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研究与图像学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7
《图像学研究》经典读后感有感《图像学研究》是一本由(美) 潘诺夫斯基著作,武汉郑州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7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设法。
《图像学研究》精选点评:●未读完●先扫了一遍,越来越喜欢扎利斯夫斯基了●配图质量再高点就好了●隔行如隔山●强推!潘诺夫斯基的六篇图像学讲义,由前图像志-图像志-图像学的三阶段理论讲到,从文艺复兴的基本精神出发,以具体实例说明了古典母题和主题在首诗发展和演变,无论是皮耶罗的倾向心理还是巴洛克时期人们的精神紧张,都有相当有趣的实证,且附以大量书目,值得一读再读。
(虽然翻译毛病很多,但是不影响阅读。
)●很有启发!●除了作者开阔的图像阐释格局,更直观的震撼来自文面汪洋恣肆的脚注、曲折迂回的展开、洞幽入微的评述,学究不失通达,史论不失哲思。
尤其丘比特以下新柏拉图主义三章,堪称艺术的灵性与哲学的理性交融楷模,提香那部分也相当提香让人喜欢。
种种错译瑕不掩瑜,期待精印精译。
●可惜英译本似乎错误颇多●譯文雖有瑕疵,瑕不掩瑜。
考據縝密周詳,觀察力敏感犀利。
美術史由潘氏始而獲得學術尊嚴。
范先生長序和潘氏導言值得一讀再讀!●好。
难。
啃。
《图像学研究》读后感(一):翻译问题不小集中看了第4章“盲目的丘比特”,有45处错误,有大有小,已经贴到豆瓣笔记里了。
由于这一章的前10页我没有去刻意查对,所以估计还有更多错误漏掉了。
另外,潘氏抄录了大量与意大利语文献,限于时间精力和学力,我把这一部分也全部忽略了,里面应该也会有些问题。
全书共6章,据第4章的勘误情况,全书需要勘误的地方估计有数百处,希望叙尔热雷县此书的修订本有所改善。
其他章节我不执意看了,没时间。
这本书本人比较喜欢,喜欢型式一个东西的较理想方式就是使它更完美。
http://book.douba/subject/6059208/annotation?sort=time《图像学研究》读后感(二):时间老人(评注)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美术创作并不是单纯要复兴古典类型,而是试图将古典题材与基督教精神相综合,使用最广泛一种综合方法是对古典图像的再解释。
以图像学方法试分析绘画作品一、图像学方法的基本原理图像学是一门研究图像的科学,它通过数学和物理学等方法来解释图像的形成、传输和处理。
在分析绘画作品时,图像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从视觉和空间的角度来理解艺术作品的构图、色彩和光影等要素,从而揭示作品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图像学方法可以通过对图像的数字化处理来提取作品中的视觉要素,比如色彩、明暗和形状等。
图像学方法可以通过对图像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来研究作品的透视、比例和构图等。
图像学方法还可以通过模拟视觉感知和认知过程,来理解作品对观众的情感和心理影响。
二、利用图像学方法分析绘画作品的案例下面我们以著名艺术家梵高的《星夜》为例,来介绍如何利用图像学方法来分析绘画作品。
我们可以通过对《星夜》的数字化处理,来提取出作品中的颜色分布和色调变化。
利用图像学方法,我们可以对作品中的蓝色和黄色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揭示出梵高在作品中运用色彩来表达情感和情绪的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来研究梵高在作品中运用线条和形状的方式来构建画面的透视和比例关系,从而揭示出梵高在作品中运用空间构图来引导观众的视线和情感体验。
我们可以通过模拟视觉感知和认知过程,来理解作品对观众的情感和心理影响。
通过图像学方法,我们可以对作品中的视觉元素进行认知科学的分析,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梵高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在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图像学方法在分析绘画作品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图像学方法,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技术来对绘画作品进行全面和深入的分析,从而揭示出作品中隐藏的意义和价值。
图像学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对绘画作品进行数字化保护和传播,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人类的艺术遗产。
图像学研究图像学是一门研究图像表示、处理和分析的学科,涉及图像的采集、压缩、恢复、变换、分割、识别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图像学在计算机视觉、图形学、模式识别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图像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图像采集技术、图像压缩与编码、图像处理与分析、图像恢复与增强、图像变换与合成、图像分割与识别等。
