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发育
- 格式:ppt
- 大小:6.95 MB
- 文档页数:42
人体发育学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人体发育学是研究人体发生、发育全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对人生各个阶段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生长(growth)是指儿童身体器官、系统和身体形态上的变化,以身高(身长)、体重、头围、胸围等体格测量表示,是量的增加。
发育(development)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主要指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发育,重点涉及儿童的感知发育、思维发育、语言发育、人格发育和学习能力的发育等,是质的改变。
成熟(maturation)是指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成为稳定的、完全发育状态,心理学的成熟是指内在自我调节机制的完成和完善状态。
达尔文的多基因表达理论繁殖过剩、适者生存、生成竞争、以格塞尔为代表的成熟理论提出遗传学的程序可能决定了生长发育的整体顺序。
有规律、顺序的发育。
敏感期---8个月---3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人的基本需要有关弗洛伊德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分为三个方面:①“本我”是与生俱来的,包含各种欲望和冲动,是无意识的、非道德的,服从于“快乐原则”。
②“自我”是从“本我”中发展而来,代表人们在满足外部现实制约的同时,满足本我的基本冲动的努力,是有意识的、理性的,按“现实原则”行事。
③“超我”代表着社会的伦理道德,按“至善原则”行动,限制“自我”对“本我”的满足。
人格的发展经历五个阶段:1.口唇期(0~1岁)2.肛门期(1~3岁)3.性器期(3~6岁)4.潜伏期(6~12岁)5.生殖期(12~20岁)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育理论生物与环境八个阶段为:信任对不信任阶段(0~1岁)自主性对羞怯疑虑阶段(1~3岁)主导性对内疚阶段(3~6岁)勤奋对自卑阶段(6~12岁)自我统合对角色混乱阶段(12~20岁)亲密对孤立阶段(20~40岁)创造对停滞阶段(40~60岁)完善对沮丧阶段(老年期)学习的理论1·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华生(J.B.Watson)认为心理本质是行为,否认遗传的作用,夸大教育的作用2.操作条件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斯金纳(B. F.Skinna)他认为很多习惯性的行为是独特的操作性学习经验的结果,是由行为的结果而塑造的,发育依赖于外界的刺激(行为结果)3.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班杜拉(A. Bandura)强调观察性学习,学习过程是认知信息加工过程。
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特点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特点是指在学龄前阶段(3-6岁)儿童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和发育的特点。
在这一阶段,儿童的身体发育迅速,各项器官和系统逐渐成熟,体型逐渐接近成人,身高、体重等指标也在逐渐增长。
以下将详细解释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的特点。
1. 身高和体重的增长:学龄前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增长速度较快,特别是在前三年内,身高和体重增长最为明显。
一般来说,儿童的身高增长速度较均匀,每年约增长5-7厘米,体重则每年增加2-3公斤。
这是因为学龄前儿童的骨骼和肌肉系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相对较快的发育。
2. 骨骼和肌肉系统的发育:学龄前儿童的骨骼和肌肉系统在这个阶段得到了显著的发育。
骨骼逐渐变得更加坚实,骨密度增加,骨骼的形状和结构也在逐渐完善。
肌肉也在这个阶段不断增长,力量和协调性也在不断提高。
这使得学龄前儿童具有更好的运动能力和身体控制能力。
3. 牙齿的生长和换牙:学龄前儿童的牙齿生长和换牙是一个重要的体格发育特点。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乳牙逐渐长齐,一般在3-4岁时全部长齐。
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乳牙逐渐松动并脱落,被恒牙替代。
一般来说,儿童的恒牙开始长出是在6-7岁左右。
4. 肌肉和骨骼的协调性:学龄前儿童的肌肉和骨骼的协调性在这个阶段得到了显著提高。
他们逐渐能够掌握更加复杂的运动技能,如跑、跳、爬、走楼梯等。
这是因为他们的神经系统逐渐发育成熟,能够更好地控制肌肉运动。
5. 视力和听力的发展: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和听力在这个阶段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他们的眼睛和耳朵逐渐成熟,能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外界的信息。
这对于他们的学习和社交交往非常重要。
6. 躯体意识和空间定向的发展:学龄前儿童的躯体意识和空间定向在这个阶段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他们逐渐能够感知和掌握自己的身体部位,能够在空间中进行定向和导航。
这对于他们的运动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
7. 免疫系统的逐渐成熟:学龄前儿童的免疫系统在这个阶段也逐渐得到了成熟。
《人体发育学》一、名词解释1.生长发育:生长发育人的生长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
2.生长: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器官系统和身体形态上的变化,以身高(身长)、体重、头围、胸围等体格测量表示,是量的增加。
3.发育: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主要指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发育,重点涉及儿童的感知发育、思维发育、语言发育、人格发育和学习能力的发育等,是质的改变。
4.成熟:成熟是指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成为稳定的完全发育状态,心理学的成熟是指内在自我调节机制的完成和完善状态。
5.气质:气质是人在行为方式上表现出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和指向性等动态的心理特征。
6.性格: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某些态度以及与这些态度相适应的比较牢固的行为方式,是个性的核心。
