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学史之“垮掉的一代”
- 格式:ppt
- 大小:10.98 MB
- 文档页数:104
外国文学史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湖畔派诗人:指十九世纪开创浪漫主义的一个流派,主要代表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由于他们三人曾一同隐居于英国西北湖区,以诗赞美湖光山色,所以有“湖畔派诗人"之称.湖畔派诗人起初同情法国革命进而逃避现实,迷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幻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去寻找精神的安慰与寄托.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的抒情歌谣集为浪漫主义奠基之作.华兹华斯为诗集再版时撰写的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宣言.2.拜伦式英雄:在拜伦的作品,特别是东方叙事诗中塑造的一系列个人主义反叛者的形象,既表现了诗人的反抗精神,也反映了诗人高傲的性格和忧郁苦闷的情绪,因而叫“拜伦式英雄”.这些反叛者才能出众,出于个人的原因起来反抗国家的强权,社会秩序和宗教道德,他们既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他们个个热情勇敢、追求个人自由、意志坚强、骄傲孤独、心怀人间悲哀而不惜同命运抗争,最终一般以失败、死亡告终.代表人物:海盗中的康德拉.3..多余人:19世纪俄国文学中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典型.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环境优越,受过良好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心仪西方的自由思想,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又不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第一个多余人形象是在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里的主人公奥涅金,名称来自于屠格涅夫多余人日记.多余人的形象包括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4.小人物:特指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社会中处于底层,生活困苦,地位卑微,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已,性格懦弱,胆小怕事,成为那些大人物统治的牺牲者,是被剥削、被欺凌的典型形象.作家对他们寄予同情与怜悯,并通过这类形象批判沙皇专制制度.普希金驿站长开了俄国文学描写“小人物”的先河.果戈理的中篇小说彼得堡故事深化了普希金描写小人物的主题,代表作是外套狂人日记.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则使这一主题又有新发展.5.复调小说: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创设的概念,他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托斯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以区别于独白型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陀的作品中有众多各自独立而不融合的声音和意识,每个声音和意识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这些多音调并不要在作者的统一意识下展开,而是平等地各抒己见.每个声音都是主体,议论不局限于刻画人物或展开情节的功能,还被当作是另一个人的意识,即他人的意识,但并不对象化,不变成作者意识的单纯客体.小说具有对话性.6.冰山原则: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的埋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而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的结合起来,让读者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个基本要素.7.象征主义:19世纪中叶产生于法国,20世纪在欧美广泛流行,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强调主观、个性,以心灵的想象创造某种带有暗示和象征性的神奇画面,不再把一时所见真实的表现出来,而通过特定形象的综合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和内在的精神世界.在形式上则追求华丽堆砌和装饰的效果.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恶之花是象征主义的开山之作.后期象征主义诗人的主要代表是保尔·瓦雷里.8.表现主义:20世纪初产生于德国,尔后蔓延到欧美各国,是一个有广泛影响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表现主义文学善于透过事物的表象,展现内在的本质,从人的外部行动揭示内在的灵魂;善于直接表现人物的心灵体验,展现内在的心灵冲动.表现主义的流行是对注重外在客观事实描写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反叛,对其他现在主义流派产生了影响.其戏剧和诗歌的成就最为突出,代表作家有卡夫卡、奥尼尔、斯特林堡.9.超现实主义:是两次世界大战从法国流行到欧美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从达达主义发展而来,试图将文艺创作从理性的樊篱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过程,以表现一种更高度真实的“现实”,即“超现实”.具有以下特征:强调表现超理性、超现实的无意识世界和梦幻世界;主张用纯精神的自动反应进行文学创作,广泛使用“自动写作法”“梦幻记录法”,具有晦涩艰深的风格;追求离奇神秘的艺术效果.对后来的荒诞派、黑色幽默、魔魂现实主义都有影响.代表作家布勒东、阿拉贡.10.