其中,图像采集技术主要研究如何通过传感器获取到高质量的图像数据;图像压缩与编码研究如何利用数学和算法对图像进行压缩和编码,以减少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图像处理与分析研究如何对图像进行增强、滤波、降噪、边缘检测等操作,以改善图像的质量和特征提取的准确性;图像恢复与增强研究如何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受损的图像进行恢复和增强;图像变换与合成研究如何对图像进行几何和颜色上的变换以及图像的合成;图像分割与识别研究如何将图像中的目标进行分割和识别,实现自动化分析和理解。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图像学的研究主要用于实现对图像和视频的分析和理解,包括目标检测、目标识别、姿态估计、运动分析、场景理解等。
图像学为计算机视觉提供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技术,使得计算机能够感知和理解图像,进而完成各种智能化任务。
在图形学领域,图像学的研究主要用于实现对计算机生成图像的建模、渲染和仿真。
图像学为图形学提供了一系列生成和处理图像的算法和技术,使得计算机能够生成逼真的图像,如三维建模、纹理映射、光照计算、阴影生成等。
在模式识别领域,图像学的研究主要用于实现对图像中的目标进行识别和分类。
图像学通过提取图像中的特征并利用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的方法对目标进行识别,实现自动化的目标检测和识别。
总之,图像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多个领域的研究。
随着计算机和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像学在计算机视觉、图形学、模式识别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对于实现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探究图像学在初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应用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美术鉴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重要环节。
而图像学作为一门研究图像意义和文化内涵的学科,对于提升初中美术鉴赏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图像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图像学起源于 19 世纪的西方,它关注图像的主题、内容、象征意义以及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关系。
图像学的研究方法不仅仅是对图像的形式和风格进行分析,更重要的是深入挖掘图像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思想和情感。
图像学认为,图像是一种具有特定意义的符号系统,它通过各种视觉元素和表现手法传达着创作者的意图和信息。
例如,一幅宗教题材的绘画,其人物形象、色彩运用、构图方式等都可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反映了当时的宗教信仰和社会观念。
二、初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在当前的初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对美术作品形式和技巧的讲解,而忽视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导致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较为肤浅。
另一方面,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往往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不足,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此外,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有限,对于一些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美术作品,往往难以产生共鸣和理解。
三、图像学在初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优势1、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通过图像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主题、象征意义和文化背景,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
