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真题名词解释
- 格式:doc
- 大小:126.50 KB
- 文档页数:11
(一),历年真题07:纯新闻:即客观报道,迅速报道在短时间内发生了什么,向读者提供一个有价值的纯粹事实新闻失实:新闻失实的最突出表现:1无中生有,凭空捏造;2添枝加叶,层层拔高;3要件残缺,隐瞒事实;4偷梁换柱,移花接木;5因果不符新闻失实性质的分类:故意性失实、非故意性失实:明明知道自己所写的新闻与实际情况不符,却明知故犯,造成新闻失实,其原因比较复杂,由新闻队伍内部的问题,也有社会原因非故意性失实:在采编新闻过程中,作者并没有觉察到自己报道的事实与实际情况不符。
(原因:轻信,采访不深入,编辑不慎,校队不严)炒新闻:无中生有,小题大做,以假乱真,以耸人听闻的新闻混淆视听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合理想象”和“扩大宣传效果”对新闻真实性造成有害的影响。
二级传播: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及其同事在1940年伊里调查中的意外收获。
研究人员发现,那些接触传播媒介较多、热衷选举、关心政治问题的人能够在人际交流中对周围选民态度产生影响。
这些人被称为“舆论领袖”。
研究人员由此第一次提出了“二级传播”的假设:概念往往先从无线电广播和报刊流向舆论界的领导人,然后再从这些人流向人口中不那么活跃的部分。
这种由“大众传播——舆论领袖——受众”构成的传播过程被称为“二级传播”。
新闻策划:广义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传媒的形象策划,它包括传媒发展战略策划、传媒营销策划、内部管理机制策划、广告策划以及媒体的风格和定位策划等;狭义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采访策划,即新闻业务中的“战役”策划,指新闻传播工作者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达到某种传播效果,对具体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所作的设计与规划。
也就是指记者对将要采访的题材重大的新闻事实所作的事先谋划或筹划。
08:舆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其基本要素为主体,客体,本体,载体;特点有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1. 台阁体:(1)是明代前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派别。
(2)代表作家是“三杨”:杨士奇、杨溥和杨荣,他们都是台阁重臣。
(3)他们的创作内容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
4)所用文体以诗为主,兼及散文,其中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
2. 公安派:(1)指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派别。
(2)代表人物是“三袁”:以袁宏道为首,包括袁宗道、袁中道。
(3)因他们三兄弟是湖北公安人,故称“公安派”。
(4)他们以李贽的“童心说”为指导,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主张。
(5)主张创新,在诗歌的抒情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3 竟陵派:(1)晚明时期出现的又一个诗歌流派。
(2)代表人物是钟惺和谭元春。
(3)因为他们都是湖北竟陵人,文学主张又相近而得名。
(4)他们继承了公安派关于“独抒性灵”的文学主张,更倡导用诗文表现自己超离尘俗的“幽独情思”。
4.清雅词派:(1)指南宋中后期词坛崛起的一个词派。
(2)此词派的开山大师是姜夔。
风格特色是“清空”、“骚雅”。
(3)在遣辞和音律上追求清丽工整,重咏物,多用典,追求人工之巧,使词由共赏变为纯粹的文人吟唱。
5.苏辛词派:(1)北宋词中的豪放词派。
(2)南宋伟大爱国词人辛弃疾,其稼轩词充分表现了他的英雄抱负。
(3)与南渡初期的张元幹、颖孝祥诸家的词风相翕合,又有陈亮、刘过等词人追步唱和,遂形成气势磅礴、悲凉感愤的苏、辛词派。
6 江西诗派:(1)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
(2)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3)江西诗派的特色有三: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划分;三是江西诗派是作为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联系。
7.江湖诗派:1)南宋后期兴起的一个诗派。
(2)其成员大都是一些落第的布衣文士或不得志的末宦。
由于功名上不得意,进退无据,只得流转江湖,靠献诗卖艺维生,或游走公卿权贵之门,或结友招群于市井乡间,在相互唱和酬咏中消磨岁月,形成一种彼此相近的作诗习气。
外国法制史历年真题名词解释2001年10月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圣训;是指穆罕默德本人的言行及默示,是伊斯兰法的基本渊源之一。
其作用为补充《古兰经》,使之具体化。
最权威的圣训汇编是《布哈里圣训实录》(或《穆斯林圣训实录》)等六大圣训集。
37.星宫法院;是公元16—17世纪英国设立的一种旨在惩治不驯服的贵族,镇压农民起义和反封建进步人士的专门法院。
它是专制君主行使专制权力的工具,审断案件往往任意枉法,以严刑拷问和秘密审讯为特征。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伊始的1641年,星宫法院被废除。
38.“二重内阁”;是19世纪末日本帝国的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
即军部权重势大,独立行使军权,成为超内阁的最重要的国家机关。
“二重内阁”反映出日本帝国国家制度中的军事性和封建性,对后来日本走上对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有重大影响。
39.法律重述;是经综合整理后由美国法学会编纂出版的判例法汇编。
