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学龄前期和学龄期
- 格式:ppt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43
儿科护理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石河子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儿科护士不应当承担的角色是参考答案:医疗诊治者2.下列适用于护理婴儿的沟通技巧是()参考答案:搂抱与抚摸3.儿科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原则是参考答案:保证患儿的安全4.新生儿期是指()参考答案: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5.学龄前期是指()参考答案:自满3周岁到6~7岁入小学前6.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是()参考答案:婴儿期7.以下各期中小儿死亡率最高的是()参考答案:围生期8.小儿的特点中正确的是()参考答案:病理变化常因年龄而异;婴儿头长为身长的1/4;基础代谢较成人旺盛;儿科护理项目内容繁多9.母体IgM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血清IgM浓度低,故易患革兰阳性细菌感染.参考答案:错10.不同时期儿童生理生化正常值基本相同,如心率、血压、呼吸、周围血象。
参考答案:错第一章测试1.与儿童生长发育规律不符合的是()参考答案:各系统器官发育的速度是一致的2.最能反映小儿营养状况的体格发育指标是()参考答案:体重3.生理性体重下降一般发生在参考答案:出生后第1周内4.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是()参考答案:身长5.正常小儿的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的年(月)龄是()参考答案:1岁时6.正常小儿前囟闭合的年龄是()参考答案:1~2岁7.关于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描述错误的是()参考答案:环境因素受到遗传因素的调节8.下列5岁小儿生长发育指标中属于正常的是参考答案:体重18kg;乳牙20枚;身高115cm;腕部骨化中心6个9.儿童各系统器官发育具有不平衡性,淋巴系统和呼吸系统发育早于其他系统组织。
参考答案:错10.8个月正常儿童,会翻身,能发“爸爸、妈妈”,能听懂自己的名字。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我国计划免疫程序规定预防接种的五种疫苗是()参考答案: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日破混合制剂、麻疹及乙肝疫苗2.卡介苗接种的时间一般为()参考答案:生后2~3天到2个月内3.婴儿期预防接种正确的方法是()参考答案:2个月开始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4.儿童生理及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年龄期是()参考答案:学龄期5.儿童免疫性疾病增多的年龄期是()参考答案:学龄前期6.不属于预防接种禁忌证的是()参考答案:湿疹皮肤病患者7.婴儿期的游戏特点是()参考答案:单独性游戏8.需要进行复种的疫苗是()参考答案:乙脑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日破疫苗9.儿童在接种麻疹疫苗后,出现体温升高,伴有头晕、乏力,应立即注射肾上腺素。
武汉市学前教育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7.11•【字号】武汉市人民政府令第253号•【施行日期】2014.09.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武汉市学前教育管理办法(2014年7月11日武汉市人民政府令第253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前教育管理,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保障学龄前儿童健康成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学前教育的实施与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学前教育是指对年满3周岁、不满6周岁学龄前儿童(以下简称学龄前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本办法所称学前教育机构,是指对学龄前儿童实施保育和教育的幼儿园等机构,包括公办学前教育机构和民办学前教育机构。
第三条发展学前教育应当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学体制。
学前教育按照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学龄前儿童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将学前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领导和管理,将学前教育纳入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建立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解决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区人民政府(包括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武汉化学工业区管委会,下同)是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主体,应当根据本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状况,制订并组织实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第五条市教育行政部门是本市学前教育的主管部门,负责对学前教育进行统筹规划和监督管理。