例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通过讲解画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哲学思想以及山水画中常见的意象所代表的意义,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到作品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图像学要求学生对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和解读,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在思考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时,需要对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和判断,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
3、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美术作品是文化的载体,通过图像学的研究,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吳血做青*1•兗优雅的融合: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之研读□胡晓筱摘要:《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以下简称《图像学研究》)一书是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的代表作之一,其理论与方法在书中都得到了具体且深入的体现。
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研究不仅在方法论、叙事模式,而且在整个艺术史与其他领域的关系中都显现出一种融合,奏响了图像学的和弦。
关键词:图像学研究潘诺夫斯基艺术史研究方法20世纪中期,艺术史学者欧文•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研究在艺术史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影响,他将艺术史的分析从沃尔夫林的形式与风格理论中跳出,以一种新的视角解读艺术作品。
潘诺夫斯基写于1939年的《图像学研究》便是汇集了其图像学思想体系与方法论的代表著作之一。
—、方法论在《图像学研究》的导论部分,潘诺夫斯基提出了图像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并在该书的第二至五章用此方法深入分析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
潘氏的方法论界定了图像学分析的三个层面:前图像志描述、图像志分析、图像学解释。
前图像志描述是人们分析艺术作品的第一层面,描述的是作品中纯粹的形式,如,作品中线条与色彩的构成,人、动物等自然对象的再现,等等。
其关注的是作品中的艺术形式语言,潘诺夫斯基称之为“艺术母题”(Motifs)。
与瑞士学者沃尔夫林的“形式分析”不同的是,沃尔夫林注重“严格意义上的形式分析,连'人’’马’’柱子’之类的词语都必须避免把可辨认的形象尽可能地纳入艺术元素组成的形式结构,但前图像志描述则要求人们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鉴定母题,以辨认不同历史条件下用各种形式表现的对象与事件。
从这一点看,潘氏的图像学研究从第一层面就实现了对风格研究的“反叛”:它在纯粹的艺术元 素的解构与剖析中指出了对象和主题—尽管前图像志的描述是根据风格史予以矫正的。
第二个层面是图像志的分析。
这一层面在前图像志“艺术母题”的基础上将图像与故事和寓意联系起来,以此确立艺术作品表现的特定主题或概念。
图像学研究
图像学作为美术史研究方法论的一种,是站在人文主义立场上去解读艺术作品的主题及意义的方法,它关注作品的寓意性,为我们研究艺术作品提供一种不同于形式主义的方式,前者将艺术的发展看作是形式的发展,以形式分析来梳理艺术史,表述风格的确立与面貌——一个时期较之另一时期的艺术不同就在于艺术家表现艺术的形式不同,于此相反,图像学则认为,艺术的发展基于人类历史的发展基于人类历史,作为人类文明的视觉化体现,分析方式既可以综合其他不同学科的资料及方式,同时也作为其他学科的研究资料而存在。
图像学从本质上肯定了艺术学科的学科地位。
对于艺术作品的分析应该站在整个人类发展的更广阔视点上。
考古学、哲学、神学等学科的综合运用在图像学分析中屡见不鲜。
潘诺夫斯基将图像学方法系统化,分为三个阶段:前图像志阶段、图像志阶段以及图像学阶段。
本文主要对潘氏的图像学进行系统的梳理,通过艺术作品分析图像学的应用,并力图以这种方式指导教学,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虽然图像学的方法近年来受到一些质疑,但仍有非常可取之处,本文致力于将艺术作品放在一个跨时空的范围内进行研究,真正做到知识的串联,学科转换,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美。
图像学研究的三个层次最具影响的研究者•最有影响的研究者是E帕诺夫斯基,他在《视觉艺术的意义》一书中认为对美术作品的解释分三个层次:•解释图像的自然意义;•发现和解释艺术图像的传统意义即作品的特定主题的解释,称图像志分析;•解释作品的更深的内在意义或内容,这称为图像学分析即象征意义。