它将那些尚有适用价值和效力的普通法原则和规范加以重新阐明,并以法典形式编纂成册。
法律重述的出版使复杂的普通法得到简化和系统化,方便了司法者的运用。
40.魏玛宪法;是1919年德国制定的现代资产阶级的第一部宪法。
它以专章规定“经济生活”,以“经济宪法”而著称;同时列举了较多的公民权利并标榜社会主义原则。
魏玛宪法对现代资产阶级宪法具有深远的影响。
2002年1月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物权;是指除自由人以外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东西,有时又指对人们有益的、能满足需要的东西。
2.圣训;是先知的言行及默示,是仅次于《古兰经》的伊斯兰法的基本渊源。
3.军部;是指直隶于天皇的参谋本部、海军司令部、内阁中的陆军省和海军省四个机关的总称。
4.统一商法典;是普通法系中一部具有美国特色的商法典,它是在综合过去诸单行商事法规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当时通行的商业判例法而制定出来的,是历史传统和现实需要结合的产物。
2004年10月36.蛮族法典;是西欧中世纪初期各日耳曼王国编纂的法典的总称,因日耳曼人称为“蛮族”而得名。
药化20142013第二部分药物化学部分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15 分) 1.Docking 2.Lead compound 3.Soft drug 二、简答题(每题10 分,共30 分)1.请简述前体药物的特征。
2.请简述QSAR 的操作过程,并举例说明常用的参数有哪些。
3.比较环磷酰胺,氟尿嘧啶,巯嘌呤的化学结构,并结合结构简述临床应用的区别。
三、问答题(每题15 分,共30 分)1.以Propranolol 为例,分析芳氧丙醇类β-受体阻滞剂的结构特点及构效关系。
2.试述抗疟药的结构特点, 阐述从天然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得到新药的方法。
2012第二部分药物化学部分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15 分) 1.Bioisostere2.Calcium Antagonists3.NSAIRD 二、简答题(每题10 分,共30 分)1.请简述吩噻嗪类药物的化学稳定性。
2.请简述卡托普利的结构,活性和副作用。
3.请简述抗艾滋病药物的构效关系。
三、问答题(每题15 分,共30 分)1.试述糖皮质激素在糖代谢和盐代谢中的作用。
2.试述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特点及作用。
2011第二部分:药物化学一、名词解释(每题3 分,任选5 题,共15 分) 1. 靶点2. 受体3. 抗代谢药 4. 奥美拉唑循环5. 生物烷化剂6. 致死合成 二、简答题(任选3 题,共20 分) 1. 简述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洛伐他丁的作用机制及结构特征。
2. 简述抗过敏药按照作用机制的分类及代表药物。
3. 简述非甾体抗炎药的主要毒副作用。
4. 天然青霉素有何缺点,半合成青霉素的目的是什么? 三、问答题(每题10 分,任选4 题,共40 分) 1. 举例说明抗精神病药的化学结构类型及作用特点。
2. 治疗高血压病为什么要采用联合用药,以乙酰坐胺和呋塞米联用为例进行解释。
3. 请解释环磷酰胺的稳定性、毒性与其化学结构之间的关系,在制备注射剂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4. 请根据II 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简述降糖药的分类及特点,各举一代表药。
山东大学文学考研试题山东大学2008年文学考研试题中国文学史617一、名词解释1.左思风力2.《惘川集》3.南施北宋4.《红岩》5.《红高粱》6.《新青年》7.《寒夜》8.《论语》9.永嘉四灵10.临川四梦二、简答1.简述〃鳏禹治水〃〃女姻补天〃〃后羿射日〃的精神内涵和文学价值。
2.简述元杂剧的体例。
3.简述《女神》的浪漫主义诗风。
4.先锋文学的艺术特征。
三论述(3选2)1•比较建安诗风不同于正始诗风。
2.赏析《黄鹤楼》一诗。
3.说明《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对科举制度的不同态度。
813文学综合一、名词解释1.普遍特征2. 基本词汇3. 题材4.艺术形象二简答1.简述文学创作的几个理论特征。
2.什么是语言3.文字的性质和作用。
4.幽默与讽刺的区别。
三. 论述。
1、论述义素描述法2、文学创作的特征四. 评论写作。
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对宋诗的评价。
山东大学2009年文学考研试题中国文学史617一、名词解释。
风雅颂采缠于正始,力柔于建安不拘格套、独抒性灵《乐章集》甲寅派新乐府四大南戏《原野》《茶馆》《受戒》二、简答。
1.《世说新语》对后世的影响。
2.简述高适与岑参的异同。
3.《潘先生在难屮》的结尾有什么寓意?4.新时期小说的几个历史阶段。
5.简述长生殿的题材演变。
三、论述。
(3选2)1.《庄子》为什么与其他诸子散文相比有独到之处?2.赏析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简述高明的南戏《琵琶记》中赵五娘形象。
813文学综合一、名词解释。
语言的社会变异语素典型化怪诞二、简答。
1•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符号?2.词义的发展演变。
3.形式意义的的审美内涵。
4.文学批评的思维模式三,论述1.由“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谈论一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2.谈一下文学起源的问题四,评论写作(50分)《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行政管理学历年真题一、导论(一)名词解释:1、行政与行政管理学。
2、行政管理3、威尔逊4、(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二)简答题:1、行政管理学在西方国家兴起的原因。