区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本区域内学前教育工作,对本区域内的学前教育机构进行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民政、工商、财政、物价、编制、城乡建设、国土规划、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安、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学前教育相关工作。
中国儿童年龄段划分标准
中国儿童年龄段划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条规定规定的,即一般认为中国儿童的年龄段为出生至十八岁之间的未成年年龄段。
在以上年龄段中,在法律上将儿童作为不同的年龄阶段加以划分,主要有以下几个年龄段:
一、学龄前儿童:从出生时起至六岁止。
二、六岁以上至十四岁学龄儿童:从六岁起至十四岁止,是学校教育机制起作用的年龄段,在法律上也将其作为独立的一个年龄段进行划分和保护。
三、青少年:从十四岁起至十八岁止,为社会过渡期,是学校教育的衔接阶段和社会生活对儿童的影响期。
需要指出的是,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由于特殊情况,有可能会使孩子出现过早发育现象,因此会存在一些不到十四岁就可以独立劳动和学习的情况,这类可以属于十四至十八岁年龄段的儿童,也将被国家有效保护。
本段文字中不出现人名、电话等隐私信息,敬请放心使用。
学龄前期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学龄前期多指4~6岁,相当于目前的“幼儿园”阶段。
(1)体重增加减慢,身高增加加快4~6岁的儿童,此期生长发育渐趋平稳。
每年体重约增加1.5公斤~2公斤。
身高的增长速度较体重相对快些,平均每年增长5厘米~8厘米。
头部增长逐渐减慢,头围每年增加小于1厘米。
四肢加长较躯干迅速。
活动能力加强,智力发育迅速,是逐渐形成个性和培养良好习惯、品德的重要时期。
(2)开始换牙此期乳牙已出齐,换牙已开始。
首先在乳臼齿的后边上、下、左、右共长出四个大牙,叫第一恒磨牙,也叫6岁磨牙。
此后乳牙开始动摇,按顺序逐个脱落,更换为恒牙。
换牙的时间略早或略晚些,都属正常。
乳牙出齐,咀嚼能力增强,消化吸收能力已基本接近成人。
(3)视力发育的关键期4~6岁是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
此期可塑性大,是予防眼病和治疗视力异常最好的时机。
如果在该期能及早发现孩子视觉异常,及时采取办法,眼睛的许多不正常情况可以得到纠正。
错过此机,不仅治疗困难,甚至酿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此期家长要督促孩子保护好视力,注意用眼卫生。
如看书视物保持一定距离,不要在光线暗的地方用眼。
如果发现孩子视力有异常,应及时到医院检查矫治。
家长一定要抓住孩子视力发育的这个关键时期,保护好孩子的眼睛,使孩子的视觉正常发育。
学龄前期儿童心理行为的特点(1)学龄前儿童的神经系统在营养的充足供应及环境的不断刺激下,较幼儿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已基本完成,神经系统的发育已趋于完善,这些变化意味着神经冲动的传导会更加迅速而准确。
此期儿童好奇、好学、好动。
因小儿大小肌肉的发育仍有待完善,故动作虽快,却缺乏稳健性。
(2)自控能力增强,由于大脑皮层机能的逐渐发展,儿童的内部控制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它使儿童能够有可能形成更复杂、更精确的暂时神经联系,对于综合分析外界事物,更好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十分有利。
但儿童的这一机能仍在发育阶段,持续性有待发展。
所以此期儿童不可能长时间地控制自己的行动,对十分精细的动作多不能胜任,家长应了解他们约束自己行为的久暂,在从事某些难度较大的活动时,以灵活的方式作适当的调整,这样可以防止儿童因自控力终、而导致一些不愉快的后果。
分析每个阶段的特点并讨论幼儿在不同阶段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幼儿的学习和发展需求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化的。
在每个阶段,幼儿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本文将分析幼儿在不同阶段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并探讨每个阶段的特点。
一、婴幼儿期(0-2岁)婴幼儿期是幼儿生命的最初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主要集中在身体健康、认知能力和情感发展方面。
身体健康:婴幼儿期是幼儿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他们需要得到良好的营养和保健,以支持身体的健康发展。
认知能力:婴幼儿期的幼儿开始探索周围环境,通过观察、触摸、咀嚼等方式来认识世界。
他们特别关注身边的声音、颜色和形状,对各种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情感发展:婴幼儿期的幼儿对于父母和照顾者的亲密关系非常重要,他们需要得到稳定的爱和关怀,才能够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学龄前期(3-6岁)学龄前期是幼儿开始接触学习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包括社交能力、语言发展、动手能力和认知发展。
