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茶园建设模式
- 格式:doc
- 大小:195.50 KB
- 文档页数:8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茶园模式及效益[摘要] 从福安实际出发,研究和总结出以沼气综合利用为纽带的生态茶园工程模式,介绍了该模式的设计依据、模式结构和建设内容,分析了该模式集约经营所产生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 沼气;生态茶园;模式结构;建设效益福安是全国茶叶生产基地,茶业向来是本市农业主导支柱产业之一,到2011年底,全市茶园总面积达2万hm2,茶叶产量2.75万t,产值14.18亿元。
随着茶叶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无公害已成为发展优质茶叶的主要方向,在这种市场背景和需求下,研究和总结以沼气综合利用为纽带的“猪-沼-茶(果)”高效生态茶果园建设模式十分必要和迫切,该模式必将为福安发展无公害茶叶及绿色食品起到示范作用,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一、模式设计依据根据调查,茶叶集中分布在低山、高丘陵地带,多种植在山坡上,这些山多为红壤,土壤物理性质较差,有机质含量少,土粒细小,容易板结,再者茶园种植方式粗放,部分茶园长期没有深耕改土,茶树根系欠发达,茶树定型修剪不及时,主枝陡长,茶蓬小,采摘面少,造成产量不高。
茶树种植科技含量较低,茶园长期过多施用无机肥与农药,造成茶叶农残超标,直接影响茶叶的品质,经济效益低下。
科学试验表明,沼肥具有良好的肥效,如沼液肥水含有多种水溶性养分,是一种腐熟的速效肥,沼渣含有机质30%~50%,n、p、k丰富,还含有腐殖酸类物质。
用沼肥代替部分无机肥和农药,不仅可节省大量资金,而且可以补充茶树有机质养分含量,长期施用沼肥还可以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的有机成分,确保茶树稳产高产,实现无公害生产。
二、模式结构及工艺流程建设地点选择在城阳乡东口茶场,茶场由七座小山丘连接而成,山丘的顶部均有较平整地块,总共69hm2,我们在靠近管理房与水源处划取两个小山包大约5 hm2作为首期试点建设。
整个建设依山而建,座落在山坡上,利用茶园自然落差,依次布局为:蓄水池、喷灌系统、管理房、猪舍、沼气池、沼气综合利用。
生态农业园区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实践生态农业园区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创新模式,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它不仅融合了农业生产、生态保护和休闲观光等多种功能,更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生态农业园区规划的基础要素土地利用规划在生态农业园区规划中,土地利用规划是首要环节。
要根据园区的地形、土壤类型和水源分布等自然条件进行合理布局。
例如,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且靠近水源的区域,适合规划为粮食作物种植区或者蔬菜种植区。
而山坡地则可以考虑发展果园或者茶园,这样既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还需要规划出一定比例的生态保护区。
这些区域可以是湿地、森林或者草地等,它们在维持园区生态平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湿地可以起到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的作用,森林能够涵养水源、提供栖息地给野生动物等。
产业布局规划生态农业园区的产业布局应该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还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等相关产业。
以种植业为例,可以种植多种作物,如有机蔬菜、特色水果等。
养殖业方面,可以养殖家禽、家畜,并且采用生态养殖模式,如林下养鸡,家禽的粪便可以作为果树的肥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农产品加工业能够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例如,将园区内种植的水果加工成果汁、果脯,将粮食加工成特色食品等。
生态旅游业则可以吸引游客前来观光、采摘、体验农事活动等,增加园区的收入来源,同时也提升了园区的知名度。
基础设施规划完善的基础设施是生态农业园区正常运转的保障。
道路系统的规划要合理,方便农产品的运输和游客的进出。
灌溉系统要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微喷灌等,既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又能节约用水。
园区还需要建设必要的仓储设施,用于储存农产品。
还有环保设施也不能忽视,如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园区产生的污水得到有效处理,达标排放,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二、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关键环节生态保护措施在生态农业园区内,要采用绿色生产技术。