2、简述(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3、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三)论述题1、试述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2、试述科学发展观与行政管理的关系。
二、行政环境(一)名词解释:1、行政环境。
2、行政外部环境与行政管理(二)简答题:1、简述行政环境及其意义。
2、简述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的辩证关系。
3、简述经济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4、简述政治环境与行政系统的影响。
5、分析怀特关于“现代国家的行政作用也深受时代的、一般政治与文化环境的影响”的观点。
(三)论述题1、联系实际谈谈我国现阶段行政环境的主要特点。
2、论述行政系统和行政外部环境的互依性。
3、从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相互作用的原理阐述中国行政学发展的趋势和主要方面。
4、试论文化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5、试论如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行政职能(一)名词解释:1、行政职能。
2、行政管理的政治职能。
3、决策职能。
4、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5、“守夜人”。
6、行政职能扩张。
(二)简答题:1、简述行政职能的特点。
2、简述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
3、分析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
4、行政管理中的协调职能及其作用。
5、简述我国的行政职能体系及意义。
6、简述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演变过程。
7、简述当代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
8、凯恩斯经济理论的要点。
9、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1、解析“政府干预经济只能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个范围是市场长久失败的地方以及政府去干预并不会带来‘政府失败’的方面”的观点。
2、结合实际阐述政府监管职能及其有效实现方式。
3、联系我国逐步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实际,论述中国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
4、试分析中国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主要内容与实现途径。
5、结合实际,论述我国政府与社会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与完善的措施。
考研历年真题答案与解析(文学)——语言综合一、名词解释1音素 2音位 3义素二、简述辅音和元音三、名詞解釋1段玉裁2六書3平水韻四、分析下列字的構造特點載徒江五、給下面一段文字加標點並翻譯全文.初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隘囂塵不可以居請更諸爽塏者辭曰君之先臣容焉臣不足以嗣之於臣侈矣且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煩裡旅公笑曰子近市識貴賤乎對曰既利之敢不識乎曰何貴何賤於是景公繁於刑有鬻踴者故對曰踴貴屨賤既已告於君故與叔向語而稱之景公為是省於刑君子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齊侯省刑《詩》曰君子如祉亂庶遄已其是之謂乎及宴子如晉公更其宅反則成矣既拜乃毀之而為裡室如其舊則使宅人反之曰諺曰非宅是卜唯鄰是卜二三子先卜鄰矣違卜不祥君子不犯非禮小人不犯不祥古之製也吾敢違諸乎卒復其舊宅公弗許因陳桓子以請乃許之《左傳·昭公三年》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一个音节如果按音色的不同进一步划分,就会得到一个个最小的各有特色的单位。
2音位:语言中能表示语义的单位。
根据国际语音学协会的定义,音位是“某个语言里不加分别的一族相关的声音”。
它是具体语言或方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3义素:即义位的语义构成成分,是词义的最小的语义构成成分,又叫语义特征。
义素是从逻辑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孤立地考察某个语言符号的所指在一次出现时得出的最小予以资料实体,它只有取得义位变体的资格后才能进入具体的语义系统。
二、简述辅音和元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做辅音,又叫子音。
(黄)/ 发音时气流受到发音器官的各种阻碍,声带不一定振动,不够清晰响亮的音素叫辅音。
(张)/ 气流从肺里出来不一定振动声带,通过口腔时受到一定的阻碍,这种主要依靠阻碍发出的音叫辅音。
辅音按发音部位可分为:唇音、双唇音、唇齿音、舌尖音、齿音、卷舌音、齿龈音、齿龈後音、龈颚音、舌面音、硬颚音、唇硬颚音、软颚音、唇软颚音、小舌音、舌根音、咽音、会厌音、喉音。
2010年国际法真题【国际公法】一:名词解释protective jurisdiction (保护性管辖)effective control (有效控制)alien (外国人)二:问答1简述国际法主体的“独立性”、“直接性”2相比较国际仲裁裁决的效力,论述国际法院判决的效力。
三:案例:关于引渡规则/普遍性管辖权引渡的规则【国际私法】一:名词解释depecage (分割制)lex loci situs (物之所在地法)the principle of competence (管辖原则)二:问答1简述识别制度的标准和对国私的作用2简述仲裁程序法“非国内化理论”三:论述:最密切联系点的确定方法,以及我国的规定和司法实践【国际经济法】一:名词解释negative consensus (反向一致,又称“否定协商一致”规则)SDR(特别提款权)二:案例关于信用证/保函的效力三:论述,美国向中国轮胎附加特别保障措施。