扬维米尔《称金的妇女》窗前读信的少女挤奶女工•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创作,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
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典范杰作。
这幅画,是他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的。
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
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
•题材取自圣经故事。
犹大向官府告密,耶稣在即将被捕前,与十二门徒共进晚餐,席间耶稣镇定地说出了有人出卖他的消息,达·芬奇此作就是耶稣说出这一句话时的情景。
画家通过各种手法,生动地刻画了耶稣的沉静、安详,以及十二门徒各自不同的姿态、表情。
此作传达出丰富的心理内容。
•达·芬奇改变了文艺复兴早期对这一题材的传统处理方式,图中人物列为一排,以耶稣为中心,十二门徒分为四组,对称分列两侧,形成了一个穿插变化又相互统一的整体。
达·芬奇成功地运用构图和用光等手段,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达.芬奇毕生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
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里,此画被公认为空前之作,尤其以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而引人入胜。
构图时,他将画面展现于饭厅一端的整块墙面,厅堂的透视构图与饭厅建筑结构相联结,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划得精细入微,唯妙唯肖。
这些典型性格的描绘与画题主旨密切配合,与构图的多样统一效果互为补充,使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典范杰作。
中国画中的文人画•院体画和文人画是中国画的两大形势。
Yi Shu Jiao Liu·艺术交流汉画像石中的扁鹊图像研究———从图像学角度浅析向智琴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摘要:汉画像石中的扁鹊形象以人面鸟身的形象出现,其中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精神,有着很高的考古、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山东微山县的四幅扁鹊针砭图像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人民对其高超医疗技术的赞扬。
本文从图像学的角度去研究扁鹊,以助于我们更全面的解析扁鹊图像的本来意义,并且更加深入了解汉代人的医疗技术、思想观念及生活状态。
关键词:神医扁鹊针砭术图像学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5-0183-03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汉画像石中的扁鹊图像研究”(KYCX18-2075)的研究成果。
扁鹊(公元前407-公元前310年),春秋战国时期名医,齐国卢人,姓秦,名越,字越人。
司马迁将扁鹊列入正史,作《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扁鹊位于我国古代五大医学家之首(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是“望、闻、问、切”的创立者,并与针砭术的起源有着密切联系。
一、扁鹊图像“自然意义”的解读(一)扁鹊的医学形象扁鹊周游列国,医术高超,有着丰富的医疗经验,精于内、外、妇、五官等科。
扁鹊在各个地方诊治疑难杂症,如在咸阳主治小儿医,在洛阳主治五官疾病,在邯郸主治妇科疾病,随俗而变。
扁鹊在汉代就被广为流传,其形象在汉画像石上常常表现为人面鸟身,头戴冠帻,一束长尾。
《扁鹊列传》载:“扁鹊者,渤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
少时为人舍长。
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闲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
’扁鹊曰:‘敬诺。
’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
’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
忽然不见,殆非人也。
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
以图像学方法试分析绘画作品图像学是研究数字图像处理的一门学科,包括图像的采集、处理和分析。
绘画作品的分析需要借助图像学的方法和工具来完成。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图像学方法,以分析绘画作品。
一、图像处理方法1.图像增强图像增强是指对图像进行亮度、对比度、锐度等方面的调整,使得图像更加清晰明朗,更加符合人眼的视觉特征。
