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遗产保护研究-广西花山岩画25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12.48 MB
- 文档页数:25
2020-07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古骆越人的岩画纪———左江花山岩画的历史文化创意研究王璐瑶(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摘要:花山岩画是壮族先民古骆越人遗留下来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自申遗以来被广泛的关注,文章主要是通过对左江花山岩画的历史传承性角度来研究文创衍生品对花山岩画精神传承所带来的价值。
关键词:左江花山岩画;文化价值;文创中图分类号:J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1-0036-02一、前言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是广西省特有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山脉纵横延绵百里的山壁上,岩画粗犷豪迈的图案造型描绘了一幅幅壮族先民古骆越人记录下来的日常生活祭祀的恢宏场景,给后人留下了这样神秘而感性的人文符号。
花山岩画作为广西壮族传统文化的缘起之一,是对壮族历史文化的艺术性诠释。
文章从广西左江花山岩画的历史角度和文创角度进行分析,反思若将岩画所传达的壮族先民在自然和谐中的感悟依附于文创衍生品,体现其浓厚的文化及精神对现代人带来的价值意义。
二、花山岩画的画面历史意义概述(一)岩画的历史由来广西左江花山(芭来)岩画作为我国著名岩画的代表之一,位于广西南部地区横跨宁明县延绵至明江200多公里。
壮族先民的古骆越人创造了花山岩画,铜鼓等优秀的少数民族地方文化遗产。
在他们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用岩画记录下了古代祭祀,庆祝活动,朝拜活动等一系列场景,其生动活跃的岩画人物形象具有很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值得一提的是,於梅在2009年对广西宁明县花山岩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她从宁明当地文献、图像、地理因素入手,对花山岩画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和论述。
以艺术的独特视角剖析了花山岩画独特的造型工艺,论证了花山岩画并不是史前的作品,而是来自于我国青铜器鼎盛的春秋战国和西汉的过度时期,这为古骆越先民的文化含义提供了科学的历史年代和地理因素考据。
(二)岩画的象征含义实地调研阐明,花山岩画中人物颜色和独特的造型风格不一,主要色彩是利用赭石色铁粉,植物油及兽血绘制。
2021年6月第39卷第3期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JIAMUSI UNIVERSITYJun.,2021Vol.39No.3广西花山岩画图像创作研究”梁雪纯(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安徽芜湖241002)[摘要]花山岩画是广西壮族艺术的宝藏,它的画面规模宏大、图像高大、分布密集、作画条件艰险、所用颜料独特,是我国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岩画。
它的画风粗犷、简化、形象生动,是当时艺术水平的真实反映。
本文从创作背景、艺术特征、审美作用这三个方面对花山岩画进行分析解读,探讨古壮族艺术的绘画语言。
[关键词]花山岩画;创作;艺术特征;审美作用[中图分类号JK89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882(2021)03-0178-04一、花山岩画的创作背景任何文化艺术的出现都必然有着它深刻的社会原因,研究花山岩画对我们了解这里壮族先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生产都起到很大的作用。
要了解花山岩画的内容,首先我们得了解这里先民——古骆越人的创作背景。
但由于这里的岩画产生年代特别的久远,加上这里文明发展比较落后,流传下来的资料文献比较少,这里我们从美学内容的角度来探讨花山岩画的创作背景。
(一)游戏说游戏说第一次被提出来是德国思想家席勒,这种理论在当时的艺术界引起广泛的关注,这种游戏说与这里的花山岩画在某种意义上似乎有着一定的相同之处。
花山岩画它的基本特征是:单色、平涂、画风简化粗犷,视觉冲击力强,特别是画中的人物造型都是双手折肘上举,双腿叉开作曲蹲状,分成不同的组,每组都可以看出是以一个高大的人物形象为中心,作舞蹈状。
游戏是真实生产活动的模仿,能让人产生愉悦的情感,在这种游戏的基础上产生原始的艺术。
但在汪宁生研究云南沧源岩画和四川琪县崖画的时候曾经指出:“当时攀登绝壁作画决不是为了欣赏或消遣,而是祈求某种事情”⑴。
可见这里的花山岩画决不是因为美观或者是供欣赏所出现的,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物质匮乏,人民冒着生命危险爬到悬崖绝壁上去进行艺术创作是不现实的,其背后潜在的某种特殊的力量或许是进行该种情况下艺术创作的原因。
2005年12月,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中国被黄牌警告的6处世界遗产分别是故宫、天坛、颐和园、丽江古城、布达拉宫和云南三江并流三江并流:停止目前遗产地附近的矿产开采,并对水坝、电站可能带来的破坏进行完善评估。
故宫、天坛、颐和园:大修不能改变遗产的原始风貌,尽可能使用原材料并维持建筑原本结构进行修复,同时加入风险防范、旅游管理的整体规划。
丽江古城:对开发、旅游、保护采取有策略的步骤,保持这个遗产和周围环境的完整性,按照传统建筑方法保存当地居民的房屋。
布达拉宫:重新对遗产边界作界定,增加缓冲区的范围,扩大对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的缓冲区。
重新对拉萨城市规划制订更为科学的修改方案,尽量完整地保存古城的原貌。
第40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于2016年7月10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开幕。
2017年7月2日至1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1届大会将在波兰克拉科夫召开每一个世界遗产的申报周期是18个月,即从每年的1月到次年的7月。
中国《世界遗产名录》截至2016年7月,中国已有50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5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1项,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排名第二位,仅次于拥有51项世界遗产的意大利。
文化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自然遗产截至2016年底,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含“急需保护名录”)的项目已达39个,也是目前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10]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1年通过的:昆曲;2003年通过的:古琴艺术;2005年通过的: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2009年通过的: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2010年通过的:京剧、中医针灸。
作者: 黄槐武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中国文化遗产
页码: 31-33页
主题词: 保护与利用 花山岩画 世界文化遗产 国家文物局 年代测定 国务委员 广西壮族 陈至立
摘要:宁明花山岩画,据碳十四年代测定,其年代为距今1680年至4200年。
花山岩画在几千年的自然地质营力的作用下,产生了严重的病害。
近年来,花山岩画的保护受到了社会的关注。
2004年4月,国务委员陈至立批示,加强对花山岩画保护的指导。