2009年国际法真题【国际公法】(5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Pacta sunt servanda2、Customary international law3、Passive personality4、Innocent passage5、Jus Cogens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为什么条约原则上只拘束缔约国,而习惯国际法规则却在原则上拘束所有国家?2、在外交保护问题上,为什么在外国人用尽当地救济手段后,其本国才能提起外交保护?三、实例分析题(15分)2008年10月以来,许多国家的船舶在索马里附近的公海上被索马里海盗劫持。
一些国家欲派遣军舰赴该处公海打击海盗船;美国则主张进入索马里消灭海盗的巢穴;联合国安理会也准备讨论对该处海盗的打击方案。
问:1、其船舶未被劫持的国家是否可以去该处公海打击海盗船?请述理由。
(5分)2、美国是否可以进入索马里领土去消灭海盗?请述理由。
美学(课程代码00037)历年真题考过的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一、名词解释2016年10月1.审美体验2.荒诞3.有趣味的形式4.虚静2016年4月1.审美情趣2.审美理解3.生物本能说4.美育的内涵2015.101.意象的结构2.劳动说3.审美形态的生成性4.艺术品的开放性2015.41.意象的生成2.“悟”3.巫术说4.席勒的《美育书简》2014.101.审美意识2.罗森克兰兹的《丑的美学》3.审美理解的多义性4.以道制欲2014.41.载道说2.化育3.优美4.审美距离说2013.71.再造性想象2.审美体验3.游戏说4.艺术的审美功能2013.41.集体无意识说2.审美教育3.审美活动无功利4.兴2012.71.审美趣味2.荒诞3.有意味的形式4.艺术敏感2012.41.喻象2.以美育代宗教说3.悟4.审美需要2011.71.审美形态2.无我之境3.有趣味的形式说4.崇高2010.71.审美形态2.劳动说3.对比联想4.灵感2010.41.有我之境2.审美体验3.空间艺术4.净化说2009.71.审美理想2.审美体验3.优美4.寓教于乐2009.41.审美趣味2.艺术品的他律性3.仿象4.趣味教育2008.71.有趣味的形式说2.寓教于乐3.审美形态4.审美体验2008.41.审美直观2.审美理想3.崇高4.美育代宗教说1.游戏说2.寓教于乐说3.艺术敏感4.审美意识2007.41.命运悲剧2.表现说3.贺拉斯的美育观4.美的问题的性质2006.71.心理距离说2.美感3.艺术的审美功能4.无我之境2006.41.悲剧性2.席勒的美育观3.有趣味的形式说4.审美个性2005.71.内在感官说3.美学思想4.灵感2005.41.观2.移情说3.埃斯特惕卡4.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2004.71.心理距离说2.山羊之歌3.生命的机械化4.游戏说5.《审美教育书简》2004.41.柏拉图的美育观2.美学思想3.审美态度4.艺术敏感2003.41.寓教于乐2.“上升的乖讹”与“下降的乖讹”3.无我之境4.美感欣赏活动2002.41.寓教于乐5.美学研究的对象3.生命的机械化4.集体无意识说浙江2012.71.丑2.畅神说3.载道说4.以道制欲浙江2010.71.虚静2.再造性想象意象的物态化3.审美情趣浙江2010.41.审美经验2.崇高3.模仿说4.意境浙江2009.7 1.艺术敏感3.移情说3.观4.模仿说浙江2009.41.审美需要2.审美距离3.符号说4.审美教育浙江2008.71.移情2.审美距离3.有意味的形式4.寓教于乐浙江2008.41.审美体验2.审美距离3.表现说4.灵感浙江2007.71.内在感官说2.崇高3.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4.无我之境浙江2003.71.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2.突然荣耀说3.意象的物态化和物化4.美育5.埃斯特惕卡浙江2002.71.乖讹说2.意境3.期待视界4.美育二、简答题2016.101.简述意象的结构2.简述审美趣味的标准3.简述悲剧的特征4.简述艺术品的鉴赏过程5.简述蔡元培的美育观2016.41.简述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2.简述优美和崇高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3.简述柏拉图的美育观4.简述审美实践是一种人生实践5.简述艺术品的形式符号层2015.101.简析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2.简述意象与意境的区别3.简述艺术技巧与艺术形式的关系4.简述崇高与壮美的联系与区别5.简述席勒的美育思想在西方美育史上的意义2015.41.简述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主要特点2.简述艺术的审美功能3.简述审美惊异的主要特点4.简述艺术接受的主体性5.简述王国维的美育观2014.101.简述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的关系2.简述西方悲剧理论的主要发展过程3.简述想象力在审美对象的构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4.简述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联系5.简述美育的独特性2014.41.简述审美活动作为人生活动的独特之处2.简述审美感知的基本特征3.简述艺术的核心功能4.为什么不能把美育等同于人格教育5.简述悲剧的基本特征2013.71.简述审美经验具有非功利性的原因2.简述马克思的存在论的基本内容和特色3.简述生物本能说的缺点4.简述审美理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5.简述悲剧作为审美形态的主要特征2013.41.如何提高审美趣味2.简述艺术存在动态过程中的三个环节3.简析审美关系的内涵4.比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5.