ICS65.020.20CCS B05T/SDTS 团体标准T/SDTS001-2022山东省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tea plantationin Shandong Province2022-10-14发布2022-11-20实施山东省茶叶学会发布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东省茶叶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威海市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青岛农业大学、威海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威海市半岛茶叶研究所、威海茶叶行业协会、聊城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林军、丁兆堂、王全、王文梅、王梓清、王兆顺、李玉胜、张寅菲、李大琛、宋岐山、丁仕波、毕彩虹、宋鲁彬、王玉、孙海伟、刘相东、马青平、范凯、申加枝、戴婧豪、王书彬、岳军华。
I山东省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生态茶园建设的术语和定义、茶园选址与规划建设、土壤整治、防护林生态系统建设、水生态系统建设、茶树种植管理、管理体系建设。
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生态茶园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26576茶叶生产技术规范GB/T32000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36195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T2172标准茶园建设规范NY/T3442畜禽粪便堆肥技术规范NY/T3934生态茶园建设指南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NY/T5018茶叶生产技术规程DB37/T1677新建茶园技术规程DB37/T3970茶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要求DB37/T3971茶园生草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
一、制定苗木培育的科学技术措施
1、必须根据土壤特性以及茶叶品种的特性,合理选择适宜的苗木进行培育,避免在苗木培育中出现不适宜的状况;
2、严格按照茶叶品种类型和种植形式制定相应的培育方案,从而提高苗木的生长效率;
3、加强对苗木移栽土和用药方面的控制,避免在移栽和施药过程中出现污染,以免影响苗木生长;
4、根据茶园的气候特性,规划营养计划,适时加施肥料以保证苗木的营养;
5、采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护苗措施,如适当备苗、提前熏蒸、定时填药等,为苗木培育减少虫害损失。
1、采用水土资源的优化利用技术建设生态茶园,如控制水土流失、合理进行排水调度、降低耕作强度和水源污染等;
2、合理调控植被带,采用植物多样性、植物布局合理、植物生长适宜等技术手段改善生态环境,达到良好的植物多样性;
3、控制茶园土壤污染,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如修复耕作质量、降低土壤赋存量采用技术、疏淤覆盖等;
4、采取保护技术,如茶园采用适当的栽培技术和施肥技术,维持茶园种植物的特性及产量;
5、实施节水措施,加强灌溉管理,引进无头光集灌系统,采取有效控制方法;
6、实行污染防治和清洁生产,采取节能减排技术,如采用优化加工流程,减少原料损耗,提高加工质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立体生态茶园的特点
(1)立体生态茶园是多物种的高度集约化经营方式,它打破了传统茶园单一树种的经营模式,经营物种繁多,技术投入比较密集,但物质投入不多。
(2)立体生态茶园是一种低输入、高产出、见效快、经济效益较高的茶园。
立体生态茶园由于综合利用了茶园的各种空间,提高了太阳光能的接受和转化效率,生物产量大大增加,因而经济效益显著。
(3)立体生态茶园的产品除了茶叶以外,还有其他副产品,如水果、蔬菜、药材、木材和家禽等。
由于立体生态茶园注重多种经营,所以其产品也多样化,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
(4)立体生态茶园的产品是优质的无污染产品。
由于立体生态茶园采用了生物综合防治技术,对环境和产品均不造成污染,有益于人类健康。
吴中区洞庭山生态高效茶叶产业模式一、基本情况洞庭山碧螺春茶产于苏州吴中区东山、西山,洞庭东山宛如一个巨舟伸进太湖半岛,洞庭西山为屹立在湖中的岛屿。
两山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5—16.5℃,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太湖水面水汽升腾,云蒸雾润,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加之质地疏松,极宜于茶树生长。
此两地为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果树立体种植,茶吸果香,加上碧螺春茶的茶香,形成具有天然果味的茶叶。
洞庭山碧螺春茶条索均匀、造型优美、卷曲似螺、茸毛遍体、色如凝脂、香气馥郁、回味甘洌,由此碧螺春茶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而具有名茶之名。