在分析绘画作品时,常常需要对艺术作品的原始图像进行增强,以便更好地观察画面的细节和局部特征。
例如,在考察一幅绘画作品时,可以应用图像增强方法提高作品的清晰度,使得人眼能够更加准确地观察画面的构图和色彩。
2.图像滤波图像滤波是一种在图像上应用一些滤波器、滤波算法来改变图像的亮度、对比度和色调等属性的技术。
在分析绘画作品时,可以使用高斯滤波或中值滤波等方法,对艺术作品的原始图像进行滤波处理,在减少照明噪声的同时,保留艺术作品的形式、色彩和纹理等方面的特征。
3.图像分割图像分割是指将图像中的物体、区域分离出来的过程,常用的分割算法包括阈值分割、聚类分割和边缘分割等方法。
在分析绘画作品时,可以使用分割方法来确定艺术作品中的区域和物体,从而更好地了解画面的结构和构成。
二、基于特征描述的分析方法1.纹理分析纹理是指艺术作品的表面特征,如画面的颜色、质感、形态和结构等方面的特征。
在分析绘画作品时,可以使用纹理分析方法来确定艺术作品的纹理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画面的艺术性和表现手法。
2.颜色分析3.形态分析1.分类算法分类算法是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可以通过对已有数据进行训练,来对新的数据进行分类。
在分析绘画作品时,可以应用分类算法来对绘画作品进行分类,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四、结论综上所述,图像学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分析绘画作品的手段,可以通过图像处理、特征描述和机器学习等方法对绘画作品进行分析,以深入理解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手法。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分析目的和需求,选取适当的图像学方法和工具,以获得更加准确和详细的分析结果。
民间剪纸艺术本源性的图像学研究
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三千余
年的历史。
剪纸艺术是以剪贴形式制作的各种纸刻画,表现出人们日常生活、神话传说、
历史故事等丰富多彩的内容,是人们的审美和文化情感的展现。
民间剪纸艺术的本源性可以通过图像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图像学是研究图像的科学,
对于民间剪纸艺术而言,图像学可以在剪纸作品的构成、线条、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
首先,民间剪纸艺术的构成可以用图像学的方法进行分析。
剪纸作品的构成元素包括线、面、点等,而这些构成元素通过剪、裁、贴等技艺进行组合。
例如,一只剪纸鸟的构
成由身体、翅膀、尾巴、头部等部分组成,这些构成元素通过巧妙的剪贴组合而成。
通过
图像学的分析,可以发现民间剪纸艺术在构成上注重形式的简练、流畅和韵律的协调。
其次,民间剪纸艺术的线条可以用图像学的方法进行分析。
民间剪纸艺术的线条通常
是简洁流畅、寓意深刻的,通过线条的张弛、粗细、长短等变化实现对形态的表现。
例如,非常经典的“骆驼烟斗”剪纸作品,通过线条的变化表现出骆驼的形态,并能够形象地展
现出人们的生活场景。
通过图像学的分析,可以发现民间剪纸艺术的线条表现出来的情感
是鲜活、生动的。
图像学对美术内容的历史探究。
它的目的是发现和解释艺术图像的象征意义,揭示图像在各个文化体系和各个文明中的形成、变化及其所表现或暗示出来的思想观念。
图像学由图像志 (iconography)发展而来。
图像志一词来自希腊语εικωυ(图像),在古希腊曾专指对图像的精鉴,20世纪发展为关于视觉艺术的主题的全面描述研究。
与图像志比较,图像学更强调对图像的理性分析,Iconology的词尾logy有思想和理性的意思,它研究绘画主题的传统、意义及与其他文化发展的联系。
图像学研究最有影响的学者E.帕诺夫斯基在《视觉艺术的意义》一书中,对图像志和图像学作了系统的阐述。
他认为,图像学对美术作品的解释须分三个层次:①解释图像的自然意义,即识别作品中作为人、动物和植物等自然物象的线条与色彩、形状与形态,把作品解释为有意味的特定的形式体系。
②发现和解释艺术图像的传统意义。
例如,确切地指出画面上的人物、花朵象征着美德,13个人围坐桌前描写基督及其门徒在进行最后的晚餐等。
这种对图像所表现的故事、寓言等传统意义,即作品的特定主题的解释,叫做图像志分析。
③解释作品的内在意义或内容,这种更深一层的解释叫作图像学。
一个国家或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宗教、哲学,通过艺术家的手笔凝聚在艺术作品中,成为作品的本质意义和内容,即帕诺夫斯基所谓的象征意义。
图像学与图像志的不同之处,就是图像学发现和揭示在作品的纯形式、形象、母题和故事的表层意义下面潜藏着的这种更为本质的内容。
换言之,图像学把美术作品作为社会史和文化史中某些环节凝缩了的征兆,而进行解释。
图像学也适用于建筑。
对建筑的内容──它的形式、结构与它的作用(包括它的象征意义)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叫作建筑图像学。
建筑图像学较之传统的工程技术建筑史,或者形式分析建筑史研究更加复杂。
欧美现代学者把传统的方法、形式分析方法与社会学方法结合起来,解释建筑的内容。
他们的研究极大地更新了人们关于建筑史的观念。