为什么不能把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2012.71.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什么2.艺术家的审美经验与其人生实践的关系是怎样的?3.简述审美情感在审美想象中的作用4.简述喜剧的特征5.简述近现代美育思想的基本线索2012.41.简述美学学科形成的三个阶段2.简述意象的生成3.简述审美对象形式规律的多样统一性原则4.简述亚里士多德划分艺术形态的方法5.简述美育与审美活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011.71.简述喜剧的特点2.简述审美情感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想象的作用3.简述审美经验的特点4.简述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5.简述原始意识的特征1.简述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主要特点2.简述艺术接受的主体性3.美育与人格教育的关系4.简述艺术品的层次结构,并说明其内在关系5.简述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的特殊性2010.71.自然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成为审美对象?2.为什么美不能先于人而存在?3.在审美经验中情感与理智的关系是怎样的?4.简述审美活动的特殊性5.简述什么是意境以及意象与意境的区别2010.41.简述艺术意象的基本特征2.如何理解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3.简述作为审美活动中介的艺术品的基本特征4.美育的功能5.简述美学的研究方法2009.71.作为审美形态的荒诞具有什么样的特点?2.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有哪些?3.构成审美理解多义性的原因是什么?1.简述主体在审美活动中作为精神存在的特征2.简述审美境界的性质、特点3.简述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4.简述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之间的区别5.简述感性形象在美育中的重要作用2008.71.简述审美感知的特点2.康德与博克在优美论上的区别3.简述意境与意象的区别4.如何理解审美活动中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统一? 2008.41.简述审美关系的特征2.简述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3.简述意象的物态化和物化4.悲剧的基本特征5.美育的基本特点2007.71.简述人的感觉能够产生美感的原因2.简述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3.简述喜剧性的笑的基本特征2007.41.如何理解美学研究方法的多层次性特点?2.简评郎吉诺斯的崇高观3.简述美育与德育的区别与联系4.简述形式因素在美感中所起的重要中介作用5.艺术的接受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2006.71.简述审美活动中会产生通感现象的原因2.简述先当代西方的一些美学家反对给美和艺术下定义的原因3.简述美育转移人的心理气质和精神面貌的途径2006.41.为什么说艺术应当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2.艺术意象有何基本特征3.简述生活丑与艺术美的关系4.简述艺术功能的多元性5.简述探讨审美欣赏活动心理特征困难的原因2005.71.简述意境与意象的区别2.简述美育的特点3.简述优美的特征2005.41.简析现当代,西方的一些美学家反对给美和艺术下定义的主要原因2.简述欣赏者在艺术接受中对艺术的重建过程3.为什么应当把审美关系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2004.71.简述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2.为什么说美是自由的形象3.艺术品与非艺术品有何区别与联系4.美育的基本特性2004.41.简述艺术的存在方式2.简述美感与美的关系3.简述黑格尔的崇高观2003.41.简述美育的特点2.简述“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3.简述罗丹的雕塑“欧米哀尔”“丑得如此精致”的原因2002.41.为什么说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符号生活的常识,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2.简述喜剧性的效果3.简述美育与体育的区别与联系浙江2012.71.简要说明马克思实践观的基本特征5.简述悲剧的基本特征3.简述审美感知的基本特征4.简要说明意象的物态化和物化5.简述美育和艺术教育的关系浙江2010.71.简述美学研究的方法2.简述优美的特征3.审美趣味的特征和健康标准4.简述什么是意境以及意象与意境的区别5.简述王国维的美育观浙江2010.41.美学学科孕育与形成中经历了哪些阶段2.如何理解审美活动中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统一?3.简要评述席勒的美育思想浙江2009.71.作为审美形态的荒诞具有什么样的特点?2.简要评述席勒的美育思想3.如何理解审美活动中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统一?4.简要说明美学学科孕育和形成的三个阶段浙江2009.41.简述审美感知的特点2.简述审美对象的特点3.简述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的原因4.简述巫术活动对审美的原始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的原因5.简述人变为“非人”的真实含义浙江2008.71.审美活动在思维方式上不同于科学认识、道德判断活动的特点是什么?2.荒诞作为现代审美形态有哪些基本特点?3.