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流行于英法美等国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意识流小说不重视描摹客观世界,而着力于表现人的内心真实,特别是着力于表现人的意识流程,从而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和结构方法,用心里逻辑去组织故事.在创作技巧上,意识流小说大量运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象征暗示的手法,语言、文体和标点等方面都有很大创新.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以后被现代主义作家广泛采用,成了现在小说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代表:乔伊斯尤利西斯.11.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是二十世纪先出现在法国,而后流行于欧美的一种文艺思潮流派,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上的反映.其基本观点: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但倡导人们通过“自由选择”去面对荒诞的现实和痛苦的人生,从而实现人的自我价值.这些作品大多数处理的是重大的哲理、道德和政治题材,重思想,轻形式,强调逻辑思维和哲学思辨.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有萨特的小说恶心、哲理剧禁闭和加缪的小说局外人等.12.荒诞派戏剧: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尔后波及欧美的反传统戏剧流派,是寻在主义哲学在戏剧领域中的表现,由马丁.艾思林的荒诞派戏剧而得名.荒诞派戏剧家提倡纯粹戏剧性、通过直喻把握世界,他们放弃了形象塑造与戏剧冲突,运用支离破碎的舞台直观场景、奇特怪异的道具、颠三倒四的对话、混乱不堪的思维,表现现实的丑恶与恐怖、人生的痛苦与绝望,达到一种抽象的荒诞效果.代表作家有尤奈斯库、贝克特等人.13.黑色幽默:20世纪60年代流行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思想上,深受存在主义哲学影响,关注现实,对现实的荒诞有一种深沉的痛苦和恼怒.所谓黑色幽默,就是阴郁的幽默,绞刑架下的幽默,以表面的轻松、调侃、玩世不恭其实是无可奈何的语调叙述沉郁而可怖的故事,从而产生荒诞不经、滑稽可笑的喜剧效果.主人公往往是性格乖僻的“反英雄”.情节结构具有非逻辑性.代表作有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品钦万有引力之虹.14.魔幻现实主义:形成于拉丁美洲60年代取得辉煌成绩.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关心祖国和人民的命运,作品具有丰富的社会生活.基本主题都来自现实生活,但被作家改变了本来面目而披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同时,作家又大量引入各种超自然的力量,从而创造出一种扑朔迷离的新现实,但他们在小说中变现实为魔幻却有不失其真.深刻的寓意,非凡的艺术造诣,鲜明的民族色彩和广泛的群众性,使它做到了高雅和大众化的结合.代表:马尔克斯百年孤独.15.垮掉的一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在美国,是一群松散结合在一起的年轻人,唯一共同之处就是对社会公认的一切都抱背道而驰的态度.基本特征:思想倾向上深受欧洲存在主义影响;艺术上追求无节制的自我放纵,作品结构无拘无束乃至杂乱无章,语言粗俗甚至粗鄙.虽然有大量不健康因素,但通过他们的眼光可以加深对当代美国社会的理解,粗犷自然的风格在当代美国文学中也留下了影响.代表:凯鲁亚克在路上金斯堡嚎叫.16.约克纳塔法世系:福克纳的很多小说都设在这个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郡Yoknapatawpha County中,原型是他故乡所在的拉斐特郡Lafayette.约克纳帕塔法是福克纳作品的标志,是文学史上有名的虚构地点之一17.托尔斯泰主义: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鼓吹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主义:道德的自我完善,不以暴力抗恶,博爱.18.忏悔贵族:“忏悔贵族”的共性在于孜孜不倦地探索生活意义,愤愤不平地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道德和社会的残酷无情,苦苦思考农村破产农民贫困的原因,寻找贵族出路,寻求接近人民的图景,具有道德感情的纯洁性.这些人物无不打上俄国社会发展印记,同时也包含了作家本人思想探索过程.19.梅塘集团:十九世纪后期法国以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文学集团,因短篇小说集梅塘之夜而得名.一八七九年夏,自然主义流派作家阿莱克西、赛拉尔、爱尼克、雨依斯曼和莫伯桑,某夜聚会于左拉的梅塘别墅,商定各写一篇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小说,汇总以后以梅塘之夜之名出版.次年四月,梅塘之夜问世.六人中当时最默默无闻的莫伯桑却因其羊脂球而受到一致称赞.此后左拉等六人即被称为“梅塘集团”.20.迷惘的一代:迷惘的一代TheLostGeneration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20年代初,侨居巴黎的美国作家格·斯泰因对海明威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题词,“迷惘的一代”从此成为这批虽无纲领和组织但有相同的创作倾向的作家的称谓.。
“文化幻象”与“文化实体”之间———金斯伯格诗中的中国观苏 晖 陈兰薰内容提要:美国“垮掉派”代表诗人金斯伯格在其一系列诗歌中对中国进行了描绘,早期创作倾向于把文化想象投射到中国,借推崇中国古代文明反思美国文化以及人类命运;1984年10月作为美国作家代表团成员来到中国后,写下了“一天早晨,我在中国漫步”、“读白居易抒怀”等诗篇,对于中国的描绘从“文化幻象”转向“文化实体”,表现出对中国工人、农民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对中国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期待与展望,蕴涵着诗人对中国真挚的情感和对中国历史与现状的认识与反思。