7.脑性瘫痪:脑性瘫痪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脑发育阶段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8.学习障碍:学习障碍属于特殊障碍,是指在获得和运用听、说、读、写、计算、推理等特殊技能上有明显困难,并表现有相应的多种障碍综合征。
9.胎儿期:胎儿期是人体发育的最早阶段,是婴儿出生前在母体宫内发育的阶段,从受孕到分娩共10个月左右,约280天。
10.胎动:胎动是指胎儿在母体内自发的身体活动或蠕动。
11.早产儿:早产儿胎龄不足37周的活产婴儿。
12..粗大运动发育:粗大运动发育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
13.平衡反应:当身体重心移动或支持面倾斜时,机体为了适应重心的变化,通过调节肌张力以及躯干与四肢的代偿性动作,保持正常姿势。
14.平衡:平衡是指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直立姿势的能力。
15.精细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能力指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
16.手眼协调:手眼协调指在视觉配合下手的精细动作的协调性。
第五章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特点及卫生保健1. 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特点学前儿童是指3-6岁之间的儿童,他们处于身体快速发育和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各个器官的功能都在逐渐成熟和发展。
下面将介绍几个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的特点。
1.1 身高和体重的增长学前儿童身高和体重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长趋势。
3-6岁这一阶段,学前儿童的体重增加大约是幼儿时期的3倍,身高增长大约是2倍。
这是由于骨骼、骨骼肌发育,皮下脂肪增加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2 运动能力的提高学前儿童的运动能力在这个阶段也有很大的提高。
他们可以逐渐掌握走、跑、跳等基本的运动技能,并且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球类和体操运动。
运动能力的提高对于学前儿童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3 肌肉和骨骼的发育学前儿童的肌肉和骨骼也在这个阶段得到了较为明显的发育和增强。
他们的肌肉逐渐增强,骨骼变得更加坚固。
这为他们进行各种运动和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4 免疫功能的改善学前儿童的免疫功能也在这个阶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在与外界环境接触中能够更好地抵抗病菌的侵袭。
然而,学前儿童的免疫功能仍然较弱,容易感染一些常见的疾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重他们的卫生保健。
2. 卫生保健措施对于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非常重要,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卫生保健措施。
2.1 定期洗手学前儿童的抵抗力较弱,容易感染一些病菌,因此定期洗手非常重要。
在学校和家庭中,应该教育孩子养成经常洗手的良好习惯,尤其在接触到外界环境之后。
2.2 饮食和营养学前儿童的饮食和营养也需要重视。
他们需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摄入可以帮助学前儿童更好地发育和健康成长。
2.3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是保障学前儿童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
定期体检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健康问题,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2.4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学前儿童的健康很重要。
学龄前阶段的主要特征学龄前阶段,通常指的是从儿童进入正式教育系统开始,也就是3岁到6岁这个阶段。
这是儿童成长发展中非常关键的时期,他们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等各方面能力都在飞速发展。
以下是学龄前阶段的主要特征。
一、生理发展1. 身体发育:在学龄前阶段,儿童的身体发育非常迅速,他们的身高、体重都会有明显的增长。
同时,他们的肌肉力量和协调性也在不断提高,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如跑、跳、爬等。
2. 感官发展:这个阶段的儿童视听觉非常敏锐,他们对颜色、形状、声音等感官刺激非常敏感,喜欢通过触摸、品尝、观察等方式来认识世界。
二、认知发展1. 语言能力:学龄前阶段是儿童语言能力飞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可以说出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能听懂成人的语言。
2. 思维能力: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形成具体的逻辑思维,他们可以理解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开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 记忆能力:随着大脑的发育,儿童的记忆能力也在提高,他们可以记住更多的信息,并且能够回忆起过去的经历。
三、情感发展1. 情绪表达:学龄前阶段的儿童情绪表达非常丰富,他们可以通过哭泣、笑声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同时,他们也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2. 社交情感:在这个阶段,儿童的社交情感也在发展,他们开始与更多的人交往,如父母、老师、同伴等,并且学会分享、合作等社交技能。
四、行为发展1. 规则意识:学龄前阶段的儿童开始有一定的规则意识,他们可以理解并遵守一些基本的规则,如不打人、不抢东西等。
2. 创造力:这个阶段的儿童具有很强的创造力,他们喜欢模仿、创造各种游戏和活动,通过这些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好奇心:学龄前阶段的儿童好奇心非常强,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喜欢问“为什么”,并且喜欢探索新的事物和环境。
总之,学龄前阶段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在这个阶段会经历生理、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
作为教育者和家长,我们需要关注儿童的发展特征,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学习和生活体验,帮助他们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