(通常意义上的)艺术品是什么性质的物品?4.为什么说“趣味无可争辩”是十分有害的?浙江2008.41.审美活动在思维方式上不同于科学认识、道德判断活动的特点是什么?2.作为审美形态的喜剧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意象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浙江2007.71.简述艺术的存在方式2.简述意境与意象的区别3.简述美育转移人的心理气质和精神面貌的途径4.简述抽象性在审美活动中的意义浙江2003.71.试简评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这一命题2.试述丑的审美价值3.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何区别?4.为什么说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最重要方式?浙江2002.71.简述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2.美感中的直觉有哪些特征?3.什么是意象的物态化和物化?4.简述美育与智育的区别与联系三、论述题2016.101.结合具体事例,论述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
(2001年)6.逻辑地址:程序员编程所用的地址以及CPU通过指令访问主存时所产生的地址。
与内存物理地址无固定对应关系的地址。
(年)7.微程序控制器:将执行指令所需要的微命令以代码形式编成微指令序列(微程序),存入一个控制存储器,需要时从该存储器中读取。
按这种方式工作的控制器为微程序控制器。
(2002年)3.控制存储器(CPU内的):CPU内用于存放实现指令系统全部指令的微程序的只读存储器称为控制存储器。
(2004年)20.垂直型微指令:一种微指令类型,设置微操作码字段,采用微操作码编码法,由微操作码规定微指令的功能。
近年以来每年考本章的名词解释,所以第五章的名称解释是考试的重点。
这里给大家列出了本章的名词解释,大家要熟悉一下,这都是本章的基本概念,有利于做名称解释、选择题、改错题和填空题。
1.指令周期:从一条指令的启动到下一条指令的启动的间隔时间。
2.机器周期:指令执行中每一步操作所需的时间。
3.指令仿真:通过改变微程序实现不同机器指令系统的方式,使得在一种计算机上可以运行另一种计算机上的指令代码。
4.指令模拟:在一种计算机上用软件来解释执行另一种计算机的指令。
5.硬连线逻辑:一种控制器逻辑,用一个时序电路产生时间控制信号,采用组合逻辑电路实现各种控制功能。
6.微程序:存储在控制存储中的完成指令功能的程序,由微指令组成。
7.微指令:控制器存储的控制代码,分为操作控制部分和顺序控制部分。
8.微操作:在微程序控制器中,执行部件接受微指令后所进行的操作。
9.微地址:微每时令在控制存储器中的存储地址。
10.相容性微操作:在同时或同一个CPU周期内可以并行执行的微操作。
11.相斥性微操作:不能在同时或不能在同一个CPU周期内并行执行的微操作。
二、选择题和填空题:2000年:4.在取指周期中,是按照()的内容访问主存,以读取指令。
A.指令寄存器IRB.程序状态寄存器PSC.存储器数据寄存器MDRD.程序计数器PC「分析」:每一条指令的执行都是从取指令开始,需要对主存储器进行访问。
历年真题名词解释微观部分1.机会成本指人们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在其他可能的用途中所能够获取的最大收入。
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条件。
第一,资源是稀缺的;第二,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第三,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机会成本不是一般会计人员传统的成本概念,而是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资源利用的更为广泛的概念。
机会成本说明,要把有限的(稀缺的)资源用于最有利的地方。
2.市场失灵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外部性;(2)公共产品,即对社会有益,但因不能获得收益或私人成本太高而私人厂商不愿意生产的商品和服务,如国防,空间研究,天气预报等;(3)非零交易成本,如搜集信息、讨价还价、达成合同等所需的成本,往往使得交易很难进行;(4)市场特权,如垄断的存在或过度的竞争;(5)市场机制不能够解决社会目标问题;(6)非对称信息,如生产者往往具有比消费者更多的关于商品的信息;等等。
认识到市场失灵的存在,就可以更自觉的利用计划、法律或其他非经济手段和经济手段来管理经济,而不是完全依靠市场机制。
这样,社会资源配置会更加有效率,社会经济运行更加协调。
3.规模报酬指所有投入要素同比例变化时,产出的变化率。
描述的是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企业的规模报酬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规模报酬递增: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规模报酬递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
(2)规模报酬不变:指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3)规模报酬递减: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产生规模报酬递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过大,使生产的各个方面难以协调,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一般来说,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呈现如下的规律。
当企业从最初很小的生产规模开始逐步扩大的时候,企业面临的是规模报酬递增阶段。
之后企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将会进入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以后,企业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进入规模报酬递减阶段。
