵技术3.3纯化与制剂技术3.4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第四章:生物药物的市场与经济学4.1生物制药市场的规模与增长4.2价格与经济负担4.3竞争与合作策略4.4政策与法规影响第五章:生物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5.1药物的安全性评估5.2副作用与不良反应5.3有效性研究方法5.4风险管理策略第六章:未来生物制药的发展方向6.1个性化医疗与精准治疗6.2新兴技术的应用(如CRISPR等)6.3全球健康与生物制药的合作6.4持续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第1章:生物技术制药概述生物技术的定义与发展生物技术是利用生物系统、活细胞或其衍生物来开发或制造产品的技术。
它的应用涉及医学、农业、工业等多个领域。
生物技术的核心在于对生物体的基因和细胞过程的理解与利用。
关键概念:生物技术的定义:应用生物学和技术于生产、改良生物产品的过程。
发展历程:自20世纪初的微生物发酵技术起,经过基因工程、重组DNA技术等阶段,逐渐形成现代生物技术。
重要进展:1973年,第一例重组DNA技术成功。
1982年,首个重组人胰岛素上市。
1990年,基因治疗首次在临床应用。
生物制药的历史背景生物制药起源于对传统药物的改良,随着对生物体内机制的深入了解,生物制药逐渐崭露头角。
生物制药主要利用生物技术生产药物,包括抗体、疫苗、蛋白质等。
历史节点:1920年代,青霉素的发现标志着抗生素时代开始。
1970年代,开始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生产单克隆抗体。
1980年代,生物制药行业迅速发展,多种生物药物陆续上市。
重要药物:人胰岛素:由大肠杆菌生产,治疗糖尿病。
重组人干扰素: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及某些癌症。
1、基因工程的诞生
(1)理论上的三大发现
确立了遗传物质是DNA, 而不是蛋白质:
提出DNA分子双螺旋的结构模型:
提出“操纵子”学说, 破译了遗传密码.
(2)技术上的三大发明
DNA体外切割和连接技术.
基因工程载体技术.
DNA分子序列分析及相关技术.
2、基因工程药物生产的基本过程
基因工程技术就是将重组对象的目的基因插入载体,拼接后转入新的宿主细胞,构建
工程菌(或细胞),实现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并使目的基因在工程菌内进行复制和表达的
技术。
基因工程药物制造的主要程序是:目的基因的克隆,构建DNA重组体,将DNA重组体
转入宿主菌构建工程菌,工程菌的发酵,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产品的检验等。以
上程序中的每个阶段都包含若干细致的步骤,这些程序和步骤将会随研究和生产条件的不同
而改变。
定义:基因工程技术是指将重组对象的目的基因插入载体,拼接后转入新的宿主细胞,构
建成工程菌(或细胞),实现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并使目的基因再工程菌内进行复制和表
达。
基因工程药物制造的一般流程:(1)获得目的基因;(2)组建重组质粒;(3)构建基因工
程菌;(4)培养工程菌;(5)产物分离纯化;(6)除菌过滤;(7)半成品检定;(8)包装
3、RNAi的作用原理
RNAi (RNA interference) 即RNA干涉,是近年来发现的在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古老的
生物学现象,是由双链RNA(dsRNA)介导的、由特定酶参与的特异性基因沉默现象,它在转
录水平、转录后水平和翻译水平上阻断基因的表达。RNAi 广泛存在于从真菌到高等植物、
从无脊椎动物到哺乳动物各种生物中。同时作为一项新兴生物技术,RNAi有着广泛的应用
前景。本文主要论述了RNAi的发现、RNAi 的机理、RNAi的作用特点以及RNAi 的应用
前景。
目前对RNAi (RNA interference)的定义有很多种,不同的资料对其定义的侧重点也不尽
相同,如果将RNAi看作一种生物学现象,可以有以下定义:① RNAi是由dsRNA介导的
由特定酶参与的特异性基因沉默现象,它在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和翻译水平上阻断基因的
表达。② RNAi是有dsRNA参与指导的,以外源和内源mRNA为降解目标的转基因沉默现
象。具有核苷酸序列特异性的自我防御机制,是一种当外源基因导入或病毒入侵后,细胞中
与转基因或入侵病毒RNA同源的基因发生共同基因沉默的现象。
如果将其作为一门生物技术,则定义为:① RNAi 是指通过反义RNA与正链RNA 形成双
链RNA 特异性地抑制靶基因的现象,它通过人为地引入与内源靶基因具有相同序列的双链
RNA(有义RNA 和反义RNA) ,从而诱导内源靶基因的mRNA 降解,达到阻止基因表达的目
的。② RNAi是指体外人工合成的或体内的双链RNA(dsRNA)在细胞内特异性的将与之
同源的 mRNA降解成21nt~23nt 的小片段,使相应的基因沉默。③ RNAi是将与靶基因
的mRNA 同源互补的双链RNA(dsRNA ) 导入细胞,能特异性地降解该mRNA ,从而产生相
应的功能表型缺失, 属于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post - 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e , PTGS)。
各种不同定义虽然说法不同,但所描述事实是大体相同的,简单地可以说,RNAi就是
指由RNA介导的基因沉默现象。
4、基因工程菌在代谢控制方面与传统微生物的相同和不同点
基因工程菌在代谢控制方面与传统微生物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补料控制、pH控制、
温度控制、溶氧控制等,使菌体能够达到高密度。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外源基因的稳定性、外
源蛋白表达的诱导、蛋白降解的防止以及生长与表达的协调等方面,以达到高表达的目的。
5、抗体药物的作用机理
直接效应:a.诱导凋亡
b.抑制增殖
c.阻断生长因子或生长因子受体
d.干扰血管生成
间接效应: a.依赖补体的细胞毒(CDC)
b.依赖抗体的细胞毒(ADCC)
c.作为毒素、放射性同位素和细胞毒药物的载体
d.形成抗独特型抗体
e.通过双特异性抗体靶向效应细胞
6、抗体药物研究的趋向
寻找新的分子靶标
抗体人源化
抗体药物的高效化
抗体药物分子的小型化
抗体融合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