当然,他对于“异”文化中国的认识和理解仍然无法进入到很深的层面,显示出在“文化幻象”与“文化实体”之间的徘徊。
金斯伯格中国观的形成及其发展变化,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心理原因,对于西方人认识和了解中国以及中国人反省和完善自身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垮掉的一代” 金斯伯格 中国观作者简介:苏晖,文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美国文学和比较文学;陈兰薰,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生。
T itle:Between the Cultural I m aginati on and Reality:The V ie ws on China in A llen Ginsberg’s PoetryAbstract:A llen Ginsberg,who is the rep resentative poet of the Beat Generati on,has portrayed a series of Chinese i m ages in his poetry.Chinese I m ages in his early works were filled with vari ous cultural i m aginati ons and the ad m irati on of the ancient Chinese culture,leading t o the rethinking of the American culture and the destinati on of human being.He began t o pay cl ose attenti on t o the reality of China when he visited it as a me mber of the American writers delegati on in Oct ober 1984.I n several poe m s created in that year,f or exa mp le,“One Morning I T ook a W alk in Chi2 na”and“Reading Bai Juyi”,he showed s olicitude f or the living conditi on of Chinese workers and peasants,and exp ressed hope that China would be lifted out of poverty and backwardness.There are many s ocial,hist orical and p sychol ogical fact ors in the f or mati on and devel opment of A llen Ginsberg’s vie ws on China,which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occidental world t o understand China and f or the Chinese t o i m p r ove the m selves.Key words:Beat Generati on A llen Ginsberg vie ws on ChinaAuthors:D r.Su Hu i is ass ociate p r ofess or at the College of L iterature,Central China Nor mal University(W uhan430079,China),s pecializing in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comparative litera2 ture.E mail:suhui@.Chen Lanxun is a postgraduate student at the Collegeof L iterature,Central China Nor mal University (W uhan 430079,China ),maj oring in Compara 2tive L iterature and World L iterature .E mail:lanxunch@yahoo 金斯伯格是美国“垮掉派”的代表诗人。
外国文化考试范围一.填空题1.司汤达《红与黑》(副标题一八三零年纪事)标志这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主人公于连•索雷尔企图改变平民地位,不择手段的向上爬,最后遭到贵族阶级扼杀;与于连命运相连的两个女性是他的两个情人马蒂尔德和德•雷纳尔夫人。
(p224上)2.福楼拜《包法利夫人》(副标题外省风俗);主人公农庄主之女爱玛嫁给乡村医生包法利,但是丈夫的平庸使她感到爱情破灭,并先后与地主罗道耳弗,书记生赖昂发生关系,最终在走投无路之际,吞砒霜自尽。
爱玛是一个受侮辱受损害的女性代表;包法利是平庸的代表。
(p266上)3.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副标题一个纯洁的女人)是哈代进入晚期小说创作的标志。
作品叙述的是苔丝为了帮助家庭摆脱经济苦难外出做工而遭到的不幸;主人公苔丝是美的象征和爱的化身,她本是受侮辱的人,但是在资产阶级的到的面前,她却被看成是伤风败俗的典型。
作者笔下冒牌本家亚雷•德伯揭露了宗教的伪善;文中塑造的与苔丝相对照的男主人公安玑•克莱在发现苔丝已被德伯玷污后,就暴露了他的软弱性和局限性,揭露并批判了资产阶级虚伪的道德。
(p296上)4.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副标题一个家族的没落)是他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一部编年史式的长篇记述体作品。
(p44下)5.巴尔扎克以“场景”和“研究”为题名,将自己的作品结集出版。
《人间喜剧》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风俗研究》;第二部分《哲学研究》;第三部分《分析研究》。
《驴皮记》属于哲理研究部分。
6.《高老头》中的高老头有两个女儿。
(p259上)7.狄更斯的《双城记》是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以巴黎和伦敦作为故事的发生地。
作者在文中宣扬人道主义思想,作品中的主人公梅尼特医生就是人道主义的典型。
(p277上)8.《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自己最喜爱的作品,带有一定的自传性质。
9.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人物关系:简·爱毕业后,在罗切斯特的庄园工作。