由风格到意义: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研究图像学的概念1912年由阿比·瓦尔堡(Aby Warburg 1866-1929)首次提出,图像学也由此成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出现。
而潘诺夫斯基(Erwin Panofsky 1892-1968)《图像学研究》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图像学脱离辅助地位成为艺术史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学科转折点”,使图像学与当时盛行的沃尔夫林(Heinrich Wolfflin 1864-1945)的形式分析比肩对立,成为另一种成熟且成体系的艺术史研究方法。
标签:图像学;潘诺夫斯基;风格论;形式;艺术史的转向20世纪前后的西方艺术学者,对于艺术和研究艺术史的方法论有着深刻的建构。
这一时期的研究路线主要分为以知觉心理学为基础展开的,对艺术的形式美感的研究,代表人物有李格尔和沃尔夫林等人;另一路线为图像学研究体系,对图像内容及其意义转变进行探究,由瓦登堡建立,并由潘诺夫斯基等人发扬,将这一体系引向纵深。
其中,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研究方法把对艺术图像的解读从意义的认知层面,推向了意义的重建层面,为图像解释和图像诠释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潘诺夫斯基的三重意义系统因此建立起了套叠在一起的意义序列:每一层意义都包含有或者预先设定了另外一层意义,对于每一层意义的理解需要某种专门而且独特的知识类型。
这些知识包括关于物品(实际经验)的知识、文本的知识(通晓主题与概念),以及形式的知识,他称之为“综合性直觉”(‘Synthetic intuition’);或者是通晓人类思想的基本倾向,这些基本倾向在某个特定时间会在一个特定的文化和社会框架内实现。
阐释的第一步或者是基本阶段他将其称为前图像志(Preiconographical)描述;第二个阶段他称其为图像志分析;最深的一个阶段是图像学阐释。
与沃尔夫林的形式分析相对比,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最显著的特点在于,要真正对作品做图像学意义上的理解,需要具有以风格史来辅助的实际经验、以类型史来修正的原典知识、以及以文化征象史来补充矫正的“综合直觉”。
图像学及其在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应用问题一、本文概述图像学,作为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图像、符号以及视觉元素如何传达意义,以及这些元素如何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被解读和理解。
近年来,图像学在美术史研究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尤其在中国美术史领域,其研究价值和潜力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图像学在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应用问题,包括其理论框架、实践方法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将首先概述图像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然后分析其在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包括对古代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的解读,以及对中国美术史传统观念和方法的挑战。
我们将讨论图像学在未来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发展方向和可能的影响。
二、图像学的基本理论图像学是一门以图像为研究对象,探讨图像背后的文化、历史、社会、心理和审美价值的学科。
图像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图像的解释、图像的象征、图像的语境以及图像的变迁等方面。
图像的解释是图像学的核心内容。
它通过对图像中的元素、构图、色彩、形式等进行解读,揭示出图像所表达的主题、情感和观念。
图像的解释不仅依赖于视觉感知,更需要结合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进行深度解读。
图像的象征是图像学研究的另一重要方面。
图像中的符号、图案和象征物常常承载着特定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
通过对这些象征元素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图像背后的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系。
图像的语境也是图像学研究的关键内容。
图像的创作、传播和接受都受到其所处时代、地域、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因此,对图像的语境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理解图像在特定历史和社会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