社交能力:学龄前期的幼儿开始和其他孩子进行交流和互动,他们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语言发展:学龄前期的幼儿开始掌握日常用语,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他们需要通过倾听和交流来扩展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动手能力:学龄前期的幼儿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认识世界,他们需要得到丰富的感官体验和动手实践的机会,以促进手眼协调和精细运动能力的提升。
认知发展:学龄前期的幼儿对于数字、形状、颜色等概念开始产生兴趣,他们喜欢进行分类、比较和排序等认知活动。
他们需要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以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
三、小学阶段(7-12岁)小学阶段是幼儿正式开始接受学校教育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包括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情感发展和身体素质。
学习能力:小学阶段的幼儿开始接受系统化的学科教育,他们需要学会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高学习效果。
第一章绪论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娩出为止为胎儿期,约为40周2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出生后28天3婴儿期:自出生到1周岁之前4幼儿期:自满1周岁到满3周岁之前5学龄前期:自满3周岁到6~7岁入小学前6学龄期:自6~7岁入小学至青春期前7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为10~20岁,女孩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岁左右。
青春期进入和结束年龄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可相差2~4岁8围生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7足天,此期包括妊娠后期、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早期3个阶段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1.生理性体重下降:部分新生儿在生后数天内,由于摄入不足、胎粪及水分的排出,可致体重暂时性下降,称生理性体重下降。
一般下降范围为原有体重的5%~10%,至第7~10日恢复到出生体重。
2身高增长高峰(PHV):青春期是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期,受性激素等因素的影响,体格生长出现生后的第二个高峰,尤其身高增长迅速,称为身高增长高峰3骨龄:长骨干骺端的软骨次级骨化中心的出现可反映长骨生长发育成熟程度,有助于判断骨发育年龄,称之为骨龄第三章儿童保健1计划免疫:根据免疫学原理、儿童免疫特点和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生物制品接种到儿童体中,以确保其获得可靠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达到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2主动免疫:给易感者接种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力3被动免疫: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在接触传染源后,被给予相应的抗体,而立即获得免疫力第五章儿童营养1基础代谢率:在20℃(18~25℃)室温下,餐后10~14小时清醒、安静状态下,测量维持机体所需的能量2补授法:补充母乳量不足的方法,母乳喂养次数一般不变,每次先喂母乳,将两侧乳房吸空后,再根据儿童需要补充代乳品3代授法:用配方奶或其他代乳品一次或数次替代人乳的方法4人工喂养:以配方奶或动物乳(牛乳、羊乳、马乳等)完全代替母乳喂养的方法第六章患病儿童护理及其家庭支持1脱水: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我国学龄前儿童界定
学龄前儿童是指尚未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
从世界范围看,各国对儿童入学年龄的规定各有不同,一般为6岁或5岁,因此,学龄前儿童的年龄界限也不尽相同。
中国目前儿童的入学年龄规定为6岁半,所以,0~6.5岁前的儿童即为学龄前儿童。
一定时期内,学龄前儿童的统计信息,是国家发展幼托事业和安排保健机构的重要依据。
婴儿期:出生1~12个月。
其中,断脐至出生后28天称为新生儿期。
6个月~12个月的婴儿称为较大婴儿。
幼儿期:1~3岁。
学龄前期:3周岁后至6~7岁入小学前。
学龄期:6岁~12岁。
从这种划分方式中可以看出,入小学前(即7岁前)的儿童都可以视作学龄前儿童。
了解学龄前儿童的发展特征,有利于对孩子的教育培养。
例如,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为其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使孩子们通过直接体验和游戏的形式进行学习,以获得最佳的效果。
又如,根据学龄前儿童情感不稳定的特点,家长和幼儿教师可以以理解、耐心和坚定的态度,引导儿童进行大量的社会学习和实践。
总之,学龄前儿童的变化是飞速的,并且是有规律的。
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运用适当的方法,为孩子的发展作好相应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