随后两人相爱,但在两人结婚当天,简·爱意外得知罗切斯特的前一位夫人并没有死,而是被关在庄园里,于是离开庄园。
黑色幽默(1)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小说流派。
(2)美国作家弗里德曼收集了一些作家的小说片段,编成一个集子,书名为《黑色幽默》。
(3)“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的文学方法。
幽默加上了黑色,就成了一种展现绝望的幽默。
故此,西方评论家把它称之为“绞刑架下的幽默”。
(4)艺术特征:“黑色幽默”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反英雄”式的人物;“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小说具有寓言性。
(5)代表作家: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冯尼格特的《第五号屠宰场》、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约翰"巴思的《烟草经纪人》等。
所谓“黑色幽默”,实际上是一种用喜剧形式来表现悲剧内容的新的文学形式。
作家往往以存在主义哲学为思想基础,以世界的本质是荒诞这一判断为出发点,突出描写现实世界的混乱不堪以及个人与世界的紧张对峙,并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着意将这种对峙加以放大、扭曲、变形,使之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压抑和沉闷。
硬汉形象是指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有拳击师、斗牛士、猎人、渔人等,他们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性格,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都表现出一种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
《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老汉桑提亚哥更是集中体现了海明威心中的硬汉形象,从而成为海明威作品中众多硬汉形象最突出而独特的代表。
桑提亚哥的名言“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即是这种“硬汉”形象的精神境界。
冰山原则起源于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
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的埋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而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的结合起来,让读者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世界主要文学流派简介汇总(之二)包含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迷惘的一代、哈莱姆文艺复兴、构成主义、意识流主义、新感觉派、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黑色幽默、存在主义、垮掉的一代、荒诞派戏剧、愤怒的青年、新小说派等16个文学流派的简介。
(一)表现主义二十世纪初流行于德国、奥国、北欧和俄国,以绘画、音乐、诗歌、戏剧为主的资产阶级文学艺术流派。
该派艺术家对资本主义黑暗现实带有盲目的反抗情绪;认为主观是唯一真实,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标榜艺术的无目的性,强调表现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以过分夸张的形体和色彩满足官能的刺激,是帝国主义时期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腐朽没落的反映。
戏剧方面代表人物有凯撒等;绘画方面代表人物有考考施卡、诺尔德;诗歌方面代表人物有贝恩;音乐方面代表人物有申别尔格等。
(二)超现实主义现代资产阶文艺思潮。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先在瑞士出现达达主义,继在法国演变为超现实主义,由法国作家布洛东1924年在巴黎发表第一篇《超现实主义宣言》而得名。
它的哲学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下意识的领域”、梦境、幻觉、本能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文艺作品表现的思想必须超越理智,超越现实,否定文艺反映现实的基本规律。
超现实主义的诗歌、散文、绘画所表现的是荒谬混乱的感觉和印象,杂乱堆积的细节和晦涩难懂的符号,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资产阶级青年一代苦闷彷徨,寻找出路以至狂乱不安的精神状态。
代表人物还有:作家苏波、查拉等,画家有阿尔普、米罗等。
超现实主义派中有一些人后来转向进步文艺阵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大为流行。
(三)未来主义未来主义是指二十世纪早期发生在意大利文学艺术界的一场运动及思潮。
一九零九年,意大利诗人菲利波·托马索·马利奈蒂发表了《未来主义的诞生及其宣言》,引起了强烈反响。
其后,法国的《费加罗报》、意大利的《波西亚杂志》以及《拉萨巴报》先后成为宣传、讨论未来主义的运动中心。
穷游的名人例子许多名人都曾经历过穷游的阶段,他们通过自己的经历和努力,取得了成功并成为人们所敬仰的人物。
以下是几个穷游的名人例子:1. J.K.罗琳(J.K. Rowling):这位英国作家创作了全球畅销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
在写作之前,罗琳是一位单亲妈妈,处于非常拮据的经济状况下。
她曾经在爱丁堡的咖啡馆里写作,而且还领取社会福利。
然而,她坚持写作,并在寻找出版商失败了多次后,终于成功地出版了她的第一本书。
如今,罗琳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作家,财富超过了数亿美元。
2. 马克·吐温(Mark Twain):他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吐温在青年时期经历了一段穷困的岁月。