洞庭山碧螺春茶为苏州著名特产,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
据记载,碧螺春茶早在隋唐时期即负盛名,迄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清朝康熙皇帝南巡苏州时赐名为碧螺春。
碧螺春茶历来作为皇室贡品,深受广大群众珍爱,因而十分畅销。
苏州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也是名茶碧螺春的产地。
茶叶在苏州是“小产区、大销区”,茶叶产业主要集中在吴中区和常熟市,在高新区和张家港市也有一定的栽植面积。
2005年全市栽植总面积为27462亩,其中开采茶园24447亩。
总产量361吨,其中名特茶260吨。
为了推进碧螺春名茶健康快速发展,政府部门于2002年9月对该茶实行了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特别加强了碧螺春茶的质量和卫生安全问题的监督管理工作,这是确保此名茶经久不衰的关键。
目前,苏州所有碧螺春茶叶已申报了无公害产品认证,80%的碧螺春茶叶申报了绿色食品茶,已有7家单位申报了有机食品单位。
二、发展模式及其特点1.茶叶清洁生产必须具有良性的生态环境,从各个方面减少对茶园的污染。
把环境作为茶叶生产的重要生产要素,保护原产地域碧螺春的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与茶果间作的传统特色;充分发挥碧螺春茶园的生态资源优势,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有重点地进行茶园环境综合改造,建成生态环境优越的标准化茶叶生产示范基地。
在品种问题上,重点保护原产地适制碧螺春的小叶品种,从原产地域中选育性状优良的单株进行无性繁殖。
万亩生态观光茶园旅游风景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万亩生态观光茶园旅游风景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消费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茶园旅游作为独特的旅游形式,以其绿色、环保、健康的特点,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
在此背景下,我司拟建设一个万亩生态观光茶园旅游风景区,以满足人们对茶文化的追求和旅游消费的需求。
二、市场分析茶园旅游是一种绿色、环保、健康的旅游形式,具有广泛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经初步调查,本地区茶园资源丰富,但未开发成熟,不存在同类竞争项目。
同时,茶园旅游有助于推动茶叶市场的发展,提高茶叶的附加值,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市场需求方面,茶叶文化已经深入人心,人们渴望通过旅游来了解和体验茶文化,为茶园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
三、项目规划2.设施建设:建设茶园会客中心、茶艺馆、茶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提供休闲娱乐、学习交流等多样化的服务。
3.景观规划:根据茶园的特点,规划种植各类名优茶品种,使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能了解到不同茶叶的特点和制作工艺。
4.交通配套:修建交通道路,方便游客前往,同时考虑到绿色环保,鼓励游客采用公共交通工具或者自行车前往。
5.安全设施:设置安全警示牌、防滑设施等,确保游客的安全。
四、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约XXX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XXX万元。
五、盈利模式1.门票收入:根据茶园旅游风景区的规模和知名度,设定门票收入标准,通过对游客的收费来获取收入。
2.销售茶叶:利用茶园资源,生产销售优质茶叶,通过销售茶叶来获取收入。
六、风险评估1.政策风险:茶园旅游受到政策的影响较大,需要密切关注相关政策的变化。
2.环境风险:茶园旅游在山区进行,需要考虑到自然环境的变化和灾害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3.竞争风险:如同行业内其他的茶园旅游风景区进入市场竞争,需要提前做好市场调研和分析,提升自身竞争力。
七、项目效益本项目的建设将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增加财政收入。
安溪水云波张天福生态茶庄园示范基地
在安溪,华祥苑庄园基地共有三个,其中龙涓乡水云波张天福有机生态茶庄园完全采用张天福教授的“梯层茶园表土回园条垦法”进行建设,在茶园生态,水利设施等方面均有建树,是我省最高规格的有机示范基地。
“梯层茶园表土回园条垦法”包括等高梯层、缓路横沟、深挖条垦、心土筑埂、表土回园,良种壮苗、条植绿化七个技术环节。
为了创造良好的生态茶庄园,茶园梯壁以及人行道两旁实施全面绿化,种植爬地兰、百喜草、坪地菊等绿化草种,还配套水利措施。
茶园水利设施主要包括源头水库、蓄水池、输水管道、喷滴灌设施以及连接各水池的竹节沟。
张天福有机生态茶庄园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富含有机质和营养成分的表土资源,并通过科学构筑生态茶园和完善的排蓄水系统,避免水、土、肥流失,达到“三保”的目的,茶园完全采用有机生态种植方法,只施用有机肥、有机农药,并采用捕虫灯,捕食螨,诱虫板等方法进行综合性病虫害防治。