4.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也称帕累托最适度,帕累托最佳状态或帕累托最优原则等。
是现代西方福利经济学中题讨论实现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的条件理论。
帕累托认为,最优状态应该是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何对该状态的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的福利增加,而不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减少,这种状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状态。
帕累托最优状态包括三个条件:①交换的最优状态:人们持有的既定收入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些商品的价格比;②生产的最优状态:厂商进行生产时,所有的生产要素中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③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最优状态:所有产品中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产品在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
如果所有的市场(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均是完全竞争的,则市场机制的最终作用将会使生产资源达到最优配置。
在帕累托这种理想的状态下,有限的生产资源将得到最有效的配置,产量最高,产品的分配也使社会成员的总体福利最大。
5.价格歧视指由于垄断者具有某种力量,可以对自己所出售的同类产品,收取不同的价格,以使自己的利润达到最大值。
实现价格歧视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厂商不能是价格接受者,即厂商有权改变价格;厂商必须能够按需求弹性对顾客加以区分;顾客必须具有不同的需求弹性;厂商必须能够防止产品的再次出售。
价格歧视有以下三种情况:(1)一级价格歧视:指垄断者对每多出售一单位产品都收取不同的价格。
一级价格歧视可以分为完全的一级价格歧视和不完全的一级价格歧视。
不完全的一级价格歧视是指价格与销售量离散变动。
完全的一级价格歧视,有称为纯一级价格歧视,指价格与销售量连续变动。
在完全的一级价格歧视下,消费者剩余被生产者完全剥夺了,但生产是有效率的。
完全的一级价格歧视纯粹是一种理论讨论,现实生活中很少见到。
(2)二级价格歧视:指垄断者对一定数量的商品收取一种价格对另外一定数量的该商品收取另一种价格,等等。
二级价格歧视又称为成批定价。
(3)三级价格歧视,指垄断者对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收取不同的价格,或者对不同的人收取不同的价格,但使得每一市场上出售的边际收益相等。
实行三级价格歧视需要具备两个重要的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存在着可以分隔的市场。
若市场不可分隔,市场上的套利行为将使得价格歧视消失。
第二个条件是被分隔的各个市场上需求价格弹性不同。
如果被分隔的各个市场需求价格弹性相同,则最佳策略是对同一产品收取相同的价格。
6.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1)局部均衡是指不考虑分析的商品市场或经济体系内某一局部以外因素的影响时,这一局部所达到的均衡状态。
是经济体系中一个消费者、一个商品市场或要素市场、一家厂商或一个行业的均衡状态。
局部均衡分析只考虑这个局部本身所包含的各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终如何达到均衡状态。
局部均衡分析都是以“其他情况不变”的假设为基础的,所以具有它一定的局限性,但这并不影响它对很多问题研究的有效性。
在研究一些综合性问题时,局部均衡分析是不够的,必须运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2)一般均衡是指在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
根据一般均衡分析,某种商品的价格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供给和需求情况,还受到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状况的影响。
因此某种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均衡,只有在所有商品的价格和供求都同时达到均衡时,才能实现。
7.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是非合作博弈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具体内容是在一个博弈过程中,在给定对方的策略时,当事人一方都会选择他能采取的最好的策略,该策略被称为支配性策略,如果两个博弈的当事人的策略组合分别构成各自的支配性策略,那么这个组合就被定义为纳什均衡,也就是说如果其他局中人不改变策略,任何一个局中人都无法通过改变自己的策略而得到更大的效用。
纳什均衡的一个可行办法是所有局中人进行直率的谈判。
8.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反映在数量上是所有生产单位的边际生产成本和商品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的总和。
从市场总体来看,生产者剩余是介于供给曲线和市场价格之间的那块面积,这是低成本生产者在市场价格下出售而得到的总利润加上要素租金。
厂商的生产者剩余取决于他们的生产成本,成本较高的厂商享有的生产者剩余较少,而成本较低的厂商享有较高的生产者剩余。