他曾在密苏里州河边的一艘蒸汽船上工作,深受旅行经历的影响,后来成为了一个旅行家。
他通过写作来摆脱贫困,并借着讽刺和幽默的方式,描绘了美国社会的各个层面。
他的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被视为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3. 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他是美国文学运动“垮掉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之一。
凯鲁亚克是一位旅行家、冒险家和作家,他以其畅销作品《在路上》闻名。
在二战结束后,他成为一名流浪汉,在全美各地旅行,靠着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和乞讨来维持生计。
这段旅程启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并塑造了他的写作风格。
凯鲁亚克通过写作表达了年轻一代的迷茫和对自由的追求,成为了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这些名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困境中,只要保持坚持和努力,仍然有可能追寻梦想并获得成功。
他们的穷游经历也成为他们独特创作风格的重要来源,影响了世界的文化和文学。
浅论二十世纪美国战争对文化的影响[摘要]二十世纪的美国经历了数次战争的风风雨雨,对美国的文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影响甚至渗透到了全世界的大部分地区。
本文将回顾美国所经历的几大主要战争,从价值观念、文学方面分析战争对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战争价值观念词汇文学文化肖恩·霍利曾言:“一个人要知道自己往何处去,先要知道他曾到过哪里。
”美国,一个仅有两百多年历史的新生国家,却已成功地把它的文化、价值观传达到了世界各个角落,而且在很多地区与领域已是根深叶老了。
事实上,美国流行文化自身已成为一种现象,不同历史时代下涌现的不同流行文化都在极短的时间内漫延到各个角落,并且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当代文化。
因此,研究美国的文化现象能让我们对自己的文化看得更清晰更透彻,并且了解到一些能激发我们见解和行为的微妙处,避免我们重复他们曾走过的弯路。
本文将讨论不同历史时期及其伴随文化现象。
一、一战:迷惘的一代1914年8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次战争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灾难,却成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美国成了协约国最大的债主。
和欧洲各参战国相比,美国的士兵牺牲人数最少,不仅未损失财产,还赚取了巨额利润。
美国凭藉由战争中增长起来的政治经济地位,开始建立自己的霸权。
但是战争带给美国人民的伤害,却是不可弥补的。
一战期间200多万美国士兵奔赴欧洲大陆参加战斗,但是有116,500名士兵再也未能返回家园,而活着回来的士兵们在战争中身体和心灵大多遭受到无可挽回的创伤。
所以他们变得怀疑一切,厌恶一切,鄙视高谈阔论、豪言壮语,厌恶理智,几乎否定一切传统价值,认为人生一片黑暗,到处充满不义和暴力。
总之,他们万念俱灰,认为一切都是虚空。
这些年青一代的共同特征使他们成为有别于常人的群体,这些特征体现在当时美国的青年作家身上最为明显。
女作家格特鲁·斯坦称他们都是“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
他们带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落下的精神残疾,以反抗和理想幻灭为主题,写了大量颇有文学价值的作品,表达了大战后的知识分子的情结。
美国文学美国文学史虽然仅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它记载了一个国家的成长,一种文化从无到有的过程。
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独立战争,种族矛盾,浪漫主义,以及接下来的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这一过程中出现许许多多为我们熟知的人物。
1.带有侵略色彩的出生●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5世纪)●殖民侵略活动(印第安人)2.殖民时期(1607~1753)●“五月花”号《五月花号公约》●清教徒——感恩节清教徒文学体裁:日记&游记●本杰明·富兰克林《富兰克林自传》——十三种品德“我的目的是养成所有美德的习惯”3.独立战争时期●托马斯·杰斐逊●《独立宣言》●西进运动西进运动是指美国东部居民向西部地区迁移和进行开发的群众性运动,始于18世纪末,终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运动大大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西进运动的进行,大批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幸存者被强行赶到更为荒凉的“保留地”,他们的被迫迁徙之路也被称为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
4.废奴文学(1830-1850)●沃尔特·惠特曼,美国著名诗人,人文主义者创造了诗歌的自由体《草叶集》“oh me! oh life!”《船长》●艾米莉·伊丽莎白·狄金森“阿默斯特的女尼”5.南北战争(1861-1865)●南部:埃德加·爱伦·坡⏹美国浪漫主义运动要角之一⏹侦探小说鼻祖,科幻小说先驱、恐怖小说大师⏹作品形式精致、语言优美、内容多样,在任何时代都是“独一无二”的风格⏹《黑猫》《厄舍府的倒塌》诗歌《乌鸦》●纽约:华盛顿·欧文⏹19世纪美国最著名的作家,号称“美国文学之父”⏹《纽约外史》(第一部)⏹《见闻札记》垫定了欧文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睡谷美人》《瑞普一家》●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库柏的父亲威廉法官,是英国教友派教徒的后裔,是当地的大地主,曾两度任国会议员。
他在政治上属于联邦派,他的思想和社会地位对库柏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