这是对我省有机生态茶庄园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云波张天福有机生态茶庄园是华祥苑六大茶庄园之一,自然也完全遵循华祥苑茶庄园建设法则,符合无污染、好生态的要求,也将西方庄园的管理理念融合,打造一个放心的茶庄园品牌。
茶园改造实施方案高山茶园标准化建设示范实施方案浮梁县杨家坪茶叶专业合作社坐落于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生态良好的西湖乡境内,本社于2009年9月成立,注册资金448.26万元,合作社成员128户,主要经营茶叶种植、茶叶生产资料的购置及茶叶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服务,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
社域覆盖全村各个村民小组,森林资源丰富,主产茶叶。
茶叶是杨家坪村的经济支柱,是欧盟“bcs”、中绿华夏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茶生产基地,是浮梁县浮瑶仙芝茶业有限公司高档名优茶的重要生产基地。
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1℃,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768.9mm,全年无霜期320天。
土壤以红黄为主,土层深厚、肥沃,ph值5.5左右,十分适宜优质茶叶的生产与发展。
为扩大生产,提高产品质量,经本社所有社员共同商定,决定建设高山标准化茶园200亩,现将标准茶园建设实施方案汇报如下:一、项目建设必须性与目标1、项目建设必要性杨石村拥有茶园面积近4000亩,都是以高山茶园为主,没有机耕道,茶农采茶爬山需要2个小时左右,采茶成本非常高。
所以按照传统采茶习惯只是谷雨前茶叶进行采摘,其余时间的茶叶白白在树上老化,大大浪费了高山茶叶资源。
因此茶园大部份存在管理粗放,种植不科学,茶叶效益为得到体现,茶农存在小富既安的思想。
为此,一是可以采摘夏茶和秋茶,使茶叶产量大大提高,从而增加优质茶叶的比重,为茶农增加收入;二是通过高山标准园建设,可以带动整个西湖乡甚至辐射整个浮梁县高山茶园的管理,因此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三是通过该项目实施是符合茶产业发展方向与趋势;总之,本项目不管是从国家的宏观经济的角度,还是从地区经济发展的层次来分析,本项目的建设都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非常紧迫的。
二、项目建设目标该项目完成后,茶园实现“五机化生产”示范茶园,将为浮梁茶叶生产注入了新的科技活力,为全县茶农提供茶叶科技生产示范、样板茶园,同时帮助茶农接受现代化茶园管理观念,改变茶农固守传统的茶园生产、加工模式,全面提升茶品质,降低成本,提交单位面积效益,增加优质茶比重,提高茶叶价格,增强浮梁茶叶的市场竞争力,更好地帮助茶农提高茶叶经济效益,增加茶农收入。
本项目土建工程为新建,其产品是无公害食品及有机茶叶和无公害茶原料,关系到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特殊商品。
以民用和食品加工厂房设计规范为依据。
对工艺卫生和产品质量要求严格,于是在总体规划,车间布局和生产流程等在有机茶叶加工质量管理规范及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重点组织好空间序列、物流及人流路线,同时创造良好的厂区景观,使厂区建造群既新颖、美观、又整洁卫生,安全可控。
1、建造物和构筑物的设置与分布符合生产工艺的要求,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使作业线最短,生产最方便;2、车间房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要求的清洁级别进行合理布局,同一车间房和邻近车间房进行的各项操作不得相互妨碍,做到人流、物流分开,原料、半成品、成品以及废品分开,杜绝生产过程中的交叉污染;3、三区(生产区、生活区和车间前区)的布局合理,生活区位于生产区的上风向,与生产区分开,锅炉房等产尘大的设施在生产车间的下风端;4、建造物之间的距离符合防火、采光、通风、交通运输的需要;5、生产车间的附属设施齐全,如更衣间、消毒间、洗手间、流动水洗手间、空气净化设备、紫外线杀菌灯等;6、生产区设有一定面积的绿化带,起到滞尘、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的作用;7、给排水系统管道的布局要合理,生活用水与生产用水应单独分系统供应;8、废弃物存放设施远离生产和生活区,并加盖存放,尽快处理。
全县发展 10 万亩茶园达产后,需建茶叶初加工厂6 座,但是,在6 年建设期内,茶园分期分批逐渐投产,茶园盛产期将在建设期以后。
因此, 20 座茶叶初加工厂的建设可分为6 座、 8 座、 6 座三期进行,本报告只涉及第一期6 座厂的建设。
新建茶叶精加工厂 1 座,需占地30 亩,按 65%的容积率进行设计,新建茶叶初加工厂6 座,平均每一个初制加工厂占地20 亩,合计占地面积 150 亩。
总平面布置详见总平面布置图(图8— 1)。
在平面布置上,严格按照现代企业车间三区(生产区、生活区和车间前区)分类布局,生活区位于生产区的上风向,与生产区分开。