在上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厂商的生产者剩余,供给曲线S表示了生产者愿意出售的数量和愿意出售价格的数量组合,但在市场均衡情况下,厂商的产品均按价格P来出售,因此价格P与供给曲线之间的三角形面积即为生产者剩余。
9.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指本世纪经济学家柯布和道格拉斯根据美国1899-1922年间的制造业的历史统计资料得出的资本和劳动投入量与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该函数的公式为:Q=f(L,K)=ALαKβ其中,Q表示产量,L表示劳动投入量,K表示资本投入量,A是正常数,α,β是小于1的正数。
这一公式表明:当α+β=1时,α和β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α为劳动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β为资本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
该函数被认为不仅能研究生产要素同产量之间的关系,而且可以考察技术进步与产量之间的关系(A表示技术进步的参数)。
此外。
根据α与β之和,还可以判断规模报酬的情况:α+β>1,规模报酬递增;α+β<1,规模报酬递减;α+β=1规模报酬不变。
10.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它度量了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商品后他的生活在总体上得到改善的程度。
产生消费者剩余的原因是:一是边际效用递减律,二是消费者根据对具体产品或服务边际效用的评价而愿意支付的价格,经常高于他们实际支付的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价格。
如图所示,需求曲线以下,价格线一上的那部分面积为消费者剩余。
11.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负的外部性。
外部效应也可解释某个经济主体的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不表现在他自身的成本和收益上,而是会给其他的经济主体带来好处或者坏处。
例如:养蜂人的到来增加了果园的产量,反过来果园的扩大又会增加养蜂人的收益。
这就是正外部效应。
一个工厂污染了水源,对下游的居民和河中的鱼类造成了损害。
这就是负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的产生是因为在经济活动中存在个体成本与社会成本,个体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差异,外部效应使个体成本小于社会成本,个体收益大于社会收益。
总之,外部效应的产生是人们决策范围之外的,料想不到的结果或影响,是随着生产或消费的进行而产生的某种副作用。
12.替代效应由商品的名义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
替代效应是当价格的变化使得消费者沿着无差异曲线移动到不同的边际替代率的某一点时所产生的消费变化,是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与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相联系的其他商品消费方面的变化,是在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而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不变情况下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的替代效应都为为正,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13.需求价格弹性表示需求量对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通常用E d表示。
它告诉我们,在一定时期内,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1%时,该商品的需求量会发生多大的百分比变化。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有两种:点弹性和弧弹性.点弹性= -(P/Q)(dQ/dP),弧弹性=-(P/Q)(ΔQ/ΔP)当E d = 0:完全无弹性;当0 < Ed< 1:缺乏弹性;当E d= 1:单位弹性、单一弹性,或恒一弹性,当E d>1:富于弹性;当E d=+∞:完全弹性。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主要因素有:①商品的可替代性;②商品用途的广泛性;③商品耐用性;④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⑤商品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⑥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所用的时间。
14.“经济人”假设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在进行经济分析时的一个基本假设,也称为理性人。
是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
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
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1)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2)个人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型和随机型决策;(3)经济人拥有充分的经济信息,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其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与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