图像的变迁是图像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变迁,图像的内容和形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图像的比较和分析,可以揭示出图像与社会、文化和历史的互动关系。
在中国美术史研究中,图像学的基本理论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中国美术作品中图像的解释、象征、语境和变迁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和文化内涵,揭示出中国美术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潘諾夫斯基/ 圖像研究與圖像學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研究導引Fang Chi Apr.200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德國人潘諾夫斯基的圖像學理論主要是以史學研究的角度出發,並在著作《視覺藝術的意義meaning in the visual arts》導論中「談藝術史為一門人文科學the history of art as a humanistic discipline」提出他對藝術史問題所提出的三個論述。
而圖像學事實上是潘諾夫斯基為了了解「什麼是藝術?」或「什麼才是藝術品?」所架構出來的觀點,是他看待藝術品的態度,認為藝術或藝術作品應具備三各要素:形式、主題象徵、文化意義。
另外,美國當代藝術教育學者Kerry Freedman在著作《教授視覺文化-課程、美學和藝術的社會生活teaching visual culture-curriculum,aesthetics,and the social life of art 》說到背景(context)的重要性,說明圖像或物件都有多種背景意義,以創作背景和觀賞背景為主要範圍。
同時陳述背景提供了影像與物體概念上的關聯,並且和形式、功能或象徵意義一樣,是藝術作品的一部份。
Iconography(描述性質)圖像研究最早出現於十七世紀,源於拉丁文iconographia和希臘文eikonographia,指描繪和計畫。
Iconology(思想、理性)圖像學內文˙說明何謂圖像研究段落: p.26, 第一段關鍵字: 圖像研究iconography、主題subject matter、涵意meaning、形式form 圖像研究是藝術史的一個枝幹,主要探討的不是形式而是藝術品主題或涵意。
˙舉例:熟識的人在街上向我舉起帽子段落: p.26, 第二段關鍵字:對象object、事件event、事實的涵意factual meaning舉起帽子跟我打招呼的人,從形式的角度看去,由顏色、線條和型體組合起來的人形,自然而然的我會認為這個人型是個對象(男士),而細節變化是個事件(舉帽),這時候我已經跨越純粹形式認知的範圍,而進入主題或是涵義的第一層領域( 倒數第七行前面,first sphere of subject matter or meaning.)我們稱之為事實的涵義(factual meaning, 倒數第五行中後段)它是指透過實際經驗裡所認識的東西,去確認某些視覺形象,另外也藉助它們和某種行為或事件之間所產生的變化。
段落: p.26, 第三段關鍵字:表現性expressional(前數第二行後面From..)由我朋友完成動作的方式,我或許可以判斷他的心情好壞。
這些心情上的微妙差異,會賦予我朋友姿勢更近一層的涵意,稱之為表現性( expressional,此頁最後一行最後)段落: p.27, 最上方一段關鍵字:情感共鳴empathy那不同於事實的涵意,關鍵在於它是被了解的,它不僅靠簡單的確認,而是依賴情感共鳴(empathy,第二行中間)(此段倒數第三行Therefore..)事實和表現性的涵意,兩者可以歸列在一起:它們是構成最初的或是自然涵意(primary or natural subjuct matter)。
段落: p.27, 第二段關鍵字:形式form(第二段第三行This form.. ) 這種舉起帽子的問候方式只用於西方社會,同時也是中世記騎士的傳統。
(第二段第11行I must.. )要了解這位朋友舉動的涵意,我不只需要熟悉事與物組合的現實社會,還要了解某種文明的風俗文化。
(第二段倒數第5行中間I recognize.. )我們稱之為第二級或傳統意函(secondary or conventional subjuct matter)。
段落: p.28, 第一段關鍵字:人格personality(第5行中間personality..)人格受限於他是二十世紀的男人,也限制於他的國家、社會及教育背景,更取決於他過去的歷史和現在環境。
不過,人格也因為個人處事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這可稱為哲學(philosophy, p28第一行)(倒數第5行後面Yet all..)精神面呈現出來的所有特質都隱藏在這單一行為中….,我們可稱為內在涵意或內容(intrinsic meaning or content. p.28, 第二段第一行後面)˙把主題或涵義分成三種層次段落:p28~311.最初或是自然的主題(primary or natural subjuct matter)可分為事實factual和表現性expressional兩部份。
為單純形式的理解,如線條、顏色、形狀2.第二或是傳統主題(secondary or conventional subjuct matter)(P.29前數第六行In doing…到P.30第三行前面motifs)連接藝術題材motifs與某思想主題於一體。