生态茶园建设指南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生态茶园建设原则、建设规模与内容、环境条件、建设规划布局、生态建设、管理体系建设和技术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生态茶园建设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13735 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T 32000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 36195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T 2172 标准茶园建设规范NY/T 3442畜禽粪便堆肥技术规范NY/T 3443石灰质改良酸化土壤技术规范NY/T 5018茶叶生产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生态茶园 ecological tea plantation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tze.)为主要物种,根据生态学理论,应用生态系统设计原理,综合运用可持续农业技术,将茶园中生物间、生物与环境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相关联,科学构建和管理适宜茶树生长的茶园生态系统,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量持续稳定、产品安全优质的茶园。
3.2茶园生态用地ecological area on tea plantation茶园内其他植物及非生产用茶树覆盖的区域,包括但不限于:非生产目的茶园,种植其它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植被斑块、廊道,茶园四周及坎壁、道路、水域等周边的绿化区域。
3.3茶园次要植物secondary plants of tea plantation在茶园生态系统中,与茶树共同生长,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功能,对茶树生长及生态系统有益的其它植物。
4 建设原则4.1 绿色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构建绿色生产方式,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应用循环农业、废弃物与污染物处理等技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保持茶园水土。
茶园改造实施方案摘要:本方案旨在对____年茶园进行改造,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实现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方案主要包括茶园规划设计、茶园管理和技术培训三个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茶园规划,完善的茶园管理,以及提供专业技术培训,以促进茶园产量的增加、茶叶质量的提高,进而提高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1. 茶园规划设计1.1 茶园规模设计根据现有茶叶产量和市场需求,确定茶园的规模设计。
在茶园规划中,将充分考虑土地利用率、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合种植茶叶的地块,并明确茶园的总面积和种植茶树的数量。
1.2 茶树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茶树品种。
在选择茶树品种时,要综合考虑茶叶的品质、产量和抗病虫害能力等因素。
1.3 茶园布局设计根据茶树的种植需求和光照要求,合理布局茶园的位置和树行间距。
同时,根据茶叶采摘的便捷性,合理设置采摘道和加工场所等设施。
2. 茶园管理2.1 土壤改良与施肥通过土壤改良措施,提高茶树的生长环境,增加土壤肥力。
选用合适的肥料和有机肥料,科学合理地施肥,提高茶树的养分供给,增加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2.2 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采用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等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证茶叶的绿色环保。
2.3 水源保障合理规划水源,确保茶园的灌溉和生产用水。
通过集雨、蓄水、井水、引黄水等手段,保证茶园的水源充足,提高茶树的生长条件。
2.4 采摘和加工技术培训茶园工人和管理者,提高其采摘和加工技术。
规范采摘和加工流程,保证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3. 技术培训3.1 组织专业技术培训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和茶叶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茶园工人和管理者的技术水平。
培训内容包括茶树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采摘和加工技术等。
3.2 举办茶叶产业知识讲座定期举办茶叶产业知识讲座,宣传茶叶产业的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提高茶园工人和管理者对茶叶产业的认识和理解。