同年5月,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吴恒进行现场调研,对花山岩画的保护与利用作出重要指示。
2006年12月,花山岩画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保护世界遗产美术课件
-目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促进人类文化交流和认知,传承人
类智慧和创造力。
2. 世界遗产的分类
- 自然遗产:指地球上以某种自然现象或自然过程为标志的地区、场所或遗迹,如格陵兰岛、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
- 文化遗产:指人类创造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建筑群、古迹、遗址、文化景观、作品、技艺等。
3. 保护世界遗产的重要性
- 保护人类文化遗产,传承人类智慧和创造力。
- 促进世界文化交流和认知,增进世界各国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 增强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提高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4. 保护世界遗产的方式
- 世界遗产保护法:各国通过立法规定世界遗产的保护标准和措施。
- 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编制的世界遗产名录,列出了全球重要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 遗产保护区:在世界遗产区域内划分保护区,保护区内的文物建筑等资产得到保护。
- 宣传教育:开展世界遗产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世界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5. 我们每个人都是世界遗产保护者
- 爱护环境,不随意乱扔垃圾。
- 尊重文物,不随意涂刻、破坏。
- 积极宣传,传递世界遗产保护理念。
- 参与活动,主动参与世界遗产保护活动。
保护世界遗产,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让我们共同守护世界遗产,传承人类智慧和创造力。
宁明县花山岩画简介
宁明县位于贵州省的西南部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宁明县的花山岩画是其独特的文化气息的体现,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花山岩画是宁明县的著名文化之一,它主要集中在贵州省宁明县里的花山上,这里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可以说是一个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地方。
花山岩画紧紧围绕着宁明县文化的核心,其图案包括各种人物、花朵、鸟类、鱼类、虎鹤、兽及其他形象。
这些图案是当时人们对他们生活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对他们社会经济生活的描绘,而画风平实稳健,笔触流畅,完美的表达了当时人们的艺术感受。
花山岩画的制作日期可以追溯到元代,经历了明清时期的精髓和发展,当时的宁明县繁荣昌盛,花山岩画的制作者经历了一个历史性的发展过程,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宁明花山岩画风格,它也成为宁明县文化的代表之一。
随着宁明县的发展,花山岩画仍然保持着原汁原味的状态。
近年来,随着宁明县文化振兴的不断推进,花山岩画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不仅是当地居民,也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围观,使花山岩画的名字变得更加出名。
这些绘制的岩画位于低山和悬崖上,分布在各处,可以被称为宁明县的文化地标,为宁明县的文化景观增添了独特的光彩。
花山岩画告诉我们,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它既属于过去,又属于现在。
有必要珍惜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让其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让每一个宁明县人都珍惜这些宝贵文化遗产。
宁明县有着几千年历史的花山岩画,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通过
这些形象的表达,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当地的文化,走近这个地方的文化,充分感受它的神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宁明县历史文化注入活力,把它传承下去,使它变得更加美丽,更加灿烂。
花山岩画调研报告调研目的与背景为了进一步了解花山岩画的情况,本次调研旨在探索花山岩画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和保护现状。
花山岩画作为中国石刻艺术的重要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希望能够深入挖掘花山岩画的独特之处,为其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和建议。
调研方法和范围本次调研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首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花山岩画的历史背景和研究现状,然后组织专家小组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花山岩画的实际情况。
调研范围主要集中在花山岩画所在地的村庄和景区,对岩画的艺术表现、受损程度以及保护措施进行观察和记录。
调研结果和分析1. 历史渊源:花山岩画始建于唐代,历经多个朝代的修复和维护。
岩画主要以佛教题材为主,呈现出浓厚的宗教氛围。
同时,岩画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2. 艺术特点:花山岩画的艺术特点在于刻画细腻、构图丰富、修饰华丽。
刻画手法独特,注重表现人物形象的神韵和动态,同时注重细节的展现,使岩画富有生命力。
岩画中运用了丰富的浮雕、浅浮雕和刻线等技法,使整体画面充满层次感。
3. 保护现状:花山岩画目前面临一定的保护压力。
岩画受到了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如风雨侵蚀、人为破坏等。
目前岩画的保护工作主要集中在维护环境和加强监管上,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岩画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建议与展望为了更好地保护花山岩画,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制定专门的保护方案:根据岩画的特点和受损情况,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包括环境整治、修复工作等。
同时加强对岩画的日常监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岩画的破损和问题。
2. 提升公众意识:通过开展宣传和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花山岩画的认知和保护意识,引导游客文明参观,减少对岩画的破坏。
3. 加强研究与合作:开展深入的岩画研究工作,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的保护经验和技术,为花山岩画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更多的支持。
展望: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花山岩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