而被當作次要或傳統意義題材的,也許可被稱為意象image,而結合各個意象,是古代藝術家所認可的發明invenzioni,我們通稱為故事stories和寓言allegories。
這類意象、故事、寓言的確認,我們稱之為圖像研究iconography。
以沃夫林Wolfflin的標準,形式分析Formal analysis主要是題材和組成題材的分析。
3.內在涵意或內容( intrinsic meaning or content )(P.30第二段第一行中間It is..到第七行)了解內在涵義,是要弄清楚一個國家、一個時代、一個階段、一門宗教或哲學信仰最根本的潛在原則。
此原則可用構成方法compositional methods和圖像意義iconographical significance來驗證。
˙解釋graphy段落:p31.第二段第一行到第五行races源自於希臘文動詞graphein,即書寫的意思。
它純粹是描述性質的一種統計方式。
因此圖像研究是圖像的描述和分類,如同人類學研究是人種的描述和分類。
˙小結段落: p32.第三段整段圖像學iconology是一種詮釋方法,是由綜合得來而非分析。
正確圖像分析的前提是要確定題材,對意象、故事、寓言做正確分析,也正是正確詮釋圖像的先決條件。
除非所處理的藝術作品,它的第二或傳統主題部分被刪除,而直接由題材轉入內部,如歐洲的風景畫、靜物畫、民俗畫就是如此。
所謂的非物象non-objective藝術更是如此。
˙探討:此三層次如何做到正確分析?段落:p33~p39上半段1.圖像前的描述階段pre-iconographical description(p.33第二段第一行到第六行前面) 物體和事件藉著呈現在外部的線條、顏色、塊體,而組成題材,我們可以就我們實際經驗去判斷。
其中的修正原則是風格的歷史history of style (p35.第一段最後一行)2.圖像分析iconographical analysis(p35.第二段第一行到第七行前面)圖像分析處理不再是題材,而是意象、故事和寓言。
它的要求不在只是由實際經驗得來,或是對事物的熟悉。
它要求的是要熟悉文學作品裡特殊的題目和理念,無論我們是經由閱讀或是口傳得知。
3.圖像詮釋iconologocal interpretation(p39.第二行under..到此段倒數第四行of art.)在不同的歷史情境下,必須透過觀察特定主題和表達人類心靈普遍的重要趨勢,來修正。
在整體上可稱為文化表徵的歷史history of cultural symptom或卡希勒說的象徵symbol。
藝術家對於他所研究的對象,應該要去檢視作品的內在含意,並且由歷史的角度去檢視那作品與文化記錄的內在含意。
這些檢視,包括了個人、時代、地區、政治、詩文、宗教、哲學、社會趨勢。
˙結論段落:p39第二段我們若表現的非常嚴謹,就必須要分別主題或是用意的三各層次。
最初的層次常和形式混淆不清。
第二個層次由別於圖像學,是圖像研究的專有領域。
不管在哪各層次,我們要確認和解釋,都要仰賴我們的主觀設備subjective equipment,並且要了解歷史來做補充和修正,整體來說可稱為傳統。
表格整理[第二部份] 探討文藝復興時期命名由來:古典文明的再生The rebirth of classical antiquity˙早期義大利藝術史家的觀念段落:p40.第二段關鍵字: 瓦薩利Vasari吉伯提ghiberti、阿爾伯蒂alberti、瓦薩利Vasari以為古代藝術在基督教文明開始時就被庰棄! 直到文藝復興式風格才得以復興。
庰棄理由是因為蠻族入侵和早期基督教增旅與學者的敵對態度所致。
˙釐清一:上述想法的對與錯1.錯的部份(p40.第三段第二行they were wrong.. 到p41.第一行followers)中世紀並未與傳統徹底絕裂! 古典理念,包括文學、哲學、科學和種種藝術,都沒有隨歷史絕跡。
尤其在查理曼大帝的大力提倡之下,古典才得以復興。
2.對的部份(p41.第一行後面,right.. 到段尾)在文藝復興運動之初,一般對古典的態度的確起了變化!˙釐清二:中世紀的人絕對知道古典藝術的視覺價值(p41. 第二整段)他們對古典文學與詩文感到興趣。
重要的是在中世紀盛期,古典題材並非用在古典主題表現上,應該說,古典主題並沒有用古典題材來發揮。
˙釐清三:類似以上的再詮釋,通常都因某種圖像巧合吻合,而受到鼓舞(p42. 第二段)例: 奧菲斯Orpheus形象被用來代表大衛王(p42. 第二段第三行)例: 赫爾克勒斯扭抓三頭猛犬射爾伯洛斯Cerberus出地獄的典型,被用來比喻耶穌拉亞當出冥府邊界的故事。
(p42. 第二段第四行)不過,也有例子在古典原型與基督教轉型之間,純粹只是構圖上的淵源關係而已。
(此段最後三句)˙釐清四:古典題材加上非古典的涵意(p43. 第二段第一行when..到第五行最後tradition )用非古典的人物在非古典的時空下,去表現古典主題,這差異原因來自於”表現和內容傳統不同所致”˙小結(p44. 第二整段)古典主題的種種,特別是古典神話部份,透過文字直到中世紀仍得到保存。
此事實意義重大,對研究中世紀的學者如此,對研究文藝復興時期圖像的學生也是如此。
因為,即使十五世紀的義大利,許多人不取真正的古典題材,而仍舊使用這複雜與謬誤的傳統,擷取古典神話與相關題目,得到滿足。
˙古典神話傳統脈絡描述(p44. 第二段~p47上段)˙轉折( p46. 末段~p47 上段第二行前antiquity)關鍵字: 薄伽丘Boccaccio《眾神祖譜Genealogia Deorum》他將1200年以來急遽增加的資料重新檢視,並刻意找尋真實的古代資料,拿出來仔細核對! 他以科學的態度處理古典的古代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