生态低碳茶生产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生态低碳茶术语和定义、生态低碳茶园建设、生态低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与加工、储存、包装和运输、产品要求、管理体系要求、生态低碳茶评价方法等基本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生态低碳茶园建设与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GB23350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GB/T25246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规范町555化肥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525有机肥料NY884生物有机肥料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2172标准茶园建设规范NY/T3442畜禽粪便堆肥技术规范NY/T3934生态茶园建设指南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生态低碳茶园eco1ogica11ow-carbonteap1antation以茶树为主要物种,根据生态学理论,应用生态系统设计原理,综合运用可持续农业技术,将茶园中生物间、生物与环境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相关联,综合运用一系列固碳减排农业技术,降低生态系统碳排放,科学构建和管理适宜茶树生长的茶园生态系统,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量持续稳定、产品安全优质的茶树栽培基地。
3.2生态低碳茶eco1ogica11ow-carbontea以生态低碳茶园鲜叶为原料,采用清洁能源,优化工艺,优选设备,提高加工能源利用率,降低碳排放,生产并经过生态低碳茶认证的茶叶产品。
4生态低碳茶园建设4.1基本要求4.1.1茶园边界应清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明确,有合法的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具备相应的证明文件。
4.1.2土地相对集中连片,茶园水土保持良好,园、林、路、水布局合理。
基金项目:山东茶区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研究(JB2006-3-27-4) 第一作者简介:段永春,男,1969年出生,山东日照人,大学本科,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为茶叶病虫害、茶树栽培。通信地址:276800 山东省日照市日照北路北首,Tel:0633-8221315,E-mail:dyc6825@yahoo.com.cn。 通讯作者:段永春,男,1969年出生,山东日照人,大学本科,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为茶叶病虫害、茶树栽培。通信地址:276800 山东省日照市日照北路北首,Tel:0633-8221315,E-mail:dyc6825@yahoo.com.cn。 收稿日期:2010-01-29,修回日期:2010-03-03. 山东生态茶园建设模式初探
段永春1,刘加秀1,董书强1,薛花余2 (1日照市茶叶科学研究所,山东日照 276800;2日照市农业局,山东日照 276800)
摘 要:生态茶园建设是有机、无公害茶生产的基础。通过对山东茶区土壤、空气、水质的调查分析,认为在山东主茶区发展生态茶园是可行的。山东土壤耕层中,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含量均较低,所以茶园施肥应注意适时适量增加。在茶园施肥方案中,以使用生物肥对提高幼苗期茶园苗高、主干粗效果最好。生态茶园防护林应以侧柏、黑松为主,主林带南北距离不超过50 m。幼苗期茶园间作以茶树与大姜间作,并且大姜株距以20 cm,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好。这些研究,为山东生态茶园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山东;生态茶园;可行性;防护林;施肥;间作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0-0322
Preliminary Research of Developing Pattern of Shandong Province Ecological Tea Garden Duan Yongchun1, Liu Jiaxiu1, Dong Shuqiang1, Xue Huayu2
(1Rizhao Tea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dong, Rizhao Shandong 276800; 2Rizhao Agricultural Bureau, Rizhao Shandong 276800) Abstract: Building of ecological tea garden is the base of production for organic tea & Pollution-free tea. Based on soil, air and water quality investigations and analysis in Shandong Province, authors believe that the main tea-growing areas in Shandong, it is feasible to develop ecological tea garden. Top soils in Shandong province, total nitrogen, total phosphorous, total potassium, organic matter content were lower,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in due course tea garden fertilization increase moderately. In the tea garden fertilization schemes, using biological fertilizers to improve seedling stage on the tea plant height, trunk thick best results. Eco-Tea shelter should be based on oriental arborvitae, pine main north-south distance of the main forest belt of no more than 50m. Seedling stage to tea intercropping intercropping tea with ginger and ginger plant space to 20cm, the best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Such resear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building ecological tea gardenin in Shandong province. Key words: Shandong Province; ecological tea garden; feasible; forest shelter belt; fertilization; intercropping
0 引言 英国植物学家坦斯利(A.G.Tansley)于1935年提出生态系统(ecosystem)概念,1986年中国茶叶专家张顺高,推出“生态茶园”新理念。此后,国内多位学者就生态茶园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1-7]。但对山东茶区生态茶园建设模式进行专门研究,在国内尚未见报道。山东主茶区属于中国最北茶区,年平均气温12.6 ℃,低于南方茶区,茶树叶片生长慢,内含物多。独特的环境,孕育出了品质良好的茶叶,备受消费者所喜爱。由于山东茶叶富含氨基酸和其他营养物质,更引起世人所关注。为了搞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让这一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和国际绿色消费市场的需求,笔者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了山东茶区生态茶园建设模式的探讨,经过调查、试验、总结,认为在山东主茶区发展生态茶园是可行的,并总结了一些适合山东条件下的生态茶园建设模式,为今后山东生态茶园建设模式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1 山东生态茶园建设的可行性研究 1.1 时间和地点 时间2005—2006年,地点山东茶叶主产区包括日照的东港区和莒县、青岛的胶南县、临沂的莒南县、潍坊的诸城市。具体取样地点见表后附注。 1.1.1 山东茶区土壤地质背景情况调查 (1)取样方法 每个取样点选取单园1 hm2以上茶园6个为小取样点,每个小取样点土壤样品由3~5个取土点组成,取土深度0~60 cm。 (2)土壤成分测定方法 pH值的测定用玻璃电极法;有机质用重铬酸钾容量外加热法测定;速效氮用碱解扩散法;速效磷用0.5 mol/L NaHCO3浸提,钼蓝比色法测定;速效钾用1 mol/L中性NH4OAC浸提,火焰光度计测定;全氮用催化剂、浓H2SO4消煮,开氏定氮仪测定;铁、锰全量用王水、高氯酸消煮;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铁、锰、锌有效量用0.1 mol/L盐酸浸提,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总砷的测定用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总汞的测定用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铅和镉的测定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总铬的测定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铜、锌的测定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3)山东茶区土壤地质背景情况调查结果 将化验分析所得数据取平均值,结果表明,山东主茶区土壤pH值在5.4~6.1之间,元素含量见表1山东主茶区土壤元素含量均值表。 表1 山东主茶区土壤元素含量均值表 地点 含量 夏庄 岚山 巨峰与朱芦 陈疃 河山 潮河与海青 单位
有机质 0.94 0.54 1.24 0.87 1.19 1.99 % 速效氮 32.7 89.6 113.6 19.3 33.3 175 mg/kg
速效磷 11.65 53.89 58.07 22.01 54.6 76.7 mg/kg
速效钾 127.65 83.5 93.5 126.0 135.0 93.0 mg/kg
有效铁 44.6 42.1 39.8 32.9 31.4 25.9 mg/kg
有效锰 15.9 17.4 14.7 15.1 14.3 14.9 mg/kg
有效铜 0.54 0.58 0.45 0.43 0.62 0.71 mg/kg
有效锌 2.95 2.34 3.48 3.87 2.94 3.14 mg/kg
总氮 0.095 0.081 0.089 0.071 0.075 0.085 % 总铁 0.023 0.092 0.034 0.043 0.025 0.031 % 总锰 198 212 176 182 164 176 mg/kg
总铜 6.58 6.47 7.24 7.23 6.44 7.89 mg/kg
总锌 18.3 16.5 20.1 21.9 19.2 20.7 mg/kg
总镉 0.089 0.154 0..117 0.087 0.147 0.094 mg/kg
总铬 41.4 36.2 19.4 43.9 34.1 30.8 mg/kg
总铅 9.19 5.13 4.92 10.29 6.48 9.66 mg/kg 总汞 0.148 0.273 0.024 0.052 0.016 0.025 mg/kg
总砷 5.22 6.52 6.81 5.40 4.93 5.55 mg/kg
注:夏庄为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夏庄镇,岚山为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巨峰为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巨峰镇,朱芦为临沂市莒南县朱芦镇,陈疃为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陈疃镇,河山为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河山镇,潮河为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潮河镇,海青为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县海青镇。 (4)山东茶区土壤地质背景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表2为无公害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限量表[8]。 表2 无公害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限量表 项目 浓度限值 pH 4.0~6.5 镉(mg/kg) ≤ 0.30 汞(mg/kg) ≤ 0.30 砷(mg/kg) ≤ 40 铅(mg/kg) ≤ 250 铬(mg/kg) ≤ 150 铜(mg/kg) ≤ 150 注:重金属和砷均按元素总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 (+)/kg的土壤,若≤5cmol (+)/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经调查证明,山东主茶区基质多为中酸性侵入岩,主要有古元古代吕梁期傲徕山超单元的黑云二长花岗岩,新元古代晋宁期荣成超单元的片麻装二长花岗岩和震旦期玲珑超单元的二长花岗岩;基质含有黑云变粒岩、磁铁石英岩等早期变质岩捕虏体,矿物质丰富,矿物质易于分解,基岩风化强烈,由此类基岩形成的棕壤性土、棕壤、白浆化棕壤,为生产优质绿茶奠定了基础。 由表1中看出,主茶区内土壤pH值在适合茶树生长的范围(4.0~6.5)内,但高于高产茶园pH值最适宜水平(4.0~5.5)[9],新规划茶园应注意调节;重金属含量符合无公害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速效氮、磷含量明显缺乏,山东土壤耕层中,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在全国各类土壤耕层含量中是最低的[10],有机质含量不到2%,低于南方其他省份3%~4%的有机质含量水平[11],接近植物生长的临界值,主要营养元素均不能满足茶树优质高产的生长条件,应注意适时适量增加。 山东省土壤微量元素中含量较高,但各种重金属指标与无公害茶园建立标准比较都达到无公害基地标准。从而证实,山东茶区土壤是符合无公害茶叶生产的。青岛崂山的万里江茶厂、晓阳春茶厂、日照的碧波茶叶有限公司、潍坊诸城的电力怡明茶厂、莒南的玉芽茶厂等等,先后被认证部门检测达到无公害或者有机茶基地。 1.1.2 山东茶区空气质量检测 (1)取样和测定方法 取样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 5020-2001中有关规定执行。二氧化氮的测定用Saltzman 法;二氧化硫的测定用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用重量法;氟化物的测定用石灰滤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2)山东茶区空气检测结果 见表3山东重点茶区空气检测表。 表3 山东重点茶区空气检测表 取样地点 物质含量 莒县浮来 岚山云翠 岚山天润 岚山云青 崂山晓阳 崂山万里 胶南海青 莒南玉芽 临沭春山 诸城怡明 二氧化氮/(mg/m3) 0.015 0.017 0.026 0.036 0.033 0.017 0.017 0.015 0.016 0.017 二氧化硫/(mg/m3) 0.037 0.036 0.029 0.033 0.029 0.039 0.031 0.027 0.030 0.032